⑴ 片段教學設計怎麼寫
語文教學復設計可以分詳制案和大綱,如果你只是為了讓自己記住教學內容,可以直接寫大綱。如果要上交你的講課內容,我認為還是要詳案。把你的教學環節寫的詳細些,包括你設計的導入語,你需要提出的問題(有時也可以寫出學生將要回答的內容),過程(寫出你每個段落的詳細講解過程,需要提出的問題),板書設計。
如果你要選擇一個段落來講的話,也是要寫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一般來講,要講一個段落,也是本課的重點段落,你的教學設計也要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來講解,抓住本課的重難點詳細講解,其他的段落略講。一般來說,講課也要遵循總分總,即使是講課文的一個段落,也要把課文其他的內容帶一帶。詳略得當。
⑵ 教學片段設計包括哪些
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回分析和學習環境答分析)、確定目標、制訂策略、選擇媒體或資源、試行方案、評價和修改等過程。一般而言,教學設計人員都是由教師直接擔任的,但實際上,教學設計人員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專業的教學設計師。教師主要是思考如何確保他的每個學生能發揮其最大的能力,學到盡可能多的課程知識,而教學設計者則常常考慮如何確保提供給學習者的特定課程盡可能相似,盡管這些課程是在不同的時間,由不同的教師提供給不同地點的學習者的,他關注的更多的是教學的標准化問題。 對於教學設計者而言,他需要系統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的任務包括:
學習需要分析:根據國家課程標准、社會等對學習者的要求,分析學習者的現有水平與所應當達到的目標水平之間的差距,從而為確定學習目標等提供依據。一般認為,這一環節是教學設計的首要的基本環節,並將影響後續各環節。
⑶ 設計教學片段
看你選哪一個環節寫,如果是寫創設情境,就要先謝出你的情境內容,再寫你為什麼使用這個情境,即情境的作用,如果你寫的是新授,就先寫具體的過程,然後再寫你是怎樣突破教學重難點的。
⑷ 如何撰寫片段教學設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版,或稱教學目標權,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⑸ 請大家幫忙設計一個小學數學的教學片段,很急啊。 要求如下:
如何對待課堂上的「未教先知」
——讀《分桃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有感
執教: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 侯新慧
評析:山東省棗庄市市中區鑫昌路小學 王培培
【背景】
成功的課堂,離不開研究學生。不同的學習個體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由於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課堂上往往會出現一些「干擾」教師正常教學設計的突發事件,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學生的「未教先知」現象。在教師發問伊始,學生卻將文本結論一語道破,使課堂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出現這種情景,教師該如何處理,在整理新世紀小學數學09說課與課堂展示大賽中「《分桃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這一課時,學生的「未教先知」引起了網友和我的思考。
【案例判斷一】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4---55頁《分桃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片段:新課伊始,教師出示果園圖以及4籃桃子,每籃10個以及8個桃子和2隻猴子,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2隻猴子,每隻猴子分多少個?
師:怎樣列式?
學生:48÷2
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
生1:老師,我會計算,不用研究,48除以2等於24。
生2:我還會用豎式進行計算呢!說著,在自己練習本上寫出了正確的豎式計算。
點評:「未教先知」現象是我們在課堂上經常遇到的問題,也值得大家一起來研究。個人感覺,學生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知道什麼?到什麼程度?也就說,學生知道會用豎式計算48除以2,那麼用豎式記錄48除以2的每一步計算過程所表示的意義,學生明白嗎?這是我們作為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讀懂學生,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吧!我們可以繼續追問一句:你能講解48除以2豎式計算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嗎?這時,我們會發現「會豎式計算」的孩子僅僅停留在會算的程度,給學生提出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他們繼續思考,也牽引其他孩子去思考,這樣一追問,又把學生引導到探索48除以2的算理上來了。
思維火花:課堂中遇到學生未教先知,最好的方法就是繼續追問,合理利用生成。
這里出現的情況實際就是課堂中的「生成」的問題,怎樣應對這樣的生成呢?這樣的生成是我們課前可以預測到的,這也說明了課前「反思」的重要性。每節課前,我們都想幾個「課堂上學生可能會出現什麼?我應該怎麼辦?」的問題,那麼這樣的課堂是充滿智慧的課堂。
網友支招:
一:進行前測,做到知己知彼,合理進行預設。
網友: 在預設本節課時,我曾經用一個班的學生做過前測。我的前測內容是這樣的: 1、小朋友,你知道69除以3的結果嗎? 2、你是怎樣解決的?(口算、畫圖或者其他) 3、你會用豎式計算嗎?如果會,請寫出你的豎式計算過程。 因為第一個單元植樹這節課剛剛學完,所有的孩子都會計算69除以3,對於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所有的孩子都說用口算解決的。口算方法是:60除以3等於20,9除以3等於3,20+3=23.對於第三個問題, 93%的孩子寫了會。48%的孩子寫出了方法。方法是我教學設計中出現的兩種,也有殘缺不全的。有2個孩子正確地把豎式的書寫過程寫清楚了。我詢問了這兩個孩子,是家長教的,在用豎式計算時,要從十位算起(植樹這節課重點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商寫在十位上,再用十位上的商乘除數,得數寫在十位的下面。孩子的每一步說的都很清楚。我明白,這兩個孩子已經會「算」了。
二:在課堂中遇到這樣的「生成」,要合理運用它,讓「會」的學生把自己的計算過程說出來,教師根據「會」的學生的講解,隨時調整教學思路。
課堂中,出現幾個會用豎式計算48除以2 的學生,這不能代表整體,而且現在家長所教的都是一個「結果」,就是計算的方法。孩子對於算理的理解以及豎式每一步所代表的意義並不清楚,處於模仿形成技能的階段。如果這節課上,在我剛出示情境圖就出現了學生能夠熟練應用豎式來解決,我會說:孩子,你真了不起,已經能用豎式解決了。能用你的豎式給同學們說說它的每一步所代表的分桃子的過程嗎?
【案例判斷二】
接上一片段:
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可以用小棒擺一擺,用你喜歡的圖形代替桃子畫一畫,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師: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給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方法1:用圓代替桃子畫一畫,先分整籃的,每隻猴子分到兩籃,再分外面的8個,每隻猴子又分到4個。
方法2:用小棒代替桃子擺一擺,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隻猴子分到2捆,再分外面的8個,每隻猴子又分到4個。合起來每隻猴子分到24個。
方法3:用口算的方法,40÷2=20,8÷2=4,20+4=24
方法4:用豎式來算……
點評: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演示分「實物圖」的過程與豎式計算的過程結合起來進行了講解。學生能夠更形象的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而這個過程也正是「數形結合」的過程,是數學思想在本節課中的重要體現,這樣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算理和演算法。如果加入「分小棒」的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操作體驗這一過程效果就更好了。在這里環節中教師的任務就是把形象直觀的操作與抽象的豎式計算建立聯系,使豎式計算形象直觀化。
思維火花:學生「未教先知」會計算了,我們還是有必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理解算理的。
學生列出了48÷2這個算式之後,就一口說出了得數,這時,作為教師,進行了靈活的引導後,還有必要引導學生進行實物操作呢?回答是肯定的,教師義務、有責任引導學生進行實物操作理解算理。因為「未教先知」學生能用除法豎式計算結果,那也只是一種「照葫蘆畫瓢」的效果,只是一種模仿性的計算,對於豎式計算的算理,學生根本就不明白。理解算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數形結合,把實物操作與算理結合起來。所以,對於「未教先知」的學生,智慧性的引導操作理解算理,是必要的。
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面對種種未教先知現象,這就需要發揮我們的智慧,去了解未教之前有多少學生知道?要要了解一下是真會了還是假會了?有多少人會?知道了些什麼?知道的程度有多深?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前預設,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方式,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所以,讀懂課堂,首先從讀懂學生做起。
⑹ 請設計一個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片斷
小學五年級英語(PEP) Unit6 In a Nature Park B Let』s learn
(1)在小學英語課堂中使學生保持一種積極的緊張感,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外部動機,引發他們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促進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的轉化。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Unit 6. In a Nature Park」. I』ll divide you into four groups . Which one is best, they』ll get the flag, OK? Now, Let』s start.於是我提出問題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anda?.引入學習主題,並通過簡筆畫創設情景,自然引入新詞的學習。
(2)游戲所帶來的樂趣會使每一位參與者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游戲是兒童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方法。因此,在操練時,我首先做「我看見」游戲:教師想好一個詞(如city)把開頭的字母告訴學生:I spy a word beginning with「c」,讓學生猜老師想的詞。注意:這個詞必須是教室有的我而且大家都可以看見。之後我們學習Let』s learn向學生展示掛圖,並說:I spy a word beginning with「b」,引導學生找出單詞「bridge」後帶讀單詞。
(3)教師拿出詞卡「village」說:Look!This is a village.領讀「village」,然後手指圖上的小橋說:This is a village.What』s in the village?引導學生回答:A bridge.然後教師手指圖上的house問:What else?領讀house,學生跟讀,教師問:Are there many houses in the village?引導學生給出肯定回答:Yes.教師再有意做完整回答:Yes.There are many small houses in the village.用類似的方法教授其它的單詞。
(4)教師放本部分的錄音,學生指出讀到的單詞,教師正確示範四會單詞的書寫,學生自己練習。
(5)讓學生根據圖片造句,對There be 句型的操練,正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詞」,重視對學生思維,觀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們們在師生,生生,小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學會傾聽,學會評價,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6)小組活動:同桌之間一起找一找,說一說城市、鄉村的異同。注意:將城鄉共同具有的景物填入兩個橢圓的交集里。
這些活動所用方法和所用教具簡單易行,很容易做到。比較適合教學條件差的農村小學。我們盡力,就地取材,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⑺ 選擇恰當內容,設計一個體現數學思想滲透的教學片段,並對教學片段的設計進行說明。
教學片段設計 (一)
片段一:數學四上 P48 例題的教學(主要體現了「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出示情境圖,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
小結:手帕和夾子間隔排列,兔子和蘑菇間隔排列,籬笆和木樁間隔排列。
2.仔細看一看、數一數,再回答。
(1)兔子曬了多少塊手帕?用了多少個夾子?
(2)有幾個蘑菇?有幾只兔子?
(3)有多少塊籬笆?有多少根木樁?
根據回答,整理成表
手帕 9塊 夾子 10個
蘑菇 7個 兔子 8隻
籬笆 12片 木樁 13根
3.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在小組里說一說。
二、同桌操作,體驗規律
1.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1個圓。數數小棒的根數與圓的個數,看看有什麼關系。
2.任意拿幾個圓,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兩個圓中間擺1根小棒。數數圓的個數與小棒的根數,看看有什麼關系。
3.與前面發現的規律一致嗎?
三、深化認知,歸納規律
我們把夾子、兔子、木樁等叫兩端物體,手帕、蘑菇、籬笆等叫中間物體。
小結:兩種物體間隔排列,兩端物體相同時,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個,中間物體比兩端物體少1個。
四、拓展應用,印證規律
你還能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事情嗎?說給大家聽。
教學片段設計(二)
片段二:數學四上 P4 第4題的學習(主要體現了「函數」的數學思想方法)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1. 王大伯准備圍一塊360平方米的長方形地種植樹苗。請你幫他想一想,該怎麼圍?
小結:只知道面積不能操作,必須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
2. 怎樣確定長方形的長和寬呢?
長方形的面積 = 長×寬, 長×寬 = 360
二、分組探究,策略多樣
1. 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成表
長(米) 360 180 120 90 72 60 45 40 36 30 24 20
寬(米) 1 2 3 4 5 6 8 9 10 12 15 18
2. 觀察上表,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
長×寬 = 360
從左往右看,長越來越小,寬越來越大。
從右往左看,長越來越大,寬越來越小。
三、引領提升,深化認知
1. 長方形的面積一定,也就是長和寬的乘積一定。
長越大,寬越小;長越小,寬越大。
2. 你還能想到什麼?
積一定時,一個因數越大,另一個因數越小。
⑻ 初中數學給了以教學片段怎樣進行教學設計
所謂片段(片斷)教學,是相對於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而言。一般說來版,截取某節課權的某個局部的教學內容,讓教師進行教學,時間大致限定在十來分鍾。也就是說,片段教學只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一個斷面,執教者通過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來表現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能力和教學基本功。 片段教學與正常的課堂教學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虛擬的,功用是教研或評價,聽課者是領導、同行或專家、評委;而後者是整體的、實際的,功用是「傳道、授業、解惑」,聽課者是學生。片段教學也不同於教學片段,前者是根據指定的「片段」進行教學,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都是獨立的;而後者只是課後從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記錄罷了。片段教學更不同於「說課」,前者是實施(或模擬)課堂教學,而後者只是談論課堂教學。片段教學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但與說課聯系比較密切,不少的教研活動和教學水平的考核,往往先讓教師進行說課,然後再要求在說課基礎上進行片段教學,把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跟教學實施有機地聯系起來,以克服教學理論脫離實際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