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初二歷史教案

初二歷史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4 22:17:50

A. 八年級歷史教案《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 是指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務派打著「自強」 、 「求富」的旗號,通過採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創建近代海軍和新式學堂,企圖擺脫內憂外患、維護清政府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
洋務運動前期是「自強」——
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培養近代科技人才
後期是「求富」——重點發展民用工業
籌建近代海軍
1.軍事工業
時間:19世紀60—70年代
旗號: 自強
特點:1、採取僱傭勞動制,使用機器生產帶有資本主義的因素
2、企業官辦,管理方式--封建衙門式
產品--軍隊使用不作為商品投放市場
性質:帶有資本主義因素
的封建性質的企業
2.民用工業
19世紀70---90年代
求富
特點:
1、得到清政府扶持,但管理腐敗。
2、產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客
觀上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起到一定的抵製作用
3 、採取僱傭制
性質:帶有濃厚封建因素的
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洋務運動的評價
「積習難忘,仍是補漏縫缺之謀,非再立堂構之規,
風雨既至,終必傾墜。」 ——康有為
「在我們這個社會里,做事極不容易。統治年間起始
的自強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當時沒有恭親王及文祥在京內主
持,沒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動,那末,英
法聯軍及太平天國以後的中國還要麻木不仁,好像鴉片戰
爭以後的中國一樣。「 ——蔣廷黻
「洋務運動在本質上並非革命運動,而是封建階級
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在『西學為用』方面,在學習和
設立資本主義性質的事業方面,客觀上是進步的,而在
『中學為體』,在維護封建統治方面,則是保守的、反動
的。」 ——呂振羽

失敗原因:主觀——
在缺乏一個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

靠單純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而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就讓國家富強起來。
客觀——清政府內部的頑固派百般阻撓和破壞:

西方列強並不希望中國富強。

B. 如何寫初中歷史教學設計

舉例如下: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課為八年級下冊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以講述建國以來黨和政府對台政策的變化、發展及在此影響下,兩岸民間交流的種種表現為主要內容。由於第12課明確的解釋了什麼是「一國兩制」,學習本課的理論基礎,已經具備……
學情分析:學生對台灣問題比較熱心,從前課學習中已經對「一國兩制」有所認識,報紙電視網路也成為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所以,備課教學需要把握住學生,圍繞關鍵性的知識點進行思考,拓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方針;「汪辜會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歌曲、圖片、詩歌和聯系實事熱點等環節來講授新課,同時本課的講授過程中以台灣歌曲作為暗線襯托「和平統一」的主題。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及其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寶島台灣的歷史沿革,自然地理情況,了解台灣問題的由來,激發學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方針的歸納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
策略: 運用表格法,輔以圖片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加深印象
難點: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
策略: 通過表格及回顧12課內容,進一步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科學性與可行性,並通過兩岸關系在此基本方針指引下健康發展的種種表現,告知學生,兩岸關系交流密切的主要原因即在於該方針的確立。。
教學過程預設: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設計意圖與方法
導入新課:
投影:台灣詩人舒蘭的詩歌——《鄉色酒》
問題1:詩文流露了怎樣的情感朗誦詩歌,體會思鄉之情
引導回答1:哀嘆兩地相隔,期盼統一團圓創置情境,為學習本課,培養學習嚮往統一的情感。
簡述解放戰爭以來台灣問題的成因,由親人兩岸相隔過渡到三度「陳江會」引入兩岸關系的發展。
新課教學:
人們都說台灣與大陸是同根同源,引出台灣與大陸的情緣。
投影:割不斷的兩岸情緣
問題2:說說台灣與大陸的情緣
血終究濃於水,引用胡主席所說:「淺淺的海岸,深深的鄉愁」。一灣海峽阻隔不了血脈相連的心,兩岸人民最企盼的是什麼呢?看過下面兩位大明星大家便知道了!
投影:團團圓圓照片,簡述其命名
投影:兩岸同胞重逢場景,以兩個子概括人們的共同心願——統一。
過渡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首先學習黨和政府的政策變化發展。
問題3:閱讀課文65至66也,填寫黑板上表格。(《黨和政府對台灣問題的政策》 )
問題4:配合「江八條」說說何為「適當身份互訪?」
統一大業僅靠大陸努力不夠,需要台灣當局在正確的立場上積極的配合。過渡至兩岸共同推進統一事業。
說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主要兩岸民間組織交流情況,強調「九二共識」
投影:陳水扁照片及觀點
問題5:中國能否完成統一大業?
正視因為統一乃大勢所趨,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的指引下,兩岸交往更加密切
知識回顧:

回顧本課所學基本內容
投影「大三通」新聞和近年來兩岸政治交往圖片
活動一:……活動二:……引導回答2:……
自讀填空,教師配合圖文輔助填寫
讓學生大膽設想,充分展開想想,為兩岸交流增加新方法,但要銘記兩岸交往的原則。
回顧舊知,鞏固新知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拓展性學習,大膽嘗試編寫課文,並鼓勵其上台朗讀。

C. 初二上學期歷史21課教案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我國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徵和主要成就
掌 握 京張鐵路、侯氏制鹼法、《海國圖志》、《天演論》中譯本等知識點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範例教學 根據課文和插圖中有關的資料,講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跡,指導學生「照方抓葯」,主動學習有關其他三人的史實
挖掘教材比較概括 魏源、嚴復、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識、品質、文化素養等),但具體表現又有所區別(學科領域、時代)
討論探索 聯系原始遺存的知識舉例說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道理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魏源、嚴復、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努力學趕超世界先進文化,熱血報國的赤子之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思想意識 只有先進文化才能代表社會發展的方向,只要誰先進,就要向誰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概括主題思想兼而習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 年代]以後,中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什麼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西方傳入電報、電話以及照相、電影等,新聞報紙、出版事業也在中國出現)
2、你能說出以下各時期興辦的刊物名稱嗎?(組織學生「對號入座」:A、洋務運動時期:《申報》;B、維新變法時期:《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C、辛亥革命時期:《民報》[中國同盟會機關報]、《南風報》(中國同盟會廣西支部編輯);D、新文化運動期間:《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每周評論》;E、五四運動期間:《京報》、《晨報》等)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這些報刊都是向西方學習先進文化的產物,對近代中國文化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其實,比這些報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鴉片戰爭期間就已經出現了。近代史上,中華民族還有許多愛國知識分子不甘失敗,積極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在思想上、科技上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勇敢地進行趕超和創新,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布置學生閱讀112——116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由於他們生活的時代早,而且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所以調到前面作為範例進行探究)
1、怎樣學習有關魏源的歷史知識?(通過設問,啟發學生從生活時代、代表作[或創造發明]、主要內容、成功原因等方面進行了解:A、生活時代:鴉片戰爭期間;B、代表作:《海國圖志》; C、主要內容:「師夷長技以制夷」;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質[講誠信,不負林則徐重託];
強烈的創新意識[批判閉關鎖國政策,破除輕視科技的愚昧觀點]。)

2、有關嚴復的重要內容是什麼?(啟發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A、生活時代: 戊戌變法時期;B、代表作:譯著《天演論》;C、主要內容:「物進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反抗外侵,主張救亡圖存];良好的道德品質[勤奮好學,既學軍事,也廣泛涉獵西方政治學說];強烈的創新意識[為譯著加按語,敘述己見,警醒世人,宣傳變法]。)

教師小結、過渡:向西方學習,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愛國主義則是激勵人們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以這些思想為支撐,科學家們在各自領域內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你知道當年建立這項偉業的人物事跡嗎?(組織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
人物姓名:詹天佑;重要貢獻:自行設計和建成京張鐵路[干線];年代:1905——1909年;
突出成就:居庸關、八達嶺隧道;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學成本領,報效祖國];良好的道德品質[勤奮好學,克服困難,全力以赴];強烈的創新意識[設計「人」字形路軌]。)

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
侯德榜的貢獻是什麼?(啟發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
A、成功時間: 20世紀20年代
B、代表作:《制鹼》
C、主要成就:比歐洲制鹼成本低40%
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學成歸來,投身實踐,報效祖國];
良好的道德品質[刻苦鑽研,意志堅強];強烈的創新意識[挑戰外國壟斷,探索新工藝,敢於超越西方]。)

鞏固小結
指導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第115頁選擇題:應選A(《海國圖志》)。

D. 初中歷史《鴉片戰爭》的教案怎麼寫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帶來的嚴重危害;2.林則徐為維護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3.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二)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唯物史觀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科學地整合歷史資料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英國借口虎門銷煙發動侵略戰爭的史實,培養學生由現象到本質、由表及裡的辯證思維能力。
通過對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學生自我認知的智能,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罪惡行徑,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卑劣、骯臟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學習林則徐憂國憂民、嚴厲禁煙,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對民族英雄的欽佩、愛戴的情感。
通過對清政腐敗無能,外強中干而不堪一擊的了解,一方面,對封建沒落貴族的懦弱無能而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從恥辱中感悟國力衰微、落後遭劫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歷史使命感。
通過閱讀愛國將士關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國的事跡,使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
二、教學思路
(一)教材重點、難點的處理
1.重點:林則徐虎門銷煙和中英《南京條約》。
本課主要敘述近代中國是怎樣由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過程。教材大字部分用了800多字宋體字精選了不可或缺的歷史知識,反映了上述過程。它少而精,簡而明,突出了鴉片戰爭中最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
這一重點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大板塊、六個問題。一是林則徐虎門銷煙:①英國與中國貿易逆差,借機從事毒品鴉片貿易;②走私鴉片讓英國牟取了暴利,給中國帶來災難;③林則徐嚴厲禁煙,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二是中英《南京條約》:①英國發動了侵略戰爭,中國戰敗;②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③第一個不平等的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危害。
2.難點突破。
本課的難點是怎樣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首先理解一個「淪」字,淪者,淹沒,沉淪、沒落之意,中國好比停在海上的一艘大船,在猝不及防的英國強盜的炮火下受傷了,失去了原有的平衡,開始下沉。其次,分別解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獨立,實質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商貿等都受帝國主義國家控制奴役,仔細觀察五處通商口岸和香港島的地理位置,不難發現,這是英國掠奪中國原料和傾銷工業品的據點和通道。清政府軍事上處於劣勢,幾乎失去了對這些地區的控制權。「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隨炮火接踵而至,並佔有一定成分,但清政府(中國)仍保留封建剝削制度,維護其腐朽統治。
關於這一內容,依據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結合英國侵略者陰險和兇殘的史實,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然後歸納: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形式上雖然是獨立國家,但其獨立自主的政治受到外來干涉,緊閉的大門已被打開;以自然經濟為特徵的封建社會也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沖擊,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會;傳統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外來文化的滲透,由一元趨向多元。因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提醒學生注意,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有一個漸進過程,中英《南京條約》僅僅是開始,教材敘述這一內容時,「逐步」一詞要特別注意。以後的學習中,會進一步了解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程度的進程:開始──加深──完全淪陷。
(二)教學方法
1.分組學導,自學討論法。
「分組學導」教學模式為濟南市區課題組所創,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論指導下構建的一種能使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七年級新課程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科學的、實用的。
2.教學滲透點。
①學生分小組研讀「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並歸納成幾個方面,進一步強化合作學習的意識;查閱「鴉片戰爭形勢圖」,進一步訓練學生閱讀歷史地圖的技能。
②分組討論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激發學生學習這段歷史的興趣,通過歷史事實讓學生獲得只有國力強盛,才不致於受欺凌的認識。
③分小組討論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學會運用歷史材料說明問題,形成知識遷移能力。
(三)教學資源
1.「課標」內容標准。
2.教材及《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
3.教學掛圖和《中國國恥大事記》中有關鴉片戰爭的內容。
4.教師提供與「鴉片戰爭」歷史相關的資料。
(四)板書(略)
三、教學過程(見下表)

教學反思
《鴉片戰爭》是川教版新課標歷史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教學重點之一,又是引導學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門檻。認真思考本課的教學,有助於培養八年級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對民族歷史、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一研讀「新課標」,總體把握教材內容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要求「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鴉片戰爭》一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教材內容滲透了歷史比較方法、心態史學方法、計量史學方法、口述史學方法等。
1.歷史比較法。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是19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處於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統治腐敗的封建沒落時期。
2.心態史學方法。林則徐痛陳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採取了嚴厲有效的禁煙措施,將收繳的230多萬斤鴉片當眾銷毀。林則徐的壯舉並非當時外國人想像的想發大財。虎門銷毀的舉措令許多外國人都對林則徐心悅誠服,贊嘆不已。知道這段歷史,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
3.計量史學方法。《英國輸入中國鴉片激增表》,將描述對象的歷史過程抽象為數字關系,設計成數理模型,直觀、形象地說明鴉片輸入的激增情況,從而讓學生對英國「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許多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窮」這一歷史教訓有一個深刻、明晰的認識。
4.口述史學方法。《炮子謠》說明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驗證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災難的史實。
二從關注學生智能出發,拓展農村中學有限的課程資源,將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應用於歷史課堂教學
本課為八年級教材的第一課,也是本學期歷史教學的第一堂課,教學設計中,盡可能通過歷史學科教學來改善和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學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點創造多元的通道來改善學科教學。《鴉片戰爭》一課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發學生的智能。
言語智能。通過「自由閱讀卡」,讓學生表述從罌粟到毒品的過程,通過《炮子謠》的朗讀,加深理解鴉片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危害。
空間智能。通過閱讀地圖冊,了解英國的三次進軍路線,強化空間意識。
數理邏輯智能。了解鴉片輸入數量增加的具體數目,銀貴錢賤的掠奪賬,逐步形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自我認知智能。林則徐領導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勝利,其卓越的組織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質令人敬佩。了解這些史實,自覺形成對中華民族精神──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的認同感,強化愛國主義情感。
其他諸如動覺智能、交流智能等在本課的師生活動中也得到了體驗。
三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個性發展入手,探索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民主化課堂教學」之路,設計教師和學生的活動
本次課改的最終目的是: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教師由單純的教學者轉變成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這兩種轉變需要「量」的積累過程。在七年級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探索「民主化課堂教學」之路。
本課的教學活動設計思路為:指導學生獲取有關鴉片戰爭的歷史知識,了解鴉片走私到禁煙活動直到《南京條約》簽訂的基本線索,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並有一定的情感體驗。為此,安排以下兩個大的教學活動。
1.讓學生分小組帶著「中國東南沿海地理范圍」和「英軍侵略路線」這兩個問題看《中國歷史地圖冊──鴉片戰爭》。
2.學生在探究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時,設計了「假如我生活在那個年代,該怎麼辦?」「假如我是一位法官,我將怎樣審判鴉片戰爭罪犯?」這兩個問題。其目的,一方面強調學生讀圖時應注意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學生間學習的合作性;另一方面,構建以學生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為內涵的學習體系,強調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主動發展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整合學習資源,然後知識遷移,作出決策。整個活動以現代學生觀和教學觀為指導,力爭為富有生機和實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找到源頭活水。
四以引導學生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為目的,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知道了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後,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吸毒販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然後歸納總結:鴉片是當時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國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罌粟果經化學加工製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難戒除,其毒性比鴉片更大。為了吸毒,傾家盪產者有之,殺人搶劫者有之,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了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為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我們應理直氣壯地擁護政府的禁毒舉措,對販毒、吸毒者繩之以法。
這樣設計,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懂得歷史知識是每個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精神營養。

閱讀全文

與初二歷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