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公平教學反思
《游戲公平》教學反思
前些天,在教委組織的公開課大賽中,我執教了《游戲公平
.
》這一數學教學活動。
1
、創設讓學生易接受的學習情境。本節課,我展現了鮮活而生動有趣的學生學習過程。《游戲公平》
這一內容富有生活氣息,充分體現了「生活中有數學,數學源於生活」的新課程理念。而游戲一直是孩子
們喜歡的話題。好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於是,我就想,何不順應這一天性,讓這一內容真正從生活中
來呢?所以從一開始,我就創設了今天我們是來玩游戲的氛圍,同時創設了送禮物的游戲活動,並以它為
主線來進行教學。這樣子,學生興趣盎然,從而大大激發了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
而良好的開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創設了吸引學生的情境後,接下來,如何讓學生真正在「玩」中學呢?
我借用教材提供的小明,小華下棋的情境,決定誰先走的情境,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想想有什麼辦法
來決定誰先走。學生這時非常活躍,想出了很多辦法,如抽簽,擲硬幣,石頭剪子布等,這個問題調動了
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利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接著順理成章出現笑笑的方法:
「大於
3
點小
時先行,小於
3
點小華先行」你們覺得這個辦法好嗎?公平嗎?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表達自己的
觀點,在時間上我安排了一些時間給學生說,讓他們體會笑笑的辦法是不公平的。通過這種討論的方式,
學生很容易接受新知,因為他們對游戲感興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動中來。
2
、本課的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體驗性的特點,因此我注重讓學生親自從事試驗,引導學生收集試
驗數據、分析試驗結果,在活動的過程中體會等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學生在之前的提問中提到了
擲骰子、擲硬幣的辦法,這正和笑笑、淘氣的辦法一樣,因此順勢組織學生討論方法是否公平。因為學生
要親自通過實驗,他才能有更好的體會,所以我在課前讓學生展開了擲骰子、擲硬幣的實驗。每個學生擲
硬幣
20
次並記錄實驗的結果,在課堂中,學生就可以通過數據來分析自己的觀點,從而避免了浮於表面的
討論。這個活動做到了人人參與,也為課堂教學節約了時間,教學也更有效。通過討論以及我出示的數學
家的科學實驗,得出擲硬幣是公平的,學生從而了解到所謂游戲公平,要做到等可能性,即輸贏的機會一
樣。
3
、安排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學習致用。在學生收獲新知的時候,我進行了一些相應的練習。第一個層
次,學生能判斷游戲規則是否公平。第二層次,學生能通過新知修改不公平的游戲規則。第三個層次,學
生會設計公平的游戲規則。第四個層次,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我的目的是想通過一系列的
練習,既讓學生鞏固新知,又能更好的把新知運用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去。
總的感受,
通過授課
,
我認為組織活動要由淺入深,
通過「提出問題——開展辯論——得出結論——試驗
驗證——分析數據——修改規則——自己設計新游戲規則」讓學生充分參與的活動的全過程,逐步加深學
生對等可能性及游戲規則公平性的體驗和感受。同時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真知來源於實踐,要用事實
來說話,試驗起到了驗證的作用,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當然,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
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中,都不能忘了要適時進行全班的交流,
大家把自己的想法進行充分的表達,老師不要搞一言堂,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要更高些。老師不再是
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引導者,及時抓住學生精彩的生成,讓課堂變得更精彩有效。
Ⅱ 幼兒園教育方面的總結包括哪些內容
一、營造學習氛圍,加強教學研究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繼續認真學習《幼兒園指導綱要》,深入領會《綱要》精神,認真鑽研《綜合活動叢書》,分析、領悟教材內涵,逐步培養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在園內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定時定點開展業務學習和教科研學習,遵循互動式原則,鼓勵教師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由原來的旁聽式學習變為互動式學習,鼓勵老師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就討論的主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看法,最後形成共識;鼓勵教師認真鑽研《綜合活動叢書》,分析、領悟教材內涵,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在各個活動環節中的合理呈現。除此之外,我們積極為每一位教師創造各種培訓的機會,雖然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不是人人均等,但外出學習的教師必須及時反饋所學經驗,利用介紹、照片、錄像等方法,讓教師們從中受到啟發,獲得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二.開展園本化培訓,以教研活動為手段,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 1.優化備課方式。由教研組長組織,利用每周二下午集體備課,鼓勵教師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針對不明確的,有異議的地方,分析教材,改變教學策略。 2.以「抓骨幹,帶一片」的工作策略,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積極創新,以榜樣、模範的教學行為帶動幼兒園整體業務水平的提高。3.園長深入教學一線,帶教促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本學期,我兼小班音樂、美術兩節活動。屠綱兼中班、大班四節美術活動。在課堂中,通過和老師相互觀摩的形式,虛心聽取一線教師的評析、深刻解剖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優質的教學質量帶動全園的教學水平,幫助教師理清思路,學會聽課評課,學會歸納總結。
三 、提高家長學校工作的質量,增強良好社會效應。如:新學期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形式與方法,向家長介紹、匯報孩子在幼兒園的成長過程及先進的育兒經驗。大部分家長能在百忙中抽空前來參加,每次活動均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並希望以後多舉辦類似活動。而且,通過家長學校活動也規范教師教學行為,強化幼兒一日生活常規,提高幼兒在園活動質量,贏得了家長的贊譽。為開展順利,教師必須與家長有更密切的溝通;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不僅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還是欣賞者等等。
第一就是學生的生活方面的問題,第二
就是學習上的問題。在工作總結中要及時記錄
學生在校的實際情況,還有就是要對自己的工作
Ⅲ 《學弈》全國獲獎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復
1、正確、流制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2、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了解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的深邃的寓意。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三、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激發興趣。播放現代下棋大賽的視頻,並順勢導入新課《學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四:總結延伸:
①、通過這兩位徒弟不同的學習方式,你得到了什麼啟示呢?
②、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學弈》。
(3)我們來下棋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教學反思:
1、學生之前學習過文言文,所以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讀文言文的能力,但是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表達形式上差距較大,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正確斷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2、本篇教學設計旨在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做引導。導入時,通過播放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時,能夠做到教師先進行示範性朗讀,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標准,並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斷句方式。
Ⅳ 誰有學弈的課文解釋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 通國: 之: 善: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回,惟弈秋之為答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使:
誨: 其: 惟弈秋之為聽: 雖: 之: 鴻鵠: 將至: 思: 援: 弓繳: 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俱: 弗若: 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為: 其: 與:
曰:非然也。曰: 非: 然:
亦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叫亦秋去教導2個人下棋,其中有一個人專心致志,之聽亦秋的教導,有一個人雖然在哪兒聽,但一心想著有天鵝飛來,想用弓箭把它射下來,雖然兩個在一起學,但是他卻不如前一個人,使因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個人嗎?亦秋說:「不是這樣的。」
Ⅳ 2個語文問題!~~~20分~~~~~~~·急~~~~~~~~~~~~
1. 專心致志的人,是認真聽老師講課的。他只是在思考老師說的問題和方法,用手去拍拍腦子,想為什麼老師這樣說。
第二題太長了
Ⅵ 文教版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誰有 給我一些 謝謝
圖形的放大或縮小
?
第1課時
?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4-86頁例,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八第1、4題。
【教學目標】
1.了解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意義,能理解圖形的放大或縮小。
2.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過程;掌握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方法。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具、學具准備】
相關圖片、課件、方格紙、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課件展示:學校教學樓圖片或者學生照片,然後定格在2~3組圖片,將幾組圖片放大和縮小。
2.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圖片放大了和縮小了)
3.舉例:你能舉出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遇到圖像放大和縮小的問題嗎?
4.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教師:其實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圖像放大和縮小的問題,如修建房屋和橋梁、修建公路和鐵路等都需要先把物體繪在圖紙上;同學們寫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進行縮小(課件演示);科學家在觀察很小的微生物時也要用放大鏡,然後按一定的比例把他們放大再記錄下來(課件演示),看來圖形的放大或縮小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索「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圖片,同桌互議:兩張圖片有什麼相同或不同?
學生:這是兩張大小和畫面都完全相同的圖片。(板書:形狀相同,大小相同)
教師:用課件演示進行驗證。
(2)同學們去過XX動物園嗎?讓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動物園吧!
課件演示:XX動物園,最後定格在大象圖片,變成兩張大小不同但畫面相同的圖片。
教師:觀察這兩張圖片,你又發現了什麼?四人小組議一議。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這些知識可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1.課堂活動:課堂活動第1、2題。
強調第2題:物體的位置沒變,但由於觀測點變了,所以它的方向及角度會發生改變,一定要注意。
2.練習:練習二十第1題。
四、拓展(課件展示)
議一議:某一物體所在的方向和距離確定,畫出的幾幅十字坐標圖肯定一樣大。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圖的大小也不同)
五、學生質疑,教師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一談你有哪些收獲?
總四十六課時
第2課時
?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頁例3, 練習二十第2、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十字圖上表述物體的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識圖能力。
2.通過探索物體的位置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十字圖上表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你們知道怎樣確定物體的位置嗎?
學生:知道物體的方向和距離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師:如何按比例尺在十字圖上畫出物體的位置呢?
學生:①確定觀測點,以它作為十字圖的交叉點;②畫出十字圖,縱、橫軸的長短比例要適中,標出箭頭,方向和觀測點,圖的下方要標明比例尺;③確定方向;④按比例尺將實際距離換算成圖上距離;⑤量出距離、描點、標示。
注意:學生談方法的時候不一定一一列舉,談到要點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並板書。
教師:在現實生活中,不光要知道如何畫物體位置的方法,常常還需要在平面圖中會看圖,也就是要有一定的識圖能力。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板書:確定物體的位置(二)
二、教學新知
1.教學例3。
(1)課件出示例3:以學校為觀測點,根據圖上距離和所標注的角度填表。
(2)學生搜集信息:觀察十字圖及對話框等。
(3)反饋學生信息的搜集情況。
教師:說說你從圖上了解哪些信息。
(4)學生獨立測量出准確圖上距離,根據比例尺算實際距離完成表格。
地 點方 向圖 上 距 離實 際 距 離
移 民 新 村東1.5cm750m
舊 碼 頭
大 柱 村
(5)同桌互議:說一說你是如何識圖的?
(6)反饋評價,強調方法。
強調:圖中比例尺的意義。(圖中出示數字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表示的意義一樣)
根據標注的角度說方向
2.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95並小結。
板書:識圖方法→方向、量圖距、算實距
三、運用新知,鞏固提高
1.練習二十第2題。
要求:讓學生獨立測量,計算,填表,再集體交流、評價。
2.練習二十第3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後,再集體反饋、評價。
四、學生質疑,教師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一談你有哪些收獲?
教師:確定物體的位置要注意:首先要找准觀測點確定好方向;第二要准確測量出偏離的角度;第三要利用比例尺准確計算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第四標注要清楚。
板書:
學生:圖片的大小不同。
學生:從左往右觀察,圖片在變小;從右往左觀察,圖片在變大。
……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課件演示驗證:兩張圖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3)教師小結。
教師:同學們,剛才你們觀察到第一組圖片是兩張大小和畫面都完全相同的圖片;第二組是兩張都是同一隻大象的圖片,但兩張圖片的大小不同,一張是另一張縮小的圖片。非常棒!
教師板書:形狀相同,大小不同
2.動手操作。
(1)擺正方形。
我們用火柴棍來擺一擺正方形,要求每個同學擺出兩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擺好後仔細觀察,同桌互議,兩個圖形有什麼特點。
學生:擺出的兩個正方形形狀相同,大小不同。
(2)課件出示:房屋圖和六邊形圖。
教師:這里還有一位建築家,將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房屋建築上來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觀察這兩組圖形的形狀怎樣?從左到右圖形是怎樣變化的?反之,從右到左又是怎樣變化的?
(3)總結提煉,揭示概念。
教師:圖形放大或縮小時,形狀相同、大小不同。(板書)
3.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前幾組圖形:找找放大或縮小的圖形?為什麼?
(2)舉例:生活中圖形。
(3)欣賞:課件展示生活中圖片。
4.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P82~83頁。
5.教學小結。
教師:學到什麼知識或收獲?
三、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第1~3題。
四、運用新知,鞏固提高
練習十八第1、4
板書:
札記: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同學們對這很有興趣,課堂效果很好
總四十二課時
第2課時
?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6-87頁例2, 課堂活動第4、5題,練習十八第2、3、5、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過程;掌握圖像放大或縮小的方法。
2.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例畫出放大或縮小的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難點】
按一定的比例畫出放大或縮小的圖形。
【教具、學具准備】
方格紙、投影儀、火柴、圓規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回憶,揭示課題
圖形放大或縮小時,有哪些變化;有哪些沒有變化?
(揭示課題並板書)
二、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1)投影儀出示例2:理解題意,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圖。
(2)學生動筆嘗試畫一畫圖1,教師巡視。
(3)學生板演,集體評議。
教師: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4)學生獨立完成例2的圖2、圖3,相互評價。
(5)評講反饋。
教師強調:把長方形的長和寬都縮小為原來的12,就是把長方形的長和寬都縮小2倍。
2.小組討論,明確畫法。
(1)小組討論在方格紙里畫圖的步驟。
教師:按要求在方格紙里畫圖,我們應該按怎樣的步驟畫呢?四人小組議一議。
(2)反饋討論情況,明確畫法。
①弄清楚是把圖形放大或縮小。
②確定圖形每條邊應畫多長。
③確定圖形在方格紙中的位置。
3.規范操作,強化畫法。
課件演示:按以上步驟示範畫出相似圖形。
教師:同學們在方格紙上畫相似圖形時,首先要認真審題,然後再按要求將原圖形各邊放大或縮小規定的倍數。
4.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第4、5題。
5.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三、運用新知,鞏固提高
1.練習十八第2、3題。
強調:第3題要突出相似,注意各邊的關系。
2.練習十八第5題。
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相對位置不變」的意義。
3.課外拓展:練習十八第6題。
用計算機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再將它放大或縮小。
四、學生質疑,教師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或有什麼收獲?還有什麼疑惑?
總四十三課時
比例尺
?
第1課時
?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2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九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2.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讀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運用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准備】
中國地圖、螺絲帽的放大圖、尺子、格子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創設情境,激趣設疑。課件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和國旗的平面圖。再依次點擊,出現一組大小不同的地圖平面圖和國旗平面圖。
教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教師:我們可以把地圖和國旗畫在紙上,同樣也可以把我們的住房縮小後畫在紙上,這是幾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時,一位售樓先生給我推薦了兩套住房 (課件出示),可是他只給看了一下圖紙,我買房的標準是想要面積大一些,我想請同學們幫幫我這個忙,好嗎?
學生1:建議購買第二套。
學生2:建議購買第一套。
學生3:我也同意購買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標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學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應該購買第二套。
2.揭示課題。
教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了,目前還不能幫老師確定到底購買那一套住房。那麼,住房平面圖與實際的房屋之間有什麼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比例尺)
二、動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實際距離」的含義。
教師:同學們已經動手測量出我們教室地面長9米,寬6米。
教室長9米,寬6米就是實際的長度,即實際距離。(板書)
2.「圖上距離」的含義。
教師:現在老師就請你們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將教室佔地的平面圖畫在老師發給的邊長為1cm方格紙上。
(1)電腦出示學習要求:①確定圖上的長和寬;②個人獨立作出平面圖(方格邊長是1厘米);③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並化簡。
(2)學生自主設計教室的示意圖,師巡視並指導。
(3)投影儀展示學生設計方案、思路。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長
寬
學生1:我是把實際的長和寬都縮小100倍,圖上的長就是9厘米,寬是6厘米,這樣的長方形圖就是教室的平面圖。
板書: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師: 9厘米和9米的單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簡,必須先要把它們化成相同單位,再化簡得到1∶100。這里的1∶100就是我們以前所說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學生2:我是把實際的長和寬都縮小200倍,圖上的長就是4.5厘米,寬是3厘米,這樣的長方形圖就是教室的平面圖。」
板書:
4.5厘米∶9 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4)明確:設計的示意圖長、寬就是畫在方格紙上的距離,即圖上距離。(板書)
3.認識比例尺。
我們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存在著一種倍數的關系,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比例尺。
教師:現在同學們知道什麼叫做比例尺嗎?比例尺是誰與誰的比?怎麼求呢?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三、結合圖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學例2:看一看,議一議。
課件出示例2(1)主題圖:這張三峽庫區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麼意思?
(1)同桌互相說一說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麼意思?
(2)學生回答。
(3)小練習:說一說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別表示什麼意思?這2個比例尺又有什麼區別?
明確:1∶5000000是縮小比例尺,10∶1是擴大比例尺,縮小比例尺前項是1,擴大比例尺後項是1,圖距與實距的單位是相同的。
(4)介紹數字比例尺。
教師: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這些比例尺都是用數字表示的,我們把它叫做數字比例尺。
2.認識線段比例尺。
課件出示例2(2)主題圖:比例尺 表示什麼意思嗎?
(1)同桌互議。
(2)學生回答。
(3)介紹線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師:象這樣用線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線段比例尺,表示圖上1cm,相當於實際的10m。如果我們量出了圖上小紅家到學校的長度是11厘米,怎樣算出實際距離呢?怎麼想的?
3.線段比例尺與數字比例尺的相互轉化。
4.指導學生看書並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課堂活動:第1~3題。
2.練習:練習十九第1~3題。
五、學生質疑,教師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或有什麼收獲?還有什麼疑惑或不懂?
2.教師總結:
(1)比例尺是一個比,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倍數關系,其結果不應帶計量單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時,前、後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單位,否則比例尺無意義。
(3)比例尺前項化簡為1,是將實際距離縮小;比例尺後項化簡為1,是將實際距離擴大。
3.驗證:能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幫老師選擇A套房子面積大還是B套房子面積大?說說你的理由。
六、教學板書
札記:通過今天的學習,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的描述各種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
總四十四課時
第2課時
?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94頁例3、例4,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九第4~6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運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注意計算過程中的單位處理。
2.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應用比例尺進行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換算。
【教具、學具准備】
尺子,1∶6000000的中國地圖,幾幅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圖或地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復習舊知。(課件或小黑板出示)
(1)比例尺1:6000000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倍。在這幅圖上1厘米的距離代表實際距離()千米。轉化成線段比例尺是()。
(2)把千米數化成厘米數,就是把千米數的小數點向()移動()位,即是原數的()倍,把厘米數化成千米數,要把厘米數的小數點向()移動()位,即是原數的()分之一。
(3)某一種零件的長度是8毫米,畫在圖紙上的長度是4厘米,那麼這張圖紙的比例尺是()。
2.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師: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麼?
學生:(1)寫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2)統一這個比的單位,去掉單位後化簡成前項是1或後項是1的比。
3.談話引入新課,揭示課題並板書。
(1)引入課題。
教師:同學們都會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求比例尺了,但是,如果知道實際距離和比例尺,又該怎樣求圖上距離呢?
(2)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教學例3。
(1)課件出示例3:兒童樂園平面圖,讓學生認真觀察,並搜集信息。
(2)反饋學生搜集到的信息。
教師:根據這幅情境圖,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這幅兒童樂園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2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於……
(3)提出問題(1):兒童樂園中的長方形碰碰車場的實際長40米,寬是20米,求它的圖上長與寬各是多少厘米?
教師:該怎麼求?先想一想,再獨立完成。
①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②反饋評價,教師板書。
學生1:我是用倍數關系來解的,因為比例尺1∶2000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2000倍。
板書:40米=4000厘米,4000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2000=1(厘米)
學生2:我是用分數來解的,因為比例尺1∶2000,圖上的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2000。
板書:40米=4000厘米,40001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12000=1(厘米)。
學生3:我是用比例尺的意義來解的,因為比例尺1:2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於實際距離20米。
板書:比例尺1∶2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於實際距離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20=1(厘米)
(4)教師小結方法,強調注意事項。
方法: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教師板書)
強調:單位要統一。
(5)教師提出問題(2):圖中旱冰場的長2.5厘米,寬1.5厘米。旱冰場實際佔地的面積是多少?
①小組討論,感知方法。
討論:能不能依據圖上面積按照比例尺來進行實際面積的換算呢?為什麼?
②集體評議,明確方法。
明確: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長度單位的比,不是面積單位比,所以不能用圖上面積和比例尺求實際面積。
板書: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③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④反饋評價,明確關鍵。
教師:關鍵是要先求出旱冰場實際的長與寬各是多少?再求實際面積。
2.自主探索,教學例4。
(1)課件出示例4,學生自主搜集信息,嘗試完成。
(2)反饋評價,注意學生解決問題思路。
(3)練習:獨立完成「想一想」。
3.指導學生看書例3、例4。
4.教學小結:用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
學生1:……倍數關系……
學生2:……分數關系……
學生3:……比例尺的意義……
教師:用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問題,方法很多,關鍵是要注意單位,找准問題,明確所求。(板書:統一單位、看清問題)
三、運用新知,鞏固提高
1.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
先讓學生動手測量,按規定的比例尺畫出教室的平面圖,獨立解答。並讓同學說一說,怎樣用「」在圖上標出自己的座位才更准確?這個難點可以通過全班交流,並給予必要的指導。
(2)課堂活動第2題。
要求學生拿出自備的中國地圖,並指導學生量出圖上距離,找出比例尺。老師巡視進行指導,全班核對後,再進行交流:談談自己是怎樣理解的?
(3)課堂活動第3題。
提出問題:怎麼相差這么大呢?
首先,要求學生拿出中國地圖,量出成都到重慶的圖上距離,獨立解答,然後讓學生在計算後進行評價和反思。組織學生議一議:哪些方面相差大?相差為什麼這么大?全班交流解決。
2.練習:練習十九第4~6題。
四、學生質疑,教師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一談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
札記:使學生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的方法,並能解決有關問題。
總四十五課時
物體位置的確定
? 第1課時
?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8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第1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知道物體的方向和距離,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能用方向與距離來准確描述物體的位置。
2.能根據物體的方向、距離和給定的比例尺畫出十字坐標圖。
3.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系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方向與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根據物體的方向、距離、給定的比例尺畫十字坐標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復習位置與方向。
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請回憶一下,你對這方面有哪些了解?
學生1:上、下、左、右、前、後。
學生2: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學生3: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
2.課件出示坐標圖,辨別八個方位。
教師:我們一般把正北偏東45度稱為東北方,把正北偏西45度稱為西北方,依次類推就有西南、西北。
3.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件展示:
(1)神州5號飛上了太空,開辟了我國載人航天的新紀元。
(2)神州6號取得了第二次載人航天的巨大成功。
教師:火箭發射成功了,當楊利偉或費俊龍、聶海勝他們乘坐的返回艙安全著陸時,是不是我們的工作人員要滿世界去尋找他們呢?
教師:他們有自己的著陸點,科技人員已經預算好的,這是科技領域里確定位置的例子。生活中也有確定位置的例子:確定咱學校的位置、確定你家的位置、在地圖上找重慶的位置、和小夥伴下棋時確定棋子的位置、甚至海戰中確定艦艇的位置……。
板書:物體位置的確定。
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怎樣確定位置?
教師:郵局和小食店到學校的距離相等。它們在同一個地方嗎?為什麼?
學生:只知道距離,不能確定位置。
教師:商場和小食店都在學校正東方向,它們在同一個地方嗎?為什麼?
學生:只知道方向,不能確定位置。
(2)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師: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同桌議一議。
學生:知道物體的方向和距離,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師板書: 方向距離
2.教學例2。
出示例2:小明家在學校的正北方向300m處,小輝家在學校東南方向500m處。按給定的比例尺畫圖。(1∶20000)
(1)學生搜集信息,並理解題意。
(2)確定同學家的位置。
教師:你能確定出幾個同學家的位置嗎?為什麼?
學生:因為幾個同學家的方向和距離都知道了,所以可以確定他們家的位置。
教師:學校西北、東南方是指的什麼?比例尺1:20000表示什麼?
(3)根據物體的方向、距離和給定的比例尺畫出十字坐標圖。
教師:如果要把他們家的位置在十字圖上表示出來,該怎麼畫呢?
①引一引:找准方向。
要求學生跟著教師一起畫一個十字圖,告訴學生,十字圖的交叉點就是觀測點。
注意:縱、橫軸的長短比例要適中,要標出箭頭、方向和觀測點,圖的下方要標明比例尺。
教師:你認為在十字圖上先確定小明家的方向還是距離?
教師:你能一下子就標出小明家離學校300m的距離嗎?應該怎麼辦?
②做一做:小組活動,確定距離。
分組討論:怎樣運用比例尺計算出在圖上的距離?小組合作標出兩個同學家的位置。
③說一說:小組匯報交流。
A、投影儀展示各組繪制的十字圖,集體進行評議。
B、你們組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麼?怎樣確定?
(結合匯報,教師在黑板上標出小明家、小輝家的位置。強調:在量圖上距離時要以觀測點為零起點)
(4)指導看書並小結。
教師板書:
方向:觀測點→十字圖→定方向
距離:換算→量距離、描點、標示 總四十七課時
第3課時
?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0頁例4、例5,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第4、5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初步能從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2.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制簡單的線路圖。
3.讓學生學習在位置變化的情況下,判斷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練習描述簡單的路線圖。【教學重點】
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對不起 輸入內容抄過長度限制 輸不進去
Ⅶ 幼兒大班社會教案輸了怎麼辦
活動意圖 幼兒心理發展尚不成熟,他們感情脆弱,意志力薄弱,對挫折的承受力很差,加上現在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成人處處哄著他們,事事遷就他們,導致他們碰上事情贏了便罷,輸了或號啕大哭,或灰心喪氣。這樣下去,孩子會形成消極、不思進取等不良品質。所以,成人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生活中的輸贏問題,讓他們懂得「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鼓勵幼兒敢於拼搏,用自已的努力去贏得勝利。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故事等形式,讓幼兒感受到牛活中總會碰到「輸」和「贏」,引導幼兒正確看待輸贏問題。 2.培養幼兒敢於拼搏的精沖,鼓勵幼兒遇到困難不灰心,努力爭取勝利。 活動准備 1.故事《輸了也不哭》課件、 2.幼兒活動用具:紅旗、裝有沙子的小桶、皮球、動物棋、塑料圈各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讓幼兒感受生活中遇到的輸贏問題 1.幼兒隨音樂玩「猜拳游戲」。幼兒在音樂聲中去邀請一名同伴,音樂停,兩人通過「石頭、剪子、布」猜拳,誰贏誰做邀請者。 2.師:剛才游戲時,你是贏了還是輸了?贏的感覺怎麼樣?輸了的感覺又怎麼樣? 3.引發討論:生活中,你還遇到過哪些事情也有「輸」和「贏」? 二、聽一聽:引導幼兒正確看待輸贏 l.教師演示課件,請幼兒仔細觀察,猜猜故事中講了什麼。 2.幼兒完整欣賞故事《輸了也不哭》。 3.引發幼兒思考: 媽媽為什麼不和老篷下棋了?老篷這樣做好不好? 現在老篷輸了棋還會哭嗎?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哭嗎?光哭能取得勝利嗎? 平時你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是怎麼做的? 三、玩一玩:鼓勵幼兒努力爭取勝利 1.幼兒自由結伴開展自選活動,請幾位幼兒擔任活動裁判。 插紅旗:同時起跑,看誰最先插好紅旗。 拍皮球:比比同一時間內誰拍的個數最多。 下棋:比比誰的棋藝高。 跳圈:雙腳並攏,依次跳圈,看誰先到達終點。 2.教師觀察、指導幼兒活動,看看他們是怎樣對待輸贏的。 3.游戲後,請幼兒講一講:剛才你和誰一起進行了什麼比賽,你們的輸贏怎樣,你覺得輸了應該怎麼辦,怎樣才能取得勝利。 4.總結:在比賽中輸了不要緊,如果今後能多多練習,鍛煉本領,那麼在以後的比賽中就會取得勝利,記住: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勝利。 四、唱一唱:激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自信心 齊唱歌曲《嘿喲,加把勁》,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也能「加把勁」,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勝利。 附:故事:輸了也不哭 老篷和媽媽下棋,他贏了就笑得合不攏嘴,要是輸了,會頓著腳大哭。媽媽只好說:「我不玩了,你一個人下吧!」 老篷擺好棋子,對自己說:「紅的棋子是我的,黑的是媽媽的。」紅子兒遇見黑的就吃,追得黑子兒沒處逃。如果黑子兒追上了紅子兒,老篷就悔棋,重走,反正不讓紅子兒吃虧。一會兒,老篷就贏了。他又拍手又跳:「媽媽輸嘍!」這樣連贏了三盤,老篷再也不想一個人下了,他覺得這樣贏真沒意思。 老篷去求媽媽:「還是我們一起來下吧!」「輸了哭不哭?」媽媽問。「保證不哭!」老篷真的不哭了。不過他要是輸了棋,臉還是漲得紅紅的,還是想哭。他還嘟著嘴說:「再下一盤,反正我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