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元創意課程狼來了幼兒園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關鍵是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樂意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所以在語言教學中我認為要達到這些教學目標:養成傾聽的習慣;樂意與人交談;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基於幼兒總是有意無意說出謊言這一現象在此設計本課學習內容。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創編。 2、培養幼兒誠實、不說謊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學習創編 活動准備 電腦,錄音機,掛圖、頭飾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1、幼兒隨「小兔乖乖」音樂走入教室。 2、教師出示謎語「不是狐狸,不是狗,前面架鍘刀,後面拖 掃帚,打一動物(狼) 二,探究新知,展開活動。 1、觀看視頻故事「狼來了」 2、靜聽故事狼來了:根據所看所聽幼兒自由匯報看到了誰?他們都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3、出示連環掛圖,教師和幼兒一起講故事「狼來了」
2. 小班藝術課創意拼接教案
[活動目標]
1、發揮幼兒的創意性。
2、學習粘貼的技巧。
[活動准專備]臉譜,各種美勞材料:皺紋屬紙、電光紙、報紙,膠水。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我們頭上都長有什麼呀?(頭發)那你見過什麼樣的頭發呢?(個別幼兒回答)
小結:有長發、短發、卷發等。
老師這兒有個小臉譜,(出示小臉譜)看!這個小臉譜的頭上有頭發嗎?(沒有)那你說它會高興嗎?(不高興)那我們一起當發型設計師為它設計一個漂亮的發型吧!
2、 教師示範操作。
「我想為它設計一個直發,先拿一塊皺紋紙放在手心搓一搓,然後,用兩個手的大拇指與食指捻一捻,再在頭發的一端塗上膠水,然後把它貼到頭上。注意不要貼到眉毛下面和臉上。老師還設計了許多發型的小臉譜呢!看!這是什麼發型?(逐個介紹作品的發型)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要求:
(1)粘貼時,頭發不要粘到眉毛及眉毛下面的地方。
(2)膠水不能塗的到處是,在紙的一端或背面輕輕塗一點即可。
(3)保持小臉譜的清潔。
4、組織幼兒張貼作品,並相互欣賞和交流。
3. 幼兒園課例新穎有創意互動多趣高教案
設計意圖: 「有趣的彩沙」活動是藝術與語言綜合的活動。在藝術活動中幼兒大膽表現情感,語言則貫穿於活動的全過程,特別是在講述作品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使語言與藝術互相交融,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同時,通過「玩彩沙」讓幼兒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平常的東西都能用來作為藝術創作的工具,激發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並對藝術活動產生興趣。 由於這種沙畫的作畫方式和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將探索沙畫的製作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對藝術探索的興趣。 幼兒的藝術活動是最富有創新的,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在創造性地玩彩沙的過程中幼兒大膽而不拘一格的進行個性化表現,充分體現自己的認識,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獲得自我滿足,這是活動的難點。 教師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探索與創新,為幼兒解決問題提供合理的幫助(探索中的難點)。尊重幼兒的個性化表現,以開放、寬容的思維方式引導幼兒大膽、超越常規的想像,同時對接觸過和未接觸過沙畫的幼兒進行分層指導,突破教學難點。 活動目標: 1、 通過玩彩沙激發幼兒對創意藝術活動的興趣。 2.在探索沙畫的作畫方法中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大膽創新。 活動准備: 經驗基礎:進行「彩沙」系列活動 材料准備:彩沙、黑色卡紙、固體膠、小勺、抹布 活動過程: 一、觀看活動錄象(玩沙、做沙球、製作彩沙瓶等) 「前些天我們玩了什麼?」 (自由講述玩沙、製作沙瓶的感受) (自由交談是為幼兒創設寬松的語言交流空間及輕松的氣氛,同時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 二、探索嘗試活動 1、幼兒嘗試將彩沙留在畫紙上 a我們也來試試怎樣讓沙留在畫紙上,變成一幅美麗的沙畫呢?(可請個別幼兒說說) b你想做一幅怎樣的畫? (第一次嘗試將沙留在紙上對於已有一些經驗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立即就想到先用膠水,再將沙鋪上,這些孩子成功了;一些沒有經驗的幼兒則直接將沙堆在紙上,把紙豎起來時沙卻掉下來,這些孩子失敗了,部分失敗的幼兒看到同伴的做法,立即學了,還有個別的幼兒沒有學會。教師沒有直接介入指導,而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活動。這個嘗試的環節,讓幼兒體驗成功與失敗,同伴間互相學習。) 2、 請幼兒說說嘗試的結果 1、你是怎樣將沙留在紙上的? 2、做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了嗎? 3、 怎樣解決? (幼兒討論第一次嘗試中遇到的成功與失敗。問:「遇到了什麼困難」?幼兒說:沙掉下粘不住、很多顏色混在一起、膠水不粘、有些沙是一塊一塊的粘不平等。「怎樣解決」?把幼兒提出的問題教給他們自己解決,請成功的幼兒談談成功的經驗。這是環節為幼兒學習沙畫創作方法、克服難點設計的,不是教師教與方法,而是通過他們自我探索,提出疑問、自己解疑來達到目的,難點輕易地被幼兒自己解決了) 作畫難點: a、固體膠塗抹均勻 b、用小勺將沙均勻撒在膠上並用小勺的背面抹平(用手或用小勺的背面),以便在膠水上固定彩沙。 c、將卡紙中多餘的沙倒回沙盒中。
4. 小班《創意diy》教案
活動目標
1、學慣用綵帶纏繞的方法裝飾錫紙手鏈。
2、體驗多種材料創作的樂趣。
活動准備
PPT、大小不同的錫紙若干、綵帶若干、雙面膠每組一卷。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引出手鏈:
師:小熊要過生日了,媽媽給小熊買了一條手環,可小熊看見了一點也不高興,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幼兒回答)
師:對,小熊覺得光禿禿的的手環太難看了,所以他不高興。也不開心。
二、欣賞自製手環,引出主題
師:那怎樣才能讓小熊高興起來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個別幼兒回答)裝飾,小朋友想的這個辦法好不好,小熊會不會開心呢?我們來看一看?(PPT)
師:(手環的纏繞方法)123.哇,小朋友說得真好,那小熊看見這個手環會不會開心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師幼一起)
師:小熊說它很喜歡,我們和熊媽媽一起來裝飾這個漂亮的手環好嗎?
三、教師示範、幼兒觀看
師:在動手之前老師有個秘密要告訴你們哦。
兒歌:小手環,左手拿,貼一貼 ,粘一粘,拉住一頭鑽洞洞,左手拇指捏捏緊。
1、你可以做一種樣式的手鏈,也可以幾種都做。
2、如果你做的是兩種顏色的手環那在纏繞的交叉的地方一定記住貼好雙面膠。
師:現在就請小朋友自己去做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五.展示作品、手環送哥哥姐姐
師:——小熊很喜歡我們小朋友裝飾的手環,那哥哥姐姐喜不喜歡呢?我們一起去問問他們好嗎?
5. 求 早教創意思維繪畫課程教案 詳細介紹謝謝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6. 求適合4歲左右兒童創意課程教案
一份祥細的教案對一般情況而言可以作為施教者的教育過程,但要對內每一個對象都有用,教容案則只是一個過程的參考,4歲左右的兒童,特長愛好還不能定向,但性格的內外已基本形成,我認為要從性格上進行創意,內向的喜歡不刺激的,不危險的,溫馨的活動,外向的喜歡刺激的,冒險的,戰鬥力的活動,我們要投其所好,將其作為孩子的獎勵品。你先要求孩子完成你想要他完成的(難度要很低,否則造成孩子未上學卻已厭學),然後給他相應的獎勵,久而久之,孩子不是性格決定人格,而是你的教育成就了孩子的人格。這是因人而異針對4歲左右兒童的成功創意教案,希望對您有用!
7. 教學設計 創意
目前教師中有一種流行的說法: 現行的評價與考試體系阻礙了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應試教育的壓力束縛了教師進行課程改革的積極性, 教學與評價存在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許多英語老師也存在這些認識。 新課程還在實驗階段, 有這樣或那樣的認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要進行改革, 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新舊思想、行為的沖突。關鍵是要全面、客觀、准確地對這些沖突進行分析。英語中考、高考一直都在發生變化。總體來講,英語高考的內容和形式越來越科學, 越來越合理。近幾年來, 隨著義務教育新課程的實施, 中考進行了大力改革。2004 年以來, 由教育部統一規劃和指導的初中畢業英語學業考試( 即中考) 改革已經在部分地區實施。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以考查語言運用能力為主的命題指導思想, 單純考查語言知識的試題越來越少。就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而言, 近年的英語中考、高考有兩個特點:第一, 命題指導思想是以考查能力為主。一個重要的證據, 就是考試主要考查聽力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所以說, 至少從考查的內容來看, 英語中考、高考已經不再是以考查語言知識為主, 而是著重考查語言運用能力。雖然有時由於命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和材料選擇方面的問題, 還有一小部分考查知識的試題, 但它們所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小。第二, 即使是考查知識, 也是考查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 而不是單純考查語言形式的掌握情況。過去很多單項選擇題要求學生判斷選項本身的語言形式是否正確, 有時學生不需閱讀題干就可以排除某些選項。這種試題就是單純考查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 現在已非常少見。需要指出的是, 我們平時看到的教輔材料里的練習題和模擬題, 仍然以考查知識的試題居多。這些練習題在形式上與中考、高考題很相似, 但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今後的中考、高考還要進一步改革, 試題結構和考試形式將進一步優化。有的地區計劃在將來的試卷中只設聽力、閱讀和寫作三個部分, 適當的時候還要進行口語測試。這樣就可以逐步過渡到以考查能力為主的考試體系。英語新課程不主張淡化語法, 只是提出教師不要過於強調單純傳授語法知識的做法, 不要脫離語境講授和記憶語法規則, 學生不要脫離語境去學習語法; 《英語課程標准》中的課程目標里專門有一部分就是語法知識的教學目標。有的教師說, 語法是語言能力的基礎。如果不系統學習語法, 就根本不可能發展語言能力。其實, 沒有證據表明系統的語法知識與以考查能力為主的考試之間有必然關系。也就是說, 如果將來學生參加的考試是以考查能力為主的話, 那麼考試成績與系統的語法知識沒有必然的聯系。比如, 一位高中二年級學生, 英語閱讀能力和聽的能力都不錯, 但考試成績總是中等偏下。查閱他的試卷發現,答錯的主要是語法題, 如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分詞的一般式和完成式、被動語態、must+完成式、虛擬語氣的過去式等問題。這說明, 語法知識掌握得不夠系統並不影響閱讀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由於他的語法知識掌握得不夠好, 導致了考試成績差, 由考試成績差就判斷他學習成績不理想, 這種推理是錯誤的。系統的語法知識本身和能力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定的語法知識有利於培養語言運考試, 不是新課程的天敵。但是過多、過於龐雜的語法知識就不一定有實際價值。如果一個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很好, 即使語法知識部分得零分也沒有關系。於是又有教師說, 既然考試不考語法知識, 那平時是否就可以不教語法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考試是抽樣的, 不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因此, 所謂考什麼就教什麼, 不考就不教的做法是錯誤的。不考語法不等於不需要學習語法。學習語法、詞彙是為了形成語言運用能力。中考、高考主要考查學習的最終結果, 而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如果一個學生在考試中表現出較高的語言運用能力, 就說明他已經掌握基本的語法和詞彙知識。因此, 考試不需要直接考查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個問題與關於語法的問題非常相似。不考語音不等於不需要教語音。我曾說過, 英語中考命題應避免採用辨音題( 考查學生識別和辨別語音的試題) , 一位教師就問, 難道辨音能力不重要嗎? 我的回答是, 辨音能力當然重要, 但並不是重要的內容都要考試。語音知識和微觀語音技能是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語音對聽力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尤其重要。語音基礎較差的學生, 聽力一般比較差; 較好的聽說能力的背後肯定有較好的語音知識和語音能力。如果學生在聽力和口語考試中有很好的表現, 就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語音知識, 具備了較好的語音能力。因此, 以考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主的終結性考試( 如中考、高考) 沒有必要單獨檢測微觀語音知識和語音能力。辨音題實際上是考查微觀語音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 考試取消辨音題並不等於平時的教學可以忽視語音教學。需要指出的是, 語音教學不等於音標教學; 重視語音教學也不一定非教音標不可。現在很多英語教師在教語音時, 往往過於強調學生讀音標和寫音標的能力。其實, 能夠寫音標、識別音標不等於能夠正確識別語音和正確發音。首先, 並非所有地區的英語中考、高考都不考聽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大多數地區的中考、高考都含有聽力部分, 不考聽力的地區( 省份) 越來越少。有些地區的中考已經包括口試, 而且其成績計入總分。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 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將來的英語高考也要進行口試。其次, 即使是少數地區( 省份) 暫時不考聽力, 也不等於平時教學就不需要開展聽說活動和培養聽說能力。語言是交流的工具, 語言需要在交際中學習。如果課堂上沒有聽和說, 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際。只有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協調發展, 才能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第三, 課堂上開展聽說活動的目的不完全是為了練習聽說能力。聽說活動是與讀寫活動不同的學習渠道, 是獲得語言知識和其他方面知識的重要過程。正如我們平時聽報告、談話、討論並不都是為了練習聽說能力一樣, 課堂上的互動也是一種學習方式, 是獲得知識和發展技能的一種渠道。調研中我們發現, 在新課程實驗地區, 仍然有不少教師在課堂上花大量的時間講解課文, 特別是課文中所謂的語言點。當問及為什麼這樣做時, 很多教師說, 如果不講解語言點, 學生不僅讀不懂課文, 而且會影響考試成績。他們把課文看作知識點的載體。一些教師認為, 通過課文教授語法和詞彙是英語教學的主要課堂活動, 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應用來講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彙和語法知識點。為此,他們還跳過教材中的一些聽說活動內容。然而, 現在新出版的初中、高中英語教材, 不像過去的教材故意「藏有」很多語言點。這給很多教師帶來了困惑, 也給那些習慣於講解語言知識點的教師帶來了挑戰。有的教師說, 現在新教材中的課文沒什麼可「講」的了。從某種程度上說, 新教材可以迫使教師放棄過去那種錯誤的做法。課文的首要功能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 而首先是用來閱讀的; 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閱讀能力, 其次是提供語言輸入和文化輸入。因此, 英語課堂上教師沒有必要詳細講解課文中的語言點, 否則, 教師就只起了一個詞典的作用。有的教師擔心, 如果不講解語言點, 考試怎麼辦? 其實, 現在英語中考、高考有多少試題是直接考查課文中的語言點? 沒有證據表明詳細講解語言點與考試成績之間存在必然聯系。考試內容與教材的關系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終結性外語水平考試一般不應該與任何教材內容直接掛鉤。國際上著名的托福、雅思等語言水平考試從來不規定考試范圍, 也不指定教材( 專門為這些考試編寫的應試書籍除外) 。中考、高考命題時, 要求考試內容與教材掛鉤是不合理的。教育部下發的《課程改革實驗區初中畢業英語學業考試命題指導》明確指出, 考試內容不能直接與教材掛鉤, 既不能以一套教材為藍本, 更不能採用多種教材兼顧的做法。教育部還明確規定, 各省初中、高中教材至少得有三套。如果考試與教材內容掛鉤,那麼是否意味著學生每一種教材的內容都要掌握呢?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既然考試不與教材內容直接掛鉤, 平時教學就沒有必要不折不扣地死摳教材。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取捨,靈活使用教材: ( 1) 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確定各單元的重點活動, 給重點活動安排足夠的時間; 合理安排其他活動的時間。所謂重點, 既包括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的重點, 還包括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的重點。確定完重點之後, 把時間充分安排給重點活動, 再根據剩下的時間合理安排其他活動。( 2) 根據可用的時間以及實際教學的需要, 減少某些活動的具體步驟; 由於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把每個活動都做得很充分, 可以減少某些活動的步驟, 其實就是把這些活動處理得簡單一些。( 3) 有些活動可以由學生課後完成, 並根據情況決定課堂上是否檢查。布置給學生做的作業不一定要求學生必須做, 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哪些是課後必須做的, 哪些是建議學生做的。還要講清楚哪些是上課要討論的。這樣就不用在課上把所有的活動一個不漏地去落實。應該承認, 既然考試存在, 就必然有應試的需求。教師和家長都希望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所以應試本身沒有錯, 關鍵是如何有效地應試。需要指出的是, 應試不等於應試教育。在考試之前適當地進行復習和准備, 是必要的應試措施。而完全以應試為目的實施日常的教學, 就成了應試教育。這里我們主要討論採用題海戰術是否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考試成績。答案是否定的。種類繁雜的練習題質量沒有保證。各類練習題多圍繞知識點設計, 而不是考查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可以這么說, 大量地做練習題和模擬考試題對提高考試成績並沒有明顯的作用。有的教師問, 如果不做題, 那課上那麼多時間干什麼呢? 個人以為, 可以在閱讀上多花一些時間。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主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給學生提供的閱讀材料的內容應該盡量廣泛, 能夠讓學生感興趣, 而不應該局限於帶選擇題的閱讀練習材料。目前, 大量地做模擬試題幾乎成為應付中考、高考的法寶。其實, 對一個本身不完善、不穩定的系統反復進行檢測, 實際上會對該系統造成損害。大量地做模擬題也有類似的害處。一位老師說得好, 他說平時學習與考試的關系好比是磨刀與砍柴的關系。磨刀要有耐心, 不能急於求成。如果磨刀時旁邊放一塊木頭, 磨一下, 砍一下, 恐怕刀永遠也磨不好。平時學習就像是磨刀, 最後的考試就像是砍柴。刀磨好了, 砍柴就順利。平時實施有效的教學, 考試就能取得好成績。如果平時不注重積累,而是反復地做模擬題, 就像磨刀時磨一下砍一下,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調研中發現, 在一些高中新課程實驗區, 平時的單元檢測題、模塊考試題的形式、標准和高考試題別無二致, 甚至連「×月×日前絕密」的字樣都要印在試卷上。教師們之所以這樣做, 是為了從高一開始使學生盡早適應高考的要求。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高考的形式與標准只適合高考, 不適合其他評價目的。高考的目的是選拔, 這與日常的檢測( 單元檢測、模塊考試) 是不一樣的。高考必須有合理的區分度, 平時的檢測沒有必要像高考那樣講究區分度。高考主要考查綜合語言能力, 平時的檢測主要檢查階段性的學習結果或某一方面的學習結果。由於客觀因素的制約, 高考題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平時的檢測完全沒有必要採用高考的形式且受這種形式的限制。考試本身對促進語言運用能力沒有多大作用; 平時教學中的評價有很多不同的功能, 不能把所有的評價都與升學考試聯系起來。總之, 我們必須明確, 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與評價之間沒有根本的矛盾。考試不是「萬惡」之源, 它不應該成為教師把學生帶進題海深淵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