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有效的實施教學目標
有效落實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育教學的方向和目的,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一、教學目標的科學確立是成功教學的前提;目標是靈魂,制定目標類似旅遊地點定位,定位得准就;還要兼顧到以後的人生需求,「怎樣摘到更好的果子」;教學目標的設計緊緊圍繞教學內容,依據課程標准和課;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二、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教學
有效落實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育教學的方向和目的,是教師實施教學的指南針,是學生學習的引路石。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目標普遍採用的是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即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注重了信息素養的提升。教學目標從預設到生成是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的,激情在教學過程中燃燒,能力在教學過程形成,精彩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知識目標最終要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能力目標著力於解決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傳輸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情感目標培養的應該是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濃厚興趣,教育學生正確的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現象,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一、教學目標的科學確立是成功教學的前提
目標是靈魂,制定目標類似旅遊地點定位,定位得准就容易實現,否則將走向另一面。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信息技術課程,其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堅持「准、實、細、遠」的原則。准,即准確有度,出遊首先要選所去遠近適宜、適合自己的景點,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太大,也不能定得太低、太小,高大不易實現,低小不易產生動力,要考慮全面,依據課程標准和課程目標,定位恰當准確;實,即實事求是,出遊景點的確定要根據個人的愛好和一些實際情況來確定,一切從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目標自然要結合學科實際、學生學情,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細,即具體明確,體現不同的側重點,從三個維度去展開,過程與方法是策略,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升華;遠,即可持續性發展,設計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個人成長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使目標既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方能摘到果子」,
還要兼顧到以後的人生需求,「怎樣摘到更好的果子」,以保持可持續性地發展。
教學目標的設計緊緊圍繞教學內容,依據課程標准和課程目標,根據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能力基礎和現有學習水平,結合教學實情,做到以生為本、提升信息素養,從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教學計劃是實施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是預設,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類似於自家出遊的路線圖,有目標、有環節、有時序等。
二、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
教學過程類似旅遊,對應「景點、導游和遊客」三個基本元素為「學科內容、教師和學生」,有效實施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如何引領學生自主協作探究學習學習內容、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目標達成後就有了結果,結果是通過過程來實現的。在實施教學中,既重視結果,更關注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1.落實知識目標——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功底
知識目標一般都是屬於對一些概念的掌握,這些概念一般包括名詞解釋、演算法描述、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計算機常識,屬於學生應知的內容。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掌握情況,老師們各自有不同的方法,多數老師採用課程結束前復習提問小結的方法,也有的教師則是發放統計調查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如實填寫掌握情況。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復習提問小結的不足在於只能掌握個別同學的學習情況,不能關注全體;而統計調查表雖然可以體現體同學對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也不能兼顧個體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調查表方法把希望寄予了學生的自覺行為,學生的自覺性和對知識點理解的偏差都會造成調查表統計結果的不準確性。基於以上論斷,對知識目標掌握情況的檢驗比較適宜採用在線小測驗的方法,可以根據學習的進度組卷,每個孩子被賦於一個測試帳戶,登錄後可以看到自己以往的測試成績,並參加
新的測試。每個孩子的考卷是隨機抽取的,這樣就提高了測驗的客觀性和測評結果的科學性。
2.落實基本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能力目標屬於操作范疇,它是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提出了要求。對能力目標的實現主要體現在操作是否正確、熟練。但是學生要從不會操作到操作的正確和熟練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技能目標的達成也是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修正對學生的技能的評價,繼而激勵學生努力掌握操作技能。比如學生的漢字打字訓練。常規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介紹一到兩種輸入法,然後課上找篇文章讓學生打幾遍,根據學生的打字速度給出成績。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中必須要通過打字技能關,它是今後學生後續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而打字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個漫長的培養過程的,僅僅靠課上這種抱佛腳的方式就判斷學生的打字能力並給出分數,說這節課學生已經完成了技能目標其實是個幌子,實質上是教師完成了這節課的技能培訓任務。
3.落實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都遇到過這樣令人辛酸的場景:某教師要求學生為班級製作電子板報,或者為某個研究性學習製作一個電子幻燈片。學生的熱情度很高,但是當他們真的坐在計算機面前的時候,卻表現出了一臉茫然。盡管相關的軟體知識老師已教過,甚至於已經考試過,但學生活用這些軟體的能力卻顯得極為低下,製作的作品即使是外行人看來也很一般。在新課程標准中反復強調,要提高每個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僅是培養機器的奴隸,而是要培養機器的主人和駕馭者,能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獨立人,學生只有具有了這種能力,才會將信息能力融入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所以說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是我們培養學生技能目標的高級階段,落實對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創作能力的培養,必須擺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標是航標,師生要以目標為導向,一起享受教與學過程。過程重在體驗,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以陽光的心態啟動學習,朝著目標奮進;過程關注創造,在基於真實的前提下由學生主動建構並不斷超越預設目標而重新生成和創造,以自信的心態創新學習;過程體現交互,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豐富性,學習目標的多維性,更適合學生與學習信息、計算機、教師、夥伴之間的多元交互、和諧共進,以主動探究的心態深刻學習;過程蘊含道德教育,教學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學習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了教學過程是從學生出發、以生為本的,讓學生以先成人後成才的心態面對學習;過程注重效益,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生成性如何,取決於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教學過程的最優化,讓學生以科學求是、不斷超越的心態去追求過程的精彩。
任何學科的教學,從最理想角度看我們往往是可以站在人類的發展需求角度來看問題的,在此發展需求的視野下產生的生活需求、工作需求、學習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都是一項項技術得以創新、發展的根本。因為技術的目的就是發展人、解放人、保護人,所以我們教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之前,都要引導他們逐漸認識到為什麼要學習這些技術,學習這些技術有什麼價值與意義。然後,才是學習這些技術應掌握哪些軟體功能和操作技巧。如果我們細細地品味,就不難發現作為需求的定位是針對「實際」的需要,它不是問題假設而是真實應用,它不是情景設計而是過程所用。任何學科的教學,不論教授什麼內容,也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只要在課堂上就要有學習的目標。至少,目前的課堂教學效益仍然依賴於目標的預設和相應的過程的設計。有時,很多教師也在想,能不能大體給學習指定一個范圍,學生願意學什麼就學什麼?比如網路,需要開發網站就發展網站,願意電子商務就電子商務,或者一堂課,或者幾堂課,到時你能夠拿出個真實的成果來,它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是更好?但是,我們的課標不允許啊,因為教學的基本衡量由它來決定,目前商業化的競爭已經突破了上世紀中期那樣人可以自由發展的原始狀態。所以,我
們不得經常不放下理想面對現實,一步一環節地去追求「有效課堂」,由此教學目標、教學過程雖然有很多局限,但是它可以產生效益,能夠讓學生更快速、更大容量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
總之,不論我們面對我們的現實課堂,不論發展我們的學科課程,我們都不要把理想與現實割裂開來,既不能丟下理想也不能過於超脫,我們至少不斷追求兩者的結合點,尋找更多個性化、人文化、人本化的學與教的方式方法,讓學習技術也是發展人、解放人、保護人,而不是反而為之。
2. 如何實施有效課堂教學
一、牢固樹立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教學效率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教學改革尤其是新課程改革旨在增效,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無效的現象大量存在,我們應該看到,教學的無效是導致學生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學低效和無效本身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大障礙。一些情景教學減輕了學生的獨立感悟,一些啟發式教學堆砌了太多無效的提問,一些合作學習變成了無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索變為了低效的「放養」。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需要有效教學。二、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有效互動與學生主動活動的有機結合,簡言之,課堂要「動」起來。有效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師生平等和諧的交流基礎之上的教學,有了語言的平等交流才有新舊知識的水乳交融,有了意見的溝通才有師生知識的激烈碰撞,有了雙邊互動才有師生間真正的情感交流,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益,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受制於教師個體的專業化水平,有效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展示。 二、課前需要教師進行十分充分和完備的准備,就教材、學生、大綱、目標、重難點、易錯點等進行詳細的研究與思考,讓每一個知識點成竹於胸,到了上課時才能旁徵博引信手拈來。教學過程中又需要教師能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雙邊和諧關系,具有誘導學生使其「想學」,指導學生讓其「會學」,輔導學生令其「能學」的技能。並要求教師具備優秀的教學技藝,能靈活機智處理好課堂中臨時生成的問題和突發事件,讓這些意外事件為課堂教學服務。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歸根結底還是由教師決定,大力提升教師專業化素質不失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當前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存在著的「教學起點定位不準,教學情境創設低效、教學問題質量不高、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等突出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引導教師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行為,如何大面積提升教師有效教學的設計和實施能力。為此,一方面要引導教師深入學習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提高教師的學科知識素養,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引導教師研究如何解決實施有效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如課前:如何分析學生學習基礎,合理確定教學起點;如何關注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創設必要的教學情境,設計能有效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課中:如何關注全體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有效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如何關注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及時組織課堂教學效果檢測。課後:如何關注學習困難生,進行有效補差和個別輔導活動。要通過這些現實的教學問題的解決,不斷提高教師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能力。 總之,在新的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是規范每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一個法寶。有效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是要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要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我們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3. 教學活動怎樣實施
如何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教師工作中最為之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在教學時追求的理想和方向。那麼如何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呢,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學生的老師同時也要做學生的朋友。我們都知道有時學生是因為喜歡這個老師從而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如果能夠讓學生達到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就為你成功的實施教學活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應該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同時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教師的教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學也能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下達到最好的狀態。所以教師很重要的工作是要注意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讓學生無時無刻都要感覺到教師的師愛。但這里應該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對學生的愛、尊重和教育的前提下的關系。建立這種關系是為了更好的實施我們的教育。我們反對對學生的逆愛!無原則的寬容!
2.真心熱愛你的學生。班主任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建築師,班主任工作是對學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顆由父母用愛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體,對愛撫情感的渴求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說熱愛學生是班主任教育藝術的基礎和前提。教育藝術之樹只有植根與愛的土壤里,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離開這一基礎都將變得蒼白無力。一個對學生冷漠無情的人,是根本無法實行教育的,更談不上教育藝術。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沒有愛,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一位老師說得好,教師愛學生,師生感情好,老師表揚學生,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學生認為是愛護。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學生認為是整人。所以,只有真正的愛生之情,才能掌握更好開展教學活動。
3.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教師應該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始終應該保持陽光心態和飽滿的熱情。教師首先是人他也應該有他的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心情好的時候和心情不好的時候,這都是人知常情。但教師更應該記住他職業角色是一名人民教師!作為教師在走進教室之前應該把你的喜怒哀樂暫時忘在腦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識,有自我調空的能力。因為我們教師的情緒始終在感染著你的學生。如果你的表情始終是冷若冰霜,你的學生就會感覺心情壓抑,而壓抑的狀態是不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和學生潛能的開發。如果你微笑著走進課堂學生就會感覺親切學生的精神就會感覺輕松,在放鬆的狀態下,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和學生潛能的開發,同時學生接受能力也會由於環境和諧而會得到提高。如果你在講課時始終是精神飽滿、激情四射,聽課的學生也會感覺精神振奮意氣風發,這時的學生將始終保持輕松、活躍和旺盛的學習狀態。
4.對你的學生了如指掌。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我們教書不是戰爭,學生也不是我們的敵人,但了解學生是我們進行有效教學的有利保證。了解學生的方法是多種,但真正了解學生我們還是應該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一是要了解學生在想什麼怎麼想;二是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三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四要了解學生的知識面。只有這樣我們每節課才能恰到好處的把握好知識的輕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面對全體學生,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行為做到有效。
5.注重因材施教。我們教學所面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而這句話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就是要以人為本。如果每個環節都做到了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就提高了。就大部分學生而言,學不好是因為不會學,不知道怎樣學。人的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動機的確立,興趣的培養,熱情的保持,方法的掌握,都制約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對執教者而言,導學的藝術重於授業的藝術。對求學者而言,「受漁」與「受魚」是不同境界的效益。在安排教學、檢查教學和總結教學時,始終抓住「學法指導」這一「面向全體」的核心問題,在施教中變學生的「學會」為「會學」。堅持「讀求活、寫求新、聽求實、說求精」,堅持開展各種活動,如練字、寫日記、辦手抄小報、出黑板報、開演講會、從多角度、多形式、多內容、多層次來開啟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形成學習熱潮。
總之,開展良好的教學活動應該是我們教師始終追求的目標。只有真正這樣,我們才能把學生從煩瑣的學習中解放出來、才能真正來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適應未來的全方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4. 教學設計怎樣實施在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師備好課寫好教案的基礎,更是反映教師教學能力、體現教師自身教學特色和風格的重要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下面就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談幾點看法,與老師們共同切磋。
1.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起點,這一目標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設計全過程,起著靈魂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一定要根據課標和學情,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立足於學生實際;二是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
2.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在確立教學目標後,首先要思考的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校情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課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容。在這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二是一本為本,照本宣科。
3.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環節——教學過程
要按照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去制定教學環節,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學習環節附和新課程的理念。主要表現在學習環節上注重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上。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比較突出;三是各學習環節循序漸進,附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四是各學習環節簡便易學,操作性較強。
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之舉就是環節備課,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將一節課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一是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環節,環節之間應強調邏輯性、遞進性,做到環環相扣;二是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不應太多,一般做到五個左右為宜,多了不利於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進行,容易流於形式;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進行環節預設時,要留有一定空間,給學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機會。
4.為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討活動
只有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進而在交流及老師的指導下有所感悟,達到學習目標,因而這一環節是備課過程中最細化的一個環節,也是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獨具個性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情境和活動的創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動的內涵,活動要有針對性、深刻性,不切合學習內容的活動,再新穎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個體獨特的體驗留有空間,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留有空間,為學生的實踐留有空間;三是活動的設置要精細化,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具體步驟、活動中學生可以做什麼、教師可以做什麼,活動如何步步深入,達到實效;四是活動過程中的總結反思,一方面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及時點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將學習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去,通過活動要有所提高。
5.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其活動的教學價值
這一步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再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能確保教學設計比較科學、精緻並緊扣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斷提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5. 如何實施「有效教學」
一、什麼是「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指出: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我們運用否定之否定理論學說來界定,也可以得到這樣的認識,去掉無效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那麼,單調的缺乏情趣的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學要去掉,灌輸式的作秀式磨時式的教法必須去掉,有效的教學提倡老師少說精講優釋,提倡學生有較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較濃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興趣,「教」的不苦「學」的不累,學生的整個生命體得到真實的進步和成長。二、實施有效教學,教師應關注什麼第一,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教學要有「對象」意識,不能「唱獨腳戲」,因為離開了「學」,也就無所謂「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這種發展是「全人」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學科(如語文、數學等)的發展。第二,關注教學效益。教師教學要有時間與效益觀念,既不能「跟著感覺走」,也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或「多化時間多出效率」。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和化多少時間,而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綜合。第三,關注教學的可測性。教師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並應盡可能使目標具有可測性,教學完結時,能夠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實施測量。當然,不能簡單地說「可量化」的教學就是好的、科學的教學。有效教學既反對拒絕量化,也反對過於量化。應該把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綜合起來,全面體現學生的學業成績與教師的教學成績。第四,關注教學反思。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三、如何實施有效教學(一)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是有效教學的保證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和前提。1.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課時,以課標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既要防止超綱教學,又要切實達到教學目的。教材所介紹的內容是經過高度濃縮的,基本上是知識提要,備課時需要作精心加工,把本堂課內容與社會知識、學生生活實際等有機地融為一體。使課本知識化,生活化,生動化。2.鑽透「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通過分析、思考及教學經驗得出的,重點除知識重點外,還有技能、方法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在深入鑽研教材,明確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深入分析每個知識點的辭別力價值,即找出課堂教學的能力點,通過能力點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3.備教法和學法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要求,確定課堂教學的類型,並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各種教法都有優缺點,如:傳統啟發式是傳授知識的最好教法。易為學生所接受,但不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於培養創造能力,現代啟發式雖有利於訓練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能力,培養探索精神,但教學耗時多、進度慢。備課時應盡量結合兩者的優點,克服其不足,形成綜合啟發式教學程序。在方法的選擇上,要堅持「最優化」的觀點。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在方法的運用上,要貫徹「啟發式」的教學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的位。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備課的內容。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二)課堂上正確處理好四種關系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備課是戰略問題,授課是戰術問題,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堂上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1.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系課堂上要突出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點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別是對教學重點和難點一致的知識內容,要下功夫,在課堂上花比較大的精力解決。要突出重點,帶動一般,不要孤立地講授重點。重點知識和一般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在課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點知識的教學,同時又不能忽視一般知識的教學。2.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教學中要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目的。學習好的學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較好的發展,但知識和能力兩者不一定是正比關系,能力不會隨著知識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條伯的,關鍵是教學指導思想是什麼。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覺配合、努力實踐,才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這里我們需要強調活動性教學、開放性教學,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與社會聯系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學科活動,只有在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和提高。3.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關系課堂上以學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導學法,是一個教學相長的辯證關系。「學」是「教」的基礎,「教」的目的是教給學生「會學」,因此應寓學法於教學過程中,以學法為目標改革教法,把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習結果之中。我們強調衡量是否有效教學關鍵看學生,而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取決與他們能否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的學習,能自己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師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多的要教學法,教學方法有多種,它們各有千秋,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使各種教法互相配合、取長補短,並通過學生自學、實踐來完善和鞏固學法。4.處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其他們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學習情緒等非智力因素相關。因此老師在重視學生智力培養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重視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輕松舒適;重視師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要傾注慈母般的愛,使他們振奮精神,愉快學習。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學不失為影響學生興趣、情感、注意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效率的好方法。(三)優化練習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一、練習有「方」「對症下葯」總比「濫施葯方」有用得多。每一次練習就好比一張方子,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每一次教學的目標與重、難點成為練習設計的導航。設計的練習既要有利於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於學生理清知識點間的聯系和區別,更要有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值得提出的是,現在我們很多的老師對練習的精化和優化理解很不夠,以為練的越多效果就好,於是題海戰術,把學生壓得透不過氣來,這樣,學生又累又苦,整天埋在作業堆里。久而久之,學生的智力麻木了,對學習不要說是興趣,簡直是害怕或厭惡,這難道是有效教學嗎?二、練習有「味」練習有「味」指的是練習的設計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真正回歸生活的練習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親切感,同時處處體驗成功的喜悅。如果練習還有那麼點兒趣味,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意識會陡增。而一定的思考味對那些喜歡動腦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帖最好的興奮劑。因此,豐富多彩有「味」練習,學生往往趨之若騖,而練習的效果也「事半功倍」。三、練習有「層」學生因個體的不同總存在著接受能力、思維空間等方面的差異。因此,練習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創設一定的「層次」,能夠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學優生「吃得好」。四、練習有「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確實存在著遺忘。遺忘對於知識的掌握和思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常常因遺忘而出現思想干擾或障礙。因此,練習要把握「時機」。教師應搶在知識遺忘前,組織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練習。同時,「艾賓洛斯遺忘曲線」證實了遺忘的規律先快後慢。教師對每個知識點循環練習的間隔時間也應由短而長,以確保練習的最佳效果。總之,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使練習的設計趨於多元化。教師應該因人因材,適實地優化每一次練習的設計,讓練習真正發揮其最大的效能,讓學生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我愛練」「我會練」。這樣減輕了學生負擔,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有效教學」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話題,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難題,需要我們一線老師在工作中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追求。為了每個孩子的進步和發展,為了我們祖國的未來希望,我們要思索,我們要改革,我們也要進步和發展。
6. 如何實施高效課堂教學
如何實施高效課堂教學
教師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教學基本功的內容指的是語言流暢生動、板書設計美觀、內容科學性思想性兼備……而在課程改革的推進中,我們發現,學生研究應該是教學基本功之基本。
1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重新系統地建構「教學基本功」
近幾年,在很多地方舉行的教學基本功大賽活動中,大家已經對教學評價標准、教學基本功的內容進行了調整,比如:教師需要有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需要有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教師需要有在教學中實行學科綜合滲透的能力……
面對這些新的要求,教師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惑。
這些困惑說明,我們所作的調整主要是在做加法,而且是在做一些零散的、有些隨意的加法。這是改革中的一個必經階段。課程改革在全國已經實施近8年了,我們有必要對教學基本功進行比較系統的重新建構。
2從學生發展的立場出發重新系統建構「教學基本功」
從教出發與從學出發--兩種不同的立場:過去的教學基本 功主要是從教師教的立場出發的。教師要認真研究大綱、准確把握教材,教師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要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教師的儀態要端莊大方;教師講解知識要科學,清晰、生動;板書設計要美觀;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這些基本功對於每一位教師都是非常重要的。新的教學基本功則著重從學生學的立場出發,要求教師考慮與學生相關的更多的問題。
既然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審視整個教學過程,那麼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所做的研究就是教師一切教育教學行為和過程的依據,是教師自我發展的基本依據,也是教學基本功之基本。
教師們往往認為,自己天天和學生在一起,毫無疑問對學生是了解的,其實不然。僅憑自己的主觀感覺和經驗推斷學生的發展需要,會造成主觀認識與客觀現實的差距,從而導致教育教學活動的低效甚至無效。因此,要促進學生發展,就要到學生中對學生發展的真實需要進行比較科學的調查。在實際工作中,真正深入了解尤其是有意識有計劃地了解學生真實的發展需要的教師和校長並不多,能夠科學地研究學生的教師和校長就更少了。因此,研究學生是教師和校長必練的一個基本功。
研究學生的問題能夠拓展教師的學科知識
有的教師抱怨,教初中時間長了,自己的學科知識都變成初中水平的了。可是,在我接觸的教師中,有的教師不僅水平沒有降低,反而在不斷提升。原因是他們不斷地回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或提出的問題,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具體深入地了解學生,還能夠促進教師學科知識水平的提高。對此,可能有人會懷疑,一個小學生或者中學生問的問題怎麼可能對一個大學畢業的人提高學科知識水平有作用呢?其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常常與人類學科發展史中出現的問題有著驚人的相似。因此,我建議教師讀一些學科發展史方面的書籍,這對於理解學生的問題會有益處,同時也會對學生所提問題的學科價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7.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教學過程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整體育人意識
對學校教育的整體改革實驗,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而言,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因此,我們把轉變教育者的教育觀念放在首要位置,要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自覺地創造性地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首先,開展理論學習。教師有針對性地學習現代教育思想、發展心理學、素質教育理論。通過學習,每個教師都認識到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和提高每個學生的創造能力並制定整體方案,切實樹立了整體育人的意識。
其次,組織教師認真鑽研和分析情感教育的具體措施,並積極進行探索。教師不僅積極主動地參與課題實驗研究,而且還在實驗實施的過程中創造性的探索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陸續將研究成果發表,使課題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
第三,加強教師的形態激勵效果
這里的教師形態指教師的語態、神態、體態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1、語言激的勵性。教師的語言體現著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師的語言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研究語言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激勵性語言,對學生心目中的學習目標,使用信任、期望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對學生經過努力獲得的成功,使用肯定性的、贊揚性的語言,使其內化為穩定的動力機制,對學生的某些過錯或錯誤,使用諒解、引導性的語言,促進學生養成反省的習慣,樹立再進取的信心。
2、形體動作的激勵性。教師的形體動作,能對學生產生較強的刺激和影響。激勵教育要求教師的形體動作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每一次親切的撫摸,每一個贊美的手勢都表現出對學生的愛,使學生受到鼓勵,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3、情感的激勵性。作為心理因素的情感,是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的情感素質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起很大作用,對教育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它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富有感情,通過贊許的點頭、期望的目光、會心的微笑,增強情感的感染力,使學生心境愉快健康,積極向上。
(二)利用環境,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這里的環境是指教育的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1、物質環境。校園和教室的布置要富有教育性,使學生感到賞心悅目,並有美感體驗。校園要及時展示學生取得的各種成績和優秀作品,展示學生的才華,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並取得新的成績。為此我們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手工展、繪畫等。
2、人際環境。這里指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優良的校風班風。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師生之間合作的氛圍,使學生的心境和情緒輕松愉快。良好的校風能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在一個班集體中,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人人受到鼓舞,都能獲得主動的發展。
(三)善待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
學習氛圍,主要指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情緒情感狀態。我們以兩個層次的「三說」為切入點,強調教師要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的智慧潛能,啟迪學生「我要學習」的需求,從而形成互相尊重與信任的良好氛圍。
「三說」的第一層為「敢說、大聲說、人人說」。提倡「敢說」,主要為性格內向或成績差的學生或暫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打開「放膽」的通道,對學生尚未思考成熟的意見,不刻意追求完善,而鼓勵他們敢於表達。「大聲說」旨在培養學生直言不諱,樂於主動探索的精神;「人人說」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他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第二個層次的「三說」為「正確地說,流利地說,愉快地說。」學生不但要樂於闡述自己的見解,並要趨於正確、完善,為此,我們主要採取了如下策略:
1、要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因而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而教師要把愛心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這是情感教育的基礎。一般來說,教師關愛優秀學生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而關愛那些學習困難、表現落伍的「問題學生」就比較困難了。這要求教師應具有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持久的耐心和真摯的愛心。實踐證明,教師用愛心播種理想,去培養文明,去啟迪智慧,塑造心理,轉化了相當的一批後進生和一些家庭有特殊情況的學生。
2、尊重和信任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對自己在集體中地位、作用的一種認識和評價。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如果發現學生做錯了事,或成績差,就恨鐵不成鋼,不去積極幫助分析找原因,而是一味地斥責、教訓、向家長告狀等,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乃至對抗的情緒,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自然會失敗。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一個學生,把關愛傾注於整個教育教學中,尤其在課堂上,我們對一些學習困難表現後進的「問題學生」多給一份愛心,多給於一點鼓勵,用教師那充滿期望的目光去驅散他們心中的孤獨與自卑,從而激勵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3、採取寬容態度,善於傾聽學生。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問題和做出「怪異」的回答,採取寬容的態度, 一般不生硬地給予否定,僅提示他們「再聽聽別人的意見」,引得學生在研討中自悟,精心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我發現的意識。
教師要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要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師要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及喜怒哀樂講給學生們聽,以引起師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做可以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有一位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才一個學期,語文成績就很突出,我們在進行民意測驗時就發現,他所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幾乎都這樣寫道:「他是我們最喜歡的老師。」這位老師為什麼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就是因為他能建立一種民主的課堂教風,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並視自己的學生為朋友、弟妹,在學生面前勇於承認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錯誤,所以他贏得了學生的信賴和支持。
學生集中精力傾聽他人講話是尊重他人,向他人學習的表現,更是培養學生會說、正確地說的基礎。我們提倡在聽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如聽同學朗讀《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朗讀聲剛剛停止,就有許多同學舉手,有的同學贊揚他「讀出了每種小動物說話的不同語氣」,有的幫他找出丟掉的字,然後說「我來重讀這句話」,久而久之,在傾聽中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以及尊重他人的情感能力會逐步形成。
(四)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為給全體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我們試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根據學習內容、學生的水平、智能、性格特點、操作能力等,或混合編組或自願組合。合作學習時,將課桌拼成「凸」字形,5至8人一組,這樣,學生不再是面視老師,也可以面視同伴,為每一位同學創設了「無威脅」的課堂氣氛。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體現在:增強了信息的交流量;培養了互助合作的精神;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有效地推動了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五)注重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的創始人是保加利亞的心理療法專家、哲學博士洛扎諾夫,他提出的「藝術手段不僅用來為課本基本材料的接受、理解創設愉快的氛圍,他們也必然會促進暗示的心理傾向——態度、動機和期待。」可見,藝術形式是一種很好的暗示調節與表達手段。學生在藝術美的熏陶下,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自由的釋放和陶冶,不知不覺地排除急躁、輕浮、粗野的性情,使人的情趣、健康、心靈凈化,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豐富和發展,有利於學生良好的情感養成。在暗示教學中,要使學生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兒童最具有好奇心,思維自由度大,無拘無束,不受限制。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善於保護這種好奇心,善於啟發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愛好和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理智感。
(六)鼓勵學生學習創造精神
學生最終的學習目的是學會創造,在「情感教育」實驗中,我們體會到:每個學生的健康的情感,可以促進整體的情感形成和發展,增強現實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創新精神就產生於這種健康的情感中,我們有意識地從以下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敢於思考,勇於探索,善於創造。
1、鼓勵求異思維。當學生在學習過程處於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並以主要的身份投入到學習中時,他們的求異思維會非常活躍。例如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一課時,學生通過閱讀,討論教學內容,認識到:80:2=240:6,兩個外項相乘80×6=480,兩個內項相乘2×240=480,通過計算證明了「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積等於兩個內項積」,為發掘學生的潛在思維能力,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證明這一點,學生通過研討提出了用通分、化簡、比的基本性質等方法加以證明,學生求異思維得到發展。音樂課上,學生根據老師所教唱的歌曲或音樂,自編自演一些動作優美的舞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2、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當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學習共同探討新知識時,他們的想像力會遠遠超出大人的意料,教師要適時地加以贊揚,並在教學中不斷啟發學生主動思維、發散思維,充分想像,還可以為孩子們創造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論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窗前小兒女,人間第一情」,這些「人同比心,心同比理」的美好情感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一個受到情感教育的人,一定會是一個溫暖、柔和、善於溝通並且能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柔情的人,而不會是一個專橫霸道、粗野、暴戾的人。我們在情感教育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更多的參與,更多的平等交往與對話,更多的陶冶,更多的與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因此,我們在該課題的實驗中總結出一下的情感教育規律:
1、以情育人,創設情感教育的良好情境;
2、以情動人,叩開情感教育的大門;
3、情知互促,提升情感教育的境界;
4、情意互促,鞏固情感教育的效果。
當然,情感教育的課題我們還要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們實踐的深入和經驗的積累,情感教育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8. 如何在有教效條件下實施有效教學
什麼是「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指出: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我們運用否定之否定理論學說來界定,也可以得到這樣的認識,去掉無效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那麼,單調的缺乏情趣的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學要去掉,灌輸式的作秀式磨時式的教法必須去掉,有效的教學提倡老師少說精講優釋,提倡學生有較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較濃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興趣,「教」的不苦「學」的不累,學生的整個生命體得到真實的進步和成長。二、實施有效教學,教師應關注什麼第一,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教學要有「對象」意識,不能「唱獨腳戲」,因為離開了「學」,也就無所謂「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這種發展是「全人」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學科(如語文、數學等)的發展。第二,關注教學效益。教師教學要有時間與效益觀念,既不能「跟著感覺走」,也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或「多化時間多出效率」。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和化多少時間,而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綜合。第三,關注教學的可測性。教師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並應盡可能使目標具有可測性,教學完結時,能夠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實施測量。當然,不能簡單地說「可量化」的教學就是好的、科學的教學。有效教學既反對拒絕量化,也反對過於量化。應該把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綜合起來,全面體現學生的學業成績與教師的教學成績。第四,關注教學反思。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
9. 如何有效實施課堂教學
創建成功情景。 要實施成功教育,無疑課堂是最主要的舞台,我們應該好好利版用。在課堂這僅有的40分鍾當中權,教師應該創建更多的成功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感受到「原來我也能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堅信一個原則
10. 如何組織和實施有效教學
1、有效的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1)鑽研教材。教材是新課程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它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預設的基本線索,所以鑽研教材是教師備課的必要環節。 (2)了解學情。了解學情不僅僅是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還應了解學生個體情況,不同的個體在同一個知識面前所表現出的接受、理解、運用的能力存在千差萬別。根據了解到的情況,進行分層備課,使全體學生均能吃飽、吃好。 (3)組織教材。備課不是對原有教材的復述和教學的照搬,而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再學習過程,是尋求最佳教學方法、傳授知識的課堂藝術設計過程;是結合學習實際,對教材要點重新構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創作過程。 2、課堂組織實施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課堂是課題研究的實驗基地。新課程要求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獨立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態度,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我們認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包括: (1)有效的情境創設策略 (2)有效的課堂提問策略 (3)有效的合作與交流策略 (4)有效的探究學習策略 (5)有效的課堂練習策略 (6)有效的課堂評價策略 3、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學的助推器 教師作為實踐反思者要做好自我評價研究。教學的有效性更多地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反思能力的提高,開展教學反思的研究,從而推動教師成為教學的實踐者、思考者、研究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加以反思、研究與改進,提出最貼切的改進意見。與外來研究者相比,教師處在一個及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機會。 教師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我們設想的策略是:提問診斷改進。教學後,對於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怎樣採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改進?學生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能力得到培養,欠缺的是什麼,怎樣改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