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掌握學習理論啊
應該就是學習的方法吧。在你能夠認識基本文字的基礎上,能夠形成正確的邏輯推理能力。內對於你從容沒接觸過的一件工作或一門學科,只要給你基本的學習資料,你就能很好的自己完成或學會這門學科。我認為這樣就是具備了基本的學習能力。 AAAAAAAAAA原來是到題,浪費我表情。O(∩_∩)O
②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哪三類目標
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包括: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一)認知領域教育目標
布盧姆等人在1956年把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公布出來,該鄰域的教育目標包含由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六個水平。
共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具體如下圖)
1.知識:記住所學材料,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等的回憶;可使用的描述動詞:定義、敘述、背誦等。
舉例:背誦《春江花月夜》。
匹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時間和名稱。
2.領會:領悟所學材料的意義,但不一定將其與其他事物相聯系;可用描述動詞:解釋、辨別等。
舉例: 概括《老人與海》的故事。
通過閱讀,辨別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各自的特徵。
3.運用:將所學概念、規則等運用與心情景中的能力;可以描述動詞:計算、操作等。
舉例:演示能量守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模擬商店購物,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
4.分析: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其構成成分並理解其組織結構 ;可用描述動詞:分解、說明等。
舉例:讓學生將《荷塘月色》的結構分解出來。
讓學生區分一篇報道中的事實與觀點。
5.綜合: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體系,強調創造能力,需要產生新的模式或結構;可用描述動詞:創造、編寫等。
舉例:讓學生設計出科學試驗程序。
給定事實材料,寫出一篇報道。
6.評價:對材料作價值評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內在標准或外在標准進行評判;可用描述動詞: 評價、對比等。
舉例:評價孔乙己的價值觀。
給定兩篇報道,讓學生評判那篇更真實可信。
(2)布魯姆掌握教學理論擴展閱讀:
在中國進行的課程改革中,學習和研究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樂觀主義的學生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是一種有關教與學的「樂觀主義」教學理論。之所以說是「樂觀主義」是因為:這一理論從根本上反對個別差異先天性和不變性的觀點,而「主張只要能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那麼從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學好」。
以往學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態分布,把學生分為若乾等級,並把這種劃分標准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穩定、持久的依據,並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受其影響,「教師在看待學生時,只希望班內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完全掌握了學習目標和內容。
而學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這三分之一的優生上,對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則興趣極微」。這種不合理的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為地製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學習理論」是對傳統教學中等級、分組制的挑戰,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見,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
並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對於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新的學生觀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2、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
「掌握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它既不悖於集體教學,也不是純粹的個別化教學,而是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個別化教學。
教育實踐證明:個別化教學效果顯著,但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師資;集體教學雖然能在短時期內教授大批學生,但效果較差,容易產生大量「差生」。「掌握學習理論」通過特定的程度,將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取得較好的效果。
「掌握學習」的實施程度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闡明學習所必需的先決條件。第二,研製實施的程序。第三,評價這種策略對教師與學生所產生的結果。
掌握學習的策略,客觀上對教與學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在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動機,消除焦慮和壓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對教師而言,有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地因材施教,並對學生充滿信心,實現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
參考資料:
教育目標分類理論_網路
布魯姆(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_網路
③ 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是遞進的嗎
是遞進關系的,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
①識記:指對先前學習過的知識材料的記憶,包括具體事實、方法、過程、理論等的記憶,如記憶名詞、事實、基本觀念、原則等。
②領會:指把握知識材料意義的能力。可以通過三種形式來表明對知識材料的領會,一是轉換,即用自己的話或用與原先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所學的內容。二是解釋,即對一項信息(如圖表、數據等)加以說明或概述。三是推斷,即預測發展的趨勢。
③運用:指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新的情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論的應用。運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領會為基礎,是較高水平的理解。
④分析:指把復雜的知識整體分解為組成部分並理解各部分之間聯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鑒別、部分之間關系的分析和對其中的組織結構的認識。例如,能區分因果關系,能識別識別史料中作者的觀點或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運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為它既要理解知識材料的內容,又要理解其結構。
⑤綜合:指將所學知識的各部分重新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知識整體。它包括發表一篇內容獨特的演說或文章,擬定一項操作計劃或概括出一套抽象關系。它所強調的是創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結構的能力。
⑥評價:指對材料(如論文、觀點、研究報告等)作價值判斷的能力。它包括對材料的內在標准(如組織結構)或外在的標准(如某種學術觀點)進行價值判斷。
例如,判斷實驗結論是否有充分的數據支持,或評價某篇文章的水平與價值。這是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因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學習內容,綜合多方面的知識並要基於明確的標准才能做出評價。
(3)布魯姆掌握教學理論擴展閱讀
在中國進行的課程改革中,學習和研究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樂觀主義的學生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是一種有關教與學的「樂觀主義」教學理論。之所以說是「樂觀主義」是因為:這一理論從根本上反對個別差異先天性和不變性的觀點,而「主張只要能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那麼從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學好」。
以往學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態分布,把學生分為若乾等級,並把這種劃分標准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穩定、持久的依據,並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受其影響,「教師在看待學生時,只希望班內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完全掌握了學習目標和內容。
而學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這三分之一的優生上,對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則興趣極微」。這種不合理的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為地製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學習理論」是對傳統教學中等級、分組制的挑戰,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見,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並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對於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新的學生觀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2、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
「掌握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它既不悖於集體教學,也不是純粹的個別化教學,而是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個別化教學。
教育實踐證明:個別化教學效果顯著,但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師資;集體教學雖然能在短時期內教授大批學生,但效果較差,容易產生大量「差生」。
「掌握學習理論」通過特定的程度,將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取得較好的效果。「掌握學習」的實施程度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闡明學習所必需的先決條件。第二,研製實施的程序。第三,評價這種策略對教師與學生所產生的結果。
掌握學習的策略,客觀上對教與學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在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動機,消除焦慮和壓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對教師而言,有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地因材施教,並對學生充滿信心,實現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布魯姆
④ 教育學中的兩個人物,布魯姆和布魯納都各自提出過哪些理論或內容都是哪個學派的
一、布魯姆:
本傑明·布魯姆發表文章《教育目標分類:認知領域》,認為思維有六種級別。識記:對具體事實的記憶;領會:把握知識材料的意義,對事實進行組織,從而搞清事物的意思;應用:應用信息和規則去解決問題或理解事物的本質;分析:把復雜的知識整體分解,並理解各部分之間聯系,解釋因果關系,理解事物的本質;綜合: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聯系,從而創建新的思想和預測可能的結果;評價:根據標准評判或選擇其他辦法。
布魯姆響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選不是發展」的質疑,並提出了「掌握學習」的理論學說。這一理論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具備必要的認知結構是掌握學習的前提 : 布魯姆是位認知派心理學家。他認為,「學生具備從事每一個新的學習任務所需的認知條件越充分,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就越積極」。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決定著新的知識的輸入、理解和接納,對學習結果及其以後學習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他十分強調學生在學習前應具備所需的認知結構。
2、學生積極的情感特徵是「掌握學習」的內在因素 :布魯姆認為,學生成功地學習一門學科與他的情感特徵有較高的相關。那些具有較高學習動機、對學習有興趣、能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會比那些沒有興趣、不願學習的學生學得更快更好。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充分注意並合理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對學生的和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學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由於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學習的願望得到加強,成就動逐漸形成,學習的內驅力就會大大增強。
3、反饋——矯正性系統是「掌握學習」的核心 :布魯姆指出:「掌握學習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並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與個別的矯正性的幫助」。教學過程的每個步驟都必須通過評價來判斷其有效性,並對教學教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調整,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幫助。反饋矯正通常分四步:第一,每堂課結束時留10分鍾左右的時間,用課前編制好的幾個突出反映「目標」的小題目進行檢查,方法靈活,個別提問、集體回答、口答、筆答都可採用。回答者所學知識得到強化,聽者知道錯在何處,如何補救。其次,在每個單元結束時進行一次形成性測試,測試突出「目標」中規定的重點、難點、涉及本單元的反有新知識。第三,根據形成性測試的結果,進行個別補救教學。個別補救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學生按學習成績分面四到五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師,互相幫助,這樣既幫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幫助未掌握者找出錯誤所在並及時糾正。最後,進行第二次形成性測試,對象是在第一次測試中「未掌握」而接受輔導、矯正的學生,內容是在第一次測試中做錯的題目,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有多少人經過矯正達到了掌握,能否進行下一次單元的教學。
二、布魯納:
1要學習和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
布魯納認為美國當時的中小學教學內容,由於受到杜威經驗論的影響,片面強調具體事實和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價值,因此不利於學生智力的發展。他主張提高教學內容的學術水平和抽象理論水平,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即「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科的基本結構,具體地講就是指每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則的體系。
布魯納認為,學習學科的基本結構可以有以下好處:第一、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學科更容易理解;第二、把所學的知識用圓滿的結構聯系起來,有利於知識的記憶和保持;第三、領會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和運用,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境地;第四、強調結構和原理的學習,可以縮小高級知識和低級知識之間的差距,有利於各級教育的貫通;第五、可以簡化教學內容;「現實的極其豐富的教學內容,可以把它精簡為一組簡單的命題,成為更經濟、更有活力的東西(基本結構)」。
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都有相當廣泛的結構,而且任何與該學科有聯系的事實、論據、觀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斷納入一個處於不斷統一的結構中。尤其是自然科學和數學這類高度形式化的學科中,更有明晰的基本結構可教給學生。
2要組織螺旋式課程
由於學科的結構有較高程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因此在組織學科結構為中心的課程時,也有相應的要求。「一門課程在他的教學進程中,應反復地回到這些基本概念,以這些基本概念為基礎,直到學生掌握了與這些基本概念相適應的完全新式的體系為止。」具體說,就是打通中小學和大學同一學科的界限,組織循環往復達到較高水平的螺旋式課程,使學科內容圍繞基本結構在范圍上逐漸拓開,在難度上逐漸加深。
編制一個好的螺旋式的課程應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課程內容的編排要系列化。第二、使學科的知識結構與兒童的認知結構相統一。第三、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
3廣泛使用發現法
要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就應想方設法使學生參與知識結構的學習過程,這種方法即他提倡的「發現法」。因此,結構主義教學論與「發現法」是緊密相聯的。
布魯納發現法教學的一般步驟是:
(1)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觀察具體事物。
(2)樹立假設。問題討論、材料改組、經驗聯系、提出假設。
(3)上升到概念或原理。
(4)轉化為活的能力。
結構主義教學論的理論基礎來自三個方面: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轉化一生成」說以及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布魯納認為,知識是可以認識的獨立存在的領域,人們追求知識的動因在於「經驗」或「事物」內在的規律,而結構是「外加」的,由人塑造、形成、「構建」。知識可由各學科最出色的專家和學者構成連貫模式,並依據此構建兒童的知識。
結構主義教學論的基本觀點,尤其是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在科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發現法」又稱「發現學習」。日本心理學家大橋正夫為其下的定義是:「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的學習。」因此,發現學習不同於科學家的發明創造,而是將原發現過程從教育角度進行再編制,成為學生可步步學習的途徑。「發現法」可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了解問題的發現過程,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故在數學等自然科學學科中運用比較有效。
布魯納在教學上提倡發現法,主張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發現來學習,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探索知識的過程統一起來,使學生通過體驗所學概念原理的形成過程來發展學生的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掌握探究思維的方法。其基本程序為:識別概念——形成概念—一驗證概念——分析思維策略。
(1)識別概念。向學生呈示資料,在誘導性問題的情境中提出具體的事實,引導學生憑借已有的經驗通過比較,不斷產生假設和檢驗假設,也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假設展開討論,使他們將所獲得的片斷知識從各種不同角度加以組合,逐步形成統一的認識結構,使假設得以確定;(2)形成概念。也就是把不確切的假設再上升到精確概念的過程,把學生帶有主觀色彩的、不確切的、未分化的假說再上升到概念的高度;(3)驗證概念。教師提供各種事例要求學生辨認,證實或否定他們最初的假設,根據有無必要來決定是否修正他們對概念或屬性的選擇,通過應用培養他們的遷移能力;(4)分析思維策略。學生分析他們獲得概念所依據的策略,由學生敘述他們的思考過程,弄清楚、並記住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這一模式的作用在於:①可引起學生主動探究的要求,使他們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因為當學生面臨教師所提出的新異的未知的情境時,他們已有的思維方式往往被打亂而產生混亂。為了消除這種混亂就產生探究的要求,從而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②有利於遷移能力的形成並可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由於這種模式促使學生對所提出的假說要作出反應,並從中掌握怎樣去重組信息能力,因此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精神。
但這一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①這一模式較適用於數理學科,不太適宜以情感為基礎的藝術學科。②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和先行經驗的儲備。這一模式的關鍵是要能樹立有效的假設,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才能從強烈的問題意識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線索。
最初布魯納主要是通過改革中小學數理科教材來實踐結構主義教學論的主張。伴隨著美國出現的各種現實問題,20世紀50年代後他逐漸關注智力、能力的發展,70年代又致力於教育實踐應更好地適應社會是要的研究,認為教學「應更多地注意與社會商臨的問題相關聯的知識」。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學論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強烈反響。在教學理論上,他通過「發現法」讓學生撐握科學的基本結構,引起教學觀念的變化,有助於我們正確的處理傳授知識與生展能力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上,它推動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但它也有不足之處。從課程論觀點看,它片面強調學科的基本結構,教學內容過於抽象,而與活生生的社會現實生活聯系不夠,因而教師水平難以發揮,學生難以接受。另外,學科的基本結構不易找到,故學生的發現更是難題。從教學方法論看,過份強調學生的自我發現,而對教師的主導作用過於輕視,這帶來了他在教學實踐上盲目地反對機械記憶和接受學習。因而結構主義教學論的實踐在美國是不大成功的。另外,他的「三個任何」觀點也不大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⑤ 有效教學理論的布魯姆
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是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是個開創,開辟了教育理論的新領域,開闊了人們觀察教育的視野,為教育理論和實踐增添了一種新的理論工具。其意義還在於沖擊了以往課程、設計教學中偏重認知,只強調認知領域中低級心理過程的觀念,提出認知領域中的高級心理過程以及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一整套教育目標體系,使教育目標分類更加完善起來。另外該理論促成了標准參照測驗和教育評價的實現,促成了新的教學模式——「掌握學習」的產生,使教學質量得到大范圍的提高。
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過於繁瑣、在有些科目中不易進行明確分類、「超越性」並非可以囊括所有學科。此外,教學目標分類過於細微,勢必僵化,限制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布魯姆的教學評價理論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實現,為「掌握學習」提供了理論依據。具體表現在:首先,布魯姆把教學評價和教學目標緊密的聯系起來。其次,布魯姆的教學評價理論,特別是重視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對「掌握學習」教學的提出並得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掌握學習」的優點。首先,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具有民主主義思想。其次,「掌握學習」教學既汲取了傳統教學的合理因素,又對傳統教育進行了改革。
「掌握學習」的缺點。第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要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教學過程中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加了教師的負擔。第三,個別差異始終存在,對成績好的學生未必適用。第四,適用學科的范圍有限。
⑥ 什麼是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他的"三大教學變數"是什麼
掌握學習以「人人都能學習」為基礎觀點,以存在著個別差異的學生專組成班級為前提,以傳統屬的班級教學方式來實施,使所有的兒童都能學會學校應教的東西。此理論經受到許多國家的關注與重視,並在國際上得到推廣與應用。
布盧姆建立了掌握學習的理論模式,提出了影響學習的三大教學變數,即先決認知行為、先決情感特點和教學質量。
⑦ 布魯姆的教學理論
布魯姆將教育目復標劃分為認制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操作領域三個領域,共同構成教育目標體系。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是一種教育的分類方法,根據教育目標可以分為:知道、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該教育方法指出,問題有簡單和復雜,按照學習目標進行提問。
⑧ 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
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
布盧姆等人把教育目標分為三個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一)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
(1)知道:指對先前學習過的知識材料的回憶,包括具體事實、方法、過程、理論等的回憶。
(2)領會:指把握知識材料意義的能力。
(3)運用: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新的情境。
(4)分析:指把復雜的知識整體材料分解成組成部分並理解各部分之間聯系的能力。
(5)綜合:指將所學知識的各部分重新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知識整體。
(6)評價:指對材料(論文、小說、詩歌、研究報告等)作價值判斷的能力。
(二)情感領域的目標分類
(1)接受:學習者願意注意某特定的現象或刺激,例如靜聽講課、參加班級活動等。
(2)反應:指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反應,表示較高的興趣。例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等。
(3)價值評價:指學習者用一定的價值標准對特定的現象、行為、或事物進行判斷。
(4)組織:指學習者在遇到多種價值觀念呈現的復雜情境時,將價值觀組織成一個體系,對各種價值觀加以比較,確定他們的相互關系及它們的相對重要性,接受自己認為重要的價值觀,形成個人的價值體系。
(5)有價值或價值復合體形成的性格化指學習者通過對價值體觀體系得組織,逐漸形成個人的品性。例如,世界觀的形成。
布盧姆等人在編制了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後沒有繼續編制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後來由辛普森等人提出。
(8)布魯姆掌握教學理論擴展閱讀:
布魯姆所提倡的掌握學習的中心教育思想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學並給以足夠的時間(通過頻繁的反饋與個別化的矯正性幫助),多數學生都能獲得優良的成績。其掌握學習的變式中反饋是重要的環節。一般的,在學習活動中獲取學生反饋信息的方式有下列幾種:
(一)學習目標反饋
學生學習活動的課堂反饋一般分個體的目標反饋、對知識的理解反饋和教師的評價反饋等。目標反饋指學生將學習所得與學習目標進行比較所形成的反饋。理解反饋指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理解情況的反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復雜的思維過程,判斷知識是否理解。
(二)學生作業反饋
要通過對作業結果的深入分析來反潰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即只看閱經教師批改的作業題的對錯是不行的,必須仔細分析錯題究竟錯在哪一步,是哪個知識點的錯誤,原因是什麼。只有這樣,反饋才能落到實處。
(三)考試成績反饋
對學生而言,每次考試的結果就是告之他已經知道了什麼,不知道什麼,使他看到自己掌握知識程度和應達到的學業標准之間的差距,也會看到自己在全班同學中的名次位置。但從實際情況看,學生們對考試成績看得重,而對教師的試卷講評不太重視。
⑨ 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教育目標分類學
摘要
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他提出了掌握學習論,教育目標分類學,教學評價理論。本文對其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分類過程進行了詳細而具體的介紹,使師范類學生更好的了解其發展過程、應用等具體情況。
關鍵字:掌握學習論,教育目標分類學,教學評價理論
一、布魯姆和他的教學理念
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育學教授,曾擔任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長,是國際教育評價協會評價和課程專家。
面對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論、精英主義觀顯露出來的弊端,布魯姆因教育提出了目標分類學說,並於1956年出版著作《教育目標分類學》;六十年代,他提出關於「人類特性」的理論,著有《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學習」的學校教學理論,著有《我們的兒童都能學習》、《掌握學習理論導言》。布盧姆提出的關於「人類特性」和學校教學的理論,曾經被列為美國「最有意義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布魯姆在教育中的理論可歸納為三點。
(一)、掌握學習論,學習是為了掌握,在學生已有基礎上進行教學。布魯姆說:「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進一步學習的機會方面都會變得十分相似。」他認為,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是後天的,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發展的。學生學習能力不是先天的,是由於各種外部和內部的因素造成,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外部的因素,比如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二)、教學評價理論,評價,不只是針對最終的學習結果,而是在學習的各個過程中施以評價,從而對學習行為進行相應的矯正與評估。形成性評價可以讓教師的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了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而不是學生的達成度,應該是學生的未達成度。再通過反饋、矯正等步驟設計教學過程,從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既定教學目標。
(三)、教育目標分類學,將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分類,從而確定其制定其具體的學習程度。其教育目標分類學有效的解決了如何正確評估學生學習行為的標准,給當時的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具有兩大特徵:一是可量化、可測量。為了使教育評價的起點、評價目標客觀標准化,他提出目標的可測量性,為之後的評價階段提供更加真實和客觀的依據。二是目標有層次梯度。目標由簡單到復雜遞增,後一類目標只能建立在已經達成的前一類目標的基礎上,從而形成了目標的層次結構。
二、教育目標的具體分類(Bloom』s Taxonomy)
教育目標可分解為三個主要領域,它們是:知識及知識運用的認知領域,對學習的情緒反應和價值傾向的情感領域,由心智活動控制肌體活動的心智肌體活動領域。
1956年,布魯姆等人出版了《教育目標分類學——認知領域》,對有關知識的回憶或再認、理智能力或理智技能的教育目標進行了分類。他們按照復雜程度來排列認知行為,並確定了由六個大類組成的主要類別,在每個大類中又分若千亞類和次亞類。如圖1
圖1 1956年認知領域目標分類示意圖
1964年,克拉斯沃爾、布魯姆等人又出版了《教育目標分類學——情感領域》,對有關興趣、願望、鑒賞和態度等方面的目標進行了分類。他們把情感領域共分成五大類,每類里又分若干亞類〔亞類里還有若干例證性目標〕。如圖2
圖2 1963年情感領域目標分類示意圖
2001年修訂版安德森將教育目標分成兩個維度:一是知識維度,按從具體到抽象順序依次為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二是認知過程維度,按復雜程度不斷加強順序依次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經過細化後,能夠幫助教師更加精確地選擇行為動詞,科學確定教學目標,進而開展有效教學,如表1。
表1 2001年(修訂版)教育目標分類
認知過程維度
知識維度
記憶
(識別、
回憶)
理解
(解釋、舉例、分類、總結、推斷、比較、說明)
應用
(執行、實施)
分析
(區別、組織、歸因)
評價
(檢查、評論)
創造
(產生、計劃、生成)
事實性知識
(1、 術語知識
(2、 具體細節知識
(3、 要素知識)
概念性知識
(1、 分類和類別的知識
(2、 原理和通則的知識
(3、 理論模型和結構的知識)
程序性知識
(1、 具體學科的技能和演算法的知識
(2、 具體學科的技術和方法的知識
(3、 確定何時使用適當程序的准則的知識)
元認知知識
(1、 策略性知識
(2、 關於認知任務的知識
(3、 關於自我的知識)
三、具體學科中的應用
1986年,華東師范大學將布魯姆請來中國進行講座,此後教育目標分類學在中國落地生根,並將教育目標與中國的素質教育相結合,提出了「目標教學法」,廣泛用於中小學各個學科中,以此作為教學的依據、教育的成績的評價標准。正如分類學的作者所說「(分類學)可推廣到其他領域,但也提出警告:必須慎重,不能作出錯誤的擴展。」
(一) 、教育目標分類與團隊學習
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最優搭配一直是課程設計的核心。高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分析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能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和主動者。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的拉瑞•邁克爾森(Larry Michaelsen)提出,為應對大班教學對傳統小班化學課的沖擊和挑戰,邁克爾森結合布魯姆分類學的高層教學目標,不斷思考、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最終提出了包含四大核心要素的「團隊學習」(Team-Based Learning,簡稱為TBL)教學模式。與相比其他小組學習模式,TBL 更強調團隊成員間積極的相互依賴。
庫柏(Cooper)的研究表明,團隊學習相比傳統教學在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自尊心的確立、種族和民族間關系,以及積極的社會行為方面都更為有效。約翰遜和約翰遜(Johnson &Johnson)調查了193個有關團隊/小組學習、競爭和個體學習效度的研究,其中超過50%的研究表明團隊/小組學習有更積極的影響力,60%的研究證實團隊/小組學習有效增進了人際間關系,而只有3%的研究證實競爭具有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