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一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一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07 13:14:50

A.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體驗一千米有多長,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礎上學習的,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太大了,學生很難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首先復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並用手勢表示。
我在備課的時候感覺到對於「1千米究竟有多長?」這個題目,大人們也不好估計,何況是小孩子呢?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先走一百米,看看有多少步,要多少時間。再讓學生以此估計走一千米大概要多少步,要多少時間。
為了進一步體驗1千米有多長。接著讓兩個學生把手伸平,讓學生說說有多長?「兩米多。」然後逐個加人,一直到9個人時,請一個學生來量量大約有幾米?「大約10米。」從而進行推算,20米要幾人,30米呢?40米呢?我們班的同學都把手伸平連起來大約40米,那五個班就是大約200米,那1000米要幾個班呢?「要25個班的同學手伸平連起來」然後問學生:「1000米給你什麼感覺?」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自主探索事物之間的聯系,掌握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從數學推理的角度感受1千米有多長之前,我創造了這多個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現實中的10米,100米,從而將課本中的數學與生活中的數學緊密聯系在一起。
最後再介紹人一小時大約能走三千米,以此體驗一千米有多長。當天的家庭作業,我就讓孩子們依照自己估計的1000米所用的步數去走一走感覺一下,然後記錄下來到底有多遠,用了多長時間,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多1千米的認識。
雖然本課活動比較多,但是明顯感覺到孩子們對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掌握的不夠好,今後還要加強鞏固練習

B. 教學反思:小學數學《一米有多長》

《1米有多長》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節中關於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課。本節是學生已經認識厘米、會用厘米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用米尺較准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基於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離的測量經驗,本節課教學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實際測量中產生需要學習新知,感受米與厘米二者之間的的關系,並會運用新知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同時教學中提醒學生米尺用來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又為二年級下冊進一步學習千米奠定了基礎。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動機
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認識厘米、會用厘米量,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測量黑板的長,在學生的操作中,因測量的物體較長,用20厘米長的學生用尺進行測量,比較麻煩,學生產生了換個比較長的尺子做測量工具或用比厘米大的單位米來進行測量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的新知識。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學生解決問題中遇到問題而產生求知的動力,激起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除此之外,我還想通過這個設計想向學生們滲透:在今後遇到困難時,沒什麼好怕的,可以通過學習新知加以解決,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精神。
二、圍繞重點,多層次展開
孩子們兩天內一下子學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對1米和1厘米的實際長度認識不夠,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造用錯單位的錯誤。
這了讓孩子們充分認識,我先讓孩子們用米量:(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捲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再讓孩子們區別厘米和米:(1)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再用兩手比一下1米有多長。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比較感知厘米是比較小的單位,米比厘米要大得多。(2)用學生用尺量一量;數一數;看一看等方法了解1米裡面有多少厘米。(3)實物測量,使用正確的長度單位。
本節課孩子們對米的認識較好,能正確地用長度單位——米,並進行有關測量。
三、存在的不足
1、反思這次的教學設計是沒有把「估計」運用到實際測量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今後的教學在這方面要牢固樹立此觀念,因為學生掌握此項技能,在今後的實際生活當中受益匪淺。
2、有關長度單位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後面教學中要給學生不斷的強化和運用,絲毫不能懈怠——這是MS-EEPO有效教育理念中的由於強化次數不夠導致的知識遺忘,這也是我教學中要汲取的一點失敗的教訓。

C. 《一分有多長教學反思》

《一分有多復長教學反思》
案例不僅說明制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D. 一千米有多長反思

前情況分析:在認識米、分米、厘米、毫米四個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生進一步認識千米。大部分學生對學過的四個單位,有了空間上感性的認識。學生對寓學於樂的數學教學方式,很感興趣,樂於參與。因此,在學習千米之前,對能到操場上學數學,很興奮,很期待。同時,在潛移默化之中,學生也能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通過「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教學中,首先學生實地手拉手站成一排,看需要幾個人才能站成大約10米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真正的體驗實踐,自己得出結論。旁觀的同學做好觀察和記錄工作,做到人人參與。接著根據學校操場的實際情況,先讓學生站成一排,看看多少人大約夠50米長,再想一想,推導出100米長需要100個同學,而全班同學站成一排,不夠100米長。通過這個活動,學生也真正地感受到了100米的長度。

由於,學校操場范圍太小,因此,在由知道10米、100米的長度的基礎上要得出一千米到底有多長,以及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這一環節上,仍有個別學生在空間想像上存在困難,較難理解。這是客觀條件限制。

本堂課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千米對初次接觸它的二年級學生來說,感受起來比較困難,仍需要在今後學習和生活中,指導他們,讓他們有更多體驗的機會。

E. 新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1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實踐活動中體驗1千米有多長,知道米和千米之間的關系。學生是在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後認識「千米」的,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太大了,學生很難形成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體驗,才能更好地感知我們的數學,運用好我們的數學,特別是像「千米」這種抽象又難理解的長度。備課時,我想通過實踐活動完成本課教學活動。我計劃讓學生在「手拉手」活動中體驗1米、10米、100米分別有多長,從而推理1000米有多長;再實際走一走,感受實際長度。 因此,我將本課分成了3大部分。

一、復習導入。

復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並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已學過的長度的單位的空間觀念。接著提問如果要表示從你的老家到晉江的距離需要選用什麼單位呢?學生思考著好像選用這些長度單位都不行,於是引入新課。

二、體驗感知。

(1)手拉手活動:讓學生思考並到操場上手拉手體驗,從小到大、循序漸進,讓學生的行為與思維一步步靠近我們需要的大數。

1、一個同學把手張開大約1米長,那需要幾個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約10米長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夠不夠100米長?

3、多少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約夠100米長?

4、 沿著100米長的路線走10圈就是1000米,還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學生通過走一走體驗到千米真的很長。

1、讓學生沿著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幾步?

2、10米需要走幾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課時間可以去操場上來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時間。

這里學生通過體驗,在原有知識概念的基礎之上充分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實踐經驗,使學生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同時對生活中米與千米的運用才會靈活。

三、生活中的運用與單位互換。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是學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學生學完後還不能夠理解千米的實際意義導致生活中運用錯誤、單位呼喚錯誤,因此教學的重點在於讓學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義。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張開的手大約長1米這種學生容易直觀的現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數學知識必須讓學生感受、體驗,不能嫌麻煩,學生沒有理解的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在做題就不能靈活運用好知識。從這里,我更進一步體會到,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讓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才能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F. 小學數學《1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米的認識》是學生已經認識厘米、會用厘米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用米尺較准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基於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離的測量經驗,本節課教學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實際測量中產生需要學習新知,感受米與厘米二者之間的的關系,並會運用新知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一、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動手操作,激發學習動機導入新課
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認識厘米、會用厘米量,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測量黑板的長,在學生的操作中,因測量的物體較長,用20厘米長的學生用尺進行測量,比較麻煩,學生產生了換個比較長的尺子做測量工具或用比厘米大的單位米來進行測量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的新知識。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學生解決問題中遇到問題而產生求知的動力,激起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除此之外,我還想通過這個設計想向學生們滲透:在今後遇到困難時,沒什麼好怕的,可以通過學習新知加以解決,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精神。
二、精心設計,採用多種途徑理解和區分單位:厘米和米
孩子們兩天內一下子學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對1米和1厘米的實際長度認識不夠,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造用錯單位的錯誤。這了讓孩子們充分認識,我先讓孩子們用米量:(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捲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再讓孩子們區別厘米和米:(1)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再用兩手比一下1米有多長。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比較感知厘米是比較小的單位,米比厘米要大得多。(2)用學生用尺量一量;數一數;看一看等方法了解1米裡面有多少厘米。(3)實物測量,使用正確的長度單位。
課後孩子們對米的認識較好,能正確地用長度單位:米並進行有關測量。

G. 《一米有多長》教學難點內容分析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使學生專知道屬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米尺測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難點:用米作為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的實際長度。

H. 小學二年級數學 1米有多上 教學反思 博客

1、《長度單位》對於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的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會感到一定困難。因此,解決困難很大程度上在我們教學中要取材於生活,密切聯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實踐中去感知、體會,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概念。這也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於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於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
2、估測中發展初步的空間想像能力。估測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它讓思維經歷著觀察,猜測,類比,推理等活動。所以讓學生更好的參與估測有助於對長度的把握。實踐中認識長度單位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測量體驗長度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我覺得一節好的課堂,首先得益於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I. 1千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實踐活動中體驗1千米有多長,知道米和千米之間的關系。學生是在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後認識「千米」的,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太大了,學生很難形成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體驗,才能更好地感知我們的數學,運用好我們的數學,特別是像「千米」這種抽象又難理解的長度。備課時,我想通過實踐活動完成本課教學活動。我計劃讓學生在「手拉手」活動中體驗1米、10米、100米分別有多長,從而推理1000米有多長;再實際走一走,感受實際長度。 因此,我將本課分成了3大部分。
一、復習導入。
復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並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已學過的長度的單位的空間觀念。接著提問如果要表示從你的老家到晉江的距離需要選用什麼單位呢?學生思考著好像選用這些長度單位都不行,於是引入新課。
二、體驗感知。
(1)手拉手活動:讓學生思考並到操場上手拉手體驗,從小到大、循序漸進,讓學生的行為與思維一步步靠近我們需要的大數。
1、一個同學把手張開大約1米長,那需要幾個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約10米長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夠不夠100米長?
3、多少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約夠100米長?
4、 沿著100米長的路線走10圈就是1000米,還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學生通過走一走體驗到千米真的很長。
1、讓學生沿著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幾步?
2、10米需要走幾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課時間可以去操場上來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時間。
這里學生通過體驗,在原有知識概念的基礎之上充分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實踐經驗,使學生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同時對生活中米與千米的運用才會靈活。
三、生活中的運用與單位互換。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是學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學生學完後還不能夠理解千米的實際意義導致生活中運用錯誤、單位呼喚錯誤,因此教學的重點在於讓學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義。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張開的手大約長1米這種學生容易直觀的現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數學知識必須讓學生感受、體驗,不能嫌麻煩,學生沒有理解的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在做題就不能靈活運用好知識。從這里,我更進一步體會到,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讓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才能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閱讀全文

與一米有多長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