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學科怎樣利用信息化教學案例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案例
一、教學背景:
(一)、教材內容及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日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特別是對數學來說,由於數形結合思想的特點,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P.93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數學課程改革下的一個新內容,它重視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還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麼娛樂項目、統計喜歡哪種水果等,使學生在玩中體驗到統計的用處確實很大。
(二)、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學生對去公園玩這些生活經驗都很熟悉和感興趣,對塗色也很感興趣,因此,選取了這些內容讓學生統計,並對統計圖進行塗色,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對數據收集、比較多少也比較熟悉,並能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但對數據的整理、描述比較難掌握,要讓學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畫一畫、說一說中掌握這個知識難點。
二、設計理念及意圖:
本教學設計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競爭和環保意識、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讓學生在玩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里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以達到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難點 :進行簡單的統計。
四、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小朋友們,上個星期六、星期天,你們的爸爸媽媽有帶你們去哪兒玩了嗎?(有)都到哪些地方玩,說來讓其他小朋友聽一聽?(學生回答),陳老師周六去了一趟溫州的「馬鞍池公園」,那裡的景色真好看啊,我特別喜歡公園里的一個處小花壇。你們想看一看花壇是什麼樣嗎?(出示課件:一個小花壇中有26朵四種顏色的花)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當時特別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那小朋友們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塗小方格兒的方式,來幫我數一數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創設「逛公園」這一生活情境,再配上形象的多媒體插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塗色)。教師提示:塗完後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2、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說一說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學生匯報。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紫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通過多媒體出示對比圖,讓學生能夠清晰形象的觀察對比圖,能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具體,便於學生觀察和認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並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 (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1、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這個「花壇」里這四種顏色的花。我想了解一下咱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什麼顏色的花,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在自己喜歡的花的下面打「√」,再告訴你的同桌,你喜歡哪種顏色的花?學生完成題卡後,教師收上題卡。
2、讓學生體驗整理數據的過程
(1)、初次進行記錄。
師:現在我的手裡拿著小朋友們的題卡,小朋友們最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1:我最想知道哪種顏色的人最多? 生2:我最想知道喜歡黃色的有多少人?
生3:我最想知道喜歡紅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4:我最想知道喜歡紫色的人有多少?
生5:我最想知道喜歡藍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6:我最想知道喜歡紅色的有多少人?
師: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們都是非常的好問。那怎樣才能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花的小朋友最多呢?
(2)、小組討論記錄的方法(方式開放,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
師:四人小組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記下來? 學生討論記錄的方法。
師:研究出來了嗎?你打算怎麼記?
生1: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紫色的,我在下面畫「○」。
生2:老師說紅色,我在下面打「√」。
生3:老師說紅色,我在下面寫「1」。
生4: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紫色的,我在下面畫「△△」(教師指導:如果用一個符號記會更快)
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結構,說明為什麼。
【學生提出的這些統計方法,正是他們發揮學習積極主體的展現。對學生來說,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數學材料,進行分析、統計,提出各自不同的見解,並得到肯定,學生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發現的快樂,一種成功的自我體驗,促使思維處於更活躍的狀態。】
(3)、再次進行記錄。
教師讀數據,學生記錄。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記錄的?
生1:我統計出喜歡紅色的有9人,喜歡黃色的有11人,喜歡藍色的有8人,喜歡紫色的有6人。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紫色的,我在下面畫「○」。
師:有沒有結果一樣,方法不一樣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寫「正」。
師:有數據不一樣的嗎?
生5:喜歡紅色的有9人,喜歡黃色的有11人,喜歡藍色的有8人,喜歡紫色的有6人(教師指導:記錄要認真,並請該生重復正確的答案)。
3、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表)請小朋友說數據,我把數據填在表格里。
紅色9人,黃色11人,藍色8人,紫色6人
師:(出示統計圖)如果我們還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話,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應該用多少個小格表示呢?
隨著小朋友們的回答,教師從多媒體統計圖中隨機點擊8個單位格的紅條,11個單位格的黃條,8個單位格的藍條,6個單位格的紫條。(如下圖:)
師:如果沒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嗎? (點擊多媒體出示)
生:(齊答)不能。
師:(點擊出縱軸左邊的數字)沒有小格,這回能看出來有多少人嗎?
生:(齊答)能,因為上面有數字。
師:那你現在知道紅色的人有多少?你是怎麼知道?(學生上台)
師:像我們剛才這樣把雜亂無章的數據整理成這樣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就是統計圖。那麼你們能不能給這個表格起個名字呢?
生:(齊答)統計表。(真聰明)
【這種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多媒體演示與引導結合的教學環境,打破了一節課40分鍾的限制,使課下和課上的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能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又給學生一定使用信息技術的機會,不僅有利於學生數學中圖形結合素養的形成,還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獲得。】
4、通過統計圖、統計表回答問題
師:看著統計圖、統計表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5、小結
師:看來,我們從這樣的統計圖和統計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種數量多少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統計圖、統計表的作用。
(三)、小組合作、鞏固新知
師:其實在這個「公園」里,還有一個小小的兒童游樂場,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麼好玩的吧。
出示課件,有遊船,轉轉馬,開火車,還有碰碰車。
師:現在我們分小組來統計一下玩每一個項目的有幾個小朋友。
活動開始之前請同學們先聽清楚要求:
首先,每位同學先在小組內討論怎麼統計。
最後,再按照表格要求填寫每一項內容。(注意:一人只能參加一種活動。)
最後,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你們的統計方法及結果。
表格在你們的抽屜里。
師:現在開始。
老師巡視,發現問題給予指導。
師:現在小組匯報。
生:我們是這樣統計的:首先我們決定用作記號的方法,要玩遊船的同學就在遊船的後面做一個記號,然後再數一數每種活動有幾個記號就代表有幾人參加,最後把下邊的表格再填完整。我們的統計結果是:玩遊船的有*人,開火車的有*人,玩轉轉馬的有*人,玩碰碰車的有*人。
(學生匯報時如有匯報不完整的,可讓其同一小組的同學補充,直到匯報清楚。然後再一組組的往下匯報其不同的方法。)
師:小朋友剛才的匯報真是很精彩,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活動一下。
播放多媒體兒歌:《我愛統計》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唱一唱,跳一跳。
嚕啦啦嚕啦啦嚕啦嚕啦咧,嚕啦嚕啦嚕啦啦嚕啦啦咧,統計真好,簡單明了,幺幺幺幺,小小符號,好多奧妙,幺幺幺幺,小朋友,在歡笑,統計真好,興趣高高,幺幺幺幺,帶上書包,來到學校,小朋友,早來到,上塗塗,下寫寫,左算算,右想想,寫完之後揮揮手,上塗塗,下寫寫,左算算,右想想,我們的數學好好學。
【寓「數學學習」於游戲活動之中,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提高學習的效果。】
(四)游戲激趣,體驗統計
1、師:這個「公園」不僅有好玩有,而且還有好吃的。你們瞧,這是一棵神奇樹,這棵樹上結滿了蘋果、梨、西瓜、草莓,你們想吃嗎?(課件出示)
(出示:西瓜、草莓、蘋果、葡萄的圖片)
2、挑一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剪下來,同桌講一講你最喜歡吃什麼?
師:我們來統計一下,把小星星貼在你喜歡的水果上。
學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貼在喜歡的水果圖片上。(多媒體播放音樂)
4、作品展示,看到這張圖,你知道了一些什麼?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聯系實際的各種娛樂項目及水果,讓豐富多彩的生活與數學活動有機結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五)、總結新知、擴展延伸
師:小朋友們這個「公園」里有那麼多好玩的,好吃的,你們想去看一看嗎?那麼這個星期六、星期天就可以讓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那好好玩一玩。在玩的同時,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夠用上我們今天學的統計的知識,把它統計下來,做成統計圖下次在我們班隊課上,展示給大家看一看。
五、課後反思:
在上述《統計》教學中,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教師也教得輕松。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地統計知識形象地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學生一下子能夠看出其中蘊含的規律。
1、調整情緒,激發興趣
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2、演示操作,加深理解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所以我們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就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實踐探索中我發現計算機正是輔助數學教學的一座現代化的橋梁。運用多媒體演示,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3、教學交流,反饋及時
多媒體教學,相對於傳統的課堂教學,交互性更強、更方便,傳統教學,老師提問某個學生,是老師與該學生的一對一交流,其它同學只能是被動的接受,而一堂課的提問次數畢竟有限。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與學相結合,不但界面友好,信息反饋及時,且通過人機對話,學生全體都可以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現在講到多媒體輔助教學,凡是當教師的,每人都能談上好一會兒的時間,尤其是我們小學教師。在小學教師當中,又以年輕教師和學校領導對多媒體的感情不能說不深厚。但凡教師上研究課、公開課、比賽課如果不用到它,檔次就會稍低一些,反之則高了一檔。
正因如此,老師們在上課之前,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設計課件、製作課件、修改課件上,有時要動用學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節成功的課,真的凝聚了大家的力量和心血。
在此,並不是反對多媒體走進課堂。確實,老師們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自己也獲益不小;特別對學生,除了給他們充分的感觀刺激外,還帶給他們美的感受同時也調動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但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的同時,應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師生的互動性和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不能只考慮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學上的作用,而忽視了師生的互動,使教師成了媒體的播放者,使用信息技術成為上課表演的道具,即信息技術的使用要適當,以達到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㈡ 談談我在幼兒課堂教學中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及案例
信息技術對現有教育模式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的功能特點,科學而有效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相融合,充分發揮網路和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積極作用。本文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幼兒園教育教學帶來的便利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談起,較詳細地講解了課件的選擇與製作應注意的問題,並運用案例生動具體的展示了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合於教學之中,使得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種多樣,教育方式更顯得活潑和有效。
關 鍵 詞: 現代信息技術 幼兒園 教育教學 運用
正 文: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量快速增長與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使人們的認知方式發生本質的變化。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也正多數以輔助教育的形式走進幼兒園,它以其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鮮明的教學內容,以其文、圖、聲並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種教育信息的表達更加生動、直觀和多樣化,為教學帶來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合於教學之中,使得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種多樣,教育方式更顯得活潑和有效,將是我們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關心的問
題。現在就我個人的經驗談談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在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關鍵是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幼兒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首先是在課件的選擇與製作上下功夫:這個活動適合用課件嗎?怎樣用呢?應該製作什麼樣的課件等等許多問題都需要教師事先考慮好。因此,教師製作課件時應注意幾點:
1、課件內容應體現教學思想,為其教學目的服務
課件中的所有環節都要圍繞教學內容來設計和安排,要將各知識點合理地編排進畫面內容中去,並且教學內容要豐富、靈活,寓教於樂。
2、課件製作應注意輔助性
使用多媒體其目的在於為教學服務,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在整合中應服從於教學目標,順應、追隨幼兒的需要。雖然多媒體在教學中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獨到的優勢,但它無法取代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幼兒的實踐、創造,有的教師將應該讓幼兒討論、體驗的內容也設計到軟體上展示,雖然看起來熱鬧,實際上幼兒並未做主動的思索和創作,反而使得幼兒對觀看屏幕形成依賴。因此,必須堅持以教師引導、幼兒操作為主,多媒體輔助為輔,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課件製作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
教師在製作、選擇課件時,應考慮不同層次幼兒智能發展水平、認知活動特點及個性心理特徵,設置相應的個別化教學措施,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例如製作小班的課件,界面要精美有趣、鮮艷活潑、圖像大而清晰,淺顯易懂,短小精悍,利用軟體中設計的作圖功能,色彩變化及閃爍等,編
制出一些「動畫式」的教學軟體。而大班的課件則要求動手操作強,知識性強,多一點想像的空間。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教學能同時呈現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以全方位的立體方式傳輸信息,可以增大集體活動傳輸的信息量,讓幼兒多重感官同時感知,使幼兒進行完整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大班因為要注重知識性,在整個教學過程將圖片和動畫並舉,聲情並茂,視聽結合,使幼兒多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內在的求知慾望,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苦學」為「 樂學」,積極參與學習,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4、課件製作應重視交互性設計
在教學活動中,課件取代了教師的一部分功能,在整個課件的學習和娛樂過程中,要始終讓幼兒參與,給予及時反饋,這樣才能使幼兒較好地發揮主動性。運用電腦媒體的交互功能,使教學活動過程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
5、課件製作應講究科學性
多媒體在選用、設計軟體及穿插都要講究科學性,不要為了畫面的動畫效果而濫用軟體,如在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其製作要注意清晰、准確,不要為了吸引注意,製作成畫面閃爍不定,反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很難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兒參與設計的線條造型,更要注意直觀、明了。
考慮好了以上幾點,製作出的課件才能有效地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例如,在教學「統計」時,我就利用了人機交互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從而產生學習動機。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一些有游戲情節教學軟體,讓幼兒動手操作。通過故事導入,然後聯系實際來統計一下全班幼兒喜歡小動物的情況。這時屏幕上出現三種小動物,幼兒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電腦會將全班幼兒的選擇結果顯示在屏幕上,那麼該怎麼樣來統計呢?幼兒學過簡單的分類,於是馬上會想到把它們分一分排一排來看結果。這時幼兒就可以將屏幕上面的小動物用滑鼠進行拖動來完成分類排列的工作。也可
㈢ 《xxx》課堂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本課基本信息 二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㈣ 如何進行小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信息化改革 案例
要有明確的目來的性,精心設自計教學媒體
運用信息技術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施教學過程最優化為目的的,因此必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和信息技術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切忌盲目性。沒有哪一種教學手段是萬能的,只有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利於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也不例外。
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的同時,變革自己的教學設計行為。備課時,教師要系統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從知識點、學習水平、媒體內容與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進行信息技術的應用分析,設計教學媒體。將教學媒體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成為教學方案的要目。
㈤ 如何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語文課堂的課例
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構建高效課堂服務,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們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網路技術的直觀形象、化靜為動、.交互性強、
資源豐富的優勢,創設民主和諧合作競爭的語文學習氛圍,從而構建利於學生個別化學習,合作式、探究式學習的信息化環境,讓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真正為構建高效
課堂「保駕護航」.
1、創設氛圍,在虛擬的情境中激發求知慾望
網路資源在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方面有著得天獨
厚的優勢.如在教學作文《我的「小天地」》時,我從網上下載了一段「幸福之家」的動態呈現場景:房間地面是長方形的,各色傢具一應俱全,牆上還掛著裝飾
畫,將學生帶入了一個逼真的家居生活世界.由此創設出溫馨的氛圍在授課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由此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表
達慾望,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要把自己的「小天地」介紹給大家.
再如《回聲》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小學生了解「回聲」的有關知識.雖然課文敘述採用
的是童話故事的方式,但要讓低年級的學生理解這樣抽象的知識談何容易.為此我製作了回聲形成原因的課件:小青蛙在橋洞里呱呱地叫著,它的叫聲就變為弧線向
橋洞的石壁擴展.這時,我告訴學生這弧線就是我們看不見的聲波.,接著聲波也像水波一樣,一圈一圈地向四面擴展,碰到了石壁就一圈一圈地返回來,傳到青蛙
的耳邊.通過課件的生動展示,就將課文靜止抽象的文字演變為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載體,使抽象的聲波直觀化、形象化,學生就在盎然的興趣中明白了回聲形成
的原因.這樣,恰當的課件運用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順利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2、自主探究,在人機互動中提升學習能力
網路教學的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挑戰.在進行網路教學的實踐中,要認真分析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發展水平、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以使
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學習的樂趣.我充分利用人機交互的功能,在估計學生可能遇到困難的環節設置「提示」或幫助「鍵.將導學的線索放置在裡面,當部分學生思
維「短路」時可及時點擊「幫助」鍵獲得幫助;假如學生仍有困惑,可通過語音系統向老師和學生請求個別指導.老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領每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
驗,讓學生品嘗到伴隨自主探究而來的樂趣和滿足,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分析點評,在交互觀摩中培養創新意識
利用網路教室的點播功能,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練習或設計在大屏幕上調顯出來.同時利用黑屏控制技術遮蓋學生機的屏幕,組織學生的注意力指向大屏幕進行分
析和點評,學生可以形象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維成果,避免了在黑板上塗描話說之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有效地催生了學生的思維碰撞而產生的靈感.
利用網路教學的提問可以消除學生的害羞、怕嘲笑等畏懼心理.學生通過電腦操作,利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問題輸入到教師的主機上,不用公布自己的姓名,教
師收到信息後,如果是簡單的委託可以直接進行解答;更多時候可以組織全班學生一起討論和交流.久而久之,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就能培養學生坦誠健康的心理
品質,強化學生的質疑問難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品質.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語文課程資源形象化、動態化、人性化,使它們含圖形、圖像、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信息在更大范圍內的語文教學資源為我們所用.而這些教學資源又是順應了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和體現自主發展而設計的.
1、語文課程資源的形象化設計
小學生天生對形象感強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利用FLASH動畫,把課程內容設計成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
趣.在設計「一年級習字」的課程資源時,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傾向,在學校的網頁上設計了「習字小課堂」的頁面.一進入其中,就出現了可愛的「熊貓博
士」的卡通形象.還有「熊貓課堂」、「熊貓練功房」、「熊貓超市」、「熊貓圖書館」等卡通房間,學生既可以讀到與生字詞相關的一些課外閱讀資料、趣味小故
事、認字小竅門以及區別形近字的方法.每一個環節和項目都注意與圖片、聲音、動畫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輕松娛樂中度過學習的每一分鍾,享受到語文學校
的快樂.
2、語文課程資源的動態化設計
靜態的文本教材呈現的是學術形態的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們都已經注意到了將學術形態的教材進行開發,將復雜的語文問題依託於鮮活的問題情境引出,把簡單的文本結論還原於豐富的探索過程中去發現,從而使語文課程資源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新型玻璃》是一篇說明文,課文對「夾絲網防盜玻璃」、「吸音玻璃」、「吸熱玻璃」的特點、作用做了詳盡的解釋和說明,但小學生沒見過這些玻璃,因而對
文中的內容缺乏感性認識,尤其對「自動報警」等專業術語難以理解.針對這些問題,我製作了展示新型玻璃和介紹「自動報警器」工作原理的課件.在導入新課
後,首先通過課件向孩子們展示一組色彩亮麗的新型玻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介紹有關「夾絲網防盜玻璃」的基礎上,用課件展示「自動報警器」的工作原
理:當用滑鼠點擊假想的小偷時,「小偷」就移動觸及到夾絲網防盜玻璃,這時,電路圖上的紅色燈泡就立即不停地閃爍,並伴有尖銳的警笛聲,「小偷」立刻倉皇
而逃.這樣逼真形象的設計引人入勝,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原理生動地表現出來,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感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
趣.
3、語文課程資源的人性化設計
充分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所提供的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給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教育平台,
實現個性化學習,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為此,我們創建了校園網,建立了學生網站、網上圖書館、專題學習網站等開放空間.在專題學習網站下設立了專門的語
文學習欄目,分冊編排,將每一冊語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語文背景資料囊括其中,既包括從網上收集到的語文史料、知識典故、各種相關的圖片和文本資料;還包括
語文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或自己創作的兒歌、順口溜等.當然,也歡迎學生收集資料或上傳作品,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可以讓全校師生及時分享的網上教學資源
庫.這個資源庫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語文素養,更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所蘊涵的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歷史沉澱,促進了學生開展語文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
習,使教育更具有人文性和開放性.
信息技術手段與語文教學的完美整合,必定是教材文本與信息內容內在機理上的水乳交融,是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方式外在表現形式上的協調一致.充分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會為構建高效課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㈥ 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課堂教學
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知識儲備,擴大課堂容量.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正因為語文學科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多元性,教學方法具有獨特性、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手段,創設優美情境,激發審美情趣,優化教學過程;可以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把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加語文知識的儲備,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羅廖夫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深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藉助現代信息技術中的聲、光、影、畫、特技等手段,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學生在一個新的平台中寬松、愉悅地學習,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給學習平添諸多趣味,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重點難點,訓練學生思維.
學習本身是一件艱苦的事情,僅靠興趣是不能長久的.學生要獲取豐富的知識,除了願學和善學外,還要樂學,而學習的樂趣來自學習過程中對於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很大程度上則取決於教師對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重點難點的目的;只有藉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文字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感官,縮短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距離,才能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只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達到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能力、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單位時間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審美情趣,改善認知行為.
審美感知是人對於能夠引起愉悅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審美過程的起點.學生對於艷麗的色彩、和諧的聲音有一種天然喜愛的傾向.根據這一點,教師把語文課文中美的形象、美的事物通過錄像、投影、計算機、多媒體互動式白板等展現出來,創設一定的意境,觸動學生審美感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美好情操,直至使學生擁有鑒賞美的大腦和創造美的雙手.藉助信息技術,通過審美感知,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篇目均可以引起學生心態的系列變化:或愛,或憎,或喜,或怒,或歡快,或沉悶……這些情感色彩的印記,在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改善學生認知行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想像訓練,培養創造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科學的發展,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想像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軀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恰當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想像的王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師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經常進行想像訓練,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革,體現了現代教學的強大優勢.教師要清楚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