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集體教學活動的內容應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盡管目前教師呈現的各類活動方案不再以學科的方式呈現,但真正有效、有價值的活動往往是聚焦某一領域,具體解決某個問題的活動。大拼盆、大雜燴只會讓人感覺到熱鬧有餘,效率卻不高。感覺老師要努力解決的問題很多,也創設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情景,卻在幾十分鍾的熱鬧之後什麼也沒有為孩子留下。這往往就與活動缺乏領域重點有關。優質的主題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一般都圍繞主題目標,同時偏重某一領域,既要體現主題要求,又要考慮領域教育內容的有序落實。主題目標的達成其實也是由一個個有領域重點的活動逐步充實、完善、落實。教師心中要有一根主線,設計開展一個個來自於幼兒生活的、來自幼兒實際存在問題的、來自對幼兒年齡特點把握的活動,實實在在幫助幼兒積累某方面的經驗。要努力將兩者有機結合,凸現主題背景下集體教學活動的意義。
三、集體教學活動應該是整合自然有效的。
恰當地實施,確確實實將幼兒的多方經驗有效整合,實現自然整合、有效整合的目標,在以整合的理念實踐新課程時,我們要努力做到:
1、讓主題內容與學科內容有效整合。
(1)注入式:在教師預設的主題活動中,教師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與要求,注入相應的學科知識。幼兒在學科教育活動中獲得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態度能夠解決幼兒在開展主題活動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推動主題活動更好地開展。學科教學發展在主題活動之前,作為一名潛心研究的教師,已經有了學科教學扎實的、系統的知識,她應該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學習特點、學科教學本身的「序」清晰的把握,並能根據小中大不同的主題目標,游刃有餘的將原有的學科內容嵌入主題活動之中,使得主題活動與學科教學相互融洽,相得益彰。
(2)融合式:主題活動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兩者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相互推動,共同發展。當主題開展過程中,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已不能滿足活動的需要時,教師可不斷的引入新的學科知識,和預先設定的學科知識共同起作用。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產生新問題的過程中,讓幼兒獲得發展。
2、讓顯性目標與隱性目標有效整合
在實踐中,每個活動所要達成的目標要表述清晰、重點突出,因此呈現的時候往往只有一~二條主流目標,我們稱之為「顯性目標」。但作為一名優秀的執教者,心中應該還有若干條小目標,(包括對全體幼兒發展的目標、對個別幼兒發展的目標,即目標之外的目標)我們稱之為「隱性目標」 。如果是一名關注幼兒全面發展的老師,活動進行中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良好的行為習慣、正確的處事方式等多方面的隱性目標同樣都在教師關注的范圍之中。例如主題活動中的美術活動,不僅讓幼兒掌握繪畫技能,還要關注幼兒語言、思維、藝術表現、欣賞、觀察、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發展。這些比技能的學習更需要老師關注、重視。集體教學活動不是純粹地為了讓幼兒獲得某方面的技能,更是為了讓幼兒在探索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3、讓不同的活動形式有效整合
對幼兒來說,最有價值的經驗不是孤立的、某個領域的經驗,而是要把這些經驗融會貫通、整合的經驗。教師應調整思路,從主題入手,使各個領域的活動在主題活動里構成一個網路互相推動,那麼,活動越多,主題就越生動豐滿,孩子的情感也就越豐富。
四、集體教學活動應該是有序遞進、挑戰有度的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教學」理論,被多數幼兒教師所接受,它所揭示的教學就是一種有規律的教學。要求教師能在生活中、低結構活動中、個別化學習等過程中尋找並發現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並在此基礎上設計、組織開展對幼兒有一定挑戰的活動。這是一種建立在幼兒發展基礎上的教學,尊重多數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能體現發展的原則。
⑵ 什麼是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定義
專門組織的幼兒園來體育活動大致源可分為正規性和非正規性兩種形式。正規性體育活動(如體操活動,體育教學活動等)有較嚴密的組織,且教師一般採用直接指導的方式來組織和實施活動,它有利於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實施各種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而非正規性體育活動(如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等),其組織較鬆散,且教師大多採取間接指導的方式來組織和實施活動。
體育教學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它通常採用集體(全班或小組)教學活動的方式;在無特殊情況(主要指下雨或天氣過熱、過冷)的條件下,亦要求在戶外場地上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並非每天都進行,在現今的幼兒園中,各個年齡班的體育教學活動一般每周安排1到2次,並大多採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
⑶ 什麼是集體教育活動
就是以集體為單位組織接受的教育活動,這種活動形式是一個單位、一個企內業、一個容團隊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常見方法,其特點是具體形式靈活多樣,寓教於樂,寓教於行,寓教於感,重在集體參與,重在經常組織,重在活動目的明確。比如,一個單位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到井岡山等地開展「重走紅軍路」,到監獄聽犯人現身講座、到大企業參觀等等活動,就是一種集體教育活動;一個團隊組織全體人員參加野外拓展訓練,也是一種集體教育活動;一個企業組織全體員工開展「我為企業獻良策」活動,也是一種集體教育活動。
⑷ 什麼是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
教學活動模式作為一種直接教學活動模式在幼兒園教育領域中無法被完全拋棄,因為幼兒年齡小,故事閱讀、手工製作、規則傳遞、動作學習等都需要教師直接示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講授式教學就不必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只要傳遞灌輸即可。相反,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尤其要注意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策略的設計與運用,以突出幼兒的主體性,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⑸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幼兒園的集體活動過程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育活動目標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例1 大班科學活動——洋芋寶寶 活動目標 1.師生共同創設環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與洋芋有關的問題.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洋芋的了情況。 3.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態度、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標1和目標3過於籠統,不夠具體,形同虛設,很難通過一次活動完成這樣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標,而這種狀況常常會造成幼兒學習的無目的性、教師指導的盲目性和缺乏針對性。 有些教師還將活動目標與活動建議及活動過程混為一談,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混為一談。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一個規范、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應當包含:行為主體,指學習者,因為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兒童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兒童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情境或條件——指影響兒童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主要說明兒童在何種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現水平或標准——指兒童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那麼,如何陳述教學目標才是明確的呢?怎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明確化呢?第一,教學目標要盡量用可觀察的行為來陳述,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反映兒童行為的變化,陳述兒童的學習結果;第三,教學目標的陳述應有利於考慮如何對教學的結果進行科學的測量與評價。因此,例1的目標可修改為: 1.通過品嘗、製作小動物或各種造型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講話,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說出洋芋的味道、特點等; 3.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家鄉的美好和勞動的快樂,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 二、選擇活動內容時忽視幼兒年齡特點,忽視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點,內容忽難忽易 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它是教學設計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成敗。什麼樣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對這類問題的考慮,涉及到「工具理性」問題。工具理性指反映在計算、測量、組織、預測等技術行為中的認識能力,其目的在於追求行動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教師應藉助於工具理性對教學中介進行質疑和反思,這種質疑和反思應體現在:已選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有何關系?如何理解、組織和呈現選定的內容?就某內容而言,何種方法最有效?對幼兒而言,究竟如何學習才能獲得最有益的發展?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注意: 1.選擇適宜、恰當的內容,與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應該刪除。 在大班科學活動「家鄉的黃河」中,其主要目標是:幫助幼兒了解「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及發源地,黃河自蘭州穿城而過;通過游覽、了解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知道黃河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必須保護它們,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教師將認識長江作為了引入部分的重要內容,所佔活動時間較多,但它與活動目標關系不大,而且內容抽象,幼兒不易理解,因此,可從文中刪去,作為附錄,放在全文結束處,供教師酌情參考使用。 2.所選內容應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即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又有發展的空間。 在大班科學活動「宇宙英雄奧特曼」中,教師計劃告訴幼兒,「怪獸是一種叫鹼的物質構成的,它是透明的沒有顏色,但是有一種東西就能把它找出來,它的名字叫酚酞試劑,因為鹼遇到酚酞就會變成紅色,所以小朋友就能看到怪獸了。那麼什麼東西能消滅怪獸呢?是一種叫做『酸』的溶液,因為酸能將鹼中和掉。」酸鹼中和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基礎知識,它涉及到相對復雜的物質結構變化與化學反應機制,設計者所表達的內容顯然超出了幼兒的經驗范圍,幼兒既難於理解酸鹼中和這種化學變化的道理,而這一內容也無益於兒童認知的發展。 3.所選內容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既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又要避免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應著重於幼兒身邊的科學。 下面這一活動設計就比較成功地將幼兒生活經驗與教學活動結合在了一起。 例2 大班科學活動——物體膨脹真奇妙 設計意圖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物體遇熱、遏冷或遇水發生膨脹現象,為了讓孩子們通過實驗初步了解這種現象並簡單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和探究能力,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觀察探究,感知物體膨脹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引導幼兒體會事物的變化與變化的有趣。 活動准備(略)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和發現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看一看:教師現場炸油條,請幼兒觀察油條的變化,並說說為什麼會 發生這種現象? 2.嘗一嘗:現場做爆米花並讓幼兒品嘗,感受其變化的秘密。 3.比一比:玉米和剛吃的爆米花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4.做一做:教師出示癟的乒乓球,讓幼兒想辦法讓其鼓起來,說說為什麼? (二)觀察和發現物體遇冷膨脹的現象 1.出示經過冷凍的裂縫的瓶子讓幼兒觀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2.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遇冷會發生這種現象? (三)觀察和發現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幼兒桌上分別放盛有大小一樣的腐竹、銀耳、餅乾等的盤子,請幼兒分別把其中的一個放在水裡浸泡,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 2.取出水裡浸泡過的大豆和沒有浸泡過的大豆,引導幼兒觀察二者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剛浸泡過的腐竹、銀耳、餅干……結合剛才觀察大豆的情況,用自己的語言試著解釋。 4.幼兒取一些茶葉,泡一杯荼一邊品茶一邊說說茶葉的變化。 (四)游戲:有趣的蝦片(略) 三、結束部分 說說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忽視領域間的滲透 具體來說,這一問題表現為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有機聯系,仍然注重教師的教及其控製作用的發揮,忽視幼兒是通過「做」而不是「聽」來學科學,知識傳遞的痕跡較重。 例3 中班數學活動設計——「有趣的數字」 1.老師出示數字形象畫冊,請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像,依次認讀數字,加深對0—9數字的認識。 2.根據畫冊,幼兒學習《數字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游, 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 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吹一吹, 7像鋤頭除除草,8像娃娃摔不倒. 9像水瓢來盛水,0像雞蛋做蛋糕。 3.游戲活動。 游戲一:數字藏在哪裡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找出0—9數字分別藏在哪些動物身上。 游戲二:「找數字」 依次出示難易不同的兩張圖畫,找出圖畫中的動物是由哪些數字組合成的。 4.操作活動。 教師:除了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圖片,我還帶來了許多動物圖片,放在桌上的籃子里,請你們取出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 這個活動設計者最初的意圖是「根據中班幼兒思維特點,以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主,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引導幼兒認識數字,記憶數字形象。將單調的數字與生活中的物體,簡筆畫造型巧妙結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