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班科學教案物體觀察活動有哪些
活動目標:
1、 對物體的滾動產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2、 感知物體滾動的特性
3、 探究物體滾動軌跡與物體特點之間的關系
活動准備:
正方體、長方體積木 乒乓球 薯片筒 一次性杯子 圓柱體、圓錐體紙筒
活動過程:
一、初次操作,發現滾動物體的特徵
1、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你們可以摸一摸,也可以輕輕地推一推。組里的小朋友可以交換著玩一玩。在玩之前呀,老師要提幾點要求,大家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但是不能離桌子太遠。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小椅子不用搬。
2、 幼兒自由操作
3、 交流:每個人都玩過了嗎?那你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事呢?
有沒有小朋友輕輕地推過這些東西呀?那你們發現了什麼?
**說##會滾動,你們同意嗎?
那我們請**上來試一試
(小朋友們講到了什麼就請他們上來試一試)
我們剛剛一起嘗試過了,發現乒乓球、薯片筒和一次性杯子,我們輕輕一推,它們可以滾起來,可是這些積木卻不行。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為什麼呢?
4、 總結:因為這些東西是圓圓的,都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推一下,它們可以滾起來。
二、第二次操作,探究紙筒滾動軌跡的不同
1、 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紙筒,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們覺得它們可以滾動碼?為什麼呢?它們都長的圓圓的,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的推一推,它們可以…
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兩頭一樣大,一頭大一頭小)
老師再請你們玩一玩,輕輕地推一推,看看它們滾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
2、 幼兒自由操作
3、 交流:你們都輕輕推過這兩個紙筒了,發現它們滾動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了嗎?
**說這個紙筒滾起來會…,我們請他上來試一試
這個紙筒滾起來是向前的,這個紙筒滾起來是轉圈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在玩之前觀察過了,發現這兩個紙筒長的不一樣。你們想一想會不會因為它們長的不一樣,所以滾起來也不一樣呢?
那它長的什麼樣子(兩頭一樣大)它滾的時候是…
它長的什麼樣子(一頭小一頭大)它滾的時候是…
我們再來試試其他的(薯片筒和一次性紙杯)
4、 總結:所以我們發現了,兩頭一樣大的滾起來是向前的,一頭小一頭大的滾起來會轉圈。
三、課後小朋友們可以找找幼兒園里有沒有其他可以滾動的物體,看看它們滾動的時候是不是一樣的。
反思:在教學的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的時候,從大家圍坐著到分組操作,「不用搬小椅子」這句話忘了說,導致了場面的零亂,並且浪費了時間。以後對於要提的要求在活動前要明確。??准備材料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人手一份不太可能,所以是以小組為單位。但是小朋友們分享的意識還是不強。以後可以在之前先告知幼兒每人只能拿一個,玩好之後要與其他小朋友交換。幼兒自主探究的環節,還缺乏指導、觀察、發現、提升的能力。在召集幼兒回到座位的時候,我只是乾乾的喊著「請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幼兒處於較興奮的狀態,喊了好幾遍,效果不是很好,拖拖拉拉的。以後可以嘗試在幼兒自主探究之前,就告訴他們聽到某個指令時,馬上收拾東西回到座位,這樣還可以使幼兒之間產生督促作用。在結束語的運用上,「課後」這個詞太書面化了。在活動的最後,應該再聯系一下生活,使幼兒更能夠理解。
㈡ 觀察類的教案
一.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裡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1.方法背景
本次活動採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
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採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後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後,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慾望。
說一說:
本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並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師到的水一樣嗎?那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裡,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讓幼兒明白,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裡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環節是採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麼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麼方法製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一.示範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准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裡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建議:
本活動可以放在大班上學期進行,活動應採取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以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六)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觀察記錄
參加本活動的幼兒共49名,每位幼兒在實驗中都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第一次將普通的紅色的水放透明的水裡時,幼兒沒有看到分層的現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幾個幼兒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教師分了層的水。
在第二次製作糖水的過程中,幼兒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兒用小勺攪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幾名幼兒不敢大膽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點點糖,後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又放了一些糖。
大部分幼兒將製作好的糖水倒進了透明的水裡,有二十三名幼兒成功了,他們高興地叫著:「老師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兒本來也成功了。可是他們用小勺在水裡攪了幾下,結果本來已經分層的水又變成了一杯紅色的不分層的水。十七名幼兒沒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沒有飽和,水的密度沒有太大的增加,所以兩種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沒有發生分層的現象。
㈢ 中班科學教育觀察類教案小白兔的秘密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觀察兔子的外形,認識小白兔的外形特徵和身體的組成,並代表動物認識動物一般的外形特徵。
2、通過研究兔子對外界條件的反應及飼養兔子,了解小白兔的生活習性。
3、在為動物建立檔案過程中,了解其他動物與小白兔的區別,通過交流了解認識更多的動物。
4、使學生學會做科學活動記錄,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5、培養學生喜歡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學會在探究過程會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
二、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還小,對各種事物,尤其是對一些小動物充滿好奇和興趣。而小白兔是學生最喜歡的小動物之一,他們知道了很多小白兔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好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相關的生活經驗,是上好這節課的基本。課前拍攝有關兔子生活情況的錄像,還購買一了只活兔子供學生觀察,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教學重點:
了解小白兔的外形特徵,知道動物的部位名稱。
四、教學難點:
了解兔子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學會做科學活動記錄。
五、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小白兔模型兩只,米尺、台稱,有關兔子生活情況的錄像,購買一隻兔子供觀察。
六、教學過程:
一、歌謠引入,創設情境中「激」趣
1、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誰來把你喜歡的動物介紹給老師?
(鼓勵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
2、出示謎語,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打一個小動物?(課件打出謎語)
個子小,真靈巧
白皮襖,真可愛
紅眼睛,三角嘴
長耳朵,短尾巴
前腿短,後腿長
走起路,蹦又跳
愛吃蘿卜和青菜
你說奇怪不奇怪
3、生齊讀,猜謎語。
4、問:你們在謎語里能不能看到兔子長什麼樣子,請同學告訴老師你在這謎語里看到了什麼樣的兔子。這節課我們學習就是兔子,了解兔子的相關知識。
5、板書課題:小白兔
二、操作發現中「引」趣
(一)活動一:觀察兔子的外形。
1、任務驅動:小白兔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小動物,你能說說知道小白兔的什麼嗎?
(拿出活兔讓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說明實驗要求:同學們要「眼看手勿動」。看看哪一小組觀察得最仔細,並且把你觀察到的在小組內和同學互相交流。
3、學生在小組內觀察、交流:小白兔的外形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4、學生匯報。
5、教師引導學生以人體為例,分別說出人體是由頭、頸、軀干、四肢這幾個部分組成的;從而引導學生知道兔子的眼睛、耳朵、鼻子、須等都是在兔子的頭部。
6、老師給出一個兔子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兔子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在講解完身體部位後讓學生畫出一隻兔子。(相關知識:兔子可以分為頭部、頸、軀干、四肢和尾巴。頭部其中最為特別有一對長耳朵和一個三角嘴,眼睛也有紅光。)
7、同學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兔子基本特點,現在老師要求大家根據我們講的兔子的基本特點畫出一隻你喜歡的兔子,看看哪個同學畫的最好,最仔細聽老師的課了。(進行知識遷移,把這些知識用到其他動物上去,讓學生找找其他動物的身體特點。)
8、教師小結:小白兔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巴五部分。
三、自主探究中「導」趣
(一)活動2:認識兔子。
1、問:兔子還有沒有別的特點呢?一起來說一說,比如兔是怎樣運動的,兔子的身長、體重是多少,兔子耳朵和我們人的比較,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再次觀察,並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引導學生看書22頁,然後用書上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進行比較,並選用幾種好的辦法進行實驗。
3、學生用自己的辦法進行實驗,並小組合作填好「我的觀察記錄」。
4、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實驗後,學生作匯報)
我的觀察與發現我的方法
體重
身長
身高
顏色
身體表面
運動方式
5、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進行板書:
身上長毛,很柔軟;
耳朵長,三角嘴
……
問:同學們,現在都知道小白兔有這些特徵,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呢?」
(在教師精心引導下,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再次投入到觀察中。在學生的細心觀察、相互爭吵、冷靜思考後,終於得出結果。):)
6、教師小結:兔子的前腳短,後腳長,才能就跑得快!耳朵會豎起來是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等。如果同學們還想了解兔子的更多知識,課後回去可以通過看書或上網搜查去了解更多的。
(二)活動3:小白兔愛吃什麼?
1、問:圖中的食物小白兔都愛吃嗎?請你說說。
(板書學生的猜想)
2、小白兔是否真的喜愛吃這些食物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㈣ 大班科學比較觀察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動物怎樣過冬》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能清楚地講述幾種小動物過冬的方式,懂得關心愛護小動物。
2、掌握動物常見的過冬的方式。
【活動准備】
1、教師製作「動物過冬」的課件、各種小動物的圖片。
2、請家長協助幼兒搜集有關小動物過冬的資料。
【活動建議】
1、幼兒根據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向同伴介紹小動物的過冬方式。
採用自由談話的形式,幼兒可以利用搜集的圖片、圖書、磁帶等資料向大家來展示,活動過程中盡量讓孩子多說。
2、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生動地講述《動物過冬》的故事。
(2)聽完故事,請小朋友們說一說故事中的幾種小動物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的。提問:青蛙怎樣過冬?還有誰也採用這種冬眠的方法過冬?小燕子怎樣過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蒼蠅呢?還有哪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和它們一樣?
3、了解多種動物的過冬方式,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教師演示不同動物過冬方式的課件:
(1)冬眠:蛇、青蛙、烏龜等。
(2)遷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3)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等。
(5)讓卵過冬:螳螂、蝗蟲等。
(6)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蚊子和蒼蠅等。
4、講述自己喜歡的動物過冬的方式。
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圖片,互相說一說它是怎樣過冬的。教師巡迴聆聽幼兒的講述,並適當給與鼓勵。
5、開闊視野,豐富幼兒有關動物過冬的趣聞。
教師講述,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如:海豹冰上鑽孔、蛇凍成冰棍、兔子撞肚皮等。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自己喜歡的1-2種動物過冬的方式畫下來,教師將全班幼兒的作品幫助製作成連環畫,放在區域角中供幼兒欣賞講述,繼續豐富有關知識經驗。(更多教案: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