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動量補語教案

動量補語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06 17:53:10

⑴ 對外漢語教學的的40個語法點

1.漢語的基本語序
主語 + 謂語 + 賓語
我 學習 漢語。
2.用「嗎」、「呢」的疑問句
你去嗎?| 你去哪兒呢?
3.用疑問代詞的疑問句
他是誰?|這是什麼書?|你去哪兒?|你怎麼去?
4.正反疑問句
你是不是中國人?— 你是中國人不是?
你有沒有照相機?— 你有照相機沒有?
5.用「A還是B?」的選擇疑問句
你喝咖啡還是啤酒?| 你去商店還是(去)書店?
注意:「還是」和「或者」是有區別的:
星期天,我在家裡看電視或者(× 還是)聽音樂。
6.定語(用在名詞前)
(1)說明領屬關系,應該用「的」:
這是我的書,那是他的筆。
(2)說明人或事物的性質,不用「的」:
他是漢語老師。| 這是中文書。
(3)說明親屬關系或單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們學校。
7.狀語(用在動詞 / 形容詞前)
(1)副詞作狀語: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詞短語作狀語:
我在中國學習。| 我從美國來。| 我跟中國老師學漢語。|
我給他寫信。 | 你往前走。 | 我對他說了這件事。
(3)雙音節形容詞作狀語,常用「地」:
他高興地說:「今天是我的生日」。
(4)單音節形容詞作狀語,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詞前有程度副詞,一般要用「地」:
他很認真地學習。
8.結果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果)
形式:動詞 + 動詞/ 形容詞
(1)動詞 + 動詞(懂、見、完、在、到、給、成…):
我聽懂了。| 我看見他了。| 作業做完了。|車停在門口。
(2)動詞 + 形容詞(對、錯、好、清楚……):
你說對了。| 飯做好了。| 我聽清楚了。
9.簡單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下、進、出、回、過、起 / 來、去
動詞後有賓語,趨向補語是「來 / 去」的情況: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動詞 + 處所詞語 + 來 / 去
明天他回北京來。| 他進圖書館去了。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兩種形式:
表示完成:動詞 + 來 / 去 + 事物詞語
我借來一本書。| 他拿去了那支筆。
表示要求:動詞 + 事物詞語 + 來 / 去
你快倒茶來!
10.復合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來 / 上去、下來 / 下去、進來 / 進去、出來 /
出去、回來 / 回去、過來 / 過去、起來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來 / 去」在句末
他走進教室來。| 他跑回家去。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有數量詞的兩種形式:
他拿出來一本書。| 他拿出一本書來。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沒有數量詞:
他拿出書來。
表示要求,事物賓語在「來 / 去」前:
你拿出書來!
11.程度補語
形式:形容詞 + 極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壞了 / 得很 / 多了
他高興極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餓死了。
12.可能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動詞 + 得 / 不 + 結果補語 | 趨向補語
表示能力:這本書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來,我明天回不來。
13.情態補語
形式:動詞 + 得 + 非常 / 很 / 比較 + 形容詞
(1)動詞後沒有賓語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動詞後帶有賓語的形式:
他學漢語學得很好。(重復動詞)
漢語他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他漢語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14.時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持續多長時間)
(1)持續性動詞的三種形式: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 (重復動詞)
我學了一年(的)漢語。 (動詞+時間+賓語)
漢語我學了一年。 (賓語提前)
(2)非持續性動詞的形式:
他離開中國一年了。(動詞+賓語+時間)
(3)賓語是人稱代詞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鍾。(重復動詞)
我等了他十分鍾。 (動詞+人稱代詞+時間)
(4)副詞或能願動詞,要放在重復動詞前邊:
我學漢語只學一年。/ 我學漢語要學一年。
15.動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數量)
形式:動詞 + 動量詞(主要是「次、遍、下」)
(1)動詞 + 動量詞 + 事物賓語:
我看了一次電影。| 他看了一遍課文。|
(2)動詞 + 人稱代詞賓語 + 動量詞: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現句
形式:處所詞語 + 動詞 + 名詞
(1)表示存在:牆上有一幅畫。
(2)表示出現:前邊來了一個人。
(3)表示消失:停車場上開走了一輛車。
17.動態助詞「了」
形式:動詞 + 了
說明:「了」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成(與時間無關):
昨天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飯去學校。
平時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
18.語氣助詞「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事情已經發生:
現在他去書店買書了。| 昨天你去書店了沒有?(正反問)
19.語氣助詞「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變化:
春天了,天氣暖和了。
他是大學生了,可以獨立生活了。
20.動態助詞「了」+ 數量詞 + 語氣助詞「了」
說明:表示動作可能繼續,或不再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我還要學習一年。(還要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以後不學了。 (不再繼續)

⑵ 對外漢語教學的的40個語法點

對外漢語教學的的40個語法點mandaringarden的王老師是這么講的
1.漢語的基本語序
主語 + 謂語 + 賓語
我 學習 漢語。
2.用「嗎」、「呢」的疑問句
你去嗎?| 你去哪兒呢?
3.用疑問代詞的疑問句
他是誰?|這是什麼書?|你去哪兒?|你怎麼去?
4.正反疑問句
你是不是中國人?— 你是中國人不是?
你有沒有照相機?— 你有照相機沒有?
5.用「A還是B?」的選擇疑問句
你喝咖啡還是啤酒?| 你去商店還是(去)書店?
注意:「還是」和「或者」是有區別的:
星期天,我在家裡看電視或者(× 還是)聽音樂。
6.定語(用在名詞前)
(1)說明領屬關系,應該用「的」:
這是我的書,那是他的筆。
(2)說明人或事物的性質,不用「的」:
他是漢語老師。| 這是中文書。
(3)說明親屬關系或單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們學校。
7.狀語(用在動詞 / 形容詞前)
(1)副詞作狀語: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詞短語作狀語:
我在中國學習。| 我從美國來。| 我跟中國老師學漢語。|
我給他寫信。 | 你往前走。 | 我對他說了這件事。
(3)雙音節形容詞作狀語,常用「地」:
他高興地說:「今天是我的生日」。
(4)單音節形容詞作狀語,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詞前有程度副詞,一般要用「地」:
他很認真地學習。
8.結果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果)
形式:動詞 + 動詞/ 形容詞
(1)動詞 + 動詞(懂、見、完、在、到、給、成…):
我聽懂了。| 我看見他了。| 作業做完了。|車停在門口。
(2)動詞 + 形容詞(對、錯、好、清楚……):
你說對了。| 飯做好了。| 我聽清楚了。
9.簡單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下、進、出、回、過、起 / 來、去
動詞後有賓語,趨向補語是「來 / 去」的情況: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動詞 + 處所詞語 + 來 / 去
明天他回北京來。| 他進圖書館去了。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兩種形式:
表示完成:動詞 + 來 / 去 + 事物詞語
我借來一本書。| 他拿去了那支筆。
表示要求:動詞 + 事物詞語 + 來 / 去
你快倒茶來!
10.復合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來 / 上去、下來 / 下去、進來 / 進去、出來 /
出去、回來 / 回去、過來 / 過去、起來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來 / 去」在句末
他走進教室來。| 他跑回家去。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有數量詞的兩種形式:
他拿出來一本書。| 他拿出一本書來。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沒有數量詞:
他拿出書來。
表示要求,事物賓語在「來 / 去」前:
你拿出書來!
11.程度補語
形式:形容詞 + 極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壞了 / 得很 / 多了
他高興極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餓死了。
12.可能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動詞 + 得 / 不 + 結果補語 | 趨向補語
表示能力:這本書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來,我明天回不來。
13.情態補語
形式:動詞 + 得 + 非常 / 很 / 比較 + 形容詞
(1)動詞後沒有賓語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動詞後帶有賓語的形式:
他學漢語學得很好。(重復動詞)
漢語他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他漢語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14.時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持續多長時間)
(1)持續性動詞的三種形式: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 (重復動詞)
我學了一年(的)漢語。 (動詞+時間+賓語)
漢語我學了一年。 (賓語提前)
(2)非持續性動詞的形式:
他離開中國一年了。(動詞+賓語+時間)
(3)賓語是人稱代詞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鍾。(重復動詞)
我等了他十分鍾。 (動詞+人稱代詞+時間)
(4)副詞或能願動詞,要放在重復動詞前邊:
我學漢語只學一年。/ 我學漢語要學一年。
15.動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數量)
形式:動詞 + 動量詞(主要是「次、遍、下」)
(1)動詞 + 動量詞 + 事物賓語:
我看了一次電影。| 他看了一遍課文。|
(2)動詞 + 人稱代詞賓語 + 動量詞: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現句
形式:處所詞語 + 動詞 + 名詞
(1)表示存在:牆上有一幅畫。
(2)表示出現:前邊來了一個人。
(3)表示消失:停車場上開走了一輛車。
17.動態助詞「了」
形式:動詞 + 了
說明:「了」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成(與時間無關):
昨天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飯去學校。
平時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
18.語氣助詞「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事情已經發生:
現在他去書店買書了。| 昨天你去書店了沒有?(正反問)
19.語氣助詞「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變化:
春天了,天氣暖和了。
他是大學生了,可以獨立生活了。
20.動態助詞「了」+ 數量詞 + 語氣助詞「了」
說明:表示動作可能繼續,或不再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我還要學習一年。(還要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以後不學了。 (不再繼續)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說明:表示動作或事情很快會發生)
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車快要開了。
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國了。(「快要」前不能用時間詞語)
22.動態助詞「著」
形式:動詞 + 著
說明: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
外邊下著雨,刮著風。(動作持續、動態)
房間的門開著。 (狀態持續、靜態)
23.動態助詞「過」
形式:動詞 + 過
說明:表示過去的經歷
我去過北京,沒有去過上海。
正反問:你去過北京沒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動詞……(呢)
說明:表示動作的進行
他在看書(呢)。| 他正在看書(呢)。| 他正看書呢。
外邊在下著雨。| 外邊正下著雨。(可以跟「著」一起用)
25.連動句
形式:有兩個以上的動詞
昨天他去商店買了東西。 (「了」在最後一個動詞的後面)
26.兼語句
形式:A請 / 讓 / 叫 B + 動詞
我請他來。
老師讓學生寫作文
爸爸叫兒子去買東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較
(1)A(不)比B + 形容詞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還 + 形容詞
我很高,他比我更 / 還高。
(3)A比B + 形容詞 + 數量 // 一點、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點。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動詞 + 數量
我比他早來五分鍾。
我比他多學了三篇課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補語,有兩種形式:
我比他來得早。
我來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樣 +(形容詞)」表示比較
我的書跟他的書一樣。| 我的書跟他的書不一樣。
我跟他一樣高。| 這個房間跟那個房間不一樣大。
29.用「A有 / 沒有B(這么 / 那麼) + 形容詞」表示比較
他有我這么高。
我沒有他高。(或:我沒有他那麼高)
他有你高嗎?(或:他有你這么高嗎?)
30.動詞重疊(表示時間短,或嘗試)
(1)動作還沒有發生,單音節動詞之間可用可不用「一」:
這個問題,我要想想。
這個問題,我要想一想。
(2)雙音節動詞之間不能用「一」:
這個問題,我們要研究(× 一)研究。
(3)動作已經完成,單音節 / 雙音節動詞之間要用「了」:
這個問題,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動作的進行,動詞不能重疊:
他正在聽(×聽聽)音樂。
31.形容詞重疊(有生動、形象的作用)
(1)單音節的重疊形式:AA
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
(2)雙音節的重疊形式:AABB
這是一個乾乾凈凈的房間。
(3)形容詞重疊作定語,或單獨作謂語,後邊要用「的」:
一雙大大的眼睛 / 他的臉紅紅的。
(4)重疊的形容詞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動詞 + 其他成分
語義:說明移動、變化或產生的結果
我把門關了。 (動詞後用「了」)
我把作業做完了。(動詞後用「結果補語」)
你把箱子拿上來。(動詞後用「趨向補語」)
你把這本書給他。(動詞後用賓語)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補語:
× 我把這本書看得完。
(2)賓語一般是確指的,或雙方都知道的:
你把這本書(× 一本書)給他。
(3)能願動詞 / 否定詞,放在「把」前:
我要把這本書給他。| 我沒把這本書給他。
(4)動詞後有補語「在、到、給、成」時,常用「把」字句:
我把車停在門口。|我把書放到桌上。
我把筆還給他。|我把這本英文書翻譯成中文。
33.被動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動詞 + 其他成分
我的詞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錢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動句:
飯吃完了。| 信寫好了。
34.「是……的」
(1)強調已發生動作的時間、地點、方式
他是昨天來的。
他是從北京來的。
他是坐飛機來的。
(2)表示態度或看法
我認為,你打人是不對的。
他的學習態度是認真的。
35.越來越 + 形容詞 / 心理類動詞
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
我越來越喜歡音樂了。
36.越……越……:
(1)主語相同:風越刮越大。
(2)主語不同:老師越說,我越不明白。
37.一 …… 就 ……
說明:表示第一個動作發生後,第二個動作馬上發生。
(1)主語相同:我一下課就回家。
(2)主語不同:老師一說,我就明白了。
38.「有一點兒」和「一點兒」的區別
(1)有一點兒 + 形容詞(有「不如意」的意思):
這本書很好,可是有一點兒貴。
(2)有一點兒 + 心理類動詞:
他們想去公園,我也有一點兒想去。
(3)形容詞 + 一點兒(表示比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點兒。
(4)動詞 + 一點兒 +(賓語):
我會說一點兒漢語。
39.定語的一般順序
名詞|代詞 + 指示代詞 + 數量短語 + 形容詞/名詞 + 中心語
學校 這 兩個 新 學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絲綢 衣服
40.狀語的一般順序
時間 + 處所 + 范圍 + 程度 + 情態/方式 + 介詞短語 + 動/形
我們 都 對他 很熱情
我們 在學校 非常 認真地 跟老師 學漢語
我們昨天 在家裡 都 很 高興地 給他 打了電話
=============================
注意:1.「也」+ 別類副詞:
我學漢語,他們也都學漢語。/ 我常去公園,他也常去公園。
2.別類副詞 + 程度副詞:
我們都很喜歡他。/ 他們也非常努力。
3.時間副詞+介詞短語:
我正在給他寫信。/ 他已經從國外回來了。
4.時間副詞+形容詞短語:
他常常熱情地幫助我。/ 他總是認真地學習。
5.表示重復的副詞「也、又」+否定副詞:
我明天也不來。/ 他昨天又沒來。
6.否定副詞 / 時間副詞 / 能願動詞 +「把、被、讓、叫」構成的
介詞短語:
他沒把書還給我。/ 我的書已經被他借走了。/我能把這件事做好
7.時間詞語 + 表示處所的介詞短語:
我下午兩點從學校出發。
8.表示空間、共同的介詞短語 + 表示對象的介詞短語:
他在電話里對我說了這件事。/ 我跟他一起給老師寫了一封信。
9.能願動詞 + 介詞短語:
我本來想跟他商量這件事的。/ 他願意為大家表演節目。
10.表示重復的副詞「又、還」+ 能願動詞:
他的病好了,又能來上課了。/今年我來了中國, 明年我還要來。
11.能願動詞 +「常常」、「再」:
你應該常常復習課文。/ 那個地方太美了,我要再去一次。
12.「就」+「都」/ 能願動詞:
吃完飯我們就都回家了。/ 你打電話給他,他就會來的。
13.「再」、「就」+「把」字句 / 「被」字句:
這本書今天不用還給我,明天再把它還給我吧。
明天你來的話,就把照相機帶來。
你要努力一點兒,不要再被老師批評。
他剛吃完飯,就被同學叫走了。
14.形容詞短語 + 介詞短語:
他高興地對我說了這件事。 / 他滿意地把東西買走了。
15.時間詞 + 表時間介詞短語 + 表時間的副詞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從現在起永遠不吸煙了。
* 他昨天從早上七點一直睡到下午四點。
* 關聯詞語
因為---所以--- | 不但---而且--- | 只要---就---,只有---才---,
如果---就--- | 一---就--- | 雖然---但是--- | 不是---而是---
既然---就--- | 即使(縱然、哪怕、就算、就是)---也---
連---都(也)--- | 凡是---都--- | 無論(不管)---都(也)----
與其---不如--- | 寧可---也不--- ……

⑶ 對外漢語教學的的40個語法點

1.漢語的基本語序
主語 + 謂語 + 賓語
我 學習 漢語。
2.用「嗎」、「呢」的疑問句
你去嗎?| 你去哪兒呢?
3.用疑問代詞的疑問句
他是誰?|這是什麼書?|你去哪兒?|你怎麼去?
4.正反疑問句
你是不是中國人?— 你是中國人不是?
你有沒有照相機?— 你有照相機沒有?
5.用「A還是B?」的選擇疑問句
你喝咖啡還是啤酒?| 你去商店還是(去)書店?
注意:「還是」和「或者」是有區別的:
星期天,我在家裡看電視或者(× 還是)聽音樂。
6.定語(用在名詞前)
(1)說明領屬關系,應該用「的」:
這是我的書,那是他的筆。
(2)說明人或事物的性質,不用「的」:
他是漢語老師。| 這是中文書。
(3)說明親屬關系或單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們學校。
7.狀語(用在動詞 / 形容詞前)
(1)副詞作狀語: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詞短語作狀語:
我在中國學習。| 我從美國來。| 我跟中國老師學漢語。|
我給他寫信。 | 你往前走。 | 我對他說了這件事。
(3)雙音節形容詞作狀語,常用「地」:
他高興地說:「今天是我的生日」。
(4)單音節形容詞作狀語,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詞前有程度副詞,一般要用「地」:
他很認真地學習。
8.結果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果)
形式:動詞 + 動詞/ 形容詞
(1)動詞 + 動詞(懂、見、完、在、到、給、成…):
我聽懂了。| 我看見他了。| 作業做完了。|車停在門口。
(2)動詞 + 形容詞(對、錯、好、清楚……):
你說對了。| 飯做好了。| 我聽清楚了。
9.簡單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下、進、出、回、過、起 / 來、去
動詞後有賓語,趨向補語是「來 / 去」的情況: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動詞 + 處所詞語 + 來 / 去
明天他回北京來。| 他進圖書館去了。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兩種形式:
表示完成:動詞 + 來 / 去 + 事物詞語
我借來一本書。| 他拿去了那支筆。
表示要求:動詞 + 事物詞語 + 來 / 去
你快倒茶來!
10.復合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來 / 上去、下來 / 下去、進來 / 進去、出來 /
出去、回來 / 回去、過來 / 過去、起來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來 / 去」在句末
他走進教室來。| 他跑回家去。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有數量詞的兩種形式:
他拿出來一本書。| 他拿出一本書來。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沒有數量詞:
他拿出書來。
表示要求,事物賓語在「來 / 去」前:
你拿出書來!
11.程度補語
形式:形容詞 + 極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壞了 / 得很 / 多了
他高興極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餓死了。
12.可能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動詞 + 得 / 不 + 結果補語 | 趨向補語
表示能力:這本書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來,我明天回不來。
13.情態補語
形式:動詞 + 得 + 非常 / 很 / 比較 + 形容詞
(1)動詞後沒有賓語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動詞後帶有賓語的形式:
他學漢語學得很好。(重復動詞)
漢語他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他漢語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14.時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持續多長時間)
(1)持續性動詞的三種形式: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 (重復動詞)
我學了一年(的)漢語。 (動詞+時間+賓語)
漢語我學了一年。 (賓語提前)
(2)非持續性動詞的形式:
他離開中國一年了。(動詞+賓語+時間)
(3)賓語是人稱代詞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鍾。(重復動詞)
我等了他十分鍾。 (動詞+人稱代詞+時間)
(4)副詞或能願動詞,要放在重復動詞前邊:
我學漢語只學一年。/ 我學漢語要學一年。
15.動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數量)
形式:動詞 + 動量詞(主要是「次、遍、下」)
(1)動詞 + 動量詞 + 事物賓語:
我看了一次電影。| 他看了一遍課文。|
(2)動詞 + 人稱代詞賓語 + 動量詞: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現句
形式:處所詞語 + 動詞 + 名詞
(1)表示存在:牆上有一幅畫。
(2)表示出現:前邊來了一個人。
(3)表示消失:停車場上開走了一輛車。
17.動態助詞「了」
形式:動詞 + 了
說明:「了」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成(與時間無關):
昨天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飯去學校。
平時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
18.語氣助詞「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事情已經發生:
現在他去書店買書了。| 昨天你去書店了沒有?(正反問)
19.語氣助詞「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變化:
春天了,天氣暖和了。
他是大學生了,可以獨立生活了。
20.動態助詞「了」+ 數量詞 + 語氣助詞「了」
說明:表示動作可能繼續,或不再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我還要學習一年。(還要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以後不學了。 (不再繼續)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說明:表示動作或事情很快會發生)
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車快要開了。
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國了。(「快要」前不能用時間詞語)
22.動態助詞「著」
形式:動詞 + 著
說明: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
外邊下著雨,刮著風。(動作持續、動態)
房間的門開著。 (狀態持續、靜態)
23.動態助詞「過」
形式:動詞 + 過
說明:表示過去的經歷
我去過北京,沒有去過上海。
正反問:你去過北京沒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動詞……(呢)
說明:表示動作的進行
他在看書(呢)。| 他正在看書(呢)。| 他正看書呢。
外邊在下著雨。| 外邊正下著雨。(可以跟「著」一起用)
25.連動句
形式:有兩個以上的動詞
昨天他去商店買了東西。 (「了」在最後一個動詞的後面)
26.兼語句
形式:A請 / 讓 / 叫 B + 動詞
我請他來。
老師讓學生寫作文。
爸爸叫兒子去買東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較
(1)A(不)比B + 形容詞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還 + 形容詞
我很高,他比我更 / 還高。
(3)A比B + 形容詞 + 數量 // 一點、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點。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動詞 + 數量
我比他早來五分鍾。
我比他多學了三篇課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補語,有兩種形式:
我比他來得早。
我來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樣 +(形容詞)」表示比較
我的書跟他的書一樣。| 我的書跟他的書不一樣。
我跟他一樣高。| 這個房間跟那個房間不一樣大。
29.用「A有 / 沒有B(這么 / 那麼) + 形容詞」表示比較
他有我這么高。
我沒有他高。(或:我沒有他那麼高)
他有你高嗎?(或:他有你這么高嗎?)
30.動詞重疊(表示時間短,或嘗試)
(1)動作還沒有發生,單音節動詞之間可用可不用「一」:
這個問題,我要想想。
這個問題,我要想一想。
(2)雙音節動詞之間不能用「一」:
這個問題,我們要研究(× 一)研究。
(3)動作已經完成,單音節 / 雙音節動詞之間要用「了」:
這個問題,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動作的進行,動詞不能重疊:
他正在聽(×聽聽)音樂。
31.形容詞重疊(有生動、形象的作用)
(1)單音節的重疊形式:AA
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
(2)雙音節的重疊形式:AABB
這是一個乾乾凈凈的房間。
(3)形容詞重疊作定語,或單獨作謂語,後邊要用「的」:
一雙大大的眼睛 / 他的臉紅紅的。
(4)重疊的形容詞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動詞 + 其他成分
語義:說明移動、變化或產生的結果
我把門關了。 (動詞後用「了」)
我把作業做完了。(動詞後用「結果補語」)
你把箱子拿上來。(動詞後用「趨向補語」)
你把這本書給他。(動詞後用賓語)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補語:
× 我把這本書看得完。
(2)賓語一般是確指的,或雙方都知道的:
你把這本書(× 一本書)給他。
(3)能願動詞 / 否定詞,放在「把」前:
我要把這本書給他。| 我沒把這本書給他。
(4)動詞後有補語「在、到、給、成」時,常用「把」字句:
我把車停在門口。|我把書放到桌上。
我把筆還給他。|我把這本英文書翻譯成中文。
33.被動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動詞 + 其他成分
我的詞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錢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動句:
飯吃完了。| 信寫好了。
34.「是……的」
(1)強調已發生動作的時間、地點、方式
他是昨天來的。
他是從北京來的。
他是坐飛機來的。
(2)表示態度或看法
我認為,你打人是不對的。
他的學習態度是認真的。
35.越來越 + 形容詞 / 心理類動詞
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
我越來越喜歡音樂了。
36.越……越……:
(1)主語相同:風越刮越大。
(2)主語不同:老師越說,我越不明白。
37.一 …… 就 ……
說明:表示第一個動作發生後,第二個動作馬上發生。
(1)主語相同:我一下課就回家。
(2)主語不同:老師一說,我就明白了。
38.「有一點兒」和「一點兒」的區別
(1)有一點兒 + 形容詞(有「不如意」的意思):
這本書很好,可是有一點兒貴。
(2)有一點兒 + 心理類動詞:
他們想去公園,我也有一點兒想去。
(3)形容詞 + 一點兒(表示比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點兒。
(4)動詞 + 一點兒 +(賓語):
我會說一點兒漢語。
39.定語的一般順序
名詞|代詞 + 指示代詞 + 數量短語 + 形容詞/名詞 + 中心語
學校 這 兩個 新 學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絲綢 衣服
40.狀語的一般順序
時間 + 處所 + 范圍 + 程度 + 情態/方式 + 介詞短語 + 動/形
我們 都 對他 很熱情
我們 在學校 非常 認真地 跟老師 學漢語
我們昨天 在家裡 都 很 高興地 給他 打了電話
=============================
注意:1.「也」+ 別類副詞:
我學漢語,他們也都學漢語。/ 我常去公園,他也常去公園。
2.別類副詞 + 程度副詞:
我們都很喜歡他。/ 他們也非常努力。
3.時間副詞+介詞短語:
我正在給他寫信。/ 他已經從國外回來了。
4.時間副詞+形容詞短語:
他常常熱情地幫助我。/ 他總是認真地學習。
5.表示重復的副詞「也、又」+否定副詞:
我明天也不來。/ 他昨天又沒來。
6.否定副詞 / 時間副詞 / 能願動詞 +「把、被、讓、叫」構成的
介詞短語:
他沒把書還給我。/ 我的書已經被他借走了。/我能把這件事做好
7.時間詞語 + 表示處所的介詞短語:
我下午兩點從學校出發。
8.表示空間、共同的介詞短語 + 表示對象的介詞短語:
他在電話里對我說了這件事。/ 我跟他一起給老師寫了一封信。
9.能願動詞 + 介詞短語:
我本來想跟他商量這件事的。/ 他願意為大家表演節目。
10.表示重復的副詞「又、還」+ 能願動詞:
他的病好了,又能來上課了。/今年我來了中國, 明年我還要來。
11.能願動詞 +「常常」、「再」:
你應該常常復習課文。/ 那個地方太美了,我要再去一次。
12.「就」+「都」/ 能願動詞:
吃完飯我們就都回家了。/ 你打電話給他,他就會來的。
13.「再」、「就」+「把」字句 / 「被」字句:
這本書今天不用還給我,明天再把它還給我吧。
明天你來的話,就把照相機帶來。
你要努力一點兒,不要再被老師批評。
他剛吃完飯,就被同學叫走了。
14.形容詞短語 + 介詞短語:
他高興地對我說了這件事。 / 他滿意地把東西買走了。
15.時間詞 + 表時間介詞短語 + 表時間的副詞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從現在起永遠不吸煙了。
* 他昨天從早上七點一直睡到下午四點。
* 關聯詞語
因為---所以--- | 不但---而且--- | 只要---就---,只有---才---,
如果---就--- | 一---就--- | 雖然---但是--- | 不是---而是---
既然---就--- | 即使(縱然、哪怕、就算、就是)---也---
連---都(也)--- | 凡是---都--- | 無論(不管)---都(也)----
與其---不如--- | 寧可---也不--- ……

⑷ 對外漢語教學的的40個語法點 求百度文庫對外漢語教學的的40個語法點,謝謝大神

1.漢語的基本語序 主語 + 謂語 + 賓語
我 學習 漢語。

2.用「嗎」、「呢」的疑問句
你去嗎?| 你去哪兒呢?

3.用疑問代詞的疑問句
他是誰?|這是什麼書?|你去哪兒?|你怎麼去?

4.正反疑問句
你是不是中國人?— 你是中國人不是?
你有沒有照相機?— 你有照相機沒有?

5.用「A還是B?」的選擇疑問句
你喝咖啡還是啤酒?| 你去商店還是(去)書店?
注意:「還是」和「或者」是有區別的:
星期天,我在家裡看電視或者(× 還是)聽音樂。

6.定語(用在名詞前)
(1)說明領屬關系,應該用「的」:
這是我的書,那是他的筆。
(2)說明人或事物的性質,不用「的」:
他是漢語老師。| 這是中文書。
(3)說明親屬關系或單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們學校。

7.狀語(用在動詞 / 形容詞前)
(1)副詞作狀語: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詞短語作狀語:
我在中國學習。| 我從美國來。| 我跟中國老師學漢語。|
我給他寫信。 | 你往前走。 | 我對他說了這件事。
(3)雙音節形容詞作狀語,常用「地」:
他高興地說:「今天是我的生日」。
(4)單音節形容詞作狀語,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詞前有程度副詞,一般要用「地」:
他很認真地學習。

8.結果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果)
形式:動詞 + 動詞/ 形容詞
(1)動詞 + 動詞(懂、見、完、在、到、給、成„):
我聽懂了。| 我看見他了。| 作業做完了。|車停在門口。
(2)動詞 + 形容詞(對、錯、好、清楚„„):
你說對了。| 飯做好了。| 我聽清楚了。

9.簡單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下、進、出、回、過、起 / 來、去 動詞後有賓語,趨向補語是「來 / 去」的情況: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動詞 + 處所詞語 + 來 / 去
明天他回北京來。| 他進圖書館去了。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兩種形式:
表示完成:動詞 + 來 / 去 + 事物詞語
我借來一本書。| 他拿去了那支筆。
表示要求:動詞 + 事物詞語 + 來 / 去
你快倒茶來!

10.復合趨向補語
動詞 + 上來 / 上去、下來 / 下去、進來 / 進去、出來 / 出去、回來 / 回去、過來 / 過去、起來
(1)賓語是處所詞語的形式:「來 / 去」在句末
他走進教室來。| 他跑回家去。
(2)賓語是事物詞語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有數量詞的兩種形式:
他拿出來一本書。| 他拿出一本書來。 表示完成,事物賓語前沒有數量詞:
他拿出書來。
表示要求,事物賓語在「來 / 去」前:
你拿出書來!

11.程度補語
形式:形容詞 + 極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壞了 / 得很 / 多了
他高興極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餓死了。

12.可能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動詞 + 得 / 不 + 結果補語 | 趨向補語
表示能力:這本書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來,我明天回不來。

13.情態補語
形式:動詞 + 得 + 非常 / 很 / 比較 + 形容詞
(1)動詞後沒有賓語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動詞後帶有賓語的形式:
他學漢語學得很好。(重復動詞)
漢語他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他漢語學得很好。 (賓語提前)

14.時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持續多長時間)
(1)持續性動詞的三種形式: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 (重復動詞)
我學了一年(的)漢語。 (動詞+時間+賓語)
漢語我學了一年。 (賓語提前)
(2)非持續性動詞的形式:
他離開中國一年了。(動詞+賓語+時間)
(3)賓語是人稱代詞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鍾。(重復動詞)
我等了他十分鍾。 (動詞+人稱代詞+時間)
(4)副詞或能願動詞,要放在重復動詞前邊:
我學漢語只學一年。/ 我學漢語要學一年。

15.動量補語(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數量)
形式:動詞 + 動量詞(主要是「次、遍、下」)
(1)動詞 + 動量詞 + 事物賓語:
我看了一次電影。| 他看了一遍課文。|
(2)動詞 + 人稱代詞賓語 + 動量詞: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現句
形式:處所詞語 + 動詞 + 名詞
(1)表示存在:牆上有一幅畫。
(2)表示出現:前邊來了一個人。
(3)表示消失:停車場上開走了一輛車。

17.動態助詞「了」
形式:動詞 + 了
說明:「了」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完成(與時間無關):
昨天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飯去學校。 平時我吃了早飯就去學校。

18.語氣助詞「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事情已經發生:
現在他去書店買書了。| 昨天你去書店了沒有?(正反問)

19.語氣助詞「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說明:表示變化:
春天了,天氣暖和了。
他是大學生了,可以獨立生活了。

20.動態助詞「了」+ 數量詞 + 語氣助詞「了」
說明:表示動作可能繼續,或不再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我還要學習一年。(還要繼續)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了,以後不學了。 (不再繼續)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說明:表示動作或事情很快會發生)
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車快要開了。
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國了。(「快要」前不能用時間詞語)

22.動態助詞「著」
形式:動詞 + 著
說明: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
外邊下著雨,刮著風。(動作持續、動態)
房間的門開著。 (狀態持續、靜態)

23.動態助詞「過」
形式:動詞 + 過 說明:表示過去的經歷
我去過北京,沒有去過上海。
正反問:你去過北京沒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動詞„„(呢)
說明:表示動作的進行
他在看書(呢)。| 他正在看書(呢)。| 他正看書呢。
外邊在下著雨。| 外邊正下著雨。(可以跟「著」一起用)

25.連動句
形式:有兩個以上的動詞
昨天他去商店買了東西。 (「了」在最後一個動詞的後面)

26.兼語句
形式:A請 / 讓 / 叫 B + 動詞
我請他來。
老師讓學生寫作文。
爸爸叫兒子去買東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較
(1)A(不)比B + 形容詞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還 + 形容詞
我很高,他比我更 / 還高。
(3)A比B + 形容詞 + 數量 // 一點、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點。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動詞 + 數量
我比他早來五分鍾。
我比他多學了三篇課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補語,有兩種形式:
我比他來得早。
我來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樣 +(形容詞)」表示比較
我的書跟他的書一樣。| 我的書跟他的書不一樣。 我跟他一樣高。| 這個房間跟那個房間不一樣大。

29.用「A有 / 沒有B(這么 / 那麼) + 形容詞」表示比較
他有我這么高。
我沒有他高。(或:我沒有他那麼高)
他有你高嗎?(或:他有你這么高嗎?)

30.動詞重疊(表示時間短,或嘗試)
(1)動作還沒有發生,單音節動詞之間可用可不用「一」:
這個問題,我要想想。 這個問題,我要想一想。
(2)雙音節動詞之間不能用「一」:
這個問題,我們要研究(× 一)研究。
(3)動作已經完成,單音節 / 雙音節動詞之間要用「了」:
這個問題,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動作的進行,動詞不能重疊:
他正在聽(×聽聽)音樂。

31.形容詞重疊(有生動、形象的作用)
(1)單音節的重疊形式:AA 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
(2)雙音節的重疊形式:AABB 這是一個乾乾凈凈的房間。
(3)形容詞重疊作定語,或單獨作謂語,後邊要用「的」:
一雙大大的眼睛 / 他的臉紅紅的。
(4)重疊的形容詞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動詞 + 其他成分
語義:說明移動、變化或產生的結果
我把門關了。 (動詞後用「了」)
我把作業做完了。(動詞後用「結果補語」)
你把箱子拿上來。(動詞後用「趨向補語」)
你把這本書給他。(動詞後用賓語)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補語:
× 我把這本書看得完。
(2)賓語一般是確指的,或雙方都知道的:
你把這本書(× 一本書)給他。
(3)能願動詞 / 否定詞,放在「把」前:
我要把這本書給他。| 我沒把這本書給他。
(4)動詞後有補語「在、到、給、成」時,常用「把」字句:
我把車停在門口。|我把書放到桌上。
我把筆還給他。|我把這本英文書翻譯成中文。

33.被動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動詞 + 其他成分 我的詞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錢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動句:
飯吃完了。| 信寫好了。

34.「是„„的」
(1)強調已發生動作的時間、地點、方式
他是昨天來的。 他是從北京來的。 他是坐飛機來的。
(2)表示態度或看法
我認為,你打人是不對的。
他的學習態度是認真的。

35.越來越 + 形容詞 / 心理類動詞
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 我越來越喜歡音樂了。

36.越„„越„„:
(1)主語相同:風越刮越大。
(2)主語不同:老師越說,我越不明白。

37.一 „„ 就 „„
說明:表示第一個動作發生後,第二個動作馬上發生。
(1)主語相同:我一下課就回家。
(2)主語不同:老師一說,我就明白了。

38.「有一點兒」和「一點兒」的區別
(1)有一點兒 + 形容詞(有「不如意」的意思):這本書很好,可是有一點兒貴。
(2)有一點兒 + 心理類動詞:
他們想去公園,我也有一點兒想去。
(3)形容詞 + 一點兒(表示比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點兒。
(4)動詞 + 一點兒 +(賓語):
我會說一點兒漢語。

39.定語的一般順序
名詞|代詞 + 指示代詞 + 數量短語 + 形容詞/名詞 + 中心語
學校 這 兩個 新 學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絲綢 衣服

40.狀語的一般順序
時間 + 處所 + 范圍 + 程度 + 情態/方式 + 介詞短語 + 動/形
我們 都 對他 很熱情
我們 在學校 非常 認真地 跟老師 學漢語
我們昨天 在家裡 都 很 高興地 給他 打了電話

注意:
1.「也」+ 別類副詞:
我學漢語,他們也都學漢語。/ 我常去公園,他也常去公園。

2.別類副詞 + 程度副詞:
我們都很喜歡他。/ 他們也非常努力。

3.時間副詞+介詞短語:
我正在給他寫信。/ 他已經從國外回來了。

4.時間副詞+形容詞短語:
他常常熱情地幫助我。/ 他總是認真地學習。

5.表示重復的副詞「也、又」+否定副詞:
我明天也不來。/ 他昨天又沒來。

6.否定副詞 / 時間副詞 / 能願動詞 +「把、被、讓、叫」構成的 介詞短語:
他沒把書還給我。/ 我的書已經被他借走了。/我能把這件事做好

7.時間詞語 + 表示處所的介詞短語:
我下午兩點從學校出發。

8.表示空間、共同的介詞短語 + 表示對象的介詞短語:
他在電話里對我說了這件事。/ 我跟他一起給老師寫了一封信。

9.能願動詞 + 介詞短語:
我本來想跟他商量這件事的。/ 他願意為大家表演節目。

10.表示重復的副詞「又、還」+ 能願動詞:
他的病好了,又能來上課了。/今年我來了中國, 明年我還要來。

11.能願動詞 +「常常」、「再」:
你應該常常復習課文。/ 那個地方太美了,我要再去一次。

12.「就」+「都」/ 能願動詞:
吃完飯我們就都回家了。/ 你打電話給他,他就會來的。

13.「再」、「就」+「把」字句 / 「被」字句:
這本書今天不用還給我,明天再把它還給我吧。
明天你來的話,就把照相機帶來。
你要努力一點兒,不要再被老師批評。
他剛吃完飯,就被同學叫走了。

14.形容詞短語 + 介詞短語:
他高興地對我說了這件事。
他滿意地把東西買走了。

15.時間詞 + 表時間介詞短語 + 表時間的副詞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從現在起永遠不吸煙了。
* 他昨天從早上七點一直睡到下午四點。

* 關聯詞語
因為---所以--- | 不但---而且--- | 只要---就---,只有---才---, 如果---就--- | 一---就--- | 雖然---但是--- | 不是---而是--- 既然---就--- | 即使(縱然、哪怕、就算、就是)---也--- 連---都(也)--- | 凡是---都--- | 無論(不管)---都(也)---- 與其---不如--- | 寧可---也不--- „„

⑸ 【20分急!】對外漢語的教案:辨析「已經」「 曾經」

「已經」和「曾經」是兩個時間副詞,它們的差別也主要反映在時間方面。在一
個表述中,通常需要兩個時間的比較,一個是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即「所指時間」,
另一個是表述事件的時間,即「參考時間」。一般認為「曾經」所指事件與參考時間
相隔較遠,是「斷」的關系,主要用於過去時;「已經」所指事件可以延續到參考時
間當時,可以用在過去、現在和將來。如:
「曾過」句:我曾經在農村住過六年。
「已了」句:我已經在農村住了六年。
陸丙甫先生也曾做過關於「已經」和「曾經」的研究,他將上面兩個句子做了如下變
換(陸丙甫,1988):
「曾了」句:我曾經在農村住了六年。
「已過」句:我已經在農村住過六年。
他認為就所表達的客觀事理來說,「曾過」「曾了」「已過」三句是完全一樣的,都
是指以前已經結束的事。於是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
「曾過」句=「曾了」句:我曾經在農村住過六年=我曾經在農村住了六年=>過=了
「已了」句≠「已過」句:我已經在農村住了六年≠我已經在農村住過六年=>過≠了

《現代漢語八百詞》中認為動詞後的助詞「過」有這樣兩個意思:
⑴ 表示過去曾經有過這樣的事情。
⑵ 表示動作完畢。
我們不妨稱表第一種含義的「過」為「過1」,表第二種含義的「過」為「過2」,那
么「曾過」句中的「過」為「過1」,表示曾經有過「在農村住六年」這樣的事;「已
過」句中的「過」為「過2」,表示「在農村住六年」這件事的結束。體助詞「了」也
有兩個。
「了1」用在動詞後,主要表示動作的完成;「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態出現了
變化或即將出現變化,有成句作用。上面例句中的「了」都是詞尾「了」,「了1」。
我們用標記過的「過」和「了」重寫上面的句子得:
「曾過」句:我曾經在農村住過1六年。
「曾了」句:我曾經在農村住了1六年。
「已了」句:我已經在農村住了1六年。
「已過」句:我已經在農村住過2六年。
現在我們可以反過來說:因為「過1=了1」, 所以 「曾過」句=「曾了」句
因為「過2≠了1」,所以 「已了」句≠「已過」句

通常人們認為「曾經」和「過」和諧,「已經」和「了」和諧,這里為什麼出現
了反常呢?首先我必須說任何理論都有例外,其次「曾過」句和「曾了」句中雖然一
個用
「過」一個用「了」,但詞異義同,整個句子語義上並沒有變化。「曾經」和「過」
更和諧還因為「曾經」與「過」的搭配能用在更廣泛的范圍里。只有當動詞後有時
量、動量補語時,「曾經」才能與「了」搭配。如:
他曾經結了三次婚。 *他曾經結了婚。
我曾經在上海住了三年。 *我曾經在上海住了。

但是我們很難從例句中看出「已經」與「了」的和諧,它既可與「了」搭配,又
可與
「過」搭配,兩句語義不同,兩種搭配的分布比例相差也不懸殊。不過「已了」句和
「已過」句句尾都可以加上一個「了」(「了2」),而且加上「了2」後,「已過」
句中的
「過2」變為「過1」,句義也與「已了」句相同,這說明「了2」是改變句義的因素。
「了
2」表示什麼呢?從體上說,「了2」表示行為動作的實現;從時上說,「了2」起著連

「已經」所指事件和參考時間的作用,表示「斷」的「已過」句由於加了「了2」而表

「連」。由於任何帶「已經」的句子都可以在句尾加上一個「了」字,因此「已經」

「了」的和諧實際上是「已經」與了2的和諧。
據此我們可以說,用「已經」的句子都可以通過「了2」把「已經」所指事件與參考時
間相
連,使之與參考時間有關;用「曾經」的句子則沒有這樣的手段,它所指的事件都發
生在
參考時間之前,常常蘊含有「過去與參考時間相反」的言外之義。根據這條原則我們
可以
得出幾條推論:
推論1:死,老,長大……這種表一次性動作的詞只能與「已經」搭配,不能與「曾
經」搭
配。
已經死了。 *曾經死過。
已經老了。 *曾經老過。
已經長大了。 *曾經長大過。
句中的參考時間為現在,「已經」句都表示現在的狀態,而「曾經」句則表示「過去

過,現在沒死」「過去老過,現在沒老」「過去長大過,現在沒長大」,這都有背常
理,
所以不能說。

推論2:「已經」和「曾經」與形容詞搭配時,「已經」表示現在的狀況,說明現在的
狀況
與過去相反;「曾經」則表示過去的狀況,更強調過去與現在的對比,表示過去與現
在相
反。
他已經很瘦了。 他曾經很瘦。
人已經很多了。 人曾經很多。
這房間已經很臟了。 這房間曾經很臟。
「他已經很瘦了」說明他以前可能沒有這么瘦,「他曾經很瘦」說明他現在不瘦,甚
至可
能很胖。

推論3:「已經」和「曾經」 用於否定句時,「已經+否定詞」是否定現在肯定過去,
「曾
經+否定詞」是否定過去肯定現在。
他已經不能走路了。 他曾經不能走路。
他已經不認識我了。 他曾經不認識我。
這兒已經不是她的家了。 這兒曾經不是她的家。
這兒已經沒有熱鬧的街市了。 這兒曾經沒有熱鬧的街市。
她已經沒有勇氣了。 她曾經沒有勇氣。
「已經」和「曾經」都可與否定詞「不」,「沒有」組合,但語義有所不同。「他已
經不
能走路了」表示他現在的狀況,過去他能走只是現在不行了。「他曾經不能走路」表
示他
過去的狀況,他曾有一段時期不能走路,現在則恰恰相反,他又能走路了。

此外,在修飾帶時間詞、數量詞的動詞成分時,「已經」和「曾經」的語義指向不
同:
「已經」更偏向於指時間,並不強調行為動作;而「曾經」則指向整個謂語部分。
如:
已經三天沒吃飯了。 曾經三天沒吃飯。
已經很久沒開火了。 曾經很久沒開火。
我已經在上海住了三年。 我曾經在上海住過三年。
我已經在這兒等了三個小時。 我曾經在這兒等過三個小時。

以上例句可以作這樣的轉換:
沒吃飯已經三天了。 *沒吃飯曾經三天。
沒開火已經很久了。 *沒開火曾經很久。
我在上海住了已經三年了。 *我在上海住過曾經三年。
我在這兒等了已經三個小時了。 *我在這兒等過曾經三個小時。
「已經」語義指向時間詞「三天」、「很久」、「三年」、「三個小時」,「曾
經」則
指向整個謂語部分「三天沒吃飯」、「很久沒開火」、「住過三年」、「等過三個小
時」。同時這也說明「曾經」不能直接修飾時間詞,而「已經」可以。

「已經」和「曾經」對語義的抽象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請看下面例句:
我已經吃過飯了。 *我曾經吃過飯。
我已經洗過臉了。 *我曾經洗過臉。
我已經聽過音樂了。 *我曾經聽過音樂。
我已經吃過墨西哥飯了。 我曾經吃過墨西哥飯。
我已經用牛奶洗過臉了。 我曾經用牛奶洗過臉。
我已經聽過真正的黑人音樂了。 我曾經聽過真正的黑人音樂。
用「已經」的句子語義抽象程度較高,它既可以與一些泛指概念搭配使用,又可以與
這些
泛指概念的下位概念搭配使用。用「曾經」的句子語義抽象程度則較低,它所指的事
件相
對於主語來說不經常發生,稀有,因此「曾經」常和一些下位概念搭配使用。

此外,「曾經」有兩種特殊用法,「已經」是不能這么用的。
1 「曾經」作定語:
曾經的日子。 曾經的笑臉。
2 「曾經」可單獨用,位於句首:
曾經,我在包袱背後浮沉了好些年。
曾經,她也那麼自信,那麼真心。
曾經,一位媽媽帶了一對年輕夫妻來。

總結以上特徵得:
1 「已經」比「曾經」使用廣泛,二者在多數情況下不能替換,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
各自
所應用的時間范疇不同。雖然「已經」和「曾經」都強調完成,但「已經」可用於過
去,
現在和將來,常隱含著現在的狀況與過去相反的意思。而「曾經」只用於過去時,強
調過
去與現在的對比,指過去如此,而現在不這樣。
2 在修飾帶時間詞、數量詞的動詞成分時,「已經」和「曾經」的語義指向不同:
「已
經」更偏向於指時間,並不強調行為動作;而「曾經」則指向整個謂語部分。
3此外,「曾經」有兩種特殊用法:① 「曾經」不與死,老,長大等表一次性動作的V

用。②「曾經」可作定語,可單獨用,位於句首,而「已經」不可以這么用。

閱讀全文

與動量補語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