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二物理課堂筆記
一、 摩擦起電
1、含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其中一個帶正電,一個帶負電)
2、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
3、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上所帶的電
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所帶的電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帶電體可以吸引不帶電的輕小物體。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電中和:兩種不同的電荷相互接觸時正負電相互抵消的現象,有時伴隨有火花的產生。
6、電量含義:電荷的多少,符號「Q」, 單位:庫侖,簡稱庫,符號「C」
7、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電荷發生轉移(得失電子): 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8、 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固體物質摩擦帶電時,發生移動的電荷都是負電荷,也就是自由電子,正電荷不動,金屬導電時發生移動的電荷是自由電子,它移動的方向跟電流方向相反,但酸、鹼、鹽的水溶液導電靠正負離子。在直流電路中電流的方向:正極→用電器→負極;二極體具有單向導電性.
9、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 如: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酸、鹼、鹽的水溶液等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注意: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二、電路的組成
1、電路的組成:由電源、導線、用電器及開關組成。
2、 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提供電壓的裝置。
導線:由(導體做成的)芯和(絕緣體做成的)絕緣皮組成
3、電路的三個狀態:
通路:處處連通的電路
短路:用電器或電源被導線直接連起來;電源短路時電流很大會燒壞電源和導線。
斷路(開路):斷開的電路(斷路時電路中沒有電流,只有電源有電壓)
4、串聯電路:電流只有一條通路,切斷任何一個元件整個電路均不工作;各個用電器間的工作狀態互相影響。(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組成的電路)
並聯電路:電流有幾條通路,切斷一條支路其餘各支路仍能正常工作;各個用電器間的工作狀態互不影響。(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
測量:用電壓表測量電壓的大小
5、家庭電路
(1)家用電路的電壓:220V(註: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於36V,∴家用電壓不安全)
(2)連接情況:各用電器間並聯,開關與用電器間串聯
開關接火線、燈泡螺旋口接零線,三孔插座上孔接地線
(3)家用電路有兩根導線,一根叫火線,一根叫零線. 火線和零線之間有220伏的電壓,零線是接地的。
6、保險絲
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
保險絲的作用:在電路中的電流達到危險程度以前,自動切斷電路。
更換保險絲時,應選用額定電流等於或稍大於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的保險絲。
注意:絕不能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7、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是:①發生短路;②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 插座分兩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8、安全用電原則:不靠近高壓電源;不接觸低壓電源。
三、 電流、電壓及其測量
(一) 電流及其測量:
1、 電流的含義: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
2、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
電流的方向: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在電源外部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
3、電流的大小: ,其中q為電荷量(單位:c),t為時間(單位:s)
I為電流(單位:A)
4、電流的測量:用電流表(內阻太小,相當於一條導線)
使用方法:①電流表只能與被測器件串聯
②應使電流從表的「+」極流入,「-」極流出。
③被測電流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當無法預計被測電流的大小時應用大量程並採用試觸的方法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二)電壓及其測量:
1、電壓是使導體中的電荷定向移動的原因;使自由電荷發生定向移動,電壓符號「 U」單位:伏( V) 1kV=1000V; 1V=1000mV;1mV=1000μV
2、常見電壓值:一節干電池:1.5V;一節鉛蓄電池:2V;家用電路:220V
3、電壓的測量:用電壓表(內阻太大,相當於斷開的開關)
使用方法:①電壓表只能與被測器件並聯
②應使電流從表的「+」極流入,「-」極流出。
③被測電流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當無法預計被測電流的大小時應用大量程並採用試觸的方法
(三)電能及測量
1、電能的含義:電能是表示電流做多少功的物理量
2、電能的單位是「千瓦時」(kW•h)和焦耳(J)
換算 1 kW • h = 3.6 ×10^6 J
3、電能的測量:家庭電路中用電能表測量
注意:電流表和電壓表
(1)若電壓表被串聯在電路中,則電路中的用電器將不工作,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近似等於電源電壓,電流表在電路中相當於導線,電壓表在電路中相當於開路。
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若接反了,則指針將向無刻度一側發生偏轉。
(2)在未知電路中電流、電壓大小的情況下,應採用大量程進行測量,但能用小量程時不能用大量程,因為小量程測量讀數准確,誤差較小
四、 電阻及滑動變阻器
1、基本概念
含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電阻的符號是「R」,單位是「歐姆」,單位符號是「Ω」。
2、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
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R=U/I
其中「R」電阻(Ω) 「U」電壓(V) 「I」電流(A)
3、電阻:與材料、長度及橫截面積有關(長度越長、橫截面積越小則電阻越大)
實驗:控制變數法
4、滑動變阻器:通過改變導線的長度來達到控制電路(改變電流或電壓)的目的
(接法:一上一下)
5、電阻箱的讀數方法:各旋盤對應的指示點的示數乘以面板上標記的倍數,然後加在一起,就是接入電路的阻值。課本中五個旋盤電阻箱可得到0~9999.9歐之間的任意阻值。
注意:
(1)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導體電阻的大小是由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及溫度共同決定的,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絕大多數的導體溫度升高,電阻增大。
(2)燈絲的電阻
燈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電壓一定的情況下,在開燈瞬間經過燈絲的電流是燈炮正常發光時電流的10倍。故燈絲燒斷往往在開燈或關燈的瞬間。
五、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
1、特點類
(1)串聯:電流處處相等,電路兩端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
(2)並聯: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可表達為
2、比例類
(1)在串聯電路中,除電流處處相等以外,其餘各物理量之間均成正比即:(在相同時間內)
即R1:R2=U1:U2=P1:P2=W1:W2=Q1:Q2
(2)在並聯電路中,除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以外,電阻和其它物理量之間均成反比(在相同時間內),
即R1:R2=I2:I1=P2:P1=W2:W1=Q2:Q1
除電阻和電壓以外,其它物理量之間又成正比I1:I2=P1:P2=W1:W2=Q1:Q2
六、電功 電功率
一、電功 W = U I t 單位:1Kw•h=3.6 106J
測量器件:電能表:①兩次示數之差為這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
②電能表最後一格是小數點
③參數:220V :正常工作時的電壓為220V
10A :通過的最大電流不能超過10A
即:電路中總功率不能超過2.2Kw
二、電功率:P = W/ t = U I = I2 R = U2/ R
推得:用電器的電阻值為L:R=
額定電壓U額: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一般為220V)
額定功率 P額:用電器正常工作時所消耗的功率 銘牌中會給出
額定電流 I額:用電器正常工作時流過用電器的電流 (其中:P額=U額 I額)
實際功率:用電器在實際電路中所消耗的功率(燈泡的亮暗即由它所決定)
實際功率的計算及比較燈泡的亮暗程度
七、電路故障及分析
故障1: 閉合開關,燈泡不亮,電流表、電壓表無示數。
判斷:電源、電流表、開關或變阻器損壞;接線柱接觸不良;連接線斷了。
故障2: 閉合開關,燈泡不亮,電流表幾乎沒讀數、電壓表指針明顯偏轉。
判斷:燈泡燈絲斷了或燈座與燈泡接觸不良;電壓表和電流表位置接反。
故障3: 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指針向沒有刻度的方向偏轉。
判斷: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甚至出現撞彎指針、損壞電表的情況。
故障4: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指針偏轉角度很小。
判斷: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選擇過大,電源電壓過小。
故障5:電流表指針超過最大刻度。
判斷:量程選擇過小;電路中出現短路。
故障6: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動時,電表示數及燈泡亮度無變化。
判斷:滑動變阻器連接錯誤,沒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則。
故障7: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電壓表示數總小於燈泡的額定電壓。
電源電壓過低,更換電源。
八、電和熱
1、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發熱的現象。
2、電流的熱效應跟電阻大小的關系:
(1) 規律:在電流相同的情況下,電能轉化為熱時的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2) 公式:P=I²R
(3) 單位:I---電流---安培(A);R---電阻---歐姆(Ω)
3、電熱的防止和利用
(1) 利用:利用電熱來加熱,如:家用熱水器、電飯鍋、熱得快等。
(2) 危害:導體中的電流過大時,會把導體燒壞;電熱使絕緣材料老化,甚至燒壞。
(3) 防止:減少產生的熱量;設法散熱。
在家庭電路中,導線互相連接處往往比別處更容易發熱,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災,為什麼?
電線相互連接的地方接觸電阻比較大,電流相同,因而電能轉化為熱能較大,此處比別處更容易發熱,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災。
4、電熱器的主要部分是發熱體,發熱體是用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製成
5、電熱器散熱的方法:1加散熱窗 2 加大散熱面積 3加大空氣流通
九、電學有關公式及定律類(表達式、計算)
1、定律
(1)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是:I= I=U/R 變形求電壓:U=IR 變形求電阻:R=U/I
(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跟通電時間成正比。表達式為Q=I²Rt . 熱量的單位是「焦」(J)
2、公式
(1)W=UIt
物理量 符號 單位 單位符號 公式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電流 I 安培(安) A I=U/R
電壓 U 伏特(伏) V U=IR
電阻 R 歐姆(歐) Ω R=U/I
電功 W 焦耳(焦) J W=UIt
電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十、電與磁
(一)
1、磁場
(1)物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該物體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體叫做磁體。
(2)磁體兩端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中間磁性最弱。當懸掛靜止時,指向南方的叫南極(S),指向北方的叫北極(N)。
(3、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4、磁體周圍存在一種物質,能使磁針偏轉,叫做磁場。磁場對放入它裡面的磁體會產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磁場方便,我們引入了磁感線的概念。磁感線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南極。
6、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
7、地磁南極與地理北極、地磁北極與地理南極並不完全重合,中間磁偏角。(沈括發現)
8、一些物體在磁體或電流的作用下會獲得磁性,這種現象叫做磁化。有些物體在磁化後磁性能長期保存,叫永磁體(如鋼);有些物體在磁化後磁性在短時間內就會消失,叫軟磁體(如軟鐵)。
二、電生磁
1、通電導線的周圍有磁場,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這一現象是由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在1820年發現的。
2、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做成螺線管,也叫線圈,在通電情況下會產生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相當於條形磁體的磁場。
3、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以及螺線管的繞線方向有關。磁場的強弱與電流強弱、線圈匝數、有無鐵芯有關。
4、在通電螺線管裡面加上一根鐵芯,就成了一個電磁鐵。可以製成電磁起重機、排水閥門等。
5、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則:將右手的四指順著電流方向抓住螺線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該螺線管的北極。
三、電磁繼電器 揚聲器
1、繼電器是利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地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電路的裝置。實質上它就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
2、電磁繼電器由電磁鐵、銜鐵、簧片、觸點組成;其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兩部分組成。
3、揚聲器是把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的一種裝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體、線圈和錐形紙盆構成。
四、電動機
1、通電導體在磁聲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磁感線方向有關。
2、電動機由兩部分組成:能夠轉動的部分叫轉子;固定不動的部分叫定子。
3、當直流電動機的線圈轉動到平衡位置時,線圈就不再轉動,只有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線圈才能繼續轉動下去。這一功能是由換向器實現的。換向器是由一對半圓形鐵片構成的,它通過與電刷的接觸,在平衡位置時改變電流的方向。實際生活中電動機的電刷有很多對,而且會用電磁場來產生強磁場。
五、磁生電
1、1831年法拉第首先發現了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律。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就會產生電流。這個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2、交流電:方向會周期性改變方向的電流。
它每秒鍾電流方向改變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我國的交流電頻率是50Hz。
3、直流電:方向不變的電流。(實質上和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完全一樣,只是直流發電機是磁生電,而直流電動機是電生磁)
4、實際生活中的大型發電機一般都採用線圈不動,磁極旋轉的方式來發電,而且磁場是用電磁鐵代替的。發電機發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5、電話按信號輸方式來分,可分為有線電話和無線電話;
按信號類型來分,可分為模擬電話和數字電話。
信號電流的頻率、振幅變化的情況跟聲音的頻率、振幅變化的情況完全一樣,這種信號叫模擬信號,這種通信叫模擬通信。
用不同符號的不同組合表示的信號叫數字信號,這種通信叫數字通信。
6、模擬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會丟失信息,而且抗干擾能力不強,保密性也很差,信號衰減厲害。數字信號在傳輸過種中,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好。
四、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長在10m ~ 1mm之間,頻率在30MHz ~ 3 105MHz之間的電磁波。微波大致直線傳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個微波中繼站。
2、利用衛星做通信中繼站,稱之為衛星通信。這種衛星相對於地球靜止不動,叫做同步地球衛星。在一球周圍均勻分布3顆衛星,就可以實現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國科學家梅曼發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點是頻率單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纖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纖中傳輸信號的。光纖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層、保護層構成的,可以傳輸大量的信息。
4、將數台計算機通過各種方式聯結在一起,便組成了網路通信。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叫網際網路(Internet)。它使用最頻繁的通信方式是電子郵件(e-mail)。例如:[email protected] @前面是用戶名,後面是伺服器名,cn表示這個伺服器是在中國注冊的。電子郵件傳遞信息既快又方便。
希望這個筆記你能滿意。
可以弄進word列印出來看。都是總結好的了
㈡ 中考物理復習總筆記,看好啊,是筆記,不是資料
你是讓人把整個筆記本的內容都打上來嗎?那樣的話有點多了么
㈢ 初中如何記好課堂筆記
1).緊跟老師的思路
課前認真地進行了預習,並不是說聽課時思想就可以放鬆了。我們應當認真聽講,緊隨老師講課的思路。一位同學總結了這樣的方法:
1.認真聽講,緊隨老師講課的思路(何為重點,何為難點……);
2.沒聽懂先做個記號,課後再說,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3.盡量將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
4.聽課時大腦要如同參加考試一樣機敏、緊張。
5.記好筆記,筆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書本上沒有的內容;二是聽課時不懂的地方。
總之,老師的思路,是一節課的精華。抓住了老師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節課的精華。
(2).前松後緊法
所謂「前松後緊」,是說聽課時前幾分鍾不妨鬆弛一點,後頭再緊張起來。一節課45分鍾,一天好幾節課,要想每節課自始至終緊張、專注地聽講,說實話也難。為此,全國高考河北省理工類第三名高峰同學認為,聽課時不妨前松後緊。他說,有的同學上課時一開始還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開始走神;而老師上課時往往一開始是回顧以前所講內容並引入新的內容,這些往往比較簡單,接下來才是較深入的分析和講解,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可偏偏此時不少同學已經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剛上課時先放鬆一點,後半節課再緊張起來。
據心理學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續20~25分鍾。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會下降。有人對高一100名同學(50名男生,50名女生)就聽課時間的長短進行調查,大多數同學認為一節課45分鍾太長,45%的同學認為30~40分鍾為宜,37%的同學認為20~30分鍾最好,甚至有13%的同學主張一節課在20分鍾左右。這樣,注意力可持續時間與正常教學一節課45分鍾之間,就產生了一定的矛盾。
如果聽課是「前緊後松」,前半節課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後半節課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開始松勁。而課堂教學的內容,往往恰恰相反,後半節才是重頭戲。所以,聽課不妨前松後緊。
(3).有重點地記下老師講課的內容
對於不同的學科,記筆記有不同的記法。例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書上都有,而且內容完整、語句嚴謹,科學性與邏輯性都很強,所以不必記。就著重記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題的技巧等。政治課上,主要記老師在解釋名詞、概念時比書上講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再記一些理論如何聯系實際的要點,從而幫助自己掌握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語文課主要記課文的時代背景、寫作特點,某些詞語的用法以及老師補充的有關內容,外語課則主要記詞彙的各種用法和區別等,總之,課堂筆記主要是記老師關於教材中重點、難點的分析闡謎和對某些內容的歸納總結,記老師的解題思路或者是老師的獨到見解。特別是對於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師的講解與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記下來,以便課後研究比較。這樣學習知識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4).整理筆記「七步法」
我們在學會記筆記以後,還要學會整理筆記。因為只有經過整理的課堂筆記,才能成為清晰、有條理、好用的參考材料。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的顧佳飛同學,創立了一套「整理課堂筆記七步法」,很有實用價值。這七步是:
第一步,憶。「趁熱打鐵」,課後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信息。實在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一般的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號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教學(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准確性」。
第四步,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如,以語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准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後復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㈣ 初中物理總復習筆記精簡版答案
你是要筆記么?第一章 聲現象知識歸納
1 .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雜訊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
。
第二章 物態變化知識歸納
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 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 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 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於固態,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於液態;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於液態,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FG處於固態。
13.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4. 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5.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6.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7.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8. 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9. 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第三章 光現象知識歸納
1. 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註: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1)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 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後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如照相機;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路圖: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藉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主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米,課桌的高度約0.75米。
3.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們關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6.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積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後,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後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一張紙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圖:(a)測硬幣直徑; (b)測乒乓球直徑;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就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如(a)怎樣用短刻度尺測量教學樓的高度,請說出兩種方法?
(b)怎樣測量學校到你家的距離?(c)怎樣測地圖上一曲線的長度?(請把這三題答案寫出來)
(4)估測法:用目視方式估計物體大約長度的方法。
7.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8.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9.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10.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 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3.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4.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據可求路程:和時間:
16. 人類發明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沙漏→擺鍾→石英鍾→原子鍾。
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知識歸納
1.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質量國際單位是:千克。其他有:噸,克,毫克,1噸=103千克=106克=109毫克(進率是千進)
3.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4.質量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天平測質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確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2)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天平平衡;(3)把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4)這時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砝碼總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應注意:(1)不能超過最大稱量;(2)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且動作要輕;(3)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葯品直接放在托盤上。
7. 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識的應用: (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質量:m=ρV。 (3)求體積:
11.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狀態、硬度、密度、比熱、透光性、導熱性、導電性、磁性、彈性等。
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
1.分子動理論的內容是:(1)物質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象。
3.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於引力。
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於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
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5. 湯姆遜發現電子(1897年);盧瑟福發現質子(1919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1932年);蓋爾曼提出誇克設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銀河系是由群星和彌漫物質集會而成的一個龐大天體系統,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恆星。
8.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定:宇宙誕生於距今150億年的一次大爆炸,這種爆炸是整體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質及時間、空間,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溫度則相應下降。
9. (一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年所經過的距離。
第八章 力知識歸納
1.什麼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物體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合是N。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測量時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⑸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6)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具體的畫法是:
(1)用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2)延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則力越大,線段應越長。有時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標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 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12.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製成。
13.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4.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 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 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粗糙些。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 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5)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知識歸納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 ,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2)F不變,S↓ (3) 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5.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液體受到重力。
6. 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7.* 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8.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9. 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10.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11.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12.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13. 標准大氣壓:把等於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15. 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
2.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1) F浮 < G, 下沉;(2) F浮 > G , 上浮 (3) F浮 = G,懸浮。(不會漂浮)
3.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 G — 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 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7.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第十章 力和運動知識歸納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2.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3.物體平衡狀態: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時,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則這兩個力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5.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和功知識歸納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 棒就叫杠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 。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 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 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於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 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 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 機械能和內能知識歸納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㈤ 九年級下冊化學物理筆記,要全點的
初中化學課聽課記錄中學化學評課筆記
聽課時間:2010年9月24日,第二節。
聽課地點:C159教室
聽課年級:九年級
聽課班級:C159
聽課學科:化學
上課教師:廖建紅
上課內容:課題3 製取氧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記錄:
教師: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描述一下氧氣的物理性質。
2、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
3、根據氧氣的性質說明氧氣有何重要用途。
師生歸納引入:氧氣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製得的嗎?
教師:你認為有哪些方法可以獲得氧氣?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演示:展示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葯品:過氧化氫溶液、高錳酸鉀、氯酸鉀、二氧化錳,學生觀察顏色和狀態。
學生演示,教師指導:
1、 在試管中加入約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觀察:木條沒有燃燒。
師生分析原因:
①無氧氣放出 ②有氧氣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讓木條復燃。
2、 向上述試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觀察:木條復燃
師生分析原因:
①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發生反應,有氧氣生成。
②二氧化錳沒有參與反應,但它是過氧化氫發生化學變化的條件,也可能是促進者。
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觀察:①木條復燃 ②試管底部二氧化錳的量好象沒有變化
師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錳沒有參與反應,它不是反應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儀器稱量,我們會發現並沒有發生變化,且還可繼續使用,說明二氧化錳的質量、化學性質並沒有改變。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進行小結。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也叫觸媒。例:汽車排氣管有一個尾氣處理裝置,裡面加入了一種催化劑,使會污染空氣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應生成了無污染的氮氣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劑用途:
老師強調:
1、改變(加快或減慢)速率,不能片面說是加快。
2、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氯酸鉀)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專做催化劑的。
3、催化劑不能增大或減少生成物質量。
學生實驗探究:
二氧化錳
1、實驗原理:在剛才的實驗中,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過氧化氫分解加速,這一反應可以如下表示:過氧化氫 水+氧氣
2、氣體發生裝置:
3、氣體收集裝置:
問題:根據氧氣的物理性質,可用什麼方法收集氧氣?
歸納:氧氣不易溶於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法。
4、檢驗與驗滿:
問題:根據氧氣的化學性質,如何判斷氧氣已集滿?如何檢驗氧氣?
歸納: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集氣瓶,木條復燃,證明已滿(氣泡從瓶口溢出,證明已滿);用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中,發現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5、老師組裝儀器,演示實驗,檢驗氣體(排水法)並講解注意事項。
學生活動:除了用過氧化氫分解的方法製取氧氣外,實驗室還可用哪些方法製取氧氣呢?請同學閱讀教材。
演示實驗:
教師演示加熱氯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按照實驗步驟邊操作邊講解。
學生:寫出此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及加熱分解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二氧化錳
加 熱
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加熱
高錳酸鉀 錳酸鉀 + 二氧化錳 +氧氣
學生討論:
1、 分析上述三個製取氧氣的反應,有何特點?它們與化合反應有何不同?
2、 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與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哪一套裝置更好,怎樣來比較兩套裝置的優劣?
歸納總結:
1、分解反應概念 2、特點:一變多 (AB→A+B)
學生課堂練習:幻燈片
教師:工業上用氧氣的特點是量大,工業上製取氧氣也和我們實驗室製取一樣嗎?
學生閱讀教材資料:工業上如何大量製取氧氣,並思考工業上製取氧氣的原則、特點及方法。
師生歸納:
1、原則、特點:原料是否易得、價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產及對環境的影響。
2、方法:分離液態空氣法(物理方法)
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收獲是 。
在的問題是
作業布置
評議:
1、能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2、教學設計合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好。
3、教學過程層次清楚。
4、教學方法得當。
5、課堂調控好、師生配合默契。
6、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氣氛活躍。
7、將教師演示實驗改成學生演示,教師指導,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8、建議在寫文字表達式的時候,可寫出化學式,便於降低以後學習的難度。
㈥ 初中物理應該學什麼(500字左右)
一、課前認真預習
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閱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通過閱讀、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范圍和要求。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區別與聯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對已學過的知識,如果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然後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系,掌握知識的脈絡,繪出知識結構簡圖。同時還要閱讀有關典型的例題並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後習題作為閱讀效果的檢查,並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適當閱讀相關內容的課外書籍。
二、主動提高效率的聽課
帶著預習的問題聽課,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能使聽課的重點更加突出。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的不懂之處時,就非常主動、格外注意聽,力求當堂弄懂。同時可以對比老師的講解以檢查自己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學習教師對疑難問題的分析過程和思維方法,也可以作進一步的質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聽完課,不僅能掌握知識的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定期整理學習筆記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對照預習筆記、聽課筆記、作業、達標檢測、教科書和參考書等材料加以補充、歸納,使所學的知識達到系統、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學習筆記要簡明、易看、一目瞭然,符合自己的特點。做到定期按知識本身的體系加以歸類,整理出總結性的學習筆記,以求知識系統化。把這些思考的成果及時保存下來,以後再復習時,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經達到的高度。在學習時 如果輕信自己的記憶力,不做筆記,則往往會在該使用時卻想不起來了,很可惜的!
四、及時做作業
作業是學好物理知識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掌握知識熟練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時的預習中,用書上的習題檢查自己的預習效果,課後作業時多進行一題多解及分析最優解法練習。在章節復習中精選課外習題自我測驗,及時反饋信息。因此,認真做好作業,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現自己知識中的薄弱環節而去有意識地加強它,逐步培養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樹立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
要做好作業,首先要仔細審題,弄清題中敘述的物理過程,明確題中所給的條件和要求解決的問題;根據題中陳述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對照所學物理知識選擇解題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經過冷靜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數學關系式;藉助數學工具進行計算,求解時要將各物理量的單位統一到國際單位制中;最後還必須對答案進行驗證討論,以檢查所用的規律是否正確,在運算中出現的各物理的單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確、符合實際,物理意義是否明確,運算進程是否嚴密,是否還有別的解法,通過驗證答案、回顧解題過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熟悉各種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五、復習總結提高
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練習,如果不及時復習,不會歸納總結,就容易出現知識之間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學習物理知識的傾向。其結果必然是物理內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對具體過程分析不清,對公式中的物理量間的關系理解不深,不會縱觀全局,前後聯貫,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去解決具體問題。因此,課後要及時的復習、總結。課後的復習除了每節課後的整理筆記、完成作業外,還要進行章節的單元復習。要經常通過對比、鑒別,弄清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以及變化發展過程,並及時歸納總結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通過分析對比,歸納總結,便可以使知識前後貫通,縱橫聯系,並從物理量間的因果聯系和發展變化中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這樣既能不斷鞏固加深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歸納總結的能力。
六、做好思想准備,調整好學習心態
在學習物理的第一節課時,老師都會講物理難學,在未學習物理之前就從高年級同學那裡聽說物理教難學。因此大部分同學在學習物理時都帶有一些不正常的學習心態,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1)緊張、畏懼心理。物理難學在他們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害怕上物理課,害怕做物理作業,害怕老師課堂提問,害怕老師的個別談話,怕做實驗、怕動手,千方百計地迴避學習,膽怯的心弦一天到晚緊綳著,不能理論聯系實際,不能在實踐中運用學過的知識,久而久之,越怕越難學,越難越怕學。(2)「一口吃個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績搞上去,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成績仍沒有什麼大的起色,隨即產生「反正學不好了」 和「我不是學習的料」的錯誤心理。(3)消極心理。學習鬆鬆垮垮、馬馬虎虎,懶惰思想較重,學習缺乏主動性,處於被動應付狀態,上課時經常「開小差」,盼望著「快下課」,老師提問大都說「不會。」
誠然,物理是難學,但絕非學不好,只要按物理學科的特點去學習,按照前面談到的去做,理解注重思考物理過程,不死記硬背,常動手,常開動腦筋思考,不要一碰到問題就問同學或老師。在學習中要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學習中去尋找樂趣,就能培養自己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一個學生在學習力的圖示時就編了這樣的順口溜:「四定即定作用點、定方向、定標度、定長度,兩標即標箭頭、標數值和單位。」現代社會的發展,物理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學們要以振興中華為已任,以學好物理報效祖國為內部動力,要認識到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和建設祖國的使命感,從而自發地、積極地、主動地學習,就一定能學好物理知識。
㈦ 如何做好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
一、教學理念的自我反思
新課程標准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正確認識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奮斗。
二、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抓住時機,認真進行反思記載。
(一)教學過程反思的時機:包括課前溫課中的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
1、課前溫課中的反思 課前溫課中的反思主要是:(1)對新的課程改革,如何突破習以為常的教育教學方法,應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改進教法,優化教法。(2)教學情境設計是否符合實際(學生的實際、教材的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等),是否有利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解決問題。(3)對所選材料要「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取其長處,去其糟粕,避免差錯。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和高質。具體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明確;教學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能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等。
3、課後反思 教後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課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課後可在新知導語、課堂氛圍、學生思維、板書設計,課件應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課後反思可作為以後教學的借鑒和參考。
(二)教學實踐中反思的內容: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作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下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5、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了一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6、記教學方式、方法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鮮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激活體悟、啟迪智慧、開拓潛能。我們不能不反思,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新課程標准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三、在相互借鑒中自我反思
教師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井底之蛙」,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教師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
總之,數學教學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願我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緊跟時代的步伐。
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學反思被認為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許多學校均倡導甚至要求教師必須寫教學反思,在教學常規工作檢查中列入考核,作為履職晉級的一個得分點,但一些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就好像流水帳,只是對自己日常教學過程作一些簡單的描述,或者為了完成應付教學常規而無病呻吟,根據考核標准,胡亂塗鴉幾句,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談的教學評論,就湊成了所謂的教學反思,敷衍了事,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甚至諱疾忌醫、粉飾太平、這樣的反思,一般是對教學沒有什麼幫助的,即使用之於教學,要麼只重表面,不能深入實質,收效甚微,要麼指導錯誤,使教學越來越更加糟糕,換句話說這種反思也只能作為一種供檢查時應付差事的擺設,難登大雅之堂。
那麼,教學反思的反思點應該在哪兒呢?教學中的哪些內容應該反思,哪些內容可以或者說不需要進行反思呢?教學反思的深度有多深,應該如何體現?應該如何尋找教學中的反思點,進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呢?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切身體會,以及與同伴之間的教流合作,來談談我的教學反思觀。
一、反思自己教學知識儲備,不打無准備之戰
不論是新課程還是舊課程,學生的學習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課程的實施中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群學生和一間教室的「五個一」模式,要求老師改變傳統的那種單調,枯燥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新技術設備,針對不同基礎,不同經歷的學生群體,採用不同的授課模式,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自體驗出來,而且在新教材中也適當安排有一些非本科目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吃透教材中相關知識點外,還必須掌握有一定的其它科目的知識和一些方法,在教學中能夠天衣無縫的信手拈來,既體現出自己的知識儲備的豐富性,又能夠促進自己的教學,例如多媒體的使用,對於初中物理來說,它不是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是我們的一些實驗或知識點就要應用到,而且必須應用到,譬如雙耳效應和色光的合成,單獨的說教是無法准確的描述的,而採用多媒體就能夠讓學生置身其中去親自體會,從而增加對知識的理解,並增強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北大附中的紀連海老師說得好,「全國有多少個中學歷史老師,但在中央電視台做講座的只有一個紀連海,而且是所有講座中收視率最高的,只因為在這之前我曾經做了近十年的冷板凳」,這其實說的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儲備問題,我們的身份不變,而環境、學生的經歷和教材是隨時改變的,如果還用舊知識、舊方式去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教出來的學生除了是一群跟不上時代的書獃子之外,我們也將越來越糟,教學效果直線下降,只有隨時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隨時儲備自己新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以變應變。
二、反思教學准備過程,以便教學中游刃有餘
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只是一個前提,還不能搞好教學。新的教學課程改革對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變,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的讓學生只是聽老師的講授,記老師的講授,而主張學生的親自參與和切身體驗,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撐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學生由於其生活環境和自身的經歷以及基礎知識不一樣,在教學中表現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儲備階段對學生的現狀了如指掌,根據不同群體和不同知識,對教學過程作好充分的設計,並備有預備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群體的不同表現,採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游刃有餘地進行教學。一旦情況有變,立即啟動預備方案,很輕松地把教學進行下去而不顯尷尬。
三、反思教學活動過程,揚長避短
教學反思的另外一個關鍵環節就在教學過程,不論你有多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學設計再完美,最終的決定環節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要上好一堂課,知識儲備和教學設計必不可少,但教學過程實施環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必須能夠根據不同章節的知識和課堂上學生的具體反映,靈活地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新的課程主張學生的親身參與探究,在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可能會對同一個知識點有不同的感受,提出不同疑問,我們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巧妙靈活地採取不同手段將之處理掉,課後反思還應重新認識這節已授課,從中找出優點或缺點,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和選用,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工作中不斷的成熟、長大。「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表面看似不合理,但聯想到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實教」,這句話就絕對是正確的,一個老教師曾經對我談起過一個故事:我們都熟悉「對牛彈琴」這個故事,其實我們熟知的只是這個故事的上半部分,其下半部分是這個人認為好的音樂應該是與自然相和諧的,須如行雲流水能引起萬物共鳴,而自己的彈湊牛不能夠聽懂,說明自己的技藝不夠精,後來又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牛終於聽懂了他彈湊的曲子。我們的教學又何嘗不是呢?當費盡心血,筋疲力盡授完一節課,學生仍然一片茫然的時候,我們除了報怨一句「真是對牛彈琴」之外 ,是否也想到過去重新設計我們的授課方案呢?當我們滿懷激情地按即定方案授課而學生反應冷淡時,我們是否曾懷疑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呢?我們是否曾考慮到同樣的一門課,別人的學生用這種方法能很好接受,而我的學生一片茫然,他們的基礎、興趣、經歷一樣嗎?有的問題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我們是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呢?還是總以一種過來人的成熟去面對學生的幼稚呢?如果人人都能夠象紀連海老師那樣先去坐十年的冷板凳再來教書,我想那教學效果應該是會好的。
四、反思教學反饋信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作業和測試是傳統教育教學中檢測教育教學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手段 ,教改並不是要否定過去,否定一切。新課程中,作業和檢測仍然是檢測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用好這兩塊陣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通過作業和檢測中所反應的問題,找出其原因,有針對性地加於彌補,這也是體現教師人格魅力,增強師生凝聚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非常了解,對他表現的問題非常關心,樂於幫助他彌補缺陷,他才會有親近感,才會主動走近老師,並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學習上,搞好學習,成績才可能有所提高。也只有這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教育效果,教師的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
五、反思教學心態,給自己的教學打分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良好的開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教育教學工作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環節必不可少——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學心態。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只有隨時隨地清醒地認識自己的社會作用,自己的社會價值,區分清楚事業和職業的真正含義,要弄清楚我們的職業是一個教書匠,而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在進行著一項培養人的工作。換言之,從職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只需要照著教科書把上邊的知識一點不少地按部就班教會學生就行,不論它是什麼知識,學生學後有沒有用。而如果從事業的角度出發,我們在進行的這項工作是改造人的思想和靈魂的工程,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東西將會決定學生的一輩子,學生將來的表現將決定我們今天的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們的功過得失將要等到許多年以後再來由學生的成功與否來判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隨地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牢記教書與育人的同時性,認真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各種表現並相互對照,隨時隨地處處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模範教育,而不是立足於照著教學參考書把課本上的知識講完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工作就是為了拿工資吃飯,把教師工作簡單化。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動力,認認真真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分清主次,有條理地去准備和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體現教師的真正人生價值和崇高魅力。
對教學的反思是一個復雜的工作,它包含了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實施方式,但不管怎樣,作為一個新課程中的實施者和實踐者,必須隨時認真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重復反思,使自己盡快成為新課程的合格實施者和受益者,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