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趙德成有效的教學評價

趙德成有效的教學評價

發布時間:2021-02-06 09:09:06

㈠ 觀看遠程教育心路觀後感

[數學教學視頻觀後感]四月二十五日下午,我們學校全體教師集中五樓會議室進行了業務學習——觀看專家報告視頻,數學教學視頻觀後感.看了視頻後,感觸頗深!感受了特級教師們的心路歷程,感受了他們課堂的激情,領略了他們演講的精彩……李秀偉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錄像中的李老師,從頭到尾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他抑揚頓挫的語調、生動活潑的內容、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感受李老師激情與思想的真情告白中,我相信所有觀看錄像老師的眼睛都放射出了光芒,所有的心靈都已被她陶醉.教師成長固然有賴於好的環境,但更重要的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只要你務實肯干,積極向上,開拓創新,就會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長點,並以自己的成長而影響周圍.從這個意義上說,誰來給教師良好的成長環境——是教師自己!她教會了我們,如果要發展自己,就必須:用韌勁去學習——多讀書,多上網,可以再去大學深造等等,並且記錄好學習筆記.用闖勁去實踐——多請領導專家聽課、評課,自己錄音來審查,多創造機會上公開課來提高自己,多參加比賽來證明自己.用恆勁去積累——經驗就是財富,我們要在教育中記錄教育心得,在網上要多收集交流心得,特別要整理提升心得.課堂觀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得聽評課活動,聽完周衛老師的報告,我首先想到的是反思自己的聽評課的現狀和水平,自己的聽評課能力確實存在很大的不足:第一:在聽別人的課的時候會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有時候是為了聽課這項任務而去聽課,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沒有什麼准備,第二:聽課的時候不知道從什麼角度去聽,對要從執教教師身上學習到什麼沒有什麼整體計劃,第三:沒有考慮到聽完課以後有沒有什麼需要借鑒並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第四:寫聽課記錄時只是隨意記錄在聽課時的感受,比如某個環節創意較好,某個評價語比較有針對性,某個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等等一些零散不系統的感想,不能從某個視角很好地把握整節課的效果,第五:評課的時候不知道從什麼角度去評課,像周老師所說得那樣評課時套話多,隨意性較強,因此,對於聽評課這一業務活動我一直是比較抵觸和懼怕的,不知怎樣去做,不知怎樣做才算好,聽了周老師的報告,似乎有了一點感悟.周老師展示了自己的一次課堂觀察的紀錄,重點選擇了課堂提問這一觀察點,總結並分析了某堂課上老師提問的問題類型,從這三類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思考,如主幹問題是是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的,緊密貼近教學主題,承載教學目標的核心問題,一般問題是著眼於目標達成而產生的過渡性、鋪墊性、鞏固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得當處理往往會增強學生們思維的連續性和整體感,相關問題是指與學習研究的內容無關,是確保課堂合理、有序推進的問題,大多為組織性和鼓動性語言,觀後感《數學教學視頻觀後感》.並且對所提問題的數量進行了記錄分析,即對這些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行了肯定,指出了這些問題設計巧妙,處理得當,教學效率高,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同時也對這些問題的提出形式提出質疑,比如如果這些問題換做是引導學生提出來的,會更加完美.雷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給了我很多啟發,年輕教師經驗不足,有時會過於注重課堂活動的游戲性,而忽視了學生能在活動中學到什麼.一、活動設計要從目標出發任何活動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設計的.如果採用的教學活動脫離了教學內容,偏離了教學目標,那麼再好的活動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只會是毫無意義.因此,無論教師採用何種教學活動形式,都要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每個活動都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樣才能使學習與活動實現有機的結合,使教學任務在活動中得以完成.二、活動設計要貼近生活新課標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並應積極促進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因此,教師應設計盡量與學生實際生活相仿的活動,以撞擊出學生靈感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創新能力得到發展.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活中學,在學中用.三、活動設計要活而有序一堂課中,從教學目標和任務出發教師設計的活動一般不止一個.那麼如何合理安排這些活動,能使其更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呢?我們既要考慮其多樣性和靈活性,更要考慮其有序性,所以課堂活動要做到連貫緊湊,循序漸進.一般來說,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理解到運用的原則,而不能讓學生一下子到達很高的台階,這樣會讓他們覺得學習跟吃力,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當然,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還應考慮到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因此,教師要在遵循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及特點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成效.趙德成老師在《有效教學與考試評價》中講到:評價教學是否有效是看學生學會了多少,而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實際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教學更有價值、讓教學更有效果、讓教學更有效率、讓教學更有魅力. 我們過去的數學課堂教學較多的是關注教師傳遞知識的藝術,往往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感受.《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有利於學生知識、ai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學生為自己完成老師規定的教學任務服務,更不是教師教學中的道具.李光傑老師在《備課組建設中的困惑與思考》中講到教研組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教學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基本組織單位,而學科備課組是學校教研組下設的教研組織,是落實校本研究中同伴互助的直接活動組織,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工作質量有相當密切的關系.當前絕大部分學校實行年級組管理模式,而備課組建設是年級組建設與教研組建設的最佳結合點,是學校教學管理、實現教學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手段.1.新的學生觀的形成要充分地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態,在教學設計中合理調動生成性資源.過去我們也提出所謂的備學生,但是更多地只是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等生活世界的層面,把作為生活世界的人的學生忽略了.因此我們的新的學生觀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獨特的個體,他們也是具有生命意識的人、具有發展潛能獨立個性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學生是具有體驗性的鮮活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對象.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把每一個學生看成不同的主體,讓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個性、興趣都得到尊重,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主動權.2.課程資源的整合確立課程資源的整合意識,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重要前提.作為課程的開發者,教師應通過開發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為課程價值的實現和學生的發展提供可能的平台.學習應該是人作為存在的一種深層的精神需要.正如李老師所言,在今天這樣一個由效率和技術主宰的時代,古典的心情,心情的修養,精神的價值,人文的關懷,漸漸地變得陌生與遙遠.學習也就在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主導下成為了外在的包裝、利益的算計、輕巧的復制……當我們能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時,春日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日的明月、冬日的殘陽,都將以更為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日臻完滿的生活.是的,在這個終身教育的時代中,教師首先應該是終身學習的人,然後才能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

㈡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內容摘要:在我國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特別強調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課程設置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的目標,正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數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本人在教學中也深刻體會到情感在學生的生活和實踐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學生去努力學習,消極的情感將阻礙學生學習任務的有效完成。因此,在倡導和諧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發掘、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激發興趣、學習態度、師生關系、學習習慣、融入生活。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在積極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下面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指人認識、欣賞與探索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學習的興趣越濃,越有利於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注意設置各種平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生活情境 激發學習動力 課堂教學中,把鮮活的生活題材引入課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巧用於課堂,用生活問題激活課堂,用已有的數學現實激活學生的思維,就使得數學課堂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潤,從而使數學學習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教師首先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用過哪些人民幣?使學生在生活中與人民幣相關的場景歷歷重現,接著教師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以前是怎樣辨認人民幣的?激起學生交流的慾望,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在交流中,學生的經驗得以分享和補充,課堂呈現一種互動的態勢,教學活動由此變成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2、創設「懸念」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課的導入中,有意識地設疑、激疑、製造一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如在教學《能被3 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先復習了能被2 和5 整除的數的特徵,然後讓學生來考老師,學生隨便提出一些數,老師都能很快的說出能不能被3 整除,這時候學生很好奇「為什麼老師能這么快就說出這些數能不能被3 整除呢?是不是有什麼規律呢?」 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 3、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小學生的數學情感往往是在教學課堂中被問題情境所激發,從而培養起來的。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問題要問得巧妙,問得引人入勝。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徵,穿插一些趣味性、新奇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並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後做。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會很快伸出兩個手指頭。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麼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慾望。 4、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教師提前讓學生准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折,使圖形對折後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後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 所謂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待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活動中習得的一種內部狀態。它是由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組成的一種互相關聯的統一體。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態度與他們對數學的認識、價值觀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只有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在學習過程中來不斷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才能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數學學習中能刻苦認真、謙虛自信、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試做: 1、樹立明確的目標 人們常說:有目標像百米賽跑,無目標像沙灘散步。為什麼有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覺得學習缺乏動力?總是感到不快樂但又找不出原因?這首先是因為學生沒有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基於此,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建立起積極的學習態度,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2、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獨立的思想、意志,是很難強迫操控的。然而,學生的情緒與課堂教學節奏的調節和控制又有著直接的關系。一節課,如果學生情緒低落、煩躁、驚恐,教師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懸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熱情洋溢、歡快愉悅的課堂氛圍將會使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課。學生只要對數學學習有積極的情感,就能保持數學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因此,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情緒,隨時調控教學節奏,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3、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成分。新的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能學好數學,人人都能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也就是數學教學要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對學生自信的培養,使每個學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學好數學,在學習中能得到成功。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師生關系不僅是知識賴以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學生人生初期人際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並且遷移到他的同伴關系,使他與社會與他人形成積極的交往關系,從而影響他整個的人生。那麼,作為老師 應該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1、教師要改變角色 教師應從傳統的由教育的主宰者、操縱者轉變為引導者、激勵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由被動的受體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和能動的實踐者。如果學生在與老師的交往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親情與友情,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就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才能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作為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才能促使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性轉變。 2、尊重並賞識自己的學生 學生需要教師的尊重,更需要教師的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捕捉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切忌用主觀的喜好來判斷學生,學會「蹲下來看孩子。」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不但能調整學生認知行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3、關注「學困生」的成長 學困生就象受傷的花朵,更需要老師格外的扶持和關心。如果教師對他們冷淡訓斥,歧視甚至放棄,只能促使受傷的花朵過早枯萎和夭折。反而教師如果信任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就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愛護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熱情便會油然而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同時,教師還應該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表現自己,使學困生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過程中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成。」這句話突出了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習慣影響著人的能力與性格的發展。就學習習慣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促進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更好地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參與、克服困難、質疑、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列為「情感和態度」方面的具體目標。 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例如,從學生入學的第一節數學課開始,教師就要結合教材上的圖有意識地反復提問「還有什麼」,讓學生明確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並通過對學生的表揚,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是好習慣。又如,筆算教學中設計幫助小動物檢查改正錯題的活動,可使學生加深對筆算方法認識的同時領悟到「計算時要細心」。再如,放手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請學生表達自己的方法、評價夥伴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思考,進而養成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習慣、合作交流的習慣等。習慣是長期逐漸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只講大道理就完事,只能在教學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加快教改步伐,選擇最能發揮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知識的方法,真正做到是學習的主人。 五、將數學課堂融入生活,認識數學的價值。 課程標准中談到讓學生學習有意義、有價值、生活化的數學。我在數學教學中十分關注數學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樂於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身邊的事物,喜歡用數學知識去思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讓學生用人民幣去商場購物;教學「年、月、日」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年歷;教學「認識時間」,我讓學生記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並與同伴對照,看誰的時間安排更合理

㈢ 李秀偉讀後感

[李秀偉讀後感]今天,我觀看了"四名工程"培訓專家報告會講座視頻,李秀偉讀後感。講座的內容十分豐富,教師的成長歷程和教師的職業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培訓和再學習,從理論上提高教師的執業水平,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需求,而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在這次培訓中有北京師范大學趙德成教授的《有效教學與考試評價》、北京東城區教研室雷曉莉《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上海教科院周衛《課堂觀察技術與課例研究方法》、北京教科院李光傑《備課組建設中的困惑與思考》、濰坊教科院李秀偉《教師成長--境界與務實》。此次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實例,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指導實踐,進行操作。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讓人信服。對自己在今後工作中發現自己,完善自我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我感到收獲很大,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濰坊教科院李秀偉的講座。他首先由兩節課帶來的兩個話題引出講座內容:與教學一起成長和在課例研究中成長。他從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夢》和柏楊《中國人史綱》兩本書講起,讓我們學會在教學中研究、學會分析與概念化、學會慢慢走,等一等自己的靈魂,讀後感《李秀偉讀後感》。他還給我們講了對學生的義務:1、不就毫無理由地限制學生的獨立學習和探索2、不能毫無理由地阻止學生獲得不同的觀點3、不能蓄意歪曲或壓制學科知識,影響學生的進步4、保護學生的學習、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因素的影響"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心理學研究表明,贊美猶如孩子的營養劑。孩子需要激勵,猶如禾苗需要雨水。只要對學生充滿愛心,並且經常給予激勵,便可使喪失信心的孩子恢復自信,表現不錯的孩子更加積極上進。基於以上思考,我認為以發現並尊重學生的需要為激勵的前提,以教師、學生、家長的激勵性評價為關鍵。在評價的激勵下,明晰目標並付之行為,並能最終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是核心,同時產生新的需求。體會是可以記錄的,但心靈的感受可能是無法言語的,只有自己的經歷,才會有認識上的提高。教師的成長是有規律的,要健康的成長就要遵循這幾個規律。職業理想是成功的要素,要把個人的奉獻與自身價值的實現聯系起來。教育理念是成長的關鍵,我們要與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知識水平是成長的基本要素,教育實施能力是成長的核心要素,環境是成長的外部要素。影響教師成長的主要因素有教師的工作態度,組織教育能力,和人際關系。作為教師要關心集體,團結合作,相互理解,相互關心,尊重前輩,誠懇待人,信守諾言。同時還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我必須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用一個教師的標准來要求自己。雖然我經驗不夠,但我有最大的耐心與熱心,我有充足的信心,只要我肯努力,相信以後再大的困難我都能克服的,愛我的職業,愛我的學生,這是我最大的目標。至此之後,我將努力地追尋前輩們的步伐,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好以後的路,盡快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相信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育事業中做出成績。MSN() 〔李秀偉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㈣ 我怎樣學做一名研究型教師

把教研工作進行到底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我們離研究型教師到底有多遠?這是我一直關注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想了解的問題。做研究型教師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面對新課程改革,做一名「研究型」教師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諸多教育理論及一些專家報告有關「研究型」教師的論述讓眾多一線教師很難看懂聽懂,因為這些報告理論太「高深」,與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相隔太遠!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觀點,這個問題最初給我的印象有點說教的味道,「說教」本就是容易讓人排斥的,因為從學生到教師,我們接觸到的說教實在太多,我們雖然經常在說教,但對別人的說教也難免會生出排斥的心理。但當我聽了趙德成博士的報告後,像是真正找到了知己,細細體味,不斷反思,對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有了新的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老師們都認為自己熱愛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可還是經常發現學生似乎不領情,師生關系存在問題。這是因為我們教師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工作簡單,工作方法中主觀印象的含量遠遠高於智慧的含量。我們遇到學生問題,很少假設多種可能,只作單項歸因,而且對不同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歸因。在更多的情況下,根本不問原因,甚至不想知道原因,只要達不到要求,上來就管,就批。所以從我們的教育方法中較少找到專業色彩,也就是說,沒有學過教育專業的人,也完全能用這種方式工作。比如不理智生氣的發火,比如不假思索的評比,比如情緒化罰學生抄作業,比如不講方式刻意表揚某些同學,比如簡單化採用言語精神體罰,比如威脅式給家長打電話…… 這都屬於「非研究型」教育。與其說這是教育,倒不如說是在「管教」、「約束」。所以,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提高專業水平,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智慧含量」,才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根本,成為研究型教師,那就要提高專業發展意識,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提出多種假設,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而不是想當然的急於處理。 比如學生早戀,這是每一位老師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後果。嚴加管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等等似乎都不是包治「早戀」的靈丹妙葯。要解決這個問題,起碼要找到病因。其病因有哪些呢? 1、青春期的必然,這是生理原因;2、精神空虛,尋求刺激;3、缺少關愛,尋求補償;4、盲目效仿,從眾心理;5、日久生情、自然發展;6、成績不好,尋求成功感覺……不同的病因,解決方法會不同。 再比如學生成績下降,那必然是有原因的。是不是就是學習態度問題?是不是早戀?恐怕也不能如此簡單。成績下降的原因是實際上很多:學習方法不適合;休息不好,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家庭有變故;與不良人員交往;生病等等,不做多種假設,不深入學生生活、不深入學生內心作細致了解盲目下葯,必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對於品學兼優的學生要進行嚴格自律教育;對於問題學生要進行信心教育,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對於單親家庭學生要進行愛心教育;對於偏激的學生要進行健康心理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對於自私自利的學生要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對於性格內向的學生,要進行交往合作教育…… 我深深感到,做一名「研究型」教師,並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面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多種假設,從不同的側面考慮問題,尋找病理原因,經常調整治療方案,方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有了做研究型教師的思維方式,我們老師就不會怨天尤人,正如渴望豐收的農民對待田裡需要施肥等待灌溉的莊稼,無時無刻不傾注關愛和期望。。。 一、我們離研究型教師到底有多遠? 什麼是研究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就是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教師。新課程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實驗、獨立進行科技製作、研究一些新科技問題並完成相關的科研學習報告、進行社會調查以及擴展性學生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於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裝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中學教師必須角色轉變,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師 二、在中學如何進行教育科學研究? 研究並不是學者們的「專利」,最貼近教育實際、最貼近學生生活的,無疑是我們這些天天泡在課堂上、天天與孩子們打交道的教師,因為豐富的教育生活經歷和經驗,正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源頭活水。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大多親自辦過學或做過教師,有自己的「教育實驗場」。如誇美紐斯長期擔任拉丁學校校長,赫爾巴特創辦過實驗中學,蘇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學教了20 多年書,中國古代的孔子也從20 多歲便開始從事教育活動。 很多事實都說明作為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與作為學者的教育科學研究有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教師的直接參與性和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教師的研究往往針對自己在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教師的研究活動又將作為教書匠的教師和作為教育家的教師區別開來。有人曾經說過:同樣有30 年的教齡,對於教育家和那些平庸的教書匠而言,含義是大不相同的。因為教育家教30 年同樣的課本,他年年在備新課,年年在出新教案,他每天每月每年都在根據學生的新變化創造性地安排自己的教學活動。他名副其實地「教」了 30 年,創造了30 年。而教書匠的講義常常是30 年一貫制,他年年用老方法,年年講老內容,每天每月每年都有在重復自己。所以,他雖然有30 年的教齡,但充其量只能說,他「教」了1 年而重復了29 年。因此,有意識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對於提高教育活動的創造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學習我發現: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所謂的「教育反思」。養成對自己的教學與教育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的習慣,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基點,通過教學日記與教育筆記,可以較好地記錄下「教育反思」的成果。「教育反思」的許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筆記、小品、日記、問題探討的形式正式發表。而在「教育反思」的過程中或基礎上,系統閱讀教育科學的理論著作,系統學習教育科學的研究方法,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用新的視角去審視教育問題,把個別經驗上升到一般理論。所以,及時地系統學習尤為必要。 三、怎樣提出研究課題? 在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動機之後,確定研究課題就顯得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研究的真正起點。「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者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那麼,究竟怎樣提出問題呢?基本途徑不外乎以下5 個方面:一是從社會發展需要提出問題,二是從學科建設需要提出問題,三是從教育實踐中提出問題,四是從當前國內外教育住處的分析總結事提出問題,五是從不同學科的交接點中提出問題。 對於我們這些剛剛從事教育研究的教師來說,更便捷最有效的途徑,是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問題。而在確定課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研究課題不應大而無當。研究課題愈大,所需要的知識背景與研究功底也愈深,許多大的問題要耗費一個人甚至幾代人的心血。王國維先生曾經用「獅子搏兔用全力」來比喻研究工作要「小題大作」,是很有道理的。作課題「角度要小,挖掘要深」(魯迅語)。第二,研究課題的制定要注意搜集資料與信息,避免重復勞動。有時課題的內容很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熱點」問題,但你的視角與方法並無新意,別人已發表過類似的成果,如果你對此不予關心 ,很可能要做無用功。第三,研究課題的選定要注意主觀與客觀兩方面條件。所謂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本人的知識與經驗積累以及對問題的興趣,如果選擇自己長期思考並積累了大量素材的問題,選擇自己在實踐中經常碰到的問題,往往容易激發信心與責任感,易於提出創造性的見解。所謂客觀條件,是指必要的資料、設備、時間、技術、能力等。第四,要注意別人容易忽視的問題,才能早出成果,使成果具有新穎性。第五,要注意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會在學習中超越,在學習中發現。學習與教研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閱讀書刊的過程中,本身就可以發現問題,尤其是發現權威者的問題,寫成商榷性的文章,本身就是教學研究的成果。 四、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 1、教學觀念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其主體性,建立一種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我發展,並且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友、精神教練、信息平台、活字典、人生的引路人。 2、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改變以往課程實施中重結論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狀況,實現以培養學習能力而能終生會學的主動探究式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改變灌輸式、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3、實施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就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運用知識主動選擇加以研究,從而獲得知識、增長見識、發展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並不難,關鍵是教師平時要多收集自己和學生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中有價值的疑惑問題,然後以這些疑惑問題為切入點選出鮮活的課題指導學生進行研究。 4、參與校本課程開發 校本課程就是以校為本,充分利用學校及其周邊環境的資源優勢,為解決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問題而開設的校級課程。目前校本課程的開發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大致可以分為五類:科學素養類、身心健康類、人文素養類、職業技能類、學科拓展類。 想實實在在搞點研究,是我多年的理想,但由於既缺少理論,又缺少實踐,一直苦於無處下手。

㈤ 數學教學視頻觀後感

[數學教學視頻觀後感]四月二十五日下午,我們學校全體教師集中五樓會議室進行了業務學習——觀看專家報告視頻,數學教學視頻觀後感。看了視頻後,感觸頗深!感受了特級教師們的心路歷程,感受了他們課堂的激情,領略了他們演講的精彩……李秀偉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錄像中的李老師,從頭到尾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他抑揚頓挫的語調、生動活潑的內容、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感受李老師激情與思想的真情告白中,我相信所有觀看錄像老師的眼睛都放射出了光芒,所有的心靈都已被她陶醉。教師成長固然有賴於好的環境,但更重要的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只要你務實肯干,積極向上,開拓創新,就會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長點,並以自己的成長而影響周圍。從這個意義上說,誰來給教師良好的成長環境——是教師自己!她教會了我們,如果要發展自己,就必須:用韌勁去學習——多讀書,多上網,可以再去大學深造等等,並且記錄好學習筆記。用闖勁去實踐——多請領導專家聽課、評課,自己錄音來審查,多創造機會上公開課來提高自己,多參加比賽來證明自己。用恆勁去積累——經驗就是財富,我們要在教育中記錄教育心得,在網上要多收集交流心得,特別要整理提升心得。課堂觀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得聽評課活動,聽完周衛老師的報告,我首先想到的是反思自己的聽評課的現狀和水平,自己的聽評課能力確實存在很大的不足:第一:在聽別人的課的時候會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有時候是為了聽課這項任務而去聽課,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沒有什麼准備,第二:聽課的時候不知道從什麼角度去聽,對要從執教教師身上學習到什麼沒有什麼整體計劃,第三:沒有考慮到聽完課以後有沒有什麼需要借鑒並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第四:寫聽課記錄時只是隨意記錄在聽課時的感受,比如某個環節創意較好,某個評價語比較有針對性,某個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等等一些零散不系統的感想,不能從某個視角很好地把握整節課的效果,第五:評課的時候不知道從什麼角度去評課,像周老師所說得那樣評課時套話多,隨意性較強,因此,對於聽評課這一業務活動我一直是比較抵觸和懼怕的,不知怎樣去做,不知怎樣做才算好,聽了周老師的報告,似乎有了一點感悟。周老師展示了自己的一次課堂觀察的紀錄,重點選擇了課堂提問這一觀察點,總結並分析了某堂課上老師提問的問題類型,從這三類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思考,如主幹問題是是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的,緊密貼近教學主題,承載教學目標的核心問題,一般問題是著眼於目標達成而產生的過渡性、鋪墊性、鞏固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得當處理往往會增強學生們思維的連續性和整體感,相關問題是指與學習研究的內容無關,是確保課堂合理、有序推進的問題,大多為組織性和鼓動性語言,觀後感《數學教學視頻觀後感》。並且對所提問題的數量進行了記錄分析,即對這些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行了肯定,指出了這些問題設計巧妙,處理得當,教學效率高,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同時也對這些問題的提出形式提出質疑,比如如果這些問題換做是引導學生提出來的,會更加完美。雷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給了我很多啟發,年輕教師經驗不足,有時會過於注重課堂活動的游戲性,而忽視了學生能在活動中學到什麼。一、活動設計要從目標出發任何活動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設計的。如果採用的教學活動脫離了教學內容,偏離了教學目標,那麼再好的活動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只會是毫無意義。因此,無論教師採用何種教學活動形式,都要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每個活動都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樣才能使學習與活動實現有機的結合,使教學任務在活動中得以完成。二、活動設計要貼近生活新課標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並應積極促進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因此,教師應設計盡量與學生實際生活相仿的活動,以撞擊出學生靈感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創新能力得到發展。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活中學,在學中用。三、活動設計要活而有序一堂課中,從教學目標和任務出發教師設計的活動一般不止一個。那麼如何合理安排這些活動,能使其更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呢?我們既要考慮其多樣性和靈活性,更要考慮其有序性,所以課堂活動要做到連貫緊湊,循序漸進。一般來說,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理解到運用的原則,而不能讓學生一下子到達很高的台階,這樣會讓他們覺得學習跟吃力,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當然,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還應考慮到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因此,教師要在遵循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及特點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成效。趙德成老師在《有效教學與考試評價》中講到:評價教學是否有效是看學生學會了多少,而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實際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教學更有價值、讓教學更有效果、讓教學更有效率、讓教學更有魅力。 我們過去的數學課堂教學較多的是關注教師傳遞知識的藝術,往往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感受。《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有利於學生知識、ai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學生為自己完成老師規定的教學任務服務,更不是教師教學中的道具。李光傑老師在《備課組建設中的困惑與思考》中講到教研組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教學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基本組織單位,而學科備課組是學校教研組下設的教研組織,是落實校本研究中同伴互助的直接活動組織,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工作質量有相當密切的關系。當前絕大部分學校實行年級組管理模式,而備課組建設是年級組建設與教研組建設的最佳結合點,是學校教學管理、實現教學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手段。1.新的學生觀的形成要充分地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態,在教學設計中合理調動生成性資源。過去我們也提出所謂的備學生,但是更多地只是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等生活世界的層面,把作為生活世界的人的學生忽略了。因此我們的新的學生觀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獨特的個體,他們也是具有生命意識的人、具有發展潛能獨立個性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學生是具有體驗性的鮮活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對象。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把每一個學生看成不同的主體,讓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個性、興趣都得到尊重,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主動權。2.課程資源的整合確立課程資源的整合意識,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重要前提。作為課程的開發者,教師應通過開發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為課程價值的實現和學生的發展提供可能的平台。學習應該是人作為存在的一種深層的精神需要。正如李老師所言,在今天這樣一個由效率和技術主宰的時代,古典的心情,心情的修養,精神的價值,人文的關懷,漸漸地變得陌生與遙遠。學習也就在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主導下成為了外在的包裝、利益的算計、輕巧的復制……當我們能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時,春日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日的明月、冬日的殘陽,都將以更為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日臻完滿的生活。是的,在這個終身教育的時代中,教師首先應該是終身學習的人,然後才能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

㈥ 有小學美術課題研究的方案和結題報告嗎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梁山縣第一實驗小學 陳峭岩

摘要:隨著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現代美術教學正朝著求立體、多層次、重效果、講效益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對與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本文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從本質出發分析影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原因,提出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創設民主、平等氛圍,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學生自主選擇操作,運用多種評價機制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
關鍵詞:自主 探究 成功 體驗
一、「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一)正在進行的新的教育改革把學生的發展作為目的,重在培養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功能,是我們教育者所面臨的不可迴避的問題。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具有時代性與挑戰性的課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跨世紀的新一代具有自主探究精神,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善學者。
(二)盡管當前廣大美術教師針對各種教學實際也探索出了各種有效的手段,也用各種新鮮的組織形式豐富了課堂,但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方面並未發生深層次的變化,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角色投入太多、學生自主發揮太少的問題,大多數美術課堂仍處於指令性、灌輸式等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中。
(三)當前,小學評價制度雖然已經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但是評價的內容和方法依舊未出現較大的改變,評價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要分出「高低優劣」,評價的結果照舊是製造出一批「失敗者」。
在「自主探究·體驗成功」研究領域里我之所以選擇了教學模式研究主要基於以下考慮:推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歸根結底是個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迫切需要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而眼下各地尚在探求之中。教育家朱紹禹教授說:「為什麼研究教學模式?因為教學模式就是教學的一切,它包含教學的所有內容。教學目標只有通過一定的模式方能完成,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某種模式才能體現出來,教學方法只有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得到運用,課本只有放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發揮特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把握了教學模式就把握了教學的整體,就把每一局部納入了全部之中。總之,我們進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育實驗,構建美術教學新模式,是為了扎實推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當然,建立模式是為了最終超越「模式」,擺脫「模式」。
二、構建模式的基本理念
(一)哲學的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強調人的認識的能動性,認為主動性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反映。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教學只有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將知識內化,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才能求得主動發展。
(二)素質教育的理論——素質教育就是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方面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三)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的思想可追溯到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的個別化教學以及杜威「做中學」思想。其基本理論是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尊重學生自主性。後來米勒等人總結了自主探究的一般特徵:(1)自主學習是基於學生的一種個別化學習。(2)自主探究要適用於中小學的各科教學。(3)自主學習是一切距離教學的本質特徵。(4)自主學習提倡學生積極參與。我國進行自主學習已很長一段時間了,認為廣義上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達到實現自主性發展。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要以課內學習為主,同時強化學生在課余的選擇性學習,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性學習機會和空間;學生要以書本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對實踐的學習,不斷地把書本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產生活的體驗相結合;學生要以接受學校教育為主,同時要強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生要以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技能的訓練和實踐的鍛煉,在學習掌握「是什麼、為什麼」的知識的同時,要強化「怎麼做」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技能的訓練轉化為素質,通過實踐的鍛煉升華為素質。
三、教學模式研究目標及應用范圍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研究,從微觀領域著實於研究教學策略。旨在探究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突出體現對人的教育,通過審美教育,藝術實踐,藝術體驗,以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及獨特的個性品質。在交流中架起連接師生情感、傳承美術文化和審美思想的橋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領域。在愉悅的體會成功的情感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並依據一定的教育理論構建的教學模式。此模式適用於小學美術課堂,應用於:「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究」四個學習領域。
四、「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特點
本模式的特點: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以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基本條件為前提,以教學活動為中介,以探究研討為關鍵,以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主動發展為結果。
五、操作要領與評估標准
(一)遵循的原則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藝術學科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下教學原則:教學目的性原則,美術教學活動要明確教學目的,師生要圍繞著教學目標而組織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提高學生美術文化素質和促進人格全面發展的目標。
民主開放原則,高度民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體現和諧友愛。充分發揮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激發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審美性原則,突出以美育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具有審美價值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美的感受,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美的能力。
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原則,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與思想,因材施教。
教學相長原則,注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通過互動作用而實現師生在各方面雙向得到發展。促進教師不斷學習、發展和創造。
(二)操作流程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景——自主探究——自主質疑——反饋調整——體驗成功五個環節。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流程圖

六、 教學模式應用顯現的效果
(一)教師方面
1、.創境導學目標明確引發學習動機.運用語言與非語言調動學生參與.尊重學生的見解使人人都能加入,給學生之間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
2、初步積累了經驗,在美術教學中,不但重視知識形成,而且十分重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主探索和自覺反思的學習能力,努力尋求一條美術教學的新路子。
3、提高了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並使實驗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二)學生方面
1、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自主質疑、自主交流,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從多種解決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2、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完成作業情況很好作業完成質量較以前有了很到提高
由於傳統教學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的態度是可有可無,經過一學期後,試驗班已經沒有這種態了。由於自主教學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學生感到美術課有意思,實驗班的學生對課的興趣高於對照班,可見該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對美術課興趣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次在課堂教學上,試驗班的學生繪畫積極性和表現欲遠遠大於對照班的學生。特別是兩個班的「後進生」比較,試驗班比對照班表現出更大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並能積極主動參與思考,自已主動提出總題,主動參與討論,在體驗成功的喜悅後進一步探索。作業的完成率和質量上,試驗班明顯的高於對照班。
七、模式結論
1、「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是符合學生的美術學習中生理、心理的需求的,運用於美術教學中是可行的。
2、「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課堂模式,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養成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
3、「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綜上所述,「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下並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實踐,從實驗的理論依據到應用,從模式的流程到教學評估標准,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便於教師操作和發揮。充分體現了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和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更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相信在貫徹實施美術課程標准和深化教學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應用性。
主要參考文獻:
《走進美術》尹少淳 主編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版。
《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兒童美育概論》 杜衛 等 主編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教育 的 智慧》 林崇德 主編 開明出版社
《創造性思維論》 何克抗 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研究與實踐》 徐芬 趙德成 2001年第4期

㈦ 如何做一個有研究能力的實踐者教師的學習心得

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路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歡迎查看。教師學習心得體會一: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有什麼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麼人相伴,有幾位好同伴,將會成就你的一生。「當我聽了李元昌老師的《科學理念指導下改革教學方法》,宋勝傑老師的《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我的教育思考》,孫立權老師的《新課程背景下基礎教育漫
談》的報告後,心中不由地湧起了這句話。短短2天的骨幹教師培訓結束了,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收獲頗豐、感想頗深。在貫徹新《綱要》精神的過程中,李元
昌老師帶來的藝術教育讓我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兩位市優秀教師的精彩演講,讓我感受了新課改精指導下角色的轉變;孫力全老師講的,《新課程背景下基礎
教育漫談》更是讓我感受到新課改清新的氣息。由此,我又一次在觀念上、理念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想,新課改的精神就像陽光一樣,普照到了與之相關的每一
人。下面我就從兩點談一下我的體會:
一、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以前在學校時,我們學習了各科教法,並且老師還告訴我們:在你們以後的工作中,應當理論結合實踐,才能把所學的教法運用於實踐當中。但當上班後,似乎
覺得學習的教法基本運用不上。於是我找出各科教法書,通透的看了一遍,想溫故而知新。溫故後的頭腦中也是理論一套套,可上出的課還是不能讓自己滿意,真是
苦惱極了。
新課改後自己突然覺得,觀念、理念一下子變了,新《綱要》既充分肯定了教師在教育、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與挑戰。能否對學生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學生主動、活潑、生動地發展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
通過學習使我明白,每個學生都能夠學習,並且能夠學好,成為優秀的兒童和未來社會的成員。正象名師孫力全老師所說「老師的能耐是讓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
愛學習了。所以,教師就應著力於將經驗內容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與形式,什麼是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與形式呢?我覺得就是《綱要》指出的: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為主導,而學生是主體。這就凸現了一個巨大的變化:教師角色的轉變。
1、困惑中的引導者
學生學習生活中,經常會有困惑,面對學生的困惑和問題,像以前一樣乾脆的告訴他答案,還是引導他走出困惑,找到光明,體驗努力的快樂?不容置疑當然是
後者。在老師的引導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答案,而且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孩子們不但體驗到過程的快樂,而且從中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2、探索中的支持者
學生的學習生活,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或是提供材料,或是精神上鼓勵學生,都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支持。
3、學習過程的合作者
孩子有無數的好奇心,但他們的能力確是有限的,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探索學習,老師這個主導者要起作用。我想,在孩子探索過程中,由於個體差異,孩子的能
力有所不同,對於孩子能力所達不到的,就應該幫助他,一起合作,共同完成。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難發現,其實這三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記得宋
勝傑主任在課上說過「平庸的教師在說教,好的教師在解惑,更好的教師在示範,卓越的教師在啟迪。我們老師應不時適地的對學生進行解惑,示範,啟迪,教育。
二、轉變教師角色
學生的學習也是從以要我學,到現在我要學,這種巨大變化,在孩子們身上凸顯出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例如我把要學的詞編入故事,孩子們聽了好聽的故事,很開心,還邊表演,邊學習了裡面的詞,這樣情境表演的學習方法,
讓孩子們一學生詞就會高興的不得了,因為老師的引導和鼓勵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這都原於教師角色的改變,很好的把價值引導和孩子的自由發展結合起來,
體現了價值引導,同時又注重孩子快樂的學習,不強迫孩子去被動的接受,而是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不但主動快樂的學習了知識,而且按照《綱要》的精神,努力
創造一個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的應答的環境,兒童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達,不僅語言得到發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發
展。
新課改讓老師改變了意識,變化了角色,在充分肯定孩子的同時,因材施教的對每個孩子進行教育,適當的引導支持,共同達到目的。
這次聆聽專家和優秀老師的講課,讓我真切感受到,新課改已深入到每個人心中,,樹立與專業化要求一致的教師形象。無形中真的帶來很大的壓力,這個引導
者的角色怎樣才能更好的把困惑中的學生正確引導好,教師的高級素質發展是必須引導的基礎,要做一個引導者是一定要有思想的;這個支持者要怎樣的理論支持和
良好的心態,才能讓學生接受你的支持;這個合作者的角色怎樣能讓學生真正覺得,你和他是同一高度的朋友,並相信你們能合作成功。我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想:應該正如現在所提倡的,做有文化的教師。多讀書、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師,我們一直也說《綱要》的貫徹是堅持先進的理念,堅持核心的價值,就是代表先進文化。且我們平時也常說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我想這應該也是從教學工具向「知識工作者」轉變的動力吧。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二:
7月14日——18日,在暑假剛剛開始的日子裡,我們聚集在美麗的東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的校園里,滿懷著期望與渴盼,欣喜與興奮來參加20xx年長春
市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五天來,雖然每天我都早出晚歸,每天一去一回要在路上行走四個小時,極其辛苦,但一想到五天來聆聽各位專家、教授的報告,
回想五天來我的巨大收獲,我的那一點辛苦與疲憊又算得了什麼呢?五天來,分別聽取了周國韜、萬有禮、遲學為、趙德成、白智才、付宜紅、畢仲元、曹新富、徐
文智等專家學者的不同風格的精彩報告,收獲很大。可以說,每一天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受益匪淺、感
想頗深。他們的講座為我今後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學習教師敘事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學習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評價以及如何評課。
所有這些都針對目前教育教學中教師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教師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新課程新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具體的理論性的指導,使我深受啟發。「問渠
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這次培訓中,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了升華,我的教學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逐漸體會到了為人師者的真正
價值所在。下面是我這幾天來學習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一、增強修養,提高技能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努力做到師德高尚、師能全面、教藝精湛、教技突出。這將成為每一位教師畢生的追求。那麼怎樣才能具有高尚的師德呢?長春教育學院的萬有禮老師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講解:
1.終生學習,陶冶情操
2.身體力行,注重修養
3.人格魅力,實至名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師德與職業技能都很重要。本次培訓班的學習中,我們分別學習了新課程下如何評課,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策略。還有新課程下的教
學評價。所有這些都為提高我們的專業技能給予了指導和引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相信我會將老師的理論付諸實踐,在這些專家的指導下,我相信我會有更大的進
步,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二、細心積累,厚積薄發
周國韜老師給我們講述了教師敘事報告的寫作方法,給我的啟示最大。
正向他所說的那樣,我們的一線教師正應該在「且思且行」中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以前每當我校的教科研室布置寫教學隨筆、教學反思、教學案例等材料時,我都會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時不注重挖掘和積累教學實踐中的資源、小故事、小事件以及這些帶給自己的思考。這次聽了周國韜老師的講解,真是如同在我混沌的心屋中開啟了一扇小窗,使我看到了指引我向前的方向。平時要在教學實踐中多觀察、多發現、多積累、多思考,這樣才能做到厚積薄發,有事可寫,有感可言。
三、聆聽專家教誨,感受職業幸福
教師職業意味著對兒童生命世界的引領和人類民族精神的薪火相傳,盡管我們目前的教師職業活動還很難達到這一高度,但至少我們內心中應該懷有一份敬意,
不至於使教師職業墮落為純然謀生的職業,這意味著教師職業的復雜性和心靈性。通過本次培訓,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職業幸福感」。無論是當遲學為老師提到
「形成和諧的教研組內文化」時,還是曹新富老師在講「新課程下地理教
師如何給自己定位」時,我都深切的體會到了「職業幸福感」對一位老師來說,多麼重要。其實,幸福是一個過程,精彩的總會精彩,而且會在不經意間顯現,就看
你有沒有善於發現的眼睛,有沒有敏感的心靈。珍惜這種過程,感悟學生的成長未嘗不是快樂的事。不管壓力多大,我們都可以快樂而優雅地追求幸福。就看你有沒
有一顆平常心。就看你是否願意走近學生的心靈,和他們做真心的朋友。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為骨幹教師培訓對象,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科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迎接知識挑戰,不懂就學,沒有就補,學習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質、補充更新專業知識的最好途徑,我將用終身學習來引領自己的專業成長,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三:
我有幸成為縣骨幹教師培訓班的一員,這也給我提供了這個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集中培訓、分學科培訓、有學員間的互動
交流,專家進行講座。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在此
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訓過幾次,但每次都是以聽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所看到的都是經過了層層包裝的課堂實況。這次聽了他們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雖然我不能做
到照單全收,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更新觀念。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
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
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為以學生為本,自覺讓出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為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
通過此次培訓,我在教學觀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不能為了教書而教書,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
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麼」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除了學習,還要
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發揮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現代化工程的不斷推進,當前以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
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猛烈地沖擊著各學科的教學。在網路理論下知識突破了原有書本的限制,不再以點的形式出現,而是以流的形式傳遞,使教學觀
念,教學主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發生根本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靠二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主動、探究、合
作」學習方式,傳統觀念下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聞道有先後」的觀點,也將被基於新課程教學提出來的「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學會
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路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
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通過此次培訓,我在教學觀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不能為了教書而教書,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
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麼」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除了學習,還要
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發揮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現代化工程的不斷推進,當前以多媒體
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猛烈地沖擊著各學科的教學。在網路理論下知識突破了原有書本的限制,不再以點的形式出現,而是以流的形式傳
遞,使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發生根本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靠二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主
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傳統觀念下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聞道有先後」的觀點,也將被基於新課程教學提出來的「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
礎,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路環境,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
多提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
成長。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們要以扎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自覺的精神對待學習,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並
蓄,博採眾長;要以獨特的眼光大膽創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獨運;要不斷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識結構,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
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於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於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積極加強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
總結。經過這培訓,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身為老師,要把握新
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
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
生。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我會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並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具
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有目的地總結教育經驗,反思教學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起到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今後我會將在這里學到的新知識盡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求知精神,協作能力,加強平時的學習、充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去,讓培訓的碩果在職教事業的發展中大放光彩。這次培訓內容豐富,水平高,充溢著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刻闡釋,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
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
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我
會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並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有目的地總結教育經驗,反思
教學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起到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㈧ 看看影響教師的好書有哪些

Top10書目信息

教學與行為干預
1.《教學與行為干預(RTI)》,[美]卡拉·肖爾等著,王小慶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美國暢銷教師工具書,當中小學老師遇到「學不會的孩子」時,請試試這個科學方法。
目前,處於成型期的干預反應模式(RTI),已不再局限於最初對閱讀障礙學生進行鑒別的功能,還被廣泛用於為學生提供數學及行為方面的針對性干預。無論是用於學前兒童還是高中生,該方法在許多學校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全書採用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對RTI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紹,包括RTI的發展歷史,針對不同學習者、不同學科的實施策略,教育部門領導者如何領導實施RTI 等。其目的在於指導教學實踐者使用這一既有挑戰性又極具價值的模式,並能對學生產生積極而有效的影響。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
2.《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安迪·哈格里夫斯、邁克·弗蘭著,高振寧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分析了當前教育界對教師和教學所存在的許多錯誤觀念,詳細介紹了什麼是高質量的教學,有哪些途徑可以促成並維持這種教學,這對中國學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以專業資本理論為視角來探討教育政策,認為過去的許多教育問題在根本上都是由於過度強調商業資本、忽略專業資本建設所造成的,指出重視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建立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這對我國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
3.《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 [美] 沃爾特·米歇爾著, 任俊 閆歡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出版
你是否:無法長時間專注地做一件事?喜歡的物品總是念念不忘,立馬就要買到手?無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緒,讓珍視的伴侶瀕臨崩潰?減肥遙遠無望,擺脫不了眼前一頓美食的誘惑?工作嚴重拖延,還在沉溺於社交網路和在線游戲?快買快賣導致投資頻頻失利?本書告訴你:自控不僅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選擇。看到第二顆棉花糖,自控便無須努力。
自控力與意志力的熱論都源於50年前開始的棉花糖實驗,實驗結論一經報道便獲得廣泛關注,然而這場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卻遭到了極大的誤讀。《棉花糖實驗》是實驗設計者、自控力之父沃爾特·米歇爾對實驗來龍去脈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眾對棉花糖實驗的普遍誤解的同時,還給出了對從孩子的養育、僱傭新職員,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個人決定的最明智建議。

學習之道
4.《學習之道》,[美]芭芭拉·奧克利著,教育無邊界字幕組,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本書從腦科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出發,跨學科解讀學習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
大腦如何處理圖形、文字、數字等信息,不同類型的學習匹配哪種信息通路。學藝術、學語言、學音樂、學數理,各種事物的學習原理有何差異?對於你而言,為什麼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如果你翻開這本書,我相信你對學習是認真的。
記憶組塊、提取練習、穿插學習法……數十項科學研究,繪制學習原理全景地圖;最全面的學習法則,通往精進之路。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
5.《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魏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是北京十一學校特級教師魏勇的隨筆集。作者在書中真誠分享好課的秘密: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教師要以真實的自我跟學生相處,選擇與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學方式,需要跨界,要設計好的問題。課堂是拆圍牆、開窗戶的工程。好課要讓學生滿腹狐疑,要給學生驚喜!……這些心得源於作者獨特的思考與實踐。《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絕大多數文章是作者來到北京十一學校後寫成,讀者從中亦能深刻體會十一學校的教育氛圍與教師文化。

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
6.《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美]馬里奧·希森(Marilou Hyson)著,霍力岩、房陽洋、孫薔薔譯,教育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積極的學習品質是兒童學習的基礎,是兒童良性發展循環的起點,是兒童終身學習的重要保障。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要重視兒童學習品質培養的問題,並將學習品質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與健康、語言、社會性等內容並列,寫在了聯邦政府的相關文件中。該書是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多年來關於學習品質問題研究的一個成果總結,在系統梳理學習品質的概念、結構要素、框架標准以及積極學習品質的重要作用之基礎上,具體論述了該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兒童的積極學習品質,從課程選擇、教學方法、評估、教師、家庭等多個角度提出了培養兒童積極學習品質的工具,將對兒童學習品質的研究推進到了實踐層面,對我國幼兒教育界認識、把握以及落實《指南》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孩子是個哲學家
7.《孩子是個哲學家》,[意]皮耶羅·費魯奇著,張晶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孩子是個哲學家》是一本寫給天下父母親的書。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皮耶羅?費魯奇對育兒生活焦頭爛額的體驗與我們普通的父母別無二致。然而不同的是,作為一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他敏銳的雙眼發現了繁瑣育兒日常背後我們身為父母而發生的深刻心靈轉變。
孩子長大了,父母變老了。這僅僅只是一種流於表面的物理事實。而在孩子與父母彼此交織的生命和生活中,更深刻的變化發生在我們的心靈之中。那麼,身為父母,除了日復一日的操勞和一長串的賬單,孩子們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饋贈?
「孩子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人們常常如是感嘆,然而像作者如此深刻的剖析和覺察卻並不多見。《孩子是個哲學家》正是這一觀念的絕佳闡釋。

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
8.《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美]沙法麗·薩巴瑞(ShefaliTsabary)著,孫璐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是美國著名正念心理學家沙法麗?薩巴瑞博士飽含勇氣與智慧的嶄新力作。從豐富的臨床研究與青少年咨詢經驗出發,沙法麗博士發人深省地指出,親子沖突的根源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控制與管教——它們總會觸發孩子的不滿與反抗。如果父母能夠放棄「我的孩子應該如何」的執念,轉而接納孩子的「本來面目」,尊重孩子的需求,就能夠與孩子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結,從而引導孩子自我確認、自我激勵和自我實現。這種充滿覺醒、聯結與愛的養育方式,最終會令育兒變為一場父母與孩子相互支持與陪伴的成長之旅。

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
9.《人之初:現代蒙學四十六課》,王尚文、郭初陽、顏煉軍著,東方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而混亂的時代。面對海量的知識、信息,弱水三千,如何獨取一瓢作為基礎人文教育的源頭活水?沒有公認的好辦法,因此茫然,甚至迷亂。有人主張回歸《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代蒙學讀本,但它們的內容難免有時代的局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徑,但篳路藍縷,開拓為難。
面對如此糾結的境地,需要真誠的行動和實驗,本書的三位編者以瓶管之識,編輯此書,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選擇。
為青少年讀者提供基礎人文選本,自應「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而全球化時代文明經典的採集,顯然不應再受限於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壘,應該面向「天下」的文明經典。老子說:「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於自身傳統,才能再造現代文明。

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
10.《厚土:一個清華學子對晉西農村的調查紀實》,肖亞洲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地處晉西黃土高原的山西石樓縣,與《人生》《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的家鄉——陝西省清澗縣,中間僅隔一條黃河。以《人生》《平凡的世界》為起點,再回頭審視這30多年來的中國農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作者將自己置身於厚重的土地,用腳步丈量鄉村,用眼睛觀察現實,用心靈感受農民。水土嚴重流失的溝壑,暖意猶在的窯洞,陷入困境的紅棗產業,游離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新生代農民工,逃婚的農村女青年……
盡管生存於那樣一方閉塞的天地、那樣一種惡劣的環境,黃土地上的人們從未丟棄堅強、執著、淳樸、寬厚和善良。黃土高原上的痛和悲,總是帶著溫暖與堅韌,沉重卻不乏希望。本書共八章,作者以包容、客觀的立場和眼光,發現和呈現一個「遠未實現現代化卻漫溢著現代性」的轉型期鄉村社會生態,解開被現代性的宏大敘事有意或無意忽略了的真實境況。
附:「影響教師的100本書」的書目
一、教育理論類
1. 《教學與行為干預(RTI)》,[美]卡拉·肖爾等著,王小慶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2. 《專業資本:變革每所學校的教學》,安迪·哈格里夫斯、邁克·弗蘭著,高振寧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3. 《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 [美] 沃爾特·米歇爾著, 任俊 閆歡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出版
4. 《教育方法學》,[日]佐藤學著,於莉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 《同一性 青少年與危機》,[美]埃里克森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6. 《美國基礎教育:觀察與研究》,王定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7. 《首要教學原理》,[美]M.戴維.梅里爾(M.David Merrill)著,盛群力、鍾麗佳等譯,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8. 《教育中的理論與抵制》(第二版),[美]亨利·吉魯(Henry A.Giroux)著,張斌、常吟、左繼容、傅書紅譯,閻光才、張斌校,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9. 《學會教學》(第九版),[美]理查德·I·阿侖茲(Richard I. Arends)著,叢立新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二、教育心理類
10. 《寫給教師的心理學》,[英]斯科特·巴克勒、保羅·卡斯爾著,張浩、郝傑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11. 《情緒急救: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美]蓋伊·溫奇(Guy Winch)著,孫璐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12. 《青春期心理學:青少年的成長、發展和面臨的問題》(原書第13版),[美]金·蓋爾·多金(Kim Gale Dolgin)、菲利普·賴斯(F.Philip Rice)著,王曉麗、王俊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13.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碼》,[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金玉編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14. 《男孩的人生目標大不同》,[美]邁克爾·古里安(Michael Gurian),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15. 《去情緒化管教:幫助孩子養成高情商有教養的大腦》,[美]丹尼爾·西格爾、蒂娜·佩妮·布賴森著,吳蒙琦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16. 《我在美國做學校心理學家——走進真實的美國中小學生活》,謝剛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17. 《對話孩子:我在加拿大做心理咨詢與治療》,黃蘅玉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18. 《讀懂初中生——心理特級教師的咨詢手記》,楊敏毅、黃莉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三、教師專業成長類
19. 《怎麼上課,學生才喜歡》,魏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20. 《有效教學設計:幫助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美]凱·M·普萊斯(Kay M. Price)、[美]卡娜·L·納爾遜(Karnal L. Nelson)著,李文岩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21. 《教師花傳書》,[日]佐藤學著,陳靜靜譯,鍾啟泉校,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年9月出版
22. 《課堂研究》,鍾啟泉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23. 《書語者——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潛能》,[美]唐娜琳·米勒著,關睿、石東譯,阿甲審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24. 《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蔣軍晶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25. 《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肖培東語文課例品讀》,肖培東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26. 《我這樣做老師》,魏書生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27. 《重新想像學習:互聯社會的學習變革》,[英]格雷厄姆·布朗-馬丁著,[伊朗]紐莎·塔瓦科利恩攝,徐曉紅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28. 《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金陵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29. 《促進教學的測驗與評價》,趙德成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30. 《怎樣評價學生才有效——促進學習的多元化評價策略》,[美]埃倫·韋伯著,陶志瓊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31.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怎麼看?怎麼辦?》,柳夕浪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
32. 《新高考來了,怎麼看,怎麼辦》,顧明遠、翟博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33. 《給小學教師的100個簡單的科學實驗創意》,[英]特雷西·安·阿斯頓著,韓小寧、劉白玉、頓小慧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34. 《像冠軍一樣教學:引領學生走向卓越的62個教學訣竅》,[美]道格·萊莫夫著,丁浩、趙婕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35. 《教育的重建》,楊東平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36.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林格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37. 《智慧靈性的小學語文教學》,陳延軍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38. 《合作學習技能35課: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未來競爭力》,[美]哈維·斯莫基·丹尼爾斯、南希·斯坦尼克著,馮魯華、楊婷婷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39.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常生龍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0. 《設計·製作·游戲:培養下一代STEM創新者》(中小學STEM教育叢書),[美]瑪格麗特·赫尼、[美]大衛·E·坎特主編,趙中建、張悅穎主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41. 《做最好的中學教師:高效課堂管理的十三堂課》,[美]卡蘿爾·西蒙·溫斯坦(Carol Simon Weinstein)、[美]英格麗德·諾沃德沃爾斯基(Ingrid Novodvorsky)著,田慶軒、顧翼梅、田墨濃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42. 《老師如何提問,學生才會思考》,[美]南希·塞西爾、珍妮·法菲爾著,劉夏青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43. 《怎麼想,就怎麼教——從默會知識到思維教學》,丁際旺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4.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研究》,竇桂梅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45. 《美國中小學課堂觀察——一位教育學教授的筆記》,李海林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46. 《教育為誰》,李鎮西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47. 《傾聽課堂:教師行動研究例析》,胡慶芳等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48. 《王崧舟與詩意語文》,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組編,王崧舟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9. 《華應龍與化錯教學》,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組編,華應龍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50. 《沒有圍牆的教室——美國女老師30年愛心課堂手記》,[美]弗朗西斯·H·卡庫嘎瓦著,仲小燕譯,譯林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51. 《這樣的數學作業有意思——小學數學探索性作業設計與實施》,劉善娜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2. 《教師的互聯網素養》,程慧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四、學前教育類
53. 《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美]馬里奧·希森(Marilou Hyson)著,霍力岩、房陽洋、孫薔薔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54. 《學習的心智傾向與早期教育環境創設:形成中的學習》,[紐西蘭]瑪格麗特·卡爾,溫迪·李,卡羅林·瓊斯,安·史密斯,凱特·馬歇爾,朱迪思·鄧肯著 周菁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5. 《兒童游戲通論》,劉焱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56. 《幼兒園自主游戲觀察與記錄——從游戲故事中發現兒童》,董旭花等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57. 《蒙台梭利教育精華:讓孩子自信又獨立》,[法]夏洛特·普桑(Charlotte Poussin)著,尹亞楠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58. 《幼兒園備課·說課·聽課·評課》,俞春曉等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59. 《園長的札記》,游向紅著,學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60. 《幼兒園:教什麼?怎麼教?——「耶魯一期」美國研修手記》,劉華蓉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61. 《破解家園溝通的44個難題》,胡劍紅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五、綜合類
62. 《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美]沙法麗·薩巴瑞(ShefaliTsabary)著,孫璐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63. 《孩子是個哲學家》,[意]皮耶羅·費魯奇著,張晶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64. 《學習之道》,[美]芭芭拉·奧克利著,教育無邊界字幕組,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5. 《特權:聖保羅中學精英教育的幕後》,[美]西莫斯·可汗著,蔡寒韞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66.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美]安德斯·艾利克森,[美]羅伯特·普爾著,王正林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7. 《媽媽教的數學》,孫路弘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8. 《地球通史》(牆書系列),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9. 《巨嬰國》,武志紅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70.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哈佛、牛津的5堂思考力訓練課》,[日]福原正大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71. 《發現你的天賦》,[英]肯·羅賓遜(Ken Robinson)、[美]盧·阿羅尼卡(Lou Aronica)著,路慧編,李慧中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72. 《乘數效應:發現學校里的天才》,[美]利茲·懷斯曼、洛伊斯·艾倫、伊利斯·福斯特著,韓雪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73. 《心理營養:林文采博士的親子教育課》,[馬來西亞]林文采、伍娜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74.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美]羅娜·雷納著,鍾煜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75. 《平和式教養法》,[美]勞拉·馬卡姆博士著,孫璐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76. 《加油向未來 科學一起嗨》,《加油 向未來》節目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09月出版
77. 《孩子:挑戰》,[美]魯道夫·德雷克斯、[美]薇姬·索爾茲著,甄穎譯,三聯書店2015年1月出版
78. 《小集團思維:決策及其失敗的心理學研究》,[美]歐文·L·賈尼斯著,張清敏、孫天旭、王姝奇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79. 《好習慣成就孩子的一生:0-6歲幼兒習慣養成教育》,晏紅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80. 《學習的科學:如何學習得更好更快》,[美]愛德華·D·赫斯著,汪建軍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81. 《母愛的羈絆》,[美]卡瑞爾·麥克布萊德(Karyl McBride)著,於玲娜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82. 《頑皮的孩子是天才》, [美]狄波拉·塔爾梅奇、傑米·塞勒著,張薔薔、林笠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83. 《優秀的綿羊》,[美]威廉·德雷謝維奇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84. 《讀懂孩子的塗鴉世界》,潘鏡蘭著,譯林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85. 《不和媽媽說再見》,趙銳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86.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劉稱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11月第3版

閱讀全文

與趙德成有效的教學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