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咬文嚼字不求甚解教案
案例來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源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貳』 咬文嚼字 課件 朱光潛先後咬了哪些人 咬出了什麼道理
先後是蘇東坡、賈島等人,文章告訴我們,「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標;「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謹嚴的精神,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這是「咬文嚼字」必須下的功夫。
《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寫的一篇隨筆短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寫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咬文嚼字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並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叄』 咬文嚼字的文體
《咬文嚼字》的文體:文藝專論
《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寫的一篇隨筆短文。他告版訴人們無論閱讀權或寫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咬文嚼字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並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肆』 咬文嚼字教案ppt
咬文嚼字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回《課程標答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伍』 咬文嚼字 教案
一、教學設計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語文》 必修五 第三單元
第8課《咬文嚼字》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寫作思路。
(2)過程與方法: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理解文中所選的詩詞及故事背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培養學生學習過程中「咬文嚼字」的習慣。
3、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學難點:理解並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
5、設計思路:這篇文章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議論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寫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咬文嚼字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並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6、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誦讀法,點撥法
7、教具准備:PPT課件(另附)
8、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PPT課件演示:P.1 課題]
2009年9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調研時說「廣大師生應該做到:不計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為人梯,奮斗當以身為先。自強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奮發有為,報國當以身為先。」我想這是對我們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讀一下這段話。
[PPT課件演示:P.2 ]
做學問也好,生活也罷,我們都需要有不計名利,自強不息的精神,今天我們學習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擁有這樣精神的人。
(二)認識作者
[PPT課件演示:P.3]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
明確:1、朱光潛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驕傲,引導學生要關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溫總理講話中所提到的不計名利,自強不息的寫照,而他的這篇隨筆正是被這樣的精神觸發,思考完成的。
(三)粗讀課文,把握論點
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咬文嚼字」什麼意思?
[PPT課件演示:P.4]
明確: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2、看起來「咬文嚼字」有些貶義,那麼朱光潛為什麼會用它來作為自己的觀點,一定有他的道理,那麼,請同學在課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樣闡述自己的觀點的?
(學生思考討論,總結歸納)
明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四)再讀課文,深入分析
1、為了讓大家接受這個觀點,作者選了哪些例子來證明呢?
[PPT課件演示:P.5]
明確:①郭沫若改字 ② 王若虛改句
③賈島「推敲」 ④蘇軾《惠》詩
⑤「套板反應」
2、文章最後一段中說「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認為作者是隨便舉的例子么?
(學生思考並討論)
明確:這些例子不僅不是隨便舉的,而且是用心選擇的。從選材的內容來看,一方面是關於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關聯想意義;從修改的效果來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3、具體分析有關文字修改的例子:
①郭沫若改字
(通過指導學生誦讀修改前後的句子來體會「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確:同樣是一種改法,卻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原因在於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應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點來修改。
[PPT課件演示:P.6]
補充示例:唐代詩人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中「怯」能否替換成「切」呢?
很顯然,不可以。「怯」更能表達作者逃亡時的膽怯心情,既急切的咬
想知道家人的情況,又擔心自己給家人帶來災禍,「怯」可以非常准確的表現當時那種矛盾的心情。
總結:寫文章時要求用詞准確,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著。
[PPT課件演示:P.7]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唐·盧延讓)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
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准確的一句、最准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 (法· 福樓拜)
②王若虛該句
(指導學生朗讀修改前後的句子,體會修改的效果)
明確:改過之後確實更簡潔了,但卻缺少了意味。
[PPT課件演示:P.8]
補充示例:宋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第一段原來是「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最後修改為「環滁皆山也。」
這是修改的更簡潔的成功的示例。
總結:文句是否簡潔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樣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說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③賈島「推敲」
[PPT課件演示:P.9]
(這個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重點在於了解作者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同時引導學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詩句,提出看法。)
⑴請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釋。
⑵ 你認為應該用「推」還是「敲」呢,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可自由討論,只要解釋合理就應給予鼓勵)
總結:無論用那個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實就在於不同的字表現的意境不同,每個字所蘊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小結:以上三個例子有成功,有失敗,他們的評判標准都是一樣的,即這個詞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
4、具體分析有關聯想意義的例子:
①蘇軾《惠》詩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利用聯想意義的妙處。)
補充注釋:小龍團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給皇帝的茶。一兩茶相當於0.1兩黃金。蘇軾在任常州刺史時得到朋友贈送的小龍團,異常興奮,來到無錫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龍團是茶團,北宋蔡襄創制的一種名茶,形狀似餅,這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想起來的,因為他們的形狀都是圓形的。
②「套板反應」
(指導學生理解「套板反應」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觀點。)
⑴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話概括「套板反應」。
⑵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反對。「套板反應」背離了創新,引不起新鮮和真切的情趣。
唐代的古文運動中韓愈等人提出寫文章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辭」,「詞必己出」,這體現的就是創新,反對掉書袋。
總結:這一正一反兩個例子都充分說明了咬文嚼字還應有創新意識。合理的運用聯想意義。
[PPT課件演示:P.10]
補充示例:唐代大詩人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註:李龜年為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思考:其中「江南」兩字你能有多少聯想呢?
明確:⑴點明與李龜年相逢的時令暮春;⑵暗指李龜年不幸的身世;
⑶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⑷暗指唐王朝衰落時期。
5、小結:通過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作者指出無論是文字修改,還是使用聯想意義,我們都要尋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和吻合,這樣才會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引申探究,比較閱讀
研討與練習中列舉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種閱讀的方法,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面對朱光潛和馬南邨的不同見解,請結合自己的讀書習慣談談你的看法。
(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可加以指導和鼓勵。)
(六)應用拓展,活學活用
課前老師要求學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讀書時「咀嚼」出的好句子,選擇了其中的一部分,請學生自己賞析。
[PPT課件演示:P.11—P.15]
(由選出語段的同學先發表觀點,再由其他學生補充。)
[PPT課件演示:P.16]
總結:很好的思想內容,像一盞畫得很美的紗燈,表達思想的文字就像燈里的燭光。若是裡面的燭光很亮,這盞燈上的美麗圖畫就會映射得纖毫畢現;若是燭光昏暗,無論是多美的紗燈,也會減色。(冰心《漫談語文的教學與學習》)
(七)作業設計
片段訓練:請寫一個片段來賞析你所喜歡的語段,可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分析。要求:重點突出,語句通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字數不少於400字。
(八)板書設計
郭沫若改字 —— 不同情感
文字修改 王若虛改句 —— 不同意味
咬文嚼字 賈島「推敲」—— 不同意境
蘇軾《惠》詩——正面
聯想意義
「套板反應」——反面
三、 教學反思
1、立足議論文體,理清論證思路,學習作者縝密的構思
議論文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文體之一,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也是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之一。這篇文章在選材上獨具特色,思路嚴謹,脈絡清晰,論證縝密,方法多樣。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先讓學生先找出觀點句,然後概括出所舉的例子,再將例子分類,引導學生分析把握論證思路。掌握這篇議論文的寫作特點,為今後議論文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2、聯系學習實際,落實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審美、探究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平時的閱讀中,有不少學生都比較馬虎,對文中用詞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識不夠,而朱光潛先生提出閱讀或寫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給學生提供了一種讀書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的習慣。
分析完課文後,我結合研討與聯系中提到的馬南邨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從最後學生寫的賞析文章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意識的關注自己讀過的文章了,並開始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喜歡思考並分析一些優美的語句。這些應該說是可喜的變化。
3、補充示例擴展閱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輕鬆快樂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此上課過程中,我補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咬文嚼字的樂趣,在輕松和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這節課里,同學們學習了議論文的論證思路,領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開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說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 教學反思
1、立足議論文體,理清論證思路,學習作者縝密的構思
議論文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文體之一,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也是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之一。這篇文章在選材上獨具特色,思路嚴謹,脈絡清晰,論證縝密,方法多樣。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先讓學生先找出觀點句,然後概括出所舉的例子,再將例子分類,引導學生分析把握論證思路。掌握這篇議論文的寫作特點,為今後議論文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2、聯系學習實際,落實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審美、探究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平時的閱讀中,有不少學生都比較馬虎,對文中用詞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識不夠,而朱光潛先生提出閱讀或寫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給學生提供了一種讀書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的習慣。
分析完課文後,我結合研討與聯系中提到的馬南邨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從最後學生寫的賞析文章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意識的關注自己讀過的文章了,並開始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喜歡思考並分析一些優美的語句。這些應該說是可喜的變化。
3、補充示例擴展閱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輕鬆快樂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此上課過程中,我補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咬文嚼字的樂趣,在輕松和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這節課里,同學們學習了議論文的論證思路,領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開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說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陸』 教案設計技巧是什麼
教學設計需要掌握的要點:
A、教學設計內容與方法
一、主題教案調研(文末要註明教案出處)
1、所調研教案反映出的課堂教學設計特點,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教學處理策略、教學活動過程(導入、講授新課、練習反饋、小結等環節)的處理、教學媒體、形成性練習的設計特點及其相互關系
2、比較相同主題但不同設計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優劣
3、從學科教學法角度考慮如何進行某學科或某類內容的課堂教學設計
4、綜合以上調研分析,提出你所設計教學方案的初步設想。
二、運用教學設計系列表格設計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
運用教材《教學過程設計》中提供的《課程教學設計表格》、《課堂教學設計表格》系列表格進行針對一個教學單元的課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設計。(或者採用最新版本的《教學設計系列表格》)
三、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
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同時也便於通過課件直觀評價你的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課件的示範和評價方法如下:
1、在教案設計實踐中自覺體會、反思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
2、在你的教案設計中,系統方法如何體現?
3、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教學內容處理是否恰當?如何檢驗?
4、在你的教案設計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
5、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否充分?並如何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處理?
6、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如何設計課堂形成性評價?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用到學習需求分析?
B、備課的方法與形式
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如何備課呢?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准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
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並重」。即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並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並重。保底目標、顯性目標、短期目標可理解為本課和本單元知識、能力點要求,從這個角度說,傳統的知識點、能力點要求仍然是教師備課中必須重視的。開放目標、隱性目標、長期目標可以理解。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慮,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語文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於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里主要考慮的是知識點和能力點的"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音樂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一節課的學習,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如何定位,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讀提示、課後練習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決定。一般來說教學方面落實教材安排的思考練習內容就可以了,因為那是經過專家研究的一種精心編排,自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必要去展開,去拔高。應該首先確定本課元素積累、知識積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確是考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長期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設計學習活動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規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練習內涵,靈活設計活動,盡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疑的活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和網狀學習
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
四、課前預案與課中記錄、調適及課後反思相結合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准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記錄、調適加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能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能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教師備課主要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自己、備能力培養等,達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學方法要「活」,講課要「精」,傳授知識要「准」,教學效果要「高」的目的。備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學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務。這是教學的根本依據。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抓住教材的知識結構,確定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處理每堂課教學內容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基本功,是運用「少、精、活」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智能的關鍵所在。為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弄清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它又是什麼知識的基礎?第二,知識結構分幾個層次?哪些是重點、難點和關鍵?怎樣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和關鍵?第三,本節教材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培養什麼能力?怎樣培養?多方面進行認真思考、反復研磨。只有這樣才能較准確地掌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准確地分析教材重點,要在精讀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較准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教師要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所謂難點是指學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教師要設法解決這些難點,掃清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除了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外,還應該確定教材的關鍵點。所謂教材的關鍵點是指教材中對於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能起作用的部分內容。解決了關鍵點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備好學生的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講一節課要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備課要注意上、中、下三類學生。以中等學生為主要對象,設法在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學生學得多一點,好一點,對後進學生要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這就需要在課前周密設計,細致安排。做到既統一要求,又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備好方法就是依據課堂教學固有的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若不選擇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時期朱熹所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所以備好方法是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選擇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根據具體教學目的和任務選擇方法;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方法;根據教學設備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靈活性、啟發性。目前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與實習法以及自學法和發現法等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自學,逐漸培養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掌握探索科學知識的一把金鑰匙,這是比什麼都更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備好能力的培養,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動向。每一節課除了傳授知識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師在備課時培養什麼能力要心中有數,培養能力的措施要明確。只有如此,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培養創造性開拓人才才有希望。「備好自己」也是備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素很多,但教師的情緒、態度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應對教育有一顆赤誠的心,有光榮感和責任心,對學生要滿腔熱情。在教學行為舉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語言清晰。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是備課的模式化,只備「課」不備「人」,只備「形」不備「神」,只備結果,不備過程,教師的備課充其量只是教師的「備忘錄」。因此,必須改變傳統備課中的大而全,為新課程理念中的備課少而精。當前,按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沖破傳統的備課形式,要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樹立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樹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備課觀。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捲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教學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教學設計要新穎、獨特,具有個性化特點。
一節課的教學思想,它起著指導和統帥教學的作用,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學效果。一、教師為什麼要認真備課。備課,是學校教學工作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的一項艱辛的勞動,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再創造的一項細致工程。所謂「幾番心血一堂課」,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課備得好壞,不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益,而且還影響著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育方針的落實,它關系著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說備課既是衡量教師基本功和專業水平的一個標志,又是衡量教師責任感的一把尺子。那麼,在教師備課中目前存在著哪些重教學、減輕備課弊端呢?我覺得教師對備課傾注的心血不多,思維含量較低,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機械摘抄。教師對備課的意義認識不足,對課本、教參缺乏鑽研,存在「以參代研」、照抄教參或現成教案,以應付差事。即使借鑒特級教師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之嫌。
第二,結構僵化。教案里「千課一式」程式化現象比較普遍,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和環節展示的全程,僅僅是教材內容、教參說明的機械翻版和重現,許多教師還始終抱著蘇聯凱洛夫的五大環節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課堂教學過於刻板,缺乏多變,缺少生機。
第三,教法呆板。我們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寶箱」。下去聽課,我們看到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法不少,簡單套用某種教學模式的做法屢見不鮮,實踐中對某節課的教法缺少優選與創新。
第四,課型單一。老師們似乎對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的課型自身特點缺乏深究,在備課上缺少反映他們各自的「個性」,老師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練習課、復習的全過程。更很少見到「典型錯例分析課」、「思維專項訓練課」,像這些實用的課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爾看到也不過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課而不寫教案。
第五,備用不一致。從聽課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講備不統一,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教案,上課時用不上,另用幾張紙寫一份,這就能看出這樣的老師自己就否定自己備的教案。暴露出一個問題:備是一套,上課時是另一套。我們說備課是為了講,如果講課用不上,備課還有什麼意義。
第六,過於簡略。只是教材內容的大小綱目或習題標號,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驟,這實質是備得不深入,不具體。拿這樣的教案上課,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領導方面的。從教師的備課筆記上看到學校領導有檢查,通用的評語有兩種,一種是寫個「閱」字標上日期,另一種是寫個「查」字標上日期。這樣檢查教師的備課筆記,我覺得好像只看錶面,不看實質或實際教學效果,誰的教案寫得字跡端正、書面干凈、詳細些誰就受到表揚(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現成的教案)。當然了,寫詳、干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但這不是唯一的標准。我覺得要看教案的質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啟發性。領導在檢查教案中,對於那些設計問題富有啟發性,重點內容讓學生參與認知過程所採用的好方法、先進手段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多少等,卻忽略了應給予的評價,哪怕在教師的教案上,給予那麼簡單的一兩句評語,也是體現了個性,這就教師來說也是個鼓勵,要麼,你說好,好在哪裡,看不出來。
對於上面這些現象,糾其原因來自於四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對教育發展形勢及備課實際意義的認識,起碼對素質教育的內核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行動跟不上教育發展的形勢。因此,我們要以21世紀需要的人才來培養今天的小學生,要不斷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樹立超前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
二是缺乏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我們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質是我們辦學的宗旨,更新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積極探索最佳育人途徑,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面向現實,樹立科研意識和鑽研創新精神,搞好備課這個關鍵。
三是缺乏從嚴求實的要求和進取意識。作為教學領導要鼓勵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引導教師積極探討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斷研究教師教學上的問題,探討科學管理方法。促進教師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發展。
四是缺乏對事業執著追求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不能備好課我看是態度問題和思想認識問題,我看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不是嗎?課備得質量不高,就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釀成知識貧乏、技能僵化、實踐淡化、思維老化的不良效果。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課內損失、課外厭教厭學的惡性循環。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那麼,怎樣防止和克服這些不良現象?我覺得有效對策就是提高備課的思維含量,充分發揮教師在備課中的創造性思維,抓好備課的基礎環節。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 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