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師教學決策

教師教學決策

發布時間:2021-02-05 18:38:01

1. 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的決策和實際表現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素質結構因素
教師在教學中的決策和實際表現主要受其自身素質構成的影響,包括其學科專業素質、教學信念、教育智慧、教育理論水平等。
1. 學科專業素質
學科專業素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科教學法知識,包括了解學生易出錯的地方和學生學習具體知識的情況、對教學過程的清楚描述、教學形式和針對不同內容採取不同方法等;二是學科內容知識,包括對當前所教內容的理解,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的把握和對教材內容的整體理解;三是課程知識,即對所需要的教學材料和課程方案的掌握。這幾方面是學科教師素質構成的核心。由於有的老師學科專業水平較低,因而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活動,也不能靈活地調節課堂節奏、變化課堂形式;由於本身的專業知識所限,不能對學生的答案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由於教師個人平時積累不多,以致不能給學生提供超越文本課程的內容,也無法提供一些能讓全體學生樂於參與的游戲活動。
2. 教師的信念
教師信念是教師對與教育有關的一些事物,包括對學生、學科、教學以及教師自身作用的看法或者對學生學習成就的歸因,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關於學習者和學習的信念,即教師關於學生學習的常識性理論;(2)關於教學的性質和目的的信念,即教學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教學的目的應該如何;(3)關於學科認識方面的信念,即這個學科是研究什麼的,在這個學科領域內能有效地完成什麼任務,同時還表現教師對教材與學生的適切性的認識;(4)關於如何學習和教學的信念;(5)關於自我和教師作用的信念,教學工作依賴於他的人格和建立人際關系的能力;(6)對學生成敗的歸因,分為兩種:一是自我強化歸因,即將學生的成功歸於教師教育的結果,將學生的失敗歸於教師以外的因素;二是自我保護歸因,即學生的失敗歸於教師的教育,而學生的成功歸於學生自己;(7)文化信念,如儒家文化所主張的更多的是注重教育的社會功能,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努力的作用,提倡「勤能補拙」等思想,長期以來對中國教師的信念有很大的影響。
教師個人的信念往往決定其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信念可以看作是教師個人素質構成的重要模塊教師的信念同樣決定了教師對現行課程內容的態度。一切都以「是否需要考試」作為衡量課程價值的標准,就會影響教師對某些非考試內容,包括有利於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如活動課程等不夠重視。甚至會有意識去貶低或公開抵制活動課程的實施。教師將這種態度帶入課堂,同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此課程的投入程度。
3. 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專業素質主要指教師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和個人的實踐知識,包括有關學生的學習方式、興趣、需要、長處和困難的第一手經驗以及教學技能和班組管理技巧的全部內容,教師用來建立和調整行為以及簡化計劃的機制、教學常規和習慣,個案知識,等等,這些都是與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等相關的專業知識。有研究表明,我國在過去的師范培訓中對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師職業素質培訓重視不夠,以致培育了一大批只有學科專業素質而缺乏崗位專業素質的「知識匠人」。教師的個性化經驗的形成源於教師個人的反思和專業學習,不努力反思和學習也就不可能有成長和進步,永遠只能是一個「未入門」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師自身以外的影響因素
來自學校現有條件、環境、文化等外在資源的影響因素同樣有力地影響著教師的課程決策。
1. 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無論是素材性課程資源還是條件性課程資源,都是教師課堂決策的重要前提條件,都可能影響教師的內容決策和教學方式。
2. 學校的研究文化
學校文化是學校中特有的一種現象,是人們長期一起工作和生活而形成一共同的、被成員認可的對問題的看法及對待事物的方式和習慣。學校研究文化包括學校的研究項目、教學改革和學術氣氛,對考試和競賽的態度,管理文化,校長的思想與理念,上級部門的檢查、指導與評課,同事之間的關系,教學文化如教師之間的交流、集體備課和校內公開課,校際交流,等等。
3. 學生的狀況
學生的現實結構同樣是影響教師課程決策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課時須考慮學生的基礎與需要。一般來說,影響教師課程決策的學生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自信心的高低影響著學生潛力的發揮,特別是在英語學習中,自信心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影響非常大。自信心強的學生敢於開口,敢於表達,語言學習較快,也能夠有快樂的學習體驗。二是學生現有的能力是教師課程決策的重要參照條件之一。三是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低。四是學生的學習背景,包括其受教育的經歷和家庭背景。五是學習態度、自我期望和學生的需要等。
4. 政策及教育行政部門的干預
目前課程政策的推行主要有以下三種策略:一是實證理性策略,它相信人是理性的,只要各實施者顯示改革的合理性,他們就會順利加以實施。二是權力強制策略,即利用法定權力和自身權威,通過法律或政策的形式,強迫無權勢者順從。三是規范再教育策略,即當事人積極投身改革方案的設計和自身的發展。在我國,教育政策的主要推行方式以前兩種為主。由於「自上而下」的文化傳統,人們心目中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假設只要課程設計合理,憑借行政的力量就能順利得到實施,因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課程設計上面,對課程實施的過程關注不夠。在這樣一種政策模式下,教師參與課程決策的空間受到限制,因而挫傷了教師參與課程決策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師課程研製能力的養成,養成了教師對上級政策的依附性,或者促使教師產生抵制情緒。
5. 教師的壓力
教師的壓力同樣是教師課程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些壓力主要包括來自領導評價的壓力、學生家長的壓力、業績評定的壓力和學生升學考試的壓力。這些壓力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時刻左右著教師的課程決策。教師在名為「活動課」或「興趣課」上都不敢「浪費時間」從事與非應試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課和興趣課成了應試教育的延續,這說明教師受著「應試」教育壓力的支配與控制。
6. 教師教育
教師教育可以包括了以下幾個階段:職前師范教育、在職短期培訓和長期培訓、校內發展。由於目前教師職前培訓課程存在著明顯不足,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在職培訓機制,而且培訓內容缺乏實效性,並與目前的學校制度存在有著大量的不協調性,所以導致了教師素質構成的缺陷。
7. 教師的准備
教師的准備分為長期的積累和當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
8. 家長及社會的配合
家長和社會的期望同樣對老師的課程決策有很大的影響作用。由於家長和社會期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特別是長大後能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做個有出息的「人上人」,他們把中小學教育看成是小孩走向上層社會的工具。因此,他們期望學校成為幫助自己孩子「成才」的工具。學校變成了一個工具化的場所,教師也因此成了幫助學生考好的工具。教師在課程決策中不能超越這一現實目標的規限,所有的教育教學行為都得以這一目標為軸心。
總之,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的決策和實際表現的因素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而是教師自身素質及外在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因而,課程實施的改善不能只注重一個方面,而是應著眼於整體的調整與改革。

2. 你認為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的決策和實際表現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老師的責任心,全心全意為學生就會想各種辦法解決教學的問題;然後是教師的觀念意識,不同的觀念就會有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

3. 簡述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課堂教學有哪三大策略

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

1、目標原則

課堂管理應當有正確而明晰的目標,它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最終指向教學目標。

目標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響和制約師生的課堂活動,能起積極的導向作用。

並且,目標使學生成為積極的管理參與者,對於發揮學生自覺的求知熱情,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積極意義。

2、激勵原則。

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熱情。

貫徹激勵原則,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創造有利學生思維、有利教學順利進行的民主空氣,而不應把學生課堂上的緊張與畏懼看作管理能力強的表現。

3、反饋原則。

運用信息反饋原理,對課堂管理進行主動而自覺的調節和修正,是反饋原則的基本思想。課堂管理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級學生思想、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這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備課過程中,認真調查教育對象的具體狀況,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對策。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運用即時信息來調整管理活動。

課堂教學的三大策略是:

一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化難為易

1、化抽象為形象。教師可以運用形象比喻使語言形象化,通過圖像的直觀性把課文所描寫的景色所闡述的道理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獲得生動的形象,還可以通過表演、演示、操作等動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論為實踐。它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經驗性。教師要將語文學習回歸於生活中,在使用、應用中學習語文,積累經驗、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為已知。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為基礎的,新知識可以在舊知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要麼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要麼由舊知重新組織或轉化而成。所以利用舊知學習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學策略。

4、化復雜為簡單。教師要教簡單的語文,要簡單的教語文。而把復雜的語文教學做簡單,要做到:教學目標要簡要,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過程要簡潔,教學方式要簡練,作業要簡化。

二是增進學習結果的教學策略——化淺為深

1、由結論到過程。讓學生學深學透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展示知識本身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同時也要讓學生的思維捲入到知識的獲得過程。

2、由知識到問題。教師應把知識轉化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探究,並圍繞問題進行交流、互動、研討,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深學透。

3、由已知到未知。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從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讓學生處在陌生、未知的狀態,以激發學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認識和思維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為此,新課程教學提倡和強調學生對文本的多種解讀、對問題的多種解答和對情景生活的多種體驗感悟。多樣化和個性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有助於學生學得深、學得透,學出個性。

5、由傳承到創新。學習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傳承和接受,也是對課本知識的創新和質疑,這樣的學習才會學得深學得透。

6、由依賴性的學到獨立性的學。教師要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式,變「我告訴你」為「我幫你忙,你自己去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得深、學得透。

7、由教知識內容到教思維方法。以書本形式出現的知識,它的思維和智力價值是潛在的。

三是提升學習體驗的教學策略——富有情趣

讓學生越學越愛學、樂學的具體策略有很多,但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訣:富有情趣。情趣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發現的幸福。這是有效教學的動力源泉。

(3)教師教學決策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的優點:

班級教學的主要優點是:

1、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一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

2、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

3、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事業。

4、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差生的學習和發展。

4. 是什麼因素影響著學校的決策和教師的教育行為,

影響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因素可以從學校組織自身的特性、行政管理者的角度和教師自身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 從學校組織自身的特性分析
(一)學校組織具有鬆散結合和科層控制的雙重特點。80年代中期,西方國家的組織研究者基本上達成了共識,認為教育組織在一些主要方面是鬆散結合的,在另外一些方面卻具有鮮明的科層組織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自治的,但學校又確實使用了科層方式管理教師。由於學校具有這種雙重系統的組織特點,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權利便大打折扣。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但在課程的設置、教學大綱的擬訂以及課時的安排上要接受教學行政部門的指導和安排。此外,課時崗位酬金的發放、學校資源的管理等方面都屬於行政人員嚴格控制的區域,教師甚少有參與討論和決策的機會。
我國大多數中小學校實行的是科層式管理模式。層級設置較多,「校長——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級長——備課組長——教師」構成了6個層級的科層體式。它形成了一條指揮等級鏈,組織中的信息只能縱向逐級傳遞,並且更多的是從上到下的單向傳遞。可以說學校內部這種森嚴的等級制度妨礙了信息的溝通,影響了決策的效率,而由此形成的各種理念,如等級、科層權威等更是對教師參與決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學校是一種「集權式」的決策體制。我國大多數中小學校是一種「集權式」的決策體制。在這種決策體制下,學校的決策權部分集中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部分集中在校長和以校長為首的學校領導班子手中,學校的教職員工幾乎沒有什麼決策權。教師作為科層制的底端,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少,程度低。一方面,對於學校來說,學校的自主權落實不夠;另一方面,在學校內部,有限的決策權力又被以校長為首的少數人壟斷,這是一種典型的「集權式」決策。
集權式的決策體制,決策權力集中,責任明確,行動迅速,效率較高。特別是在八十年代學校管理改革之初,有利於理順學校中的黨政關系,強化校長的權力和責任,使校長更好地行使職權,從而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決策執行時的政令暢通。客觀地說,這種決策體制對於提高學校管理效能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學校管理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它固有的弊端已暴露無遺。由於學校決策權力過分集中,致使廣大教職工無法有效參與學校決策,處於無權或少權狀態,這不但使他們的歸屬感下降,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還降低了他們對決策的接受度,從而影響決策的有效執行。另外,由於校長或以校長為首的學校領導班子的知識經驗和個人能力有限,有的學校決策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失誤,由於決策層擁有相對的權威,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獨裁或家長式作風。
(三)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我國教師參與決策的權力只是籠統地概括在相應的法規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關於教師的權利和義務規定,教師「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三十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這些規定以法律的形式將教師民主管理學校事務的權利規定下來,但對於教師如何參與決策沒有明確的界定。
我國大多數中小學校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途徑主要是教職工代表大會。然而研究發現,教代會作為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一種比較重要途徑,實際上卻流於形式。首先,教代會的代表由中學校領導、中層幹部、工會委員組成,他們約占教代會代表的40%(這保證了領導者的意志能夠得到一定的支持率),普通教師代表約占教代會人員構成的60%。其次,教代會召開次數少、周期長、時間短(0.5—1天)、內容單一(多為評價學校領導班子和校務公開),根本沒有給代表討論學校重大問題的時間和機會。除了教代會之外,學校再沒有給普通教師提供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也沒有制訂和實施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制度。
二、從行政管理者的角度分析
學校行政管理者擁有自己的「勢力范圍」。研究者觀察發現,學校無證書人員(如大樓管理員、廚師們)、學校管理者、指導人員、教師、學生、家長團體及中心辦公室的官員們都保持著明顯的勢力范圍。每一范圍都擁有相應程度的權力、自治、決策許可權、合法性以及由他們自己規定的並不恰當的任務和目標。其中當地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的勢力范圍是兩個處於支配地位的范圍。研究者們鑒別出西爾弗伍德各校所具有的五種決策類型:分配決策、安全決策、界限決策、評價決策、教學決策。
上述某些類型的決策屬於行政管理者的勢力范圍,另一些屬於教師的范圍,還有一些則屬於「爭奪的區域」。 他們為了護衛其領域而不願讓教師過多參與學校決策。
三、從教師自身分析
(一)教師並不想參與學校的每一項決策,他們只對關繫到切身利益和專業發展成就的領域表現出濃厚的參與興趣。調查發現,要教師們參與所有決策,這不現實也不可能。他們只對一些自己關心的領域表現出強烈的參與願望。這主要涉及到自己的專業發展領域和校內分配方面。
切斯特·巴納德曾指出,對一些相對簡單的日常事務,教師們希望校長做出決策並告訴他們所做決定的內容。顯而易見,這樣做節省時間,並且也是的通常的做法。
但是,在其他一些時候,教師想要參與某些領域的決策。在這些領域中,教師在很長時間內對它們保持著極大的個人興趣,這個領域可以稱為敏感區。可以說,這些問題似乎是有著「個人利害關系」(例如,教學任務的分派和業務工作的評價都可以包括在這個問題之中),教師們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參與決策。
此外,存在著第三種類型的問題,這種類型的問題與教師有一些利害沖突,但又不足以使教師將它們作為個人問題給予特別的關心。這就是矛盾心理區。
綜上所述,在考慮是否讓教師參與決策時,應該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團隊不大,只要通過討論便能達到目標;但在管理較大的團隊時,採用書面的民意調查作為判斷依據也許更有價值。例如,同一所學校的教師中,有經驗的教師與沒有經驗的教師對參與處理具體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處於試用期的教師對於學校的政策和規章、將要教的課程、監督評價他們教學的程序等等這樣的信息相當感興趣。教齡相對長一些的教師則更關心學校傳統的保持,以及在他們參與作出重要決定的過程中學校出現的相關問題。
(二)教師參與決策,只是想要表達他們的願望,而不是作決定。教師參與決策的另一個障礙,即教師們不願承擔決策失敗的責任而導致「議而不決」。據調查,教師參與決策,只是想要表達他們的願望,而不是作決定。他們更願意提出一些勸告或對他人的建議作出評價。由於中小學教師參與決策的機會較少,教師不具備參與決策的技巧,他們在決策時要麼自我保護,不敢表達不同意見;要麼有從眾心理,習慣附和別人意見,真正有獨立灼見又敢於擔當的教師鳳毛麟角。
調查發現,教師在以不同方式參與學校決策的過程中,會有不同形態的表現。但比較一致的是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表達自己的訴求,同時會考慮到可能產生的後果,判斷是否會引起領導者的反感和敵視。比如,在召開座談會徵求民主意見時,參與的教師會考慮到有其他教師和行政人員在場,而採取比較委婉的表達甚至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在以書面無記名形式徵求教師意見時,如果純粹是打勾,教師們會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如果是以書寫的形式徵求教師意見,教師們會選擇一種技巧的方式(比如轉換筆跡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真實的意見。
(三)部分教師參與決策意識淡薄,決策水平不高。隨著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增強,一些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的要求很迫切,但仍有一部分教師的參與意識淡薄。調查表明,可能的原因有:一是教師的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長期以來民主管理的相對缺失,使得教師對學校管理有一種無力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改變所處的環境,影響學校的決策。傳統的官僚制和科層模式給教師留下了刻板印象,使得不少教師認為管理是少數領導者的事,與己無關。二是對參與成效的判斷上,認為自己 「說了也白說」,領導者只不過是做表面功夫,並不想真的徵求自己的意見;並且有可能「禍從口出」,言出不慎會引起領導者的反感和顧忌。三是參與決策沒有實際上的「好處」,沒有直接的經濟利益。
而教師參與決策水平不高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師作為專業技術人才,其主要精力主要用在教學上,很難了解學校各個方面的信息,據此做出全面的考慮。如果將這種局部思考方式應用在決策中,就極可能做出有利於個人利益和局部發展,但有損於學校整體發展的決策。其次,教師集體決策易於造成決策人多,各抒己見,議而不決,最後產生一種折中的意見。它既不合目的,也不切合實際。

5. 你認為有效的教學策略有何特徵如何對教師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策略不是模式,不是框框

在這次市優質課評選中,我認真的聽了每一堂課,學習到很多的東西,同時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
一、 參評的老師對小學教學策略吃的透,研究的細,每一位教師都能按照科學課的教學策略去完成自己的課,從「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方案——實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創新」,每一步都能深入探究,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 在本次活動中,部分老師製作的課件較以往有了不同的改觀,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設計的實驗更能吸引學生,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師的語言更加具有啟發和鼓勵性,如羅庄實小的周曉靜老師的「會觀察的孩子就是會學習的孩子,會用心傾聽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科學只憑猜想是不行的,我們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光說不行,不如手動」。溫馨小提示有了更鮮明的特點,即詳細、有目的性。拓展延伸更具有現實性。
三、 我對本次優質課也有幾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1、策略不是模式,不是框框,每一位老師都順著策略一絲不差的完成一節課,即顯得所有的課很平淡,沒有多少亮點。2、有點環節即使學生很熟悉,有的老師也不敢省略,生怕跳出策略的范疇,影響了自己的成績。所有我感到本來很靈活的策略被部分老師用死。3、我認為,策略是靈活,不是模式,更不是框框,他有彈性,在教學中,不是你去適應教學策略,而是策略去適應你和學生,就和我們的教法必須適應學生的學法一樣。4、個別老師對個別學生回答錯誤時置之不理,不能靈活處理,是不對的,凸顯我們駕馭課堂能力低,有時會讓學生對自己的回答認為是對的,而走入誤區。5、多數老師的課課堂氣氛不活躍,我個人認為跟課前熟悉學生有關,整節課走過是一帆風順,沒有一點課堂生成,怎樣看出你的課堂機智,往往一個學生的一個幼稚的問題和回答,可能是一節課的一個亮點,更能烘托課堂氣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不是不贊成熟悉學生。而是不贊成熟悉學生太過了。袁春柱

6. 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互動。
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課堂弊端的出路。課堂教學中的單調(聽→講)、單項(師→生)、單一(教材)、滯後(反饋不及時)、被動(老師逼迫學生學習)的境況限制了學生的手腳,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秉承「通過學生、為了學生、圍繞學生、激發學生、服務學生」的宗旨,通過一個轉變(師生角色的轉變)、兩個前置(問題前置、學習前置)、三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種形態(展示進行交流、點撥實現提升、糾錯進行落實、開放實現拓展),實現教師真正地關注學生,與學生互動共成長。
2、明確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
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達成為核心。由注重課堂環節、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氛圍和師生、生生關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人人學會是目標。懂得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一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每個老師都要致力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解放學生,解放自己,降低課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學生的身動、心動、神動和肯學、想學、會學成為課堂的基本元素。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該掌握的要當時掌握;該會運用的,要當堂運用;該檢測的要當堂檢測。
3、改進教學方法,打造「生本課堂」。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重在引導學生小組學習,做到獨學,對學,群學,鼓勵學生獨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質疑。通過展示實現交流、通過糾錯實現落實、通過點撥實現提升、通過開放實現拓展,教師在教學互動中,要充分實現師生之間的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拔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教師課堂教學中要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參與;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確;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節,准確做好課堂決策。通過「三看」,關注學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於高效課堂。
4、加強課堂管理,拓展「課堂空間」。
高效課堂中,教師是引導著、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者,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課堂管理是實現有效教學,進而達到高效教學的基本前提。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編制導學案和改寫導學案,讓教學案成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學生課前要進行充分的預習,師生由此構成相同的經歷,有備而來。課中教師要重申目標,達到具體、明晰,老師要進行學情調查、問題匯總,解決互動的針對性問題,根據問題在講解,直擊問題,精講點撥,在關鍵時刻點關鍵問題,要當堂檢測。課後教師要做好課後反思,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學生要做到課堂問題的堂堂清。對解決不了的問題、疑惑,首先要求教於同學,其次求教於老師,落實學習目標,完成堂堂清任務。

7. 如何將教學策略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教師教學策略運用到教學實踐的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從而主動地進入學習 情境,進行主動學習。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 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維活動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促 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選擇適當的教 學方法、展示數學豐富的美育因素等,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 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 興趣的有效手段.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定條件 下培養起來的.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二、創設和諧氛圍,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要想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情境中,教師必須積極創設和諧愉快的 課堂教學氛圍,注意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高高的講台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間,以 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 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於和教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 在課外,教師要捨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 習、生活情況.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 關心每一位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精心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 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充 分的學習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 考中去發現,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精心設計鋪墊,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條件 在教學《找規律》一節時,教師設計了「比比誰的記憶力好」這樣一個環 節.首先教師出示兩組電話號碼,A;B;要 求女生記A 組,男生記B 組,用時四秒鍾,看誰先記住.結果發現女生記 得快,老師給予了表揚.通過短暫的思考,男生馬上反應過來:原來女生 的號碼好記,它有規律.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故意讓女同學記憶容易記的號碼(有規律),進而 又表揚女生記憶力好,這時,男生的反駁就成了教師的期待,同時也為學 生主動學習做了鋪墊,創造了條件.事實上,男生也沒有辜負老師的期待. 這樣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本課新知——找規律的學習 作了精妙的鋪墊!精妙的鋪墊,為學生主動學習並獲得成功創設了條件.
四、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促進學生主 動學習,必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必須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 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是要教學生學會傾聽.要讓學生明白:傾聽別人 的意見,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還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要注重培 養學生傾聽的好習慣,讓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要學會不僅要認真聽老 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麼問題.
二是要教學生 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
三是要教學生學會思考.
四 是要教學生學會表達.在課堂上讓學生盡量多說,通過多說,促進學生多想;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要善於創設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大膽踴躍地 發言,要使發言的學生努力把主動學習的成果顯現出來,享受主動學習帶 來的成功感、榮譽感,從而形成強烈的自信心.五是引導學生學會反思.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題後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解題技巧等.數學教學的 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 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五、重視評價指導,保護學生主動學習的信心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應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 點和缺點作出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也 可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准確又簡煉的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 引導評價.評價時,注重肯定、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氣氛和相 互評價之中,心理得到減壓,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個性及特長都得到 有效地發展,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發展,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學,同 時也樹立起了學習的自信心,具有了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才能真正從機械被動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變被動學習為生動活潑的主 動學習.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探索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講究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現,主動探索,真正讓學生成 為學習的主人,使自己能夠積極主動地得到充分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教師教學決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