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班體育捲心菜教案
大班體育教案---袋袋樂 活動目標:1、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合作的愉快內2、通過多次嘗試玩大容口袋,結合袋子可打開、收攏、折疊 等特徵, 積極探索各種不同的玩法,並大膽設想合作著玩。 重點:結合大口袋的特徵探索玩法難點:合作探索玩法 活動准備:1、提供盡量多供幼兒探索的米袋,若干較大的口袋供幼兒鑽,音樂磁帶,錄音機,2、 游戲事先布置好場地,用米袋罩住椅子作為「碉堡」,米袋與鑽的圈相連作為地道。 活動流程:和大口袋快樂地跳舞——自由探索各種玩法——合作、組合探索這種玩法——游戲「炸碉堡」,綜合大口袋的各種玩法——結束游戲,快樂地跟著音樂放鬆身體 活動過程:一、 和大口袋快樂地跳舞,活動身體,激發幼兒對大口袋的探索興趣1、 教師啟發: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樣從來沒有玩過的寶貝,(出示大口袋)這是什麼呀?你們想不想和大口袋一起來跳舞?2、 每個小朋友拿一個大口袋,跟著大家一起快樂地跳舞,引導幼兒自己想出各種跳舞的樣子。 二、 幼兒自由探索大口袋的玩法1、 教師啟發:袋子除了跳舞,還可以怎麼玩?你們趕快找一個地方去試試看。
㈡ 小班健康教案十字跳
一、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活動,並遵守游戲的規則。
2、學習彈跳的方法,練習往上跳的動作。
二、活動准備
1、在室外選擇較干整場地,用不幹膠自製荷葉若乾等距離貼於場地。
2、用呼啦圈作荷葉,可以根據孩子的彈跳能力適當改變荷葉之間的距離。(皺紋紙自製「 蟲子」若干 )
3、小青蛙頭飾人手一個 。
三、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青蛙嗎?它們是怎麼走路的?你們想不想學小青蛙?
師:小青蛙,要捉蟲,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師:青蛙寶寶們,你們都已經長大了,應該學著自己捉蟲子吃,今天媽媽就來教寶寶們怎麼捉蟲子。
師:青蛙寶寶們,快來跟媽媽一起學捉蟲子吧!我是一隻小青蛙,捉蟲本領大,手兒伸一伸,腿兒蹬一蹬,蹲下——找蟲子,跳起來——吃掉它!(活動四肢,鞏固向上跳的動作)
2、進行游戲
師:捉蟲子的本領寶寶們已經學會了,學了那麼久寶寶們一定餓了!在河的對岸有許多美味的蟲子,我們一起跳到對岸去捉蟲子吃好不好呀?
①請孩子們從起始線開始,從一個荷葉跳到下一個荷葉里。
師:池塘里有許多的荷葉,讓媽媽來瞧一瞧誰能從荷葉跳到河對岸,不掉下來。跳到河對岸之後,寶寶們只要捉一條蟲子,捉完就跳回來,把蟲子給媽媽瞧一瞧。
②引導幼兒互相學習小青蛙的跳躍動作。
師:你覺得剛才哪一隻青蛙寶寶跳得遠,從一個荷葉跳到另一個荷葉不掉下來,它是怎樣跳的?(請2~3跳得好的幼兒示範)。
師:聰明的寶寶一定發現了,准備跳的時候雙腿彎曲,手臂擺向身體的前方,彈跳的時候,身體下蹲後,雙腿用力向上一蹬,身體隨之向前跳。
③指導幼兒再次嘗試運用按動作要領,進行游戲《小青蛙跳荷葉》。
師:寶寶們再來試一試。
④根據孩子的彈跳活動情況,用呼啦圈圈和圈的距離。
師:青蛙寶寶們都學會了本領,一定能捉到很多蟲子,你們有信心嗎?
3、放鬆活動《小青蛙游泳》
師:捉了那麼久的蟲子,青蛙寶寶們都累了,讓我們來放鬆吧!(抖抖胳膊,踢踢腿)
4、活動結束
青蛙媽媽和小青蛙一起游回家。 師:天色不早了,寶寶們跟媽媽一起跳回家吧!邊跳邊念兒歌:小青蛙,本領大,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我們回家了 !
㈢ 納蘭性德浣溪沙教案九年級下冊
納蘭性德《浣溪沙》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有關的文學常識。
2、反復朗誦,品味用詞的凝煉,理解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養成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的習慣。教學重難點:
1、學習即景抒懷的寫作手法。
2、體會詞中所表現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二、導入新課:
1、出示《題西林壁》,讀後問學生: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板書蘇軾)
出示作者的資料。(課件)《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人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
師:「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
三、初讀正音。
1、孩子們,你們先自己讀一讀。
2、檢查朗讀。 出示「蘄」,正音。蘄水是一個地名,今湖北浠水縣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這是詞前小序,點明寫作詞的緣由。
3、孩子們,讀詞亦可以像讀古詩一樣,有停有連。
四、學習上闋。
1、孩子們,一首詞是由上闋和下闋組成的。你能說說這首詞的上闋和下闋分別是哪一句?(學生回答)
2、(課件出示上闋)指名讀。 想想上闋寫了些什麼景物,先用筆在書中圈畫(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杜鵑(布穀)。)
五、學習下闋:
走進作者,感受其創作沖動。 蘇軾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
(課件出示背景)蘇軾被貶黃州,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耕種,自號東坡居士,物質生活也比較艱苦。
六、教師結語:
「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它指引 我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
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 和的心態,勇往直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 學生沉思中,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配樂范讀全詞。
㈣ 坐位體前屈教案
簡單的訓練方法!
先坐在地上,雙腿並攏伸直,兩臂向前用力伸。
同伴或教練員可利用用手反復按練習者肩背部的辦法,助其用力, 達到伸拉的目的。
腰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
(1)前俯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前運動的能力和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兩腿挺膝夾緊兩手十指交叉兩臀伸直上舉手心向上。然後上體亢腰前俯兩手心盡量向下貼緊地面兩膝挺直,髖關節屈緊,腰背部充分伸展。兩手鬆引用雙手從腳兩側屈肘抱緊腳後跟,使胸部貼緊雙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續一定時間後再放鬆起立。還可以在雙手觸地時向左右側轉腰,用兩手心觸及兩腳外側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時左右轉動的柔韌性。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與雙腿貼緊。
(2)後甩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後運動的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練習時一腿支撐,另一腿向後上直腿
擺動,同時,兩臂伸直,隨l體向後屈做向後的擺振動作,使腰背部被充分壓緊,腰椎前面充分伸展:
動作要點:後擺腿和上體後屈振擺同時進行;支撐腿,膝伸直.頭部和雙臂體後屈做協調性後擺助力動作,
(3)腰旋轉:主要用來練習腰部的左右旋轉幅度。具體打法;兩腳左右開立略寬於肩,兩臂自然垂於休側以髖關節為
軸體前俯,然後以腰為軸,使上體自前向右、向上再向左,回到的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同時,雙臂隨上體做順
時針或逆時針的環繞動作,以增加腰部旋轉的幅度和力度、
動作要點:盡量增大繞環幅度,速度由慢到快,使腰椎關節完全得到活動、伸展。
--------------------------------------------------------------------------
3.被動形式的訓練方法
(1)腿部和髖部的主要練習方法多採用各種形式的搬腿同伴握緊自己的腳,做正搬、側搬、後搬等助力拉伸動作, 也可采
用各種形式的按和踩的方法。如進行橫叉或豎叉練習時,同伴或教練員可利用腳踩或手按練習者肩背部的辦法,助其用力, 達到伸拉的目的。
(2)腰部的被動練習法主要是利用壓橋法。同伴或教練用自己的雙腳頂住或踩住練習者的雙腳,用雙手拉住練習者雙臂
或雙肩,用力使練習者的雙肩後部盡量靠近兩腳跟,使練習者的腰椎關節得到完全伸展和收縮,增強腰部的柔韌性。
熟能生巧!堅持就是勝利!
㈤ 小班臘八節健康領域教案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