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黔東南苗語音標
呵呵,我也是個大學生,今年也22歲。我媽會說苗話,但她沒文化,不知道什麼是音標。我雷山的,多交流交流啊。
㈡ 怎麼學習越南苗語楷音
要學習越南的苗族這個凱音的話,你可以去越南那裡多待幾天就可以。
㈢ 語言文學和語言學有什麼區別
是中文的還是其他的啊。
語言學
語言學(linguistics)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探索范圍包括語言的結構、語言的運用、語言的社會功能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
傳統的語言學稱為語文學,以研究古代文獻和書面語為主。現代語言學則以當代語言和口語為主,而且研究的范圍大大拓寬。語文學是為其他學科服務的。現代語言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
編輯本段相關分類廣義的語言學包括語文學,研究語言在某一時期的情況,叫做共時語言學;研究語言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變化,叫做歷時語言學;對多種語言作
語言學概論
綜合研究,試圖找出其中的共同規律,叫做普通語言學;把語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叫應用語言學;通過語音和詞形的比較追溯某些語言的親屬關系,叫歷史比較語言學;用比較方法發現人類各種語言的某些共同現象,叫類型語言學;為了解決教學或翻譯問題而對比兩種語言的異同,叫對比語言學。
語音、語法、詞彙及文字這些學科都注目於語言的結構本身,是語言學的中心,有人叫微觀語言學。
研究語音的物理屬性、人類的發音方法、語音感知的生理過程等的是語音學。
研究一種語言有多少個不同的音,彼此之間有何區別和關系的是音系學或音位學。
研究詞的構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態學,也叫詞法;研究如何把片語成短語或句子的是造句學,也叫句法。按傳統語法,形態學和造句學合起來就是語法學。
研究詞彙項目、詞彙意義、詞語演變的是詞彙學;追溯詞的來源和歷史的是詞源學;搜集許多詞項,把它們分類、比較、注釋的是詞典學。
研究詞項與概念及指稱對象的關系,揣摩各種詞義的異同、正反、上下、交叉等關系,剖析整個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義,這是語義學。研究文字的形狀、體系、起源、演變和發展的學科是文字學。
語言文學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由漢、壯、回等50多個民族的文化組成。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中華傳統文化逐步形成海納百川的恢宏氣度和多元一體的綺麗態勢。
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載體有漢語、藏浯、苗語等,其中漢語和漢字可視為自公元前三千年一直延續至今的中華傳統文化統一體最有力的一個標志,也是迄今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最發達、最豐富的語言之一,被列為聯合國法定的五種通用語言之一,屬漢藏語系。
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是研究中國語言的詞語、句法,賞析古今詩歌、散文、小說等眾多的文學作品,熟悉有關編輯出版的基本知識。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具備扎實的中國語言功底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評價一個文學作品,進行編輯出版工作也會得心應手。而且,你還將擁有一筆財富,那就是寬廣的知識面和優秀的人文素質。
外國語言學外國語言文學,是文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名稱,設有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法式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印度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亞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11個二級學科專業。
㈣ 苗族有文字嗎
苗族有文字,但是未能流傳或推行。
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與漢字可能同源,後來失傳,但無法考證。
20世紀初,一些苗族知識分子為發展苗族文化教育,創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創制的方塊苗文、石啟貴創制的速記苗文,貴州松桃龍紹華運用國際音標編制的苗文課本,等等。一些外國傳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也創制了一些苗文。
但是這些苗文因種種條件的限制,未能在苗族群眾中推行。
《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易暴露於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後東南亞苗族使用法國傳教士發明的一種拉丁拼音苗文,後來逐漸發展為「國際苗文」。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
湘西方言(東部方言)主要通行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北的松桃苗族自治縣,湖北的恩施、宣恩、來鳳、鶴峰和重慶的秀山、酉陽、彭水等縣,分5種土語。
黔東方言(中部方言)主要通行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的靖州、會同等縣,貴州安順地區和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分5種土語。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主要通行於貴州中部、西部、南部、北部和川南以及雲南全省,分8種土語。
此外,還有部分苗族操漢語、侗語、瑤語、布依語、壯語等其他民族語言。苗語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語盡管存在著一些差異,但相通部分仍佔60%以上。
㈤ 唉!因為小學時填升初中表格時地址填錯了,導致被分到了苗族中學,大家說苗語也聽不懂,而且現在都沒發校
在最黑暗的地方發光,才能更耀眼,不要被外在因素左右,加油!
㈥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苗語屬於什麼苗語,哪裡有教學用的書可以買嗎,謝謝
好像沒有這類的書 苗文都很少
㈦ 苗族語言的我愛你怎麼說
苗族語言分為三種苗族語
1.湘西苗語:wel jangx mongx
2.黔東苗語:wil gangb mongx
3.西部苗語:god nyaf gaox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
即: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稱東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
(7)苗語教學擴展閱讀
苗族過去無文字,本世紀初,在黔西北威寧石門坎地區傳教的英國人坡拉德同苗、漢族知識分子楊雅各、張武、李斯提文等人配合使用部分拉丁文字母和一些記單符號,
以石門坎苗族的語音為標准音,創造了一個拼音文字,稱為「坡拉丁文字母苗文」(俗稱「老苗文」),用以翻譯基督教聖經,編寫課本,記錄苗族民間故事、詩歌以及記事等。
40年代,操川黔滇方言東北次方言的部分苗族遷徙並定居在今洗鴨河鄉新池村,將「坡拉字母苗文」傳入紫雲,現仍在通用,而且新池小學用該文字及漢文字進行雙語教學。
5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培養了大批包括苗族學者在內的語言學家,對全國苗族語言進行了普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創制了東部、西部、中部三種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但由於苗族內部支系復雜,語言差異很大,極難統一。
㈧ 如何巧妙利用好苗語輔助漢語教學
1.苗語文字的特點
歷史上苗語沒有通行的文字。在近代特別是在清朝末期一些知識份子 用漢字和自己創造的類似漢字的方塊字記錄過苗語文獻,但是不統一、不通行。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切實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自由的權利,派出語言調查隊對全國的苗語進行了深入的普查研究。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苗語方言差別較大的情況,在1956年分別創制了東部(湘西)、中部(黔東南)、西部(川黔滇)和滇東北四種方言的拉丁字母音素文字體制的苗文,並且經過國家民委批准推行。
苗語文字是音素文字,一個字記錄一個音素,一個音節記錄一個語素。苗文是一種表音文字,語義要依靠若干個語素(音節)排列來表達。
1.1湖南湘西的苗語文字
現行的苗語東部方言標准語是用花垣縣吉衛鎮的苗語做基礎方言,個別詞參照其他土語通行情況進行規范。湘西苗文,也就是苗語東部方言苗文在1956年創制,後來陸陸續續對一些小地方進行完善修改。從文字設計來看,湘西苗語實際被處理成有48個聲母,湘西苗語有36個韻母。(楊 再彪2004,第22-25頁)苗語文字採用26個拉丁字母記錄,例如:rub(好),前兩個分別是聲母和韻母,最後一個字母是標調符號。湘西苗語是用花垣縣吉衛鎮的苗族東部方言做基礎方言的「普通話」進行規范書寫。(楊 再彪,2004)湘西苗語(標准點)有6個聲調,文字用 6個字母放在音節末尾表示: b(35),x(42),d(44),l(22),t(54),s(31)。
1.2 苗語文字的現行書寫方式
湘西苗語的現行書寫方式是音節式書寫,既不是英語那樣的詞式書寫,也不是漢字那樣的字式書寫。現行苗文普遍採用一個音節一個字組的書寫方法。這個音節類似一個漢字書寫的漢語音節。從出版的課本、普及資料、報刊等資料(龍生庭,2002)來看,一般以音節為單位書寫。例如:
Manx denb ceub reub jex dan guat , nkheb ub jid nianl ghob dex chat ub zanl .
(你們寨子從來沒有來過,口渴了不知道上哪裡找涼水。)
苗文詞典(石如金,1997)也是一個音節、一個音節書寫的。詞條無論是單音詞還是復音詞一律不連寫。
現行苗文普遍採用一個音節一個字組的書寫方法。這個音節類似一個漢字書寫的漢語音節。從出版的課本、普及資料、報刊等資料來看,一般以音節為單位書寫。這種書寫觀念明顯受到漢字注音方式的影響,不科學地模仿漢字注音,把類似漢語的一個字記錄的對象當作苗語書寫單位的標准。由於文字體制不同,漢字的一個字記錄的對象跟苗語一個字記錄的對象完全不一樣。一個漢語的字記錄一個語素,語素往往是一個音節長度;一個苗語的字記錄一個音素,不是音節。文字應該按照詞分組書寫,像《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規定的。可是苗文由於被漢字注音方式誤導,按照音節分組書寫,以致有的苗語教育工作者在《苗語文培訓班教學提綱》中把苗文錯誤地說成「音節文字」。
2.苗語漢語文字特徵比較
漢語和苗語同屬於漢藏語系,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都有很 多相同或相似點。但就這兩種文字來說,無論是性質還是形體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
2.1 文字性質不同
漢語、苗語文字分別屬於兩種不同性質的文字,苗文是表音體系的文字,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
苗語文字是音素文字,一個字記錄一個音素,一個音節記錄一個語素。漢字是語素文字,通常一個漢字記錄一個語素。漢語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它不是直接表示音位或音節的字母,而是用大量表意符號來記錄漢語的詞和語素,從而間接的代表了詞和語素的聲音。
2.2 文字形體不同
漢語、苗語的文字形體不同。漢字是方塊形文字,苗文是字母組合型拼音文字。
苗文標點符號和英文是相同的,和漢字的標點符號有差異。
3.苗語文字詞式書寫展望
從方便群眾學習為出發點,苗語音節式書寫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曾經產生過積極的作用,但是作為一種文字,應該科學。我們提出苗語應該以詞兒為書寫單位,單音節詞兒單獨成立,雙音節和多音節詞兒連寫。
苗語詞式書寫舉例:
詞語:
Ghobxongb(苗族) ubzanl(涼水) ghaobnas(痕跡)
㈨ 如果不用苗語輔助教學會有什麼影響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重要工具。漢語拼音學得如何,對於以後學習語文知識有著直接的影響。由於苗族居住環境的邊遠,孩子沒有接觸過漢語,學前的「雙語」教學是真正體現教育平等的前提。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在拼音教學方面積累了一點點經驗,現把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如下談談:
1.遵循客觀規律,科學選擇教學策略
根據苗族學齡前兒童、低年級兒童在認知水平、認知特點以及個性心理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孩子的母語基礎,並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的"雙語"教學。
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孩子在知覺、記憶方面還帶有很大的直覺性、形象性,抽象思維較弱。因此,要讓孩子們愉快到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就必須採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學習第一個聲母b,聯系孩子對家人的了解,「奶奶」每個孩子都知道,苗語發音「bóbo」,引入了聲母b。同理苗語中,漢語的所有聲母、13個韻母都有,就可以用苗語把漢語的聲母、部分韻母學會讀寫。又如在學習《詠鵝》這首詩時,我先用漢語教會孩子們讀,然後再用苗語進行解釋。
2.苗語聲調的學習,是成功完成漢語拼音的關鍵
苗語因地域跨度,無標准語言,要完成對苗語的拼讀,聲母達到55個,韻母在漢語的基礎上已有擴充,有13個韻母a、o、e、i、u、ai、ao、ia、iao、iai、in、ang、iang與漢語相似。漢語聲調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與苗語7個調中的高平調、中升調、中平調、高降調相對應,故可用對應的漢語拼音拼讀對應的苗語詞彙,雙語教學中,不一定要完全的對苗語進行教學,而是要讓學生完成漢語聲、韻、調的認知。
3.合理的教學方法,在苗語拼讀的基礎上進行漢語的拼音的認知和漢字的拼讀
學前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藉助外部刺激來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取了游戲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游戲。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苗族學生非常喜愛的事情,符合學前班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輕輕鬆鬆地記,深受學生歡迎。例如,在教學韻母「a、 ou、i」時,我根據苗語長調的設計游戲,兩名學生邊表演苗語長調對歌:「a…….ou……i……」。通過游戲,學生反復歌詠,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兒歌。兒歌由於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a o e」時,教學生朗讀兒歌:「張大嘴巴a a a,圓圓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學生邊唱邊記住了a o e 的發音。
4.開展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鞏固學習成果
在提高課堂四十分鍾教學效果的同時,我開展了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以配合、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除了常規性的拼音驗收以外,我利用課外舉行拼讀拼寫苗語比賽,表彰拼音學得好的學生,激勵學生學好拼音。在此基礎上,拼學漢字如:爸爸、媽媽等,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了學拼音的重要性,並學以致用,鞏固了學習效果。
總之、苗族雙語教學,不按常規,以記住聲、韻為目的,以苗語為基礎,學會漢語拼音,在拼音的基礎上,完成漢字的教學,在漢字的基礎上逐步學會漢語,在學生步入一年級時,苗族孩子的第一堂課是平等的。
(吉首市矮寨小學 羅冬梅)
拯救苗語的無奈——
9個人的苗語學校
[背景]
為了搶救民族文化,經湖北省及恩施州相關部門批准,宣恩縣小茅坡營民族小學,成為全省唯一一所苗語學校。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苗語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苗校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目前只剩8個學生,連同1名教師,全校僅9人。
6月8日至12日,我先後3次到該校探訪,感覺在這座海撥約800米的山頂上,3幢富於民族特色的教學樓顯得空空盪盪……
A 傳承
「哥哥叫LaLa,姐姐叫YaYa……」
「哥哥叫LaLa,姐姐叫YaYa,媽媽爸爸叫NaMa……」
一種帶著嘶啞的粗曠歌聲,從大山頂部的學校里飄出來,就像石子擊落水面盪開的漣漪。這是一個苗家漢子從心底喊出的歌,略帶輕快的節奏。他在給教室里的8個孩子上音樂課。
這是6月8日下午,我從恩施城區驅車約100公里的山路,來到位於宣恩縣高羅鄉小茅坡營村的民族小學——它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開設有苗語課程的「苗語學校」。學校唯一一名教師兼校長馮萬清老師,正在以歌曲的形式教授學生學習苗語。
學校座落在一座海撥約800米的大山頂部。而它四周的大山,有的海撥在1200米以上。滿眼植被茂密,鬱郁蔥蔥,風景優美如畫。在大山的山腳至山坡,隨處可見苗族老百姓依山而建的木質房屋,這就是小茅坡營村。目前總人口465人,除少數嫁進來的漢族婦女外,其餘均為苗族。苗語學校的孩子們,就全部來自這個村莊。
下午4時許,學校放學了。「為什麼放學這么早啊?」我問。馮萬清老師解釋說:「別看這些孩子都是小茅坡營村的,有的要走10多公里山路才能到家啊,要走兩三個小時。」
馮老師介紹:該校只有小學一二年級,課程與全日制小學一致,但每周多開3節苗語課。包括語數音美在內的所有課程,均由他一個人任教。三年級後,學生便轉到附近全日制的團結小學就讀。
座落在山頂的苗語學校——
B 搶救
「作為一種民族語言,丟掉太可惜了……」
為什麼要開設苗語課呢?今年55歲的馮萬清老師回答說:「我小時候只會講苗語,6歲上學時才知道有漢語。現在相反,村子裡六七歲的孩子只知道有漢語,不知道有苗語了。感覺好像一下子從天上嘩啦一聲掉到地上,落差太大……」
小茅坡營村支書石志元進一步解釋:目前,村子裡還使用苗語交流的大約有200人,基本上是30歲以上的人。 但即使這些人,也只是在苗族同胞之間講一講苗語,與外人交流仍然講漢語。而一些更年輕的苗族,大多數都不會講苗語了。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當然希望自己的語言能夠代代傳承下去,因為這也是苗族的一個標志。
「小茅坡營村,還是全省唯一還在使用苗語的地方,」 宣恩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孫萬心介紹說:整個湖北現有苗族20餘萬人,主要集中在恩施州,全州苗族19.1萬人,但唯有小茅坡村一直保留著苗族語言和風俗習慣,被我們稱為「苗族社區」。
「作為一種語言,丟掉太可惜了。」宣恩縣民宗局辦公室主任滕樹松說道:正是如此,恩施州民族宗教部門與教育部門聯手,決定在小茅坡營村民族小學開設苗語課,以搶救瀕臨消失的民族語言和優秀民族文化。
滕樹松說:他自己出身苗族,也不會講苗語了,有時想想,身上連苗族的一點影子都不見了,人家憑什麼相信你是苗族啊。
小茅坡營村的苗族人民依山而建的青瓦木頭房屋——
C 憂愁
「 母親不教孩子學苗語,還說『難聽死了』……」
苗語為什麼會消失得那麼快?6月9日,我走訪了苗語學校附近的幾戶苗族同胞,他們的答案是:這是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在一面山坡上,我見到一幢面積約400平方米的全木結構的房子。這里住著一對上了年紀的苗族夫婦,他們是66歲的龍明武和70歲的羅池玉。二老介紹:他們共有5個孩子,全部在浙江打工。雖然他們和孩子們都會講苗語,但孩子的孩子,也就是他們的孫子,均隨父母到浙江上學了,這些孫輩們哪裡還會講苗語呢?像這樣出去打工把孩子帶到外地上學的,大有人在。
龍明武還說:以前,他們種植的稻子產量很低,後來有了雜交水稻,而「雜交水稻」這類名詞苗語就無法翻譯,根本找不出對應的詞彙,大家就不得不學習漢語;再後來,家裡有了電視,雖然剛開始時,很多人不懂普通話,看不懂電視,但看多了就慢慢懂了,尤其是孩子們,學起來很快。如今,整個小茅坡營村,70%的家庭有了電視,苗語漸漸地就被年輕人遺忘了。
「苗語的現狀,讓人憂愁啊。」曾在苗語學校教過苗語的龍玉卓老師說道。他給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教苗語時,有一名年輕母親竟對他說,苗語那是鬼話,難聽死了,我叫孩子不學……
龍明武、羅池玉這對古稀苗族夫婦的兒女全部到外面打工去了——
D 堅守
「光陰荏苒,歲月蹉跎,我的努力不變……」
盡管如此,馮萬清老師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著苗語教學的陣地。
據介紹,小茅坡營村民族小學始建於1952年下半年,20世紀80年代末便提出增設苗語課,以搶救民族文化。因此,相關部門投入資金,共改擴建3幢富於民族特色的教學樓,這種硬體在當時的村級小學屬於一流。
但正規開設苗語課是在90年代末,尤其是2000年以來。學生最多時有80多人,5個班級,教師有六七人之多。到2004年,學生銳減至13人,教師也只剩下1人了。2005年秋至今,學生數量減至8人。3幢教學樓由此顯得空空盪盪。其中一幢,已被用做村委會辦公的地方。
雖然如此,政府部門開設苗語課的決心並沒有動搖。比如,根據要求,村級小學要全部撤消合並,但在宣恩縣,僅此一個地方沒有撤消。
「為了苗語和苗族文化不至於消失,我想盡千方百計教學,盡管這種工作量,教育部門不進行考評。」馮老師說道:雖然苗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但他對每節苗語課,都要事先用漢語寫出教案;同時,想方設法用學生易學易接受的方式來教,比如,他把一些現代漢語歌曲,改編成苗歌,教學生唱出來。
說完,馮老師當場引吭高歌,用苗語唱起《慶祝六一兒童節》。
當我問及他一個人在山上教授苗語的感受時,馮萬清說:「我的感受是,光陰荏苒,歲月蹉跎,我的努力不變……」
一幢教學樓成了村委會辦公室——
E 無奈
「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開設苗語課程有多大的實際效果呢? 能不能預測一下,苗語將來會不會消失?6月12日,我就此走訪了宣恩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多名官員及部分學校教師,眾人均稱:「這說不好。」但言語和表情中,無不流露出一種無奈。
我首先來到宣恩縣團結小學,這是一所擁有數百名學生的全日制小學。其中,我找到了曾在小茅坡營民族小學任教10年的龍玉卓老師。10年中,他教了4年苗語,由於學生銳減,他於2004年被調到團結小學,此後,苗語學校就剩下馮萬清一人。
「團結小學還開不開設苗語課?」我問。
「不開了。」龍玉卓說。
「學生在苗語學校只學兩年苗語,現在又不開了,那學生以後會不會忘記?」我又問。
「如果經常不用,那肯定要忘記一些,」龍玉卓說:「這是一對矛盾,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在宣恩縣民宗局,副局長孫萬心分析了苗語學校學生銳減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近年出生的適齡兒童自然減少;另一方面,是因為村裡的部分兒童,隨著打工父母到外地上學去了。
「學生數量越來越少,這苗語學校以後還辦不辦得下去呢?」我問。
「正是這個擔心,相關部門組織力量編寫了一套《湖北苗語》的書,配用光碟,把苗語用國際音標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保存。」孫萬心嘆道: 「由於沒有生源,苗語學校堅持下去看來已非常艱難。我們正在想辦法。目前,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馮老師還是堅持在山上教授苗語——
轉載連接: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