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也需要一個趣味作文的教案,能幫幫我嗎
一、趣味故事
動畫設計:
環境:郊外的路上,輕風拂面,楊柳依依。
人物:文宇老師 思文(男) 思語(女)
故事情節:
周末,老師帶著他的兩個得意門生去郊遊,大家談笑風生,心花怒放。三個人說到「朋友」這個話題,文宇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我給你倆講個故事好嗎?」
思文、思語:「好極了!老師你真棒!」(兩人又說又跳)
老師:從前,有一個仗義的人,廣交天下豪傑,臨終前對他兒子講,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盪,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思語:「一個半朋友?朋友還有半個的」(思語一臉的迷茫)
老師:「是啊!這兒就是個懸念!你別急,且聽我說。」
老師:「兒子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裡。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快叫來自已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換下,穿在了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自已兒子卻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的時刻,那人能為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捨自已親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稱作你的一個朋友。
思文:「這人真夠義氣,確實是個靠得住的朋友!」(思文豎起了大拇指!)
思語:「那還有半個朋友呢?」
老師:「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裡。把同樣的話敘說了一遍。
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里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 ,我保證不會告發你……」
兒子明白了:在你患難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不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稱作你的半個朋友。
思語、思文:「原來這樣!夠玄的了!」(二人作恍然大悟狀)
二、精妙點撥
老師: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跌宕人入勝;雲橫斷嶺知何處,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文:什麼叫「文似看山不喜平」?
老師:「文似看山不喜平」,說的是文章要寫得有波瀾,有懸念,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緊有慢,富於變化。這樣的文章不論長短,都能使讀者讀起來歷久不倦,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思語:寫文章為什麼宜曲不宜直呢?
老師:這是生活本身所決定的。
客觀事物是錯綜復雜、充滿矛盾和斗爭的。生活中有曲折,文章在反映生活時就應有變化。文章就要這與出它的曲折變化,這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文章寫得曲折,也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內容。平庸的寫法,難以表達復雜的生活;簡單的安排,不易表現豐富的內容。平鋪直敘,竹筒倒豆子,倒是很痛快,但是沒有味道。
思文:老師,請你舉個例子好嗎?
老師:好的,有篇名為《獵獅》的小說很有意思。講的是伊莉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獵。不久,她在家裡接到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屍回家。」三星期後,從非洲運來了一個大包裹,裡面是一個獅屍。她又趕緊發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寄回巴布屍。」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電:「無誤,巴布在獅腹內。——佛萊特。」
思文:文章雖然短,但是寫得很巧妙。
老師:對!這是一篇獲獎的小小說,篇幅雖知,卻曲折跌宕,全文憑借順筆與逆筆,掀起三個波瀾: 1、巴布別妻攜弟非洲打獵。(順筆)巴布不幸身亡。(逆筆) 此為第一個波瀾;2、伊莉薇娜要求郵回丈夫屍體:順筆,卻得到一個「獅屍」:逆筆,此處為第二個波瀾3、伊莉薇娜再索夫屍:順筆,弟回電:巴布在獅腹內:逆筆;此處為第三個波瀾。一切在意料之外,在情理之中。
思語:有趣極了!
思文:把文章寫得曲折動人,有哪些章法可依呢?
老師: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一、環環相扣,波瀾起伏,逐層深入,推向高潮。
板書: 一、環環相扣,波瀾起伏,逐層深入,推向高潮。
比如你們喜歡的《武松打虎》,作者沒有直寫武松一下就和老虎相遇,以至幾拳把老虎打死。武松這個形象的塑造,是靠了曲折的情節的。作者為他設下了種種關卡和伏筆,一層一層,一步一步,由緩到急,由弛到張,把情節推向了高潮。先是寫武松驚人的酒量,一下喝了十八碗;又寫他三次看到縣府通告岡上有虎的榜文,但他對這些均若無其事。
思文:我知道,作者寫這些,都是為以後武松打虎的高潮作烘托和鋪墊。
老師:對!聰明!當他上到山岡時,也未寫到老虎,及至老虎真的出現時,武松雖倉惶應戰,但也沒有寫他如何打老虎,而是寫他一躲再躲,在退卻之後,才用棒打去,恰在這時,偏偏把棒打在松樹上,將哨棒斷作兩截,真是險上加險,這樣,武松只得徒手與老虎搏鬥,這才更顯出了武松的勇猛。但在寫搏鬥時,筆也未放在武松身上,而是集中寫了老虎的兇猛,寫它如何撲、掀、翦、咆哮、掙扎等,盡管如此厲害,老虎最後還是被武松用拳頭打死了,這就反襯了武松的勇猛。作者在這里用了欲張先馳的筆法,在高潮到來之前,作了種種烘托和鋪墊,為高潮「蓄勢」,然後由遠及近,由緩到急,一步一步把武松帶入高潮。這不僅有力地塑造和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而且使故事情節曲折生動,扣人心弦。
思語:這樣看來,文章寫得曲折,就要勇於創新。
老師:對!你非常有悟性。
思文:那第二個方面呢?
老師:第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巧設伏筆、搖曳多姿。
板書:第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巧設伏筆、搖曳多姿。
老師:你們倆誰來說說四大名著中帶「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帶「九」字的故事?
思文:我先說!有「三打祝家莊」、「三打白骨精」、「三調芭蕉扇」、「三請諸葛亮」……
(手舞足蹈,一幅得勝者的神情)
思語:還有「三氣周瑜」、「劉姥姥三進榮國府」,……
(用手示意思文不要說完,不甘示弱)
老師:對!你們真不錯,還有「五關斬將」、「六齣祁山」、「七擒孟獲」、「九伐中原」等等,這些精彩的故事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甚至要到九呢?作者是不是單純為追求奇特的情節呢?恰恰相反,曲折的情節,正反映了曲折的生活,
思文:老師。第三點呢?
老師:第三是要做到:抑揚頓挫,迂迴曲折;有張有馳,節奏分明。
板書:第三、抑揚頓挫,迂迴曲折;有張有馳,節奏分明。
思文:老師,你再舉個有趣的例子!
老師:好!讓我想想!
從前,有一個大財主。他的祖母九十大壽時,他決心張羅個大場面好好地為老太太慶祝一番。因此在親朋好友滿座後,又請來本村一位很有文墨的私塾先生來為老太太撰一對聯。老先生將墨蘸飽,對老太太上下量了一番,見她鶴發童顏、正襟危坐、顧盼生輝,猶如仙人。於是低頭略一深思,寫出了一聯:「這個婆娘不是人。」老財主及其兒孫一見,不禁勃然大怒,有的掄起拳頭就要揍老先生。就在拳頭尚未落下去之際,老行先生又寫出了第二聯:「九天仙女下凡塵。」舉座皆驚、皆喜,老財主及其兒孫更是樂不可支。正當大家高興的時候,第三聯又出來了:「兒孫個個都是賊。」舉座嘩然,老財主和兒孫們又怒上心頭,有的又要採取行動。轉眼間,老先生寫出了最後一聯:「偷得蟠桃奉至親。」大家又都轉怒為喜。
思文:這個私塾先生真夠有意思,他好說夕說,最後還是把財主逗樂了。
老師:第一、三聯的確是夠「壞」的,但正是因為這兩聯壞、糟,二、四聯才顯得那麼美、好:「這個婆娘不是人」,——原來是「九天仙女」;「兒孫個個都是賊」——能上天宮瑤池蟠桃園里偷來蟠桃為老太太祝壽,這個本事誰有?
思文:老師,老先生使用的是文學手法中的「先抑後揚」的手法吧!
老師:作為「抑」,如果沒有很「壞」、「很糟」的東西去抑,那麼,後面想「揚」也「揚」不起來,或「揚」而不「高」。當然,如果根本不用「壞」東西「抑」,而一開始就用「好」東西誇,那麼不論如何誇,也顯得很平,比如「這位老太太不平常,就是天仙也比不上;兒孫個個有本事,勝過當年孫猴子……
思文:那最後一個方面呢?
老師:要注意寫得峰迴路轉,交錯變化,巧設誤會,引人入勝。
板書:第四、峰迴路轉,交錯變化,巧設誤會,引人入勝。
可以運用突轉法。就是在敘述事件的結尾對文章前面的鋪墊來個出乎意料的突然轉折,掀起敘述的波瀾。
老師:對!還可以運用誤會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間的猜疑或誤解,來激化矛盾,掀起波瀾,不斷推動情節的發展變化,最終釋疑解扣。
2. 《秋天的樹葉》作文指導課教學設計
[《秋天的樹葉》作文指導課教學設計]
《秋天的樹葉》作文指導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寫一篇以《秋天的樹葉》為題的習作,寫出秋天樹葉的形狀、色彩,《秋天的樹葉》作文指導課教學設計。
2、指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周圍樹葉,能抓住特點,想像豐富,清楚明白、有條理地介紹。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寫出秋天樹葉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做到有序觀察,抓住特點,加強體驗和想像。
教學准備:
1、教師製作秋天的樹葉(楓樹、銀杏、冬青、龍爪槐、樟樹、紅花繼木、芭蕉、鐵樹、松樹等)PPT課件、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民族音樂《秋思》、下水文。
2、提前一周組織學生課前觀察校園、村莊周圍和學校旁金橋大道人行道邊的樹葉,採集自己喜愛的樹葉。
3、學生搜集並積累描寫秋天樹葉的相關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90分鍾
教學過程:
一、 欣賞秋天的樹葉,撥動情感的心弦。
目標:創設情境,激發動機,樂於表達。
作用:引發學生對課前觀察秋天樹葉的回憶與感受,整體把握秋天樹葉的特點,產生喜愛之情,使秋天的樹葉成為學生由內向外,自己想傾吐的內容,產生習作的內驅力。
注意點:課件中的圖片要是學生所熟悉的,既要有整棵樹的全景展示,更要有樹葉的特寫。觀賞樹葉,提醒學生注意留心各種樹葉的色彩、形狀。
1、師述:現在正是金秋時節。課前,同學們已經在校園內、上學路上以及村莊周圍注意觀察過秋天的樹葉(板書:秋天的樹葉),現在請同學們簡要交流你們看到的秋天的樹葉,從樹葉的顏色、形狀或感受等方面說一說。
2、學生簡要匯報。
(過渡)秋天的樹葉,顏色美,形狀美。老師覺得秋天的樹葉就是一幅幅畫,色彩斑斕,多彩多姿。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校園里和學校附近老師拍攝的一組秋天的樹葉。
4、學生欣賞秋葉。(出示課件)
在優美的音樂背景下,欣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樹葉,激發學生對樹葉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說出真實而獨特的感受。
5、激發習作的內驅力。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說一說、寫一寫秋天的樹葉。同學們習作完成後,老師將以「秋天的樹葉」為主題,在學校為我們班舉辦一個習作展覽,優秀的習作還將被推薦到學校網站。
二、指導觀察秋天的楓葉。
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清楚介紹,有序表達。
作用:指導學生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樹葉,大膽想像,滲透表達的順序。
注意點:提醒學生不必拘泥於老師提供的句式,可以按照自己的表達習慣與方法,組織好介紹的語言,主動觀察,自由表達。同時告訴學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不要只停留在一片葉子上,要注意發現同是一種樹葉的不同的地方。
一)、觀察「楓樹葉」,學會由整體到部分進行有序介紹。
● 觀察一樹楓葉:
1、 師述:首先看一樹的楓葉。(出示——金黃的、紅中透黃的、火紅的三幅圖)
2、 學生觀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說出來,小學生作文《《秋天的樹葉》作文指導課教學設計》。教師出示下列句式:
顏色:
(
)的葉子,就像(
)。
形狀:
(
)的楓樹,彷彿(
)。陽光下,猶如(
)。
動態:
風乍起,樹葉搖動,楓樹好似(
)。
2、交流、點評。指導學生從抓住特點、敘述順序、表達方法幾方面點評。
(板書:顏色 形狀 )
過渡:同學們對一棵楓樹的觀察與介紹,抓住了特點,想像豐富。下面請看一片楓葉,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觀察與介紹。
● 觀察一片楓葉:
出示(火紅的楓葉特寫圖)或學生拿出自己採摘的楓葉觀察,同桌相互介紹。
1、自主觀察楓葉的顏色、形狀,想像風兒吹過的情景。
2、指名口述;指導學會由整體到部分,有序觀察,想像豐富,敘述具體。
顏色——
形狀—— 葉柄、葉片、葉邊緣、葉脈
動態——微風吹過 ……
⑴ 學生口述風中的楓葉。
⑵ 指導抓住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具體形象地表達。
⑶
小結:我們在介紹秋天的樹葉時,抓住樹葉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同時,做到動靜結合,秋天的樹葉就會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板書:靜態 動態)
● 閱讀教師下水文, 在體會與比較中習得觀察與表達的方法。
1、學生閱讀《秋天的楓葉》。
秋天的楓葉
牡丹雖然雍容華貴,桂花盡管芳香撲鼻,我卻更愛秋天的楓葉。
陽光下,遠遠望去,火紅的楓樹分外耀眼,如同燒著的晚霞。
走近觀賞,楓葉長在樹梢,疏密有致。它們有的紅得鮮,有的紅得艷。一片片葉子,精神抖擻地平展著,絕無低垂。淡紅的葉柄和鮮紅的葉片組成了可愛的楓葉。每一片葉子分為七片中間寬末端細的小葉子。它們長短不同、大小各異。長的,像一根根美麗的羽毛;短的,似一枚枚漂亮的發卡。它們組合得又是那樣的自然、妥帖,充滿韻味,彷彿小金魚美麗的大尾巴,又似惹人喜愛的蝴蝶……再瞧,一根根葉脈清晰可見,伸向葉子的四周。摸一摸,葉片正面軟軟的,滑滑的,就像絨布;手指滑過葉片邊緣,感到癢癢的,原來那兒分布著許多有規則排列的「小鋸齒」。
一陣微風吹來,楓葉在樹枝上不停地顫動著,似乎興奮不已。葉片在風中發出的沙沙聲,那是在悄悄地告訴我:「看!我們紅艷艷的,多麼漂亮……
」
哦,秋天的楓葉,紅似火,美如畫。
2、交流,體會觀察與表達的方法。(抓住特點,動靜結合,大膽想像,有序觀察與描寫。)
3、介紹開頭和結尾的方法
開頭方法
開門見山(例:秋天到了,許多樹葉無聲無息地脫下自己綠色的外衣,穿上了艷麗的禮服。)
作比較(例:牡丹雖然雍容華貴,桂花盡管芳香撲鼻,我卻更愛秋天五彩斑斕的樹葉。)
名言警句引入(例:「一葉知秋」 「霜葉紅於二月花」)
抒發感受 (例:秋天的樹葉,美不勝收,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結尾方法
首尾呼應 (例:秋天的樹葉,絢麗多姿,是一幅畫,是一首詩。)
抒發情感
(例:多麼迷人的秋葉啊!或我真想做一片秋天的樹葉。
二)、學生觀察自帶的樹葉,自主習作。
目標:清楚明白地寫出樹葉的特點,動靜結合,想像豐富。
作用:運用習得的觀察和表達方法,自主觀察,樂於表達。
注意點:教師要維持好教室的紀律,幫助個別學生觀察時抓住樹葉的特點,指導學生遣詞造句。同時,通過比賽激勵的方式,比一比誰寫得快,使習作一氣呵成。
1、
學生回想觀察樹葉的情景,觀察、描寫自己喜愛的兩種樹葉。
預設:銀杏葉
樟樹葉
桂樹葉
冬青葉 芭蕉葉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帶的樹葉,先仔細觀察樹葉的形狀、顏色,注意展開豐富的想像,然後有條理地寫下來,等會兒請你為大家介紹。
2、學生自主習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遣詞造句,做好個別輔導。同時,通過比賽激勵的方式,比一比誰寫得快,使習作一氣呵成。
四、示範評改。
目標:在示範評改中明確習作的要求和方法,抓住特點,想像合理,動靜結合,有序介紹,學會使用規范的批改符號。
作用:發揮學生中典型習作的指導作用,優秀的給予鼓勵,不足的指出問題,並提出修改的要求,為下一環節——學生自改,提供示範。
注意點:評改以教師為主,突出本次習作的要求,少引導學生發表意見,把時間留給學生自主修改。
挑選3——5篇學生典型習作,指名朗讀,教師進行評點。優秀的給予鼓勵,不足的指出問題,並提出修改的要求,為下一環節——學生自改,提供示範。
五、自改習作
目標:在自主評改的實踐中,將樹葉的特點能具體明白、文從字順、有條理地表達,做到想像豐富,表達明白具體。
作用:讓學生在評改的實踐中提高習作水平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注意點:評改需要反復地讀,敢於出聲地讀,要僅僅圍繞本次習作的要求,正確使用修改符號。教師重點對個別學生給予修改的輔導。
六、展示交流
目標:在交流中,享受書面表達帶來的精神愉悅。
作用:通過交流,展示書面表達的成果,相互學習和激勵。
注意點:重在樹立學生習作的自信心,面向全體,給予更多的學生展示的機會。
七、板書設計。
顏色
形狀
秋 天 的 樹 葉
靜態
動態
〔《秋天的樹葉》作文指導課教學設計〕隨文贈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3. 三月三的三月三活動
「三月三」廟會
正所謂「三月三,盤古山」,所以農歷三月初三是盤古山朝聖的日子。
盤古開天闢地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說之一。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城南15公里處的盤古山,是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造化萬物的地方。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世界的神話流傳久遠,據歷史資料顯示,泌陽至少從南北朝時期就興起了盛大的拜祭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的盤古廟會,都有數十萬之眾從四面八方趕來,祭拜人根之祖---盤古、並藉此機會為親朋祈福。
自2003年以來,泌陽縣大力弘揚盤古文化,將這一傳統廟會打造成集文化、旅遊、經濟開發、尋根拜祖、展示泌陽形象為一體的盤古文化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0屆。
在中國「盤古聖地」不在少數,而在河南省,唯有泌陽縣盤古山被稱為「中國盤古聖地」,此盤古山不以山高而名,因為盤古山主峰海拔也才459米,在群山之中可謂「嬌小」,但她卻在中原諸多名山秀峰中奪得「盤古聖地」之美名,自是有其不凡之處。
而盤古山山巔之上立有盤古神廟。 盤古廟始建於五代。傳言當年盤古山上時有神光顯現,更有蜃樓仙境為鄉民官士親見。每奇景臨世不過半日即沒,其中有仙樓宮闕,井然杼比;麒麟、彩鳳、青鸞、仙鶴、白螭、神龍戲於其間;瓊草玉樹,遍地可見;靈果珍品,望而垂涎。仙人飛相來往於瑤宮紫闕,且有彩裳宮娥、童子相隨而行。仙氣氤氳,自在非凡。
其中有一大殿其勢最偉,殿前正門上有一青玉大匾,上書「盤古神殿」四大鏨金字跡,氣勢恢宏,庄嚴非常。 殿外庭中有一高逾百丈的玉雕,周身不見半點瑕疵,通體瑩光潤透,更不顯絲毫雕琢之工跡,純朴自然,渾然天成。此玉雕所繪乃一神人,但見此人,虯髯濃眉,金剛怒目,方口大耳,上身赤膊,肌肉虯結,下身槲葉圍裙,不失庄嚴。手執一利刃巨斧,揮天斥地,懾泣鬼神,正是有開天闢地之功的盤古大神。
此事傳至京都,明告聖聽。帝命欽天監卜占,告之乃神跡,瑞兆也。帝親身移駕,周車而至,恰逢蜃現。甚喜,凈身、齋戒、焚香,禱神祈天。望上達天聽,永保社稷。後,遣能匠巧工於山頂造殿立社,樹碑以傳。命僧道代帝世相守司,以求國安。
世傳盤古氏九月初九聖誕,三月初三升天。於是在每年陽春三月花開農閑時,行起廟會,以念盤古開天之功善。
值此之時,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賈小販,鴻儒白丁,盡皆雲集於此。或論道說法,或攀比奢華,或藉此營生,或尋墨夢筆,以生妙花。
三教九流,走卒藝人,不絕其間,山上山下,人煙阜盛。叫賣聲,討價聲,歡笑聲,吟哦聲,祈禱聲,誦經聲,諸般聲語不絕於耳。山下車馬、雲轎、簡棚、華蓋,賃地而卧,佔地而居。山道側徑有林蔭歇腳者,有烹茶煮茗者,有沽酒獨酌者,有行令聚飲者,有沾汗而行者,有搖扇拄竹者,有踴躍跳行者,有裙帶相幫者,有步履匆匆者,有駐足而望者,世間百態,不一而足。 山頂之上,噴火、變臉、變戲法兒、吞劍、碎石、耍刀、舞槍、打鞭、履纖、舞獅、舞龍、斗雞、戲猴等,更有燈謎、對聯、賦詩、作詞等文墨之巧,騷客鴻儒,盡來附足,一展才華。其中更是成全了不少才子佳人之良緣!
碧玉名媛,自是鍾愛一些小巧精奇的物什,珠釵、發卡、玉佩、束發絲結、開光護符,必不會少。
各地之風味小吃、冷飲、布偶、紙鳶、木質刀劍、竹簫短哨,皆為垂髫小兒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攜錦帛、霧茗、書畫、美玉,藉此易物,換取黃白。 不少善男信女攜家中眷屬,虔誠朝拜,以求多福。
總之,盤古廟會乃一年一度之盛會,不往則定當抱憾遺恨終生!
2005年12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河南省泌陽縣為「中國盤古聖地」。
「三月三」廟會也是江都古鎮仙女廟的傳統「節目」。
農歷三月初三,正值「杜鵑竹里鳴,梅花落滿道」的時節,這一天,當街西斑帶河上一彎纖細的月牙兒悄悄落下,鎮東那株蒼老的榆樹梢上慢慢地透出一抹紅暈,此時,小鎮此起彼落地響起歡快的爆竹聲,整個小鎮開始沸騰地熱鬧起來。
太陽漸漸升起,居高臨下觀望:身著吉服的人群,像彩蝶游移,從四面八方向鎮上匯攏,繼而如春潮般地湧向廟場。大街小巷,爆竹紛飛,鑼鼓喧鬧,到處是節日的歡聲……
據說,此會始於漢代。相傳西漢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亂,三月初三,漢高祖第九代孫劉秀被王莽追逃到仙女廟(當時稱蔡家莊)一帶,為一漁夫所救。後來,庄民感念劉秀的福澤,特建一金龍王廟(鄉民以為皇帝是金龍化身),以後每年三月三,都有四鄉八鎮的村民前來燒香朝拜,漸而演化成廟會。也有人說這「三月三」與農事有關。農忙開始,鄉民總是祈求風調雨順,所以,這一天先祭奠一下龍王,以求一年五穀豐登。此說,似更可信些。
傳說總歸是傳說,對於身居鄉間,辛苦的人們來說,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廟會的來源並不重要,但這一自娛性的節日倒是令人嚮往。廟會那天,鎮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請外地的親友赴廟會。於是方圓數十里的男女老少雲集鎮上,甚至揚州、南京一帶的人,也有乘車趕來的,那場面煞是壯觀。
這一日,龍王廟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廟場四周,商販雲集,各種小吃遍布街中,諸種土產雜陳其間。耍猴的,舞刀槍玩棍棒的,打蓮花落唱道情的……吆喝聲、叫賣聲、鑼鼓聲,還有孩子手裡的小嗽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二三里外也聽得見。廟前有一處平地,但見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誠,燒香的、燒紙錠的,火光熊熊,濃煙升騰。廟堂內燈燭輝煌,香煙繚繞,鍾馨聒耳,一片伽藍香氣。
行香開始,浩浩盪盪的隊伍起程了。只聽鑼鼓喧天,鞭炮震響。「馬匹」(充神馬的人)赤著上身,穿紅褲,臉塗花紋,口中橫銜一枝長鐵簽(代馬嚼口),手執四五尺長的鐵棍,在神前跪拜踴躍,揮舞開道。其後是香火隊,信徒們背著香袋,手執香火,排成4 行,徐徐而行。只見煙霧繚繞,縹緲彌漫,如入仙境一般。緊隨香火隊之後是鼓樂隊,樂師身穿青衫,腰束黃帶,手執鼓、拔、笙、簫、弦子、二胡等樂器,演奏樂曲。接下來,是人數最多的化妝的歌舞隊,各種歌舞爭奇斗勝,美不勝收。
耍木頭人戲的則靠一根扁擔,扛著一個小檯子,周圍有布擋,上面掛有一排排尺把長的小木偶,台前掛有一個小布簾,藝人在布擋下面一手牽引線,一手敲大鑼,嘴裡唱著台詞,台上的小木偶就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什麼《豬八戒招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凈、末、丑和文場、武場於一身,其景令人陶醉。
走在行香隊伍最後的,是那些逢大難不死的劫後餘生者,他們身穿大紅囚衣,口裡喃喃念語,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謝神明恩寵,祈禱保佑平安。行香隊伍吹吹打打,熱熱鬧鬧,行一程停一陣,停一陣行一程,緩緩地繞鎮一周後再折回龍王廟,這時已是紅日偏西……
「三月三」是廟會也是集場,十里方圓,處處是貨攤,吃、穿、用、耍,琳琅滿目,五彩繽紛。從正月起,外地商賈和手工業者,即分水陸兩路,或肩挑驢馱,或推車乘船,從四鄉八鎮湧向仙女廟,其中有土特產品、農副產品、農具和一些小商品。
最多的是「窯貨」和「水鮮」,窯貨即宜興一帶的大缸、砂鍋、綠瓮、鍋碗瓢盆等,水鮮則是寶應一帶的藕、荸薺,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稱為窯貨集和水鮮集。而通州大布,本地的家機布,也倍受歡迎。趕集的人幾乎個個都拿著購來的物件,尤其是農民,扛著買來的嶄新農具,眉飛色舞,喜氣洋洋。
「三月三」龍王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精心組織、規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廟會。其時,南京的、蘇州的、上海的、揚州的、江都本縣的商賈、群眾雲集江都鎮十幾條大街上,有來賣貨的,有來買物的,有來看熱鬧的,有來采風的,還有來談對象相親的,真是萬頭攢動,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前後延續三天。
集市上各種貨物應有盡有,入口的糧油、糕點、水果、土產;穿著的裙衫、衣褲;農用的,抽水機,拖拉機、化肥、農葯;家用的,傢具、炊具、電器、化妝品……不怕買不到,只怕想不到,五花八門貨,樣樣能買到。
入夜,節日的江都鎮別是一番風景。所有的文化場所燈彩通明,鑼鼓喧天,茶座、劇場、舞場、溜冰場、游樂場、公園到處是;揚劇、淮劇、黃梅戲,有名的劇團、紅的角兒紛紛登台,聯袂演出。
這些文化娛樂場所已成為人們交流信息、洽談生意、聯系感情的好地方。可以說每次廟會都使江都人開拓了眼界,都使江都人結交了朋友,都使江都這個千年古鎮名聲遠播。
三月三情人節
農歷三月三的情人節:三月三的情人節由來已久。有詩為證,李白詩雲:「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農歷三月三的情人節。透過這首詩,我們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麼的浪漫:一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艷陽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贈,嘯聲不斷,何等境界!不僅如此,我國在很久很久以前,親人相別,友人相離都有折柳相贈的習慣,也有詩為證:「垂柳無端饋贈別」。由此可見,情即為柳,柳即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將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尋花問柳,即源於此。今天我們雖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結情的場面,但是卻有著無數的情詩和情歌,足以讓我們享用不盡。另外,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間,至今還保留著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雲南的少數民族,在農歷三月三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月歌圩節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綉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綉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為了慶祝三月三,准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腌好封存;婦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粽粑作為祭品,用以祭禮堂里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腌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裡,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宜豐牛噓
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豐縣潭山龍崗鄒氏發祖公的誕生日,要唱戲三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潭山鎮一帶都要舉行傳統「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當地方言稱牛噓,即傳統牛交易會),來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內外二百餘商家共萬餘人參加了有著三百多年歷史傳統物資盛會。每次物資大會都會有商品、土特產、種子、耕牛、花卉、書畫、娛樂等七大交易市場。
「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起源於清朝初期潭山鎮龍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當時鄒氏村民為了方便十里八鄉鄉民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而舉行的以土特產、種子、耕牛為主的物資交易。幾百年來,參加交流的商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豐富多。
三月三鬼節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裡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湖北紅安縣、河南省光山縣,也把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定為鬼節,光山自古便有「三月三,小鬼撂青磚」的童謠,傳說在這天夜晚是鬼魂出沒的日子,家裡的大人都會早早的關上大門,並在門口擺放一些大蒜,蒜字與算諧音,意思就是說當鬼魂從門前經過,就說算了,不去這家了。
4. 中班手工《秋天的樹》的教案怎樣寫
《秋天的樹葉》作文指導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寫一篇以內《秋天的樹葉》為題容的習作,寫出秋天樹葉的形狀、色彩,《秋天的樹葉》作文指導課教學設計.
2、指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周圍樹葉,能抓住特點,想像豐富,清楚明白、有條理地介紹.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寫出秋天樹葉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做到有序觀察,抓住特點,加強體驗和想像.
教學准備:
1、教師製作秋天的樹葉(楓樹、銀杏、冬青、龍爪槐、樟樹、紅花繼木、芭蕉、鐵樹、松樹等)PPT課件、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民族音樂《秋思》、下水文.
2、提前一周組織學生課前觀察校園、村莊周圍和學校旁金橋大道人行道邊的樹葉,採集自己喜愛的樹葉.
3、學生搜集並積累描寫秋天樹葉的相關語言材料.
5. 班會課 我能為班級做什麼增強班級凝聚力
增強班級凝聚力主題班會
「凝聚班心,營造歡樂大家庭」
【教育目的】
1. 讓學生通過本節班會活動課,加深對彼此的了解,為建立深厚的班級情誼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了解的過程中,同時,能夠感受到班級成員自信積極的一面,從而建立班級的自豪感。
2. 通過共同參與的游戲,在歡樂的氣氛中,使學生享受班級的溫暖,從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活動形式】
寓教育於游戲娛樂當中 【活動時間】 一課時 【活動地點】 教室
【活動設備、用品】
多媒體、生日禮物、獎狀 【活動過程】
一、 導入以及班級風采展示(5分鍾)
同學們,在這個小小的教室里,聚集的是XX個來自四面八方的我們,想一想,我們的身邊,有多少同學是從出生到現在為止都是我們素未謀面的,在這十幾年的過去當中,我們可能都擦身而過,但是,因為一次的偶然,高一(XX)班,卻把我們這些陌生人聚集在了一起,佛祖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如果按佛祖的說法,那麼我們的相聚,這可真是緣分中的緣分啊。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好好地珍惜這種緣分,好好地愛惜我們這個班集體。
同學們,你們都已經相處了一段日子了,但是,你們知道嗎?我們當中,有學習成績優秀的,有多才多藝的,有體能超棒的,我相信,我們當中的每一個都是精彩絕倫的,下面,請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我們班級的獨特風采吧!
班級風採的展示環節:屏幕顯示有關的短片或相冊,配以音樂。(事先要收集好同學們的電子圖片,最好能體現他們特長、風採的,還有是同學們對班級要說的一些話。倘若條件有所限制,沒有拍攝的條件或者收集不到學生的圖片,可用mp3錄下學生對班級的寄語,同時,可以讓有才藝的學生上台表演,展現特長!)
二、 默契大考驗(15分鍾)
老師或主持人:為了讓我們這個班級更加的融洽,更加的團結,下面,希望同學們都能夠好好地享受游戲的快樂,好好地彼此了解。
在進行本次班會課之前,先讓學生找好一個比較熟悉自己的拍檔組好隊。 玩法:主持人先抽出三個學生以及他們事先已經找好的拍檔,三名學生面對全班同學,他們的拍檔要求面對黑板。然後主持人發問,三位學生作為問題設置的對象,他們的拍檔要根據對該訪問對象的了解,在黑板上寫出答案,待主持人要求停止答題時,三名學生要分別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後與自己的拍檔給出的答案相對照,答案完全一致或者基本相似可以得分,每一輪游戲將會設置三個問題,最後選出最有默契的組合,頒發獎狀。
本游戲計劃進行4輪,可按游戲的進度有所增減。
為保證游戲的公正性,每一輪的問題都不得重復,以下是游戲問題:
1. 他/她的是生日是幾月幾號?
2. 他/她的綽號是什麼?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寫「無」。 3. 他/她的口頭禪是什麼?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寫「無」。 4. 他/她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寫「無」。 5. 他/她有沒有最喜歡的歌手呢?有的請直接寫出歌手的名字,沒有的可以寫「無」。
6. 他/她是坐在教室的第幾列,第幾排呢?以黑板為正前方,從左到右開始數。
7. 他/她的家庭電話是多少呢? 8. 他/她的優點是什麼? 9. 他/她的缺點是什麼?
10.他/她最喜歡的科目是? 11.他/她最不喜歡的科目是? 12.他/她哪一科的成績比較好? 13.他/她有什麼特長?
14.他/她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 15.他/她平時喜歡什麼運動?
(通過對這個游戲,有助於這些來自各校、初來乍到的學生加深彼此的了解與溝通,為建立深厚的情誼先打下一個基礎。)
三、 蒙羅麗莎芭蕉樹游戲(10分鍾)
玩法:這個游戲適合多人參與,越多人玩就會越刺激,氣氛越活躍。先讓學生圍成一個大圈,由於課室的大小的限制,學生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分組的形式進行,可以考慮十人一組。
「蒙羅 麗莎 芭蕉樹」是三個不同的口令,其相對應的也是不同的動作。 被喊道「蒙羅」的人,不用做任何動作,直接可以對著另外一個人喊任何的口令。
被喊道「麗莎」的人,要側身微笑,兩手相合,而他左右兩邊的人就需要張開兩手,圍著「麗莎」作出畫框的動作。
被喊道「芭蕉樹」的人,兩手相合擺在頭的上方,左右兩人,也要兩手相合,分別伸向左、右兩方,扮成向左右伸展的樹枝。
過程:首先每一組學生A向學生B喊「蒙羅」,B向C喊「麗莎」,C和左右的同學作出相應的動作以後,向D喊「芭蕉樹」,D做出相應的動作,繼續向其他同學喊出其他的指令。凡有人做錯動作,游戲就要重新開始。
(通過這個游戲,有助於學生在快樂中學會合作,同時在游戲中發展友誼,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班級是一個快樂的團隊,從而加強班級的凝聚力。)
四、 生日大派對(事前必須保密)(5分鍾)
為10月或11月生日的學生舉行一個集體生日派對,為每個學生准備一份小小的生日禮物,集體唱生日歌。
五、 結束(5分鍾)
以大合唱《我們的紀念冊》或《朋友》《友共情》的形式結束本次的主題班會。
老師寄語:通過這次的班會活動,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夠感受到班集體給大家帶來的歡樂以及溫暖,希望大家都能夠用心地去對待這個班集體!希望在往後我們將會一起走過的日子裡,高一(XX)班能夠更加地團結,更加地強大!!
6. 如何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植物
本月我們帶孩子進入的是《傘花兒朵朵開》這個單元,在本月中,我們不僅帶孩子們觀察、尋找身邊有關像傘的植物,還讓幼兒在活動中觀察秋天的樹。如:我利用飯後散步的時間,帶孩子們到校園里去找校園里的落葉樹和常綠樹,孩子們找到了芭蕉樹、黃楊,枇杷樹、垂柳,桂花樹、無花果樹、刺柏、龍柏、葡萄樹、櫻花樹、茶花樹、肉桂樹……,並知道了櫻花樹、無花果樹、垂柳是落葉樹,桂花樹,松樹,枇杷樹、廣玉蘭、刺柏、龍柏是常綠樹。結合平時孩子們認識的各種樹,梧桐樹、松樹、柏樹,使孩子對常綠樹和落葉樹有了更好的認識。有好多的問題,我都讓幼兒自己來回答,讓他們共同來分享各自的經驗,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經驗,孩子們記憶深刻。 在我們新開辟的植物園地里,孩子們從家裡帶來了一些菊花、小盆景,另外我們還和孩子們一起種植了一些玉米和花生,引導幼兒每天觀察種子在土中的變化,泥土裂開了嗎?種子發芽了嗎?這不,今天的區域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用放大鏡觀察菊花的花瓣,看看、比比,各種顏色的菊花,它們的花瓣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從孩子們的觀察來看,他們還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來觀察植物。對此,我在組織孩子們觀察「種子發芽了」的活動中,選擇了一些發芽期較短的植物。種子種下以後,孩子們都盼望種子快快發芽。於是我們讓幼兒觀察記錄,「不同的種子發芽各需要多少天」,將數學知識的學習滲透其中。如:我讓幼兒每天貼一個小紅心,小紅心的個數就是種子發芽需要的天數,最後統計天數,記錄種子發芽期的長短。 綜上所述,我們的工作離不開家長們的支持與幫助,當然我們老師也會針對中班孩子的年齡發展水平的不同,來決定幼兒科學活動記錄內容、工具材料、方式方法及組織形式。我們還會認真分析幼兒的心理認知特點,採取適宜的指導策略,使幼兒的科學活動記錄留下科學探究的足跡,成為幼兒自我學習、自主學習的有利工具。
7. 要寫一篇琴藝茶道活動簡訊,急求
扯淡
8. 幼兒師范學院的老師如何講授幼兒教學法的教案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麵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質量。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如:《和時間賽跑》 教學點:體驗時間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和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環節一:早上7點和8點之間你做了哪些事?(洗臉、刷牙、去幼兒園、鍛煉……,感知一下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活動做下鋪墊) 環節二:一分鍾裡面插雪花片。先是無意識地插——這時幼兒自身處於一種自然狀態,還沒有把自身的努力放進去;然後比較誰插得多與少,有意識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時間還是一分鍾。(通過這個前後兩次插雪花片的比較讓幼兒體驗時間的價值和自身努力的關系) 環節三:創設活動情景:一分鍾拋接球、一分鍾拋接沙包、一分鍾把呼啦圈從腳套到頭,並記錄。(體驗:抓緊時間一分鍾里也能做很多事) 環節四:討論:平時我們應該怎樣抓緊時間? 這個活動圍繞一個重點展開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得自然、流暢,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內容太多,有些相關的內容全部湊合在一起,重點較多,容量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環節:分組起名,講規則。 第二環節:認識蔬菜(10種左右),多數是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然後看圖片的。 第三環節:游戲「找蔬菜」,按圖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後對應放在圖片上。 第四環節:蔬菜分類,把找來的蔬菜排隊,分成瓜類、菜類、豆類、蘿卜類等等。 第五環節:蔬菜可以怎麼吃?介紹蔬菜的營養。 (時間很長,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點來組織活動,可以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這樣每個點都能深入地了解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蔬菜的分類、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過類似的一節課: 第一環節:樹葉的名稱(芭蕉葉、銀杏葉……) 第二環節:感知樹葉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 第三環節:游戲樹葉找朋友(找相同特徵進行分類) 第四環節:樹葉的作用(做葯……) 第五環節:樹葉粘貼畫。 這其中,幾乎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點來組織教學,容量之大與沒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兒產生了思維的疲勞,活動時間的過多延長幼兒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聽了,教師好的出發點未必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如果老師在上課時老想著「怎麼教」,那就會只想著教案,只顧著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現場幼兒學習時的一種動態的表現,老想著「怎麼教」的老師不願意出現「節外生枝」的現象,甚至惱火幼兒與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師隨堂課中班音樂《拍手唱歌笑呵呵》 設計的教學流程是:問好練聲——完整聽錄音歌曲——教師清唱示範——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紹新的唱法(領唱)——自編動作圍成圓圈表演唱。 當教師逐句教唱時,有幾個幼兒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曲表演性很強,易唱易做動作)這時,老師也看到了,她讓幼兒坐了下來,因為她設計的動作表演在最後一個環節呢,幼兒坐了下來,繼續一句一句地跟學,按原定計劃一環一環地進行著…… 例2:小班《可愛的兔子》 思考幾個現象: 20人左右上課,只提供一隻小兔給觀察; 喂兔子環節:教師發給每人一根青菜或一個胡蘿卜,每個幼兒拿一樣東西去喂小兔子,讓幼兒去觀察兔子喜歡吃什麼。 幼兒座位:坐在教室中間的一塊墊子上,面積很小,幼兒擠得很緊。回答問題時要站起來,每次活動都要再爬起來。 分析:教師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教」,考慮這個教的過程怎麼一步一步往下進行,如果她更多考慮到幼兒的學,就會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夠會引起秩序的混亂,有很多幼兒都不能就近觀察,只能在邊上推來擠去。 2、那麼多東西喂一隻小兔子太不科學,結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嗎) 3、幼兒爬起來回答問題、去觀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較費力,而且人為的擠來擠去使得幼兒注意力轉移,不利於良好學習常規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視「如何學」的課的特點:環節分明,但較為生硬、機械。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節課之前,我們都得做一定的准備,包括物質的准備、知識經驗的准備等,但這准備不能過度。幾年前,有陣風颳得挺盛的:公開上的課或比賽課內容事先讓幼兒知道
9. 我想要一份蘇科版八年級信息技術第九單元多媒體作品製作「蘇州園林」的授課課件或者是說課課件。
《蘇州園林》教案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雙八鎮第一中學 張占營文本解讀蘇州園林以其詩情畫意的獨創性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垂青,詩文、繪畫、影集,各種體裁的版本大量問世。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是葉老在75歲高齡,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寫的一篇序文,後來攝影集沒有出版,這篇序文被《網路全書》雜志社發表在刊物上。題目為《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發表的時候刪去了文章最後的幾句話。後來在編入語文課本時又刪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題目也改成了《蘇州園林》。從「寄深眷」的標題來看,文中包含著作者對故鄉濃濃的眷戀,單純按說明文的思路去理解顯然是不足的,在閱讀中不要忽視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對家鄉美景的贊美之情。既然是「談蘇州園林」,那麼就要涉及到園林鑒賞問題,我認為引領學生賞析蘇州園林的藝術美,讓他們懂得一點鑒賞園林方法也應該是本文的一個學習重點。俗話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按葉老的話說:「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都是「胸中有丘壑」的人,能詩善畫,所以造園之時多以畫為本,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在園林中遊玩,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徜徉其中,可得到美的享受。那麼,在葉老的《蘇州園林》中,到底體現出中國園林的那些藝術美呢?1.和諧之美。整體和諧是中國建築園林的美學理想。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一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那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可見在建築園林設計方面,宏觀調控,整體把握,追求和諧至關重要。2.自然之美:蘇州園林的自然之美亦稱「圖畫美」。有別於「圖案美」。其特點就是不對稱、不整齊。「蘇州園林是藝術不是技術」,追求的是「獨創性」。首先,亭台軒榭的布局不要求對稱,講究自然之趣;假山設計使遊人「覺得身在山間」,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橋梁安排「絕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樹木的映襯「著眼在畫意」。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調。3.層次之美:花牆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體現出了虛實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幾許」,「正在曲徑通幽處」。游覽者領略到了移步換景的樂趣,可以獲得深長的審美享受。除此之外,蘇州園林還體現出細節方面的「角落構圖之美」「色彩搭配之美」等多種美趣,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另外,《蘇州園林》還體現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葉老曾說過:「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徹。」葉老的《蘇州園林》寫作思路清晰:第1自然段先總寫作者對蘇州園林的印象;第2—9自然段先總說後分說,從園林建築的各個方面,說明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的特徵;第10段告訴人們蘇州園林的特點不僅僅是文中所說的這些話,使人感到言已盡而意無窮。在結構上,首括段、首括句的運用,使文章結構顯得條理清楚,順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准確生動,耐人尋味。因此,感悟文章的結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也應該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學情分析1.《蘇州園林》一文所寫的內容,是介紹蘇州這個地方的園林景觀的,我們班的學生,經調查,沒有一個人去過蘇州園林。我備課時查找到了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視頻,製作成課件,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還要適當介紹一些有關園林文化方面的知識。這都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學的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蘇州園林》是八年級學生所學習的第三篇說明文。前兩課的學習主要引領學生把握事物的特徵、理解說明的順序、了解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體會說明文很講究分寸的語言、說明文表達的多樣性等。基於以上兩課的學習,《蘇州園林》的教學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自己「行走」,自己去習得知識,鞏固、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聽說讀寫思的訓練。3.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諸如這些活動:各小組提出疑難詞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在品讀時,原則上採用先讀後教,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先感後悟,讓同學們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藉助圖片對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做出自己的闡釋。教學目的: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順序。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結構美。2.學習本文准確、簡潔、生動的語言,從反復誦讀和重點詞句賞析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3.運用多種媒體,創設豐富情境,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感受園林文化的藝術美。教學重點、難點:1.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徵,並突出這個特徵的。2.理清說明的順序,體會嚴謹的結構層次。3.揣摩、體會准確、簡潔、生動的語言。教與學的過程:第一課時一、導語:同學們好!今天咱們學習《蘇州園林》,這是一篇規范的說明文。(出示課件)我們先來欣賞蘇州園林的幾幅圖片——根據圖片教師穿插解說詞: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蘇州園林尤其悠久的歷史淵源。從東周起,歷代官僚名人都在此建宅居住,他們建造園林以供享樂。這是宋代的滄浪亭,是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園林。這是元代的獅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這是明代的拙政園。這是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的留園。以上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合稱蘇州「四大名園」。蘇州園林佔地不廣,有一步一景,觀之不盡的感覺。又由於園林修建時有詩人畫家參與其事,那園中的景緻配合,都體現出高雅的藝術境界。蘇州園林在古代是供私人享樂的。為了爭奇斗勝,修園者常請文人畫士參謀規劃,把名山勝景縮小尺寸布於園中。歷史積淀使園林成為一種文化,更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的一支,相傳至今,更見輝煌。其精神博大精深,融諸子思想、詩詞墨畫、建築藝術、彩繪藝術等於一體,其成就不但影響了全國園林建築,也影響了日本和歐洲的園林建築。蘇州園林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好!剛才我們初步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的詩情畫意。為了更全面、准確地了解蘇州園林,我們還是要進入課文。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開始——學生讀書。各小組提出疑難詞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二、進行讀書活動。說明文的學習要注意文體特點。今天,我們一起做四個讀書活動來學習這篇說明文。讀書活動之一:摘選關鍵句。這個活動要求同學們默讀課文,從每段中摘選出一個關鍵句,可以是總說句,中心句或歸納句。然後,我們把課文中的關鍵句組合起來,就能全面准確地概括文章的內容了。下面,請速讀課文,思考並提取出各段的關鍵句。學生發言,師評議、點撥。教師逐一點擊出示課件中的文字:①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②它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③它絕不講究對稱。④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⑤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⑥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⑦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⑧它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 ⑨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師:我們看,這么長的一篇課文,通過摘選關鍵句並加以組合,就非常准確而全面地表達了全文的內容。大家一起來讀一遍——學生讀。大家看,組合起來的這一段文字中哪句話是課文重點要說明的?說說理由。生答。(它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師:這個關鍵句中的關鍵詞是什麼?說說理由。生答。(圖畫)讀書活動之二:理解圖畫美。1.教師質疑:作者是怎樣抓住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徵的? 學生討論。明確:為了說明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這個特徵,文中多次把繪畫和園林建築聯系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築,或以園林建築印證繪畫原理。2.學生尋讀:請找出幾處把圖畫和園林建築聯系起來的句子,來理解蘇州園林的特徵——圖畫美。學生默讀、圈畫有關句子。學生交流,師生評議、點撥。學生很有可能找出下面的語句來交流,試作參考:①「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②「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③「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這是不足取的。」④「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⑤「 ……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穿插評點:上面語句中的畫指的是中國畫。①③句的議論,是以中國畫的審美觀為依據的,②④⑤是作者隨手摘取的小景。3.教師小結:作者站在游覽者的角度,由個別到一般加以歸納,從蘇州園林給遊人留下的總的印象——「圖畫美」去抓,然後分類具體加以說明。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它的每一個局部,甚至每一個細部處處都注意到了圖畫美,作者反反復復用圖畫作比,目的在於始終強調蘇州園林總的特徵。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說明文始終要注意緊緊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徵。讀書活動之三:編擬結構圖在認識了說明對象及其特徵之後,我們再來研究這篇文章的結構,理清說明的順序。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認真思考,段與段之間的關系及文章的段落層次。編寫一個文章的結構圖,讓人一看就知道這篇文章說明的層次和順序。學生思考,教師巡視。2.請兩位學生到黑板上畫結構圖,並解說這樣編寫結構圖的理由。3.教師點評,小結:本文採用總——分的邏輯順序(同時出示老師畫的結構圖),文章是按照人們逐步深入地認識事物的過程來說明的。試作參考的結構圖如下: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主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邏輯順序)圖畫美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角落美門窗美 次色調美 總 ——→ 分三、課堂小結微型講座:蘇州園林的藝術美和人文美蘇州園林的藝術之美:①和諧之美。整體和諧是中國建築園林的美學理想。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一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那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可見在建築園林設計方面,宏觀調控,整體把握,追求和諧至關重要。②自然之美:蘇州園林的自然之美亦稱「圖畫美」。有別於「圖案美」。其特點就是不對稱、不整齊。「蘇州園林是藝術不是技術」,追求的是「獨創性」。首先,亭台軒榭的布局不要求對稱,講究自然之趣;假山設計使遊人「覺得身在山間」,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橋梁安排「絕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樹木的映襯「著眼在畫意」。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調。③層次之美:花牆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體現出了虛實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幾許」,「正在曲徑通幽處」。游覽者領略到了移步換景的樂趣,可以獲得深長的審美享受。蘇州園林的人文之美:隱居在這樣的園林中,在桃紅柳綠夾堤的小徑中徘徊,在爛然若雪的梅林中穿梭,自由地讀書吟詩,泠泠然只聽得風聲悅耳。在寬敞的樓閣展開宣紙作水墨畫,不經意間抬頭,稀疏的遑竹翠色逼目而來。在幽雅軒窗下一邊吃著堅果品茶,一邊談人生,聊世事,多麼愜意而舒暢的事情。更讓人賞心悅目的,莫過於在聽崑曲,聽著嚶嚶纏綿、柔曼悠遠的崑曲彌散在清新的園子里,似籠上了一層迷濛的煙霧。亭檻台榭,臨水而築,女孩劃拉著古箏,男孩以笛聲應和,悠揚婉轉而綿長,遠處還傳來了竹櫓輕搖盪起水波的聲音。登上小亭或走在假山洞裡,與朋友下棋,一舉手,一投足,放下和舉起的是自己那顆淡然仕途的心啊。那精緻的門窗和牆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窗戶的圖案是鏤空的,一扇窗,看到的是變幻多姿的景象,令人心生感慨,移步換景,加深的還有心的層次啊,不知觀園者透過鏤窗無數的景緻,是否看到了撲朔迷離的人生呢?在這片寂靜的家園里,古代的文人雅士們在經歷一番宦海沉浮後,終於沉澱下內心,把自己交給了一座幽靜曲致的園林。當我們在蘇州園林中尋找到古人的蹤跡後,蘇州園林因此而有了生命力,那裡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亘古不變。第二課時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蘇州園林》。一、提煉說明文閱讀的一般方法。回顧上節課,我們的幾項讀書活動,其實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理清說明的順序。請大家再看課本11課課後的知識框,說一說怎樣理清說明順序,也就是理清說明順序要做哪些事。學生讀書,提煉:1. 逐段概括內容要點,劃分若幹部分,歸納出每部分的大意;2. 認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而理出文章的結構;3. 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就把握了說明事物的特徵了。二、繼續開展讀書活動。讀書活動之四:評析美詞句這個活動,我們來研究課文的語言。說明文的語言最基本的特點是准確、嚴密。只有語言准確、嚴密,才能准確地說明事物及其特徵。這篇文章除了准確外,也很生動。請你找出一兩個詞句來加以評析。1.先看老師的示例:示例(1)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示例(2)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教師講解:(1)句中「往往」 表示大都是這樣,但又不全是如此。表達很有分寸,體現了用詞的准確性。(2)句中「珠光寶氣」描繪出一幅生意盎然的畫面,開花時的蘇州園林顯得顯得典雅風韻。說明文中運用這一描寫,可以更具體、清晰地顯示事物的特徵。2.學生讀書思考,發言。教師相機提煉、深化、豐富學生的發言。除了課後第二題三個例句之外,以下句子中的加點詞語也值得同學們去品析一下:①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欠傷的敗筆。②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③④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⑤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朴而別具匠心。⑥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