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十五從軍征教學設計

十五從軍征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04 11:18:00

⑴ 閱讀理解

《一夜的工作》:文章記敘了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頌了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朴的生活作風,抒發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的思想感情。
《窮人》:本文通過以漁夫的妻子桑娜在自己丈夫粗海生死未卜、家中五個孩子衣食難保的窘況下,主動承擔起照顧鄰居的兩個孤兒的感人故事,反映了窮人的生活貧窮、困苦,贊美窮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美好情感,歌頌了天下窮人是一家的淳樸感情。
《白樺林的低語》:本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稱的口吻,記敘了無名守林工人守林護林的動人事跡,贊美了守林工人默默奉獻、甘願犧牲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守林工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楊震暮夜卻金》:本文講述了楊震「暮夜」拒賂的故事,表現了楊震為官清廉、嚴以律己、不貪不佔的高尚品質。
《尊敬普通人》:本文寫了一個世紀老人歷經百年的人生感悟:應該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誠實的勞動者。

第二單元
《唯一的聽眾》:本文通過講述「我」在素不相識的老教授真誠的幫助、熱情的鼓勵下,由一個「音樂白痴」成長為能「奏出真正音樂」的小提琴手的故事。贊頌了老教授美好的心靈,說明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能獲得成功
《寓言二則》:《東施效顰》通過東施盲目效仿西施病態,反增丑態的故事,告訴人們不切實地照搬,結果只回是適得其反;《楚王好細腰》通過達官顯貴們束腰以求楚王寵信的醜陋舉止,諷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恥下場。
《做一個最好的你》:本文以親切、中肯的語氣娓娓到來,揭示了自信對於我們成長的重要性,並告訴我們如何樹立自信心,從容面對人生。
《有些人》:作者回憶了幾個普通人給自己留下人生感悟的事,描述了它們對自己的觸動,表達了自己多人生的深刻認識。
《丑公主》:本文通過公主「相親」的戲劇場面,贊美了公主和王子追求心靈美,不以貌取人的美好品德。

第三單元
《長江之歌》:詩人運用高度的藝術概括,採用形象凝練的語言,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的宏偉壯觀,抒發了對長江的愛與依戀,對偉大祖國的贊美之情。
《三峽之秋》:本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涼州詞》:這首詩情感深沉,風格悲壯蒼涼,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雖極力寫士卒不得還鄉的愁怨,卻慷慨悲壯、胸襟開闊。
《浪淘沙》:這首詩想像綺麗、氣魄雄偉、胸懷宏闊,具有浪漫情懷。詩人筆下的的黃河雄奇壯美,而詩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也表露無遺。
《黃河之水天上來》:本文按照空間順序,描寫了黃河磅礴的氣勢、壯麗的景觀以及對兩岸的恩澤,抒發了對黃河的熱愛之情,同時警示人們要愛黃河,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最後的淇淇》:本文作者運用嚴峻犀利的筆調,從生命垂危的「淇淇」寫起,指出白鰭豚於滅絕的現實,告訴人們要有危機感,要保護長江、保護環境。

第四單元 《體育頌》:本文以昂揚的筆調,包含深情地高歌了體育所蘊含的偉大精神。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本文記敘了中國女排隊長兼二傳手孫晉芳的事跡,贊美了她刻苦訓練、勇於拼搏、團結同伴的精神。
《學奕》:這篇文言文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足球史話》:本文以課文的史料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演變、發展的過程,說明足球運動發展迅猛,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手拉手》:本文通過優美而昂揚的筆調贊頌了體育給人類帶來的美好心靈感受,頌揚了高尚的體育精神。

第五單元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通過回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花臉》:作者通過買花臉,戴花臉及因花臉闖禍等生活細節,表現「我」對英雄的仰慕和崇拜,抒發「我」心靈深處所隱藏的渴望成為英雄的少年豪情。
《荷塘舊事》本文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到外祖母家過暑假,在菏塘邊度過的一段美好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對大自然和諧的美和人類淳樸的愛的謳歌之情。
《報紙的故事》:本文記敘了作者失業居家後訂報紙、讀報紙的一段經理,本文筆調低沉、哀婉,表現出了作者對《大公報》的喜愛,反映了作者對文學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母親的純凈水》:本文記敘了一位母親為兒女准備「純凈水」的經過。當女兒發現所謂的「純凈水」原來是涼白開而責備母親時,母親對她進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錯誤。

第六單元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敘述中國小男孩雷棣,在得知父親雷潤民為維護世界和平捐軀的消息後,自強不息,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質,以求完成父親未完成事業的感人事跡。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黑孩子羅伯特》:本文記敘了黑孩子羅伯特為了實現與白人女孩麗莎友好相處的夢想而忍痛放棄夢寐以求的戰斗機的故事,贊頌了羅伯特純真、寬容、善良、富有同情心、誠懇面隊生活的美德。
《別擠啦》:本詩通過對人思想感情上「別擠」和嚴防把美好心靈擠走兩方面的書寫,表現了作者嚮往和追求人間美好理想,追求人間的真、善、美,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用寬容、善良、真誠的心去生活。
《瑞恩的井》:《瑞恩的井》講的是加拿大男孩瑞恩,為了能實現心中的願望:為處在飢餓、疾病中的非洲兒童打一口井,靠自己的努力募集60000美元,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展現了男孩瑞恩美好的內心世界。
《陽光皮膚》本文以課堂對話為線索,講述了在國際少年班裡眾多小朋友之中的「我」企盼世界人民團結、平等、互助的美好願望。

第七單元
《古詩二首》:《十五從軍征》:本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軍65年後回到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會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災難。《出塞》:本詩描繪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詩人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夜鶯之歌》:本文記敘了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自稱夜鶯的孩子,把一支德國軍隊引進游擊隊的包圍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小英雄雨來》:本文寫了在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為了掩護革命幹部,與日本鬼子作斗爭的故事。表現了雨來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之情。
《狼牙山五壯士》: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六班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的轉移,誘敵上山,勇猛殲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他們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和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

第八單元
《墨竹圖題詩》:作者以竹為依託,表達自己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為己任的胸懷,以及「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蒼松怪石圖題詩》:作者借松柏與怪石寫出自己不屈不撓、耿直廉潔的錚錚鐵骨和性格。「蒼松」與「怪石」,怪石聳立不屈不撓,為蒼松設立了一個極好的生存背景,兩者互相映襯。 《墨梅圖題詩》:作者借梅的「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寫自己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竹頌》:本文作者從勁竹的生長、氣節、態度等多方面入手,寫盡了勁竹堅毅頑強的品格、質朴清新的本質,贊頌竹的情操和美德。
《梅香正濃》:作者使用借物喻人的寫法,詳細記敘了明朝遺臣史可法的感人事跡,贊揚具有「梅花」般品格的民族英雄,歌頌了民族危亡時的英雄們的崇高氣概。
《黃山松》:詩人以其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及昂揚的革命鬥志描繪了「黃山松」這一英雄形象,熱烈贊美了黃山松的艱苦奮戰、不屈不撓,並表達了向黃山松學習的決心。

要加分哦~~~~~~·

⑵ 《十五從軍征》具體含義,教案解釋

十 五 從 軍 征
選自《漢樂府民歌》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故村。

道逢鄉里人,「家裡有阿誰?」
路上他碰到一個鄉鄰,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遠遠看過去是你家,松樹柏樹中一片墓墳。」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近前看兔子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去飛來。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台。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捋些野谷舂米來做飯,摘下葵葉煮湯算是菜。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獨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這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情景,抒發了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開篇便不同凡響:「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兩句,直言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歲方回,看似平淡無奇,像不經意間道來,實卻耐人尋味,頗見功力。他「十五從軍征」,奔赴何處,詩中未作說明;其軍旅生活如何,戰況怎樣,詩中也均未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眾多想像的空間。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他「從軍征」,系出於戰事,而且這一去就是數十年!「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則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

正因為「十五」從軍,「八十」方回,其間數十年與家人失去聯系,對家中情況一無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況,於是,這也就極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歸鄉途中與鄉里人的對話。老兵,「道逢鄉里人」,便迫不及待地問道:「家中有阿誰?」「鄉里人」答道:「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詩人宋之問的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反映其在久別家鄉之後、返鄉途中的矛盾心理,與此詩筆法有別,卻殊途同歸。宋之問的詩句是曲筆寫其返鄉途中想了解家中情況的迫切願望,而此詩則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現了久別家鄉的返鄉之人的真實情感。此詩中「鄉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沒有明言直說老兵家中還有誰,而只是用手指著遠處長滿松柏的眾多的高墳說:「那兒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無他人了。」其實,「鄉里人」這樣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敗人亡的痛楚。如此著墨,顯然是以哀景寫哀情,也與下文相呼應。

老兵家中的情況究竟怎樣呢?其心情又是如何呢?「兔從」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繪。老兵到家後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從狗洞進進出出,野雞在樑上飛來飛去;庭院中長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長出了「旅葵」。「兔」與「雉」(野雞),均系動物,一在「狗竇」(下方),一在「樑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經種植而自生自長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這些處於不同方位的動、植物在這里構成的是一幅多麼悲涼的景象啊!造成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無人。而其家中無人,又是誰造成的呢?對此,詩未明言,這又給了讀者想像的空間。這幾句詩仍然是以哀景寫哀情,以悲涼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還在於:他以「旅谷」煮飯,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時間就做好了,卻不知道將飯與羹送給誰,也即無親人與之共享了。這正是「舂穀」四句所表現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無親人了,到頭來還是他孤身一人。這不僅照應了上文——鄉里人的答話與老兵返家後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繼續以哀景寫哀情。

詩的最後兩句於對老兵的動作描繪中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這里,突出老兵出門張望(「出門東向看」)與老淚縱橫(「淚落沾我衣」)這一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試想,他「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家中已了無親人,而只有荒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以後的生活,又當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其悲慘的遭遇是誰造成的,盡管詩中未明言直說,但我們只要聯繫到此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則不難看出這一點。根據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說法,此詩晉時已譜入樂府,當可視之為漢魏戰亂之際的作品。正是當時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與無休無止的戰爭,造成了該老兵的悲慘遭遇。反映該老兵的悲慘遭遇,也就反映了當時在沉重的徭役壓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

此詩圍繞老兵的返鄉經歷及其情感變化謀篇結構,巧妙自然。其返鄉經歷是:始得歸→歸途中→返回家中→「出門東向看」;情感變化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誰?」,充滿與親人團聚的希望(歸途中)→希望落空→徹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涼,了無一人)→悲哀流淚,心茫然(「出門東向看」)。這些又歸結為表現揭露黑暗社會現實的詩之主題。全詩運用白描手法繪景寫人,層次分明,語言質朴,且以哀景寫哀情,情真意切,頗具特色,也頗能體現漢樂府即景抒情的藝術特點。

⑶ 八年級下語文版教案

漢樂府《長歌行》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後,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於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晞: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 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廉聲 長篇小說 《長歌行》作者後記——姑且當作寫作背景吧

十幾年前,
我有機會到北京求學。那時候北京的文學氛圍真是十分的濃烈。我們這個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華、洪峰、劉震雲、遲子建、畢淑敏等等,幾十個人整天泡在魯迅文學院小小的牆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聽教授講課,聽專家講座。最樂意有編輯來組稿,就有機會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館吃涮羊肉,喝紅星二鍋頭。也有體育運動,主持人是洪峰,下課後十幾個笨手笨腳的大男人就在幾十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上踢足球,時不時咣咣地踢碎一側住房的玻璃窗,然後照價賠償;再就是下圍棋,還舉行圍棋比賽。我和余華、陳虹等幾個是新學的,有一陣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聽到余華和陳虹兩位男女同學為一盤棋的輸贏發出嘹亮的吵聲……此外還有什麼?那就是同學間的閑聊,天南地北,無所顧忌地聊,聊文學,聊各地風情,聊飲食男女。西北漢子雷建政聊到激動時便要唱甘南地區的「花兒」,那悠長的拖腔帶著蒼涼與悲情,久拂不去。
在這種獨特的氛圍中讀書三年,讓我感悟到文學的真諦。在遠離家鄉的北京,在濃重而久遠的思鄉情緒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學中的立足之地,感覺便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莫言找到了「山東高密東北鄉」這塊沃土,余華的小說中少不了河溝交錯的江南水網地帶的特定環境,遲子建至今寫的還是她的家鄉漠河的風土人情,劉震雲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鋪」,也就是後來的「故鄉黃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鄉浙西天目山。
年少時,時常聽說一些舊時的人物故事。抗戰時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駐軍及各種機構,包括劇社、報社、少年營、婦女營等。那時發生了許多戰事,有的確實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輩、祖父輩,他們對那場戰爭留下了許多痛苦的記憶。還有大量的歷史資料。沒有哪次戰爭有抗日戰爭記錄得這么多,留下這么復雜曲折故事的。這是一段豐富浩瀚如同海洋的歷史,有如一個極大的露天富礦。這些年我走訪了許多老人,查閱了許多資料,臨安縣志,於潛縣志,昌化縣志,幾個不同年代版本的,還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還在北京圖書館查閱相關歷史檔案。小說《長歌行》中寫風嘯崗狙擊日軍那場戰役,是實事,那場戰役打得極慘烈,死傷上千人,參戰的廣西軍身上僅穿著短褲短衫,在冰天雪地里與日軍作戰,戰後收殮死去將士屍首,其中好些是凍死的。
就在畢業前那個夏天,我寫出了《月色猙獰》、《觀雲山舊事》等小說,很快便在《收獲》和《天津文學》上發表了。而後一發而不可收,連續寫了幾十個中短篇,在全國十幾家刊物上發表,結集出版了中篇小說集《戰爭故事》和短篇小說集《觀雲山舊事》,還有一部人物故事組接的長篇小說《疲於奔命》。
但我總有未盡興之感,想寫一部全面反映那個時代的長篇巨作。1998年初,剛上任主持省作協工作的黃亞洲帶盛子潮、洪治綱等來我家走訪,聽我說起這個題材,便竭力鼓動我把這部小說寫出來。在朋友們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兩三年時間寫成此書,又經出版社主編、責編的指點,多次修改,歷時五六年之久,才最終出版,終於了卻一個心願,可以長長地舒出一口氣了。
此時的我,如同一個泳者在江湖中遊了很久,終於到達對岸,拖著倦乏的腳步,身上帶著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著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靜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項有意義的事,我相信,至少對我來說,對我的家鄉來說,它是有價值的。
回答者:關大掌櫃 - 副總裁 十一級 2-26 18:07

--------------------------------------------------------------------------------

天灰濛蒙的,幾絲光線從蒼穹的邊際照射過來,穿透了窗紗,輕柔地撫在我有些疲憊的臉上。
空氣清新得很,泥土松軟濕潤。我漫步於園中小徑,忽然聞到一線熟悉的氣息。漸行漸濃,眼前突然出現一片碧透的葵菜園。一顆顆稚嫩鮮綠的葵菜,挺著淺綠色的身子,看上去是那麼柔軟而嬌弱。遠遠望去好似綠茵茵的絲綢,令人舒適又溫馨!
一陣涼風輕輕拂過,幾顆圓潤的露珠隨著葉片的弧度滾滑著,顫顫微微的。突然,從葉間躍起,在空中劃出閃亮的一線,瞬間跌落,滲入泥土中。還有的在翠嫩的葉片映襯下,翩翩起舞。晶瑩剔透的露珠閃著清澈的光亮,宛如夜幕中明凈的星星,又好似鑲嵌於深海的珍珠。平凡間亮出了眩目的光澤,樸素卻又耀眼。
太陽升起,光線柔和,淡淡的,像是一層薄紗籠罩著大地。明媚的陽光給鬱郁蔥蔥的蔬菜抹上了一層金色。茂盛的樹葉縫隙間露出了星星點點的光芒,隨風盪漾著,渲染了明朗的晴空。
無意間,視線落在蔬菜上。「露珠呢?」我吃了一驚。傷心地撫著葉子,手心有一點露水殘留的濕潤。忽然,心間燃起了一絲喜悅。有一顆正在蔬菜上倔強掙扎的露珠。她抵抗似的沿著葉子悠然滑落至莖部,依依不捨,羞澀的躲避著。但她逃不脫命運的枷鎖,陽光終將她迅忽的倩影溶進了我們的記憶里。
露珠兒終於不見了!淚眼朦朧的我,恍然進入一段秋的夢境。那是一條寂靜無人的街巷。兩旁的梧桐,枯黃枯黃的。腳下不時發出樹葉清脆慘烈的哭泣聲。一片褐黃色、已是千穿白孔的枯葉很慢很慢地掉落,飄至肩上。霎時,刺骨的狂風掀起,落葉漫天飛舞,彷彿來到一片暗黃的世界。發絲零亂地飄動,葉落滿了身。
這一刻,沉寂了許久的悲傷湧起、爆破。一股酸澀、憂傷淌遍了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難忘曾經燦爛的時光;遺憾已經消逝的事物;感嘆這悲傷的宿命;痛恨殘忍的輪回——吞噬了葉片綠色的期盼 ,給予的卻是歲月輾出的凋零。
然而溪流打眷卷兒,托著枯竭的葉子快樂地順山勢淌下。激烈而澎湃,卻又一恍而過。他們孜孜不倦,默默無聞,最後又一起匯注成大海。而那模糊的軌跡也隨著生命的飛逝而搜尋不會。
青春與衰老,健壯與老弱,希望與絕望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生命不在於長短,在於它的過程與意義。若是能在暮年時,追憶過去的精彩,這是一種幸福。此刻起,讓我們為了自己的藍圖添上絢麗一筆!

參考資料:東格致學生網路互動平台
回答者:sweetsindy - 試用期 一級 2-26 18:09

--------------------------------------------------------------------------------

漢樂府《長歌行》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後,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於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晞: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 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廉聲 長篇小說 《長歌行》作者後記——姑且當作寫作背景吧

十幾年前,
我有機會到北京求學。那時候北京的文學氛圍真是十分的濃烈。我們這個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華、洪峰、劉震雲、遲子建、畢淑敏等等,幾十個人整天泡在魯迅文學院小小的牆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聽教授講課,聽專家講座。最樂意有編輯來組稿,就有機會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館吃涮羊肉,喝紅星二鍋頭。也有體育運動,主持人是洪峰,下課後十幾個笨手笨腳的大男人就在幾十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上踢足球,時不時咣咣地踢碎一側住房的玻璃窗,然後照價賠償;再就是下圍棋,還舉行圍棋比賽。我和余華、陳虹等幾個是新學的,有一陣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聽到余華和陳虹兩位男女同學為一盤棋的輸贏發出嘹亮的吵聲……此外還有什麼?那就是同學間的閑聊,天南地北,無所顧忌地聊,聊文學,聊各地風情,聊飲食男女。西北漢子雷建政聊到激動時便要唱甘南地區的「花兒」,那悠長的拖腔帶著蒼涼與悲情,久拂不去。
在這種獨特的氛圍中讀書三年,讓我感悟到文學的真諦。在遠離家鄉的北京,在濃重而久遠的思鄉情緒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學中的立足之地,感覺便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莫言找到了「山東高密東北鄉」這塊沃土,余華的小說中少不了河溝交錯的江南水網地帶的特定環境,遲子建至今寫的還是她的家鄉漠河的風土人情,劉震雲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鋪」,也就是後來的「故鄉黃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鄉浙西天目山。
年少時,時常聽說一些舊時的人物故事。抗戰時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駐軍及各種機構,包括劇社、報社、少年營、婦女營等。那時發生了許多戰事,有的確實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輩、祖父輩,他們對那場戰爭留下了許多痛苦的記憶。還有大量的歷史資料。沒有哪次戰爭有抗日戰爭記錄得這么多,留下這么復雜曲折故事的。這是一段豐富浩瀚如同海洋的歷史,有如一個極大的露天富礦。這些年我走訪了許多老人,查閱了許多資料,臨安縣志,於潛縣志,昌化縣志,幾個不同年代版本的,還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還在北京圖書館查閱相關歷史檔案。小說《長歌行》中寫風嘯崗狙擊日軍那場戰役,是實事,那場戰役打得極慘烈,死傷上千人,參戰的廣西軍身上僅穿著短褲短衫,在冰天雪地里與日軍作戰,戰後收殮死去將士屍首,其中好些是凍死的。
就在畢業前那個夏天,我寫出了《月色猙獰》、《觀雲山舊事》等小說,很快便在《收獲》和《天津文學》上發表了。而後一發而不可收,連續寫了幾十個中短篇,在全國十幾家刊物上發表,結集出版了中篇小說集《戰爭故事》和短篇小說集《觀雲山舊事》,還有一部人物故事組接的長篇小說《疲於奔命》。
但我總有未盡興之感,想寫一部全面反映那個時代的長篇巨作。1998年初,剛上任主持省作協工作的黃亞洲帶盛子潮、洪治綱等來我家走訪,聽我說起這個題材,便竭力鼓動我把這部小說寫出來。在朋友們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兩三年時間寫成此書,又經出版社主編、責編的指點,多次修改,歷時五六年之久,才最終出版,終於了卻一個心願,可以長長地舒出一口氣了。
此時的我,如同一個泳者在江湖中遊了很久,終於到達對岸,拖著倦乏的腳步,身上帶著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著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靜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項有意義的事,我相信,至少對我來說,對我的家鄉來說,它是有價值的。
回答者:我不是人Nic - 助理 二級 2-26 18:18

--------------------------------------------------------------------------------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後,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於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回答者:可樂加冰№龍 - 試用期 一級 3-5 00:44

--------------------------------------------------------------------------------

漢樂府《長歌行》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後,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於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晞: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 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廉聲 長篇小說 《長歌行》作者後記——姑且當作寫作背景吧

十幾年前,
我有機會到北京求學。那時候北京的文學氛圍真是十分的濃烈。我們這個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華、洪峰、劉震雲、遲子建、畢淑敏等等,幾十個人整天泡在魯迅文學院小小的牆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聽教授講課,聽專家講座。最樂意有編輯來組稿,就有機會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館吃涮羊肉,喝紅星二鍋頭。也有體育運動,主持人是洪峰,下課後十幾個笨手笨腳的大男人就在幾十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上踢足球,時不時咣咣地踢碎一側住房的玻璃窗,然後照價賠償;再就是下圍棋,還舉行圍棋比賽。我和余華、陳虹等幾個是新學的,有一陣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聽到余華和陳虹兩位男女同學為一盤棋的輸贏發出嘹亮的吵聲……此外還有什麼?那就是同學間的閑聊,天南地北,無所顧忌地聊,聊文學,聊各地風情,聊飲食男女。西北漢子雷建政聊到激動時便要唱甘南地區的「花兒」,那悠長的拖腔帶著蒼涼與悲情,久拂不去。
在這種獨特的氛圍中讀書三年,讓我感悟到文學的真諦。在遠離家鄉的北京,在濃重而久遠的思鄉情緒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學中的立足之地,感覺便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莫言找到了「山東高密東北鄉」這塊沃土,余華的小說中少不了河溝交錯的江南水網地帶的特定環境,遲子建至今寫的還是她的家鄉漠河的風土人情,劉震雲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鋪」,也就是後來的「故鄉黃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鄉浙西天目山。
年少時,時常聽說一些舊時的人物故事。抗戰時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駐軍及各種機構,包括劇社、報社、少年營、婦女營等。那時發生了許多戰事,有的確實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輩、祖父輩,他們對那場戰爭留下了許多痛苦的記憶。還有大量的歷史資料。沒有哪次戰爭有抗日戰爭記錄得這么多,留下這么復雜曲折故事的。這是一段豐富浩瀚如同海洋的歷史,有如一個極大的露天富礦。這些年我走訪了許多老人,查閱了許多資料,臨安縣志,於潛縣志,昌化縣志,幾個不同年代版本的,還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還在北京圖書館查閱相關歷史檔案。小說《長歌行》中寫風嘯崗狙擊日軍那場戰役,是實事,那場戰役打得極慘烈,死傷上千人,參戰的廣西軍身上僅穿著短褲短衫,在冰天雪地里與日軍作戰,戰後收殮死去將士屍首,其中好些是凍死的。
就在畢業前那個夏天,我寫出了《月色猙獰》、《觀雲山舊事》等小說,很快便在《收獲》和《天津文學》上發表了。而後一發而不可收,連續寫了幾十個中短篇,在全國十幾家刊物上發表,結集出版了中篇小說集《戰爭故事》和短篇小說集《觀雲山舊事》,還有一部人物故事組接的長篇小說《疲於奔命》。
但我總有未盡興之感,想寫一部全面反映那個時代的長篇巨作。1998年初,剛上任主持省作協工作的黃亞洲帶盛子潮、洪治綱等來我家走訪,聽我說起這個題材,便竭力鼓動我把這部小說寫出來。在朋友們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兩三年時間寫成此書,又經出版社主編、責編的指點,多次修改,歷時五六年之久,才最終出版,終於了卻一個心願,可以長長地舒出一口氣了。
此時的我,如同一個泳者在江湖中遊了很久,終於到達對岸,拖著倦乏的腳步,身上帶著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著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靜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項有意義的事,我相信,至少對我來說,對我的家鄉來說,它是有價值的。
回答者:關大掌櫃 - 副總裁 十一級 2-26 18:07

--------------------------------------------------------------------------------

天灰濛蒙的,幾絲光線從蒼穹的邊際照射過來,穿透了窗紗,輕柔地撫在我有些疲憊的臉上。
空氣清新得很,泥土松軟濕潤。我漫步於園中小徑,忽然聞到一線熟悉的氣息。漸行漸濃,眼前突然出現一片碧透的葵菜園。一顆顆稚嫩鮮綠的葵菜,挺著淺綠色的身子,看上去是那麼柔軟而嬌弱。遠遠望去好似綠茵茵的絲綢,令人舒適又溫馨!
一陣涼風輕輕拂過,幾顆圓潤的露珠隨著葉片的弧度滾滑著,顫顫微微的。突然,從葉間躍起,在空中劃出閃亮的一線,瞬間跌落,滲入泥土中。還有的在翠嫩的葉片映襯下,翩翩起舞。晶瑩剔透的露珠閃著清澈的光亮,宛如夜幕中明凈的星星,又好似鑲嵌於深海的珍珠。平凡間亮出了眩目的光澤,樸素卻又耀眼。
太陽升起,光線柔和,淡淡的,像是一層薄紗籠罩著大地。明媚的陽光給鬱郁蔥蔥的蔬菜抹上了一層金色。茂盛的樹葉縫隙間露出了星星點點的光芒,隨風盪漾著,渲染了明朗的晴空。
無意間,視線落在蔬菜上。「露珠呢?」我吃了一驚。傷心地撫著葉子,手心有一點露水殘留的濕潤。忽然,心間燃起了一絲喜悅。有一顆正在蔬菜上倔強掙扎的露珠。她抵抗似的沿著葉子悠然滑落至莖部,依依不捨,羞澀的躲避著。但她逃不脫命運的枷鎖,陽光終將她迅忽的倩影溶進了我們的記憶里。
露珠兒終於不見了!淚眼朦朧的我,恍然進入一段秋的夢境。那是一條寂靜無人的街

⑷ 十五從軍行和出塞的教案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題解: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借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徵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征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斗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作者簡介: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
十五從軍征
這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情景,抒發了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開篇便不同凡響:「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兩句,直言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歲方回,看似平淡無奇,像不經意間道來,實卻耐人尋味,頗見功力。他「十五從軍征」,奔赴何處,詩中未作說明;其軍旅生活如何,戰況怎樣,詩中也均未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眾多想像的空間。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他「從軍征」,系出於戰事,而且這一去就是數十年!「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則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
正因為「十五」從軍,「八十」方回,其間數十年與家人失去聯系,對家中情況一無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況,於是,這也就極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歸鄉途中與鄉里人的對話。老兵,「道逢鄉里人」,便迫不及待地問道:「家中有阿誰?」「鄉里人」答道:「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詩人宋之問的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反映其在久別家鄉之後、返鄉途中的矛盾心理,與此詩筆法有別,卻殊途同歸。宋之問的詩句是曲筆寫其返鄉途中想了解家中情況的迫切願望,而此詩則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現了久別家鄉的返鄉之人的真實情感。此詩中「鄉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沒有明言直說老兵家中還有誰,而只是用手指著遠處長滿松柏的眾多的高墳說:「那兒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無他人了。」其實,「鄉里人」這樣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敗人亡的痛楚。如此著墨,顯然是以哀景寫哀情,也與下文相呼應。
老兵家中的情況究竟怎樣呢?其心情又是如何呢?「兔從」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繪。老兵到家後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從狗洞進進出出,野雞在樑上飛來飛去;庭院中長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長出了「旅葵」。「兔」與「雉」(野雞),均系動物,一在「狗竇」(下方),一在「樑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經種植而自生自長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這些處於不同方位的動、植物在這里構成的是一幅多麼悲涼的景象啊!造成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無人。而其家中無人,又是誰造成的呢?對此,詩未明言,這又給了讀者想像的空間。這幾句詩仍然是以哀景寫哀情,以悲涼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還在於:他以「旅谷」煮飯,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時間就做好了,卻不知道將飯與羹送給誰,也即無親人與之共享了。這正是「舂穀」四句所表現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無親人了,到頭來還是他孤身一人。這不僅照應了上文——鄉里人的答話與老兵返家後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繼續以哀景寫哀情。
詩的最後兩句於對老兵的動作描繪中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這里,突出老兵出門張望(「出門東向看」)與老淚縱橫(「淚落沾我衣」)這一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試想,他「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家中已了無親人,而只有荒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以後的生活,又當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其悲慘的遭遇是誰造成的,盡管詩中未明言直說,但我們只要聯繫到此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則不難看出這一點。根據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說法,此詩晉時已譜入樂府,當可視之為漢魏戰亂之際的作品。正是當時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與無休無止的戰爭,造成了該老兵的悲慘遭遇。反映該老兵的悲慘遭遇,也就反映了當時在沉重的徭役壓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
此詩圍繞老兵的返鄉經歷及其情感變化謀篇結構,巧妙自然。其返鄉經歷是:始得歸→歸途中→返回家中→「出門東向看」;情感變化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誰?」,充滿與親人團聚的希望(歸途中)→希望落空→徹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涼,了無一人)→悲哀流淚,心茫然(「出門東向看」)。這些又歸結為表現揭露黑暗社會現實的詩之主題。全詩運用白描手法繪景寫人,層次分明,語言質朴,且以哀景寫哀情,情真意切,頗具特色,也頗能體現漢樂府即景抒情的藝術特點。

閱讀全文

與十五從軍征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