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結合少年拳第二套的武術教學的體能練習有哪些
四種基本腿法每種20腿一組。弓步潛行、馬步單鞭動作,每趟八次,走十趟。撲步弓步專間轉換、弓馬步轉換等練習屬多做一些。關鍵,套路本身就是一種體能訓練。可以一套拳連續兩遍三遍地打。 這是所謂的超套訓練。然後就是跑步,蛙跳等基本的體能練習方法
B. 描寫同學體育好能獲勛章的作文400字
武術的概念:武術是以技擊為內容,通過套路、搏鬥等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長拳:是以拳、掌、勾為其主要手型和以弓馬仆虛歇為其基本歩型,並有躥蹦跳躍、閃展騰挪、起伏轉折、跌撲滾翻等動作和技術組成的姿勢舒展、動作靈活、快速有力、節奏鮮明的拳術。
太極拳練習要點(10):①身體端正、步法穩定②體松心靜③動作輕盈、速度均勻④動作協調連貫⑤圓活⑥手眼配合協調順暢⑦虛實分明、剛柔相濟⑧勁力完整⑨意念集中、以意導動⑩動作呼吸配合緊密
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它以掤、捋、擠、按、采、列、肘、靠、進、退、顧、盼定為基本十三式。動作輕柔圓活,處處帶有弧形,運動綿綿不斷,勢勢相承。
對練:是在單練基礎上,兩人或兩人以上,在預定的條件下進行攻防的假設性實戰練習。其中包括徒手對練,徒手與器械的對練。
武術圖解是指記載武術動作和套路的圖與文字,用圖來描繪動作的形象和身體的各部(包括器械)的運動路線,用文字來說明動作的詳細過程和要領。
集體表演: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體演練,可變換隊形與圖案和採用音樂伴奏,要求隊形整齊,動作協調一致。
搏鬥運動:是兩人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鬥智較力的對抗形式。
評分標准:各項目的評分和扣分標准有所不同,但最高10分,實行扣分制。長拳、南拳和刀、槍、劍、棍的自選套路,少年組、成年組均不得少於1分20秒
場地:長14米,寬8米(包括5cm的邊線在內)在場地的兩長邊中間,做兩個中線標記
簡答論述:
武術的特點:①寓技擊於體育之中②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③廣泛的適應性4具有很強的區域性
武術作用:①改善和增強體質②提高防身自衛的能力③磨練意志、培養道德情操④娛樂觀賞豐富文化生活
武術教學的特點:具有體育教學的一般特點,又具有本身獨立的特點,①注重直觀教學,以領作為主(「三多」問題:動作數量多、方向路線變化多、每動作包含的要素多)②強調動作規格,突出勁力與精神③結合攻防動作進行講解示範
武術教學過程:傳授(技術)——接受、組織(練習)——進行、檢查糾錯——鞏固提高、考查考試——獨立演練
傳授內容和順序:基本功——基本動作——組合動作——拳術套路
傳授方法是全息感知:包括示範感知、語言感知、口令感知、電教感知和思維感知
完整示範的情況:①對首次作為教學內容的武術動作,教師一般都首先採用完整示範幫學生建立第一印象②具體進行教學時,教學結構簡單,難度不大的動作,可採用③對已有一定武術基礎的學生所教的動作可用④完整示範有常速--示範和慢速--兩種,根據教學需,教師可選一種或兩種先後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分解示範:①結構和方向復雜繁難的動作,這類動作可分上下肢兩部分或幾個小節進行示範教學②攻防因素較多的動作,這類動作可按攻防因素的多少分小節示範教學③具有頓挫性的動作這類必須具備一定基本特徵④分解示範有常速示範和慢速分解示範,一般先採用慢,然後據掌握情況,逐漸過渡到常速⑤在採用時應注意不宜將動作分解的過細,在完成合理的分解示範後,盡快向完整過渡⑥在需要這一示範的過程中教師遵循原則「完整示範——分解示範——完整示範」同時把慢速示範常速示範結合運用
講解示範位置:①教師可在橫隊的排頭、排尾連線所構成的等邊三角形的頂點位置示範②可在相向而立的二列橫隊之間的空地位置示範③在半圓弧形或馬鞍形的隊形中間位置示範
正面示範位置:面有:正面,側面、斜面、背面、鏡面多種①凡是身體側向進行的動作,可做正面示範②凡是身體正向進行的動作,可做側面示範,鏡面示範
語言感知:講解的內容①基本技法②動作規格③攻防技術④關鍵環節⑤易犯錯誤。講解的方法①形象化②口訣化③單字化④術語化。糾錯的方法:①慢解領做法②語言提控法③靜站體驗法
制定競賽規程:內容①競賽名稱②目的任務③比賽日期和地點④比賽方法⑤比賽項目⑥報名方法⑦獎勵辦法⑧注意事項
長拳:(拳)四指並攏卷握,拳面要平,拇指扣壓於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節上(掌)拇指彎曲扣於虎口處,其餘四指伸直並攏向後伸展(勾)屈腕,五指第一指節撮攏;或拇指與食指、中指撮攏成刀勾。(步伐)弓馬仆虛歇
太極:(拳)五指卷屈拇指壓於食指,中指第二指節上,握拳不可太緊(掌)五指微屈分開,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手指不可僵直也不可過於彎曲(勾)屈腕,手指和腕部都要松活自然,也可拇指食指中指捏攏,無名指和小指屈於掌心
三路長拳:虛步亮掌、並步對拳。弓步沖拳、彈腿沖拳、馬步沖拳、弓步沖拳、大躍步前穿、弓步擊掌、馬步架掌。虛步栽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虛步挑掌、馬步擊掌、叉步雙擺掌、弓步擊掌、轉身踢腿馬步盤肘。歇步掄砸拳、仆步亮掌、弓步劈拳、跳換步弓步沖拳、馬步沖拳、弓步下沖拳、叉步亮掌側踹腿、虛步挑拳。弓步頂肘、轉身佐拍腳、右拍腳、騰空飛腳、歇步下沖拳、仆步掄劈拳、提膝挑掌、提膝劈掌弓步沖拳。虛步亮掌、並步對拳。
太極:起勢,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左右倒卷晎。左攬雀尾、右攬雀尾、單鞭、雲手、單鞭。高探馬、右蹬腳、雙峰貫耳、轉身左蹬腳。左下勢獨立、右下勢獨立。左右穿梭、海底針、閃通臂。轉身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勢。
套路比賽形式、內容:①拳術(7,分為內家拳和外家拳):長拳、太極拳、南拳、劍術、刀術、槍術、棍術
②其他器械(3):單器械、雙器械、軟器械
③對練項目(3):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
套路比賽場地14m×7m
四擊:踢打摔拿
內外兼修的含義(2):①指人體內的臟器與人的心性、精神和意識或者品德的修養 ②外指人的身體形態或者行為(即「內修品格,外修行為」)
武術與其它學科的相溶8:軍事、中醫、養生、哲學、美學、魔術、戲曲、舞蹈等等
武術的功能(4):①壯內強外的健身功能②修心養性的陶冶功能③演打相濟的審美功能④攻防兼備的防身功能
練功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氣、力、功法
武術運動的主要形式(3):①套路②格鬥③功力
太極拳的流派:陳、楊、吳、孫、武、李、趙寶
太極拳的主要手法:棚、率、擠、按、采、肘、挒、靠
1959年頒發布第一部《武術競賽規則》
十八般兵器九短:刀、劍、鞭、鐧、拐、斧、棒、椎、杵。
九長:刀、槍、棍、鉞、叉、鐺、鉤、槊、戟。
1武術的含義:《說文解字》解釋為「止戈」為武,意旨以武力制止對方的武力,術指的是技術或者技藝 。
武術又稱國術、功夫、白打、武藝、技擊、卞、手搏。
中國武術的傳統武德是什麼:武德有良師 苦恆出高手 習武先挨打 笑顏迎人欺 寧可受人打 絕不先打人 持技做歹事 辜負先師心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名稱:金、水、木、火、土。
天干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天干方位:甲乙東方、丙丁南方、戊己中、庚辛西方、壬癸北方。
地支方位:寅卯東、巳午南、申酉西、亥子北、辰戌丑未中宮。
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淺談練功「八法」
何謂練功「八法」?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十個字——「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是也。這是無數武林同仁志士、專家學者的練功心得和經驗總結,系習武之精要。僅十個字闡明八種練功方法,可見其精闢之至極。
手:指的是手型、手法。武術的手型主要有拳、掌、勾、爪幾種;而手法則是出拳、推掌、提勾、抓爪……等多種方法。拳諺中常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腳打人」。可見手是人體的門戶,你的門戶大小、牢實與否,都與手型手法密切相關。當然,手也是突擊隊,是先行兵。「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就充分說明了手的重要性。這是必修之一。
眼:指的眼法。眼是探照燈、掃描器,還是偵察兵;眼是神的最具體的表現器官之一。而眼是長在頭部,這又與頭部動作是否正確有關,與手法的協調配合有關。如果拳往東出擊,眼卻看南或北,顯然有悖常理。那這一招就是無目標的瞎打盲擊,其能何在?這是必修之二。
身法:身法主要是通過腰來表現的。任何拳腳功夫都必須「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是太極拳論中一再強調的「腰如車軸」之說。無論是練內家功夫還是練外家功夫都必須遵循。試想如果車軸歪斜、阻滯或銹蝕僵死,其車輪能酣暢淋漓地運轉嗎?同理,如果身法不靈便,則拳腳就不可能到位,其功夫也就不敢恭維了。拳諺雲:「打拳不練腰,終生藝不高。」此言一語中的也。這是必修之三。
步:指的是步型、步法。步型一般有弓、馬、仆、虛、歇……等,南拳系列則將步型步法統稱為扎馬、走馬。步法則是指完成所選步型的過程和變換步型的方法。「其根在腳發於腿」,這又是拳論中的一句話。就是說步型步法是武術動作的根基所在。如果根基不穩不牢,身便散亂,技擊攻防豈能得機得勢?這是必修之四。
以上四種功法是從人體外形訓練的要素來說的。這四要素又必須協調一致,一招一勢才能完整一氣,順暢完美;才能既使身體得到良好的訓練,又使攻防技擊威力得以充分發揮;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外形練習的要素搞清了,再說內練的四要素-------「精神氣力功」。
精神:精神反應出習武者的內在氣質,是一種意識的存在。練功時,若心不在焉,松垮懶散,雜念叢生,意念不集中,或傲慢輕浮,都不可能練出高招來 。 因為心神不定,怎能以意導動,從而發揮動作的功用呢?這是必修之五。
氣:指的是呼吸系統配合運動器官的訓練。練功諺語說,「外練筋骨皮 ,內練一口氣」。「筋骨皮」指的是人體的肌肉、肌腱、韌帶、骨骼和皮膚,引申為人的體表。「氣」則指呼吸之氣和意識支配在體內運轉之「內氣 」。常聽人誇獎有功夫之人:一趟拳架下來,氣不急喘,臉不變色。這是氣順所致也。相反,練不得法者,一趟拳架下來(哪怕是緩慢柔和的太極拳),也會氣喘噓噓,臉色煞白。這是氣憋阻滯所致也。拳諺雲:「若問體用何為准,意氣君來骨肉臣。」這句話又把內、外修煉的關系說得很清楚。意與氣既是君,那就是統帥;骨肉是臣,那就理所當然地要聽君的指揮了。如果軍中無統帥,打起仗來潰不成軍則是必然的了。練功豈能不練意與氣乎?因此這是必修之六。
力:指力量,勁力。根據我幾十年練功的心得體會,我認為決定力的大小有四要素:一:參與運動的肌肉數量;二:肌肉伸展和收縮的長度(即柔韌性);三:大腦神經系統對運動肌肉發出的指令-----即訊號脈沖的頻率高低------也就是反應的快慢;四:呼吸的配合。如果這四要素齊備且質量很高,則力量大,威懾力強。反之則不言而喻了。因此,速度、力量、柔韌、靈敏反應和協調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必修之七。
功:指功夫、功能、功效。功夫是練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大家記得電視劇《少林寺》中有句著名的台詞,「要練武,不怕苦」,道出了功夫來自苦練的真諦。同時功夫要靠「積累」。大家知道,「一日練一日功 ,一日不練十日空」,還有「學會三天,練好三年」;「拳練百遍,身法自現;拳打千遍,神理自現。」這是積累所致也。而功能則靠「悟」,你要把每個動作的規格及攻防意識弄懂弄明白,再加上領悟和苦練,其功能自到,於練體練用兩方面的功效亦自現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明明白白的打拳,明明白白地練功,才有成效之理。這是習武必修之八。
C. 武術教學:武當太極十三式怎麼練
第一式:仙人放劍
(1)兩腳分開成外八字步,且將兩膝之關節自然彎曲。兩手臂環抱於胸前且令其兩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開並彎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對狀。頭部端正但卻微做垂首(低頭)狀。肩下沉,腹內收,腰要塌,胸須含,背則拔。凝神靜息待操作。此為預備式。
(2)兩膝再做彎曲狀即佐之身體下沉。同時兩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並使之變為左,右空心拳狀。眼看兩手。
(3)右腳向正前方(術語謂之正門)踏出半步。與此同時兩手向前放開(與胸等高,掌心向前)。
(4)右腳不動即不得移位。左腳套步上前踏入正門並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鋪出且左腳尖內扣朝向右方。右膝彎曲其腳尖外撇約40度角。收髖緊腿勿松肌肉)。而兩掌則在步型定位之間作收,放擊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為掌緣作重點擊打)。
(5)再將左腿彎曲且腳尖外展。兩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然後兩腿形成右剪刀步(須右腳前踏一步後再做定位),兩掌作左下按而右前擊之狀。
第二式:乾坤盤球
(1)兩腳分開,約兩肩之寬(大開馬式),腳尖微向外撇。兩手臂大環抱於胸前,此乃預備式。
(2)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並與其形成「抱球狀」(掌心相對)。
(3)再將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側方且左手與此同時降壓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並在與此同時左手移至右下側方而變為「抱球狀」。
(5)身體重心再向左移並同時降壓右掌,移動左掌。
說明:以上(1)--(5)為連貫動作中的一個「盤花」即「盤球」動作。須連綿不斷的做出「十三盤花」,並最少也需做「四盤花」。
另,做架之時,兩腿須以其膝關節為重點,踝關節為支點,進行左右重心側移相輔式。如此這般,術語稱為「勢若春蠶吐絲而連綿不絕矣」。
第三式:美人照鏡
(1)左腳踏進一步至「左前旁門」並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左臂上架於頭頂處(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則以掌緣為重點擊向「中盤」位置。
(2)再邁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門」。與此同時右臂上架而將左掌擊出。
說明: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則為「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四式:順水推舟
(1)左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雞步」(左虛右實)。兩臂圈於胸前且將兩掌之掌心相對。
(2)兩腿不動,兩臂上抬並伴之兩掌吊於頭頂左,右側方。
(3)兩掌以其掌緣為重點,向中盤推出。與此同時,左腳再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再擺架成「右寒雞步」,並將兩掌吊於頭頂。
(5)右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自頭頂上方送出直至「中盤」方位作前推狀。
說明:此動左右各一謂之「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均可。
第五式:金雞獨立
(1)左腳踏進半步且令兩膝略作彎曲。而兩掌則平攤於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狀,以便助之下一動作。
(2)左腳踏實並支持與控制身體平衡。與此同時,右腿抬起且勾起腳尖即形成「右獨提膝式」。而兩掌則變為空心拳從兩側拋出取向上盤--此為雙拳掛「太陽」法。
(3)再將身體右轉,右腳踏進並落地支持身體平衡。然後,兩拳變掌平攤腹前繼而復變為空心拳拋向上盤。與此同時左膝提起形成「左獨提膝式」。
說明:以上兩腿左右上提合為一活架。可連續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單鞭救主
(1)左腳踏進一大步,與此同時左手變為「雕鉤」狀摟其「中盤」。而右掌則置於右側腰際待動。上身下墜其做襠沉腿。
(2)左腿下沉而右腳後撐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左手摟鉤並向左側方調起而右掌奔向中盤(以掌緣為重點)。
(3)再將右腳踏進並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摟過之後則移位調於側方並用左掌奔打中盤。
說明:以上兩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術語乃謂之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即止。
第七式:倒騎玉龍
(1)兩腿並立下蹲,兩手托與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對)。
(2)右腳向右側後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變為空心拳分別向身體左側上方與下方擺出(其右拳擺至上方,而左拳擺至下方且兩拳之拳眼相對)。上體略向左腿方位傾斜。
(3)然後左腳撤回即收於右腳旁使之形成並步曲膝下蹲式。而兩拳則變為分指掌平攤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對)
(4)將左腿向左後側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仍變為空心拳雙方拋至人體的上方與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說明:以上兩腿一左一右的後撤並形成左右弓字之步型--其術語乃謂之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八式:雙風貫耳
(1)面對左側方位站立並邁出左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雞步。與此同時。兩掌向左右兩側作直臂橫張(其掌心相對,掌指向前)
(2)左腳再向前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兩掌則以其掌心為重點並用兩手臂相輔助作為支點進行扇打合擊至上盤位置。
(3)再將身體移向右側前方並形成下盤為右寒雞步,中盤為雙開掌(其掌心相對,掌指向前)的架子。
(4)右腳復進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用其掌心進行扇打合擊。
說明:以上左右開步出式其術語謂之一活架。可連續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九式:順風擺柳
(1)兩腿前後分開且將兩膝略作彎曲即使之形成中盤架子狀的左游龍步。與此同時,兩掌以其掌指為重點遙對正門前方。
(2)接著,左腳向左碾動。與此同時,右腳向正門踏進一步並使之形成右游龍步。而兩掌則以其掌指為重點遙對正門前方。
說明:以上兩腿左右啟動各一次,其術語為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另此架演練時手型也可變化--即游龍步啟動時手型或變為空心錘或變為分指鉤。大凡啟動此游龍步--身形須隨步法而晃動以利應敵之時達到神出鬼沒,令人防不勝防境地。
第十式:葉底看桃
(1)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曲膝成騎馬式。兩手分別懸垂於胸肋一側並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兩腿不動,右手繼續上抬並垂直豎立其前臂。而左臂則同時作下垂狀。
(3)接著將左手變為空心拳並以其拳眼為重點,上臂為支點,前臂軸進行推下送。而右臂與「下盤」部位則保持穩定即不要移動(尤以兩腳固定為重)。
(4)再進行左臂垂直豎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動作。
說明:以上兩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術語乃謂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十一式:活步走宮
(1)兩腳分開成外八字步,兩膝略曲。兩臂抱於胸前。兩手成分指掌並令其掌心相對,掌緣朝下。眼看前下方。
(2)左腿不動,且將右腳移向左腳內側並以其前腳掌或腳尖虛點地面。與此同時,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於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狀(其兩臂彎曲成弧形,兩掌心相對),眼隨手轉。
(3)接著,將右腳向前右旁門踏進一步並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左掌下拂至腹部左側,右掌托於右側前方(兩掌行進間須令右臂在內而左臂在外進行穿插運動)。眼隨手轉。
(4)然後右腳固定不得移動。左腳用其前腳掌或腳尖移至右腳內側作虛立狀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隨手轉。
(5)接上式--兩手形成抱月狀,並伴隨左腳向左前旁門踏進一步而變為左掌托至左側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時手掌交錯之際須令其左臂在內,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隨手轉。
說明: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為一活架。須連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十二式:懷抱雙月
(1)兩腳成外八字步站立。兩手分別垂於腰部兩側(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雙膝下蹲,與此同時,兩手移至上腹部約肚臍眼前方處,作交叉合並(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兩掌。
(3)兩腿不動--兩手繼續向面部前方雙方抬起作環繞狀(其兩掌交叉並令其左掌在內,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內)。
(4)兩腿不動,--兩手再次向上環繞,並經上分向兩側(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繞動。當兩手繞動形成劃弧一周即360度,並降至身前兩側之時,則將兩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繞圈。
(5)兩手臂第二次進行繞圈環抱--其動作與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為右臂(手)在內,左臂在外。
說明:以上兩手臂環抱繞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內各一次,為一活架。可連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真氣煉丹
(1)擺架內八字步(18--40周歲者)平行步(45--50周歲者)體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擺架外八字步。
(2)兩腳不動,兩手形成八字掌分別垂於胸前下方並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縮身垂肩,低頭下視,虛胸實腹,蹋腰沉體。
(3)忘掉呼吸,凝神靜心--片刻,則以鼻吸氣(長約五寸左右即指入體內的尺寸)並要求做到緩慢,細膩,均勻,深長。與此同時,兩掌自體前兩側同時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為重點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頭頂上方為止。眼隨手轉。
(4)接上式--兩掌以其掌心為重點,自上而下進行垂直降落,並先期抵達胸前暫作停頓以便下動嘆氣。
(5)用鼻將體內之雜氣(即吐納祛邪之廢氣且定當排出五臟六腑不得儲存,違者做架難以上勁)一次性的嘆出(按:所謂一次性,並非就是要將體內所有雜氣排盡,而是盡己所能任其自然,隨心所欲,免得適得其反而影響功力進展)!其要領同為「吸氣」之要,即慢,細,勻,長。與此同時,兩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並配合身體下沉兩膝彎曲。
說明:以上用鼻一吸一嘆,各一次為一煉氣。老年人五煉氣,少年人八煉氣,年輕力壯者十三煉氣。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
D. 哪裡有高中體育教學 太極拳12式 的視頻及圖解 是哪個版本的 高手回答下 謝謝
1.起勢; 2.野馬分鬃; 3.白鶴亮翅;4.摟膝拗步; 5.手揮琵琶;6.進步搬攔錘; 7.如風似閉; 8.右雲手; 9.單鞭; 10.下勢獨立;
11.攬雀尾; 12.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