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讓學生在美術方面全面發展教學反思
美術教學反思--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這學期,我主要擔任了五六年級的美術課。開始我躊躇滿志,一心想盡自己的所能把繪畫的技巧教給學生,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我的美術課。因此每一節課我都精心准備、認真上。可一些學生好像在雲里霧里課前簡單復習內容,對於學生卻好像又在上新課。長期以來,美術一直是一門不被學生、家長、老師重視的學科。而現行的教學改革又不可能立刻解決這種矛盾。那麼,有什麼方法能讓學生在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鍾的時間里掌握一節課的內容呢?
一次偶然給了我不小的啟示。
我經過一個班級門口,有一個學生問我下節美術課上什麼內容,我想了一會兒說:「你們想上什麼課?」他回答我:「手工課。」我一驚,這叫我怎麼辦?還有兩節課的時間,而我現在一點准備都沒有。我急忙回辦公室,著手准備。想了一會兒,我決定讓學生學習剪紙。剪刀比鉛筆更敏捷,一剪在手,就可以輕松隨意地表現自己心中的想法,可是憑空剪出一幅圖對學生來說並不容易。
上課了,我走進教室,發現今天學生都瞪大眼睛看著我,好像在期待什麼。一開始我沒有告訴學生怎樣來剪紙,而是告訴他們今天製作的主要材料是蠟光紙。然後,叫學生一起討論怎樣才能把蠟光紙剪成為一件精美的手工藝作品。意想不到的是學生的積極性比以往都要高,討論異常激烈。方案出來了,學生出乎我意料的創造性又一次讓我震驚。這一節課,我知道我成功了。同時我想到了以前的課,找到了以前的誤區,頓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孩子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⑵ 小班美術胡蘿卜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 「小兔」的習性,畫出它們喜歡吃的東西,鞏固蘑菇的畫法,學慣用長橢圓形表現胡蘿卜的方法。
2、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引導幼兒合理布局。
3、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感情。
活動准備:
小白兔毛絨玩具、范畫、幼兒作畫用的紙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說謎面)紅眼睛,白皮毛,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問:老師說的是誰呀?
2、今天這位小客人來到了我們班上,你們打算拿什麼來招待它呢?(讓幼兒自由說說)。
二、教師講解示範胡蘿卜的畫法。
1、教師小結:對了,小兔喜歡吃胡蘿卜、蘑菇、青草等食物,現在我們就把小兔最喜歡吃的東西畫出來,等下送給小客人。
2、回憶青草和蘑菇的畫法。
3、教師示範畫胡蘿卜。
老師邊畫邊講解:胡蘿卜的形狀是細長的,一頭較大,一頭較小,蘿卜的頂上有短短的葉子,胡蘿卜的顏色有的是桔黃色、有的是紅色。
三、幼兒作業,老師巡迴指導
1、帶領幼兒書空練習。
2、鼓勵幼兒多畫些小兔喜歡吃的東西,並能大膽用色,把顏色塗均勻。
3、幫助、引導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1、展示部分幼兒作品(評價幼兒作品,指出好的與不足之處)
2、表揚畫面整潔、豐富的幼兒以及有進步的孩子。
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在聽故事的時候都很認真,對故事也很感興趣。在表演故事時一開時可能老師只表演了一次幼兒沒有太清楚怎麼表演。幼兒都表演的不是很好。當我換上音樂時在讓幼兒跟著表演幼兒們就都能跟著音樂邊唱邊表演。而且還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對於托班的幼兒只是用嘴講故事讓他們表演,他們不一會兒就會失去興趣。所以老師要選用更好的方法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
⑶ 幼兒繪畫《水母》教學反思
活動過程: 1、出示水母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水母的外形特徵。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你們看看,是誰呀? (2)教師:哪裡是水母的身體?它的身體像什麼?哪裡是水母的觸手?它觸手是什麼樣子的?像在做什麼?我們用小手學一學它扭來扭去的樣子。 (3)教師總結:水母有一個大大的、像蘑菇一樣的身體,還有許多長長的會扭來扭去的觸手。 2、引導幼兒探索表現水母身體的不同畫法。 (1)教師介紹繪畫材料。 (2)請個別幼兒繪畫水母的身體,教師反饋幼兒繪畫的方法。 教師:誰願意用水粉筆給大家畫一個水母的身體? 3、教師創設游戲情境,示範添畫水母的觸手和表情。 (1)添畫觸手。 教師:這個水母寶寶的觸手扭來扭去的像在跳舞呢,一隻小手都舞到頭上去了!(教師一邊說一邊添畫觸手) (2)添畫表情和背景。 教師:水母媽媽和水母寶寶們向你們打招呼呢!你看,眯著兩個小眼睛,還向你們頑皮地吐舌頭!(用棉簽蘸黑顏料添畫表情)這個水母寶寶的嘴巴圓圓的,它在做什麼呀?(教師用圓形的玩具拓印泡泡) ●在作畫的過程中,幼兒會使用到水粉筆、棉簽、玩具這三種作畫工具。為了讓幼兒能夠明確每種材料的方法及步驟,教師要清晰、簡要地介紹各種材料名稱及使用方法。或者可以通過逐步提供材料的方法,以減輕幼兒操作的負擔。 4、幼兒作畫,教師鼓勵幼兒表現不同造型、表情的水母。 5、展覽幼兒作品,互相欣賞、評價。 教師:你喜歡哪個水母寶寶?它在做什麼呢?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師幼共同收集一次性的碗和軟點的線、毛根,嘗試用廢舊的材料製作水母娃娃。 ☆環境創設:將幼兒繪畫的水母作品和收集的水母圖片張貼在一起,引導幼兒欣賞照片、繪畫作品的不同效果和情趣。 ☆家園共育: ①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水母的圖片,讓幼兒充分了解水母的身體結構。 ②幫助幼兒豐富有關水母的知識,例如水母的種類、水母的生活習性等。
⑷ 幼兒大班我為老師畫張像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我給你畫張像 目標:培養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引導幼兒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徵,大膽表現。 准備:不同臉型人物的范畫兩張。 過程: 一、導入。 1.組織游戲《猜猜我是誰》,請幼兒閉上眼睛用手觸摸被猜幼兒的臉,然後說出被猜幼兒的姓名,並引導幼兒說說你是怎麼發現的。(如,他的臉比較長、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請幼兒說說你喜歡的人是誰,他長的什麼樣?引導幼兒說出人物的典型特徵。 3.幼兒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人的臉,再與畫冊中的人物相比較,看與哪一張臉相同。 4.請幼兒為自己喜歡的人畫一張像,引導幼兒把人物的典型特徵表現出來。 二、作畫。 1.幼兒開始作畫,教師為作畫有困難的幼兒做指導。 2.出示範畫,請幼兒欣賞並說出范畫中人物的典型特徵。引導幼兒抓住典型特 3.征大膽表現。 三、欣賞。 1.師生共同欣賞作品。 2.猜猜我畫的是誰。
⑸ 大班藝術教案漂亮的大眼睛教學反思
《大眼睛》教學反思。作為老師就要通過長久而不間斷的鼓勵、誘導,才有可能使內學生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容並能長久的保持下去。一是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選擇了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是學生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
⑹ 鄰居說大眼睛美術的大熊老師教畫畫方法不錯對學生很負責,孩子進步也快,不熟悉怎麼去評價一個老師
讓孩子試一節課其實就知道了
孩子的反應最直接
老師好不好,最清楚的就是學生了
⑺ 大眼睛少兒美術教育對聯
施教者辛勤,受教者刻苦。
⑻ 大班美術活動一樣不一樣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教學反思作者:陳麗華 時間:2013-03-26 20:33:17
大班數學活動《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教學反思
1.選材生活化、趣味化、經驗化。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身子女,他們關注自身比較多,不太會去關注周圍的其他的小朋友和他自己到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同時大班主題活動《我自己》當中的一條主題目標就是讓幼兒去發現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最後結合大班「分類」的核心經驗,分類的多樣性和在同一組物體當中不同的分類方式。陳瑋珺老師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猜猜有什麼不一樣》,《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孩子自身作為一種活動的材料來參與到整個活動當中,使這樣的一個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也是一個能符合大班幼兒思維水平和活動能力的教學活動。同時符合新《綱要》的指示:科學領域的知識應該「情境化、、過程化、生活化、經驗化」。 今天的活動中,陳瑋珺老師始終讓游戲貫穿整個過程,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最後意猶未盡。
2、活動目標指向清晰,層層落實。
這個活動對幼兒思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瑋珺老師提出的活動目標一是「發現人有許多不同和相同之處,並且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嘗試說說理由」。這是一個從學習經驗或認知經驗的角度對幼兒提出的活動要求。教師通過三個環節的設計來層層落實目標:首先,請一個小朋友說出某一種差異以及某一種判斷的標准,然後請小朋友按照要求來表現出來,如果是按照頭發是短的和長的,我們可以怎麼分,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知道按照頭發可以這樣分。其次,老師在沒有告訴幼兒標準的情況之下,請一些幼兒做出來,也就是呈現一個結果,然後讓幼兒來猜,這其中有什麼規律或者說是有什麼分類的標准,顯然對幼兒是充滿思維挑戰的,幼兒需要把這個標准給找出來,然後清楚地表述,如:穿園服的和不穿園服的不同。最後,教師讓幼兒小組合作、設定標准,並且按照這個標准做出來,然後讓另一組幼兒猜。這一環節更加凸顯了幼兒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
2、目標多元整合,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游戲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數學分類的經驗,也獲得了學習遵守游戲規則、語言表達等經驗。在活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有些不是數學問題,但需要幼兒去解決問題,比如說一組幼兒已經按照「高矮」標准進行分類,另一組幼兒馬上調整變成「扎辮子」標准進行分類,以不違犯游戲規則,這體現了本次活動的一大價值,即注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根據大班幼兒思維水平,即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與同伴確認某一個共同目的,然後圍繞這個目的去共同努力做一件事情。在今天的活動中,教師提出的目標二是「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學習商量和合作」,教師很巧妙地設計了「猜猜有什麼不一樣」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商量與合作。這些都增大了今天數學活動的價值。
3、活動操作材料簡便易行,實用有效。
通常在幼兒園分類活動中,老師會耗時製作、准備一大堆的教學具。但是今天教師並沒有這樣做,她只是准備了兩個呼啦圈,兩個用於積分的小象玩具,這些都是幼兒園里常見的、隨手可取的材料,以及教師充分利用了每個幼兒身體上(外在的、所帶的)自然的特點(服飾、高矮、性別等不同)來組織展開活動。這是我們應該大力倡導的一種理念,就是教學設計並不在於內容環節有多少難、活動操作材料有多復雜,而是應該首先准確把握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領域核心經驗、主題核心經驗,然後採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幼兒能夠充分地參與,體現活動材料以及教學形式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4.師幼互動積極有效。陳瑋珺老師對幼兒的回答能積極有效地回應,在過程中能及時歸納總結幼兒的操作行為(「 人除了能用眼睛一看就能看見不同,還有一些不同時看不見,需要好好想一想、找一找的」),以此不斷推進活動,也能運用兒歌(「紅圈圈、綠圈圈,按什麼不同來站圈,三、二、一」 )組織游戲活動,較好地體現了教師在幼兒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