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言學概論試述外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文檔介紹:民族地區高師院校「語言學概論」教學方法探討「語言學概論」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 對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語言學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該課程涉及到不同語系的語言,知識面較廣,知識點較多,如語音學、音系學、詞彙學、語法學、語義學、語用學、文字學等等; 另一方面,由於本課程是一門概括性、理論性很強的課程, 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比較抽象, 一時難以理解。加上教師授課一般以口授為主, 採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 一份講義講到底」的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落後, 教學手段單一, 課堂教學缺少互動, 學生的積極性無法調動, 總是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 導致課堂氣氛沉悶, 學生昏昏欲睡, 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 甚至產生厭倦情緒。針對此種情況, 筆者根據多年的「語言學概論」教學實踐, 在借鑒前人教學經驗的基礎上, 結合民族地區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基礎較差、少數民族學生佔一定比例的現狀和教學實際,就「語言學概論」教學方法談幾點看法。一、運用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學,把教材內容化難為易「語言學概論」雖然是對不同語系語言的高度概括, 理論性很強、知識面較廣、內容較多, 但其內部也有很強的系統性。在教學設計中, 我們可以把理論性強、內容繁多的教材內容分為不同的模塊。以我們目前所使用的《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著,王洪君、李娟修訂, 2010 ) 為例, 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可以分為 4 個模塊: 第一塊是語言的本質和功能, 包括導言, 第一章語言的功能和第二章語言是符號系統。本模塊是基礎, 但比較抽象。第二塊是語言的結構, 包括第三章語音和音系, 第四章語法和第五章語義、語用。本模塊是在現代漢語的基礎上, 由漢語拓展到其他語言, 由語音、語法拓展到語義、語用, 共時層面的知識較多。第三塊是語言的發展、演變, 包括第七章語言演變與語言分化, 第八章語言的接觸和第九章語言系統的演變。本模塊主要考察語言在遺傳的過程中, 不僅保留了某些共同的特點, 還會產生變異, 歷時層面的知識也比較多。第四塊是語言的書寫符號――文字, 包括已消失的中國古文字和少數民族文字, 本模塊主要考察作為符號的符號――文字的發展演變情況。不僅每一個模塊內部具有系統性、層次性, 不同模塊之間也具有相關性、連貫性。針對不同的模塊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學重點就可以很好地突出, 教學難點較容易把握。語言學課程的內容對學生而言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就語音和音系一章來說, 知識點多、難度大、基礎性強。因為本章內容既與現代漢語「語音」一章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處。在教學中, 我們既要注意本章內容與現代漢語「語音」一章的聯系, 又要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可以結合漢語普通話, 從學生最熟悉的言語交際開始, 採用傳統的也是同學們比較容易理解的「肌肉緊張說」以現場表演的方式給音節下定義,由音節進一步擴展到音步; 根據音節的聲母、韻母、聲調三個組成部分, 學習聲母與輔音、韻母與母音的關系,理解韻母的結構:介音+ 主要母音+ 韻尾; 通過介音, 並結合古代漢語的有關知識, 理解「四呼」的概念, 了解開音節和閉音節、舒聲韻和促聲韻等有關概念,掌握音節結構中主要母音的作用,熟悉普通話的輔音韻尾和母音韻尾; 通過聲母和韻母的組合關系,掌握普通話的聲韻配合規律; 通過普通話聲母表和舌面母音舌點陣圖, 掌握語音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和發音特點,進而理解語音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由語音的自然屬性引出音素的概念, 把握語音的 4 個要素: 音質、音高、音強、音長, 理解母音音素和輔音音素的區別, 了解造成不同音素形成的 3 個方面的原因: 發音體、發音方法和共鳴器形狀. 同時, 由音素引出國際音標, 由社會屬性引出音位的概念; 由音位引出音位的區別性特徵、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音位的自由變體和條件變體, 理解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的區別及作用; 結合學生實際理解常見的幾種語流音變現象,並由漢語普通話引發到少數民族語言及方言。整個語音學知識結構經過這樣的重新整合,就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師授課也具備實踐性、可操作性,學生理解比較輕松,就會對語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對「語言學概論」也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二、運用引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採取的是講授法, 教師單方面、有的甚至是照本宣科式的、填鴨式的講授, 課程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學生積極性無法調動, 使得學生感覺語言學抽象、枯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靈活掌控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設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 培養他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 在講授語言的組合規則時, 漢語一般是「我買書」而不能說成「書買我」或者「書我買」, 從語義角度來說, 漢語的句子一般是施事者對受事者發生行為動作。但是有的學生就提出他們的語言可以說「書我買」或者「我書買」, 這就要充分肯定學生的觀察、思考。因為在整個漢藏語系語言里,漢語、壯侗語族語言、苗瑤語族語言都是「 SVO 型」語言, 其基本語序是「主語+ 動詞+ 賓語」, 而藏緬語族語言除白語、土家語以外, 都是「 SOV 型」語言, 其基本語序「主語+ 賓語+ 動詞」。漢語屬於典型的分析型語言, 其語序要求比較嚴格, 而藏緬語族的絕大多數語言屬於黏著型語言, 其有很多的格範疇, 可以通過格的形式確定哪一個是主語、哪一個是賓語, 主語、賓語的位置要求不那麼嚴格。由此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尋找少數民族語言或方言與漢語不同的特點,培養學生探究的熱情。他們不僅找出主謂句的很多例子, 還找出很多與漢語偏正結構、述賓結構不同的例子。通過這些例子, 鼓勵他們進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從而寫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課程論文, 並為撰寫畢業論文打下基礎。這樣就會大大增進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 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進一步加深。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寓教於樂、樂中有得的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有關語言學方面的熱點問題,或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範例。例如在講授語言的發展演變時, 首先讓同學們回憶一下他們所看到的自己家族的家譜, 通過家譜再來理解語言的譜系分類就比較容易。整個漢藏語系語言的人群最早由華夏、百越、苗蠻、氐羌等幾個大的部落發展演變而來, 不同的部落又分化出不同的族群, 不同的族群再分化出不同的支系, 其語言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 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分化, 同時也會有接觸和融合的現象, 在語言接觸過程中還會有層次的不同。因為有親緣關系的語言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會有發生學的共性, 同時在遺傳中還會出現變異, 就形成現在漢藏語系的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語言。在人們日常的生活、經濟、文化交往中, 因為語言的接觸, 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類型學共性, 從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語言特點。通過具體的語言和言語社團, 才能進一步考察語言的發生學共性和類型學共性, 了解語言與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關
❷ 論教師語言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心情、表情、動作、神態、姿態等體態的表現,是伴隨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因此,教態對教學的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得體大方的飾態
教師的服飾狀態是教師文化素養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它不僅反映一個人的外表,而且還可以用來交流思想、增進情感和傳送信息。一般而言,教師的課堂服飾要整齊、清潔、莊重、大方。
如果一位教師衣著不整,不修邊幅,那麼,學生就會對這位教師產生一種自由散漫、事業心不強的印象。雖然,外表與心靈並不都是完全統一的,但教師要為人師表,就必須注意自身的一舉一動,以免給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二、恰如其分的姿態
人們常說:「情動於中而形於外」。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無意地通過外部的姿態流露出來,而一個人的身體姿態還傳遞一定的信息。同樣的道理,根據教師站或坐的姿勢、手勢和動作,學生可以推斷他對這堂課大概的態度、情感和興趣,主動地配合教師搞好課堂教學工作。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74%的學生希望教師站在講台上講課,因為教師來回的走動會無意識地增加他們心理上的壓力;87%的學生希望教師提問時,距離他們遠一些,這是因為他們能夠較「安全」地思考問題。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種現象就是人體學中「個人空間」產生的效應。還有88%的學生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注意姿勢和手勢表達的准確度和合理性,避免其不良的習慣性動作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由此可見,教師課堂上的姿態對課堂教學效果會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
三、必須具有熱情、親切的眼態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通常都是以目光接觸來表達各種思想和感情的。由此可見,運用眼態的「目光語言」是提高課堂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
但是,在平常的教學中有的教師講課時,眼睛總往窗外看。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學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教師在講課時,眼睛只看著幾個最得意的學生,而忽視其他學生,這樣就難免會使有的學生思想開小差或搞小動作。
因此,老師在講課時,一般不要看窗外和教室內的天花板、地板,視線最好能落在每個學生的身上。如果課堂上發現有學生搞小動作,教師可以用眼睛制止他,並以嚴厲的眼光警示他,使他集中精力聽講。事實證明,注意把視線放在每個學生身上,是教師控制課堂學生注意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如果一個教師上課時只習慣於看著前排的學生,而不注意看後排或角落學生的話,還會在學生中產生「親一些、冷一些」的後果。所以要「一視同仁」,要用目光來回掃視全班學生,這是不可忽視的地方。
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
❸ 怎樣用好課堂教學語言和副語言行為教育理論論
怎樣用好課堂教學語言
化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力求做到:清楚、准確、精煉、生動。
(一)清楚
清楚是對教師語言的起碼要求。教師講課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要讓學生聽得明明白白。怎樣才能使語言清楚呢?
1.口齒清楚
教師對字、詞的發音要准確,應盡量使用普通話講課。標准流暢的普通話,會增加語言的清晰度。
2.音量適宜
教師講課的音量應以全教室每個學生都能聽清楚為准。音量不宜太大,也不能太小。若音量太大,教者、聽者都會感到吃力;若音量太小,後面的學生聽不見,教學效果肯定不好。
3.語速適中
理想的語速應給學生理解和思考的餘地。語速太慢,輸出的語言信息達不到一定的密度,學生容易漫不經心而鬆鬆誇誇;語速太快,學生來不及接受,影響教學效果。新教師的語速常常偏快,仔細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句與句之間停頓時間太短;二是每一句話中的每一個字沒有足夠的拖音時間,講話時送氣短促,給人以快而不穩的感覺。所以控制語速應著眼於控制每個字的發音時間和句與句之間的適當停頓。
當然,音量適宜和語速適中,是就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整體而言的,並不和「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相悖。教師的語言要在音量和語速大體適當的前提下,視教學需要,該輕則輕,該重則重,該慢則慢,該快則快。然而,雖輕亦能聽見,雖重卻不震耳,雖慢但不拖沓,雖快決不含糊。
4.思路清晰
這是決定語言表達有條不紊而使語言清楚的首要條件。教師備課時,必須刻苦鑽研教材思路,認真揣摩學生思路,最後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只有思路清晰,才會有語言清楚。所以,語言的清楚依賴於思維的明晰,語言的深刻依賴於思維的深入,語言的「鮮活」依賴於思維的獨特。
(二)准確
准確地表述每一個化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准確地剖析概念中重要的字、詞含義,是化學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准確性的重要標志。對此,有下列幾種情況需要注意:
1.抓住關鍵性字、詞重點講解
例如,初中化學中「電解質」的定義,應著重講清「或」、「化合物」等字、詞,才能使學生准確地掌握電解質的概念。在高中化學中「化學鍵」的定義,要突出「內」、「相鄰」、「強烈的」、「相互作用」等字、詞,才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化學鍵的本質。
2.准確表達多義詞在特定條件下的含義
例如,初中化學中「化合價」概念:「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叫做這種元素的化合價」。在這個定義中,兩個「一定數目」雖然文字完全相同,但相化合的元素的原子數卻可能相同,亦可能不同。
❹ 課堂教學語言有什麼特點 有那些使用技巧
1.課堂教學語言力求准確嚴謹
教學語言的准確嚴謹是指正確地引用科學術語來表達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杜絕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稜兩可的表述。
2.課堂教學語言力求簡練明白
所謂簡練,即語言簡潔清楚,干凈利落,恰到好處。簡練干凈的語言使人神清氣爽,聽得明白;冗長羅索的語言,讓人抓不住要害,越聽越糊塗。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讓學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話、每節課的重點,更好地領會教師的意圖。力爭能在最短時間內讓絕大部分學生聽懂並樂於接受。
所謂明白,即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學生明確地聽懂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教學過程主要是師生之間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雙邊活動,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材的知識信息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學會、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語言,如果晦澀難懂,詞不達意,就會使學生聽起來糊里糊塗,莫名其妙,必然減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無法實現教學目的。
3.課堂教學語言力求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能喚起學生求知慾,它像歡跳的山泉流進學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風吹開他們笑臉。為此,課堂語言應當講出色彩,講出感情,講出意境來。
4.課堂教學語言力求有節奏感
「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作為教學語言藝術亦不例外。一堂成功的課猶如奏樂,按照主旋律,曲調的抑揚頓挫、音節的疏密相間各個環節有機相連,給人以美的享受。教學語言的節奏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以為必須快慢適宜、動靜相生、抑揚頓挫、起伏有致。
5、課堂教學語言力求有幽默感
喜歡風趣幽默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教師富有幽默感的語言,自然會使學生喜聞樂道。但是,要使這種幽默的語言真正能夠產生出美感來,讓學生的的確確覺得是一種享受,打心眼裡佩服,就必須把握好一個「度」。教師不同於演員,他的主要任務是「傳道、受業、解惑」,不能以庸俗的笑料去迎合少數人的不健康心理。幽默的語言必須以豐厚的學識和機敏的應變能力為前提,應通過一些隨機的「點化語」或「插入語」化平淡為神奇,才能產生魅力,使學生在欣賞美中獲得知識,受到教育。真如有位老師說得好「幽默固然有賴於知識的豐富,思維的敏捷,口語的暢達,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愛心,博大的胸懷,樂觀的情緒,爽朗的性格。老師笑著看學生,學生就會笑著看老師,只有笑著看學生,才會有幽默的心境。」
二、課堂教學語言的具體運用
1.導語設計要情趣盎然
導入語是一堂課的開場白,是將學生由非學習狀態轉入本堂課學習的准備階段,是為了引導、啟發、激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所運用的教學語言。
2.提問設計要指向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是一種引導,能夠帶領學生走向文本;是一個腳手架,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解讀文本;還是一種點撥,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又是一種語言示範,教師現身說法告訴學生應怎樣質疑發問。
在設計問題時,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麼樣的問題,還要考慮到怎樣提問。
(1)問題設計要注意科學性,要求語言嚴謹,思維嚴密,指向明確。
(2)設計問題要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3.答題評價要恰到好處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❺ 教學語言和非教學語言的區別研究
教學目的不同來
語言學教學是教授有關自語言的理論知識以及有關語言的研究方法。語 言教學是為了使學生學會聽、說、讀、寫,能用語言進行交際。 (2)教學內容不同
語言學的教學內容是語言理論、語言知識和語言研究方法等。語言教 學的內容是語言要素、語用規則、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力以及相 關文化知識。
❻ 談談語言教學與語言理論之間有何關系
語言和思維之間存在辯證統一的關系.
語言把人們思維活動的版結果,認識活動的成果記載權下來,鞏固下來,使交際和交流思想成為
可能.語言離開思維,就成為「空洞的聲音」,不再是音義結合的交際工具,因而不再是語言.
思維是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的,離開語言的物質形式,就難以進行思維活動.只有用語
言材料來概括反映事物及其屬性,才能對事物進行分析和綜合,進行抽象和概括.概念是概括地
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它必須在詞和片語的基礎上形成.人們在感性認識中反映的事物
是個別的,具體的,通過詞和片語可以把事物的本質屬性加以抽象和概括,並且形成概念.例如
,我們平時感知的是某個具體的三角形,「三角形」這個概念則是通過詞而形成和存在的.
語言可以表達人的思想.個別人的思想通過語言從其個人所有物轉化為全社會的精神財富.
人也可以用手勢、動作、音樂、繪畫、色彩、公式等手段來表達思想,但最完善的表達工具是形
❼ 淺談如何增強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趣味性方法 皮亞傑說:「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系。我們之所以對一個對象發生興趣,是由於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性地設計一些教學環節來激勵學生,使其產生學習興趣。之後還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自己學、自己動手、自己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爭做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現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才能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僅供同行參考。 一、使用專門的學習游戲激趣 游戲是兒童最樂於參與的活動形式,是兒童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游戲最能激發兒童的直接興趣和愉快。許多游戲都有戲劇性,角色性,這正好滿足學生愛說愛動、喜歡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常有一些枯燥、抽象的學習內容,而小學生畢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往往是坐不住,對於單調的練習逐漸有些厭煩。為了避免這些內容影響學生的興趣,筆者把要學習的內容設計成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比如:在教「鍵盤操作」時,如果只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每節課都對照標准鍵盤圖進行練習,學生必然會學而無味。筆者利用一些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教材內容,通過各種渠道得到一些既適合小學生又具有很強趣味性的游戲軟體。例如:如打地鼠、警察抓小偷、青蛙過河、趣味迷宮、智慧拼圖、答題過關、賽車等游戲,這些富有童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在課堂中發現學生們在忘情地玩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指法練熟了,懂得了平常課堂中很難理解的回車鍵、空格鍵、換檔鍵、游標鍵、退格鍵、功能鍵的作用與使用。由於游戲中巧妙地設置了一些障礙和關卡,迫使學生去理解鍵盤上的一些鍵的功能與操作,這樣他們就在無形中學會了鍵盤的操作。當然,由於小學生的身心還不夠健全,把握好游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是至關重要的。實踐證明,合理地指導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既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又能讓學生有一個輕松和諧的娛樂環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組織課堂小競賽激趣 心理學家認為:競賽是激勵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最有效手段。根據學生好勝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各種小競賽活動,能讓學生有獲得成功的享受,從而鞏固學習效果。小競賽的開展,可以在男生與女生、組與組、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以自由組合,甚至可以讓學生跟 老師比賽,使小競賽更有競爭性。例如在熟練掌握《金山打字》軟體後,很多學生就提出要舉行打字比賽。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慾望,筆者先在所教的班級裡面開展了打字比賽活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文章內容,一大批打字速度快的同學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最後通過篩選,40 名同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打字競賽,有10 名同學獲得了名次獎。筆者給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這些獲獎的同學十分高興,同時也激勵了其他沒有獲獎的同學更加努力學習。此外在學習powerpoint 的背景設置時,可以開展幻燈片「選美」比賽,看誰設計的背景最美。在學習了《畫圖》軟體的應用後,可以讓學生參與「我是校園小畫手」 的評比活動,培養學生電腦繪畫能力。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的開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 三、聯系生活實際激趣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他們更習慣於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展現出來。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布置一些與日常生活和學習有關的練習,努力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有助於學生認識他們所學知識的作用和意義。比如:學習《畫圖》後,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張賀卡送給父母,畫一畫我們美麗的校園;學習 powerpoint 時,設計一張「介紹自我」的演示文稿;學習 word 後,可以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信。只要是學習感興趣的練習,學習不僅樂意去寫,而且能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的效果會非常好。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增加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善於學習的好習慣,加強信息技術課堂的趣味性,能使學生真正地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如何進行小學美術課的趣味性教學 張庄學校 墨勝雪 小學美術以直觀、形象、生動、易學的特點,以點、線、面、黑白、色彩等諸多造型因素、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構成了平面或立體的美術作品,通過視覺感官,最直接地傳到人的大腦,作用於心靈。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對真、善、美事物的嚮往和對假、丑、惡現象的憎恨為目的。其教學過程,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形式多樣活潑。小學美術課這種特點,也迫使我們的教學方法也必須靈活多樣,如果我們老是照本宣科, "一本正經"的教,就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趣味性和新穎性,教學效果就不一樣。 例如:二年級《美麗的花邊》一課,我
❽ 什麼是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技能復是教師傳遞信息制,提供指導的語言行為方式,它不獨立存在於教學之中,卻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教學行為。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際的工具,人們用語言來彼此交流思想。同時語言也是人用來進行思維的工具,人類是藉助內部語言來進行思考的。
人是個感情動物。課堂教學語言是有感情的,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激勵人
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教師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把學生帶進瑰麗的知識殿堂,並開啟心智,陶冶情操,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更好的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