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閱讀學術著作和做讀書筆記
首先要養成連接概念與經驗的閱讀習慣。讀書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論點(當然有許
多沒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經驗信息堆積類的著作,有的價值不大,但有的
是十分珍貴的參考書。我這里關心的不是參考書的編撰,而是學術專著的寫作),而為了
精確地掌握一本書,也是為了鍛煉自己概括能力與養成連接經驗與概念的思維習慣,我特
別強調讀書筆記要總結作者對自己中心論點的主要經驗支撐證據,並同時照顧到中心論點
次一級的闡發性概念及其經驗根據。最後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作者把你說服了沒有?為
什麼?(更有進者,如果由你來寫這本書,你會做怎樣的修改?)這樣的讀書習慣也是為
自己做學術研究,寫學術專著的一種鍛煉。能夠清楚掌握好的專著的設計和結構,才有可
能自己撰寫優秀的學術著作。
這樣的讀書習慣另外有一個很實用的考慮,就是為了積累自己將來研究和教學的可用材料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們看書之後,在個把星期到幾個月之中,對一本書的記憶是比較
清晰完整的,之後便逐漸模糊,幾年之後便幾乎不可能在腦袋裡作詳細的找回檢索。因此
,我們要在記憶清晰的時候,精確地總結這本書以備將來之用。而這樣的總結,不是被動
的摘抄,而是積極的消化,迫使自己在記憶最完整的時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確地掌握這
本書並對之進行系統思考。那樣,將來可以隨時找回檢索使用。我自己要到30歲之後才清
楚了解到自己的記憶(或僅僅把書排列在書架上)的不可依靠,開始積累筆記。有不少在
研究院時候讀過的書,後來都 得回去重看。
2.理論學習
前人有眾多的理論著作,對我們來說是有用的資源。我自己提倡的途徑是要掌握主要不同
流派的理論,作為入門途徑。閱讀時要求與之對話,而不是簡單的死學。而對話、決定取
舍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對組織、解釋自己掌握的經驗材料有用沒用。
學習理論的目的不是尋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問題,較高的一個境界是在理論
和實際脫節點上,或不同流派理論的交鋒點上,提出問題,試圖超越現存視野。另一用途
是通過與現存理論的對話來澄清、推進自己的分析概念。這樣,理論更多的是工具或對手
,而不是答案。
另一個有用辦法是:區別經典理論與庸俗理論;前者較少,後者俯拾皆是。前者一般視野
比較寬闊,提出的概念更清晰並強有力,後者則比較模糊繁雜,除非和自己的研究課題有
直接聯系,一般用途不大。這種庸俗模式的大量存在本身便是西方形式主義傾向的一個例
證:今日美國一般的社會學、政治學系,對學生們要求的是首 先建立所謂"理論"或模式
,然後才做經驗研究,這種認識方法的結果之一是模式堆積如山,絕大多數十分庸俗。而
與這樣的模式"對話",雖然可能會起點公關作 用,但對推進和提高自 己的分析概念不會
有太大幫助。 最後一種可行的理論學習方法是:先在某一種流派之中,深入浸淫一段時
間,作為入門方法,鍛煉自己概括和連接概念的能力,然後進而學習其他流派。國內許多
年長一點的學生,已經接觸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可惜的是其教學方法,大多是當教條死背
,而不是活學活用地用來提出問題。但也有少數的學生,還是能夠從其中得到 概括能力
的鍛煉,這是寶貴的資源,可以當作學習其他流派理論的基本功。
3.寫讀書報告
學術著作都應帶有一個中心論點,而閱讀那樣的著作,首先是要掌握其中心論點,用自己
的話(一段,甚或是一句話)表達出來。然後,用三、四段總結其主要的次級論點,同時
總結其經驗證據。總結的時候,關鍵在於不要摘抄,要用自己的話,因為那樣才會消化,
使它變成自己的東西。一個可行的閱讀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 其中心論點之後才逐章閱
讀,每章看完之後用自己的話總結。最後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作者把你說服了沒有,為
什麼?(甚或更進一步:如果由你來寫這本書,你會做怎樣的修改?)至於比較純理論性
的著作,我們要問:它對了解中國的實際或你自己的研究課題有什麼用?這樣的看書寫筆
記方法乃是一種思維上的鍛煉,也是養成自己的思考、寫作習慣的辦法。關鍵在養成看後
就寫系統筆記的習慣,不可依賴自己的記憶,因為幾個月(最多一兩年)之後肯定會變得
模糊不清。筆記最好既不要太簡短也不要太詳細,應在一、兩千字的范圍之內。這樣長年
積累,隨時可供將來的研究和教學之用。
4.研究寫作
我這里要強調的是,設計論文首先應要求自己能在經驗層面作出前人所未做的貢獻,因為
作為一個青年學者,思想上多未完全成熟,若能老老實實做經驗研究,最起碼可以在那個
層面上做出新的貢獻。但這不是說要只作經驗信息的簡單堆積,因為那樣無從區別重要和
不重要的信息。優秀的學術貢獻需要帶有明確的問題,經驗證據的目的是用來解決重要的
問題,而問題的建立要靠經驗與理論的連同使用,不可只靠單一方面。最理想的狀況是通
過新鮮的經驗證據來提煉新鮮的概念,用以解決重要的理論問題。而所謂理論問題,上面
已經提到,既可以是不同流派理論的交鋒點,也可以是理論與實際的脫節點。另外,最好
是自己特別關心的問題,因為那樣才會有驅動力,使自己作出長時期的持續投入。
這里應該說明,尋找自己最想做而又是最能做的題目常常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我當年便因
導師的影響而選擇了思想史的題目,並試圖為導師而挑戰當時佔美國首席位置的Joseph
R. Levenson。後來才發現,自己無論在感情上還是能力上,都更傾向於關注普通人民,
而又比較喜歡解答有關人們實際生活的問題,更合適做經濟史、社會史和法律史。但清楚
認識這一點的時候已經近乎不惑之年了。基於以上的經驗,我自己一貫避免指定學生做某
個題目,因為我認為這幾乎等於是在替他們找對象。做學問是個長時期的磨練,十分必要
找到自己真正願意一生與之作伴的主題,但國內由導師包辦的做法仍然比較普遍,亟需改
革。
最後,怎樣在經驗證據上提煉新鮮概念。上面已經提到,一個好的方法是從經驗證據與現
存理論的脫節點出發,與現存理論,尤其是經典性的著作,對話來澄清、推進自己的概念
。最好是跨越不同流派的理論,因為同一流派中的論證,多隻關乎次級問題,而不同流派
的交鋒點,常常是最為基本和關鍵的問題。有的同學可能會覺 得掌握單一流派的理論已
經不容易,要求同時與不同流派對話,可能是過分苛求。但實際上,只掌握單一流派,常
常會陷於不自覺地完全接受其預設前提,久而久之,甚至會以為是天經地義,無可置疑的
"真理",因此陷入由意識形態主宰的研究。而且,通過不同流派之間的爭議,可以更清晰
深入地同時掌握不同概念,並把 自己的認識和問題提高到最基本的層面上。這方面中國
的研究生其實具有比美國學生優越的條件。作為處於兩種文化沖擊下的知識分子,中國的
研究生更能體會到理論與實際的脫節以及不同理論之間的交鋒。今天中國的研究生,幾乎
不可避免地都是"雙重文化人"(見黃宗智《近現代中國和中國研究中的文化雙重性》),
和美國一般研究生很不一樣。若能既不迷信普世理論,又不迷信自己的感性認識,這本身
就是一個可資學術使用的重要資源。最後是通過嚴謹的經驗研究與高層次的理論問題意識
的探討,來回反復連接,由此才可能建立既是中國的也是現代性的學術,並為全人類建立
一個不同於西方現代主義傳統的學術傳統。
㈡ 求幾篇關於教育教學專著的讀書心得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寒假裡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 」、「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 ;三是「學做合一」 ;四是「實驗即創造」 ,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願望,是在於火一樣的熱情,是在於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於生活的活力、來源於生命的本身。
在 「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製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在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闆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在讀到「創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創造兒童的教育,還在於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從頭腦里解放出來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教育創新並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容已經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新的教學,創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於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並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 的真諦。
我們想要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關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㈢ 讀名著寫讀書筆記,八篇
讀書筆記應該怎麼寫?讓我們來看幾篇名著讀書筆記,相信你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名著讀書筆記一:《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里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第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後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並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里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並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為人處事.
讀到這里,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名著讀書筆記二:《格林童話》讀書筆記
《格林童話》是通過「寓教於故事」的形式,讓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長的豐富「養料」 。並且,通過寓言故事,教懂讀者一些課本上未能學到的道理。教會讀者「分辨善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做人不能懶散、智慧是進步的階梯、遇到危險要冷靜……」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話》在語言上朴實無華、生動流暢,簡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來,栩栩如生,又充滿了德國的鄉土氣息,令人倍感親切。
《格林童話》寓教於樂,每一則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號角》告訴人們做事不能太貪心,多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一定會得到他人的好報。《灰姑娘》則說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質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的。《不孝的兒子》教人們懂得了對待父母、長輩一定要孝順、尊敬……
《格林童話》源自民間,在藝術上通俗、質朴、粗獷、生動,表現了純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個性鮮明,善惡對錯一目瞭然。不少主人公憨態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總是把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矛盾沖突置於斑斕多彩的幻夢之中,藉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告終。故事中,自然與神奇,現實主義與浪漫幻想交相輝映,融為一體,使讀者既感到故事情節合情合理,又體現了讀者的意願,從而得到滿足。如今在這樣一個物慾如潮如流的社會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時無法正確辨別善與惡、對與錯。這種時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話》,在一個個生動、簡單的故事裡你會體味出內在的深刻意義——以理性的態度去辨別世間的善惡對錯。看《格林童話》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放飛,看看故事情節體味一下其中的意義,欣賞欣賞其語言藝術的特色。猶如采擷最豐碩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名著讀書筆記三:《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
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和書中的主人公探險家尼摩船長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㈣ 閱讀名著 的 讀書筆記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 作品以舊中國北平為背景,描寫了人力車夫祥子由人墮落為「獸」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掙扎在社會最低層勞動者苦難命運的關懷和同情,歌頌了祥子勤勞、朴實、善良、向上的優良品質,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劇命運的原因。
好詞:
甘居人後、隨機應變、與世無爭、自有專長、省吃儉用、無中生有、
立竿見影、兵荒馬亂、淡而不厭、干凈利落、無緣無故、引經據典、
賣好討俏、無話可說、改邪歸正、另眼相待、千載難逢、與眾不同、
一聲不響、輕描淡寫、任勞任怨、小心謹慎、一來二去、自討無趣、
無法無天、南腔北調、愛錢如銘、禮尚往來、莫名其妙、低聲下氣、
垂頭喪氣、千言萬語、一清二白、一刀兩斷、如何是好、忘恩負義
好句:
1.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像身經百戰的武士的一顆徽章.。
2.他們自己可是不會跑,因為腿腳被錢贅的太沉重.
3.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
4.為金錢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錢,忠誠不立在金錢上。
5.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變成什麼樣的人,在沙漠里養不出牡丹來
好段:
1、祥子的衣服早已濕透,全身沒有一點干松的地方;隔著草帽,他的頭發已經全濕。地上的水過了腳面,濕褲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著他的頭和背,橫掃著他的臉。他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他像要立定在水裡,不知道哪是路,不曉得前後左右都有什麼,只覺得透骨涼的水往身上各處澆。他什麼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覺得心有點熱氣,耳邊有一片雨聲。他要把車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裡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麼半死半活地,低著頭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車的彷彿死在了車上,一聲不出地任憑車夫在水裡掙命。
2、不知道是往前走呢,還是已經站住了,心中只覺得一浪一浪的波動,似一片波動的黑海,黑暗與心接成一氣,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風哽住,往下連咽了好幾口氣。
心得體會: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系,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復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讀罷這本書,我對祥子的評價為:祥子是一個經不住生活的考驗,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話說:「路慢慢之遠兮,吾將上下之求索。」他為何不再尋求新的路,而成為社會的人渣,敗類?他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謀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為他是農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對他的打擊,他放棄了。所以釀成了書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後果啊!七禽孟獲
三國中期,蜀國占據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於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
空城計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於要地街亭失守,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於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調頭就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計之前了,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結果犯了低級錯誤。被司馬懿打敗。蜀軍被斷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斬馬謖
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非常生氣。想起了劉備臨死前囑咐他的話「吾觀馬謖,言過其實也」。後悔不已。悲痛了斬了立了軍令狀的馬謖。
舌戰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孫劉聯軍和曹操在赤壁對峙。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諸葛亮,於是刁難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料定過幾天有大霧,於是便答應,而且期限還自己減少到三天。周瑜認為諸葛亮是自尋死路。一天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動靜。到了第三天夜裡。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一些船隻船上放滿草人,一字排開向曹操營寨駛去。江面上霧很大,曹操不清楚敵軍虛實。於是叫將士瘋狂放箭。箭射滿了草船。諸葛亮滿載而歸!!
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一仗。
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白帝城託孤
關羽失荊州被殺後,劉備悲憤不已,舉大軍伐吳。誓要「踏平東吳」。不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大敗,逃往白帝城,憂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後事。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
溫酒斬華雄
三國前期,曹操發起聯軍討伐董卓。董卓的先鋒是華雄,華雄是三國第一高手呂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連殺了聯軍好幾個大將。聯軍正愁無人能敵華雄之時,關羽按耐不住請戰。可是劉備這時沒什麼地位,關羽的軍銜也小得可憐。於是聯軍盟主袁紹反對,怕被敵人恥笑軍中無人。但是曹操見識過關羽的能力,很贊賞他,於是為他斟酒。關羽說等斬了華雄回來喝也不遲。於是飛身上馬沖入敵營,不一會兒就提著華雄的人頭回來了,這時候酒還是熱的。這就是溫酒斬華雄!
過五關斬六將
徐州之戰劉備戰敗。關羽經張遼勸說,約法三章暫時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後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想去找劉備。曹操為了挽留關羽便掛避客牌對其避而不見。關羽只能不辭而別。沿路上經過了五個關口,守將都不放行,關羽一一殺之。一共六個。最後與劉備會合。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東吳一直想找機會討回。魯肅又獻上一計:騙關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沖出殺之。便遣請關羽赴宴。關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只帶了周倉隨身為他提刀。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借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周倉會意,退出去。關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於關公武力,不敢動手。關雲長上船乘風而去。
三英戰呂布
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後,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張飛沖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不倒呂布。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虛刺劉備一戟便敗退。(呂布不愧是三國第一武將啊)
水淹七軍
關羽圍困曹仁於樊城,曹操派大將於禁和龐德領七支軍隊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當時正值秋雨連綿。關羽命人堵住襄江各處水口。等江水高漲時,水淹七軍。曹軍死傷無數,龐德被斬,於禁被俘。
刮骨療毒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罵陣。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關羽右臂中箭,回兵。箭頭有毒,毒已入骨。於是請來了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颳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蒙住。關羽卻說不用。一邊和馬良下棋,一邊伸手刮骨,談笑中沒有絲毫痛苦的神色。事畢,兩人互相驚嘆,關羽稱贊華佗的醫術,華佗贊嘆關羽的勇氣毅力。
義釋曹操
赤壁之戰曹軍遭遇火攻,死傷慘重。曹操大敗逃跑,沿路遭遇了張飛趙雲等人的截殺,身邊只剩下幾百人馬。經過華容道,關羽已經在這里埋伏多時。原來諸葛亮早已經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就讓關羽帶兵埋伏在這。此時曹操已經走投無路,便請求關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馬。關羽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裡時曹操對他的恩義,心一軟,就放了曹操。
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朝廷發榜文四處招兵買馬以平亂。劉備見了榜文長嘆一聲,剛好張飛聽見,說「大丈夫不去為國出力,在這里長嘆什麼。」劉備說力不從心,所以長嘆。張飛說他賣豬肉頗有積蓄,可招兵。劉備非常高興。兩人就去喝酒,剛好關羽也正要去應募,也進來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機,於是結拜為兄弟,共圖大事。
三顧茅廬
劉備剛出來打天下的時候,雖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絕頂高手但是屢遭敗績。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軍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幫劉備打了幾次勝仗就被曹操用計騙了過去。臨走時徐庶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就是卧龍先生。於是劉備就親自去請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見著。劉備向他請教了當世局勢並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並同意出山。劉備如魚得水,文武兼得,開始了他統一中國的大業。
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滅了呂布之後,請劉備去飲酒。酒席間,曹操就問劉備天下誰稱得上是英雄。劉備將孫策、袁紹、袁術、劉表等人一一列舉。曹操都說不是。劉備便問他,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大驚。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於是以截殺袁術為介面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青梅煮酒論英雄較詳細的情節:
劉備被呂布打敗之後投靠了曹操。後隨著曹操一起滅了呂布後隨曹操回京。曹操專權霸道對皇帝非常無禮。國舅董承等密謀除掉曹操,劉備也有份。劉備每天在他住的園子里種菜,藉此製造他胸無大志的假象隱瞞曹操。一天,曹操突然派人請劉備去飲酒,剛見面,曹操就笑著說:「在家做得好大事!」劉備心裡暗暗一驚,以為穿幫了。曹操接著:「玄德學種菜不容易啊。」劉備這才放心。曹操說見了園子里的青梅,忽然想起去年他帶兵征討張綉時路上缺水,兵士們都很渴,曹操忽生一計,指著前方說「前面有片梅林」。軍士們聽了無不流口水,於是不覺得口渴。於是請劉備來小聚,煮酒賞梅,論英雄!曹操問劉備天下誰稱得上是英雄。劉備將孫策、袁紹、袁術、劉表等人一一列舉。曹操都說不是。劉備便問他,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大驚,筷子都掉地上,恰好當時正打了一個雷,劉備便佯裝被雷嚇到,掩飾了自己驚恐的神色。劉備知道曹操的洞察力,想必曹操必不能容他。
當時袁術經曹操挫敗之後已經大傷元氣,欲逃亡河北投靠袁紹。劉備於是以截殺袁術為介面向曹操借兵走人了。逃離了曹操的控制。程昱和郭嘉得知後諫曹操說,即使不殺劉備也不能放他走,這樣做等於放龍入海,縱虎歸山。
這段故事包括了兩個成語的由來:望梅止渴 縱虎歸山
曹操一語道出了之後三國時期針鋒相對的兩個英雄,顯示出了曹操的洞察力以及頗為自負的豪情壯志。也顯示出劉備寄居人下的謹慎應變的心態
《三國演義》敘事一貫簡練,書中不少人物、事件和場面,往往寥寥數筆帶過,不多一句廢話。只有在遇到像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樣的重大歷史事件時,作者才不惜筆墨仔細描寫。而上文提到的這兩個段落,顯然不是這樣的重大事件,羅貫中卻妙筆生花,不遺餘力大肆渲染。「千里走單騎」從書中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一直寫到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才算完,用了三回半的篇幅;「三顧茅廬」從書中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閑 單福新野遇英主」,一直到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劉備才最終請出諸葛亮,同樣花費整整三回半的筆墨。這兩個段落中,精彩描寫比比皆是,讀來酣暢淋漓,非常過癮,不愧為千古妙文,是《三國演義》中精華之精華。下面摘取其中數段:
①一日,操見關公所穿綠錦戰袍已舊,即度其身品,取異錦作戰袍一領相贈。關公受之,穿於衣底,上仍用舊袍罩之。操笑曰:「雲長何如此之儉乎?」公曰:「某非儉也。舊袍乃劉皇叔所賜,某穿之如見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賜而忘兄長之舊賜,故穿於上。」操嘆曰:「真義士也!」然口雖稱羨,心實不悅。一日,關公在府,忽報:「內院二夫人哭倒於地,不知為何,請將軍速入。」關公乃整衣跪於內門外,問二嫂為何悲泣。甘夫人曰:「我夜夢皇叔身陷於土坑之內,覺來與糜夫人論之,想在九泉之下矣!是以相哭。」關公曰:「夢寐之事,不可憑信,此是嫂嫂想念之故。請勿憂愁。」
正說間,適曹操命使來請關公赴宴。公辭二嫂,往見操。操見公有淚容,問其故。公曰:「二嫂思兄痛哭,不由某心不悲。」操笑而寬解之,頻以酒相勸。公醉,自綽其髯而言曰:「生不能報國家,而背其兄,徒為人也!」操問曰:「雲長髯有數乎?」公曰:「約數百根。每秋月約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紗囊裹之,恐其斷也。」操以紗錦作囊,與關公護髯。次日,早朝見帝。帝見關公一紗錦囊垂於胸次,帝問之。關公奏曰:「臣髯頗長,丞相賜囊貯之。」帝令當殿披拂,過於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為「美髯公」。
忽一日,操請關公宴。臨散,送公出府,見公馬瘦,操曰:「公馬因何而瘦?」關公曰:「賤軀頗重,馬不能載,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備一馬來。須臾牽至。那馬身如火炭,狀甚雄偉。操指曰:「公識此馬否?」公曰:「莫非呂布所騎赤兔馬乎?」操曰:「然也。」遂並鞍轡送與關公。關公再拜稱謝。操不悅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嘗下拜;今吾贈馬,乃喜而再拜:何賤人而貴畜耶?」關公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見面矣。」操愕然而悔。 ②關公入內告知二嫂,隨即至相府,拜辭曹操。操知來意,乃懸迴避牌於門。關公怏怏而回,命舊日跟隨人役,收拾車馬,早晚伺候;分付宅中,所有原賜之物,盡皆留下,分毫不可帶去。次日再往相府辭謝,門首又掛迴避牌。關公一連去了數次,皆不得見。乃往張遼家相探,欲言其事。遼亦託疾不出。關公思曰:「此曹丞相不容我去之意。我去志已決,豈可復留!」即寫書一封,辭謝曹操。書略曰:「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後土,實聞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請三事,已蒙恩諾。今探知故主現在袁紹軍中,回思昔日之盟,豈容違背?新恩雖厚,舊義難忘。茲特奉書告辭,伏惟照察。其有餘恩未報,願以俟之異日。」寫畢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遞;一面將累次所受金銀,一一封置庫中,懸漢壽亭侯印於堂上,請二夫人上車。關公上赤兔馬,手提青龍刀,率領舊日跟隨人役,護送車仗,徑出北門。門吏擋之。關公怒目橫刀,大喝一聲,門吏皆退避。關公既出門,謂從者曰:「汝等護送車仗先行,但有追趕者,吾自當之,勿得驚動二位夫人。」從者推車,望官道進發。卻說曹操正論關公之事未定,左右報關公呈書。操即看畢,大驚曰:「雲長去矣!」
③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雲長去。」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後!」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諾。
於是三人乘馬引從者往隆中。離草廬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正遇諸葛均。玄德忙施禮,問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歸。將軍今日可與相見。」言罷,飄然自去。玄德曰:「今番僥幸得見先生矣!」張飛曰:「此人無禮!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豈可相強。」三人來到庄前叩門,童子開門出問。玄德曰:「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來拜見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雖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晝寢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報。」分付關、張二人,只在門首等著。玄德徐步而入,見先生仰卧於草堂幾席之上。玄德拱立階下。半晌,先生未醒。關、張在外立久,不見動靜,入見玄德猶然侍立。張飛大怒,謂雲長曰:「這先生如何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雲長再三勸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門外等候。望堂上時,見先生翻身將起,忽又朝里壁睡著。童子欲報。愛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好書,是為人子女者,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一生務必一讀的經典著作。該書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於1886年,書的原名是《Houre》,翻譯是"心"。它的英譯本是《Heart》,譯意也是"心"。兒童文學翻譯家葉君健在《愛的教育》代序中說:"心"這個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釋,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丐尊先生說原來就想譯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還說,在1920年,他得到這本書的日譯本後,一邊讀一邊流淚。他許願要譯成中文,不光是給孩子們讀,讓父母和教師都跟他一樣,流一些感動的眼淚、慚愧的眼淚,夏先生終於在1923年將書譯成中文。五四期間,《愛的教育》就被朱光潛、豐子愷、茅盾、夏衍等知名學者作為當時"立達學園"學生們的重點讀物,幾乎人手一冊。當時不少學校教師,也把這本書定為中小學生的必讀課外書。
《愛的教育》的副標題是《一個義大利小學生一學年日記》,通過小學生安利柯三年級的學年日記,歌頌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等做人的優良品德,歌頌了為他人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對弱小和不幸者給予同情、不畏艱難困苦的偉大精神,書中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真切動人、淋漓盡致,大至對國家、對社會、對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親子情、師生情、兄弟情、朋友情……純真無邪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時時引人入勝,感人肺腑。
《愛的教育》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體的形式,由100篇文章組成。全書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安利柯學年日記(包括作者所見的發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上的各式各樣的小故事以及作者安利柯的真實感受);他的父母親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記上所寫下的勸誡性、啟發性的文字;10則老師每月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每月例話)。《愛的教育》中描寫了那些平凡生活著的但卻是真實感人的人物,它以最朴實的語言,講述著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的純真感情。該書的特色是以孩子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描述了學校孜孜不倦的老師們如何關愛學生們的學習和啟發學生們的心靈;描述家庭中父母親對子女心靈成長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描述可愛單純的小學生如何在學習和生活的相處中彼此照顧、彼此鼓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書中表露了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培養和塑造兒童愛國愛民愛生活的感情。對於教育來說,除了知識的傳承書中還強調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的意義,那就是對受教育者心靈的啟發和開導。
"今天開學了,鄉間的三個月,夢也似的過去,又回到了這丘林的學校里來了。早晨母親送我到學校里去的時候……"《愛的教育--第一章--始業日》。"嘿,安利柯該上4年級了。哎!沒幾天二年紀的洛佩諦為救一個一年紀同學受傷了。好,我們班從從五百英里外來了個黑膚色孩子,老師說因為遠道來的要特別愛這同胞。對,今天是每周例話:少年愛國者……"第一章沒讀完,我已經深深感受到親子之情、師生之誼、朋友之戀、祖國之愛……深深感受到愛、關懷、包容、互助、獻身……這就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懷著激動的心情拜讀完全書,被一個個真實的事件感動著;《愛的教育》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賣炭人、父親的老師、我的老師、鐵匠的兒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現在我眼前。
在《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篇日記--"爸爸的護士",講述的是一個鄉下孩子進城探望生病的父親的故事。在醫院里,孩子日夜守護著醫生指定給他的爸爸。喂水、喂葯,病人每呻吟一聲,孩子的心就跟著緊縮一下……可在後來,故事並沒有按照我們慣常的想像往下發展,而是發生了一個另人難以預料的轉折:就在孩子為自己的"爸爸"擔心焦慮時,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現在他眼前,望著要帶自己離開的爸爸,孩子這樣說:"不,爸爸……他願意我在他身邊,現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沒有勇氣離開他……"
就是這句樸素的話語,能讓任何一下健談的、自以為高尚的成年人啞口無言。愛的美德正是我們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裡的珍寶。那麼什麼是愛呢?忍不住想要引用聖埃克絮佩里童話中小王子說過的一句放:"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著一口水井。"除卻各種對愛的術語化很強的解釋,我想愛就是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夠擁有它,不僅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運和的勇氣,但水井,卻能為我們的前行提供永遠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們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頭。
而更讓我們這些自詡為教育者的成人失措的是,盡管愛的表現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為受教育者靈魂精髓的那部分卻不能強意授予,只有一種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一旦疏忽了這點,愛便失卻了成為品格的動力,而淪於虛假和下流。屆時,這不僅將成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更將是家國之悲哀,同類之不幸。
記得周國平的散文中曾提到過愛的反義詞是冷漠,而非其他,感受頗深。對於他人的冷暖、甘苦,乃至生命價值的冷漠,可謂一種令人恐怖的惡疾。而更讓人害怕的是它的傳播范圍是以人類社會為基礎的。免疫力稍差,即被感染,而我們的孩子恰恰是最最易感的人群。這樣的病菌一旦侵害了他們的靈魂,再要根除,絕非易事。曾有過這樣一個報道,大意是說一位小學教師在班裡搞調查--如果你發現路邊躺著一隻受傷的小狗,會怎麼辦。大部分孩子竟回答用車軋死它,把它踩死……令人不寒而慄!
思之,警之,省之,教育之艱,任務之重,不言而喻。
㈤ 求一篇讀教育名著的讀書心得(最好3000字)
你好!
參考文章:
子夜讀後感
茅盾的《子夜》,當初看的時候沒想那麼多,只是有點閑,或者說懶,懶的做別的,就找個大磚頭打發時間,沒想到自己能看進去。
心想著也就十幾頁,頂多幾十頁,就繳槍了,沒想到,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看完了。
《子夜》標志著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它從一九三一年十月寫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動筆以前,還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准備和構思的過程。
(youtheme.cn歡迎您投稿)
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的矛盾和斗爭,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1930年5月的一個夜晚,上海灘工業大亨吳蓀甫和吳二小姐芙芳、姑老爺金融財閥杜竹齋正在戴生昌輪船局迎候從老家雙橋鎮避亂而來的吳老太爺。靠《太上感應篇》作精神依託、二十五年不曾跨出書齋半步的吳老太爺,實際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屍,一到上海,資本主義都市的氣息立刻使他風化了。吳老太爺因刺激過度得了腦溢血,當晚就咽了氣。第二天,吳府大辦喪事,各種人物雲集吳家。主人公吳蓀甫因投有巨大資產的家鄉雙橋鎮農民造反,城裡的裕華絲廠工人怠工,顯得很是憂愁。但當他聽到杜竹齋講到金融買辦趙伯韜、尚仲禮要拉他們組織秘密「多頭」公司,搞公債投機時,眼裡馬匕閃出興奮的光彩,丟下喪事立即找趙伯韜談判,心裡構思著一個大計劃:吞下一切中小實業家,成為工業霸主。他和太平洋公司總經理孫吉人、大興煤礦公司總經理王和甫幾番籌劃終於成功,組成了實業界財團「益中信託投資公司」。吳蓀甫在公債投機中得手,「益中」僅花五六萬就吞並了估價30萬的八個廠。吳把匯集的全部資產做起公債來,先做「空頭」,後改做「多頭」。趙伯韜是上海公債市場里的魔王,有美國人撐腰,又和軍政界有聯絡,神通廣大。他要搞金融托拉斯來控制工業資本,並揚言要「直逼到吳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閉!」吳蓀甫既要擴廠搞實業,又要搞公債投機,資金緊缺。杜竹齋又在節骨眼上退出益中。一些儲戶紛紛要求提前取款。為了與趙伯韜斗到底,吳收買趙的情人劉玉英、經紀人韓孟翔做內線。但是閻軍突然全線出動,四天之內要打到濟南,公債猛跌,「多頭」面臨慘敗的威脅。為了轉嫁危機,吳蓀甫下令工人工資按八成扣發,鬧事者以武力鎮壓!工賊屠維岳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工潮掀起,吳蓀甫被困在廠內,如驚弓之鳥,狼狽地從後門溜走。為了擺脫煩惱,尋求刺激,吳蓀甫一夥帶上交際花徐曼麗去江上游樂,由於開足馬力,結果撞翻了一條舢板。趙伯韜找上門,揚言要實行全面經濟封鎖。益中終於敗給了西方的「洋行」和東方的「會社」。吳蓀甫感到自己要山窮水盡了。但他還是孤注一擲,要和趙伯韜進行最後的較量,甚至把吳府住宅的地皮都押了出來。「多頭」與「空頭」決戰的時刻到了,趙伯韜掌握了吳蓀甫一夥的底細。吳最後拋出150萬「裁兵」公債,這時如果杜竹齋能加入吳的行列,吳就能取勝,但是杜竹齋趁他們壓價時站到了趙伯韜的一邊,大量扒進。吳蓀甫一敗塗地,准備用手槍自殺,但並未開槍。最後吳蓀甫與少奶奶在子夜的鍾聲里出碼頭避暑去了。
通過上述這些描寫,《子夜》揭示出了作為民族工業資本家的吳蓀甫的兩面的性質:他和帝國主義及其卵翼下的買辦金融資本家之間存在著矛盾,和勞動人民,特別是工人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在帝國主義統治下,中國民族工業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是永遠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這是歷史的必然的法則,誰也不能夠改變或者動搖它。當時在有關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國主義的入侵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占優勢,中國社會性質已是資本主義的反動論調。他們抹煞華洋資本之間的差別,掩蓋帝國主義扼殺中國民族工業這樣一個鐵的事實,企圖用「左」的詞句來反對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達到他們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關於吳蓀甫這個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刻劃,給了托派這種謬論以有力的回答。
除吳蓀甫外,茅盾在《子夜》中還創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狀態都打上了時代和階級的深刻印記。屠維岳是吳蓀甫手下得力的鷹犬。正象作者著意渲染吳蓀甫的才乾和魄力一樣,他也用不少筆墨渲染了屠維岳的「機警、鎮定、膽量」。吳蓀甫不能改變自己的失敗命運,屠維岳的陰謀詭計也終於破壞不了排山倒海的工人運動。越伯韜是美帝國主義所拳養的買辦金融資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產物。他憑借蔣介石的法西斯政權的力量,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具有壓倒吳蓀甫的優勢。他不僅操縱了上海的公債投機市場,而且還一手扼住了民族工業的咽喉。他狡獪、陰狠而剽悍,玩弄女性,荒淫無恥。作品雖然對這個人物的政治社會關系揭示得還不夠充分,但從篇幅不算很多的描寫中,已經淋漓盡致地刻劃與暴露了他的流氓本性。馮雲卿是在土地革命風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農民的血汗拿來換取大都會里的「寓公」生活,同時在公債市場上進行投機活動。通過他用自己女兒作「美人計」的一幕丑劇,作品一方面尖銳地揭示了走向滅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無恥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突出地刻劃了趙伯韜的卑鄙的形象。馮雲卿的活動所佔篇幅雖然不多,但卻是全書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如賣身權門、依靠資本家錢袋過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類所謂的「教授」、「詩人」,也都寫得各具有特色。作者曾說,他打算把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連鎖到現在本書的總結構之內」,這個打算雖然沒有全部實現,但從李玉亭、范博文等人物身上也多少顯示了當時某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墮落、空虛的精神面貌。
茅盾特別擅長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他不是對它們作靜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寫,而是在時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銳的矛盾和沖突里來時行細致、深入的刻繪。他讓吳蓀甫同時在幾條戰線上作戰,讓他不斷處在勝利和失敗的起伏的波瀾里,時而興奮,時而憂慮,時而指揮若定,時而急躁不安。這樣,吳蓀甫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毫發畢露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杜竹齋的唯利是圖的性格,在公債市場的決戰階段顯得分外清楚。李玉亭兩面討好的豪門清客的心裡,在吳、趙兩家明爭暗鬥最為緊張的時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還在很多地方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渲染氣氛,襯託人物情緒的變化,藉以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他決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他寫景即所以寫人。有時是因情取景,有時是借景寫情,情景交融,文無虛筆。
《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人物的語言和敘述者的語言,都能隨故事和人物的性格發展變化而具有不同特色,使讀者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子夜》的藝術結構是宏偉而謹嚴的。全書共十九章,一、二兩章交待人物,揭示線索;此後十七章,一環扣緊一環,頭緒繁多而又有條不紊,各有描寫重點而又共同服從於全書的中心。第四章寫雙橋鎮農民起義,雖然這條線索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對全書說來使人略有游離的感覺,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國農村的面貌,顯示了吳蓀甫與農村封建經濟的密切關系和他對農民起義的勢不兩立的態度,仍然是全書的一個重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組成部分。貫串全書的主線是吳蓀甫和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但與此同時,又或實寫,或虛寫,處處顯示革命力量的蓬勃發展。最後結尾處側面帶出工農紅軍的日益壯大,以此來對照吳蓀甫失敗的命運,指出了中國的真正出路所在。
《子夜》的成功決不是偶然的。同文學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一樣,茅盾特別注意於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關系。他有廣泛的社會經驗,又力圖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各種現象,揭示其重大的意義,形成作品的主題思想。《子夜》的孕育和產生正是這樣的。茅盾對我國古典小說《水滸》和《儒林外史》特別喜子,又曾廣泛地閱讀外國著名作家的作品。對中外優秀文學遺產,他都能經過咀嚼,消化而加以吸收,取精用宏,「消化了舊藝術品的精髓而創造出新的手法」。這也是《子夜》獲得成功的重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原因之一。
(youtheme.cn歡迎您投稿)
對於工農群眾運動的描寫,在《子夜》中不能算是成功的地方;特別是描寫工人罷工斗爭,缺點更為明顯。作者用了很大篇幅來描寫這方面的斗爭,一方面是想展示作為民族資本家的吳蓀甫和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這種描寫來批判當時「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但是因為正面形象過於單薄無力,不能顯示出革命者英勇斗爭的精神,所以作者的創作企圖未能圓滿地實現。作者後來曾經指出產生這方面缺點的原因:「這一部小說寫的是三個方面:買辦金融資本家,反動的工業資本家,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三者之中,前兩者是直接觀察了其人與其事的,後一者則僅憑『第二手』的材料,——即身與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這樣的題材的來源,就使得這部小說的描寫買辦金融資本家和反動的工業資本家的部分比較生動真實,而描寫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的部分則差的多了。」
《子夜》的產生,正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反革命文化「圍剿」中邁步前進的時候,它顯示了左翼文學陣營的戰斗實績,從創作上證明了無產階級文學是一種不可戰勝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力量。
子夜》讀後感
《子夜》標志著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它從一九三一年十月寫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動筆以前,還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准備和構思的過程。
(博士教育網www.eboss.com歡迎您投稿)
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的矛盾和斗爭,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
《子夜》中的人物就是活動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上;而且透過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鮮明有力地顯示了整個時代的發展趨向和壯闊波瀾。它以上海為中心,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全貌;寫的是一九三?年兩個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這些事件里又隱伏著中國社會過去和未來的脈絡。將紛紜復雜而具有重大歷史社會意義的生活現象通過謹嚴宏大的藝術結構表現出來,這是茅盾作為我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最值得重視和學習的地方。
在吳蓀甫這個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縝密的藝術構思和卓越的創作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作家筆下的工業資本家吳蓀甫,不是庸碌卑瑣的人物。他曾經熱心於發展故鄉雙橋鎮的實業,打算以一個發電廠為基礎建築起他的「雙橋王國」來。但是僅僅十萬人口的雙橋鎮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他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發展中國的民族工業。他的「目的是發展企業,增加煙囪的數目,擴大銷售的市場」。他有這樣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所謂企業家」全部打倒,「把企業拿到他的鐵腕里來」。不僅這樣,他還知道如果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發展民族工業,首先需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國家象個國家,政府象個政府」。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視著企業上的利害關系而外,還「用一隻眼睛望著政治」。他具有游歷歐美得來的管理現代工業的知識,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夠煽起別人勃勃的事業雄心,願意和他合作。但是吳蓀甫這個工業界的騎士卻是生不逢辰的。他不是生活在十八、九世紀的歐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帝國主義侵略的魔手緊緊扼住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咽喉,因而他的發展民族工業的雄心不能不成為一個無法實現的幻想。他不能不過一種「簡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幾條戰線上同時作戰:他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與美帝國主義的掮客——金融資本家趙伯韜進行勾心鬥角的斗爭;他熄滅不了工廠里風起雲涌的罷工運動;他用盡心機收買過來的許多小廠都成了自己脫不下的「濕布衫」,他和孫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經營的益中信託公司不能不在軍閥混戰、農村破產、工廠生產過剩、趙伯韜的大規模經濟封鎖之下一敗塗地。他們發起組織益中信託公司,時未兩月,「雄圖」已成為泡影。野心勃勃、剛愎自信的吳蓀甫,也只剩下了一條「投降的出路」。通過上述這些描寫,《子夜》揭示出了作為民族工業資本家的吳蓀甫的兩面的性質:他和帝國主義及其卵翼下的買辦金融資本家之間存在著矛盾,和勞動人民,特別是工人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在帝國主義統治下,中國民族工業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是永遠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這是歷史的必然的法則,誰也不能夠改變或者動搖它。當時在有關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國主義的入侵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占優勢,中國社會性質已是資本主義的反動論調。他們抹煞華洋資本之間的差別,掩蓋帝國主義扼殺中國民族工業這樣一個鐵的事實,企圖用「左」的詞句來反對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達到他們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關於吳蓀甫這個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刻劃,給了托派這種謬論以有力的回答。
《子夜》從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來突出吳蓀甫的性格特徵。作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吳蓀甫的性格是一個鮮明的矛盾的統一體。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業立場的義憤」,但另一方面,壓倒他的一切的卻是「個人利害的籌慮」。他是「辦實業」的,他以發展民族工業為己任,他向來反對擁有大資本的杜竹齋一類人專做地皮、金子、公債的買賣;但是他也不能不鑽在瘋狂的公債投機活動里。他希望實現他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國民黨反蔣派與地方軍閥的聯盟「北方擴大會議」的軍事行動趕快成功,然而當北方的軍事進展不利於他的公債活動的時候,他又「惟恐北方的軍事勢力發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強悍,但又不能不表現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先天的軟弱性。他有時果決專斷,有時狐疑惶惑,有時滿懷信心,有時又垂頭喪氣;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實質上則是舉措乖張。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統一在吳蓀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僅從吳蓀甫同趙伯韜在益中信託公司和公債投機市場上的矛盾和斗爭來描寫他的性格和命運,它還寫出了吳蓀甫同農村封建經濟之間的密切聯系和他對農民武裝起義的勢不兩立的態度,而在對待工人運動的態度上,更顯露了他拚命壓榨工人、仇視革命的反動面貌。當他從報紙上知道雙橋鎮被起義農民佔領的時候,「他獰起眼睛望著天空,忽然轉為貧怒:『我恨極了,那班混帳東西!他們干什麼的?有一營人呢,兩架機關槍!他們都是不開殺戒的嗎?嘿!……』」字里行間彷彿傳出了他的咬牙切齒的聲音。他也有時不滿意國民黨反動政府,那是因為它不能有效地鎮壓革命,「因為他的權力的鐵腕不能直接達到那負責者」。他企圖從工人身上挽回因外貨傾銷和軍閥混戰所造成的企業的不振,想吸盡工人血汗彌補他在投機市場上所受到的損失,他利用工賊、特務和反動軍警破壞工人罷工運動。這些地方,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個仇視勞動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動工業資本家的形象。作品還從吳蓀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圍人物的描寫烘托出了資產階級由貪心和利慾所形成的冷酷無情的靈魂。他無法抗拒歷史的必然法則為他安排下的失敗的命運。他只能用偽裝的鎮靜來掩飾內心的惶懼和不安,從來不讓人家看見他也有苦悶沮喪的時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瑤。他依靠強烈的刺激來暫忘「那叫他們抖到骨髓里的時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業的危機」,只能用「死的跳舞」來排遣失敗時的苦痛,並幾乎用自殺來結束自己悲劇性的命運。吳蓀甫是我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
茅盾特別擅長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他不是對它們作靜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寫,而是在時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銳的矛盾和沖突里來時行細致、深入的刻繪。他讓吳蓀甫同時在幾條戰線上作戰,讓他不斷處在勝利和失敗的起伏的波瀾里,時而興奮,時而憂慮,時而指揮若定,時而急躁不安。這樣,吳蓀甫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毫發畢露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杜竹齋的唯利是圖的性格,在公債市場的決戰階段顯得分外清楚。李玉亭兩面討好的豪門清客的心裡,在吳、趙兩家明爭暗鬥最為緊張的時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還在很多地方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渲染氣氛,襯託人物情緒的變化,藉以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他決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他寫景即所以寫人。有時是因情取景,有時是借景寫情,情景交融,文無虛筆。
《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人物的語言和敘述者的語言,都能隨故事和人物的性格發展變化而具有不同特色,使讀者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對於工農群眾運動的描寫,在《子夜》中不能算是成功的地方;特別是描寫工人罷工斗爭,缺點更為明顯。作者用了很大篇幅來描寫這方面的斗爭,一方面是想展示作為民族資本家的吳蓀甫和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這種描寫來批判當時「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但是因為正面形象過於單薄無力,不能顯示出革命者英勇斗爭的精神,所以作者的創作企圖未能圓滿地實現。作者後來曾經指出產生這方面缺點的原因:「這一部小說寫的是三個方面:買辦金融資本家,反動的工業資本家,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三者之中,前兩者是直接觀察了其人與其事的,後一者則僅憑『第二手』的材料,——即身與其事者乃至第三者的口述。這樣的題材的來源,就使得這部小說的描寫買辦金融資本家和反動的工業資本家的部分比較生動真實,而描寫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的部分則差的多了。」
(博士教育網www.eboss.com歡迎您投稿)
《子夜》的產生,正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反革命文化「圍剿」中邁步前進的時候,它顯示了左翼文學陣營的戰斗實績,從創作上證明了無產階級文學是一種不可戰勝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力量。
㈥ 經典著作的讀書筆記(2500以上)
別說100分100元我都不可能寫
㈦ 求名著讀書筆記20篇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MXQ48650
《童年》高爾基 好句摘錄: 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彷彿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盪在房間中。 經常有人聽見了他們的歌聲從窗戶底下停下來看著他們,那一張張仰起的面孔讓我想起沒洗的臟盤子。 好段摘錄: 「唉,你們這些人啊……!」他常常這樣忽如其來地嘆氣,也不知在感嘆什麼。「人啊……」的尾音總是被他拉得長長的。 茨岡臉色紅紅地走到廚房中間,像一團火焰般地跳動起來:兩手高高揚起,腳步快得讓人難以分辨,襯衫抖動著,像燃燒一般發出燦爛地光輝。他放縱地舞著,彷彿打開門讓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著他顫動起來。 歌唱中,外祖母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時而飛旋,青春瞬間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現出一種鮮花綻放般的美麗。每個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想: 今天,當我閱讀《高爾基的童年》這篇文章後,被文中高爾基那種讀書時忘記一切,專心致志的態度所感染。 我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時,彷彿和高爾基在一起讀書。他讀得那麼專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記了。讀到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讀書的情景。每當父母給我買回新書或自己借到一本書,我就如魚得水,總是迫不及待地閱讀。我雖然愛看書,但從中得到的收獲卻極少。為什麼呢?高爾基如飢似渴地讀書,忘記了一
㈧ 讀科學專著5000字讀書筆記
《歷史上的科學名著》序 楊艦 戴吾三 一 在人類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中,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名著有著不可磨滅的光彩。 就自然科學的名著而言,毋庸置疑,許多名著曾經深刻地影響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推動甚至加速了歷史的進程;許多名著曾經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熱愛科學,追求真知,探索奧秘,奉獻終生。 歷史上的科學名著,猶如一座座豐碑,所銘刻的深邃思想,精妙實驗,睿智論證是今人獲取智慧的不竭源泉,是激勵探索發現的永久動力。歷史上的科學名著,值得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去拜讀。 名著為先輩科學大師寫就。今天我們處在新的時代,科學知識不斷創新,新出版的科學論文、著作目不暇接,難免會有人問:過去的知識多被更新,舊體系或被新體系包容,再去讀這些科學名著有意義嗎?對這樣的問題,不妨聽聽美國著名科學史家薩頓(George Sarton)的回答:「現在閱讀亞里斯多德、狄奧方塔斯、惠更斯和牛頓的著作仍然獲益匪淺。這些著作中充滿秘密財富。如果認為在這類著作里除了已被肯定被條理化的事實和思想之外一無所有,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些原著就沒有參考意義,只消宣布那些事實和思想就足夠了。但實際並非如此,我建議對此有所懷疑的人試試看。他們將會發現,回到這些原始資料所受的精神鼓舞是什麼也比不上的。歷史學家的責任就是向科學家指出那些最能振奮精神使人開始新的沖刺的原著。」(見薩頓:《科學的生命》)薩頓的話出自上世紀50年代,但今天重溫仍值得體味。 我們有閱讀科學名著的理由,但不可否認,讀科學名著並不同於讀文史名著,如果缺乏自然科學知識的背景,想必是困難多多。即便是有自然科學背景,由於知識門類的劃分,也不見得就能通讀順暢。事實上,對從事科學史、科學文化或某些科學專業的人來說,盡可能多讀一些科學名著理所當然,而對大部分專業相去甚遠的人來說則視需要選擇。 由於專業分化的原因,許多人確實不必細讀深究科學名著,但是為了了解人類文明的成果,擴展自己的視野,卻有必要了解迄今世界上有過什麼科學名著。這個道理就如同沒讀過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卻知道莎士比亞,知道其原著的精華一樣。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試圖通過目前這本書,對古今中外的重要科學名著、相關作者的生平、學術貢獻和思想精髓做出基本的介紹和評價。 二 從古希臘時期到20世紀上半葉,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東方、西方的科學名著匯總起來何止千萬!要精選出100多部有代表性的名著並非易事。既要考慮歷史時段,也要考慮地域國別,還要兼顧學科特點。 從歷史時段講,本書大致劃分成古代、中世紀(難免有西方參照系之嫌)、近代三大部分。由於近代科學著作呈快速增長趨勢,這部分又分為16到18世紀,19世紀,20世紀上半葉三個時段。 從地域國別講,東方不僅選取中國古代、近代的科學名著,也注意到印度和日本的情況,古印度醫學比較發達,近代日本譯介西學富有特色。西方作寬泛地理解,不僅有歐洲本土國家,也包括美國和俄羅斯等國,這些國家的科學名著均在視野之內。 從學科特點看,僅自然科學就有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之分,若考慮技術學科則分支更多。本書著眼自然科學著作,因為科學著作蘊涵的思想更豐富些。 從科學家個人講,有人一生著述豐富,限於體例結構,本書盡量突出其有代表性的著作或有特點的中文譯著。如德國科學家高斯在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大地測量學都有傑出的著述,而本書只選了他的《數論》,因為數學家將19世紀數學發展從編年史角度給出標志,起點就是1801年高斯的《數論》。又如法國科學家彭加勒被稱為是20世紀初自然科學領域的「全 才式人物」,他一生寫有500篇科學論文和30多部專著,我們僅選取了他的《科學與假設》、《科學的價值》和《科學與方法》。一是因為有中文譯本,便於向讀者推薦;二是從學科綜合平衡考慮,應有涉及科學方法、科學哲學的論著為好。 也有的科學家著述相對不多,但在不同領域的心血之作皆非一般。以牛頓為代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無論是對自然科學本身還是對人類的世界觀來說,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濃墨重彩評介當屬無疑;而牛頓所著《光學》雖然今天看來不能同前作並論,但在當時學科發展中卻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故我們也辟一篇文字。 並不是著名科學家就有著作入選,這里有學科史發展的考慮。如瑞士數學家歐拉1744年出版《尋求極大或極小性質的曲線的技巧》,由此變分法作為一個新的數學分支誕生。這本書給歐拉帶來聲譽,一度他被視為當時「活著的最偉大的數學家」。但不久,其他數學家就豐富了變分方法,使歐拉頭上的光環很快減色。 有些著名科學家主要從事實驗研究,成果大都以報告的形式發表,盡管有些實驗具有改變歷史的意義(如倫琴的X光實驗),但因不是著作體例,該書也沒有收入。 三 說到名著,易使人聯想到厚重的書本,精美的裝幀,燙金的書名等等。而本書論及的科學名著在當時並非都是如此,其中有小冊子,有論文集,甚至還有散亂的手稿(只是後來整理成筆記形式)。因為歷史條件不同,當時的科學家並非都有發表專著傳世或以多少字算計稿酬的意識,事實上,以追求真知為人生目的的科學家,也從不把出版多少部專著置於首位。以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的《關於真空的新實驗》為例,這本書包括致讀者,實驗,原則,命題,反駁等內容,加在一起總共不過20頁,僅僅稱得上是一部小冊子。然而,就是這樣的一部小冊子,在當時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是因為書中實驗所提出的問題觸及了千百年來人們思想深處的一個深信不疑的觀念,「自然界畏懼真空並且厭惡真空」。帕斯卡在他的小冊子中,卻用巧妙的實驗論證了真空的存在,並且明確地闡明了產生真空的方法。面對這樣一本小冊子,你能說它不是名著嗎? 名著一般都有明確的主題,而有的卻難以命名。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達·芬奇,留傳至今有5000多頁的手稿(實際原稿多達13000頁),後人整理成《列奧那多·達·芬奇的筆記》,就是從傳世的手稿中挑選出來的。這些文字涉及了文學、繪畫、生理解剖、數學、力學、天文學和建築學等廣闊的領域,因而很難概括名之。過去我們多是從藝術家的角度來認識達·芬奇
㈨ 求《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讀書筆記200字左右十篇和一篇讀書心得
《愛的教育》讀後感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著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里,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信息。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凄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梁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盡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盡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里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復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里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濕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盡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語文課本里的題目是〈小抄寫員〉),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濕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里,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污漬,頭發凌亂,......」,「從幼兒園里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
有父母與子女之愛,姐弟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還有對弱者之愛,對不幸者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學習之愛,對環境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及至對人民的愛,對軍隊的愛,對祖國的愛... ...
所有愛的內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動豐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這樣的愛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新學期,這本書一定要成為我們音樂班孩子們首選的愛的教育的引領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們能夠一下子就讀完全書,該多好啊!或者,在上學期,這本書的內容就已經深入孩子的心中,學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會有很大變化了呢?
這是一本學校生活的書,書中的某些閃光的人物,一定會成為許多學生心中的偶像,他們應該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學期,期待我的班級能夠出現一個「卡羅內」似的學生,這對一個班集體,對一個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著愛的教育,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愛的教育讀後心得
我覺得安利科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我發現,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
以順利成長,也可以從中獲取經驗。
我看這本書,我體會到同學之間的關愛和照顧,我也從中知道老師對同學的關愛和教導。這讓我想起以前教導我的四年級老師,她長的非常漂亮,是一位新來的老師,他對我們很好,就像安利科的班導師一樣的慈祥!老師非常溫柔,但生氣時就非常……….,在她教導我們的期間,我發現老師很少打人,她頂多隻有念個幾句而已,有時還因為被我們氣到不知要如何教導我們。我記得有一次老師氣到不知要如何開導我們,在課堂上發了十分鍾的呆,她原本想大聲的斥責我們,但她沒有,只是一直跟我們講道理,講著講著深情的淚水從眼框中留了出來,而我當時只想安慰老師,心裡也知道錯了!從那一次經驗中,我知道老師有多麼用心的在教導我們,關心我們,就像安利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師一樣,有多麼感人多麼溫馨!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覺得很好看,每一篇都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裡面有歡樂、有悲傷、眞的很有教育價值!最讓我感動的是第九十四頁「伍藍地的媽媽」這篇,伍藍地的媽媽真的好偉大,竟然為了伍藍地苦苦的向校長哀求,希望校長讓伍藍地從返校園,但伍藍地實在太不應該了!竟然看見母親苦苦的哀求也不為所動,看到這一篇,讓我覺得真的好感動!父母對孩子的用心,我想是世界上最為寶貴的吧!
這本書內容豐富,裡面有許多很好的例子,讓人覺得這本書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意義,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同學之間無法摧毀的友誼,什麼是師生之間的關懷,什麼是父母永無止境的愛!這些都是具有很高的價值,我相信有了這些東西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希望這本書可以繼續傳給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讓還不知道什麼是愛的人明白,愛有多麼重要!有多麼珍貴!
93124 陳平
「愛的教育」讀後心得
紅色給人熱情、溫暖的感覺,藍色給人憂郁、悲傷的感覺,綠色給人清新、涼快的感覺,而這一本書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彩色。
這一本書是四年級學童的日記,他的日記紀錄各種形形色色的愛。看這一本書彷佛在看電影,也像和一起經歷一樣.寫這篇日記的是「安利科」,在他的描寫下,讓我覺得我所經歷大大小小的事,好像沒有他多。他的同學每個人都有一各獨特的父母親,有的人的父親整天只會喝酒,喝玩就打他的兒子,但他的兒子一點也沒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的讀書,得到了第二名,他的父親才又恢復了往常的模樣繼續工作。有的人則是家境不好,但他的父母親卻很疼他,雖然冬天沒有較溫暖的衣服,但他的衣服只要有破洞就一定會補好給他穿,每個人的父母親都不同,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每個人的父母親一定都很疼他們,他們還有一位待人很好的校長,當他的學生學校作錯了事,帶入校長室校長也總是和藹的對犯錯的學生說:「下次小心就好,不要再錯了!」,如果校長也這樣對我,那我可能會覺得比受罰更痛苦。
他們那裡的學生,雖然家境沒有比我們好,物質享受也沒有勝過我們,但他們的心靈享受一定遠超過我們。他們把同學當作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樣的對待,把別人的父親、母親當成是自己的,老師、校長、主任都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他們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兒女,而他們就住在一個大家庭「學校」!
93124 黃瑞興
讀書心得<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由一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日記,透過他的雙眼及紀錄,讓我看見在人世間的各種形形色色的愛.每個月作者都會描述"每月的故事",裡面的內容常令我感動不已.接下來我當然是要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介紹給你.有以下三篇:
第一篇是介紹在打戰時,一位少年為了幫指揮官傳送紙條給遠方我軍陣地的士官,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而勇往直前.雖然腳被槍射中,但還忍痛咬牙的繼續往前走,因想著如果放棄的話,戰死的人會更多,少年秉持著意志力,終於將紙條交給參謀官,總算完成使命了.且在醫院看見指揮官的手受傷,少年不顧自己的傷而去幫指揮官包紮,之後少年將他受傷的腳給指揮官看,指揮官看了大吃一驚,替她把布蓋好後,且脫下帽子向他行禮,少年驚叫:「不要這樣。」而指揮官說到:「我不過是小小的指揮官,但你卻是英雄啊!」這篇很令我感動,他不僅沒放棄指揮官的囑咐,還勇往直前,很值得我去仿效。
第二篇是介紹一位男孩在尋母的過程,一路上發生了許多事情,但男孩秉持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自己解決」的念頭踏上了旅程,在旅途中他雖然常遇到不順利的事和挫折,但他都一次又一次的克服了,抱持著再忍一下就到了的想法.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讓他們母子相遇.這個故事讓我學習到遇到困難時,不到最後關頭不可輕易的放棄,還有親情都是人間最珍貴的。
第三篇是敘述一位少年為了要幫士官探查敵情而爬到樹上,之後士官就問少年說:「要付給你多少錢?」少年說:「不必了!如果是敵人我才不肯呢!我是為了國家才肯如此的。」少年在樹上被敵人發現時,還不肯下來,依然站在上面看著,但後來第二槍時,少年的右肺不幸被打中,他就像石塊似的掉了下來,後來士官向軍官說:「這孩子為國捐驅,我們就用軍禮來葬他吧!」之後,消息傳到了全隊,大家經過時都會不約而同的舉劍表示敬意.少年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真是讓我拳拳服膺。
看完了這三個故事,你覺得怎麼樣?相信可以讓你學習到很多的東西,因為我已經學到了!
93124郭婉寧
愛的教育-閱讀心得
大意:
1.費魯喬是個常和別人打架的孩子,他的祖母總是非常關切他。一天夜裡,有兩個強盜沖進費魯橋家中行搶。當強盜被祖母認出身分而要滅口時,費魯喬為了保護祖母,而被刀貫穿胸口犧牲了。
2.一位十三歲的男孩馬可,他為了找尋在南美洲失去訊息的母親,而展開尋找母親的旅途。在崎嶇的路途中,馬可曾多次放棄希望,但他還是不放棄,最後終於找到了病重的母親,而母親也肯接受手術了。
心得:
這兩篇故事都讓我非常感動,費魯喬雖然常令祖母擔心,但是他的心中還是非常愛著祖母。而且當祖母受到危害時,他奮不顧身的保護祖母。一個心中有愛的人,盡管行為已有些偏差,還是有一顆善良的心。
千里尋母中的馬可,盡管在找尋母親的途中,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但他還是不放棄希望,他的這股毅力,讓他在快瀕臨絕境時終於見到了母親。讓我非常感動。
這兩則故事都讓我體悟良多,了解到親人的重要性,要好好珍惜身邊的所有事物,而親情更要珍惜。不要犯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錯誤。
93107 林志宇
愛的教育-閱讀心得
一個小男孩,因為父親每天忙著寫文件,要到很晚才睡,因而決定在晚上十二點起床幫他父親工作,但由於每天起床寫文件,所以睡眠不足,上課不認真、學業退步,而毫不知情的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十分不滿,男孩有好幾次想放棄,但一看見父親疲勞的樣子又無法放棄,父親對孩子卻以達到完全不理不採得得態度而另孩子非常傷心,直到某天,父親才發現事情的真相,心中充滿了懊悔和慈愛,那天父子兩一同熟睡到天明。
看完了這個故事後,我心中有無限的感動,這個故事是我再這本書中最喜愛的一個故事,因為那個男孩為了自己父親能輕松一點,而偷偷幫父親做事,這是最令我感動的,雖然父親不段責罵他,他也不放棄,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仔細想想,我好像很少像他那樣子為了父親而不顧自己的行為,我的功課也不是很好,我父親為了我努力工作,而我卻貪玩不愛讀書,真是不應該。
看完故事後,我要好好學習他的精神,好好用功,讓父親高興,我想這就是我給父親最好的回報。
93107 黃韻如
愛的教育-閱讀心得
描述一個小男孩卡洛裴再丁雪球時而不小心砸傷了老先生後,卡洛裴自責的心情簡直跌到了谷底,但他也反省自己的過錯,去探望老先生的傷勢,也把自己最寶貝,最珍愛的集郵冊送給了老先生,讓大家為之驚呀與感動。
我覺得卡洛裴能把他最心愛的集郵冊送給那位老先生是有原因的,表示他對砸傷老先生那件事以徹底反省.改過,他是誠心誠意的,並無惡意。
如果換做是我,我雖不會把自己最寶貝的東西送給他,但我會負責到底,因為畢竟是自己造成的,所然不能把責任推給他人,必須自己肩負起這個責任,所謂[個人造事個人擔],是不可逃避的。
最後,我覺得卡洛裴雖頑皮,但改過之心是非常直得佳許的,只要肯改,沒有什麼事是能難倒他的,[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優點]。
93107 陳俊昌
讀完「愛的教育」得到的感想
這本書是從義大利語翻譯來的,雖然表面上是本小學生的日記,但從文中得到的是各種不同的啟示,而且都是從生活中可以學習到的,甚至自己曾經經歷過呢!
日記中的主角-安利科,將他這年在學校所認識到的同學及老師都介紹給我,還有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也寫進日記里,從這些經過,讓我想過為什麼他們能夠這麼快樂的在一起,雖然有些同學令人討厭,但他們的同學卻不是像我們班去排擠他們,他們使用多溝通、多去勸那些同學的方式,這點可能就是我們班無法和睦相處,無法團結合作、發揮力量的原因了。
除了老師和同學之外,也有同學的家長和主角的父母親們出現在這里,每位父母對管教自己的子女,都有不同的方式,但不管怎麼樣,父母對子女都有無限的愛,但現在的人很少會孝敬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父母對自己的好,一天到晚在唱反調,等到父母不在了才知道要行孝,但都已經來不及了。
書中的主角也擁有的許多好朋友,他們常常一起解決問題,一起去幫助人,可見朋友是生活中很重要的角色,所以選擇朋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交了壞朋友,自己的行為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的和從前不同。
這本日記它不只是本日記,他表達了許多不同的愛,但是現代的人大部分都缺乏這些愛,都十分自私,這本書就是要我們學習這些愛,讓這個社會充滿著愛。
93105 蕭人碩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
這次閱讀課,老師讓我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是一本由國小四年級學生安利科的日記,透過他的日記,讓我們見到了各式各樣的愛。
我最喜歡的是〔月故事〕,每篇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例如:〔少年愛國者〕描寫一位貧窮的少年,拒收批評他國家的人所施捨給他的錢;〔少年斥候〕和〔少年鼓手〕所描述的都是勇敢的少年,為整救國家,甚至犧牲自己為國捐軀的事;〔少年筆耕〕是描寫一位男孩為了減輕父親的辛勞,半夜起來幫父親抄文件,而導致體力不支,功課也退步,引起父親責罵,最後父親發現原因,而體諒男孩的孝心與苦心,真是十足的讓我鬆了一口氣;〔溫馨看護情],是介紹一位少年陰陽差錯而照顧別人的父親,到死去。這種作為我們都很難做到;[費魯喬之血]是講一位叫費魯喬得男孩,為了救祖母而自己喪命;〔船難〕是描寫小男生為了成全另一位女孩,犧牲自己,與船共沉的偉大情操;〔千里尋母〕是敘述一位小孩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她的母親;〔平凡中的偉大〕是說到一名少年不理會他人的勸阻,勇敢的躍入水中,救起即將溺斃的朋友,她的膽識格外令我由衷敬佩,篇篇感人肺胕。
我覺得愛的教育是一本很好看的書,每一篇故事都那麼的感人。從中我們可以學習付出愛心及勇於認錯的精神。愛的教育這本書真的值得沒看過的人一看,更值得看過的人在看。
93105 鄭羽里
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是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安利科,他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了他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寫出了世間上形形色色的愛。
書中每個人的個性都大不相同,像是甘倫的俠義、伍藍地的乖張、諾琵思的自大……等。都代表著人類各式各樣的性情與優缺點。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甘倫,因為他路見不乎、拔刀相助的精神令我非常的敬佩與欣賞。
書里的每月故事,我最喜歡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小故事令我非常的深刻,因為在我國小時,老師就說過這個故事了,這篇故事的大綱是在說一個義大利的少年,身體虛弱不堪,身上也沒有半毛錢,因而接受了一批婦人的錢,但那位少年聽到這些婦人正在批評他的祖國,少年一氣之下把錢丟還給那些批評義大利的婦人,展現了少年的愛國心。雖然這位少年年紀小,但他的愛國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這本書另一個我喜歡的故事是〈一定得超越哀傷〉,看完這篇故事,我因此流下了眼淚,故事的大綱是說:甘倫的媽媽去世了,甘倫卻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但聽到老師的故事和一番開導後,默默的接受了這個事實。看完了這篇故事再想想,我們都很幸福,都有個愛我們、照顧我們的媽媽,為什麼大家都「人在福中不知福」呢?
《愛的教育》這本書里每個人都是用真誠的愛來對待每一個人,就讓我們「化感動為主動」用愛來灌溉這個世界吧!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8846155.html?si=6
㈩ 求一篇1000字以上教育專著讀後感(讀書心得或筆記)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的作者是我國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的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楊景芝。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雲,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後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里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餘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著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裡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所以在我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當主動接近學生,以自己對美術的熱愛,激勵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以自己對學生點滴進步的由衷高興,點燃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以自己平等參與學生活動的行為,增加學生對她的美術課堂的眷戀,真正做到用愛心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從中我受益非淺。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為藝術教育開辟了一片凈土。也是我的一位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