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數學小班比比感知數量的多少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並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具體感知物體的多少。 2、學習將一組物體並置對應擺放在另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重點:讓幼兒學習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難點:會自己動手將一組物體並置對應擺放在另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右下方。 活動准備: 磁性教具小狗8隻,貓7隻...,魚6隻。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堂內容。 (1) 首先將8個小狗排列整齊。 教師:今天有許多的小客人來到我們小二班作客,看看是誰來了呢? 教師:哦,原來是小狗呀!有多少小狗呢?(引導幼兒說出許多) 二、演示提問。 (1)將7隻貓一一對應排列。 教師:今天小狗還請了許多的小貓去它們家做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 狗和小貓是不是一樣多?(引導幼兒說出不一樣多)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狗和小貓不一樣多」。 (2) 啟發幼兒說出小狗多1個,貓少1隻。 教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小狗和貓變成一樣多呢?(添1 只或減少1隻小狗)。 (3) 啟發幼兒說出貓多1隻,魚少1隻,並想辦法使貓和魚的數量一 樣多。 教師:小貓去小狗家做客,小狗端來了小貓最愛吃的小魚招待小貓。 師邊演示邊提問: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貓和小魚是不是一樣多呢?(貓多
2. 感知集合的教育對幼兒數概念發展與教育有何影響與作用
是在不教給幼兒集合術語的前提下,讓幼兒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使幼兒對什麼是集合和元素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學會用對應的辦法比較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內容與方法中滲透集合、子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等集合思想。感知集合教育的引入是近二三十年來數學教育改革的成果,因為集合是現代數學一個最基本的概念,而且也是幼兒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它為幼兒形成初步數概念和學習加減運算提供了感性基礎。感知集合教育的主要內容有: ①物體分類的教學。讓幼兒掌握不同的分類方法,理解和掌握有關分類的詞語,類包含子類,類大於子類的集合思想; ②區別「1」和「許多」的教學。是小班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區別「1」和「許多」並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滲透集合由元素組成的集合思想; ③比較兩組物體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學。屬於小班區別「1」和「許多」學數前的感知集合教育內容,主要目的是要使幼兒學會對應,並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不超過5)的多少,並能理解「一樣多」、「不一樣多」、「多」、「少」等詞彙,主要採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如重疊法、並置法。對幼兒進行感知集合教育,不應僅在以上各種教學中進行,在數、量等教學中,也應滲透集合的思想。
3.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的設計教學活動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簡單關系
您的回答會被數十乃至數萬的網友學習和參考,所以請一定對自己的回答負責,盡可能保障您的回答准確、詳細和有效 一、數學活動案例反思:認識梯形案例背景: 這個活動之前孩子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等 的本質特徵,為本和活動的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准備。 指出:這一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 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孩子空間觀念,使孩子從 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由於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 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較的抽象,因為陳老師通過各種有效、操作活動,讓幼兒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從而實現將教育游戲化、生活化的原則。 老師將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徵,能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2、初步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 案例描述: (一)幼兒自選圖形,激發 。 (1)寶寶們,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圖形了嗎?等一下選一個圖形然後坐到座位上。 (2)讓幼兒自選一個圖形,說說你選的是什麼圖形。 分析:孩子進入教室之前,陳老師就把很多的圖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梯形)隨意地放在了桌子上,讓幼兒不受約束地去拿一個,然後她又請幼兒手裡都是一樣的圖形拿上來貼在了黑板上,一直從三角形、長方形到正方形,這一步起到了鞏固復習的作用。最後發現一個小朋友的手裡是梯形,由此引出今天的主角,過渡得十分自然。 (二)初步認識梯形,了解梯形特徵。 (1)這是什麼圖形?請幼兒說說梯形的特徵。 (2)初步認識直角、 ,了解梯形的特徵。 分析:這里陳老師又分了兩大塊。第一塊是重點引導幼兒掌握梯形的特點,她是這樣引導的「梯形有幾條邊?一起數一數。看看上、下兩條邊事怎樣的?總結出一共有四條邊,上下兩條邊一條長一條短,並且是平行的另外兩條邊是不平行的。這里教師還用手勢做了平行的樣子。 第二塊在第一塊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等腰和 ,在認識 的時候她將梯形對折後引導幼兒發現兩條邊可以完全重疊起來,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得出這個梯形叫 。在認識 的時候,我認為陳老師也是很有創意的,她先出示 ,然後讓幼兒說說它是什麼圖形,這里她引導幼兒用梯形的概念來套,是兩條邊平行的,有四條邊,得出是梯形。然後再直接拿一個正方形方在直角梯形的直角上,引導幼兒發現一個角是直角,得出這是直角梯形。 (三)集體尋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還會翻跟頭,他們翻呀翻,變呀變,都藏到機器人身上了,我們一起來把機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吧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 (1)幼兒找梯形,集體進行檢查分析。 (2)請幼兒對找到的梯形進行分析,並判斷它屬於哪一種梯形。 分析: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也是陳老師這個活動的一個亮點,因為游戲本身就是幼兒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也要求我們將幼兒的活動組織得游戲化,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興趣。機器人也是幼兒相對比較感興趣的,陳老師將機器人畫成由很多圖形組成的,這樣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孩子就好像在游戲一樣,活動興趣非常地濃厚。不過陳老師這個活動的第二個步驟就認識了直角和等腰梯形,我認為在這步環節里當幼兒找出直角和等腰梯形時教師應該做一下點明,事幼兒能夠加深對直角和等腰梯形的認識。 (四)獨立尋找梯形,鞏固了解梯形特徵。 梯形又翻呀翻,變呀變,現在藏到這里了,我們按找梯形的方法,將找到的圖形給他們用線圈住。 分析:先前機器人的這一步是集體操作,而這一環節就是個別操作了,給每一個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這也是數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從孩子們作業的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掌握對梯形的認識,作業情況較好。 案例反思: (1)運用游戲教學,激發幼兒的 。 游戲是幼兒 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這也是陳老師這個數學活動的一個亮點,從一開始活動的氣氛就很輕松,沒有一板一眼的上課形式,而是將游戲真正融入到了活動中,一下子就幾分了幼兒的 ,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認識了梯形。 (2)環節設計,層層遞進。 幼兒接受知識的能力是由易到難的,因此我們教師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陳老師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遵循了這一原則,從認識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然後再是各種圖形的混合體,最後是每一個孩子的獨立思考,作業,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由淺入深。 (3)創設一定的難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遇到困難,都是大人及時解決,幼兒很難得到鍛煉,也不會主動克服困難,要是讓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後,就會有種從沒有過的快感,從心底里得到滿足。為此,陳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設置一定難度,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後才能跨越過去,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認識梯形的活動中她運用機器人來讓幼兒尋找梯形,其實這一步是比較難的,因為奇跡人身上有那麼多的梯形,幼兒容易混淆。還有一點在機器人頭部這個梯形上缺了一點點的線沒有連接起來,就是要讓幼兒發現沒有圍起來的不是梯形。她還請幼兒上來給它變變,使這個圖形變成梯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比較有難度,對於幼兒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 二、幼兒園中班數學反思 數量調查案例反思 幼兒的思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的引導語言必須有助於幼兒拓展思維,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人的身體上,回答的情況單一。教師提問:「除了人的身體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 在活動中,出現教師 的情況時,應採取認真地正面應對的方式,而不應該是迴避的態度。孩子對於自己的想法總有獨特的見解,教師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經驗,在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因此,我認為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應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學數學的方法及創新的意識。在本次活動中,組織幼兒對生活中事物數量的觀察和討論來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尋找符合要求的物體的數量來掌握學習的方法;創新則是啟發和肯定幼兒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三、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如何與幼兒進行互動 答:工作流程學習任務知識點技能點知識預備觀摩討論韻律活動案例 1.熟悉學前兒童歌唱活動的內容 2.基本環節 3. 等 1.在日常的幼兒園教學和活動中,如何與幼兒展開良好的互動,使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請各位幫忙支招。 常規問題 答:這是案例的主題,對問題的解決過程應細致描述。反思和分析(案例反思) 1、對行為的反思 2、對理論的提升(六)怎樣才能寫好案例 要寫出事件發生的背景,即寫出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如教師、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等,要寫出解決一個 幼兒園課程模式的利與弊 答: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 的「生成與預設」,教育 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 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
4. 幼兒感知集合教育中區別1和許多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感知集合教育的主要內容有: ①物體分類的教學。讓幼兒掌握不同的分類方法,理解和掌握有關分類的詞語,類包含子類,類大於子類的集合思想; ②區別「1」和「許多」的教學。是小班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區別「1」和「許多」並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滲透集合由元素組成的集合思想; ③比較兩組物體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學。屬於...小班區別「1」和「許多」學數前的感知集合教育內容,主要目的是要使幼兒學會對應,並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不超過5)的多少,並能理解「一樣多」、「不一樣多」、「多」、「少」等詞彙,主要採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如重疊法、並置法。對幼兒進行感知集合教育,不應僅在以上各種教學中進行,在數、量等教學中,也應滲透集合的思想。
5. 幼兒感知集合對其數學學習有何意義
孩子從小就有了集合思想為以後的數學學習有很大幫助。如一年級學習數的組成:8裡面有幾個1?2個4組成幾?等一系列的數學問題,孩子理解起來就更容易,數感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