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日記:預防登革熱(100字),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根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
預防登革熱可以這樣做:
一、防治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伊蚊的生長周期約15日,分四個階段。其中,卵、幼蟲、蛹3各階段大約7—10天,一旦離開水,伊蚊的生命鏈被打破,無法繁殖後代。因此,清理戶內外積水、消除孳生地,是防蚊、滅蚊的重要環節。
1、定期清清洗富貴竹等陰生水樣植物的花瓶,每5—7天換水1次,並沖洗植物的根部。
2、飲用水缸或其他飲用水容器要加蓋每5—7天換水1次,不能定期換水的可放養食蚊魚等。水井要加蓋。
3、冰箱底部的水盤應每星期清理一次。
4、衛生間儲水桶、缸等每5—7天清理換水一次。
5、花盆底盆要保持乾爽。
6、貯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每5—7天清理換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暢通。
7、廢輪胎要存放在室內或避雨的場所,如果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嚴密遮蓋,不積雨水。必須時可用殺蟲劑噴殺成蚊,並在輪胎內施放馬拉硫磷、雙硫磷等殺幼劑。
8、竹籬笆竹節頂端、樹洞、竹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對留根的竹筒,採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縫不再積水。
9、屋檐排水槽堵塞積水要定期疏通清理。
10、家禽、家畜與鳥類飲用水槽要每天清理。
11、清除周圍廢棄的盆、罐、瓶等容器,暫時閑置未用的應當逐一翻轉倒放。
12、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
二、消滅成蚊。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並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份量。切勿向運行使用中的電器用品或有火焰地方直接使用殺蟲劑,以免發生爆炸。
三、個人防護
1、窗戶裝防蚊網,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其他防蚊設備。
2、避免於「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3、到登革熱流行區旅行或工作,應穿長袖上衣及長褲,並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噴蚊蟲驅避葯物。
❷ 如何預防登革熱
預防傳染病的原理無非是那三種: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回。預防登革熱也是一樣答的,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條:
1.清理積水,因為積水是蚊子滋生的天堂。
2.搞好衛生,保持所處區域的清潔,防止蚊子活動。
3.在蚊子活動密度較高的地方適當地使用化學葯劑進行殺滅。
4.可以使當地使用驅蚊劑,防止蚊子叮咬。
5.所處區域疫情發生時,不要到比較潮濕或者是有積水的地方(蚊子的孳生地)去。
6.所處區域疫情發生時,盡量不要劇烈運動,以防止身體過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7.在疫情發生時,避免進入疫區。
8.發現感染者必須及時報告,同時要快速隔離(安置區域尤其要注意滅蚊)。
9.注意個人衛生,多洗手,多開窗通風。
10.在平時多鍛煉,加強營養,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1.當自己出現登革熱的症狀時,及時檢查、就診。
❸ 求一篇幼兒園大班預防登革熱教案,急急急
小明為什麼生病了(預防登革熱)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知道蚊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 2、引導幼兒要講衛生,愛清潔。 活動准備: 圖片:小明生病了、掛圖《蚊子叮人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小明生病了引導幼兒思考:小明為什麼生病了? 二、出示圖片《蚊子叮人的過程》,引導幼兒思考被蚊子咬了會怎樣? 教師介紹小明生病的情況。 三、啟發幼兒討論:蚊子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引導幼兒了解蚊子喜歡生活在臟、亂、臭的地方。如:垃圾堆里、地上、臟水中等 四、以競賽的形式,讓幼兒懂得怎樣才能作健康娃娃? 1.不去臟、亂、臭的地方 2.每天出門要塗驅蚊的葯水。 3.出門要穿長袖長褲。 4.家裡要清潔,噴灑殺蟲劑。 五、請小朋友一起總結,並回家告訴爸爸媽媽。
❹ 如何預防登革熱小常識
一、蚊蟲孳生地處理。
翻盆倒灌,清除閑置無用積水;清除衛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飲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積水;種養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換水一次,沖洗植物根部,徹底洗涮容器內壁,花盆墊蓋不留積水,密閉市政管網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車庫的集水井、建築工地積水等,採取投放長效滅蚊幼劑控制蚊蟲孳生。
二、消滅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約半小時開展滅蚊效果最好,化學殺蟲劑可選擇高效低毒的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噴霧進行空間噴灑滅成蚊;室內用市售殺蟲劑噴灑陰暗牆角、衣櫃背面進行殺成蚊。
三、做好個人防護。
在室外工作時應穿長袖衣褲,或在皮膚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覺應掛蚊帳、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用衛生殺蟲劑進行防蚊、滅蚊。
(4)小班預防登革熱教案擴展閱讀:
登革熱症狀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目前還沒有疫苗可預防。
其潛伏期通常約5天-7天,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由於本病系由蚊子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突然起病、迅速高熱(可達39℃-40℃,少數表現為雙峰熱);「三痛」(頭、眼眶、肌肉關節)及疲乏等症狀;「三紅」(面部、頸部、胸部潮紅,結膜充血);多樣性皮疹(麻疹樣、猩紅熱樣);出血傾向;白細胞明顯下降或血小板減少。
❺ 預防登革熱小知識
預防登革熱主要有以下幾條:
1.清理積水,因為積水是蚊子滋生的天堂。
2.搞好衛生,保持版所處區域的清潔,防止權蚊子活動。
3.在蚊子活動密度較高的地方適當地使用化學葯劑進行殺滅。
4.可以使當地使用驅蚊劑,防止蚊子叮咬。
5.所處區域疫情發生時,不要到比較潮濕或者是有積水的地方(蚊子的孳生地)去。
6.所處區域疫情發生時,盡量不要劇烈運動,以防止身體過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7.在疫情發生時,避免進入疫區。
8.發現感染者必須及時報告,同時要快速隔離(安置區域尤其要注意滅蚊)。
9.注意個人衛生,多洗手,多開窗通風。
10.在平時多鍛煉,加強營養,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1.當自己出現登革熱的症狀時,及時檢查、就診。
❻ 小班《小明為什麼生病了(預防登革熱)》健康教育教案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內決這些問題容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❼ 幼兒園預防登革熱和寨卡病教案
寨卡病毒出現在公眾視線,主要是源於世界衛生組織2月1日宣布,新生兒小頭症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在巴西密集出現,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些病例的出現可能與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聯系。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資料,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疾病。寨卡病毒對普通人群威脅不大,感染者通常出現輕微發熱、皮疹和結膜炎等溫和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持續2至7天,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 不去疫區旅遊是最安全的防範方法 由於目前還沒有針對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療手段。因此,不去疫區旅遊是最安全的防範方法。 近期計劃到境外旅遊的市民,出行前應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信息,盡量避免進入寨卡病毒流行或發生的國家(地區)。如果前往,要避免蚊蟲叮咬。如有發熱、頭痛、皮疹、關節痛及結膜炎等症狀,入境時要主動向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申報;歸國後兩周內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感染科就診,並如實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 近期如有準備前往加勒比海和拉美國家寨卡病毒流行地區旅行的旅遊者,可以向疾控中心及出入境部門咨詢並做好防蚊等個人防護工作,建議穿淺色長衫長褲,身體裸露部位要塗上驅蚊劑,避免在叢林處逗留。 輸入病例引起本地擴散的風險極低。 在我國出現輸入性病例後,老百姓最關心的是,寨卡病毒在我市的流行可能性有多大?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目前氣溫較低,蚊子尚未進入活動期,因此即使有寨卡病毒病輸入,也不會引起本地傳播。 隨著春季和夏季的到來,氣溫會越來越高,蚊子將進入活躍期,寨卡病毒 是否有繼續擴散的可能性? 首先要看國際其他地區的疫情控制情況,其次還要看寨卡病毒病傳播媒介也就是蚊子的控制情況。我市廣泛分布有白紋伊蚊,想要避免本地傳播的風險,首要的就是做好滅蚊,這還能避免感染登革熱等其他傳染病的本地傳播。目前我們可以做的是,積極做好環境整治工作,盡量清除城市鄉鎮有適合伊蚊繁殖生長的各種容器積水、小型積水等,避免有陰暗潮濕的衛生死角。
❽ 登革熱如何預防
病情分析: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版病急驟,高熱,權全身肌肉、 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登革熱患者、隱性感染者、帶病毒動物是本病主要傳染源和宿主。 登革熱在我國的主要傳播媒介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人類對登革熱不分種族、年齡、性別普遍易感,但感染後僅有部分人發病。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後對同型病毒有較鞏固的免疫力,可持續數年,但對異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維持很短時間。意見建議: 目前,尚沒有治療登革熱的特效葯物,所以,預防是防治登革熱的關鍵措施。當地一旦發現病例,滅蚊、防蚊是防止登革熱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滅蚊主要是消滅孳生地,要清除室內外積水,填平窪地,疏通溝渠,使蚊子無產卵之地。可使用殺蟲劑噴灑室內外,使成蚊密度降至最低水平。還可用蚊帳、門窗紗網防蚊,用蚊香、驅蚊器等驅蚊。要管好傳染源,對登革熱病人要隔離在有防蚊設施的病房內,隔離時間不應少於5天。對可疑病人也應進行醫學觀察,並盡快作出病原學檢查。
❾ 如何預防登革熱
預防登革熱要對蚊蟲孳生地處理;消滅成蚊;做好個人防護。
1、蚊蟲孳生地處理:
翻盆倒灌,清除閑置無用積水;清除衛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飲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積水;種養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換水一次,沖洗植物根部,徹底洗涮容器內壁,花盆墊蓋不留積水;竹筒樹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對留根的竹筒採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縫不再積水。
對其他不能清除的積水,例如密閉市政管網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車庫的集水井、建築工地積水等,採取投放長效滅蚊幼劑控制蚊蟲孳生。
2、消滅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約半小時開展滅蚊效果最好,化學殺蟲劑可選擇高效低毒的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噴霧進行空間噴灑滅成蚊;室內用市售殺蟲劑噴灑陰暗牆角、衣櫃背面進行殺成蚊。
3、做好個人防護:
在室外工作時應穿長袖衣褲,或在皮膚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覺應掛蚊帳、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用衛生殺蟲劑進行防蚊、滅蚊。
(9)小班預防登革熱教案擴展閱讀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
1、發熱:起病大多突然,體溫迅速達39℃以上,一般持續2~7日,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日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呈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病時伴有頭痛、背痛和肌肉關節疼痛,眼眶痛,眼球後痛等全身症狀。
可有感覺過敏、惡心、嘔吐、腹痛、食慾差、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狀。顏面和眼結膜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發熱期可出現相對緩脈。
2、皮疹:於發病後2~5日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干及腹部,漸次延及頸和四肢,部分患者見於面部,可為斑丘疹、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紅斑疹,稍有刺癢,也有在發熱最後1日或在熱退後,於腳、腿背後、踝部、手腕背面、腋窩等處出現細小淤斑,1~3日內消退,短暫遺留棕色斑,一般與體溫同時消退。
3、出血:於發病後5~8日,約半數病例可出現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膚淤點、胃腸道出血、咯血、血尿、陰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伴輕觸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見。個別病例有黃疸。病後患者常感虛弱無力,完全恢復常需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