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生物教學掛圖

生物教學掛圖

發布時間:2021-02-02 21:24:35

1.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巧妙地應用多媒體輔助工具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巧妙地應用多媒體輔助工具
現代基礎教育的方向是素質教育,要求「精講、善導、激趣、引思」。初中生物教育教學也不例外,特別是針對當前傳統生物教學存在的教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後,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不高等缺點,大家都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實施高效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引起了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模式的一系列的變革。在實踐過程中,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使教學領域產生一場質的革命。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體進行生物學教學?下面淺談幾點自己在教學中的體會: 一、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優勢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生理、進化等知識的學科,生物教學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單憑課本上的插圖和掛圖進行教學,效果往往不很理想。集文本、聲音、錄像、影視片、圖片、動畫等多種手段於一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為生物課堂教學創設了動態、逼真、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真實、形象、生動地展示生物體,向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從而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提供給學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 1.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傳統黑板加粉筆式的教學模式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要目的,忽視學生主體的情感參與。計算機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其形、光、聲和色等多種功能作用於學生的多個感官,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呈現最佳的學習狀態。 2.多媒體教學能夠突出生物教學的直觀性,並且能使微觀世界宏觀化 直觀性原則是教學中一個重要原則。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種生理活動,顯示生物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 3.多媒體教學能夠把抽象內容具體化、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便於突破難點 生物生理的特點是細微、動態、抽象。如人體的細胞、血液的流動、尿的生成和ABO血型系統等。這些均是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但又看不見、摸不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4.多媒體教學能突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能模擬實踐。 網路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夠共享,通過教學信息的共享,突破了教學的時空觀,學習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習不再局限於學校,家庭及社會都可成為「學校」。從而學校教育延伸到社會教育,課堂學習擴展到課後學習。另一方面,有些自然現象,由於受到時令的限制,如在嚴寒的冬天,很難尋找到桃花;由於受地區的限制,在當地很難見的一些植物等,如熱帶的植物品種,運用多媒體就能克服時空的限制,有助於學生形象地掌握課本的知識。對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學生很難離開課堂去參加的實踐活動也可以通過媒體的輔助,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實踐,將生物的理論知識,形成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1.濫用多媒體課件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只需點擊滑鼠即可以展示所已整理好的教學內容,將所有知識通過形象化的圖片及動畫展示給學生,雖然方便快捷,但這樣會使師生之間失去互動性,難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信息量大,節奏快,還會使學生無法跟上講課的進度,只能被動地接受授課內容,缺乏思維的過程。並且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過多的動畫或視頻文件,也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 2.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整合不科學 前面講過,多媒體教學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不是教學的全部。但通過觀察,發現不少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後,完全摒棄了傳統教學方法。這是不可取的。傳統教學雖然有它的諸多弊端,但經過多年改進和提煉,有其精華,不可將其簡單否定或隨意取代。有些教師雖然在教學中把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但由於二者整合的科學性不夠,課堂上常常手忙腳亂,使課堂教學過程顯得比較混亂。 3.追求多媒體的形式,忽視多媒體的功能 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最終目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其重點在「輔助」二字,它和黑板、幻燈機、實物投影一樣,屬於「教具」,但實際教學中,常出現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錯位的現象,一些教師從組織教學到新授,從練習鞏固到作業,從導入到評價,都由電腦包攬,對黑板、幻燈機等傳統媒體不屑一顧。很多教師在課前設計好了上課的思路、步驟,上課時,電腦設計到的內容必須講,電腦上未涉及的內容不能講,全然不顧學生主體性及學生差異。教師變成了操作員、解說員,只要敲敲鍵盤、移動滑鼠,一節課就可流水作業似的完成,計算機代替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強化了教師的主導性,扼殺了學生的主體性。 4.「多媒體」成了「一媒體」 在一些課上教師從頭至尾都用計算機來教學,對其他常規媒體不屑一顧,易形成以電腦為中心的現象。計算機輔助教學固然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常規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幻燈的實景放大功能、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是計算機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多媒體,讓計算機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結合,「和平共處」,而不要一味追趕時髦。 三、怎樣有效地利用多媒體進行生物教學 多媒體教學既有利也有弊,關鍵是要看我們怎樣趨利避弊。在使用課件時,我們必須堅持知識性、科學性、嚴密性、趣味性有機結合的原則,否則就會適得其反。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而信息化條件下,媒體則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針對不同學科的教學、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多媒體教學的情境創設,在形式、內容上,都應該有不同的安排。這需要我們廣大生物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多媒體教學應注意與日常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 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必須符合實際情況的真實意境。可以把真實的意境通過動畫、圖形、聲音演示,加上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有利於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知不覺中學到新的知識,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媒體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思維和認知發展規律及特點 在多媒體教學情境的設計中,應該設計一些思考和討論的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合作和充分討論,來發現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知識和能力的升華。 3.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多媒體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但傳統教學手段在長期的教學時間中積累了許多經驗,我們必須加以繼承和發揚,決不能全盤拋棄所有的傳統教學手段。 4.要重視教學效果,避免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能忽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規律,不要在課件中過度採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等,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選用多媒體效果。 要使多媒體輔助教學真正步入課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師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現代教育技術使用能力。同時,學校也要提高認識,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硬體配置,只有這樣,多媒體輔助教學被合理運用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使老師們的每一節課都越上越精彩,老師的綜合素質也越來越高。

2. 新課標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內容摘要 插圖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佔有一定篇幅,加強插圖的教學是教師能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之一,本文主要從七個方面扼要的介紹了在生物教學中是怎樣對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關鍵詞 生物教學 讀圖能力 圖的整合 新課標濟南版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圖非常多,幾乎每頁都有圖。教材凡能用「圖和圖群」表示的內容都用「圖和圖群」表示,文字盡可能精煉。清晰的圖片,逼真的色彩,讀圖能使人流連忘返,記憶深刻。「讀圖」將使生物課程的學習成為一個有艱辛但更有歡樂,有知識條文但更有思維過程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過程。那麼,我們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呢?一、讀圖時注意圖的順序 插圖是為了說明某一生物學知識,各結構之間具有一定的順序,理清順序有利於理解和記憶。如對消化,呼吸等系統知識的識別,一般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記憶;對於眼球結構的識別則按從外到里、從左到右的順序識別;對於根尖的結構示意圖,是從下到上按序識別,對於較為復雜圖還應配以掛圖、板圖、投影片、實物等予以講解,以便學生明白。二、讀圖時抓住形態、結構上的特徵 能否抓住圖形的主要特徵是讀圖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故在利用插圖進行教學時,指導學生抓住圖形的主要特徵,可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有些學生考試時把反射弧模式圖中的結構名稱常常填錯,把傳入神經纖維寫成傳出神經纖維,把傳出神經纖維寫成傳入神經纖維,把效應器寫成感受器,把感受器寫成效應器。實際上是學生沒有抓住圖中結構的主要特徵。我們可指導學生抓住傳入神經元的細胞體在脊神經節里,傳出神經元的細胞體在脊髓灰質前角這一知識點,把傳入神經纖維與傳出神經纖維區分開來,感受器與效應器也就好區分了。三、讀圖時注意進行比較 在教學中,把課本前後有關聯的圖進行分析比較,尋找區別和聯系,可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如通過比較教材中的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學生就易掌握各自的特徵。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動物細胞則沒有這些結構。又如通過比較「工程菌」培養過程圖、克隆羊「多利」的培養過程圖,學生就易掌握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的特徵,更好的區別這兩種生物技術。四、讀圖時注意添加圖注 有些插圖沒有圖注,如何幫助識別此類圖?可引導學生在圖中添加圖注,提高他們的讀圖能力。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可在對應位置上注「感受器(臏骨下緣)」、「效應器(股四頭肌)」。在大腦皮層各種神經中樞的功能示意圖中,可註上「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聽覺中樞、視覺中樞、語言中樞」。五、讀圖時要注意圖的整合 圖的整合是指把幾個相關知識的圖集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表達某一知識的系列圖,圖的整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加工、遷移和應用。如把桃花圖、傳粉示意圖、受精過程示意圖、核桃的果實圖與種子示意圖放在一塊兒就可形成一個開花傳粉受精結實圖,學生就會從開花到果實種子的形成中有一個動態的過程。又如把玉米種子結構圖與玉米幼苗圖放在一起,把菜豆種子結構圖與萌發的菜豆幼苗圖整合在一起,並以連線方式把胚的各個部分與幼苗的各個部分連在一起可以讓學生清楚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體及胚四部分(胚芽、胚軸、胚根、子葉)的功能。六、讀圖時要注重繪圖 有些插圖能全面考核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記憶、運用能力,因此在讀圖的同時,要訓練學生繪圖。如講完「根尖的結構」後,要求學生在白紙上畫出根尖的結構示意圖,並在圖上註明各部分名稱,畫圖時可參看根尖的結構示意圖,同時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繪圖,繪完後老師與同學們一起評價:看該同學是否繪出了根尖的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各結構的位置與其比例是否恰當?各結構的細胞特點繪制是否正確?又如在講完「細胞的結構」後,要求學生分別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等等。通過繪圖練習,考察學生對插圖觀察是否仔細,鍛煉學生的思維與想像能力。七、讀圖時注意圖的拓展 特別是在復習時,通過對圖的拓展,引導學生增加某些圖的知識量,加大圖的載負量,促進知識融合,有助於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如在生物生態系統簡圖中,除了引導學生搞清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外,還可據圖拓展,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圖中有哪些食物鏈和食物網?此生態系統能否保持生態平衡?如果水體含N、P礦質元素過多,水體富營養化,會出現什麼現象?像這樣教學中以圖為中心,向各個角度拓展,可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之,新課標生物教學除了必要的實驗教學配合學生直觀認知,參與知識形成過程外,教材插圖的正確合理應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和輔助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在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方面下功夫,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掌握復雜而又抽象的生物知識。

3.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研究方向兼顧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它探究的是有生命的物體,讓學生掌握的是生物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有關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對微觀世界顯得有些無助,而運用多媒體則可將微觀的結構和功能或者生理過程生動逼真地呈現給學生。由於多媒體教學軟體匯集了文本、圖形、動畫、聲音、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信息,能創造出圖文聲像並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能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學生獲取動態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效果,能變抽象為形象,變微觀為宏觀,變靜態為動態,變不可操作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變成「活」的生物知識,多媒體計算機成為形之有效的教具,使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世界和復雜的生理過程直觀地顯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大為提高。因此,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一、運用多媒體給生物教學帶來的優勢
(一)多媒體使教師更能靈活的駕馭課堂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師的備課環節中能充分挖掘教材深度,拓寬知識視野,又能考慮到不同層面的學生來設置課堂問題和練習。教師在預設計習方案時,可以適當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一定限度地布置學生網上查找資源知識,使學生能夠從課本以外的視野中發現生物的奧秘,激發其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把課本知識、實踐知識、網路知識融合在一起,這樣預習的效果肯定明顯,課堂環節也必然流暢。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節約了時間,課堂信息量也增大,課堂活動也能充分展開,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傳授知識的模式,教學雙邊活動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盡情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圍繞教師制定的方案展開有序的課堂活動,學生課堂中盡量是主人角色,教師適度指導,教學活動可以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受時間和空間約束,可以跨越時空隧道。例如,在講生物進化和生命起源問題時,受課本和大腦思維的限制,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怎麼也講不清,怎麼也聽不明白。使用多媒體手段則可以使遠古畫面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生動而好奇,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生命起源如此漫長,進化過程如此曲折,從而實現了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知識直觀化。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的,因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必定能專注於學習,其汲取知識的效率也將大大提高。作為教師都想盡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必須為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學習環境。而多媒體教學課件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在信息技術和生物學科整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的綜合處理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過程等方面,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設計出某種「情境」。如在講述《血管與心臟》時,利用媒體動畫和視頻多側面、多角度地展示心臟的動態收縮圖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心臟的主要功能。隨後畫面進行動態分割,展示心臟的內容結構,適時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的幾個腔、房,室壁的薄厚,與心房、心室相連通的血管,瓣膜開放的方向,血液的流向等。從而高效地解決了「四腔、血管、瓣膜、血液流動方向相統一」的難點問題,同時還能清楚區別動、靜脈、毛細血管的知識等。這樣生動的畫面、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問題和及時的反饋,為學生創設了課堂教學情境,提供了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求知的慾望,產生興趣,提高效率。
(三 )精用多媒體,快速突破教學難點
多媒體可以將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具體化,將一些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這樣更便於學生理解內容,教師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一節時,其中的一個重點內容便是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這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通過flash動畫的形式,用三種不同顏色的圓點分別表示有用的物質、沒用的物質及細胞內部產生的廢物,通過這三種圓點在細胞膜之間穿插的動畫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重難點問題。實踐證明,這種方式使學生更易掌握重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事物直觀展示
1.從微觀到宏觀。
初中生物課對於《種子的萌發》只從文字和靜態的圖片給予展示,好多學生無法理解種子從萌發到成長的過程,用實驗演示的話,需要很長時間,又不易觀察其生長的詳細過程,教師對此無從下手。但使用多媒體後,將種子萌發的各個時期用flash動畫的形式播放種子從萌芽到生長,種子中各部分的變化過程,整個過程栩栩如生地顯示在學生面前,易於學生理解,又能詳細描述其變化過程。
2.從靜態到動態。
在講《血流———流動的組織》一節時,教師只能強調血液是一種組織且可以在血管內流動,學生不理解血液是如何流動的,流動的方向是怎樣的,利用多媒體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示血液循環系統,則可直接觀察到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速度和方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准確長效。
3.可穿越時空界限。
課本講爬行動物時,老師無法用語言准確生動地描述,又不能將大型的爬行動物拿到教室來展示,使用多媒體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圖片觀察爬行動物,還可以展示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讓學生領略當時爬行動物生存的環境和種類,又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現在地球上爬行動物種類減少的原因。
(五)多媒體教學可擴大課堂教學容量,增加信息量。
多媒體教學為教師和學生的活動贏得了大量時間,可以在同一屏幕容納多個畫面,或將多個畫面在很短時間內快速展示,用電腦下載或播放相關影視資料、圖片,觀看電視新聞或相關教學節目,可以擴展學生課外知識,了解當前社會現象和科技動態。同傳統教學相比,大大節約了時間和空間,使教學內容更充實,形式更多樣,有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習效率。可以使課堂40 分鍾變得寬松,學生動手、動腦、辯論的機會增多,教學內容也得到了充分落實,練習、課堂檢測時間寬松,對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能在有效時間內得到改正,教學思路也能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不斷提升。用電腦製作復習課(特別是專題復習)、習題課或總結課等課件,或用實物投影把復習提綱、知識網路、題目、試卷等內容直接展示在屏幕上講解,可以減少抄題、解答過程板書的時間,大大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二、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合理有效地把握多媒體教學在生物課堂中的運用是新課改背景下的必然結果,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負面效應,多媒體教學手段也是一柄「雙刃劍」。如何使用這項工具,要用心思考,切不可盲目誇大其作用,隨意排斥傳統的實驗教學手段,最終本末倒置,使老師和學生走入誤區,影響教學質量。多媒體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注意,但同時心理學也表明,聲、光、電、色等圖像長時間運用可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易疲勞,當然會降低效果。所以多媒體的合理使用與教師本身素質有很大關系,教師的合理引導,擺正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關系,不應付,不取巧,努力提升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也一定會使原本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靈活化。為了讓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更充分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教師要對多媒體教材進行必要的處理
教師要想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首先要「通讀」有關多媒體教材(投影片、幻燈片、錄像片、教學光碟、影片、錄音等),充分了解這些教材的內容特點及使用方法、片長、編者意圖。錄像片、科教片必須多播放幾遍,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備課時才能全面考慮,精心設計教案。教師在考慮使用多媒體教材時,要根據教學的時機需要,有選擇地使用。同時教師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配套媒體教材的時候,有的內容配套媒體教材中沒有,這時教師可考慮在其它教學錄像資料片中選擇、剪輯,填補配套媒體教材的空白。現有的配套媒體教材,在內容選擇、時間編排上不盡人意,同樣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有選擇地進行剪輯為教學所用。教師在了解多媒體教材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選擇或剪輯好教材後,就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精心設計好教案,考慮最佳的教學方法,特別是電教媒體——音像教材與其它傳統教學媒體如掛圖、模型、標本等的有機組合運用,並充分發揮多種媒體的特有作用,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有效地發揮音像教材這種電教媒體的優勢,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
(二)、轉變教育觀念,適度運用多媒體
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授課內容是否適合或者有無必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講授,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是使用多媒體,教師只是播音員和解說員,失去了對教學應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現一些教師離開多媒體課件後無法進行教學實踐的情況,形成了無多媒體不成課的局面。在教學中就按照課件設計思路按部就班,滑鼠輕輕點,圖片張張過,層層推進,全然不顧學生所思所想,而傳統教學媒體——黑板,一個字也沒有或者只有標題,忽視傳統媒體的作用。結果反而使教師缺失了教學的能動性、創造性和靈活性,教學中的機智、靈感閃而復失,教學過程淺入淺出,教學藝術的錘煉也便無從談起。要實現多媒體技術與生物課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轉變是關鍵。要在現代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以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全面的應用到生物教學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也就是促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變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所以,在一堂課中是否使用多媒體以及使用哪種多媒體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所選擇。傳統的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電化教學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種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充分結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不能只重模擬輕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觀察、標本的採集和製作等在生物科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教學手段對於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基礎知識,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科學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現象的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計算機可以對實驗中動態微觀的過程或周期較長的過程進行宏觀連續的模擬。這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也是有利的。但是有些教師為了省事,而將一些可以通過課堂上實際動手做的實驗用電腦動畫展示了事,只讓學生觀察到模擬現象,充其量只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不利於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實驗教學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其他教學方法無法代替的,計算機的應用應該是有助於實驗教學,但絕對不能取代實驗教學。
總之,多媒體技術正在課堂內外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知識的生產方式和復制方式的變化正在影響著我們認知方式。生物是研究生命現象的一門科學,教科書中只能用從靜態的圖片、蒼白的文字來說明,使活生生的生物好像失去生命力,而微觀的現象由於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又無法看到,抽象的知識無法理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恰好填補了這一缺陷,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多,技術也進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使生物學知識突然間變得有趣味性,也拉近了生物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知識性、娛樂性、新穎性結合在一起。但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與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系。還要注意對課程的體系、教學方法、講課藝術等方面進行研究。只有根據學科教學需要,才能實現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對每一個教師來說,把多媒體技術靈活地運用在生物教學中,任重而道遠。

4.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演示教具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應有製作的針對性、必要性、科學性、可演示性。此外,教具還應當大小適當,要內讓教室內容的所有學生都能看清楚。例如:模型、自製儀器模型等展示性教具要在7米之內讓學生看清楚,不能太小。教學掛圖要求80公分*60公分,教具的使用應該時機恰當,不用的時候不可以影響同學們的注意力。

5. 生物教學中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1、導入環節的原則:
(1)、課堂導入要圍繞教學目的,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努力做到先聲奪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開啟學生思維之窗,使學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2)、導入的時間不宜過長。
(3)、導入的素材和內容要貼近大多數同學的實際生活,盡量做到直觀化。
(4)、教師對待課堂導入要靈活多變,課堂導入因人因時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
2、導入環節的一些具體策略:
(1)、直觀導入直觀導入就是教師通過實物、圖片、圖表、模型或幻燈形式來導入新課,這一導入是建立在直觀的基礎上,既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可引起學生的興趣。
直觀導入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客觀存在的事物,提出新問題,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地

過渡到新課學習;同時,這種方法還有利於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許多課型

中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2)、實驗導入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科學實驗也是生物課堂導入的一種重要方法。所謂「實驗導入」就是指運用科學實驗導入新課,利用實驗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使學生獲得課題意識,明確學習目的,動員必要的已有經驗和認識,進入探究與學習的狀態。探究式教學是現代教育的新方法,學生的各種能力是以探究思維能力為核心發展起來的。質疑、引趣、爭辯等是引發學生進行探究思維的有效方法。教師應根據需要在探究教學活動中靈活掌握,恰當引導,以達到引發學生探究思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3)、舊知識導入「溫故而知新」。舊知識導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鞏固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為新的知識的講授作好鋪墊。通過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的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從已有的舊知識自然地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學的知識,教授新課的效果也就更好了。這樣就不會使學生覺得新知識的出現很突兀,讓課堂有的放矢。教師可以在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知識或已有的經驗,新舊聯系,承上啟下,以
舊引新,自然地導入新課。

(4)、利用熱門話題、新聞事件導入
在生物教學中,從一個驚異事件或現象開始教學,會使學生充滿探究的慾望。能源危機、基因組計劃、毒奶粉等熱門話題既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學生關心的話題,以此作為導入可以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習關注社會時事、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在實際教學中,巧妙應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話題導入課堂,也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5)、故事導入故事導入指教師講述一個故事或者預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對將要學到的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為接下來的教學作更好的鋪
墊。從故事或其他途徑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認知好奇心,而學生的認知好奇心一旦被

激發出來,就會產生學習的內部動機。當然,作為課堂導入的故事首先必須和課堂內容相

關,同時要求教師的語言講求藝術性,生動活潑,簡練,避免冗長拖沓。只有這樣,才會

在實際教學中取得應有的效果。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開門見山法,習題演練法,討論法等等,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選取,以求達到理想的效果。

6. 藏醫成套掛圖的內容有哪些

藏醫成抄套掛圖的內容很廣,襲包括藏醫理論、人體解剖結構、人體生理、胚胎發育、疾病原因、診斷方法、治療原則和方法、常用葯物、醫療器械等等。人體方面有全身分部、骨骼肌肉、內臟器官許多內容。繪圖精細,色彩鮮艷,歷經200多年不褪色。彩色掛圖對於繼承保存古代醫學遺產,普及藏醫葯知識有著重要作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成套教學掛圖,是我們多民族祖國醫葯生物科學的瑰寶。

7.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中的識圖能力

一、充分認識識圖教學在生物課中的重要地位
在生物課本中有大量的生物圖片,插圖在教材中佔有相當的篇幅和地位,內容也很多,有模式圖、示意圖等形態解剖圖以及曲線、表格式的生理圖。出現插圖的地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所在。作為一名生物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吃透教材插圖,提高學生識圖、讀圖能力。重視課本圖片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空間和邏輯思維能力。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識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識圖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識圖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然而,有些教師為了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節約時間,往往採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時間,也把學生置於被動學習的境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識圖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1)從考試的角度看識圖題能有效地考查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觀察、分析、思維能力;(2)從教學內容上看,教學用圖能很好地揭示生命現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不同生命現象之間的聯系,生物學與環境關系的統一性等;(3)從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用圖還可化無形為有形,化隱蔽為直觀,具有簡單明了和形象的特點。因此,加強學生的識圖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一)看圖識圖法。所有的重點圖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記憶。
(二)實物識圖法。我拿出顯微鏡結構圖和雞卵結構圖引導學生記憶。在大屏幕上打出兩個結構圖,兩個學生一組用顯微鏡實物和雞卵實物記圖,並討論對這兩個圖出作答題。通過思考如何出題,學生必然會對該圖的知識點加以記憶,而且印象深刻。
(三)繪圖識圖法。我選取了兩個比較適宜用這種方法的圖,動植物細胞結構圖和關節結構圖。教師首先在黑板上板畫兩幅圖,引導學生邊畫邊記,按層次畫按層次記憶。鼓勵每個學生自己在紙上畫,不要求多麼美觀,只要求層次結構對,並在紙上標出相應的結構名稱。找幾位同學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並根據自己的圖出一道題,讓同學回答,這樣記住了結構名稱又記住了相應的知識點。
(四)模型識圖法。根據學校實驗室的情況,我選用了心臟和眼球模型幫助學生記憶這兩個圖。因為學校實驗室模型數量有限,不能每人手中都有一個。所以我把學生分成12組,每4位同學研究一個模型,讓4位同學去隨意拆卸模型,互考互問,最終達到耳熟能詳。
(五)手勢比喻識圖法。結合平時教學的經驗,我選取了三種血管關系示意圖和腎臟結構示意圖。三種血管關系示意圖採用雙手記憶法,兩手十指相對,血液由左手流向右手,左手臂為動脈,右手臂為靜脈,十指相對為毛細血管。腎臟結構圖除用手勢之外,還藉助毛線團幫助記憶。採用單手記憶法,手握毛線團,伸出毛線團的兩端,一段游離,一端纏繞在胳膊上。手代表腎小囊,毛線團代表腎小球,游離的毛線團的一端表示進球小動脈,纏繞在胳膊上的一端為出球小動脈發出的毛細血管,胳膊代表腎小管。這樣兩個同學一組互相考,互相問,學生興趣濃厚,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三、生物識圖要遵循一定的順序,更能提高識圖能力
對於不同的圖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可提高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桃花的結構圖」時,可指導學生從外到內了解桃花的結構,主要包括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等,在學習雌蕊時從上到下認識到雌蕊的組成包括柱頭、花柱、子房,雄蕊又包括花葯、花絲。還比如對「泌尿系統的組成」學習時,指導學生從上到下了解泌尿器官主要有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這樣按一定的順序學習,學生記得准確,學得輕松,學習效果又好。
四、在生活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掛圖,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使用掛圖和插圖進行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通過視聽感官與大腦思維的積極協調活動,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不僅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學生的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和觀察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演示實驗是一種加深學生感性認識的直觀教學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識圖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中,要注意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更好地為生活實踐服務,並解決人們在正常的生活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在學習「血液是一種流動的組織」之後,我通過圖片指導學生認識,人體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三種血細胞的形態結構,並通過實驗進一步掌握顯微鏡的結構以及操作方法。這樣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又得到了利用,並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激情,豐富了智慧,提高了識圖能力。(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4531199.htm)

8. 生物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見,導入會對一節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富有藝術性的課堂導入,有助於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繼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聽之有味、欲罷不能的感覺,更好地促進他們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 一、復習提問導入 古語道:「溫故而知新。」「溫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覺有賴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人們在感知事物時與該事物有關的知識和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初中生物知識面很廣,知識間的聯系較為緊密,系統性強。如果在導入時利用舊知識作為鋪墊,自然過渡到新知識,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真正做到有啟而發,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我在講《人類的性別決定》這一節時,通過以下問題來復習舊知而又引出新知: 3、請談談基因、DNA、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生活實際導入 《生物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生物學。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生物學問題,並嘗試解決生物學問題。現實生活中處處是生物學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其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人體的激素調節」時,我從學生們熟悉的一些侏儒症、呆小症引入:「你見過身高和正常人不一樣的嗎?」「他們為什麼這么矮呢?」「能再長高嗎?」由此引入新課。在講「人的呼吸系統的組成」時,問:「你認為在跑步時用鼻子呼吸好呢?還是用口呼吸好?為什麼?」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並激起他們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他們在探究中體驗:生物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 三、設置情境導入 情感的觸發,往往與一定的情境有關;而生動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觸發學生的愉快情緒,很快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把握教材的特點,有選擇地通過圖畫、播放歌曲或多媒體來設置情境,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迅速升華到最佳狀態。並置身於教師設計的情境之中,深入體會教材的內涵。例如在講「生命的起源」時,先設置懸念:「地球上本來沒有生命,只有一些小分子的物質,那麼生命是怎樣形成的呢?」「對此,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說,並找到了相關的證據。」「你支持哪種觀點呢?理由是什麼?」隨即播放一段《宇宙與人》的視頻,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演變過程。 四、直觀教具導入 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實物、模型、標本、教學掛圖、書中插圖等直觀教具,可以把知識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運用多媒體手段化靜為動……這些直觀教具一方面能消除學生的疲勞,也能消除其它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通過觀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如在講「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時,我手捧心臟模型,問:「同學們,看!我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哇!這么大!是心臟嗎?」「它為什麼是紅色的?」「上面密布的是什麼?」……問題油然而生。「這是心臟解剖放大模型。它上面密布的是血管,血管里流動的是血液。」這樣自然地引入到「血液循環系統」這一節。 五、實驗導入 生物學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動手實驗,而生物實驗資源非常豐富。誇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快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也指出:「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在於體會到智慧能統帥事物和現象。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例如:在講「探究魚類適於水中生活的特點」時,我事先把所需實驗材料和用具都已擺在實驗桌上,面對活蹦亂跳的金魚,學生早已經按捺不住探究的慾望,等問題一呈現出來,就趕緊忙於小組合作。固定魚鰭、拿紗布、拿皮筋……學生探究的慾望油然而生。 六、諺語、典故導入 巧用學生耳熟能詳的諺語、民俗、典故來引入,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如:通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來引入《遺傳與變異》。通過「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來引入《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多種多樣。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去精心設計,就一定會妙筆生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9. 淺談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轉載)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慾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本人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際,總結出了一些方法:首先運用多種手段,強化內部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求知慾,其次藉助生活常識,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再就是課堂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輕松自然地學習關鍵詞:生物教學 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 求知慾 《新課標准》中指出:「生物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生物,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生物,而不同的人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也指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教學中,我做到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展示自己,使每一位想說或想做的學生都能有機會去說或做。做到尊重每位學生的權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選擇,注重培養學生的方法多樣化,教學中不強加給學生某一種解題方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在學習中去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我更強調的是我們要讓學生結合生活的實際來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他們才能主動的探究,自主的獲取知識。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是我們做老師的重點研究的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本人根據多年來的教學過程的有些體會,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討。一、運用多種手段,強化內部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求知慾, 求知慾在生物學學習中是指學生對於學習生物知識和技能,對於解決與生物知識有關的問題的需要,它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與此相關的好奇心以及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學生的求知慾。1、在生物教學中設置恰當、多樣的問題情景激發認知興趣和求知慾。這常見於課的引入中。例如,在學習植物營養器官變態類型時,我這樣引入新課:(出示甘薯、馬鈴薯、藕的持圖)提出問題:我們經常食用的這些物品,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學生大都會回答:是根。然後我指出只有甘薯是根,馬鈴薯和藕是莖時,學生對這些司空見慣的物體就會重新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慾。此外,設置問題情景還常用故事法。如通過講大板城姑娘都很漂亮的故事,引入「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通過講青黴的發現的故事引入「微生物學」等。2、加強實驗教學,豐富實驗教學的方法為了充分發揮生物學實驗在培養學習動機中的作用,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方法: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把掛圖、標本與活體實物結合起來,將學生實驗與知識學習結合起來,採取邊實驗邊講的教學方法,盡量使學習變得直觀、形象、輕松。如膝跳反射實驗,這些實驗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中,注重引導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老師只指導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自主探究,不拘形式。其次,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如講「昆蟲的呼吸」時,設計了蝗蟲頭部浸入水中卻淹不死的實驗。實驗前,讓學生親自到野外捕捉蝗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教肓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實驗時,學生親自動手准備器材、做實驗,當學生用放大鏡在蝗蟲的胸腹部找到了呼吸器官時,自己就找到了答案,成功的喜悅和探索的樂趣會使他們被學習的強大動力所吸引。另外,要特別重視課外實驗的「魅力」。生物課外實驗是中學生物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生物課堂的一種有效補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課外實驗也就成為生物教材的重要內容,如第一冊中就編入課外實驗10個,在整個實驗內容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但是,由於多種原因,不少老師未能充分重視課外實驗的教學,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也失去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思想教育的絕好機會。筆者就十分重視課外實驗的教學,並在實踐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把「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探究根的向性」、「觀察青蛙的變態發育」等設計為課外實驗,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採集、培養所需活體生物,認真觀察,寫好記錄、做好報告,最後在課堂上互相交流、評估,老師做好指導。通過這些課外實驗,既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熱愛生命、愛護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高尚情操,同時使他們對生物這門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3、設置豐富的活動情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重視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如對幻燈、投影、電視錄像、微機教學等多種手段的合理應用;其次,改進教學方法,運用啟發式、探究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是輕松的、愉快的、有用的;此外,還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動物猜謎、花卉栽培、愛鳥月活動、採集和製作昆蟲標本等。二、藉助生活常識,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八年級的「魚鰭在游泳中作用」時,課堂以開始,我就先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充分的實驗室資源,讓學生對現有的魚進行觀察,看看和生活中我們常吃的魚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把課堂當作室一個展示自己生活經驗和觀察能力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加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三、課堂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輕松自然地學習新課標力求開放性的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科知識及學習服務,可呈現多個條件讓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索,再如:教學《空中飛行的動物時》枯燥乏味的教學學生沒有了學習興趣,我可以利用學生常玩的紙飛機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課堂上,我讓每組抽三個學生製作紙飛機,然後在教室中試飛,別的同學也參與到扔紙飛機的活動中,課堂就自然且活躍起來,這樣學生通過玩紙飛機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鳥類能在空中不斷飛行而紙飛機很輕卻扔在空中時就飄飄悠悠地落到地上,原因是鳥類有發達的胸肌和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了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也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而這些是紙飛機沒有的特點故其不能如鳥類一樣能在空中飛行。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鳥類適於飛行的特點。雖是簡單的活動,但能夠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同學們學得輕松、自然,同時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這樣讓學生親身經歷了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四、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課改中強調不能讓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式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觀察和處理觀察到的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開放式教學,有利於學生自主活動,合作探究,張揚個性。教學中,我們要深挖教材內容,盡量的聯系實際,讓我們本來枯燥乏味的生物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從動手實踐中得出知識,加深印象。這樣的教學也正體現了課改後的教學模式,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無限的生機和活力1、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課堂上,讓學生親自體驗事件發生,並注重去直觀感受。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活動的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的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同時對課堂上新生成的教學點及時地引導,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結合。在任教七年級時,要遵循低年級學生邊學習邊玩的規律,讓學生學會玩,懂得怎麼樣去玩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能夠在玩中思考,這樣學生的個性也能夠得到張揚,低年級的教學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玩的學具,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加深印象,例:在教學七年級「膝跳反射」時,我讓學生分組,每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同學坐再椅子上,一條腿著地,另一條腿自然搭在這條腿上,另一同學用手掌迅速扣擊一下受試同學上面那條腿膝蓋下面的韌帶,輪換進行實驗,在玩的過程中觀察腿發生的變化,從中思考膝跳反射受什麼控制。這樣學生從實踐中有了印象,不受到要求的束縛教學他們也開拓了思維,勤於動手,知道了課堂上應該怎樣去思考。2、合作中去探究創新思維 動手能增強學生收獲,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親自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思維,重視教給學生合作的策略,課中小組合作前,先師生示範如何合作,「鳥適於飛行的特點」的探究實驗中,讓小組長先分工,一部分同學觀察外表的羽毛,一部分同學觀察鳥的肌肉,一部分同學觀察鳥的骨骼及其內臟器官,然後在匯總總結,通過合作與交流,學生體會到合作的總要同時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再向全班匯報有幾個適於飛行的特點,知道能夠飛行的鳥類和地上不能飛行的家禽有何不同等等,這樣使抽象的教學,讓各種細微的特點很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心中,也正是這樣的開放教學,才使學生更有強烈的求知慾,想學、樂學。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並不是強制性的讓學生去接受知識,而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多策略、多角度的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滿興趣,懷著愉悅的心情進行學習會讓我和學生同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閱讀全文

與生物教學掛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