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廈門大學宗教學博士好考嗎
沒有所謂的絕對簡單和困難,看你的程度。
㈡ 請問國內哪些大學設有宗教學專業的博士點
最牛的是四川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還有中央民族大學
㈢ 北京大學宗教學博士聶建松是基督徒嗎
福生無量天尊。怎麼拜道教神。
1、 澄心存神,敬對祖師。全身放鬆,兩目平視,雙回臂自然答 下垂,中指與褲縫對齊,兩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
2、 兩手結太極陰陽印( 男左女右,即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舉至眉際(一般高以不超過眉際為度),
3、 左手放於心窩,同時右手下行,腰徐徐下蹲;右掌向 下按於拜墊中央;
4、 左掌向下,覆蓋於拜墊中央右手之上,與右手交叉成十字。兩手按於拜墊中央後,兩膝隨即跪下;同時整個身體拜下,額頭 平貼於地面。注意跪拜時勿抬臀,而是全身俯伏如靈龜狀。
5、 左手拾起,依前放於心窩處,同時 右手按住拜墊將身撐起,頭與兩膝離墊起身。
6、 兩手仍結太極陰陽印, 同前舉起額前。此為一禮。
7、 如是三次,是為三禮(如遇重大場合,則 為九禮,名曰「大禮」)。
8、 三禮完畢,結印彎腰,垂至膝前,同時退後一步,兩手結印再次舉至額前,此為「謝祖師」。如是禮畢
㈣ 想去讀個宗教學博士,然後研究宗教對古代文學創作的影響情況,大家覺得可不可行呢
贊同LS各位意見。來
全國知名自道教博士學位授位單位,第一推薦: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LZ想法不錯,但應從現實出發——恕直言,感覺有些理想化——畢竟飯碗問題是當務之急。宗教學、古文皆冷門,求兩者之結合,更獨辟蹊徑(當然換個角度,大有可為),要今後能繼續這方面走下去,甚當成終生事業(且與工作相結合),自然最好,否則慎之又慎。
宗教學專業,冷門中的冷門,就業意向無非留校搞研究,或赴宗教/民政等部門。除非決心擇其一走下去,對LZ既定人生目標,除了鼓勵,無它...
畢竟讀到研究生學歷,應自解決諸多問題(學費...),別讓家裡操心...
不明說了,你懂得。也許多慮,權付之一笑。
㈤ 宗教學博士畢業可以做什麼工作,如何知道大學招聘老師呢個人比較傾向於去大學做宗教學的老師,可以嗎
可以做教主。
既然都博士了,都不知道去哪裡了解招聘情況,可見書是讀不得的。呵呵
做大學的宗教學老師也不錯啊。不過從校門進校門,可能比較脫離現實。
㈥ 宗教學是一門關於什麼的學科中國目前最好的宗教學博士學位在哪個大學
所有的學術最後都得歸於宗教。
可惜國內對宗教一直排斥,就連和尚開聯歡會都得打上條幅「檔在我心中。」佛祖都得靠邊站。
可笑的是,我們無法解釋我們從何處來,卻被告之,死後就什麼也沒有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不足以解釋人類的起源。
㈦ 有宗教學專業博士點的學校有哪些
北大 人大 中央民族大學 你有目標嗎?啟,道。考?博祝你成功!
㈧ 有在中大讀宗教學博士的嗎
在英國讀宗教學博士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發布時間:2017-05-10 20:33
李昔南
英國拉夫堡大學
宗教與移民問題方向 博士候選人
英國拉夫堡大學
媒體與全球文化產業碩士
作者按:本文受燈塔《謊言、教會學校、天堂、共產主義、聖經課,和我的美國大學體驗》一文啟發寫作而成。本文是作者對於在海外學習文科的體驗,並從學術方面淺談宗教研究。
我們學文科
究竟在學什麼
—「你在國外幹嘛呢?」
—「讀博士啊。」
—「讀什麼的?」
—「沒什麼啦,我是讀文科的。」
—「文科……?什麼專業啊?」
—「社會學,宗教方向的。」
—「社會學……宗教……」
這是一段經典的我與不少人對話模式性的開端。「博士」、「文科」、「社會學」、「宗教」,這一個個符號化的字眼成為我在許多朋友眼中甩不掉的標簽。若說前三者還能勉強聯系起來的話,那麼最後一項顯然有些違和了。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從一百多年前至今海外的學子中,修習文科的學生數量遠遠少於理工科學生的數量。
原因很簡單。就實用性而言,文科知識的「變現」能力遠不及理工科來的直接。
由於文科的學習研究對象大多是思想性內容,由各種語言文字進行承載,自然對於海外的學子而言,修習文科所需要的語言能力、相關文化背景積累等要求更高。一味追求短平快效益之下,媒體技術令信息與知識變得廉價,深度反思似乎不再流行。
文科學什麼?「人文科學」(The Humanities)是相對於「自然科學」(The Natural Sciences)這一西方經典學科二分法而來的。人文科學所追求的是除了自然科學所能產生的所有知識以外的、關於人類生存的「智慧」。
人文學科大致包括了我們熟悉的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文化研究、以及社會科學學科。社會科學學科(Social Sciences),通常包含三大基礎學科,即社會學(sociology)、人類學(anthropology)、心理學(psychology)。
此類學科旨在運用科學方法來研究人類世界的各種現象。由於社科研究中,研究者本人直接參與並有可能幹擾研究過程或結果,無法完全保證研究的「客觀性」,因此有人認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比是「軟科學」。
牛津大學歷史學家迪爾梅德. 麥卡洛克(Diarmaid MacCulloch)是英國最為家喻戶曉的「大眾史學家」之一,在一次英國社科院舉辦的公共講座上,他說道:「英國社科院與皇家學會如同兄弟手足一般 … 人文學科所研究的東西是難以單純地使用科學方法進行量化分析研究的 … 但這些學科對於我們的人類是如此地重要,它們給予了一個社會應有的清醒與理智。」
「我們或許不能簡潔明了地告訴你『真理』是什麼,這問題太復雜了 … 任何以『真理』名義所做出的宣稱都有可能被瘋子們濫用 … 而我們(人文學者)至少可以指出某些東西不是『真的』,我們通過不斷地對人類歷史和當今現象的敘事進行不斷地解釋與重構,至少有可能阻止一些『更瘋狂』的事情發生。」麥氏說。
如果帶著尤其功利的心態來讀文科,那麼你很可能會失望。
我們談宗教
究竟在談什麼
宗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社會科學的幾大祖師爺: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塗爾干(EmileDurkheim)、卡爾.馬克思(Karl Marx),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從「宗教」切入其研究領域。
後來的心理學宗師級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榮格(Karl Jung)的研究中,對「宗教」現象的分析解讀也佔了很大份量。「宗教」究竟是什麼?學「宗教」究竟在學什麼?
對於「宗教」,學術界至今沒能達成一個精確的、放之四海皆準的定義。因為人類的宗教現象及其復雜,且具有極強的流變性。宗教研究本身涉及了對人類生理、心理、倫理等多個方面的探究,加之宗教本身所牽涉的核心議題往往或多或少超越了人類現有科學方法的認知范圍,而使其被披上一層神秘的外衣。
不過,人類作為一種不斷尋求認知並掌握「規律」的理性的動物,我們在研究這類復雜問題時也總是在不斷嘗試從「變」中求取「不變」。
總地來說,「宗教」是一個主觀性極強的術語,每人都有不同的界定,而這些界定也許都或多或少有其相似或重合之處。宗教學認為,首先除去宗教涉及「超自然或超越性領域」的教義問題的探討(即神仙),宗教是一種人為現象。
這種現象包含了(關於超自然/超越界的)教義系統、教主、儀式、組織、道德教導、神聖文本、歷史、藝術、信眾群體、個人行為實踐等諸多元素;其中某一或多個元素共同作用時,可能展現出宗教現象的某一個向度。
例如當某一宗教出現一個道德行為良好並具有魅力的教主時,其有可能通過其一系列道德教化式的傳道而吸引大批信眾群體,在其教化之下,此信眾群體中的部分可能會在實際生活中踐行此類道德教導;於是宗教的「倫理性」向度就展現了出來。
研究宗教,更准確地說是在研究人類世界中所出現的種種宗教現象。
這種研究並非要對某一宗教的善惡、真假、好壞、高低等價值做一個判斷,而在於通過對現象的研究能盡可能地將宗教「去魅」,幫助人們能在尊重各類偉大的宗教傳統文化與智慧的同時,能盡可能地以理性去認知宗教。
作為人類存在以來最古老的現象之一,理解宗教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
中國公共輿論中充斥著「信仰缺失」的話語,但盡管對某種超越界力量、或對某種基於宗教教義而來的道德的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宗教 ≠ 信仰。
Belief 這個英文詞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指人們對某種可能暫時缺乏充分經驗證據支持的觀點或宣稱在智力上的認同,即「命題式的信念」。二是指人們基於某些植根於社會關系中某種心理情感寄託所產生的依附性信賴,此種信賴的情感有可能轉化為更多的實際行動,即「表現式信念」。
前者例如「我相信天是藍的」這一宣稱,不需要訴諸太多科學證據來說明天為什麼是藍的,只需簡單訴諸個人的感官經驗即可說出一種令他人都能夠理解並大致表示認同的「信念」。
而後者就如,「我相信父母不會害我」這一論斷,其基於個人對父母 - 子女這層社會關系所固有的信賴情感所產生的「信念」,這種信念或許就是我們對父母言聽計從、甚至對「孝道」之實踐的來源之一。
宗教信仰很多時候是這兩種方式信念的綜合。
如上文所言,許多宗教教義中核心的宣稱往往是超越了科學方法所能認知的范疇,有時往往需要信徒們做出一個「信心的跨越」(A leap of faith)才能在智力上接受一種看似「不一定符合科學的命題」。
許多時候這一類的信念往往與人們的真實生活難以發生太多實際關聯,比如「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而後一種信念往往是將某些帶有倫理意味的宗教教條以真實的社會關系展現出來。
某些宗教信徒的一些異於非信徒的行為,也是基於其對於某種「超自然/超越性」神祗/力量的無條件「認信」,自認為其與此神祗或超越界建立起了某種關系,其對此關系的信賴或部分解釋了其某些宗教行為實踐的原因。
比方說,某人無條件地相信上帝愛他 / 她,於是相信自己與上帝之間有一種愛的關系存在。基於對這種關系的信賴與依靠,此人或許會展現出與非信徒不同的對他人的關愛等一系列行為實踐。
基督教所宣稱的「上帝是愛」,這種宣稱雖無科學證據支持,但其道德意味往往呈現在基督徒團體中努力表現出的一種互相關愛的社會倫理,呈現出一種超越階級、民族、國界等通過社會建構起來的一系列身份認同,與信徒間對「無差別」的「相親相愛」的理念的實踐之上,以此直接或間接地吸引更多信徒。
㈨ 我想考宗教學博士,請問復旦,清華,南大,北大,武漢大學哪個學校出國前景好
宗教學比較強的:四川大學的道教,南京大學的佛教,山東大學的基督教。北京大學的天主教。其他的都是垃圾。
㈩ 四川大學宗教學博士就業好找嗎,進高校有希望沒,本科和研究生非211和985.。。。
如果是為了找工作就不要考宗教學,宗教學和哲學不會讓你過得很有錢,但會讓你過得很內好。既然您本容科學的金融,這可以作為您謀生的工具。學習有兩種,一種是技術性的,比如您學的金融,它是生存的工具。第二種是內在的提升。您已經上到博士了,我覺得您這個選擇是對的。
任何冷門學科,學好了、做出成績了都有機會留校,而且學宗教學的博士比較少,這個機會是有的。至於川大不要非211 985的,我沒聽說過,成績說話,能力說話,而且您碩士階段學的是歷史,對研究宗教是有一定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