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課堂模式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構建高效課堂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布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布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復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
2.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目前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採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3.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的優勢
一、教學活動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學」。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主體,是中心。學生的學習往往局限於課堂、書本,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課堂教學形式是"三統一",即統一的上課時間、統一的上課進度、統一的課程考試。但現實情況是:無論是哪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興趣、能力、思維方式和目標志向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異,且這些不同還隨著時間與地點的變化而變化。而開放教育技術突破了制約教育發展的時空、地域限制,課堂空間延伸到了網路所能覆蓋的任何一個場所,人們可以自由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在不同時間自主選擇課程,即使在所選課程的講授時間發生重復時,學生也可以在其他時間段訪問儲存在計算機伺服器中的老師講課內容,大可不必在老師講課時去聽講。另外,由於有了計算機分析、處理和存儲教案與講授內容,學生免去了做筆記,聽課不能走神等問題,可以學習得更加輕松愉快。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習將成為個人的一種生存方式。接受教育不僅是人們就業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成為人們轉崗、再就業的必備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學習不僅僅是人們獲取一紙文憑的手段,而是成為生活的必需。因此,在開放教育中,學生是自我再生產的自覺主體。為了實現自我價值,人們將會以前所未有的自覺性去進行學習。這就使學生成了教學主體,其教學活動的中心也不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
二、教學組織「以人為本」。
人類心理的生理基礎研究表明:除孿生者具有相同的染色體配對組合和基因外,世界所有人口中再也找不到任何兩個人的遺傳因素相同。這是人和人之間永遠存在者個別差異的根本原因。人的差異性是社會的客觀存在。而人們所處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教育條件的不同又使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進一步擴大,而且更為多樣化。由於人們的認知特徵、情感方式、個性結構的巨大差異,由於人們所處的環境和承擔社會角色的不同,在成人中,由於不同個體受教育程度和經驗結構的差別,還由於因此產生的對人的生命價值取向的千差萬別,就有了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傳統的課堂面授教育在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的同時,往往也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精神。
開放教育有各種層次、類型的學習目標;有多種類型的學習內容的組合,即使是同一學習目標,也有不同內容的組合可供選擇;這種教育模式可以根據學生客觀學習條件和他們的學習類型、學習習慣設計多種媒體的學習材料;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充分的選擇,讓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形成獨特的自我。
開放教育的教學組織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讓學生自由選擇他們的學習環境、學習時間、學習課程,從以往的教師教什麼就學什麼變成了現在的我對什麼有興趣我就學什麼。這種尊重個人的選擇、尊重個性發展、尊重個人生存狀態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三、教學形式三元化。
目前我校開放教育班級雖然佔60%以上,但由於起步至現在也才二年多一點時間。因此我們目前教學的基本形式仍然是班級教學,大班上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注入灌輸,學生死記硬背,基本教學手段是口授、粉筆、黑板、文字教科書。2002年初,我校致力於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工作,在新入學的開放教育班級中選取了工商管理專業(本科)4學分的《金融市場》、金融專業(本科)4學分的《公司財會》、財會專業(專科)5學分的《政治經濟學》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試點課程,其教學方法是在沿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逐步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實驗,把傳統的、單一的、落後的手段改成多樣化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實現教學方式的三元化。
1、個體:自主式學習。
如前所述,開放教育是以學生為導向的,因此必須使教育更加適合每個學習者的具體情況,或者叫個性化。來電大學習的人,都希望能自由地選擇學習時間,如下班後學、休假時學、家裡有事,身體不好時不學、沒什麼事可以多學等。此外,他們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有的學歷高,有的學歷低;有的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他們希望能靈活地選擇教學內容和進度,比如同一個專業,我想先學下學期的那兩門,不想學本學期規定的這兩門;同樣學一門課,他們也想根據本人實際選擇不同層次的;即使學習同一層次同一門課程,他們當然也願意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進度。使用多媒體、多手段進行教學的開放教育,為實現學生這種自主式學習提供了條件。
我校的三門試點課程,就是採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面授教學為輔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法很合適有一定基礎並有一定條件、會使用計算機的個體。
2、群體:協作式學習。
協作式學習是將成績高的與成績低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共同完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協作學習鼓勵學生進行討論、爭論和持不同意見,最終達到彼此互教的目的。我校2002年上半年在對工商管理(本科)的《金融市場》課程的試點教學實驗也證明,無論成績高或成績低的學生在參加協作式學習組的學習後都有廣泛的好處。如果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就有把此知識教給別人的明確意向,則與學習知識只為應付考試的學生相比,他們的心態會更好。向同伴解釋知識能夠幫助學生用心思考新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的細節,從而會對課程內容作更深入的加工。另外,從學習夥伴處接受知識增加了學生觀察其同伴們所用的學習策略的機會。同時我們還發現,協作學習小組中的成員,比採用個別學習方式和為考試等目的而學習的人能容易激活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這種協作式學習,會讓學生學得更多更好,而單獨學習的學生則容易感受挫折,學習花費的時間也更多些。
3、師生互動:支助式學習。
教學是教與學的配合,是雙方的互動。因此,將全部責任推給網路媒體顯然不合適。網路媒體是否能夠發揮更多的效力,還決定於使用它的人。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開放教育一方面要藉助網路媒體實現教師對學生的進一步的影響,即努力實現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引導、行為引導及情感影響。一方面還必須設法增加教師與學生直接會面的機會,安排必要的師生會面,增加溝通機會等等。也就是說教師要將學習支助貫穿於學習的全過程。開放教育的學習支助,不僅僅是狹義的答疑和批改作業,還要努力對學習全過程進行多方面的指導。筆者認為教師支助應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要有比較詳細的指導計劃。突出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點的難點,指導學生如何控制學習過程和有效地分配學習資源的時間。二是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比如教會學生對學習不同的內容採用的不同學習方法的技巧,指導他們有效地進行自我學習、小組學習和以教師為資源的學習。三是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節。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並根據反饋,及時調整目標、內容、方法和進度,以使學習更符合個體的特徵。。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對學習過程的選擇都能達到整體的最優化。
四、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導航者,而且是學習社區的創建者和維護者。
我們知道,開放教育的教學主要藉助於教學媒體,乃至教育技術,這樣一來,它對教學資源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對個體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要求反而可以降低,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教,而是一個群體在教,所以現在教師的概念變了,以後的教學越來越是一種群體行為,而不是個體的行為。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後總是要給學生留下本次教學的作業,使學生能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學生完成作業後教師要認真批改,找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對共性問題全體評講,對個別問題單獨輔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很容易,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可及時向教師提問,教師會及時為學生答疑。
新的媒介帶來的新觀念首先對一些教師的陳舊教育思想和教學習慣形成沖擊,使教師對教學信息的壟斷地位受到威脅,迫使教師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為自己定位,調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與新的條件相適應。開放教育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並不僅僅是刻板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將知識恰當有序地傳授給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更多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即以引導為己任,以知識傳授為內容。就是說,教師的作用在教學活動方面既是知識的提供者和傳授者,也是知識的引路人和導航者。
另一方面,我們還看到,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同,開放教育依然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應是這一良好氛圍創建者。特別要注意創建一塊優美健康的網上社區。我們知道,開放教育的教師可以通過許多網路交流的形式,比如電子郵件系統、BBS系統、聊天室系統等等方式建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的職責是讓學生熟悉並喜歡採用新的方式同他人進行交流。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在傳統教室的講台上,教師小小的口誤和筆誤可能不易被察覺。但是,遠程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被各種媒體忠實地記錄了下來,稍不注意,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我校2001年秋上半年 , 工商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在網路虛擬的教室里上了幾次課,由於教師的正確引導,這個社區很快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此外,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需要粉筆加黑板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現在,則需要藉助許多網路的多媒體的手段,那麼教師上課時還必須充分地考慮到電子郵件系統不能正常發送、伺服器、計算機系統或硬碟等出現故障等等技術方面的問題。當然,有些問題並非教師可以解決的,但是此時教師應該能夠提供補救的方案,比如,讓學生預先將課程的內容下載,或提供其他的有效聯系方式。教師必須盡版主之責,維護好學習社區的環境,以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五、教學計劃與課程學習形成交叉式和非同步式。
開放教育的教學環節實施的內容與傳統的教學相同,即協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選課、上課、提問與答疑、討論、作業、考試、學分記載等。但在運行中則會出現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開放教育教學組織要在基於網路的環境中進行,必須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採用學分制,鼓勵學生自由選課。這樣一來,教學計劃很難再能以班級為單位統一組織和實施。
首先,開放教育的教學計劃應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在保證專業主幹課程集中一致的情況下,各專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實際教學情況保留自己特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興趣愛好,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自由選課。我校對2002年春入校的開放教育學生實行了這一方法,進行課程注冊。盡管各班的教學計劃統一,但在實施過程中,班級界限打破,出現了年級交叉、專業交叉的現象。
其次是學生的網上學習,由於網上學習有空間開放(不必在一地)、時間開放 (不必同時,不必連續)等特點,出現了學習同一門課而不同進度的現象,給教學管理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為適應新的特點,筆者認為網上學習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採用啟發式,提倡「場景教學」。尤其要注意定時定點的網上課堂與完全開放無師生實時交流的網上學習的合理搭配,也適當安排面授和輔導。
在網上學習過程中,課件是成功的重要保障,課件開發應將注重教學思想和方法的改革,而不是簡單的教室與書本搬家。課件開發還要根據學科的特點,注重素材的積累,將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以及不易表達內容作為課件開發的重點,使課件不但具有豐富的教學內容,還具有形象生動的表現形式,另外,還要注重研究、探索任課教師的作用和功能。提供受學生歡迎的教學資源,使他們的學習進度能大體取得一致。
4. 如何表達"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1、課前自學: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成專為屬教育教學的重點。基於此,課前自學步驟要求學生在上課前一天或前幾天對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主動開展搜集資料、訪問社區、上網查詢、製作模型、畫示意圖、查字典、預習課文等自主活動,並自覺在課本上用各種顏色畫記號,作標記,進行初步學習或「嘗試」練習。 2、課內自學:
課內自學階段以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課前自學,在課堂上進行二次自學,梳理自己弄懂弄清楚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沒有弄懂;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哪個地方是重點,哪個地方是難點
哪些問題能自己解決,哪些問題需要同學在小組內或者在課堂上老師幫助自己解決等等。其基本過程是,學生根據自學後對文本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對新知識的初步認知。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再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並在此基礎上生成新的認知。
5. 如何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為目的,重視人、內尊重人,發揮學生的主體地容位,給學生以發現、探索、創造的空間,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的學生,使教育能夠更加關注學生個體能力的充分、自由、自主、個性化的全面發展。①
此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爾・蘭塞姆・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創立的,他認為:教育的目標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能夠適應變化,知道如何學習的「自由人(能使人敢於涉獵未知的、不確定的的領域,自己做抉擇的勇氣)」,此理論在職業教育領域得到廣泛認同和應用。
6. 如何看待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本;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中的作用;問題解決;理論版聯系實際;通過小組權和獨立的學習活動,探索知識,職業技能和就業的態度;支持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利用對概念的質疑,扶持學生,通過競爭和合作進行學習;刺激學生互動;選擇具體成果的活動;評估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等。
7. 如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歷史教學模式
歷史教學正經歷由以教師為中心 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內的轉變。具體說容來,就是要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過程,促使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懂得怎樣學習。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 動,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8. 三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三中以學生為主題的教育方法那就是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