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班有趣的力科學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版時效果,包權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2. 什麼是力的教案
「力」是初中物理中最基本的重點概念之一,建立力的概念有一個逐步加深和擴展的過程。根據初中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本課是採用探究策略設計的教學案例,通過創設開放的情境,提供充分的實踐素材和機會,引導學生有層次地開展各種體驗活動,突出「做中學」。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動手操作、模擬真實、合作交往激發表現等活動,運用分類、比較、綜合、歸納等科學方法來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一、感受「力」
1、情境創設
演示實驗1:用細繩拴一泡沫塑料(內藏回形針)靠近用紙包住的磁鐵。
師:顯然,這個現象的發生和力有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和力有關的現象,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也經常要用力,那麼人用力時,有什麼感覺呢?讓我們先來體驗一下用力的感覺。
2、主體參與,活動中體驗
學生實驗1:每人用力拉抻一束橡力筋,並堅持一段時間,比一比誰的力氣大,找一找用力的感覺。
師:①人的最初對力的感覺,是從肌肉緊張的感覺中得出的。
②在拉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發現?讓我們共同展開下一步的探索一究竟什麼是力呢?
二、探索「力」、體驗「力」
1、力的作用(模擬真實,情境中體驗)
(1)課件模擬1:從對物體施力的三個現象(如圖2)。
(2)演示實驗2:手拉彈簧,鉤碼拉彈簧
表明:物體對於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
(3)課件模擬2:物體對物體作用的三個實例(如圖3)
師: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別的物體對它施加了這種作用。
歸納一: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4)想想、議議、做做(合作學習,交往中體驗)
①當「推、拉、提、壓、舉……」發生力的作用時,每一種作用都涉及到幾個物體呢?
②當兩個物體沒有直接接觸時,它們之間能產生力的作用嗎?
(請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測)
學生實驗2:①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②彼此不接觸的物體間也會產生的作用。
2、力的相互作用(模擬真實、情境中體驗;合作學習,交往中體驗)
(1)課件演示3(錄像)(如圖4)
歸納三: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問題:當磁鐵吸引鐵時,鐵會吸磁鐵嗎?
學生實驗3:把磁鐵放在小車上,手拿鐵釘靠近;把鐵釘放在小車上,手拿磁鐵靠近。
課件模擬4:鐵和磁鐵互吸。板書: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生的。
(3)問題:你能說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它例子嗎?
(4)師: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個規律有許多應用,如課件演示5:(錄像)游泳(如圖5)
③人游泳
課件演示6:(錄像)神州五號飛船發射
師:看了我國自選製造的新型運載火箭把我們的神州五號飛船送入太空的壯觀場景,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這是運載火箭產生的巨大推力使飛船在很短時間里獲得一個高速度,沖出大氣層,這是力產生的效果的顯示,則力還能產生哪些效果?
3、力的效果(激發表現,成功中體驗)
學生實驗4:探索力產生怎樣的效果。
生A: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實驗表演)。
生B:力能使物體的運動方向、快慢……發生改變(實驗表演)。
生C:象玻璃、石塊這些硬物,受到一個不大的力作用後,會發生形變嗎?
學生探索性實驗3:玻璃瓶的形變
課件模擬七: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
歸納四:①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②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師:要使原來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或者轉彎要用力;要使物體發生形變,也必須要用力。
三、體會:「力」
1.投影練習(課件)學生逐一舉牌回答。(激發表現,成功中體驗)
(1)一枚鐵釘受到磁鐵的吸引,則鐵釘
A、不吸引
B、不一定吸引磁鐵,看情況而定
C、同樣吸引磁鐵
(原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下列關於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運動員推出的鉛球在空中飛行時,鉛球仍受到推力的作用。
B、我們通常說某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實際上一定存在著施力物體
C、只有彼此接觸的物體間才會有力的作用
(原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3)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力作用在彈簧上,只會使彈簧發生形變
B、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後,一定會發生形變
C、足球在地上越滾越慢,運動狀態不斷改變
(原理:力能使物體產生形變或者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4)當腳用力踢沙袋時,腳受到力的施力物體是:
(A)沙袋(B)腳(C)沙袋和腳
(5)比一比,誰的再學習本領大?
課件模擬8:手提繩子把一桶水從井口勻速提上來。試問:
①這個力的現象涉及到的物體有哪幾個?
②哪些物體間發生了力的相互作用?
③手受到一個向下的拉力,是什麼物體對什麼物體的作用而產生的?
2.實踐性作業:(深化體驗,激發創造)
(1)做一做(引體向上),想一想其中的原理。
(2)根據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或力產生效果的原理設計一件小製作。
個人點評:
1、本課在「讓學生親身體驗中學習」的理念指導下,讓學生「做中學」,在活動中感受力,探索中體驗力,應用中體會力。教師積極引導,使學生處於主動實踐,積極思考的探索狀態,讓他們主動地動腦、動口、動手,獨立觀察、比較、聯想、歸納,在實踐活動中去感受、去發現,從而不斷建構屬於自己的有關力的知識,逐步發展體驗學習的能力。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的深度、廣度以及課堂反饋的效益度來分析,都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指標。
2、在「認識力作用的間接形式」,「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的相對性」,「歸納力的作用效果」等課本教學難點和重點處,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做一做」(磁鐵與鐵釘的相互作用)、「試一試」(提供多種器材)、「看一看」(課件模擬真實)等自主學習方式在相互的合作交往中探索、體驗、體會,從課堂練習的反饋情況來看,前3小題的正確率達100%,第四小題達98%,顯示了這種教學方式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中的作用。從富有創意的課外實踐性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上交的多件作品如反推式小船、遙控潛水員(用磁鐵和鐵)等都有很創意,進而顯示了這種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效果。
3、由於本課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活動來學習的,因而對平時缺少體驗活動的班級來說,部分學生可能會有一些難度。在實際教學中可採用及時調節體驗活動密度,適當調整學生合作小組成員的方法加以解決;還可採用布置課前實踐性作業的方法為學生的課內體驗活動提供依託。另外,對一些學生的實驗表演,由於器材較小,可見度不夠大,可採用實物展示台等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取得更好的體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