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佛教學法器

佛教學法器

發布時間:2021-02-02 01:48:09

1. 佛教學打法器的視頻

還是去廟里找個師父學吧,現場學的細。

2. 佛教法器教學敲打練習

學習佛教法器,要上寺院,跟精通法器的僧人學習,尤其要向寺院的維那師父請教學習,因為維那師父是領殿的,一切法器的總指揮。

3. 佛教當中有哪些「法器」

錦襕袈裟,九環錫杖,紫金缽盂,唐僧的

4. 佛教弟子在初學法器的時候,要寫一個字條放桌上。內容是什麼

印光大師,在桌子上就一個字:死!!!
學佛之路,退就是萬丈深淵。慷慨激昂打雞血,能做幾天,就一個字,死!!!

5. 佛教法器有哪些

佛教的法器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廣義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內,所有庄嚴佛壇,以及用於祈請、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攜帶的念珠,乃至錫杖等修行用的資具,都可稱之為法器。就內義而言,凡供養諸佛、庄嚴道場、修證佛法,以實踐圓成佛道的資具,即為法器。 法器的種類十分的繁多,而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異極大,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中,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法器,也因為時代、國家區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製作方法上,有極大的差異。在佛教的工藝美術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為代表。 法器如果以用途來區分,一般大約可分為庄嚴具、供佛器、報時器、容置器、攜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六種。但在本書中,為了使讀者能更深切的了解這些法器,所以將之分為八種,做更為細密的分類。其中,除了分出禪門的特別法器之外,再從密教法器中,分出藏密使用的特別的法器,如此一來,讀者將更能了解這些法器的原貌及運用情形。這八種法器的分類如下: 一、庄嚴道場的佛具:這是指庄嚴佛堂、壇城、道場的器具,包括:佛壇、須彌壇、幡、蓋、經幢等物。 二、供養用的佛具:這是指日常以供養諸佛菩薩本尊的器具,包括:燈、華、香、香爐、衣(左礻右戒)、閼伽器等。 三、梵唄贊誦用的法器:用於寺院日常行事或臨時集會敲鳴用的器具,及唱誦、法會及各種儀式中領眾之用。包括木魚、鍾、鼓、磬、雲板等。 四、古代比丘生活用器具:此類用品為古代大乘比丘隨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缽、三衣、澡豆、頭巾、手巾、齒木、濾水囊、念珠等。 五、禪門的法器:此類是指禪門中,除了生活上的實用性之外,亦常為禪師悟入學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團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類法具指可收藏或裝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龕、舍利塔、經箱、戒體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此類法器指密教修法時經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羅、金剛鈴、金剛杵、法螺、護摩器具等。 八、藏密特別的法器:此類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別的法器,如:唐卡、哈達、食子、八吉祥、七寶、顱器、嘎烏等。 法器其實是實踐佛道的器物,同時也是實踐佛教禮儀與佛法生活的器具,是與修行相合為一的。因此,法器除了在佛教工具藝術上,有著極高的價值之外。對於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要體會法器的內在精神,而應用於佛法的修行上,以實踐圓滿的佛道,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現的風貌。 佛教的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

6. 佛家用什麼法器.都是什麼材料的

一、念珠

「念珠」,也稱作「佛珠」、「數珠」、「誦珠」、「咒珠」,昌念佛菩薩聖號或持咒時,用以計數和束心的工具。

念珠,梵名叫做「缽塞莫」。根據佛經記載,持有念珠的本尊是毗俱胝菩薩。「毗俱胝」在梵文中,是皺眉頭的意思。在佛教中,毗俱胝菩薩代表著大悲者,具有不可抗拒的大威勢力。這尊菩薩額上有眼,有四隻手臂,左邊一手舉著蓮花,一手拿著凈瓶,右邊一手結施無畏印,另一手把持的就是念珠。

念珠是怎麼流傳到僧眾當中去的呢?

相傳從前有個國王叫毗琉璃,有一次他乞求佛陀,說自己的國家邊遠弱小,連年來又匪寇瘟疫不斷,所以「谷貴民困,我常不安」。佛法這么深蘊廣大,可是在他的國家裡卻不遍行,希望佛陀能「垂示法要」,指出一條光明之路。佛陀於是告訴他如果想要滅除煩惱,富國強民,那就用香木做一百零八個珠子,貫成一串,隨身攜持,無論行走坐卧,都要在心裡默誦「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的法號,每誦一遍,就捻過一粒珠子,「若能滿一百萬遍者,常得斷百八結業,而得無上之勝果,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涅盤。」國王就遵照佛陀的指示去做。這樣,念珠就在信奉佛教的僧眾中流布開來了。

念珠的粒數,按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這種念珠,因太長,僅及少數曾僧大德或潛修者使用,以及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使用);上品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為一百一十粒);中品五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凈土宗的三十六粒、禪宗的十八粒等共九種。它的粒數各有其含義:如一千零八十粒的,是包括了十法界的一百零八個數,而成為一千零八十粒。一百零八粒的,是表示單純的一百零八種煩惱;或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或一百零八種無量三昧,或本有的五十四位與修證(由修行而得者)的五十四位。五十四粒的,是表示修生(既由精修行持而得的一種境界,與修證同)之五十四位。四十二粒的是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二十七粒的是表聲聞之二十七賢聖。二十一粒的是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生之十地及佛果。十四粒的,是代表《仁王經》所說的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三十六、十八等粒數的,有的是為攜帶方便,是一百零八數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德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其他深義。

關於念珠的材質,佛教典籍中的說法並不一致,舉凡金、銀、銅、鐵、玉石、珠寶、木材、草籽等等,幾乎各種材質都有所羅列。據說,按照佛教中的三部、五部之差別,所用念珠的材質是不一樣的。如五部就認為,佛部用菩提子,金剛部用金剛子,寶部用金或各種珠寶,蓮花部用蓮花子,羯摩部用種種具有和合意味的珠子,等等。其中,以菩提子為最勝。材質的差別表示了念誦功德的差別。《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中說,每誦掐一遍,鐵珠得福五倍,銅珠得福十倍,珍珠珊瑚等得福百倍,木榀子得福千倍,蓮子得福萬倍,陀羅法叉得福百萬倍,開烏盧拖羅怯叉得福千萬倍,水晶得福萬萬倍,要是用菩提子為念珠,就不用念誦法號了,因為只要持有此珠者,就已經等同於念誦諸佛咒了,當然是得福無量了。

另外,念珠的製造也是有規定的,規范的念珠有著母珠和記子的區別。一般母珠為金珠,記子為銀珠,也可根據材質的不同來決定母珠和記子的材質。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拿念珠的方法是:將念珠展開,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時,從母珠(最大的那一粒)旁的第一珠起,拇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輪到母珠時,即刻由左向內轉過頭來,再從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萬不要跨越或直掐而過母珠。經雲:「不應越母珠,驀過越法罪。」因為繩線代表觀音,母珠代表彌陀。

二、蒲團

蒲團是人們最常見到的佛家法器,寺院里的僧人在朝幕課誦或進行各種儀禮時,都是用蒲團席地而坐。在寺院中,還會准備一些蒲團給前來燒香拜佛的人用。應該說,廣義上的蒲團並不是佛家的專有用具,但是,佛家使用蒲團卻有著自己的緣由。

相傳,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坐在吉祥草鋪成的蒲團上悟道的。佛祖決定舍棄王位,出家修行以普度眾生。一天,他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採集了很多吉祥草鋪在地上,盤腿而坐,發誓一定要悟出解脫之道。終於在一天黎明,他戰勝了最後的煩惱魔障,徹底覺悟,成了佛家之祖。

據說,佛祖坐用的吉祥草是一種蘭花的莖葉,因為這種吉祥草很難尋,所以後來的僧眾們就用「蒲」來編織成厚而圓的墊子,當做修行禮拜的坐具。

蒲是一種水草,有一種清香的氣味,所以又叫做「香蒲」。蒲草蓬鬆柔軟又透氣,用它編織成席、墊來坐卧使用,既舒適爽快,又可以隔除地氣。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蒲團的材質和形狀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的蒲團大多是用布料做外套,填充進棉花、木棉或泡沫塑料等柔軟物做成的。它的形狀也不再僅限於圓形的,出現了方形或長方形的蒲團。一般來說,蒲團厚約十厘米,大小約七十二厘米,總之以能夠全身盤腿穩坐為宜。

佛家使用蒲團主要是用來坐禪和禮拜。佛家使用蒲團進行禮拜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如佛部、蓮花部、金剛部等都各有其法。那麼普通信眾怎樣使用蒲團來進行禮拜呢?

普通信眾既然步入寺院燒香拜佛,就應該按照佛家的規則來使用蒲團。一般來說,大殿佛像前面總是擺有三個蒲團,正中央的蒲團是給方丈、住持等大法師專用的,切不可隨意在上進行禮拜。應該向兩旁的蒲團,分男左女右去拜用。

禮拜的方法也與俗制不同。首先要肅立,合掌於胸前,收束雜念,瞑目觀想規定經文或所拜事由。然後先伸右掌按於蒲團中央,左掌仍舉不動,雙膝隨之跪於蒲團上,再以左掌按於蒲團的左前方,右掌從中央移向右前方,兩掌相距約六寸余,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兩把半」。然後以頭叩於兩掌間的蒲團上,手掌隨著向外翻轉,使手心向上,意思是用兩手來承接佛足,以求佛的福慧,這樣五體投地的樣式,就是頭面接足禮。完成以後,兩掌要握拳向內翻下,頭離蒲團,右掌回於蒲團中央,左掌收回胸前,右掌將身撐起,與左掌重新合於胸前,同時兩膝起立,合掌如拜前狀態。這樣就算完成了一拜。按照佛制,禮佛至少要三拜,根據個人情況不同,也可多拜。不過如果要多拜,就必須以三數疊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等。這還不就算完了,叩拜之後還有一禮,就是要以兩手相合豎直,這叫做「定印」,緩慢鞠躬,將雙手移至腹部,將右掌置於左掌之內,形成拳式,再從下向上舉於眉齊,再徐徐返回胸前合掌,這叫做「問訊」。最後垂首退步,離開蒲團,這樣才算完成了禮拜的全部程序。

三、木魚

木魚很早就已傳入我國,但見於記載較晚。最初僅在佛教中用於「梵唄」(佛教歌曲)的伴奏,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木魚是佛教用來警示僧眾勤習佛法,日夜誦經,消釋懈惰,以覺悟成道的重要法器。因為佛教認為魚晝夜不眠,遂取其精神,刻木為魚,以警戒眾僧日夜修行不止。後在佛教的法事中廣泛應用,以為可直抵地獄與虛空。

在佛教的典故中,還有一個關於木魚的傳說。

據說,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取經歸來時,在半路上遇到一位中年男子,男子心地善良,篤信佛教,見到玄奘法師飢渴勞累,就把法師讓到家中,供其齋飯。這位男子的前妻早年去世,留下一個兒子。可是後妻進了家門後,背著男子對孩子百般虐待,後來竟把孩子扔進了河裡,被一條大魚吞食。恰好那天男子給玄奘做飯時,為其買了一條大魚,因為當時僧人可以吃「三凈肉」,不是自己殺的、不是為自己殺的、自己沒看見宰殺的肉就可以吃。男子將魚買回來,在剖魚的時候,從魚腹中救出了自己的孩兒。玄奘大師說:「這正是此兒夙願把持佛律中不殺戒的因果報應,所以雖被魚吞,卻得不死。」男子說:「那怎麼樣才能報答魚恩呢?」玄奘大師告訴說:「魚為救孩而犧牲,應該用木雕成魚形,懸於佛寺之中,每逢齋飯時敲擊,以此可報大魚之德。」據說,這就是中國佛寺中使用木魚的由來。

木魚一般多選桑木或椿木製作,把一整塊木料雕刻成魚張巨口狀,外形限團魚形,然後把中間挖空,在頭部、尾部、鱗甲等部分漆上黑漆,押上金箔,其餘部分漆上紅漆,以圓頭小木槌擊奏發音。大型木魚一至六尺長,小型木魚三至五寸長不等。

佛教寺院中使用的木魚分為兩種:

一種是長木魚,雕刻成魚形或龍頭魚身形。這種長木魚往往懸掛於齋堂或庫房廊外,作為集合僧眾之用。因為它與民間樂器「梆子」的形制、發音都極相似,所以稱為「魚梆」。又因為它常常是在齋飯時敲擊,所以也叫做「飯梆」。在佛教寺院中,長木魚大都是頭向山門懸掛的。

另一種是圓木魚,形狀類似於一邊塌陷的饅頭,高的一端挖空成青蛙嘴,矮的一端淺雕成二魚或二龍戲珠狀,尾部盤繞於木魚的腰身之上。圓木魚是在僧眾贊詠誦經時,敲擊拍節,以調和音調和節奏的,同時也可防止大家昏怠,以時時振奮精神。

寺院中的圓木魚大小不等,有各種規格。一般大些的圓木魚都是放在案上或架上敲擊的,小些的圓木魚則是用手執持敲擊的。小圓木魚的敲擊手法是:不敲的時候,雙手捧持,魚椎在外用兩食指和兩拇指夾住,其餘六指托住魚身;敲擊的時候,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執魚,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執椎,魚椎頭和魚身頭向上相對,兩手如合掌,稱為「合掌魚子」。

佛教中設立木魚,用途是很多的。

首先,木魚主要是用來在僧眾贊誦時整和聲調節奏的,類似於樂隊中的指揮。又因為還取魚類目不闔睛,晝夜精進,以激勵僧眾不斷用功的意義。所以,木魚在敲擊時要輕重緩急平穩恆定,富有節奏感,根據需要,由緩入急,逐漸加速。

其次,木魚有集合僧眾的作用。佛經中說,自有木魚出現,「其後,天下大小寺院以木魚鼓集合大眾。」現在,木魚有時也在僧眾齋飯時敲擊,《百丈清規》中說:「齋粥二時長擊二通,普請僧眾長擊一通,普請行者二通。」

再次,木魚還用來打更報曉。佛經中記載:「每日交五更,諸寺院行者打鐵牌子或木魚,循行報曉。」

最後,木魚也是比丘們在出外乞食化緣時,不斷敲擊,以提醒俗眾廣發慈悲心的工具。

四、凈瓶

凈瓶是佛家僧眾生活中的普通法器,是比丘遊方隨攜的生活用具。凈瓶在梵語中叫做「軍持」,多以瓦瓷或金屬製成,形狀底高頸長,周身鏤刻有精美的花紋圖案。凈瓶是僧眾用來儲水的器具,供飲用和灑凈之用。

在佛教里,出家後受過具足戒的比丘就應該游歷四方,研習佛法,靠乞食為生。比丘在遊方乞食的時候,難免會遇到沒有水的地方,或者有水卻污濁有蟲,因此「佛知制戒」,就讓他們隨身攜持凈瓶自帶用水,以便維持生存,安身立命。

五、缽

在梵語中,缽是缽多羅的簡稱,又稱為缽盂、應法器、應量器。缽盂是常見的佛家法器,是僧人吃飯的食器。其種類有鐵缽、瓦缽之別,持缽行乞為「托缽」。由於比丘缽以應受他人的飲食,故缽又稱為「應器」。

按照佛教傳說,缽盂是釋迦牟尼用神力合成的飲食用具。據佛經記載,佛陀成道七天以後,一直沒有吃飯,這時候恰好有提謂、波利的兩位商人獻上面蜜。佛陀心想,過去的諸佛都是用缽盂來受施的,可是我沒有缽盂怎麼辦呢?四天王體悟到了佛陀的念想,就來到須安山上,分別從石中採集了自然之缽,拿來獻給了佛陀。佛陀又想,四個缽盂怎麼使用呢?於是他就把四個缽盂疊放在左手之中,右手按於其上,發動神力使其合為一體。據說,佛陀的這個青石之缽,它的大小可容三斗,它的重量是比丘們拿不動的,只有佛陀的侍者如阿難等,因為身力強大又藉助於佛陀的威德,才能夠執持。所以,在佛教戒律中,石缽就是佛缽,只有佛才能使用,其他人是不能使用石缽的。

由於托缽的本尊是佛陀,因為佛家對於缽盂製作的律制是非常嚴格的,對缽的體、色、量都有規定。缽只能用鐵和泥來製作,鐵制的缽稱為鐵缽,泥制的缽稱為泥缽、瓦缽、土缽。律制禁止使用金、銀、銅、雜寶、琉璃、木、石等物來製作缽盂。缽的顏色,一般只能是「黑、赤、灰」三色,其中以黑色和赤色為主。鐵缽當然多是黑色的了,泥缽則應燒制熏染成紅褐色,如果燒成灰色的了,也還是可以使用的。律制規定缽不能熏染成其他雜色。

缽分大、中、小三種,也稱為上缽、中缽、下缽。據佛經記載,缽的容量「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量可知。」上缽可盛九十兩飯,大約二升;下缽可盛三十兩飯,不到一升;中缽介於二者之間。

缽盂的形狀呈矮盂形,腰部凸出,缽口缽底中心收縮,直徑比腰部短。這種形狀可以使盛的飯菜,不易溢出,又能保溫。

戒律中規定比丘不得儲存多缽,護持缽當如護持自己的眼睛一般,應當常以澡豆洗凈除去垢膩。

為了攜帶和使用方便,缽盂還有一些附屬隨物。

佛經中記載,有些比丘用缽盛飯,結果放在地上翻倒了,佛陀見了以後說:「你們可以用銅、鐵、牙、角、瓦、石、材、木等物,做個支架,也可以用些草墊在下面。」於是缽盂就有了支架,這個支架就叫「缽支」。光有缽支還不行,有些比丘在托缽而行的時候,非常不便,跌倒後常使缽盂墜破。佛陀又說:「在行路時就不要用手托著缽盂了,應該做一個缽袋來盛缽盂。」這樣缽盂又有了缽袋,也可以叫「缽囊」。

缽盂、缽支、缽袋形成了缽的全部,是出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備之物,不可一日或缺的。

六、佛鍾

鍾是寺院為報時、集合大眾時而敲擊的法器。俗話說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就表明了鍾和寺院生活的緊密聯系。

現在寺院的鍾多為青銅或鐵製成的。在印度佛教中,鍾原是木製的,叫做「犍椎」或「犍稚」。據佛經記載,七月十五,是比丘夏安居圓滿而增長戒臘的日子,稱為受歲日。於是佛陀就告訴侍者阿難,在露地上速擊犍椎,以召集僧眾。阿難隨即升上講堂,手持犍椎說:「我今天來擊此如來信鼓,凡是如來的弟子們,都應該聞聲而普集於此。」從此,鍾就成為佛教寺院中具有標志性的重要法器之一了。

7. 佛教法器怎麼用

法器是龍天耳目,大眾共遵的訊號,叢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為准,例如晨鍾暮鼓以及各種報鍾、板聲等。寺院中用於庄嚴佛壇及祈禱、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或佛子所攜行的念珠、錫杖等修道資具,都是法器法物。茲將寺院道場常用的法器法物列舉如下:

一、鍾:寺院為報時、集眾所敲打的法器。依其用途分為梵鍾與喚鍾兩種。

二、鼓:有羯鼓、魚鼓、雲鼓、搖鼓、金鼓、石鼓、懸鼓等。依其用途可分為:齋鼓(食時所用)、浴鼓(浴時所用)及誦經、梵唄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見於大殿前的左右兩方建鍾鼓樓,分別安置鍾、鼓,稱為「左鍾右鼓」。又寺院每於晨昏擊鍾敲鼓,以警行者當勤精進,慎勿放逸,稱為「晨鍾暮鼓」。

三、鈴:在佛前誦經時所鳴打的法器。具有驚覺、歡喜、說法等三義。鳴鈴以供養諸尊,稱為振鈴。密教修法時,為驚覺諸尊,或使其歡喜,即振鈴發聲。

四、板:報知時刻或集會時敲打的器具。依其形狀稱為雲板、魚板等。

五、梆:為禪林用來通知大眾入浴、齋食的鳴器。在古代禪林中,常懸掛於浴室,現今一般寺院則懸掛於齋堂外,以用來通知大眾用齋。

六、木魚:誦經時所敲打,大眾誦經時,音聲隨其節拍而整齊劃一。此外,誦經敲打木魚,取意於魚的特殊習性,即不論在水中悠遊或靜止不動,眼睛都睜著不休息,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七、引磬:俗稱小手磬。底部中央貫以紐,附木柄,以小鐵枹擊之,於誦經禮佛起止時擊之,以引起大眾注意之法器。

八、大磬:大磬為直徑三十至六十餘公分之磬,由維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禮佛,皆鳴三下。

九、鐺子:法會唱贊時,與鉿子配合板眼敲打,用以庄嚴節奏,為板樂供養之一。

十、鉿子:法會唱贊時,與鐺子配合板眼敲打。鉿子不敲時兩片合攏,敲打時六指托之,放於胸前,所以又稱「平胸鉿子」。

十一、鐃鈸:鐃、鈸原為娛樂用的樂器,後被用於佛門中的伎樂供養,而成為塔供養及佛供養的法器。

十二、如意:說法及法會之際,講師所持的法物,表示吉祥如意。原為印度古時的爪杖,形狀如雲,或如手形,乃搔背癢所用,以其能補手不能到之處,而搔抓如意,故稱如意。

十三、拂塵:乃將獸毛、麻等紮成一束,再加一長柄,用以拂除蚊蟲之物,原系印度人拂除蚊蟲的工具,在佛門表示清除煩惱、塵垢的意思。

十四、香板:禪林中用以警策修行者的木板(形如寶劍),依使用目的不同而有諸多名稱:用以警策用功辦道者,稱「警策」香板;用以懲誡違規者,稱「清規」香板;用以警醒坐禪昏沈者,稱「巡香」香板;於禪七中使用者,稱「監香」香板。一般系由方丈、首座、西堂、後堂、堂主、維那、知客、糾察等職事持用。

十五、念珠:念珠乃念佛時計數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圓滿、佛心的表徵,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壞事外,也是美好的裝飾。

除了上述所列之外,幢幡、蒲團、手爐、傳爐、香爐、金剛杵、戒尺、毗盧帽等,都屬法器法物之列。法器具有報時集眾、警策精進、伎樂供養、庄嚴道場等功能,如果敲打不如法,則會擾亂大眾,因此,司法器者應以「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來自我警惕。

8. 佛法中法器是干什麼用的

法器(fǎqì)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廣義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內,所有庄嚴佛壇,以及用於祈請、修法、供養、法會等各類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攜帶的念珠,乃至錫杖等修行用的資具,都可稱之為法器。就內義而言,凡供養諸佛、庄嚴道場、修證佛法,以實踐圓成佛道的資具,即為法器。
法器的種類十分的繁多,而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異極大,因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中,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法器,也因為時代、國家區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製作方法上,有極大的差異。在佛教的工藝美術中,也往往都是以法器為代表。
法器如果以用途來區分,一般大約可分為庄嚴具、供佛器、報時器、容置器、攜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六種。但在本書中,為了使讀者能更深切的了解這些法器,所以將之分為八種,做更為細密的分類。其中,除了分出禪門的特別法器之外,再從密教法器中,分出藏密使用的特別的法器,如此一來,讀者將更能了解這些法器的原貌及運用情形。這八種法器的分類如下:
一、庄嚴道場的佛具:這是指庄嚴佛堂、壇城、道場的器具,包括:佛壇、須彌壇、幡、蓋、經幢等物。
二、供養用的佛具:這是指日常以供養諸佛菩薩本尊的器具,包括:燈、華、香、香爐、衣(左示右戒)、閼伽器等。
三、梵唄贊誦用的法器:用於寺院日常行事或臨時集會敲鳴用的器具,及唱誦、法會及各種儀式中領眾之用。包括木魚、鍾、鼓、磬、雲板等。
四、古代比丘生活用器具:此類用品為古代大乘比丘隨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缽、三衣、澡豆、頭巾、手巾、齒木、濾水囊、念珠等。
五、禪門的法器:此類是指禪門中,除了生活上的實用性之外,亦常為禪師悟入學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團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類法具指可收藏或裝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龕、舍利塔、經箱、戒體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此類法器指密教修法時經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羅、金剛鈴、金剛杵、法螺、護摩器具等。
八、藏密特別的法器:此類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別的法器,如:唐卡、哈達、食子、八吉祥、七寶、顱器、嘎烏等。

9. 佛家七大法器都是什麼

佛復教沒有七大法器一說,但是制有七大法寶。
關於佛教的七大法寶說法並不統一,各類經書和史料關於佛教七大法寶的定義和記載也不盡相同,不過在各類記載中都說明「金」、「銀」、「琉璃」、「瑪瑙」和「硨磲」是佛教的七大法寶之一。
法華經記載:「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但感覺玫瑰作為佛教七寶之一似乎不太可能,佛教的七寶多與佛家用品有關,不應該是玫瑰這樣的一種植物,應該是金屬或寶石。
阿彌陀經記載:「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阿彌陀經作為來自佛教發源地印度的經書,比較有權威。 現在經過後人的總結和更改一般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虎珀、珊瑚、為佛教七寶。

閱讀全文

與佛教學法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