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學實例怎麼寫
教育教來學案例是對包含自有解決某些疑難問題,某些原理、方法、策略運用的教育教學情境故事的描述,故事中滲透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現在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指導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和教師教學行為發生的變化,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實踐性經驗。在我看來, 教學案例應提取於教學,用之教學,提取於個人,用之於大家。
② 如何撰寫教學課例,教學案例
、課例撰寫的復過程需制要注意幾個問題
1.必須是真實的有感而發,即使是事後回憶也要盡量向真實的「課堂場景」靠攏,不能自己編撰細節。真實才能感人、真實才能反思深刻、真實才能讓人思考和借鑒。
2.必須有些細節的描述,師生的對話片段盡量少用形容詞,多用白描方式,讓「對話」貼近真實少些教師的主觀色彩。
③ 怎樣寫課例
一、課例的基本涵義涵義:「課例」即課堂教學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種特殊形式。一個課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教學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可從以下方面認識:(一)課例與教學實踐相關 (二)課例和教師職業責任相關(三)課例蘊涵了教學問題的復雜性二、課例的價值(一) 教學問題解決的源泉(二)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三) 教學理論的故鄉三、課例的類型(一)按課例的內容或主題分類1、意外式課例1)界定:這是反映師生巧妙處理教學中發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發事件的課例 2)特點 :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問題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節不復雜,但能使人由小見大、深受啟示。案例1:敏事慎言,和諧處理突發事件 1.引言工作快三個年頭了,我一直在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技巧地應對課堂上突發事件,而突發事件往往發生在那些通常被老師們認為是差生的學生身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我個人認為,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往往處於劣勢,得不到老師的注意和關心。他們有時希望通過別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關注,而課堂就順理成章地成了他們時而想表現一下的地方。對於這些事件,是置之不理,還是大聲斥責?其實這兩種方法可能都會有損老師的形象,使課堂限於抑或散漫抑或緊張的氛圍。所以敏事慎言,和諧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顯得尤其重要。2.背景這是彷彿每位老師都深感頭疼的一個學生。他——陸某,問題接踵而來,一個個暴露。學習上各科常掛「紅燈」,常規執行上班級扣分總少不了他的份。他總是上課了才翻學慣用品,下課了在教室里你追我趕的肯定有他。至於作業,不做、少做、亂做或抄襲是他的家常便飯。他成了老師們眼中的「差生」代表。和很多後進生一樣,陸某還是個很倔強的孩子。老師對他的批評訓斥,很容易讓他產生強烈叛逆對抗的情緒。3.問題的出現與解決一次英語課上,一個同學在講台前做free-talk時,陸某很是亢奮,交頭接耳,不斷和後座位的同學講話,我很是生氣,就把他喊了起來,我正准備訓斥他,不料他先開口狡辯:「老師,我沒講話!」我突然意識到在課堂這個特殊的場合下,如果當眾批評他,可能他會狡辯得更厲害,敵對情緒會很嚴重,而且這樣也會影響整個課堂正常的教學活動。於是,冷靜地思考之後,我決定用冷處理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於是對他說:「你怎麼知道老師喊你站起來是因為你隨便講話呢?」同學們都笑了起來。我接著對他說:「老師喊你起來的目的是讓你就剛才那位同學的發言講講你自己的看法。」很顯然,他回答不上來了。最後我對他說:「陸某,如果你暫時想不出來的話,下課再告訴我,好不好?」下課後,我還沒走出教室,陸某就攔住我說:「老師,我錯了,我上課隨便講話,影響丁同學們的學習,影響了您的工作。但是,因為我聽不懂那位同學的free-talk的內容,所以其實我是在問我後面的同學free-talk的內容。」我說:「知道錯就行了。其實聽不懂還是要努力地去聽,等別人講完了再問。要不然,你問的過程中又會遺漏新的內容,你說對嗎?」他口服心服地重重地點了點頭。4.後記此後,陸某上課很少隨便講話了。我常盡可能地表揚他的一些進步性的變化。我漸漸明顯感到,他的態度在悄悄發生變化:聽講比較認真了,課後作業也及時認真多了,並且養成主動問問題的好習慣,學習成績進步了許多。我真為他的進步感到高興。5.反思上面這個例子,事情雖小,但及時抓住了,予以引導,激發了學生進取向上的熱 情。也正通過這件小事,我認識到,老師應堅持正面教育,與學生平等相處。試想,上面這個突發的小事,如果我以老師的「權力」去訓斥,諷刺,挖苦,甚至變相體罰學生,後果我想肯定比較糟糕,學生的自尊心肯定會受到傷害,整個課堂秩序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而我的謹慎地冷處理方式較好地避免了這些事情的發生。第二類,主題式課例 內涵是師生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教學活動的典型實例。這一類課例的特點是:主題鮮明,內容新穎;注重專題研究,富有學術價值。 突出功能是,可啟發和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與落實課堂教學的新主張以及研究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案例2:語文課如何組織探究式學習——三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示背景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其主要目標就是要改變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學生破動接受、反復操練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語文課程標准》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被作為一個課程的基本理念而提出。探究式學習由此而成為語文數學必須面對的課題。然而,探究式學習在我國畢竟尚處於探索階段,可供廣大教師參考的資料十分缺乏。從國外各國教學研究的現狀看,探究(inquiry)作為一種學習的方式,最早是在科學教育改革中提出,然而在理科各科教學中得到普遍運用,在人文學科,特別是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與實踐很少,因此,一些理念較先進的語文教師在課中讓學生嘗試探究式學習時,碰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和困惑,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疑問探究式學習是相對於授受式學習(tell-listen)而提出的,有專家說:它是一種學習的革命,是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性轉變,那麼,探究式學習將是唯一的語文學習方式嗎?或者是最佳的語文學習方式嗎?在理科教學中,探究式學習常常採取提出問題、收集證據、形成解釋、評價結論、發表結果等結構程序進行;可是,在語文學習中,又該如何實施探究式學習呢?這樣的模式是否也一樣適用浯文教學呢?探究式學習是以學生為本,學生充分自主、獨立學習的過程,那麼,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充當何種角色呢?教師又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語文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義素養又以言語能力為核心,它決定了語文教育既要正視文章的內容,又須關注文章的形式。那麼,在語文課上又該讓學生探究些什麼呢?是文本內容,還是語言形式?探究式學習必然會占據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的時間,那麼該如何進行必須的、規范性的言語實踐呢?探究與訓練的關系該如何處理?充分自主的語文探究式學習必然會造成探究結論的多元化,這樣的話,該怎樣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呢?案例一:「魚」字怎麼寫漂亮?
④ 怎麼寫教學案例
給你一篇範文:
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
提出問題:
新課程認為知識不是單方面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並通過與他人(教師指導和同學的幫助)協作,主動建構而獲得的。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和對新課程的認識,我認為若遵循這個原則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將是一種高效的活動。
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在指數范圍擴充到實數的基礎上引入指數函數的,而指數函數是高中研究的第一種具體函數。是在初中已經初步探討了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基礎上,在進一步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及有關性質的前提下,去研究學習的。重點是指數函數的圖像及性質,難點在於弄清楚底數a對於函數變化的影響。這節課主要是學生利用描點法畫出函數的圖像,並描述出函數的圖像特徵,從而指出函數的性質。使學生從形到數的熟悉,體驗研究函數的過程與思路,實現意識的深化。
設計背景: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慢慢體會到新教材滲透的、螺旋式上升的基本理念,知識點的形成過程經歷從具體的實例引入,形成概念,再次運用於實際問題或具體數學問題的過程,它的應用性,實用性更明顯的體現出來。學數學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經過多年的數學學習,學生還是害怕學數學,尤其高中的數學,它對於學生來說顯得很抽象。所以如果再讓讓學生感到數學離我們的生活太遠,那麼將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愛好。所以在教學中我盡力抓住知識的本質,以實際問題引入新知識。另外,就本章來說,指數函數是學習函數概念及基本性質之後研究的第一個重要的函數,讓學生學會研究一個新的具體函數的方法比學會本身的知識更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知識都是生疏的,在大腦中沒有形成基本的框架結構,需要老師的引導,使他們逐漸建立。數學中任何知識的形成都體現出它的思想與方法,因而授課中注重讓學生領悟其中的思想,運用其中的方法去學習新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
理解指數函數的定義,能初步把握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及其簡單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由實例引入指數函數的概念,利用描點作圖的方法做出指數函數的圖像,(有條件的話藉助計算機演示驗證指數函數圖像)由圖像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利用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三、能力:
1.通過指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研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2.通過對指數函數的研究,使學生能把握函數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學過程:
由實際問題引入:
問題1:某種細胞分裂時,由1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1個這樣的細胞分裂x次後,得到的細胞的個數y與x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分裂次數與細胞個數
1,2;2,2×2=22;3,2×2×2=23;…………;x,2×2×……×2=2x
歸納:y=2x
問題2:某種放射性物質不斷變化為其它物質,每經過1年剩留的這種物質是原來的84%,那麼經過x年後剩留量y與x的關系是什麼?
經過1年,剩留量y=1×84%=0.841;經過2年,剩留量y=0.84×0.84=0.842…………
經過x年,剩留量y=0.84x
尋找異同:
你能從以上的兩個例子中得到的關系式里找到什麼異同點嗎?
共同點:變數x與y構成函數關系式,是指數的形式,自變數在指數位置,底數是常數;不同點:底數的取值不同。
那麼,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一個基本函數:指數函數
得到指數函數的定義:定義:形如y=ax(a>0且a≠1)的函數叫做指數函數。
在以前我們學過的函數中,一次函數用形如y=kx+b(k≠0)的形式表示,反比例函數用形如y=k/x(k≠0)表示,二次函數y=ax2+bx+c(a≠0)表示。對於其一般形式上的系數都有相應的限制。問:為什麼指數函數對底數有這樣的要求呢?
若a=0,當x>0時,恆等於0,沒有研究價值;當x≤0時,無意義。
若a<0,當x=,………時是無意義的,沒有研究價值。
若a=1,則=1,是一個常量,也沒有研究的必要。
所以有規定a>0且a≠1。
由定義,我們可以對指數函數有一初步熟悉。
進一步理解函數的定義:
指數函數的定義域:在我們學過的指數運算中,指數可以是有理數,當指數是無理數時,也是一個確定的實數,對於無理數,學過的有理指數冪的性質和運演算法則都適用,所以指數函數的定義域為R.。
研究函數的途徑:由函數的圖像的性質,從形與數兩方面研究。
學習函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應用,那麼首先要對函數作一研究,研究函數的圖像及性質,然後利用其圖像性質去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你會從那幾個角度考慮?(圖像的分布范圍,圖像的變化趨勢,…)圖像的分布情況與函數的定義域,值域有關,函數的變化趨勢體現函數的單調性。引導學生從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與坐標軸的交點情況著手開始。
首先我們作出指數函數的圖像,我們研究一般性的事物,常用的方法是:由特殊到一般。我們以具體函數入手,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取不同底數的指數函數畫它們的圖像,將學生畫的函數圖像展示,(畫函數的圖像的步驟是:列表,描點,連線。)。
最後,老師在黑板上演示列表,描點,連線的過程,並且,畫出取不同的值時,函數的圖像。要求學生描述出指數函數圖像的特徵,並試著描述出性質。
數學發展的歷史表明,每一個重要的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其中都有豐富的經歷,新課程較好的體現了這點。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而言,數學的知識應該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即通過對常識材料進行細致的觀察、思考,藉助於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對常識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精加工。該案例正是從數學研究和數學實驗的過程中進行設計。雖然學生的思維不一定真實的重演了人類對數學知識探索的全過程,但確確實實通過實驗、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在探索中將數學數學化,從而才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樂趣,對數學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雖然學生要學的數學是歷史上前人已建構好了的,但對他們而言,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用他們自己的學習活動來再現類似的過程。該案例正是從創設問題情景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的內容之一。教師應該把教學設計成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猜想、揭示規律等一系列過程,側重於學生的探索、分析與思考,側重於過程的探究及在此過程中所形成的一般數學能力。
教師的地位應由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使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保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自己獨立自主的探究學習。使教學活動始終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獲,都有提高。
總之,通過案例研究,不斷研究新教材、新理念,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與創新學習能力將是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繼續探究的課題。
⑤ 課例分析怎麼寫
轉貼]課例分析材料怎麼寫
1、教學設計(任課教師撰寫)
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專析、教學目標屬(三維)、設計思路(及師生前期准備) 、簡要的教學過程或流程設計
2、課例展示(不要寫成師生對話的形式)(任課教師撰寫)
必須體現新課程的要求,說明教師如何從實際出發實施三維目標,引導學生實施學習活動,要體現示範性、可操作性,具有問題性、情境性,體現出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閃光點等等。
3、課後反思:總結出成功之處與不完全成功之處,並分析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方向和措施。(任課教師撰寫)
4、點評:(教研員撰寫)
本課例是怎樣設計的?組織結構如何(合作、分組、自組)?屬於什麼課型?激勵強化行為如何?規范行為怎樣?採用了什麼交互行為(講授、對話、體驗研究)?主要優缺點等?
⑥ 如何撰寫教學案例及舉例分析
教學案例的撰寫方法如下:
1、選擇事件
如果有沖突的事件比較具有選擇性,那麼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事件描述
在寫案例時,要為即將發生的事件設置場景,做好鋪墊。
3、確定演員
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貢獻的角色才得以充實。
4、檢查結果
教師所做的每個行動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
5、假設
以不同觀點看待事件,如果重新考慮的話選擇也會不同的。
說到舉例分析,這主要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為了妥善解決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這樣一來也就有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
(6)教學課例怎麼寫擴展閱讀
教學案例的相關結構
1、標題
教學案例總是有標題的,要藉助標題反映事件的主題或形貌。一般地說,教學案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為標題,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題析離出來。作為教學案例的標題,兩種標題的方式都各有千秋,前者展示事件,吸引讀者進一步了解相關的信息;後者反映主題,能使讀者把握事件要說明的是什麼。
2、引言
引言也可以說是開場白,一般有一兩段話也就可以了。主要描寫一下事件的大致場景,隱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題。 引言可以使讀者對教學案例的事件和主題大致有些了解,可以起一個「先行組織者」的作用,使讀者有一種閱讀上的「心理准備」。
3、背景
教學案例中的事件發生在一定的時空框架之中,依託一定的背景在教學案例的敘述中。而對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教學案例中問題解決方法的分析、評判離不開背景。
4、問題
教學案例區別於一般事例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有明確的問題意識,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在描述中要講明問題的發生、發展、結局。這部分內容需要詳盡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分內容是整個教學案例的主體。
5、反思與討論
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對自己解決問題的心路歷程進行再分析的過程,也是梳理相關經驗和教訓的過程。因而系統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於提升智慧並形成自己解決教育的正確方式有很大的幫助。
⑦ 語文課例怎麼寫
「課例」即課堂教學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種特殊形式。一個課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教學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可從以下方面認識:
(一)課例與教學實踐相關
(二)課例和教師職業責任相關
(三)課例蘊涵了教學問題的復雜性
三、課例的類型
(一)按課例的內容或主題分類 1、意外式課例
1)界定:這是反映師生巧妙處理教學中發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發事件的課例
2)特點: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問題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節不復雜,但能使人由小見大、深受啟示。 第二類,主題式課例
內涵是師生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教學活動的典型實例。
這一類課例的特點是:主題鮮明,內容新穎;注重專題研究,富有學術價值。
突出功能是,可啟發和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與落實課堂教學的新主張以及研究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第三類,綜合式課例
這是師生運用教材中的一課或一節內容進行教學的典型實例
綜合式課例有三個突出特點:(1)體現教學活動的整體性 ;(2)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 (3)強化教學的精彩場面。
功能。其一,有助於大家探討新課程的實施和開發;其二,便於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和教改。
第四類,課題研究式課例
這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按課題展開自主研究的典型實例。這種課例基本上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開發的。
主要特點有三:(1)學生的學習以研究為主。通過課題研究,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獲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經驗,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2)學生的研究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個人的自主探究與小組的合作研究結合起來。(3)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參觀調查,學生可以接觸各種社會人士。
這種課堂大、教師多的教學組織形式極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這類課例的開發,對於探索研究性學習的規律,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分類
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可將課例分為情境型課例、經驗型課例和理論型課例。
(一)課例的基本結構
1、標題。一般地說,課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標題,突出事件;二是用主題定標題,反映課例的主題。
2、教學背景。關於課程、教材、教學、教師、學校、學生等教育環境信息。
3、基本教學過程。在觀察、記錄和實錄的基礎上,對課堂進行描述,可以引用教師學生的言語;要求突出中心思想。
⑧ 教學案例怎麼寫
我自己就是老師,在學校主要給學生講軟體技術方面的知識。
對於寫教案及教學案例上也是頗有體會,下面給大家分享下我的經驗。
首先,你必須對你要講的知識非常熟悉,若一堂課要講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重點和難點,你都不知道的話,是很難寫出一份完整的教案的,也更加不可能知道要准備哪些案例了;
所以,凡事都要自己想辦法,不要自我受限,局限了自己的思維。
⑨ 如何撰寫教學課例
但是,為了展現課例研究的過程與成果,課例研究報告確實需要向讀者交代相關要素,如研究小組所選擇的研究主題是什麼、教學方案是如何規劃的、教學實踐是怎樣展開的、所取得的教學成果有哪些等。本文擬以這些基本要素作為建構課例研究報告的撰寫框架,並結合具體案例闡述課例研究報告的撰寫要求,一個完整的課例研究報告基本上由五部分組成。 一、闡述研究主題與內容。 在報告的第一部分,撰寫者需要交代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說明課例研究小組期望解決的教學課題是什麼;第二,確定選擇哪節課作為課例,闡述這節課的教學主題與研究課題之間的關系,明確通過對這節課的研究希望解決的具體問題有哪些。 二、描述教學規劃和方案。 完整把握一堂課的教學情況離不開對教師原有教學預設的了解。因此在課例研究報告中,描述原有教學方案的規劃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藍本,同時也為課堂教學的評議提供了參考背景。 三、重點闡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由於課例研究是一個系統的教學改進過程,一堂研究課在第一輪教學實踐後會在平行班級中進行第二輪的教學實踐,因此報告中這一部分的寫作就要反映每一輪教學實踐的情況。不過課例研究並不建議對同一課例進行多次循環往復的改進。實踐表明,從某一特定課例中獲取的經驗是有限的,一次又一次地對同一課例的教學進行修訂將收效甚微,倒不如去研究一個全新的課例,收獲會更大,之所以要長篇大論地展示這個環節的寫作,主要是因為這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個課例研究報告的重點,撰寫的過程是作者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再分析、尋找問題解決的心路歷程。同時,這部分內容能夠喚起讀者的思考,引發他們的共鳴,引導他們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因此在描述中要力求細致到位,切忌籠統模糊,並且要緊扣研究課題展開,避免不分輕重,支離散漫。 四、檢討教學成效。 第四部分檢討教學的成效。課例研究最終指向教學的改進,因此在報告中要通過對教學成效的系統檢討來反映教學改進的情況。反過來,教學改進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課例研究本身的成效。 每次課例研究都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以及教師如何去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為此,在檢討教學成效時,我們可以分別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去考察。從學生的角度看,一方面可以考察他們的課堂表現,根據觀察記錄說明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和具體表現(神態、思想、觀念、體驗等方面),特別是不同輪次的教學中學生表現的變化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學生實施教學後測,根據學生教學後測中的表現以及與前測情況的比較,來推斷課堂是否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了學習內容,這是判斷教學改善的重要依據。從教師的角度看,檢討教學成效可以呈現教師從教學中所吸取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是課例研究小組群體研討與執教教師自我反思的結果。雖然在每一循環的教學實踐後,課例研究小組均會即時對教學進行檢討,但為了保持教師對相關問題的一種警覺性和敏感性,有必要在課例研究報告中進一步提煉結論,總結教學的核心經驗,以便指導教師感知其他的教學情境。 五、附錄。 根據需要,課例研究報告在最後部分可呈現附錄,以使讀者更全面細致地了解課例研究的整體過程與具體細節。 附錄的具體內容可以是詳細的教案、課堂觀察時所採用的觀察表以及實地觀察的記錄等。附錄是對課例研究報告前四部分內容所做的補充說明,最終是否呈現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屬於教師個體的教學知識通過課例研究報告的撰寫得以匯聚、公開和傳播,無論是課例研究小組成員還是其他教師,通過閱讀可將報告所呈現的教學知識融入自身的教學實踐中,逐步發展出新的有價值的教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