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小學體育教學的幫助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小學體育教師用書
(水平三)內容介紹(供小學五~六年級使用)
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本書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自2003年9月進入全國各實驗區進行實驗以來,許多實驗學校獲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為了使正在進行的教學實驗工作更符合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綜合了各實驗區學校對新教材試行中的經驗和建議,對新教材作進一步的介紹和分析。希望能幫助五、六年級教師在一個更廣泛的空間中對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創意。
水平(三)《教師用書》全書共有十一章,根據內容性質可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第二方面,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常識學習內容;
第三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建議;
第四方面,教師的教學工作指導建議。
現將四方面內容作一簡要介紹。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在水平(三)《教師用書》的十二章中佔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構成。這一部分內容,是水平(三)《教師用書》的主體部分。請見下表:
以上七章學習內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強調教學內容的游戲性、活動性、選擇性和範例性。為了體現這些特點,這部分內容較多地採用了生動、形象、活潑的練習動作、組織形式和學習方法,教師用書提供的許多圖例(包括活動場景圖、動作過程示意圖、技術原理圖),也都帶有學習和生活的趣味。選編的教材內容都是示例性的,這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自主選擇的餘地和發展的空間。同時,在各章節教材內容中,還提供了相關教材內容的「教學案例」,這又為教師創造性地選擇與組合教材內容拓寬了思路。這套新教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仍然以「田徑」、「體操」、「球類」冠名教材,體現出水平(三)《教師用書》在全新的課程理念中,對體育文化屬性的一種繼承。
下面我們把這七章內容分別加以介紹。
第二章 基本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基本體操教材由三部分組成:隊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基本體操對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矯正不良體態,促進機能發展,增進健康,以及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與協同動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集體意識和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平(三)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成以下4項:
(1)學會簡單的基本體操動作方法,培養身體的正確姿態;
(2)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興趣;
(3)促進身體協調、勻稱發展,增進健康水平;
(4)提高學生集體活動的意識與行為,體驗個人與群體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體操的特點
水平(三)的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在水平(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和難度,其特點是:隊列隊形練習中的向左、右、後轉走動作,自然、流暢、活潑,不要求按《隊列條令》的轉法和節奏操練。行進中裂、並、分、合隊走的練習,是一組縱隊行進間由多變少或由少變多的隊形變換的練習。預令(口令詞)較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集體動作協調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操》第二套,是國家專為全國小學生創編的。這套操具有與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點,如,操節多(共12節),各節操的節拍多(每節操4個8拍至8個8拍);變化多(每一節拍要做一個以上動作,而且左右肢體動作不絕對對稱,只在前後4拍或8拍的反復中動作相同)。整套操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可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全套操的動作,還應啟發學生理解和表現該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潑歡快、朝氣蓬勃等豐富內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礎上發展的,是輕器械操的一種。它藉助變換握棍的位置和動作,增大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肩帶的靈活、堅韌性,以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等;同時對於糾正身體不良姿態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結構簡單、節奏鮮明,易學易練。學生可以識圖自練。
3.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
(1)隊列和隊形——① 向右(左)轉走;② 向後轉走;③ 行進間列隊、並隊走;④行進間分隊、合隊走。
(2)徒手操和輕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學生廣播體操;② 輕器械操:棍棒操(共八節)。
4.基本體操的教與學法
(1)基本體操內容豐富,練習的形式和動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與學應針對教材的特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能力而定。
(2)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大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多採用探究法,自學自練法、合作交流法、結伴練習法等教與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體操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加強指導,適時進行示範與點評。必要時,教師可改變動作的結構、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大小、組織形式的變化或採用游戲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
(4)隊列和隊形練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動作節奏感和整體協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隊列和隊形的動作方法,又要提高與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5)教材中的徒手操選用了原第二套小學生廣播體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新的小學生廣播體操進行教學。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廣播操進行創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進行棍棒操教學時,教師應建立收發器械的常規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徑教學內容介紹
1.田徑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
五、六年級田徑教學內容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雖然冠名為「田徑」,與田徑運動項目名稱一致,但它的教材內容仍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跑、跳、投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和規定過嚴的方法。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突出了多樣性、游戲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全面達成。通過田徑教學,要達到以下五條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田徑的興趣。
(2)掌握跑、跳、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身體正確姿勢,學會田徑運動的簡單技術和技能。
(3)發展靈敏、協調、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發育。
(4)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5)培養群體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合作與競爭能力,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第六章 游戲與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游戲與游戲教學的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體育課程標准編寫的小學體育《教師用書》,沒有將游戲作為單獨一類教材內容,而是把游戲教材內容與各項體育教材內容相結合,分散在各項身體鍛煉實踐內容之中,這是新教材結構上的一個特點。因為小學體育教材內容,特別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應以游戲為主線,使基本教材游戲化,又多運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這一章「游戲與游戲教學」教材,雖然也介紹了一些游戲,並盡可能不與各類教材內容中的游戲重復,只是在舉例時,聯繫到五、六年級的教材內容,介紹如何進行游戲教學。本章所列舉的案例,也是為說明如何教游戲而選編的。這些方法僅供老師教學時參考。
水平(三)《教師用書》的游戲教學,是以課程標准目標導向來確定的,它有具體的游戲內容和教學目標,有特定的情節和活動方式、活動規則和活動結果,有別於其他教材中的游戲教學,是實施教學評價的「主體性」游戲。這些游戲是以自身特有的編排體系,以游戲教材為主線,以身體活動為載體,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掌握游戲的知識和技能,培養意志品質,滿足心理需求,體驗群體學習的樂趣為目標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因此它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獨特的意義。
通過游戲與游戲教學,要達到如下的目標:
(1)培養學生
⑵ 什麼是三門球,是誰發明的
三門球,從海安走向全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競爭向上的氣氛營造了創新發展的環境,更激發著人們無窮無盡的創造力。 1998年,在海安,誕生了獨具魅力、頗具神韻、不同於以往任何球類的全新運動項目――「三門球」。圓形的場地、等距離設置的三個球門、正三棱形球體、三個隊同場競技,她一問世就被無數的少年忘情地玩味,引來眾多的體育人盡興地觀賞,更得到國家、省、市、縣各級領導、專家的首肯。他們一致認為,三門球運動是一項形式獨特、對抗性強、技術簡潔、健身健腦的新型運動項目,符合青少年兒童的特點,符合學校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校體育改革的一項可喜成果。
經過三門球人三年艱辛的努力,今天的三門球已經從最初的一個不起眼的教研課題,發展為獨具個性和有推廣價值的球類項目;從在一個小小的縣城開展的活動,到在省內各處開花結果,並引進國內學校及體育界的關注;從新穎別致的健身游戲,到正式編入省編體育新教材……三年來,三門球運動走過了一段不平坦的道路。
一
「三門球」是縣學生體育協會劉瑞武、韓世懷、王進、李應茂等研究發明的。該項目歷經了設計,實驗,再設計,以及普及推廣的艱難過程。
20世紀末的中國,歷經20年的改革開放,各條戰線、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校體育在這一時代的變遷中,不斷改革創新以適應時代的要求。1997年,劉瑞武等根據農村學校體育教學條件較差、器材缺乏、學生人數多、上課內容相對單調等實際狀況,開展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教學條件、豐富教學內容的探索活動。他們被一個稱為「四門大戰」的球類游戲所激發,產生了研究設計一項新穎別致,能在城鄉、中小學普遍開展,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球類運動項目的靈感。當年6月,由縣教育局、縣體委牽頭,縣學生體協成員掛帥成立了課題組,開始了三門球運動的研究和設計。
劉瑞武等學生體協成員都各自擁有一份工作,研究和設計都只能在 8小時外和節假日進行。平常劉瑞武、韓世懷、王進、李應茂各自為戰,節假日再碰頭商討,有時為一個數據、一個規則條款爭得面紅耳赤,經常為一個方案苦思冥想至深夜,草圖畫了一摞又一摞。為尋找理想中的三門球,劉瑞武想起80年代曾在上海一家商店看到過類似的球,老劉趕到上海,進商場,走街串巷,第三天才在上海市浦東區一家娛樂場所的倉庫里找到了想要的球。找回後,尺寸又不符合,老劉和課題組的同志,又反復進行了設計,自己動手縫制,用料幾次更改,再用球反復往臉上摔、身上打,最後才成功了。
三門球綜合了橄欖球、手球等多種球類運動的特點,是具有攻二防二的獨特競賽體系的新型球類運動。三門球運動要求參與者頭腦靈活冷靜,判斷准確、及時,因為比賽始終處於三方較量之中,不僅要斗勇,更要鬥智;既要本隊團結協作,利用集體的力量,又要隨時准備聯合其中的一方阻止另一方的進攻。最基本的運動形態是:在一個直徑 30米的圓形場地上等距離放置三個球門。在比賽時間內可將球向場上任何方向傳、遞、拍、滾、投或持球跑動,以將球射入對方任何一個球門為目的,同時阻止其他兩方獲得球或射門,被直接射中的球隊方扣2分,另一協同方扣一分,以100分為基礎分,最後以扣分隊少者名次列前。三門運動用球為正三棱形(粽子形),反彈方向捉摸不定,球棱長0.10米,頂部為弧形,用皮革或橡膠製成,可以充氣,重量在250克至300克之間(兒童使用的稍小、輕)。在球場圓周界線上等距設三個白色球,球門後裝有球網,球門高1.6米、寬2米,外形上與三門球球體相似。
二
為檢驗三門球推廣的可行性,設計方案一出籠,我縣就培訓體育教師 200餘名,並在海北、隆政、北凌三所初中和西場、大公、立發三所完中進行了實驗,並組織了專題研討。1998年,全縣廣泛開展我多層面的三門球競賽活動,1999年,全縣32所中心小學組織了三門球比賽,三門球在全縣中、小學得以普及,並「香」了起來。1998年至今,我縣已為省市培訓三門球教練員、裁判員近1000人,省、市、縣已多次舉行三門球比賽,省海中獲省中學生三門球比賽第三名。全省已舉行過多次三門球理論研討會。
三門球一問世就受到縣、市、省各級領導的關心和重視, 1998年1月通過了市級鑒定,市教委發文,將三門球列為學校體育教學的必選內容。1998年3月申請國家專利獲得授權,7月通過省級鑒定。省教委、省體委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揚州大學體育學院的領導,專程來我縣觀看了市首屆三門球邀請賽,並給予了充分肯定1999年1月,省體委主任孔慶鵬為三門球題詞:「創造三門球,服務青少年」2000年5月,省體育局將三門球列入全民健身推廣項目。2000年8月,三門球運動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項目被正式編入省中學體育教材。隨後,國家體育總局行文,將三門球列入國家新項目推廣計劃,要求通過周邊輻射,組織多層次競賽交流,逐步在全國普及。
我縣創造的三門球在理論上也有其獨特的建樹。縣學生體協先後編印了《三門球競賽規則》、《三門球競賽裁判法》。劉瑞武編寫的《三門球運動游戲教程》一書,由人民體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國發行。
三門球研製成功後,其專用器材獲得兩項國家專利。 1999年5月由國家教育部、衛生部、體育總局和團中央聯合舉行的中國學校體育先進經驗交流會暨體育器材教具改革展示會,與會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
記者在我縣部分中、小學調查了解到,三門球運動從場地、器材到運動形式都具有新穎、獨特,富有刺激性的特點,符合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深受他們的喜愛。其技、戰術簡便、易學,只要參與,很快就會掌握比賽的技巧,充分享受到三門球比賽的樂趣。該運動對於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青少年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激勵競爭意識,培養青少年學生多元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這是一次平常又動人心弦的體育活動。李堡中學把三門球器材運回的當天,便利用活動課的時間進行試教,哪知一下子哨聲、吶喊聲、加油聲、歡呼聲,喝彩聲鋪天蓋地,看似復雜混亂實則新穎有趣,觀看的師生圍了一圈又一圈,個個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我縣中、小學校內,三門球競賽不光男同學喜愛,女同學也很「迷戀」。在競賽時盡管她們的拼搶沒有男生那麼激烈,但是她們也能在競賽中都動起來,想方設法地傳球、躲避、進攻,樂此不疲,這是其他球類活動所不能比擬的。
海安鎮城南小學梅從聖老師介紹說,三門球運動確有它的獨到之處,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它的持球跑動、快速起動、即停、射門等技術動作能提高學生的速度、靈敏、力量等身體的基本素質。城南小學學生陳凡在作文里寫道:「我愛三門球,是因為它場地不需要太大、器材較簡單,隨時隨時地可以玩起來,危險性小,樂趣多……」
三年拼搏,三年艱辛;三年耕耘,三年收獲。如今,經過風雨洗禮的三門球,已魅力四射。創新才能出奇,創造才能度勢,三門球運動迎合了時勢,新世紀更呼喚著三門球運動。打三門球吧。把我們自己研製的新興運動打出聲威。 1894年籃球運動的創始人耐·史密斯博士也不會想到當年的娛樂運動現已風靡全球,逐漸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相信不久的將來,三門球運動將開拓出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
⑶ 小學五年級門球精神作文500字
小學作文意在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
小學生版作文寫作技權巧
一篇作文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綜合思維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迄今為止,許多學生把作文練習視為畏途,教師把作文教學當作一大難題。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兩個盲點:
第一、認識的誤區。他們覺得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做法是:按照「記敘——說明——議論」的序列,採取與講讀課文同步訓練作文。但是這樣的話,盲目性較大,沒有明顯的訓練重點。
第二、訓練的盲目。教師單純地在寫作技巧、方法上進行概念傳授。他們沒有顧及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蠻練」,奉「功到自然成」為玉律,所以收效甚微。
⑷ 教你怎樣射門球的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4MDEwODg0.html
這里來面全是周老師自教你射門球,我覺得不錯,樓主看看吧,希望你喜歡~~
⑸ 如何進行三門球規則的教學
主要採用激發興趣導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主動、積極性的學習氛圍。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了解三門球運動文化,引導學生進入三門球運動文化之中,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三門球操練習,將藝術滲透到體育中來,使體育與健康更優美、更生動。還採用快樂的游戲,達到熱身的目的,也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的基本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應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積極啟發學生進行思維,大膽創新。在主教材教學中,教師通過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辨析能力,發揮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體現了課改理念。通過教學比賽,如何躲避防守人員進行射門等情況,並讓學生自己先去體會後學習展示並說出做法。在學生思考或找到解決的方法之後,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練習中大膽體會和創造。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去自創練習,在實踐中去掌握技術動作。由於個別學生表現欲強,在嘗試練習過程後,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舞台,充分展示創造的成果,同時給其他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課後舞蹈放鬆,通過優美、熟悉的音樂和輕柔的舞蹈,可以使學生身心得到放鬆與恢復,充分體驗體育的樂趣,享受快樂體育。還通過生自評、互評,教師參評的評價方法,總結本課的收獲。表揚突出學生,鼓勵有待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後加緊練習,力求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快樂的教學氛圍,認真實施新課程標准,才能真正體會課改後的健康快樂體育。
⑹ 求各位幫忙找幾個守門員發手踢球,球門球,手拋球的動作教學視頻,謝謝!
你想要學習的話,建議在一刻足球的網站上找,專門做足球訓練教案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另外,你是想自己學,還是想教別人呢,在哪個年齡段?
⑺ 競技球共有多少種請用教學法介紹。
共有28種不同的球類
球類運動,包括手球、籃球、足球、排球、專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球、冰球、沙屬灘排球、棒球、壘球、藤球、毽球、乒乓球、檯球、鞠蹴、板球、壁球、沙壺、冰壺、克郎球、橄欖球、曲棍球、水球、馬球、保齡球、健身球、門球、彈球等.
⑻ 足球教學分享,直線邊線如何把足球打進,原來足球還有
開球:站在中圈外,兩腳橫跨中線,手平指向進攻方向,吹長哨; 輕微專犯規、違例:短哨,手上舉,屬表示間接任意球; 較嚴重犯規:短哨,聲音略高,跑向犯規地點,手指向進攻球門,判直接任意球; 嚴重犯規:短哨,音高。跑向犯規地點,招呼犯規隊員到面前,當面出示黃、紅牌,出示紅牌後手指向中線場外,示意出場;同時做好犯規時間、隊員記錄。 邊線球:根據邊裁示意,手平指向進攻方向,一般不鳴哨。 角球:手平指向發球的角球區。 門球:手平指向防守方球門 中場結束:兩聲短哨,手指向中圈,並示意球員把球交過來; 終場結束:三聲,兩聲短哨,一聲長哨,音略高,指向中圈。 進球:一聲長哨,高音,手指向中圈,並快步跑向中圈,然後記錄進球隊員及時間。 裁判跑位:原則上採用斜對角跑位,及在沒有邊裁的兩個區域來回直線跑位。
⑼ 球門球由誰開球
球門球:分為生球及死球,生球是足球被守門員接下,他可用腳或用手把球開出,而死球則是對方將球踢出底線,所得的球門球,守門員必須把球放定在地,然後由守門員或本方球員用腳開出。
⑽ 足球球門球怎樣才能開的遠
首先得先將球放到小禁區線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然後向後退出一段專助跑的距離, 助跑屬,踢球的下部偏右的地方。其實大家都有勁,為什麼有的人踢不遠? 或者只見高不見遠 那是吃球部位的原因
踢對了球的部位,不但可以省勁,還能踢得更遠,更好!答案補充 那是支撐腳與觸球腳之間配合的問題。 也是踢球經常遇到的一個技巧問題。估計你踢球的時候是大小腿一起擺動,身體的重心很靠前的原因。你可以先擺動大腿帶動小腿,身體的重心稍微向後靠點
可以嘗試下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