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鄂教版語文隔窗看雀最後兩句話獨立成兩個自然段,有何用意
一、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鄂教版第十冊第17課《隔窗看雀》是一篇語言生動、平實,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其中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態度能引起我們長久的思考,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審視周圍的人與物。
所有五年級的老師們都一致認為這篇文章選得好,但教學的難度卻很大。首先是散文這種「形散而神不散」的行文方式對學生來說難以把握。更重要的是文章從小小麻雀身上所折射出一種講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為了達到深入淺出、化繁為簡的目的,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1、學習生字詞,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2、通過與文本、與作者交流,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的可貴,感受作者對麻雀這個小生命的欣賞,從而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初步思考。3、通過學習文中優美細膩的語言文字,想像畫面,引導學生感悟作者語言表達的精妙。
二、談難點的突破
1、這篇文章的內涵與學生的認識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難,麻雀僅僅是一個他們並不陌生的事物,但是要感受和領悟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並不容易。如何讓學生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意義,領略到文章深處的東西呢?我採用讀悟結合的方法,抓住文章最主要的枝幹,緊緊扣住文中能夠讓學生的心靈產生摩擦和振動的語句,引導學生圍繞教學主題展開自主學習,感知、理解、回味,讀出文中情感,從文章的表層讀向深層,逐步領悟到作者的用意並感受到優美文字中所傳達出的情趣。
2、「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這句話出現在課文第六自然段的行為之中,很顯然,它是文章的文眼,是麻雀生活態度的集中體現,也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將這句話作為這堂課的閱讀切入點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但這句話高度概括很空很泛,即使學生在課文中一眼就發現了它,也只能代表作者的個人感悟,學生沒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無法與作者實現精神的溝通,無法真正領悟這句話並豐富它的內涵。怎樣突破這一難點呢?我在教學中沒有硬性揪著不放,而是暫時把它放在一邊,集中精力品味課文六至十一自然段,從作者對麻雀生活帶有濃厚感情的描述中體會這小生命活出快樂與堅忍,自信與樂觀,充實與幸福,學生通過讀書體會、想像補白等閱讀方法不斷豐富麻雀在其頭腦中的形象。在這之後,我水到渠成地將學生讀書體會歸納到文眼之下,告訴他們用心感悟到的正是「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的真正內涵。
此外在第九自然段,作者把麻雀比作點綴在人類生活中的活標點,語言優美風趣、比喻排比運用巧妙,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我把這段教學重點放在語言文字積累上,從「活標點」這一形象比喻出發給我們的世界帶來生趣,再利用將暗喻詞改成好像、猶如等,不露痕跡的提示暗喻寫法,最好後激發學生背誦下來。幾個環節體現語文課的本色,又避免機械訓練,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
三、說課後反思。
1、一直以為,文字是語文課堂得以飛翔的著陸點。脫離語言文字的著陸點,其感悟難以紮根。怎樣才能使學生「言語的耳朵」更加靈敏,「言語的眼睛」更加明亮?我覺得,一定要貼緊文本潛進字詞里去。《隔窗看雀》中不少文字句段,賦予了詩人特別的眼光與想像,平實而奇特,生動而鮮活,可以稱得上神來之筆。然而如何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神來之筆,讓學生感悟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一直是我設計這堂課和執教這堂課最大的困惑。
2、《隔窗看雀》是一篇文質優美、耐人尋味的好課文,但學生理解起來確實難度很大。課文裡面蘊藏著太多的知識點需要挖掘,而且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我感覺自己不知道怎樣把握,才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往是兼顧人文性而忽視工具性。通俗地說就是很容易顧此失彼。這節課我先後試教3次,最長一次拖堂40分鍾還是不得草草收場。有專家說,課堂上要爭取不問。問題是老師不問學生沒有那麼強的能力能自主學習。
『貳』 隔窗看雀的閱讀答案
1 為什麼用隔窗看雀做標題標題中的隔窗有偷窺之意,更有細瞧之感,隔窗就有內了別致的視覺和特容定的距離,麻雀在自然本真不受干擾的狀態下,展現了其不為人注意的另樣風致,使人把它與詩意,美好聯系起來。2 說說你對文中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這句話的理解人的一生因為忙碌而得到充實因此便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愧,即使是因為平庸也不會感到自卑3 它是點綴在人類生活中的活標點:落在冬季枯枝上時,是逗號;落在某一個牆頭上時,是句號;好幾只一起落在電線上時,是省略號;一對兒追逐翻飛,累了落在上下枝時,就是分號。
填空:
這段話表達了作者對麻雀(喜愛還表達了作者想學習麻雀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精神! )的感情。4隔窗看雀中的麻雀的生活態度是什麼不自卑、不相互輕視,沒有人類世界中的階層分別 每一隻麻雀都是那樣平凡但生活得很自在愉快不為自己的平庸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