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體備課中怎樣提高九年級歷史成績
近幾年來,我校借鑒了其他學校集體備課的方法,在各個教研組的協調下,成立了不同年級的學科備課小組。集體備課是一種集體行為,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性質的教學實踐活動反饋,同時分配各自不同的備課內容及教學任務。集體備課存在很大的優勢,但備課過程中又會有不足之處,只有揚長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備課的長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初中歷史教師集體備課的優勢
(一)使教師共享教育資源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與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最實際的問題,使教師達到資源共享。新課程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教師可以共享的資源如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等。以前學校有些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是從互聯網上找幾個與講課相關的課件,簡單地連接一下,這會令課堂效率大減。開展集體備課之後,我校的教師親自製作教學課件,他們首先會把教材吃透,再挑選和教材內容同步的幻燈片,突出使用課件的目的以及教學重難點。課堂上能用板書寫出來的,課件上就不再出現;課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顏色盡量做到不要太誇張。課堂主要是教學,不管多媒體課件使用起來多好,對教學只起幫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賓奪主。依據這些原則教師們做出的課件使用效果相當不錯,教師個人的資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時間和精力。如針對《和同為一家》的教學,教師們集體備課最後確定的課件一共13頁,涵蓋了與這一課教學相關所有內容:課題、學習目標、地圖、小結、練習、三個問題各1張、拓展內容5張,這樣的課件短小精悍,非常適用於歷史教學課堂。另外,集體備課給教師們搭建了一個平台,讓任課教師能平心靜氣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個問題,大家一起暢所欲言,說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討論的問題趨於明朗化,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研環境,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收獲,教師之間關系更融洽,縮短了教師間心與心的距離。
(二)讓年輕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不流於形式,教師無論年輕還是年老全部都要參加。備課內容一般安排常規教學(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輔導好、做好考核與評價),總結上周取得的教學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彌補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學任務。通常集體備課的情況是年輕教師發言比較少,多數時間是傾聽有經驗的教師講述課堂教學中的注意事項:怎樣突出教學重點、講明白教學難點,如何把握課堂、掌控課堂,如何合理、靈活地運用考核與評價,作業量如何合理安排,課堂出現意外情況應如何應對,怎樣主動關心學生、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等。年輕教師邊聽邊記,從中摘取對自己教學有益的內容,優化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加快進入教師角色的速度,決心盡快趕上其他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三)利於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
歷史教學內容不僅涉及到語文學科的文字,還涉及到地理學科的地圖、政治學科的思想認識。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如《春秋戰國的紛爭》這一課就涉及到考查學生的識圖填圖能力,先要掌握戰國七雄分別有哪幾個,要在地圖上准確填出各自的位置。《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涉及兩條絲綢之路的路線,陸上絲綢之路是考試必考的重點知識,它是我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西漢與中亞、西亞和歐洲之間有貿易交往事件,需要學生先掌握絲綢之路的起止點,然後准確填在圖上。歷史教材中會涉及到許多與語文相關的內容,如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出自於《江南地區的開發》,「以少勝多」「背水一戰」「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出自《伐無道誅暴秦》,「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問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戰國的紛爭》,「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等出自《中華文化的勃興》。在集體備課時兼顧其他學科,有利於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知識的相互滲透與融合。
(四)幫助教師優化教學環節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師參加優質課比賽,那麼這個年級的歷史教研組會安排專人負責幫助這位教師備課,從導入、板書設計、每個問題之間的銜接等進行指導。如導入這個環節,著名主編肖川說過:「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講求的是像磁石一樣吸引住學生」。那麼怎樣導入才能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跟著教師不知不覺學習新課呢?有的教師提議:從教科書中發動學生尋找「最」的方法導入新課。如世界上最豐富的古人類遺骨和遺跡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什麼人?現在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是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分別由那兩個原始居民最先種植?當我們看到鳥巢、水立方等北京奧運場館時,為其精巧設計嘆服的同時,最早的原始人類的房屋是什麼樣子?來源於哪個最早的遠古居民?有的教師說利用教科書中的插圖導入,如講《大變革的時代》中的商鞅變法,教材給出《商鞅舌戰守舊群臣》圖,教師首先利用視頻把歷史「復原」「重現」,然後向學生講解:商鞅手拿竹簡,秦孝公坐在地上,看著商鞅和不同意變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贄辯論,商鞅把他們反駁得無話可說。最後秦孝公作出決斷:商鞅的說法是對的,就按照商鞅說的變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覺就把商鞅變法記住了。集體備課這樣堅持下去,教師准確地傳授知識,優化了教師的教學環節,形成了團結向上的氛圍。
二、集體備課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師產生依賴心理
備課組長在開學初將所有教學內容的教案分給每位任課教師,讓他們分別上網查找下載,供教師共同使用。這樣列印出來教案既規范又美觀,足以應付各級組織的教學工作檢查,還可以獲得領導的好評,學校不必再擔心教師的備課出問題,教師不用再為重復寫教案而憂心。表面看來很完美,結果卻導致少數教師產生依賴心理,不認真鑽研教材,只把相關的教案復制、粘貼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學,生搬硬套地全部搬來使用,教案、課堂模式變成「雙胞胎」,教師書寫教案獨特的個性被扼殺了。
(二)個別教師集體備課的興致不高
個別教師認為參加集體備課是一種負擔,他們會湊到一起,干一些改作業、看閑書、聊小天的事情,不願與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彼此之間缺乏坦誠和真心,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來總結的教學經驗和反思,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領情,感覺有點吃虧,造成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從而就把集體備課變成一種負擔。
(三)集體備課易流於形式
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個別教師談不出有價值的觀點,只是循規蹈矩,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的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盡管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研討比較充分,但有些教師課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集體備課作為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科研活動,它是教師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它將倍受關注。只有揚長避短,集學科成員智慧解決課堂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
2. 蒙陰縣有幾個中學
網站首頁 機構設置 教育新聞 教育資源 德育天地 教育法規 招生考試 教育技術 廉政之窗 名校風采 名師風范 關於2008年中小學暑假放假的通知 全縣高中音體美特長生招生專業測試成績公示 更多>>--相關教育站點-- 中國科普博覽 中國教育熱線 中國教育科研網 中國教育信息網 中國教育信息平台 基礎教育21cn 中國教育資源網 中國教育科研網 高教學生信息網 中青在線 中國教育搜索 中國教育信息網 中國基礎教育網 山東學前教育網 齊魯特殊教育網 創新IT教育 中國招生考試在線 山東教育資產網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 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礎教育信息網 信息技術教育網 中國青年報 中國教育報 中國國丁網 中國教育報 中國德育報 惟存教育 K12資源庫 中國教育衛星網 --新聞媒體-- 中國教育報 山東教育電視台 山東教育社 中國教育新聞網 ----熱門網站---- 臨沂在線 搜狐首頁 網易主頁 新浪首頁 新華網 久久音樂網 黃金書屋 央視國際 網路搜索 全縣教育系統領導骨幹會議召開 08年山東省普通高考分數表 更多>>山東免費培訓五千名農村教師 北京奧運會今天開幕 【深度閱讀】教育讓每一個生命精彩 【讀者薦書】用好習慣為教育人生鋪路 山東全面推行校方責任險 培養負責任敢擔當的人才 更多>>常用應用軟體數字圖書館清華同方資源庫 春秋戰國紛爭和民族融合(教案)英語教案祖國山川頌(教案) 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更多>>用生命守望山城教育 城鄉教育綜合改革原點是公平(圖) 教育部請考生報考時查實高校招生資格 校園周邊環境好了 非法出版物少了 高校科研助力科技奧運 【經典品讀】在經典中尋求教育的源頭活水 改革中職課程培養主體素質更多>>上網學校蒙陰縣第一中學 蒙陰縣第三中學 蒙陰第一實驗小學 蒙陰第二實驗小學 蒙陰第三實驗小學 蒙城中學 劉洪中學 蒙陰鎮實驗學校 蒙陰鎮中心小學 蒙陰巨山中心小學 舊寨中學 舊寨中心小學 蒙陰第二中學 坦埠中心小學 岱崮一中 岱崮二中 岱崮中心小學 野店中學 野店中心小學 高都中學 高都中心小學 常路中學 常路中心小學 聯城中學 聯城中心小學 常馬中學 常馬中心小學 桃墟中學 桃墟中心小學 界牌中學 界牌中心小學 孟良崮中學 垛庄中心小學 界牌實驗學校 職教中心 蒙陰縣實驗中學蒙陰縣特殊學校 孟良崮完小
3. 初一上學年歷史復習資料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賦稅嚴重 3、刑法殘酷 4、秦二世更加殘暴
導致1、 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引發農民起義,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起義失敗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第十三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
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
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
「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
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
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13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14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大敗,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15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
16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8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商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19 相傳夏朝時期就有了歷法,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
20 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21 戰國末期楚國人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離騷》,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他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是孫武寫的《孫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咸陽。秦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24 秦朝的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26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27 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後期,國家的糧倉豐滿,府庫里的銅錢多的用不完,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將衛青、霍去病在漠北大敗匈奴,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29 漢武帝派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東漢時期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2 東漢張衡製造了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33 漢代最著名的醫學家是華佗和張仲景。前者製成麻醉葯劑「麻沸散」,編了醫學體操「五禽戲」。後者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他的創始人一是張陵。
35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36 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國時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台灣地區的聯系。
38 266年,司馬炎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軍隊滅掉了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
40 南朝的祖沖之時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41 北朝的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42 東晉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被後人稱為「書聖」。
43 東晉的顧愷之一生創作的畫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44 北朝時開鑿的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藝術。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滅亡,算一算,它持續了14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滅亡,它持續了210年;東漢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滅亡,它持續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紀50年代;125年是2世紀20年代;1311年是14世紀初;1994年是20世紀90年代,又叫20世紀末。
47 從考古資料上看,無錫已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了。
48吳國的開創者是泰伯,發祥地是無錫梅里。
49 無錫地名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
50 唐代無錫縣令敬澄在惠山開鑿了惠山泉,陸羽的《茶經》品評它為天下第二泉。
51無錫東林書院的著名對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
4. 三字經五句到八句的教案
引導學生朗讀幾遍,熟悉內容。(2』)由周朝的逐漸衰弱引入到春秋戰國時期。
教授: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在春秋戰國的標示下列舉這一歷史階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
前7世紀前半葉,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
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葵丘會盟,成為中原霸主
前7世紀後期,晉楚城濮之戰,晉大敗楚國,晉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紀初,晉楚爭霸,楚大敗晉國,楚莊王稱霸中原
春秋晚期,吳越爭霸。前5世紀初吳王夫差滅越王稱霸
前5世紀初,越王勾踐滅吳稱霸
依照上述傳承通過板書右面的地圖來講解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位置,強調中原地區的重要性。
春秋時期開始了諸侯爭霸。簡要介紹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用做好的五霸圖給同學演示。(2』)
春秋時期由於權利的紛爭,文化方面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這一誕生了。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話說孔子曾經拜過一位七歲孩童為師。
一天,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板書配合),坐在裡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項橐。」
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你的嘴很厲害,我想考考你——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裡沒有魚兒?什麼門沒有門閂?什麼車沒有輪子?什麼牛不生犢兒?什麼馬不產駒兒?什麼刀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男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什麼天太短?什麼天太長?什麼樹沒有樹枝?什麼城裡沒有官員?什麼人沒有別名?」(此處與學生互動,板書配合)
問完,孔子盯著項橐露出微笑。
項橐想了想說:「您聽著——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兒,無門扇的門沒有門閂,用人抬的轎子沒有輪子,泥牛不生犢兒,木馬不產駒兒,砍刀上沒有環,螢火蟲的火沒有煙,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長,枯死的樹木沒有樹枝,空城裡沒有官員,小孩子沒有別名。」
孔子大驚,這孩子竟智慧過人!
項橐這時不容孔子多想,反問他說:「現在輪到我考您了——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鴻雁和仙鶴為什麼善於鳴叫?松柏為什麼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鵝和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松柏冬夏常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堅實。」
「不對!」項橐大聲說,「龜鱉能浮在水面上,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腳方嗎?青蛙善於鳴叫,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嗎?胡竹冬夏常青,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莖心堅實嗎?」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拱拱手連聲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駕著車繞道走了。(3』)
這一故事在我們三字經後面的勸學部分還會再次學到。它不僅反應了古代兒童的聰明好學,更反應了古代人的求學態度。孔子這樣的聖人都可以為一個七歲的小孩子而躬身,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謙虛地向別人學習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我們後世創造了眾多寶貴遺產。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優秀。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它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認為是不詳的物體,又被稱為掃把星,每76年才能看見一次。(演示課件)我國建築業的祖師爺魯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為人們創造了許多生產工具,如鋸、刨子、石磨、木鳥、雲梯、立體石刻地圖。現在建築業還會辦法魯班獎給建築業的優秀人士。魯班的妻子雲氏也是以為能工巧匠,據史書記載,傘就是她發明的。(演示課件)(2』)
此時到了戰國時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書上的地圖進行簡介)
戰國(前475年到前221年)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
前4世紀中期,魏齊桂陵之戰和魏齊馬陵之戰
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秦國獨霸
通過地圖簡要介紹戰國概況。(4』)
介紹戰國時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羅江的故事、扁鵲發明四診法
司南的發明。(演示課件)
司南的發明應該在春秋戰國時期。
古代人發現一種可以吸鐵的石頭,並能指示南北,於是人們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個四周寫滿天乾地支(與三字經之前的課程結合)的方盤上,便可通過司南來辨別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問:為什麼是勺子的形狀?(鼓勵學生發揮)
答案:因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時北斗星導航衛星在西昌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的新聞。(演示課件)
春秋戰國時期的許多故事都被後人編成了成語,將以下成語(已編寫成學生課件)留給學生自己課下搜索,了解故事內容。
退避三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卧薪嘗膽、老馬識途、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圍魏救趙、胡服騎射、竊符救趙、毛遂自薦、懸梁刺股、一鼓作氣、千金買骨、驚弓之鳥、高山流水
講授:
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通過長城、兵馬俑引出秦統一六國。簡要介紹秦始皇。播放木偶劇,演繹秦始皇功勛。播放前將問題留給學生,秦始皇統一六國都做了什麼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劇後請同學回答(配合課件示意)
5. 討論一下,各學校教研組中,各年級備課組集體備課怎樣進行才有實效
近幾年來,我校借鑒了其他學校集體備課的方法,在各個教研組的協調下,成立了不同年級的學科備課小組。集體備課是一種集體行為,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性質的教學實踐活動反饋,同時分配各自不同的備課內容及教學任務。集體備課存在很大的優勢,但備課過程中又會有不足之處,只有揚長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備課的長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初中歷史教師集體備課的優勢
(一)使教師共享教育資源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與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情況下,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最實際的問題,使教師達到資源共享。新課程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教師可以共享的資源如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等。以前學校有些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是從互聯網上找幾個與講課相關的課件,簡單地連接一下,這會令課堂效率大減。開展集體備課之後,我校的教師親自製作教學課件,他們首先會把教材吃透,再挑選和教材內容同步的幻燈片,突出使用課件的目的以及教學重難點。課堂上能用板書寫出來的,課件上就不再出現;課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顏色盡量做到不要太誇張。課堂主要是教學,不管多媒體課件使用起來多好,對教學只起幫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賓奪主。依據這些原則教師們做出的課件使用效果相當不錯,教師個人的資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時間和精力。如針對《和同為一家》的教學,教師們集體備課最後確定的課件一共13頁,涵蓋了與這一課教學相關所有內容:課題、學習目標、地圖、小結、練習、三個問題各1張、拓展內容5張,這樣的課件短小精悍,非常適用於歷史教學課堂。另外,集體備課給教師們搭建了一個,讓任課教師能平心靜氣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個問題,大家一起暢所欲言,說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討論的問題趨於明朗化,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研環境,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收獲,教師之間關系更融洽,縮短了教師間心與心的距離。
(二)讓年輕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不流於形式,教師無論年輕還是年老全部都要參加。備課內容一般安排常規教學(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輔導好、做好考核與評價),總結上周取得的教學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彌補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學任務。通常集體備課的情況是年輕教師發言比較少,多數時間是傾聽有經驗的教師講述課堂教學中的注意事項:怎樣突出教學重點、講明白教學難點,如何把握課堂、掌控課堂,如何合理、靈活地運用考核與評價,作業量如何合理安排,課堂出現意外情況應如何應對,怎樣主動關心學生、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等。年輕教師邊聽邊記,從中摘取對自己教學有益的內容,優化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加快進入教師角色的速度,決心盡快趕上其他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三)利於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
歷史教學內容不僅涉及到語文學科的文字,還涉及到地理學科的地圖、政治學科的思想認識。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如《春秋戰國的紛爭》這一課就涉及到考查學生的識圖填圖能力,先要掌握戰國七雄分別有哪幾個,要在地圖上准確填出各自的位置。《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涉及兩條絲綢之路的路線,陸上絲綢之路是考試必考的重點知識,它是我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西漢與中亞、西亞和歐洲之間有貿易交往事件,需要學生先掌握絲綢之路的起止點,然後准確填在圖上。歷史教材中會涉及到許多與語文相關的內容,如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出自於《江南地區的開發》,「以少勝多」「背水一戰」「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出自《伐無道誅暴秦》,「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問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戰國的紛爭》,「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等出自《中華文化的勃興》。在集體備課時兼顧其他學科,有利於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知識的相互滲透與融合。
(四)幫助教師優化教學環節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師參加優質課比賽,那麼這個年級的歷史教研組會安排專人負責幫助這位教師備課,從導入、板書設計、每個問題之間的銜接等進行指導。如導入這個環節,著名主編肖川說過:「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講求的是像磁石一樣吸引住學生」。那麼怎樣導入才能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跟著教師不知不覺學習新課呢?有的教師提議:從教科書中發動學生尋找「最」的方法導入新課。如世界上最豐富的古人類遺骨和遺跡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什麼人?現在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是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分別由那兩個原始居民最先種植?當我們看到鳥巢、水立方等北京奧運場館時,為其精巧設計嘆服的同時,最早的原始人類的房屋是什麼樣子?來源於哪個最早的遠古居民?有的教師說利用教科書中的插圖導入,如講《大變革的時代》中的商鞅變法,教材給出《商鞅舌戰守舊群臣》圖,教師首先利用把歷史「復原」「重現」,然後向學生講解:商鞅手拿竹簡,秦孝公坐在地上,看著商鞅和不同意變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贄辯論,商鞅把他們反駁得無話可說。最後秦孝公作出決斷:商鞅的說法是對的,就按照商鞅說的變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覺就把商鞅變法記住了。集體備課這樣堅持下去,教師准確地傳授知識,優化了教師的教學環節,形成了團結向上的氛圍。
二、集體備課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師產生依賴心理
備課組長在開學初將所有教學內容的教案分給每位任課教師,讓他們分別上網查找,供教師共同使用。這樣列印出來教案既規范又美觀,足以應付各級組織的教學工作檢查,還可以獲得領導的好評,學校不必再擔心教師的備課出問題,教師不用再為重復寫教案而憂心。表面看來很完美,結果卻導致少數教師產生依賴心理,不認真鑽研教材,只把相關的教案復制、粘貼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學,生搬硬套地全部搬來使用,教案、課堂模式變成「雙胞胎」,教師書寫教案獨特的個性被扼殺了。
(二)個別教師集體備課的興致不高
個別教師認為參加集體備課是一種負擔,他們會湊到一起,干一些改作業、看閑書、聊小天的事情,不願與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彼此之間缺乏坦誠和真心,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來總結的教學經驗和反思,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領情,感覺有點吃虧,造成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從而就把集體備課變成一種負擔。
(三)集體備課易流於形式
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個別教師談不出有價值的觀點,只是循規蹈矩,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的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盡管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研討比較充分,但有些教師課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集體備課作為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科研活動,它是教師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它將倍受關注。只有揚長避短,集學科成員智慧解決課堂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
6. 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的活動與探究
::相關教案::
遼、宋、西夏、金的並立 川教版
評價鄭和下西洋(活動課專)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屬立教學反思 人教課標 七年級 下學期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人教課標 七年級 下學期
第四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人教課標
第四學習主題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川教版 (教參)
第六學習主題 科技、教育與文化 川教版 (教參)
第五學習主題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川教版 (教參)
第二學習主題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川教版 (教參)
第九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教案 七年級 人教課標
第三學習主題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川教版 (教參)
第七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新課標魯教版
第七學習主題 社會生活 川教版 (教參)
第一學習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川教版 (教參)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教學設計 人教課標
第8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嶽麓版
第6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新課標魯教版
7. 七年級上歷史第十二課的教案 求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13
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上全冊教案[七年歷史教案]
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全集第一單元中華民族的起源教案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案第三單元大一統的秦漢帝國教案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教案前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歷史的含義;補充公元紀年法,什麼是「年代」?什麼是「世紀」?怎樣計算?中國古代史的大致線索。思想認識:使學生認識到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學習歷史有哪些用途。能力培養:通過讓學生討論...
2008-03-24 17:06:12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全冊教案[七年歷史教案]
人教《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全冊教案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9課)[知識與能力]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過程與方法]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情...
2008-03-21 10:42:16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全部教案)[七年歷史教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全部教案)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9課)[知識與能力]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過程與方法]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3...
2008-03-11 09:01:00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七年歷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上冊全集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1—4課)[知識與能力]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過程與方法]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情感態度與...
2008-03-05 15:16:46 川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全冊教案[七年歷史教案]
第六學習主題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一課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教學目標:一、識記與理解記住隋統一全國的時間,唐太宗的姓名和年號,隋唐兩朝的都城,了解「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理解「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二、能力與方法通過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國家的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探尋「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
2008-02-28 15:45:43 (彩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七年歷史教案]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1課 繁榮一時的隋朝第2課 「貞觀之治」第3課 「開元盛世」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第7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動課一 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第12課 蒙古的興起...
2008-02-28 15:30:56 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七年歷史教案]
第一課隋朝的統一與大運河教案示例本課重點:隋朝大運河;暴君隋煬帝本課難點:科舉制度的創設教學過程:一、導入復習提問:(1)北周是什麼時候統一北方的?(2)(展示楊堅的圖片),581年,這個人奪取了北周政權,建立了隋朝,他是誰?二、講授新課1、隋朝統一南北南北朝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強經濟交流,結束分裂割據局面。而廣大人民經過長期的戰亂,人心嚮往統一...
2008-02-23 17:15:43 初一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七年歷史教案]
初一年級歷史上冊教案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1—4課)[知識與能力]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過程與方法]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008-10-28 10:07:26 七年級歷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學設計及反思[七年歷史教案]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課題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計劃學時1課時教材分析本課主要講述蒙古族的興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涉及元朝的政治和經濟史內容。教材通過三目內容來完成,第一目著重介紹「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第二目主要講述元朝的統一,包括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往及行省制度的確立等內容。第三目呈現的是元朝民族的融合與發展。在...
2008-09-22 12:20:41 華師版七年級歷史《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學設計[七年歷史教案]
華師版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課 題第5課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課程標准以中日交流、中印文化交流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交流的發展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通過了解長安城的布局,讓學生感受長安城恢弘的氣勢、繁榮和多樣的城市面貌,體會到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開放性的國際大都會。(2)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認識我國的經濟、文化在唐代...
2008-03-24 17:38:40 人教七年級歷史教案 上冊第6課[七年歷史教案]
第二單元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撰搞人姚紅梅審驗人趙瑞娟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東周概念的內涵及春秋戰國的歷史分期。列舉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名稱。知道齊桓公爭霸、晉楚爭霸及馬陵之戰、長平之戰。(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較、評價、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發揮重塑歷史特色人物的想像能力。識讀春秋戰國形勢圖,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3)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