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春夜別友人教案

春夜別友人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31 04:10:22

A. 寫給王勃叔叔的作業

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案全集 「風神初震」的初唐詩 第一課時總述 第二課時詩歌回鑒賞(一) 一、陳子昂《答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二、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第三課時詩歌鑒賞(二) 一、楊炯《從軍行》 二、王勃《滕王閣》 第四課時詩歌鑒。

B. 十二冊,古詩三首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全詩的大意是:園子里那綠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陽一出就曬幹了;溫暖的春天給萬物帶來了恩惠,使它們充滿了生機,可常常擔憂秋天的到來,因為一到秋天,草木枯黃,百花凋零,萬物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河流都向東流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流回來呢?青少年時期不努力學習,到老了傷心後悔也沒有什麼用了。前四句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返,後一句直抒胸臆,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七步詩》的作者是三國時期的詩人曹植。全詩的大意是: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兩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後一句話鋒一轉,集中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他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出塞」,就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寫到邊關,明月和邊關已經成了戍邊將士生活中的兩個典型景物。大概守衛邊關的戰士們,白天軍務繁忙沒有時間想家,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孤寂凄清,舉頭望見那千里與共的明月,低下頭不免思念起故鄉的親人來。全詩的大意是:這明月就是秦漢時戍邊將士仰望過的明月,這邊關就是秦漢時戍邊將士守衛的邊關,久別親人,經過長途跋涉,到邊防線上駐守的將士們還沒能回到家鄉。只要有李廣那樣的大將戍守邊關,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願。
樂府漢代的詩歌體裁。原是漢代朝廷的音樂官署。它的主要任務是採集各地民間詩歌和樂曲。後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叫做樂府。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作品有《曹子建集》十卷,收詩八十餘首,文賦四十餘篇。

王昌齡(?—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江寧(今南京)人。一說太原人,又說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考取進士,雖升至校書郎,但後來一再被貶,終竟被刺史閭丘曉忌才殺害。存詩一百八十多首,多寫邊塞和婦女生活。情深意切,語言精練。作品有《王昌齡集》。

龍城飛將「龍城」指盧龍城,在今河北省,漢時屬右北平郡。「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以英勇善戰聞名。西漢武帝時,封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聽說以後,稱李廣是漢朝的飛將軍,一連好幾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區。
我也是六年級的
這我的筆記

C. 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

.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目錄
「風神初振"的初唐詩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陳子昂/3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3
從軍行 楊炯/4
滕王閣 王勃/4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6
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
望月懷遠 張九齡/11
送魏萬之京 李頎/11
山居秋暝 王維/1l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12
燕歌行 高適/14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岑參/15
豪放飄逸的李白詩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19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 白/21
送友人 李 白/23
將進酒 李 白/23
沉鬱頓挫的杜甫詩
旅夜書懷 杜甫/29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 甫/30
客至 杜 甫/30
創新求變的中唐詩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35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35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 愈/36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38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
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鄞弟妹 白居易/38
天上謠 李賀/39
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45
安定城樓 李商隱/45
九曰齊山登高 杜牧/46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46
長安晚秋 趙嘏/48
商山早行 溫庭筠/48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詞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53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韋 庄/53
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 馮延巳/54
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李璟/55
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 李 煜/55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李 煜/56
「格高韻遠」的北宋詞(一)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晏殊/61
踏莎行(候館梅殘) 歐陽修/62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歐陽修/62
蘇幕遮(碧雲天) 范仲淹/65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張 先/66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柳永/66
「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 軾/71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蘇軾/72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蘇軾/73
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 蘇軾/74
「格高韻遠"的北宋詞(二)
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晏畿道/79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晏畿道/80
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80
踏莎行(霧失樓台) 秦觀/82
橫塘路(凌波不過橫塘路) 賀 鑄/83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84
「極其工」、「極其變」的南宋詞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89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89
滿江紅(怒發沖冠) 岳 飛/90
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 陸 游/92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92
鬲溪梅令(好花不與滯香人) 姜夔/94
「龍騰虎擲"的稼軒詞
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棄疾/99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棄疾/99
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辛棄疾/102
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辛棄疾/103

找了半天,只找了個目錄,再給你找找
5555555,找不到了,你自己按照目錄找參考書復習ba,我盡力了!!

D. 人教版初二語文下冊課外古詩詞

登幽州台歌網路名片
《登幽州台歌》是中國唐代詩人陳子昂所作的最為著名的唐詩,體裁屬樂府。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中的「古人」和「來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樣禮賢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賢臣。這首詩通過抒發詩人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目錄[隱藏]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注釋
譯文
作品鑒賞
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注釋
譯文
作品鑒賞
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 陳子昂 《登幽州台歌》詩畫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2]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1、選自《陳伯玉集》。
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台。修建黃金台用於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於其上而得名,其師郭隗為例,成為當時燕昭王用黃金台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
3、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4、愴然:悲傷的樣子。
5、涕:古時指眼淚。
6 、前:向前看。
7 、念:想到。
譯文
直譯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看不到後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
意譯
放眼望去哪有古賢人的蹤影,回頭看看也不見一個效法古賢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台、黃金台),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2]
從這首流傳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
詩人孤獨於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他心中到底是憂慮大唐社稷還是感傷文化的蕭條呢?在這薊北幽州台上,他或許想到了大破齊軍的燕國上將軍樂毅,或許想到了北征烏桓臨石觀海的三國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帳下,竟無用武之地,英雄已遠而前途渺茫,那份曠世的孤獨,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台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該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該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遠游》有雲:「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該篇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採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通過抒發詩人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這首詩歌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艷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樓台高聳,詩人獨立,臨風遠眺,面對雄偉壯麗的祖國山川,激情滿懷,思緒萬千。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元,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念這首詩,人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倉涼悲壯的氣氛,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1]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陳子昂,字伯玉(約公元659~公元700),梓州射洪人(今四川射洪)。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年輕時性格豪爽(少任俠)。二十四歲中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台正字,轉右拾遺。直言敢諫,所陳多切中時弊。三十六七隨建安王武攸宜東征契丹,所提建議不被採納,反而受到降職處分。三十八解職還鄉,為縣令段簡所誣,死於獄中,時年四十一。在文學上,他繼「初唐四傑」之後,高舉革新大旗,大力反對齊梁文風,提倡「漢魏風骨」,強調興寄。他的創作,大多內容充實,剛健質朴。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軀。[2]
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
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唐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中進士,後升為右拾遺。而後隨武攸宜東征契丹,多次進諫,未被採納,卻被斥降職。
陳子昂在政治上曾針對時弊,提過一些改革的建議。在文學方面針對初唐的浮艷詩風,力主恢復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他自己的創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詩,風格朴質而明朗,格調蒼涼激越,標志著初唐詩風的轉變。
有《陳子昂集》,事見《舊唐書》卷一九○中、《新唐書》卷一○七有傳。
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收錄為滬教版六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三課。
陳子昂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陳子昂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博覽群書,擅長寫作。同時關心國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樹。24歲時舉進士,官麟台正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時武則天當政,信用酷吏,濫殺無辜。他不畏迫害,屢次上書諫諍。武則天計劃開鑿蜀山經雅州道攻擊生羌族,他又上書反對,主張與民休息。他的言論切直,常不被採納,並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垂拱二年(686),曾隨左補闕喬知之軍隊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叛亂,又隨建安王武攸宜大軍出征。兩次從軍,使他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獲得較為深刻的認識。聖歷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沈亞之《上九江鄭使君書》)。今天射洪縣城古城牆名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稱實為紀念陳子昂。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在唐詩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績。盧藏用說他「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陳伯玉文集序》)。宋劉克庄《後村詩話》說:「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倡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於黃初、建安矣。」金元好問《論詩絕句》也雲:「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准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都中肯地評價了他作為唐詩革新先驅者的巨大貢獻。但他的部分詩篇,還存在著語言比較枯燥、形象不夠鮮明的缺點。
中文名:陳子昂別名:陳拾遺國籍:中國出生地: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出生日期:公元659 逝世日期:公元700職業:唐代文學家代表作品:《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字:伯玉
唐代初期詩歌,沿襲六朝余習,風格綺靡纖弱,陳子昂挺身而出,力圖扭轉這種傾向。陳子昂的詩歌,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朴、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陳子昂死後,其友人盧藏用為之編次遺文10卷。今存《陳伯玉文集》是經後人重編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間楊澄校刻楊春本《陳伯玉文集》10卷收輯作品比較多,並附錄《新唐書》本傳等有關材料。《四部叢刊》本即據此本影印。《世界文庫》本,曾據明、清各本作過若幹校訂。今人徐鵬校點《陳子昂集》,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校以《全唐詩》、《全唐文》、《文苑英華》等書,補入詩文10餘篇,成為較完備的本子,後附今人羅庸《陳子昂年譜》。今人彭慶生有《陳子昂詩注》。後附其所編《陳子昂年譜》及「諸家評論」。岑仲勉有《陳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跡》一文(載《輔仁學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有詩文《慶雲章》、《感遇詩三十八首》、 《觀荊玉篇》、《鴛鴦篇》、 《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 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知之》、《 贈趙六貞固二首》、《答韓使同在邊》、《征東至淇門答宋十一參軍之問》、《 答洛陽主人》、《 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酬暉上人夏日林泉》、《 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送別出塞》、《登薊丘樓送賈兵曹入都》、《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秋園卧病呈暉上人》、《登澤州城北樓宴 山水粉圖》、 《彩樹歌》、《春台引》、 《寒食集畢錄事宅作》、 《登幽州台歌》、 《喜馬參軍相遇醉歌》 《度荊門望楚》 《晚次樂鄉縣》、《同王員外雨後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 《東徵答朝臣( 一作達 )》、《相送》、《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 《題李三書齋》、 《崇嗣》、 《送魏大從軍》、 《送殷大入蜀》、 《落第西還別劉祭酒高明府》、 《落第西還別魏四懍》、《送客》、《春夜別友人二首》》 《遂州南江別鄉曲故人》、 《送東萊王學士無競》、 《送梁李二明府》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 《春晦餞陶七於江南同用風字》、 《喜遇冀侍御●【左王右圭】》、《崔司議泰之二使》、 《登薊城西北樓送崔著作融入都》、 《月夜有懷》、《夏日游暉上人房》、 《春日登金( 一作九 )》、《華觀》、 《群公集畢氏林亭》、 《宴胡楚真禁所》、 《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 《晦日宴高氏林亭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上元夜效小庾體》、 《洛城觀●【左酉右甫】應制》、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禮撫事述懷應制》、《酬田逸人游岩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 《白帝城懷古》、 《峴山懷古》、 《宿空●【左舟右令】峽青樹村浦》、 《宿襄河驛浦》、 《贈嚴倉曹乞推命錄》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 《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 《卧病家園》、《於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憶作以示之》、 《萬州曉發放舟乘漲還寄蜀中親朋》、 《入峭峽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嶺相映有奇致焉》、 《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後不相及》、 《同●【上日下文】上人傷壽安傅少府》、 《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涼獨坐思遠率成十韻》、 《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已》、 《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初入峽苦風寄故鄉親友》、 《題田洗馬游岩桔槔》、 《古意題徐令壁(一作題著作令壁)》、 《贈別冀侍御崔司議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見歲時雜詠末句缺一字)》
寫作背景
公元六九六年,契丹攻陷了營州,陳子昂奉命出征,帶兵的將領是個草包,接連打了幾次敗仗,陳子昂提了很多建議,也未被採納,眼看著報國的良策無法實現。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戰國時廣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憤之極,寫下了這首《登幽州台歌》。

E. 蘇教版《唐宋詩詞選讀》的文學常識整理,急求!希望高效復習應考,拜託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老師們了!

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案全集
「風神初震」的初唐詩
第一課時總述
第二課時詩歌鑒賞(一)
一、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二、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第三課時詩歌鑒賞(二)
一、楊炯《從軍行》
二、王勃《滕王閣》
第四課時詩歌鑒賞(三)
――《春江花月夜》簡案
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
山居秋暝
與諸子登峴山
燕歌行
夢游天姥吟留別
將進酒
沉鬱頓挫的杜甫詩
兵車行
《旅夜抒懷》、《客至》
詠懷古跡(其三)
⑴背熟《詠懷古跡(其三)》
創新求變的中唐詩
詩國余輝中的晚唐詩
《九日齊山登高》
《長安晚秋》教案
《商山早行》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詞
「格高韻遠」的北宋詞
東坡詞專題教案
「極其工」、「極其變」的南宋詞
龍騰虎擲的稼軒詞專題教案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案
《青玉案•元夕》教案

「風神初震」的初唐詩
學習目標:
1、能夠感悟初唐詩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體會初唐詩歌剛健而飛動的抒情風格。
3、能撰寫500字左右的鑒賞文章。
教學建議:
在盛唐詩歌高潮到來之前,無論從形式和精神氣質上來說,初唐詩都處於准備階段。這一時期的詩歌雖然是以綺靡婉媚的詩風為主,但隨著以「四」為代表的中下層文士的崛起,給詩歌注入了情思濃郁、氣勢壯大的氣息。因此,這是一個詩歌發展緩慢但又孕育著高潮的時期。本專題選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詩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專題的重點和難點。
1、對《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揣摩具體詞句的同時著重體會其於沉靜之中見深摯情感的藝術境界。
2、《滕王閣》在必修本中已經附在《滕王閣序》之後,可以學生自學為主,讓學生將序文和詩歌進行對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勾畫出詩中表示時間和空間的詞語,然後體會作者那種面對永恆的存在所發出的人世滄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此詩的教學資源比較多,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活動。此詩的難點是詩歌中所傳達出來的對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的同時要將此問題講深講透,並且要進行正確引導。
4、重點放在《春江花月夜》,詩歌的主要意象是什麼?抒情主人公是誰?
《滕王閣》在必修四齣現過,可以先擱置,到講晚唐詩時,設「登高」詩專題時對比鑒賞。

第一課時總述
學習目標:
1、了解唐詩發展的過程,對唐詩有一個總體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風。
教學過程:
一、簡述唐詩發展過程
1、看電視散文《唐之韻》之「千古唐詩」(第1集)(約20分鍾)
2、簡述唐詩發展過程
(1)可發資料《唐詩的發展》。
(2)也可讓同學課前認真預習附錄部分的《唐詩的歷程》。
二、初唐早期文風
1、歷史沿革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
2、我們知道,南朝文風流行詞采華美,音韻流轉,後世稱之為綺靡艷麗。如:
(1)梁武帝蕭衍的《子夜四時歌》(宮體詩)
江南蓮花開,紅光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2)徐陵的《長相思》
長相思,望歸難。傳聞奉詔戍皋蘭。龍城遠,雁門寒,愁來瘦轉劇,衣帶自然寬。念君今不見,誰為抱腰看。
3、在盛唐詩歌高潮到來之前,無論從形式和精神氣質上來說,初唐詩都處於准備階段。這一時期的詩歌雖然是以綺靡婉媚的詩風為主,但隨著以「四傑」為代表的中下層文士的崛起,給詩歌注入了情思濃郁、氣勢壯大的氣息。因此,這是一個詩歌發展緩慢但又孕育著高潮的時期。
初唐四傑是初唐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也稱「王楊盧駱」。他們的詩歌還沒有完全擺脫齊梁詩風的影響,但已經擴大了詩歌的題材內容,把詩歌從宮廷移到了市井,從台閣移到江山和塞漠,詩的風格也較清峻,對扭轉初唐詩風起到了促進作用。到沈佺期、宋之問時,確定了律詩嶄新的形式。
4、「風神初振」的初唐詩為詩的「盛唐」奠定的基礎。
為什麼說初唐詩是「風神初振」呢?我們下節課再一起探討。
三、布置作業
1、認真預習「風神初振」的初唐詩(共5首)中的前四首。
2、請大家查閱有關作者資料。

第二課時詩歌鑒賞(一)

教學目標:
1、對《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揣摩具體詞句的同時著重體會其於沉靜之中見深摯情感的藝術境界。
2、《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一篇,雖然是一首和詩,但寫得別有情致。詩人驚新而不快,賞心而不樂,感受新鮮而思緒凄清,景色優美而情調淡然,甚至於感傷,有滿腹牢騷寄於言外。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該詩在使用「虛」字上的妙處的同時,體悟詩人這種獨特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一)由《登幽州台歌》導入: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參考《學習與評價》
2、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劇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現出他的懷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憂憤,他心底的波瀾。(引出作者陳子昂的介紹。)
(二)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年任俠,24歲舉進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稱陳正字。遷右拾遺,故又稱陳拾遺。屢上書言事,辭多直切,頗中世病,但罕為用。曾隨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職。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誣陷,下獄死。陳子昂所作詩論著作《修竹篇序》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六朝柔靡詩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對唐代詩歌及後代詩歌創作均有積極影響。所作詩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為代表,作品指斥時弊,風骨高古,有漢魏風骨,是他的詩歌理論的最好體現。
(三)朗讀《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 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 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四)詩歌鑒賞
1、根據注釋,初探詩意
2、找出詩中分別寫「夜」、「別」、「時間」、「空間」的語句。
銀燭――「夜」; 離堂――「別」。
3、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離情別意。
4、具體分析
這首律詩一開頭便寫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作者抓住這一時刻的心理狀態作為詩意的起點,徑直但卻自然地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頗為深摯。「銀燭吐青煙」,著一「吐」字,使人想見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著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金樽對綺筵」,用一「對」字,其意是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而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中境界,於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
頷聯「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源出《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是借用絲弦樂器演奏時音韻諧調來比擬情誼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遙遠,與「琴瑟」作為對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內心的波瀾:「離堂」把臂,傷「琴瑟」之分離;「別路」迢遙,恨「山川」之繚繞。這兩句著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欷歔。
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承上文寫把臂送行,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這時候,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這里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為離人暫停須臾,難舍難分時刻終於到來了。
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著一「何」字,強調後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這首詩中作者沒有套用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卻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應不溫不火。「火」則悲吟太過而感情淺露;「溫」則缺乏蘊藉而情致不深。此詩寫離情別緒意態從容而頗合體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氣象至為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5、探討詩人是如何從空間與景物的描繪中寫離情別意的?
詩人先寫離別時的華筵(室內)的人和物,再寫朋友告別時的環境(室外),突出表現了朋友依依惜別之情。詩人是根據離別的時間順序來安排空間和景色的轉換的,景色隨著空間而變化,情感跟隨景色的變化而逐漸加深。可以用下表來顯示:
空間:離堂華筵(室內) 別路山川(戶外) 洛陽古道(遙想)
景色:銀燭青煙 明月高樹 悠悠遠道
金樽綺筵 長河曉天
情感:相對無言 時光催人 悠悠離情
離情纏綿 難舍難分 此會何年

(五)總結詩歌鑒賞的一般規律。
(六)陳子昂與徐陵詩的簡單比較(「風神初振」總結)
附:徐陵的《長相思》
長相思,望歸難。傳聞奉詔戍皋蘭。龍城遠,雁門寒,愁來瘦轉劇,衣帶自然寬。念君今不見,誰為抱腰看。
1、徐詩有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陳詩無。
2、二詩寫離情別緒,徐詩作哀聲而無風骨,陳詩無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詩作已遠離南朝時期的綺靡婉媚之風,已具風骨興寄。這就叫「風神初振」!

二、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一)朗誦詩歌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 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 歸思欲沾襟。

(二)作者簡介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
(三)詩歌賞析
1、根據注釋,初探詩意
①和(hè):奉和,即別人先做了一首,自己也依韻作一首。晉陵,今江蘇常州。陸丞,姓陸的縣丞。縣丞是縣令的輔佐官。《早春原望》是陸丞原詩的題目。
②宦(huàn)游:離家到各地作官的人。這里指作者自己。
③偏:偏偏、特別。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節的變化,這里指春天來臨。
④曙:黎明。
⑤梅柳渡江春: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開,然後才把春天從江南帶到江北。
⑥淑(shū)氣:溫暖的氣候。催黃鳥:催動黃鶯鳴叫。
⑦晴光:晴朗的春光。轉綠萍:使萍草變綠。萍:一種水草。
⑧古調:這里指陸丞的詩。
⑨歸思:回家的念頭。襟:衣服的前襟。
2、請結合你對本詩的理解圈出表達詩人思想情感的關鍵詞,並說說它的妙處。
「獨有」、「偏驚」,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宦遊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遠離家鄉、宦遊在外的遊子才對異鄉的新春節物氣候感到既驚且怪。
3、具體分析
這是一首和詩。原唱是晉陵陸丞作的《早春遊望》。晉陵即今江蘇常州,唐代屬江南東道毗陵郡。陸丞,作者的友人,不詳其名,時在晉陵任縣丞。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後,杜審言在江陰縣任職,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審言這首和詩是用原唱同題抒發自己宦遊江南的感慨和歸思。
詩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進士後,仕途失意,一直充任縣丞、縣尉之類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遊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仍然遠離京洛,在江陰這個小縣當小官,心情很不高興。江南早春天氣,和朋友一起游覽風景,本是賞心樂事,但他卻象王粲登樓那樣,「雖信美而非吾土」,不如歸去。所以這首和詩寫得別有情致,驚新而不快,賞心而不樂,感受新鮮而思緒凄清,景色優美而情調淡然,甚至於傷感,有滿腹牢騷在言外。
詩一開頭就發感慨,說只有離別家鄉、奔走仕途的遊子,才會對異鄉的節物氣候感到新奇而大驚小怪。言外即謂,如果在家鄉,或是當地人,則習見而不怪。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語氣中,生動表現出詩人宦遊江南的矛盾心情:這一開頭相當別致,很有個性特點。
中間二聯即寫「驚新」。表面看,這兩聯寫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變化特點,表現出江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水鄉景色;實際上,詩人是從比較故鄉中原物候來寫異鄉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鮮風光里有著詩人懷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驚新而處處懷鄉。
「雲霞」句是寫新春伊始。在古人觀念中,春神東帝,方位在東,日出於東,春來自東。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禮記•月令》),風已暖而水猶寒。而江南水鄉近海,春風春水都暖,並且多雲。所以詩人突出地寫江南的新春是與太陽一起從東方的大海升臨人間的,象曙光一樣映照著滿天雲霞。
「梅柳」句是寫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樹,同屬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裡尋梅,遙看柳色,殘冬未消;而江南已經梅花繽紛,柳葉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詩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所以這句說梅柳渡過江來,江南就完全是花發木榮的春天了。
接著,寫春鳥。「淑氣」謂春天溫暖氣候。「黃鳥」即黃鶯,又名倉庚。仲春二月「倉庚鳴」(《禮記•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黃鶯叫得更歡。西晉詩人陸機說:「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悲哉行》)「淑氣催黃鳥」,便是化用陸詩,而以一個「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鳥更其歡鳴的特點。
然後,寫水草。「晴光」即謂春光。「綠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禮記•月令》);在江南,梁代詩人江淹說:「江南二月春,東風轉綠蘋。」(《詠美人春遊》)這句說「晴光轉綠蘋」,便是化用江詩,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個月。
總之,新因舊而見奇,景因情而方驚。驚新由於懷舊,思鄉情切,更覺異鄉新奇。這兩聯寫眼中所見江南物候,也寓含著心中懷念中原故鄉之情,與首聯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貫,同時也自然地轉到末聯。
「古調」是尊重陸丞原唱的用語。詩人用「忽聞」以示意外語氣,巧妙地表現出陸丞的詩在無意中觸到詩人心中思鄉之痛,因而感傷流淚。反過來看,正因為詩人本來思鄉情切,所以一經觸發,便傷心流淚。這個結尾,既點明歸思,又點出和意,結構謹嚴縝密。
前人欣賞這首詩,往往偏愛首、尾二聯,而略過中間二聯。其實,它的構思是完整而有獨創的。起結固然別致,但是如果沒有中間兩聯獨特的情景描寫,整首詩就不會如此豐滿、貫通而別有情趣,也不切題意。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首詩的精采處,恰在中間二聯。
三、布置作業
1、熟讀這兩首詩。
2、完成《學習與評價》上的1-5小題。
3、預習後面兩首詩。

第三課時詩歌鑒賞(二)

教學目標:
1、《從軍行》一篇,教師應在引導學生了解詩歌中所體現出來的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的基礎上,體會其昂揚蓬勃、奮發豪邁的情感以及三、四兩句實而不拙,五、六兩句虛而不浮的藝術效果。
2、《滕王閣》在必修本中已經附在《滕王閣序》之後,可以學生自學為主,讓學生將序文和詩歌進行對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勾畫出詩中表示時間和空間的詞語,然後體會作者那種面對永恆的存在所發出的人世滄桑之感。
教學過程:
一、楊炯《從軍行》
(一)朗誦詩歌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 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 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

(二)作者簡介
楊炯(650~693?),唐代詩人。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他於顯慶四年(659)舉神童。上元三年(676)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累遷詹事司直。武後垂拱元年(685)坐從祖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出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秋後遷盈川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官。世稱楊盈川。《舊唐書》本傳謂其有文集30卷,《郡齋讀書志》著錄《盈川集》20卷,今均不傳。明萬曆中童□搜輯匯編有《盈川集》10卷,附錄1卷。崇禎間張燮重輯為13卷。
(四)詩歌鑒賞
1、根據注釋,初探詩意。
①從軍行: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
②「烽火」句:化用《漢書•匈奴傳》「烽火通於甘泉、長安數月」語意。西京,指長安。
③牙璋:調兵的符信,分兩塊,合處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別掌握在朝廷與和主將手中,調兵時以此為憑。鳳闕:指長安宮闕。《史記•封禪書》:「(建章宮)其東二十餘丈。」
④龍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敵方要地。
⑤凋:此處意為「使脫色」。旗畫:軍旗上的彩畫。
⑥百夫長:指下級軍官。
2、評講《學習與評價》上第2小題(P2)
3、說說詩人是如何描寫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情景的?
詩人沒有去寫書生投筆從戎的具體細節,而是抓住這一過程中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斷進行概括性的描寫,是一種跳躍性的結構,突出了軍情的緊急和戰斗的激烈。
4、具體分析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調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鳳闕」是皇宮的代稱。這里,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庄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斗,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詩的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於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採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斗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像餘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傑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新,楊炯此詩的風格就很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尤其是這樣一首描寫金鼓殺伐之事的詩篇,卻用具有嚴格規矩的律詩形式來寫,很不簡單。律詩一般只要求中間兩聯對仗,這首詩除第一聯外,三聯皆對。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同一句中也對,如「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這在詩風綺靡的初唐詩壇上是很難能可貴的。

閱讀全文

與春夜別友人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