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小橋流水人家的教案

小橋流水人家的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30 14:27:53

1. (家鄉的橋) 鄭瑩 教案

1、學會並理解篆、隸、飄逸瀟灑、剛勁、雄勁、毛蟹等詞語的意思。
2、領略家鄉橋的獨特結構,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的寫法,贊贊自己的家鄉。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文章描寫上的獨具匠心。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領略作者對家鄉的橋的贊美之情。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初識課文,學會並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 學習課文3——5節。
教學過程:
1、 長白:白居易和他的《憶江南》。江南啊!江南啊!小橋流水人家,青山秀水環繞,而這方美麗的土地,養育了這方的人們,而許多在這方土地下長大的人,以自己包涵神情的言語,表達心中對家鄉的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江南有關的文章。
2、 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思考:作者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寫這篇文章的?
3、 談話梳理全文
1、 指名學生回答全文主要講了什麼?
(隨機板書:造型 名稱 樂園)
2、家鄉的橋的確是美麗的,動人的。老師相信,10幾年以後,當我們班的同學成為——建築師、導游、教師以後,面對如此獨特的江南小橋,一定會有許多想要說的話。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請大家選擇其中的一個角色來介紹一下家鄉的橋。
4、 學習課文3-5節(根據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
(1)、學習第三節
A、指名一學生讀 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造型的特點(千姿百態)
B、從那些方面寫出了千姿百態的特點?
C、如果你作為一個設計師,你認為哪種橋的造型最獨特?
D、課堂設計一種橋,使更多的人了解家鄉的橋。
E、指名設計的比較好的學生講解自己的設計。
F、有感情的朗讀這一節
(2)學習第四節
A、作為一名導游請你帶著我們全班的遊客游覽家鄉的橋。
B、指名讀這一節(課件演示篆、隸等字體的特點)
C、如詩如畫,家鄉的橋真是千奇百怪。板書:千奇百怪
D、設計導游詞,向全班同學介紹家鄉的橋。
(3)學習第五節
A、師范讀這一節,思考:你感覺到什麼?
B、老師真的希望帶大家去這個地方,因為這是名副其實的樂園。
板書:千真萬確
C、齊讀這一節
5、 有感情的齊讀3——5節
6、 小結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橋的熱愛之情
2、 學習本文寫法贊贊自己的家鄉
教學過程:
1、 課件演示,音樂聲起。指名學生分節朗讀3——5節。
感受家鄉的橋的美麗和特別。
2、 長相憶、最憶家鄉橋。是什麼原因,讓作者難忘家鄉的橋。
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
作者忘不了家鄉的橋是因為( ),( ),( )………………
3、 片段訓練,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描寫自己家鄉的話。
4、 講評總結
5、 再次齊讀課文,讀出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家鄉的橋
造型 千姿百態
長相憶 名字 千奇百怪 最憶家鄉橋
樂園 千真萬確

2. 次北固山下的教案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准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製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
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a.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賞析: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採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裡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課後記: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3. 幼兒園教師的教案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學目標 : 1. 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徵。 2. 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空間想像能力和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3.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具學具: 1. 教師准備:七巧板一套,民族音樂磁帶一盒。 2. 學生准備:一人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 師引入:小朋友們,這是什麼?(七巧板) 你們玩過七巧板嗎? 師:七巧板游戲是我們老祖先的一項卓越的創造。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正方形,6人拼成六邊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七巧板在世界上有「東方魔板」之稱,風靡全世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玩玩「有趣的七巧板」。 活動一:賞一賞 1. 師:下面請小朋友觀賞幾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圖形。 (1)出示一艘帆船並介紹:這是一艘由七巧板拼成的乘風破浪的帆船,它是1994年由香港承辦的第34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會標。 (2)出示一棵老樹、一隻烏鴉、一座橋、一間房屋。問:看到這幾幅圖,你能聯想到什麼? (一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2. 師:這些都是用七巧板拼出來的,請小朋友任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形拼一拼。 3.全班交流。選派幾人到黑板上來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動二:試一試 1.請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正方形。 要求:先自己拼,再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拼擺,師巡視,有困難的加以指導。 2.全班交流。選派一人到黑板上來展示自己組的拼法。 3. 小結:我們在拼擺過程中要注意這些幾何圖形互相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拼擺得又對又快。 活動三:猜一猜 1.師:老師這里有幾幅圖形的陰影,誰能猜出來它們分別是什麼? (出示: ①帽子 ②小貓) 2.請每個小組選擇好一個陰影,共同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各組選派代表到黑板上來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動四:想一想(異想天開) 1. 師:剛才,小朋友擺得真不錯,接下來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異想天開說一說。 老師也拼擺了各種圖案,請小朋友觀察他們像什麼,在干什麼? 2.小組討論再交流。 活動五:賽一賽 1.師:下面,我們來開展一次智力拚圖比賽,比一比誰拼的圖最有創意,最與眾不同。 要求:拼出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拼得快的同學可以去參觀別人的作品,取長補短,或者給別人的創作提一點意見,供人參考。 2. 全班交流。(作品展示) 全課總結:通過今天的活動,你覺得七巧板怎麼樣?你有什麼收獲? 感興趣的小朋友下課後可以把你拼出的圖案畫下來。

4. 小橋流水人家的教案急急急~

、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抄。

看到題目,不由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橋流水人家」。課文的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人們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憊」之勞形,有如世外桃園;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對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有所領悟;二是通過朗讀課文,感受作者語言的清新、流暢,積累語言。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有星櫚乩識量撾模

5. 《天凈沙 秋思》十分鍾教案

天凈沙 秋思》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元曲的體裁常識]
2、培養誦讀的習慣,訓練閱讀的能力
重點:目標1
難點:體會曲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2)
抽學生背《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二、導入新課,講解體裁(2)
1、揭示課題:粗知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講解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於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三、講授新課
1、聽錄音後學生齊讀(2)
2、先獨立思考後分組討論下列問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控)(8)
1)第一句的景物有什麼特點?渲染了一種什麼樣氣氛?
2)小橋流水人家與思鄉之情有什麼關系?
3)旅人處在怎樣的環境中?
4)本曲用了哪九個景物來渲染悲涼氣氛的?
3、抽簽提問,其他小組不同意見者補充,教師評價,落實加分和扣分的獎懲。(7)
(1)「枯藤」點明秋天,「老樹」點明秋,「昏鴉」暗示傍晚。這句渲染了遊人思鄉的寂寞悲涼的氣氛。
(2)看到別人的「人家」想起自己的家,卻回不了家,更添思鄉之情。
(3)這一道難度稍大,可請一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一簡單描繪,以此來創設情境。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4.自由朗讀二三次,集體朗讀一次,後男女生對背(每人一句)(2)
5、抽背。

教材分析:兩首古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古風」和」近體詩」兩種詩歌體裁的基礎上所要學習的內容,它們是宋詞和元曲中的經典之作,為學生領會和學習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提供了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課例。
學生分析:屬年級第一層次班,感悟能力強,思維比較活躍。
設計理念: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情之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閱讀欣賞這兩首古詩,培養學生的古詩朗讀能力,學會如何閱讀欣賞古代詩歌。
教學流程:

師: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古代詩歌。
〔投影課題並板書:《西江月》(詞)、《天凈沙.秋思》(散曲)〕
師:我們知道古代詩人往往藉助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古詩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麼,這兩首古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請同學們先自由讀這兩首詩歌,細心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和感情。
生:自由朗讀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那麼,這兩首詩歌分別表現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應答熱烈)(答案眾多,但都言之有理)
師:都答得很好!我想請兩位同學讀一讀這兩首詩歌,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西江月》是怎樣來抒發作者的高興喜悅情感的,《天凈沙 秋思》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悲傷情調呢?
生:(踴躍舉手,一生起來高聲朗讀第一首)
師: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樣?
生:(對此進行評議,並糾正兩個錯誤讀音:見、社。)
師:第二首誰來讀?我希望讀的同學能改正剛才出現的一些不足之處,爭取讀得更好,誰來?
生:(踴躍舉手,一生起來高聲有感情朗讀,完畢,全班學生用掌聲給予充分肯定)
師:同學們的掌聲已經說明了你讀得很棒!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們成功地體會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通過朗讀,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這兩首詩歌有沒有直接寫到悲傷、喜悅?
生:沒有。
師:作者是怎樣寫出這兩種感情的呢?
生:借景抒情。
[評:准確地整體把握是反復朗誦的必然收獲。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學生閱讀的自主權是此課設計成功的第一步。]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先通過學習《西江月》來體會這種寫法。老師把它也讀一遍,希望同學們能夠找出其中最明顯地表現出作者喜悅心情的一句話。(師范讀)
生:(掌聲雷鳴)
師:是哪一句?
生: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找得好,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同學們在讀這句詩的時候,有沒有在腦海中出現一副心曠神怡的畫面,大家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任意翱翔。
師:稻香撲鼻,小溪潺潺、蛙鼓陣陣,一群人圍在一起笑談著豐收的年成。這一切怎麼能不令人喜悅呢?讓我們想像著畫面再一次把這句詩朗讀一遍。
生:齊讀
師:很有詩意,這就是加入了想像的原因。同學們再看前面的詩句,作者還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呢?你們能不能藉助想像,也能構思出一副美好的畫面,然後像老師那樣描述一下?試一試,看誰的語言組織得更好?
生:(靜心思索後,分別有兩生作答。)
師:這兩位同學展開自己的想像,為我們描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場景,由此可見,想像產生美麗,我們在品味詩歌之美的時候,一定要大力藉助想像。
師:這首詩寫得很美,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它呢?是不是高昂?
生:舒緩、明快。
師:那麼我們來讀一遍。
生:(齊讀)
師:前面我們讀得那麼舒緩,好象怕驚動了什麼似的,為什麼要讀得那麼那麼輕、那麼慢呢?
生:因為寫的是靜景。
師:寫靜景為什麼要寫到驚鵲和鳴蟬呢?
生:也是為了寫靜景。是為了反襯出農夜的寂靜。
師:對,以動寫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大家熟知的「推敲」之說。(簡介了「推敲」的故事)
師:請同學再次把它朗讀一遍。
生:齊讀。
師:如此清新的夏夜美景,怎不令人心曠——
生:——神怡
師:可是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下雨了。
師:對,「兩三點雨山前」,夏天天氣說變就變,而且夏雨多是瓢潑大雨,改為「兩三陣雨山前」好不好?
生:(議論紛紛)不行,「陣雨」太大了,讓夜裡散步的人狼狽之極,哪來喜悅?反而會讓高興之情一掃而空。
師:說得真好,就那麼兩三點「豆大」的雨,夜話的人可以不緊不慢地找地方避雨,喜悅悠閑自在之情不言自明。這不,接著往下讀詩,詩人喜在——
生:喜在找到了避雨的地方。
師:對,想什麼就來什麼。為什麼要特意說「舊時」?喜在舊時——
生:舊時茅店社檐邊
師:舊地重遊。喲,實在是喜上——
生:——加喜。
師:喜出——
生:——望外。
師:由此可見,這一部分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
生:喜悅
師:那麼請同學們用喜悅的語氣把這一部分讀一遍。
生:(齊讀)
[評:抓詞句,抓想像,美表達,讓學生在品味語言中悟情感,也在品味語言中自覺提煉美化自己的表達。源於語言品味,歸於語言運用,學生同時收獲的還是一種美的享受。]
師:讀得真好,真有滋味。作者借景抒情,展現了農村夏夜的靜謐甜美、閑適宜人,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那麼同學們再悉心揣摩、慢慢品詠,看那位同學讀得最好。
生:(全班自由朗讀,後來有三個學生依次主動站起進行個人朗讀)(師進行簡單評說)
師:同學們剛才欣賞了這首詩歌,感覺如何?
生:美。
師:對,美在不染纖塵、美得令人心儀。那麼,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怎樣去欣賞一首詩歌。
生:先要讀。
師:對,接著呢?
生:理解。
師:理解什麼?
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怎樣才能理解呢?
生:要了解詩意。
師:如何了解詩意呢?
生:找出詩中所寫到的景物。
師:好。同學們不僅讀得好,還答得好,總結歸納得也很好。老師也總結歸納了一下。(出示投影並講讀:反復朗讀,體會感情;抓關鍵詞,品味語言;讀景組畫,情景交融。)
師:我們知道了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那麼,我們不妨嘗試著自己來欣賞《天靜沙 秋思》。同學們對照我所出示的思考題,組成學習夥伴,四人一組,展開討論。到時,你們選出最強的選手代表你們出來發言,看那組說得最好?好,開始!
(出示投影:1、這首詩歌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一關鍵詩句可以體現出來?)
生:(開展熱烈討論。)
師:准備好了沒有?
生:准備好了。
師:哪位同學第一個站起來說?
生:表現了作者傷心欲絕的感情,這可以從「斷腸人在天涯」看出。
師:「傷心欲絕」用得很好。作者為什麼會如此傷心呢?
生:因為他遠在天邊。
師:你怎麼知道他背井離鄉,遠在天邊呢?
生:從「天涯」二字可以看出。
師:「天涯」是什麼意思呢?
生:天邊之意。
師:因為他遠在天邊,所以才會傷心欲絕,愁思萬千,肝腸寸斷,哪些景物可以幫助表現作者的傷心之情呢?
生:通過十二種景物,表現了作者的傷心之情。
師:這位同學具有很強的概括能力,但能否把它們一一列舉出來呢?
生:(一一列舉出各種景物。)
師:能否把它組成一個場景?
生(紛紛回答):枯藤纏繞著老樹,黃昏時分,上面棲息了晚歸的烏鴉
一座小橋橫卧潺潺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幾戶人家的房宇
荒涼的古道上,西風颯颯,一匹瘦馬踽踽獨行
那肝腸寸斷的遊子,遠在天邊遙望著故鄉
師:說得真好,太美了。簡直重新作了一首現代詩。希望這位同學努力成為一名真正的詩人。
師:為什麼要用「古道西風瘦馬」,而不用「古道清風瘦馬」呢?
生:西風吹在人身上有點發冷,肯定會令人心情不愉快,而作者這時心情極度傷感,用這種景物就能很好地襯托出作者此時的心情,清風給人的感覺是一種舒適的感覺,和作者此時的心情明顯不相吻合。
師:還有那些景物與前一詩相類,卻傳達出不同感情。
生:(七嘴八舌)
甲:「驚鵲」、「鳴蟬」、「蛙聲」與「昏鴉」就不同,同時鄉村之景,喜與悲卻不同。
乙:「明月下的別枝」與「枯藤老樹」組合成的畫面也不同,清新之夜和愁苦的黃昏所表現的感情也不同。
丙:不過,「小橋流水人家」好象很溫馨,很感人,不是傷感的。
師:是呀,我們說「枯藤老樹昏鴉」和「古道西風瘦馬」能使人感受到一種蒼涼和傷感,那麼「小橋流水人家」插在其間是否協調呢?誰來回答?
生:協調,因為黃昏時分烏鴉歸巢,而遊子卻遠在天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難以自禁。別人有家,盡享溫馨,而自己卻有家不可歸。那種傷心欲絕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這里又採用了反襯的手法。
師:說得太妙了,比老師說得都要好。同學們把這首詩好好地讀一遍,盡量讀出那種傷心的感覺,我看哪位同學讀得更好。
生:(依次有三位同學起來朗讀,效果都不錯。)
師:作者把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景物都寄予了濃濃的情感,可見「筆端無意,人寄悲歡」。世上景物千千萬萬,但詩人選景一定要選取那些適合所要抒發思想情感的景物。那麼我們能否從《天凈沙秋思》中抽出一句來和《西江月》重新組合,形成一幅悠閑愜意的畫面。你們說選那一句?
生:「小橋流水人家。」
師:你們怎麼又和我想得一樣,這說明我們的心是緊緊相通的,我還把它們重新組合成了一首新的《西江月》。
生:(躍躍欲試,討論異常熱烈)
師:老師也組了一首。
(出示投影並吟誦:小橋流水人家,
清風鳴蟬鼓蛙,
山前村樹稻花,
明月高掛,
豐收人在夜話。)
生:(異常熱烈的掌聲)
師:謝謝掌聲,同學們真會鼓勵人。你們說我這首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和馬致遠的《天凈沙》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所體現的感情同不同?
生:不同。
師:對,一個是歡快,一個是悲傷;大家一定要明白,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顯,在平常的作文中,我們要學會藉助景物描寫來體現自己的心理變化,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
[評:情感迥然不同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欣賞,尋找語言上的相通之處,教學設計才能找到迎刃而解的關鍵所在;而大膽地組合新詩,則是整個課堂設計的亮點所在、高潮之處!]
師:有人說:「品一壺清茶,讀一首好詩,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今天我們共同欣賞學習了這兩首好詩,想必已感受到些許生命的愉悅,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日子裡,「讀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好不好?
生:(齊聲說)好!
師:我更希望大家能夠反復涵詠詩歌里蘊藉的深厚意韻,讓它溶入我們的生命和靈魂。使我們的筆端也能流淌出些許詩情畫意,給我們的人生增添幾多美麗飄逸。
[課後反饋:詩情畫意是古人創作詩歌時特意營造和追求的意境。抓意象,溯意境,向來是古詩欣賞的關鍵。而不管意象也好,意境也好,他們同樣披戴著語言的面紗,撩起這面紗,才能感受詩之美韻。本節課正很好地引導了學生學習感悟語言之美,學習運用美之語言。]

6. 次北固山下教案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准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製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
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a.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賞析: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採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裡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課後記: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准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時

《觀滄海》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請你運用想像,繪制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天凈沙 秋思》教案設計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迎著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范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鑒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閱讀全文

與小橋流水人家的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