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胡曲漢宮秋月降弦么降幾度
需要降弦。定弦(G.d),比通常二胡F調的 定弦(d.a)低了五度。為此由於弦的張力關系,必須配以粗的絲弦來演奏。
❷ 漢宮秋月二胡譜是F調,為什麼蔣風之演奏用D調
蔣風之是用 6. 3弦演奏,這個可以從空弦音的唱名聽出來。至於音調比1=F調低,是因為琴弦不同(二泉二胡配二泉琴弦)。
❸ 為什麼《漢宮秋月》這首古曲,古箏和二胡的譜不一樣
如果是同一首樂曲改編,主旋律應該是一樣的。譜面音符不同,是因為古箏與二胡的演內奏方式不同。每容種樂器都有適合它自己的音樂表現方式,反映在譜面上,就是音符的差異。同一首曲子,用最適合樂器的演奏形式,才能演奏出那種樂器最好的效果。
❹ 漢宮秋月的演奏形式
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並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琵琶曲 《漢宮秋月》共兩曲,異曲同名。
A.乙字調( A調)的《漢宮秋月》,樂譜最早見於1916年沈肇州所編的《瀛州古調》,樂曲旋律在抒情委婉之中包含著凄苦哀怨之情,在演奏上突出了琵琶文曲推、拉、吟、揉、擻、打等特殊技巧,細膩深刻地刻化了被禁錮在宮廷中的宮女們的內心痛苦。
B.尺字調(C調)
尺字調( C調)的《漢宮秋月》,初見於無錫吳畹卿(1847-1926年)傳抄譜:全曲六段加尾聲,無分段小標題。
《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收入此曲時稱為《陳隋》,又稱《神傳》。全曲分九段,包括起操(引子)和收操(尾聲),有 玉樹後庭花等四段小標題。假脫秦漢子所作。樂譜將原曲尺字調(C調)移到小工調(D調)記寫,調整變調後造成了調式混亂。
《養正軒琵琶譜》收入此曲也稱《陳隋》,陳子敬傳譜,分八段,有 禁苑催花等小標題。
各傳譜的樂譜段落劃分雖然不同,但旋律基本相同,都是表現一種哀婉凄楚的情緒。
古琴曲《漢宮秋月》,又名《漢宮秋》,曲譜見於《陽春堂琴譜》。
《西麓堂琴譜》等琴譜中,在古代流傳較為廣泛,近代以來逐漸失傳。
20世紀80年代,古琴演奏家吳釗先生,對《漢宮秋月》進行打譜,前後大約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復原彈出了《漢宮秋月》這首琴曲,讓這首將近16分鍾的古老的曲子重見天日。
有關詩詞
作者:杜天明
古箏曲《漢宮秋月》
切切猶聞憶舊年,黃沙淹沒漢江山。
三千宮闕一家帝,兩萬韶音幾個鳶。
淚雨無聲皴白指,黃花送雁泣絲弦。
清風低訴些些事,昨月始從今日圓。
訴衷情·漢宮秋
宮漢章
花垂秋斷自難安。
嘆去時香殘。
金風玉葉墜,亂亂亂、擾人寰。
清冷月,似姣容,照塵凡。
幾絲傷意,豈止今夕,九月十三。
❺ 古箏《漢宮秋月》怎聽起來變成二胡演奏了
器樂的作品本來就是互相借鑒的,但是漢宮秋月本是一首琵琶古曲,被蔣風之改編為二胡曲,並因此曲而成名,此曲也名聲大振,後被古箏等樂器陸續改編。
❻ 二胡漢宮秋月是幾級
漢宮秋月是10級的二胡曲
❼ 蔣風之版本的《漢宮秋月》是怎樣的
蔣風之先生整理演奏的二胡曲《漢宮秋月》結構經放慢加花後比原琵琶曲有所擴大專。但原琵琶曲的樂句屬並未消失,而是稍加變化:
上述樂句作為核心音調,各自發展成了相對獨立的小段。
「蔣風之版本」的《漢宮秋月》,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so)的多次出現,更加細膩、更加深刻地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極富感染力。
❽ 為什麼說使用二胡演奏讓《漢宮秋月》更加的完善
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內為《三潭印月》容。《漢宮秋月》的二胡曲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
後來《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使得《漢宮秋月》更加的完善了。
❾ 二胡漢宮秋月用什麼調拉
1=F(6 3弦)
❿ 漢宮秋月講的是什麼
漢宮秋月 此曲為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加之各種復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及演奏形式,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並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極富感染力。
江南絲竹《漢宮秋月》:採用的原為「乙字調」(A宮),由孫裕德傳譜。原來沈其昌《瀛州古調》(1916年編)絲竹文曲合奏用「正宮調(G宮)。琵琶仍用乙字調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發了古代宮女細膩深遠的哀怨苦悶之情。中段運用了配器之長,各聲部互相發揮,相得益彰,給人以追求與嚮往。最後所有樂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現出中天皓月漸漸西沉,大地歸於寂靜的情景。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目前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