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於漪的語文教學觀

於漪的語文教學觀

發布時間:2021-01-29 21:00:53

1. 「人民教育家」於漪是怎麼談「教育之魂」的

人民教育家是為了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立完善教師國家榮譽稱號和表彰獎勵體系而設立的國家榮譽稱號。




於漪用每一根神經牽掛著學生。有時候,學生的一句話會讓她回想一個晚上。於漪說:老師的感悟替代不了學生的感悟,只有認真傾聽學生,師生平等對話,才能形成生命的磁場。


2. 為什麼教語文 怎樣教語文於漪感想

她今年歲,在基礎教育界,幾乎人人聽說過她的名字。

於漪,1929年2月出生,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1978年被評為首批語文特級教師。先後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多種榮譽稱號。首批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10年9月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至今,仍致力於年輕教師的培養。

這樣楷模級的人物,是不是有點太高大上?

其實,於漪的教育教學,就是在點滴中體現出了智慧與追求。

「那一代」的教壇大家,是不是有點遙遠?

其實,教育的本質本就相通,她用歲月年輪累積下來的教育智慧,她「教文育人」等教育教學理念,指向語文教育甚至教育的最本質,給「這一代」教師們帶來啟迪與思考。

請相信,這位傳說中的教壇大咖,絕對離您並不遙遠。

本周,小編為您揭秘於漪。

快來看看,在她心中,語文到底是什麼?

我一直覺得, 能有機會對學生進行漢語教育, 應該說是一種幸福。語言是人整個學養的基礎, 它的重要性常被忽視。人生活在語言中, 生命剛開始, 意識剛產生, 語言就像空氣一樣圍繞在身旁。語言使人有了世界意識, 有了文化意識, 有了歷史意識。

從教育的角度說, 教育是要培養人、塑造人、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思維和情感離不開語言, 因而沒有語言就沒有教育。對學生進行漢語教育, 不僅讓他們理解、領悟漢語言文字的優美、簡潔、深刻、和諧、豐富內涵、聯想空間, 而且能以優秀的文化傳統對他們進行精神哺育。

因而, 我們的語文學科, 必須從母語教學的特點出發, 把學生領進大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把語文學習的課堂延伸到課外、校外, 為學生打開認識現代社會、認識生命價值的大門,這構成了我的大語文觀。

語文教育實質上是在「教文育人」

語文教師是育人的人, 他必須幫助學生實現精神上的充實、伸展與升華, 這也是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我一向強調語文課不應該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 正是包含了這一內涵。

「教文育人」的語文教學觀要求我們不能停留在課文的表層,必須帶領學生走進作品中或顯現或蘊含的思想高地、智慧高地,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促使學生思考一些嚴肅的而又不是唾手就可解答的問題: 生活道路的走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如何善待生命的美好、 如何發揮聰明才智、如何創造生命的價值……

我們要引領著學生在一篇篇文章和一部部作品中去感悟社會與人生, 去實現精神的覺醒, 靈魂的提升。如教學生誦讀古詩詞, 就不能只停留在詞句的解釋層面。詩詞表現的思維方式多種多樣, 有時畫龍點睛, 有時反其道而行之,均能給人深深的啟迪。如北宋宋祁的《玉樓春》中「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生動傳神, 你盡可以開展想像, 感受繁花似錦、蜂蝶飛舞的迷人春景。又如唐代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人的智慧, 體現在求異思維上,一反感傷情緒,表達了昂揚奮發的情懷。只要與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詩中情真誠相待, 就能心靈溝通, 情感交融, 使學生受到感染。

曹操的《觀滄海》 是名篇, 其意境的開闊、心胸的寬廣就給人以心靈的震撼。「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天地宇宙, 盡在胸中, 那種浩大的氣魄, 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和人與自然的和諧融合。這使我們聯想到法國大文豪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所說:「世界上最浩瀚的是人的心靈。」「一顆心靈的嘆息, 能比一城的喧嚷道出更多的東西。」這樣, 我們就能在有限的文本中讓學生讀出無限的內容。

語文的內涵必定是豐富的,需要學生站在更廣闊的背景上

語文的學科性質與它內涵的豐富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局限於語言和文字。 漢語言文字珍藏著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精神財富, 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 語文的內涵絕不是一篇課文一個課堂所能局限的。

中學語文教材的內涵極為豐富。課文大部分反映了人文的內容, 寫社會、 寫人物、 寫景物,無不傾注了作者的愛與憎, 好與惡。這些材料對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總是 「緣文釋道」「因道解文」,以文中內在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撥動學生的心弦, 可以既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又受到文中情與理的潛移默化般的影響。

有些文章簡直就是語言的倉庫, 佳詞美句、 成語典故特別多,認真鑽研,受益匪淺。如韓愈的《進學解》中「業精於勤, 荒於嬉;行成於思, 毀於隨」「爬羅剔抉, 刮垢磨光」「紀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 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沈浸酉農郁, 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等等, 不再一一列舉。這些對治學、修德、前人文學藝術的特點等闡述得言簡意賅, 言簡意深, 語言的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

再如 《林黛玉進賈府》 有這樣的句子:「天下真有這樣標致人兒! 我今日才算看見了!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兒似的,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裡心裡放不下。」王熙鳳見到林黛玉在賈母面前說的這番話極盡阿諛、奉承、拍馬的能事。賈母心中真疼愛外孫女,王投其所好,贊林黛玉標致,討老祖宗歡心。贊,絕非一般的稱贊,而是天下絕無僅有,夠意思, 夠分量。然而,王又生活在眾多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王夫人、邢夫人得罪不起,眾姐妹也不能怠慢啊, 於是就有了兩個「竟」 的語言: 明明是老祖宗的外孫女,「竟不像;明明不是「嫡親的孫女兒」,卻「竟是個」,像還是不像, 是還是不是,盡在不言中。一句話, 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全部擺平,大家不僅覺得悅耳,心裡也舒服, 這種語言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美文佳作、精品、上品, 你對它有真情, 它就會告訴你許多豐厚的內涵, 讓你處在不斷的驚喜之中。這語言背後是人情世故, 是一種特定的人生哲學。

漢語言文字文化底蘊深厚, 描摹客觀世界、刻畫內心的思想、情感, 那種准確、逼真、靈動, 會把你引入美的世界。許多優秀作品幾乎是美的海洋, 哪怕你在海邊沙灘上撿幾個貝殼, 也會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比如魯迅 《社戲》中月夜行舟的美景, 只要你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 就會和「迅哥兒」一樣「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人與自然是如此和諧交融,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閱讀和學習這些文字, 必須引導學生站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上來理解與把握。

語文教育要捅破課內課外那層窗

《學記》是中國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教育理論專著,其中對課內與課外的關系就有一段精闢的論述:「教必有正業, 退息必有居。 學, 不學操縵, 不能安弦; 不學博依, 不能安詩;不學雜服, 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魯迅先生在他的 《讀書雜談》 里指出: 「愛看書的青年, 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 即課外的書, 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 「譬如學理科的, 偏看看文學書, 學文學的, 偏看看科學書。」大語文教學觀正是要求我們立足課內, 放眼課外, 實現課內課外的一體化教學。

歷史發展到今天, 時代要求當代青年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科學知識, 而且要有創造的能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經濟及社會各方面的巨大變化, 人們不能不以積極的態度注視、迎接這一嚴峻的挑戰, 否則就要落伍, 所以當代教育家指出「要培養現代人」。

如若只局限於課堂教學, 就遠遠適應不了新時代的要求。因此,我建立了自己的大語文觀, 認為語文學科應在不斷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 開辟新的教學活動領域;要真正教好與學好語文, 只有立足於社會, 把課內課外結合起來, 互為補充,才能促使學生的整體發展與綜合成長。

大語文觀要求我們抓好課內教學, 要求我們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東西。 因為教育的遠程目標就是力圖接近馬克思的理想:「生產完整的人。」我始終認為「知識就是種子」,只要把種子播撒到學生的心田, 就會開出智慧的花, 結出能力的果。同時,教師不把這種文化科學知識的歷史繼承性告訴學生, 不把學生引到知識的巨人肩上, 教學就失去了意義。

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 我把課堂當作傳播知識促進學生整體成長的廣闊天地, 打開四面窗戶, 引進八方春風, 把大量的知識信息帶入課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 補充大量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課外知識, 使教學的整個過程充盈時代的活水, 激發起學生內在的持續不斷地探索語文知識寶庫的求知慾。

大語文觀要求課內促進課外, 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語文活動, 更要熱心地引導學生廣泛閱讀, 培養他們讀書的嗜好, 使他們做到精讀、博覽相輔相成。就教學而言, 精讀是主體, 博覽是補充;就效果而言, 精讀是准備, 博覽是應用。

一定要讓學生「嗜」書, 不「嗜」書必然導致知識淺薄, 視野狹窄。學生嗜書的感情不是天生的, 要靠引導,靠培養。培養學生的閱讀嗜好, 就等於幫他們找到源遠流長的知識的泉眼。

總之,讓學生在人類、社會、生命的層面上來學習語文, 在這兒追尋真,追尋善,追尋美, 吮吸民族語言的精粹、民族精神的精華,最終構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園。

「好老師」摘編自山西教育出版社《語文的尊嚴》(於漪著),該文曾發表於《師資建設》,原題為「走向廣闊天地:我的大語文觀」。

3. 於漪老師的教學觀點

1.思想性 黨的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是教學改革的依據,於漪牢牢地把握著這一依據。她的全部教學改革活動。貫穿著一條鮮明的紅線,那就是「教文育人」。於漪所上的語文課,充分地體現著「文道統一」的精神,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結合著思想教育,恰似春風化雨,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真可謂教養與教育和諧統一。於漪語文教學的思想性是很強、很突出的。

2.重學性 重教輕學是傳統教學的積弊。於漪主張,教師應把從教出發的立足點轉換到從學出發的立足點上來,重視對學法的研究,使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此,教師必須「目中有人」,要研究當代學生的新情況、新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3.情趣性 於漪主張,講課要有情趣。教學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不倦 、鍥而不舍的學習願望,才能產生實效,而效果又會促使興趣的鞏固和發展。為此,教學就須在「得」字上下功夫,學生學有所得,才能對語文學習產生情感和趣味。

4.智能性 於漪站在培養開拓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高度,十分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與能力培養,只要全面地閱讀於漪的教學論文,不難發現於漪全部語文教學活動中,貫穿著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盡力開發他們的智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於漪曾寫過不少專論,諸如「談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談觀察訓練」「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培養」「談把握記憶的支撐點」等等。這些論述啟示我們:語文教學要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主動、活潑的學習中,逐漸成長為聰明有為的人才。

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於漪主張讀寫聽說全面訓練。她深感「重讀寫輕聽說」教學的滯後性,從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角度考慮,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是十分重視聽力與說話訓練的。

縱觀於漪的讀、寫、聽、說實踐,可以從中尋找出另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在教師主導下,讓學生在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培養起自學能力。

5.文學性 人的生活離不開文學。文學修養是一個合格的公民應該具有的文化素質。於漪的語文教學,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這只要聽聽他的學生在發言時能熟練地運用古詩詞,能恰到好處地使用成語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在課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誦古代詩詞、也就可以知道於漪平時是怎樣成功地向學生進行文學教育了。聽於漪講棵,讀於漪文章,文學味濃是一個突出的感受。平時她的教學語言也充滿了優美的文學詞語,感染力很強。這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把學生帶入文學的情趣中,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就必然隨之提高。

6.整體性 於漪認為,語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它首先應具有科學的序列,然後才能有序有效地傳授知識、進行訓練。教師對每個學期教學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確每堂課、每個單元、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她引導學生遵循文道統一的規律從整體上去理解、把握課文,使學生不僅理解,把握課文寫什麼、怎樣寫,而且理會為什麼這樣寫。學生從課堂教學中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於漪精通於教學藝術,對於一堂課怎麼開頭,選擇什麼作突破口以帶起全局,怎樣展開教學進程,怎樣收尾,都有獨創的整體設計。聽她的課,所感受到的是:教學環環緊扣,節奏鮮明,抑揚頓挫,起承轉合,有張有弛,波瀾起伏,引人入勝。而且由於她的整個教學能「和學生的心弦對准音調」,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4. 於漪的理論貢獻,其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

於漪老師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也是一位卓越的語文教育家。從教50年。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於漪老師的教學語言象涓涓細流,沁人心脾,她的課給人如坐春風的感受,堪稱是一種藝術享受。於漪老師的教學特點被總結為寓教於情、聲情並茂、教出趣味、活而有致。本文嘗試在進一步總結於漪老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於漪老師優質教育背後的規律嘗試認識和總結。 本文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討於漪的語文教育觀。首先探討於漪語文教育觀的內核是:教文育人。「教語文的過程,也就是學做人的過程。」接著考察了於老師「教文育人」思想的來由,大致有三個方面:(一)這是正確認識教育本質和教育使命的必然結果;(二)這是正確認識語文科性質的必然結果。雖然於漪老師對於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有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但是她始終認為語文科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性;(三)這是研究傳統語文教育經驗得出的必然結論。最後總結於漪教育理論貢獻。 第二部分探討於漪語文教學藝術的具體表現。分作七個內容來研究:用語言「粘」住學生,用情感感染學生,讓美的光輝彌散課堂,善用教育機智,善於激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課是立體的。 第三部分主要通過對於漪生平的介紹揭示於漪老師的做人的根本、教育的理念、執著的信念及高尚的人格對她教學藝術生成的影響。於漪老師1929年2月生,1957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天賦南人的熱情、聰明、靈秀、儒雅,加上長期生活工作在上海,更得「海派」風氣的熏染,學識淵博,視野開闊。廣博的閱讀面以及對藝術廣泛而持久的愛好,極大地豐富了於漪的知識儲備。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好學深思,加上豐厚的知識,使於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異彩紛呈的景象。 第四部分思考於漪語文教學,探究於漪的遺憾。於漪老師是以道為先的。對意識形態的因襲過重,可能是於漪的悲劇。從語文教學的藝術出發,真正的遺憾不應該是對教學藝術本身的叩問,而應該是對一種教育文化的叩問。語文教學必須站在一種文化的平台上。我們看見了於漪缺少的是一種文本的自信,缺少的是對文化的自信。於漪沒能讓語文走出真正的低谷狀態。 關鍵字:中學語文,語文教學,教學藝術,於漪

5. 於漪的教學特點

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為教師工作的制高點,堅持以專人為本,教書育人,從學屬生實際出發,把思想教育滲透於語文教學中,把語文教學和情操熏陶、知識傳授、智力開發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她用愛祖國、愛學生的激情時時燃燒著自己,也不斷感染著周圍的人,被譽為師德標兵。
幾十年來,於漪老師始終投身教育第一線,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時代性、前瞻性和創新性。

6. 問題:僅根據上文內容,試簡要歸納出作者於漪老師的語文教學觀

老師教古文喜歡大聲誦讀,那樣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感受到孩子們的天真活潑。

7. 於漪語文教育觀

淺談於漪的語文教育思想 於漪老師是我國語文界一位資深教師,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著述了許多教育界頗有影響的著作。於漪老師的教學有她自身的一套理論方法,尤其是於漪老師的情感教育方法對語文教育有深遠影響。她關於語文教育的著述,多達一百多萬字。她的語文教育思想對我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學語文教學有著較大的影響。 於漪語文教育思想的內容,涉及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閱讀於漪的語文教育論著,我們會發現其中最鮮明的一個觀點就是「教文育人」。教育的職責就是教文育人。教文,即教會學生文化知識;育人,即培養人高尚的道德品質。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都肩負著這樣的職責,但是於老師的教文育人卻獨樹一幟。於老師堅決反對把教文和育人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的做法,主張必須在語文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於老師多次講到:要善於緣文釋道,因道解文,既廢除離開字詞句篇的架空分析,又力戒置思想內容於一旁的支離破碎的詞句詮釋,力求把思想教育與語文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水乳交融,使學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語文能力獲得有效的提高。在這方面,於老師有很多具體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她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他們的情操,常常採用「娛目」、「動情」、「激思」、「勵志」的方式;採用「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變換提問的角度,帶領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使他們耳濡目染,受到熏陶」,「聯系擴展,增添情感濃度,形成餘音繚繞的氣氛」等做法。這些都是教文和育人相統一的好方法。 她的這種教文育人的思想來源大致有三個方面:第一、這是正確認識教育本質和教育使命的必然結果。她曾這樣說:「國家把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學生交給我們教師培養,這意味著對教師極大的信任,我們如果不盡心盡力,豈不是浪費學生的青春,對國家、對人民的大不敬?為此,我經常警戒自己、鞭策自己兢兢業業,考慮任何工作都不能忘記培養學生的大目標。」第二、這是正確認識語文學科性質的必然結果。對語文學科的認識,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作為對文革期間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的一種否定,語文教育界出現了一種純工具論的傾向,於漪老師對此不以為然,她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要表情達意,那麼用它組成的作品都離不開一定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為里,語言文字為表。語文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表現內容。教學中完全可以發揮語文本身所固有的德育、智育兩種作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進一步提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認為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第三、這是研究傳統語文教育經驗得出的必然的結論。於老師認為,傳統語文教育值得借鑒的方面,例如:傳統語文教育既教書又育人,且重視愛國主義教育,還有很重視學養等。於老師對傳統語文教育經驗中這些精華的認識,自然會影響到她的「教文育人」觀。 教文育人是於漪老師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她多年來從事語文教育工作得到的寶貴經驗,也是她對教育本質的深刻認識。 而全面、有序、科學地培養語文能力又是於老師特別強調的一個語文教育思想。她指出,有一點必須十分明確:語文教師教學生學語文,引導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須牢牢抓住不放。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哪些方面的語文能力,這是於老師幾十年來一直在關注、思考和探索的一個問題,她在這方面的主張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全面訓練,循序漸進,突出「內核」,語、思結合。 她把語文能力的培養分成了三個層次:一是學習和應用能力,這是語文能力培養的基礎;二是具體的語言能力,會讀會寫會聽會交際,這是語文能力培養的核心部分;三是對生活的認識能力,思考和感受力等,這是語文能力培養的延伸和拓展部分,是語文能力的「內核」。大而言之,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應該是內核。正是基於於老師對語文能力本質的深刻認識,所以於老師提出,「語文教學應以語言和思維訓練為核心」。 語文教學就是要通過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知識和能力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柱,這是反映我們學科特點的,是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但是我們對知識和能力的認識,應該是與時俱進的。中學語文就是中學語文,不是以學科為本,不是以某知識為本,而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是一個很大的變革。學生今後不管從事怎麼樣的工作,都要有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真本領,即正確理解和正確運用的能力。這樣定位,就要淡化原來的很多知識體系,要「擇其要而學習」。所以正確的、科學的、有序的培養語文能力才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全面訓練。於老師認為,訓練能力要樹立全面培養的觀念,不能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體。就語言訓練而言,聽、說、讀、寫都很重要,不能重讀寫,輕聽說。不能只注重學習的近期效果,輕視適應社會的長遠需要。 循序漸進。於老師很重視能力訓練的序列,主張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他們的知識、能力、智力,來安排科學的序列。例如,她說:「不探討科學的序列,教學中有些十分突出的問題很難解決。比如重復勞動的問題,對某一語文知識小學教,初中教,高中還教。……」突出「內核」。 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雖然以全面為好,但是語文訓練又不能過於繁雜瑣碎,得有個重點。哪些應該是語文能力的「內核」呢?大而言之,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應該是內核。在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於老師關於語文教學要突出內核和她的全面培養語文能力的觀點並不矛盾。全面培養是為了防止「以偏概全」,突出內核是為了防止「喧賓奪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語、思結合。於老師最反對進行單純的語言技術訓練,她既主張語文形式和思想內容不可分割,又主張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主張把思維訓練貫穿於整個語言訓練的全過程。 注重學習興趣,突出情感教育是於漪的又一個重要的語文教育思想。她滿懷激情的一句話就是「丹心一片是關鍵」。她說老師心中要有一團火,這團火是愛祖國、愛學生的激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激情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在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於漪老師一次次超越自我,她不顧自己身體健康,背學生上醫院;接手亂班,把學生一個個找回來課……而支撐她的始終是充滿胸膛的師愛。她說:「你對孩子是全心全意,還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愛播撒到孩子心中,他們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激發興趣也是於老師教學的藝術特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源泉,於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於老師培養學生興趣有四點經驗:一是課要有新鮮感;二是課要有趣味性,使學生迷戀;三是要重視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四是增強教學過程中的智力因素,用學生的智力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於老師的這些經驗是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得來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興趣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取長補短,博採眾長,尋找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在新課標地指揮下,倡導情感教育。情感熏陶是教學環節中較難的一部分,教師要做到「融情於景」「寓情於景」是比較難的,最重要地是一定要有真情感。如果矯揉造作,虛情假意,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地情感,反而會令人生厭。那麼怎樣才能憑借語文教材進行情感教育呢?於老師提出了許多情感熏陶的方法,歸納起來有如下三點:第一、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披文入情」,即通過認真研讀教材,發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做到「文脈、情脈雙理清」。第二、發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後,自己必須進入角色,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傳遞地情和意。第 三、教學時,教師要帶著感情教,要選准動情點,滿懷感情地啟發、提問、講述、剖析、朗誦,以情激情。 「立體化,多功能」的課堂教學效率觀是於漪的最後一個重要的語文教育思想。「有效教學」現在被國內外眾多學者所關注,「有效」不僅指「效率」還指「效果」,只有保證「效率」和「效果」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在於漪看來,語文學科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生活在母語環境之中,母語的學習與運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如果教師眼睛只盯著一本教科書加一本教參,思路打不開,教起來就會捉襟見肘,學起來就會索然無味。其次要開發與利用語文課外的學習資源,分清別類,擇優而用,講求實際效果。於老師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總的要求,就是課要上的「立體化,發揮多功能的作用」。在談到語文教學效率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忽視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特點,只看一堂課學生學到了幾條知識,或掌握了幾種技能,用單一的、而且是單純量化的觀點看語文教學的效率。這實際上是一種片面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把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的綜合效益作為衡量課堂教學效率的標准,這才是抓住了根本。於漪老師針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幾點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課前精心設計,選擇好思想、知識、能力、智力的最佳結合點。所選的知識點或訓練點應是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方面閃光的,或輻射,或折射,使課堂教學充滿明亮。 第二、課堂教學要有鮮明的節奏。為使課堂教學有鮮明的節奏,於老師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如:剪裁教學內容,突出重點,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教學過程要疏密相間,有起有伏,形成循序漸進的坡度;多種教學方法穿插運用,相得益彰,渾然一體。 第三、適當充實課堂教學的容量。課堂的容量怎樣才能得到適當的充實呢?於老師總結出了兩條措施:一是從廣度上開拓,擴大知識的覆蓋面;一是從深度上探討,加強學生理解力。

8. 於漪的教學風格

於漪站在培養開拓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高度,十分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與能力培養。只要全面地閱讀於漪的教學論文,不難發現於漪全部語文教學活動中,貫穿著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盡力開發他們的智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於漪曾寫過不少專論,諸如「談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談觀察訓練」「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培養」「談把握記憶的支撐點」等等。這些論述啟示我們:語文教學要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主動、活潑的學習中,逐漸成長為聰明有為的人才。
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於漪主張讀寫聽說全面訓練。她深感「重讀寫輕聽說」教學的滯後性,從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角度考慮,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是十分重視聽力與說話訓練的。
縱觀於漪的讀、寫、聽、說實踐,可以從中尋找出另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在教師主導下,讓學生在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地培養起自學能力。 於漪認為,語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它首先應具有科學的序列,然後才能有序有效地傳授知識、進行訓練。教師對每個學期教學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確每堂課、每個單元、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她引導學生遵循文道統一的規律,從整體上去理解、把握課文,使學生不僅理解、把握課文寫什麼、怎樣寫,而且理會為什麼這樣寫。學生從課堂教學中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於漪精通於教學藝術,對於一堂課怎麼開頭,選擇什麼作突破口以帶起全局,怎樣展開教學進程,怎樣收尾,都有獨創的整體設計。聽她的課,所感受到的是:教學環環緊扣,節奏鮮明,抑揚頓挫,起承轉合,有張有弛,波瀾起伏,引人入勝。而且由於她的整個教學能「和學生的心弦對准音調」,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於漪的語文教學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