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什麼是暗示教學法

什麼是暗示教學法

發布時間:2021-01-28 00:58:54

⑴ 暗示教學的暗示教學法的原理與方法

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理論出發點有三個:1、愉快:在心理上的放鬆和沒有緊張的狀態下(如害怕、緊張、疲勞、厭煩或激動)學習;2、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統一:以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淺皮層和深皮層活動、生理和心理作用、理性與情感等結合的方式;3、暗示作用:通過消除學習障礙的暗示和激發學習潛能的暗示達到師生之間相互影響。
洛扎諾夫認為,暗示教學法是一種以教師為暗示源,通過消除和避免所有可能抑制學習(即去暗示)的因素(即抗暗示的因素),在有意識,但大多數是在無意識交流的情況下(即暗示),綜合各種促進學習的因素(即暗示的因素),使學生能夠獲得高水平學習的一種方法。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在一種無意識的水平上強化對學生的相互影響,例如,利用古典和巴羅克音樂刺激學生從主動的狀態變為放鬆警覺的狀態。
在暗示教學中,教師中心的角色是很明顯的。正是教師能夠通過營造友好的學習氣氛,通過運用所設計的消除學習障礙和激活新的學習潛能和儲備的技術來從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層面上影響學生,才能實現洛扎諾夫的教學原理。洛扎諾夫常常把這種影響學生無意識的手段稱為「安慰劑」,它對於擴大學生的認知潛能和學習效率意義重大。 1、期望效應
在洛扎諾夫的暗示理論中,非常重視教師對學生所施加的暗示、無意識影響,從而間接地使學生相信他們在這種方法下學習能夠收獲比以往都多,其理論基礎來源就是1968年羅森塔爾和傑克遜的「教師期望效應」實驗,或者這種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與自我實現預言」的成果支持了洛扎諾夫的假設,這就是為什麼暗示教學時要樹立教師權威的原因。
2、音樂背景
洛扎諾夫根據一些對大腦的研究成果,認為音樂對右腦的開發和調動人無意識的潛能非常有幫助,它能幫助人們把接受的信息在無意之中送進學習者大腦的長時記憶系統,又能使大腦開啟長時記憶的大門,從而形成新舊知識的溝通、聯系。但是,洛扎諾夫認為,並非所有的音樂都能做到這一點。只有那種抒情、緩慢的古典音樂或巴羅克音樂(一般是50 — 75拍/分,最好是60拍/分)才能激發左右大腦兩半球最大的功能,增加和延長大腦的活性,尤其是右腦的興奮對學習外語非常有利。因為在外語教學時,如果只有無音樂背景激活的左腦工作,它負責說話、使用語言的效率是不高的。據美國學者舒斯特(SCHUSTER, 1985年)調查,當信息進入左腦或右腦時,左腦優勢的人和右腦優勢的人對聽覺刺激和視覺刺激是不同的。而如果通過音樂發揮右腦的功能,外語學習的過程會因為音樂的參與,再加上姿勢、「心象」(心理表像)對大腦的積極影響,使教學的效果大大增強。帕維奧(PAIVIO, 1979年)也證明,左腦優勢的人學習時,容易被記住的語言和詞語所激活;而右腦優勢者則同時需要語言內容的視覺形象。因為左腦半球更多地負責精確、形式性的語言學習和邏輯、分析性思維;而右腦半球則加工更加形象、聯想性的直覺和韻律性語言學習以及具體的、整體的、綜合的思維。還有一些研究(STUDDERT & KENNEDY, 1970年)認為,在語言學習上,輔音是由左腦加工的,而母音是由左右腦兩半球共同處理的。因此,洛扎諾夫在此基礎上提出全大腦學習的思想。
當然,對新內容和舊內容,對不同的課型,洛扎諾夫選擇的音樂是不同的,他把音樂分為兩類,一類用的是主動性音樂背景,一種用的是被動性音樂背景。前者一般用於教師主導的新課時,節奏比較輕快、活潑些,如貝多芬的「鋼琴和管弦樂隊降B大調第5號協奏曲」、海頓的「G大調小提琴和管弦樂隊協奏曲」等;後者一般用於練習和復習的階段,音樂比較緩慢、悠揚些,如莫扎特的「G小調交響曲第40號」、巴赫的「C小調幻想曲」等。洛扎諾夫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利用音樂不僅使學生的大腦放鬆並處於准備接受信息的狀態,而且使新學到的知識進入他們巨大的記憶系統中。
3、非語言暗示研究
洛扎諾夫認為,教師上課時的面部表情、姿勢、態度、講話方式以及環境變化,都會在潛意識的層面上影響學生,向他們傳遞某種課堂信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其理論依據就是1972年心理學家克納普研究成果,即學生上課時注意教師姿態的情形是:7%是言詞,38%是語調,55%是面部表情。
4、信息板塊理論
在洛扎諾夫暗示教學中,聽力教材在編排上有些特殊,就是外語與母語對照寫在一頁上,而外語每一行根據難度的大小安排不同的字數,但一般不超過7個詞。這是根據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米勒的「板塊學說」原理。米勒從他瞬時記憶的實驗結果證明,人在5 —10秒之間注意的廣度只有7+2或7-2個信息板塊,超過這個范圍,人就無法在瞬間記憶下來。
除此之外,洛扎諾夫的理論依據還有記憶術、呼吸技術、身體語言研究等等。 暗示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准備階段:在介紹新材料之前,教師先營造一種有利於學習的氣氛,如老師要以沉著、期待的姿態、滿懷熱情的講話,目的是通過教師權威、有感染力、誠實坦率的形象進行積極的暗示,克服去暗示性的障礙,喚醒學生的潛意識。這種去暗示性的障礙主要包括三方面:①批評的邏輯的障礙,如認為學習是不簡單的,不可能會有輕松而有趣地學習學習;②情緒的障礙,如認為自己很笨,所以無法完成任務;③批評的倫理(道德)的障礙,如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所以自己最好埋頭苦學。
而學生則做幾種練習:①身體放鬆練習,如做體操、用手輕輕地按摩自己的臉、胸、手、膝蓋、肌肉等;②大腦鎮靜練習,如閉目想像陽光燦爛的風景、沙灘、草坪……,將自己融入其間,伴隨著適當的背景音樂,進行「夢游」,回顧以往學習的樂趣;③自生訓練,類似於「過電影」,如學習之前,先自己設想雙腳踩著地板,緊靠椅背,手眉輕垂,手放在自己大腿上,閉上眼睛,有「坐在駕駛室」的感覺。
上課開始可以先唱藝術性的教學歌曲,每首歌與一個語法點聯系起來,起聯結的作用。有時還可以用畫有花、風景等背景的圖畫來展現其他語法點。
2、講授階段(即實質性暗示階段)
這階段包括主動性暗示(或稱主動音樂課)和被動性暗示(虛擬音樂課或被動音樂課)。
(1)主動性暗示:在外語課里,教師把新單詞設計成象一台戲,並附有圖片,或者將語言教學的課文以「幕」的形式寫成,外語與母語並排寫著,行行對應,學生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聽著伴隨的音樂,在內心把這些單詞的內容串起來,或讀外語部分的內容,心裡想著翻譯;然後學生看著課文,教師打開選擇好的音樂,和著音樂的節拍用清晰、飽滿的聲音朗讀課文,使學生感覺其中誇張、戲劇的成份,音樂起到了把信息帶進大腦深處的載體作用。課文每行的句子都不超過7個單詞,這樣的「節拍」原則可以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內容。
為了控制節奏,教師先柔和地朗讀句子某部分或整句,然後再大聲讀,然後再強調語法或詞彙的特點。教師把課文呈現完畢,音樂也跟著消失,整個主動性音樂課的時間不超過45或50分鍾。
(2)被動性暗示:用巴赫、亨得爾等人節奏較慢的巴羅克音樂(每分鍾約60拍)作背景。教師安靜地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盡可能放鬆,直到所有的學生坐好為止。然後播放音樂直到教師認為學生已經進入上課心理狀態並且在音樂的熏陶下呈放鬆的狀態。接著,教師開始以平和、自然的聲調朗讀新的或復習學過的課文,只有在音樂變化的地方才提高聲音。中間沒有長時間的暫停,完全由學生決定注意老師朗讀的課文還是音樂。在這段時間,學生可以閉上眼睛,把課本放在一邊,然後想像在他們學習的內容及其背景,如一個鄉村、自己身處的劇院、有人在舞台上表演某個劇目,等等。學生在睡覺之前,腦中會有可能掠過白天學過的內容情景,教師也要求他們對白天學習的東西「過電影」。
洛扎諾夫並不要求每節課都要用到這兩種「音樂課」,開始要求外語教學一周只能進行三節「音樂課」,占總課程的1/3,後來減少到1/5。所有其他有關教學的重要原理則可以在其餘時間使用。
3、練習階段
教師復述課文之後,進行一些問答、討論活動或游戲活動。因此,所使用的教材必須富有交際性的語言,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動機。有些語法現象教師可以用母語來解釋,促進學生進行有創造性的遷移(如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聞一知十等)、對話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自願上台表演,誇張地表達課文的內容。課後學生沒有作業,老師只要求他們在睡覺前和睡醒後各復讀一次課文,而且每次不超過15 — 20 分鍾。 按照洛扎諾夫本人的說法,作為運用暗示教學的教師,他們必須參加至少240學時的訓練課程方可真正掌握暗示教學技術。但其中有些非傳統的法則,筆者認為可以參考借鑒,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包括:
1、教師權威:老師在教學時對所教的專題要象專家一樣精通,並且熟練地使用教學方法,課堂上表現出有威望、自信心,但不是冷嘲熱諷、盛氣凌人或消極地批評學生。
2、學生幼稚化:讓學生以孩子般天真爛漫的、無拘無束的態度進行學習,採用輕松、充滿樂趣、自然新奇的方式而非稚氣十足的方式活動,如比賽、游戲、身體運動、有節奏的練習等,目的讓學生有發揮表演的機會。具體的活動方式有教學歌曲、猜謎、讀課文畫主題、小組速讀競賽、抽簽組詞游戲、課文重組游戲等等。
3、雙層面:即教師同時在有(自覺)意識和無(潛)意識兩個層面上傳遞信息,如利用面部表情、姿勢、態度、活動方式、環境等變化去達到這個目的。因此,教師應該表現出愉快、自豪、熱情、精神飽滿的神色,不要愁雲滿面、怒形於色。
4、教師說話語調:教師應該生氣勃勃、精神煥發、有聲有色地講授課程,以激發學生的聯想和保持他們的興趣。如利用喜劇的手法表演歷史的片段,象藝術家那樣誇張地扮演角色,用抑揚頓挫的聲音使自己興奮,使講授的內容趣味橫生,改良學生的精神狀態。
5、節奏:教師以巴羅克等古典音樂為背景,輕柔、平靜而有節奏地復述課文,以此來幫助學生學習。所選擇的背景音樂比較緩慢、一般是4/4拍,50 – 75拍/分,教師伴隨著這種音樂講課,做熱情奔放、毫無拘束的游戲,將使學生毫不困難地記牢所學的內容。因為這種音樂作用於正在理解問題的大腦部分,不僅對理解無不良影響,而且還可以放鬆感官,驅使大腦能夠考慮那些可能枯燥、單調、難懂的學習內容,減輕思考的煩惱。

⑵ 暗示教學是什麼

暗示教學是在批復判傳統教學缺陷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各種暗示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不斷促進學生的生理潛力和心理潛力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想像力,辯證思維能力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⑶ 暗示教學法是什麼

教學中運用人的無意識記憶,把人的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統一起來,使學生在輕回松、愉快的環境答中不知不覺得到學生到知識的一種方法。暗示教學法的關鍵在於組織和創造學習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彩用一系列的暗示手段,如,優美的學習環境,輕松舒緩的音樂、節拍、抑揚頓挫的配樂朗讀、逼真的情景的創設,演生動有趣的短劇,讓學生參與到活潑的游戲中,這樣,學生有良好的情感體驗,適於引發學生無意識學習的潛能,調動學生全部的身心活動,把把有注意力誘導和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造成一個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超強記憶能力,最有效地掌握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如教學《孔明燈》一課,教學開始,教師讓學生邊聽故事邊欣賞圖畫,學生都是故事謎,特別喜歡聽,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孩子們,他們彷彿看到了1000多年前諸葛亮發明孔明燈,利用孔明燈的情景,不知不覺中了解了有關孔明燈的一些知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研究孔明燈的興趣。

⑷ 暗示教學法的核心是什麼

又稱啟發式外語教學法或啟示法。是保加利亞教育心理學家喬治?洛扎諾夫提出的。暗示教學法可以比傳統方法進度快5—50倍。

⑸ 暗示教學法的系統論述

暗示教學法
出自MBA智庫網路(http://wiki.mbalib.com/)
暗示教學法(Suggestivo Teaching)

目錄
[隱藏]
1 什麼是暗示教學法
2 暗示教學法的發明
3 暗示教學法的心理學依據
4 暗示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編輯]什麼是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一詞,又稱啟發教學法,它是保加利亞暗示學專家格奧爾基·洛扎諾夫在60年代中期創造的,被稱為是一種「開發人類智能,加速學習進程」的教學方法。

暗示教學法的原理是整體性原理。它認為,參與學習過程的不僅有大腦,還有身體;不僅有大腦左半球,還有大腦右半球;不僅有有意識活動,還有無意識活動;不僅有理智活動,還有情感活動。而人們在通常情況下的學習,總是把自己分成幾部分:身體、大腦兩半球、有意識和無意識、情感和理智等,它們總是不能協調,甚至相互沖突,因而大大削弱了人的學習能力。暗示教學法就是把這幾部分有機地整合起來,發揮整體的功能,而整體的功能大幹部分的組合。

[編輯]暗示教學法的發明
在醫學上,暗示是指一個人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的一種作用。暗示療法是指通過醫生向患者暗示某種觀念,使患者在接受這些觀念的過程中解除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從而使疾病症狀得以減輕和逐漸根除的一種治療方法。

20世紀50年代中期,洛扎諾夫正是受到一起心理暗示療法成功案例的啟發,開始把全部精力轉向暗示教學的研究。9年後,他以充足的實驗根據證實了「暗示超常記憶力」 的存在。

同時,洛扎諾夫還有感於傳統教學落後於時代發展的現實,看到了改革的必要。他認為傳統教學的主要弊端在於:

①低估了人類學習的潛力;

②只強調刻苦,不講究方法,造成學習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緊張狀態;

③沒有靈活運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體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礎上的綜合性教學手段。

1965年,他領導成立了暗示法教學小組,第二年擴展為暗示法研究所,開始在16所實驗學校對五千多名學生進行實驗。結果表明,良好的學習氣氖能使外語學習效果成倍提高。l971年,在保加利亞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性暗示法討論會,從此,暗示教學法迅速在許多國家被嘗試運用,並成為教育界紛紛探討研究的課題。

[編輯]暗示教學法的心理學依據
暗示教學法有一系列的理論基礎,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神經生理學理論、精神治療學理論等,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心理學理論。洛扎諾夫的理論基礎是,學習應成為一種趣事,應當在無緊張的狀態下進行;作為人,其思維是在自覺意識和潛意識兩種意識層面上進行的;暗示是利用通常不用的大腦儲備的手段,目的在於加快學習。後來人們把它歸納為四條心理學上的依據:

1.人的可暗示性

即人的可意會性、可啟示性、可影響性,「是人類個體之中一種普遍的品質」,由於它才使人和環境間的無意識關系發生作用。人雖都具有可暗示性,但接受暗示的能力各不相同。它受制於發出暗示和接受暗示雙方各自的體力、智力、職業能力、社會地位等多種因素。如果前者在這些方面都優於後者,那麼就可產生較強的暗示能力,反之則可能使暗示受到抵制以至失去作用。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但同時也具有反暗示的能力,這種反暗示的防線通常有三道:①邏輯防線,「對於它印象上認為不合邏輯動因的,一概擋駕」;②感情防線,「對於不能達到創造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一律擋駕」;③倫理防線,「凡與個人的道德原則相矛盾的暗示,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這三道防線為人所共有。在使用暗示教學法時,決不是要去強行突破這三道防線,而是相反,要取得與這三道防線的協調,引起心理上的共鳴,從而克服它。

2.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

無意識活動又稱非理性活動,是與有意識和理性活動相對的概念。人在進行理性活動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都伴有非理性活動的存在。暗示學的研究認為,「即使最強烈的觀念,除非和個人的無意識心理傾向相結合,和他的態度動機相結合,和他對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結合,和他的需要興趣相結合,並且和他的個人的情緒、智能、意志記憶要求等特性協調,否則是不能產生暗示效果的。」

3.人的非注意心理反應(又稱為非特定心理反應)

這是一種人未注意到的心理反應,如一個人聽另一個人說話,聽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說者所說的內容上,這是一種注意的心理反應,也稱為特定的心理反應。說話者的語氣、語調、表情以及伴隨而來的動作、手勢、姿態等,也時不時地引起聽者的部分注意,這是聽者沒有意識到的注意,即模糊的注意。這種聽者沒有意識到的注意,就是非注意心理反應。

4.人的潛力

是指潛藏在人的大腦里和身體里的還未發揮出來的能力,也就是人深藏著還未動用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古往今來,世界上一切成功的科學發明、文學創作,無不是作家、科學家最大限度地挖掘並發揮了自己的潛力而做出來的。人的潛力的挖掘不是很容易的,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它都潛藏於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深處,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即特定的環境壓迫下,在某種強烈的動機、願望、目的及需要的促使下,才會顯露出來。人的潛力一旦挖掘出來,就可以使人產生超常的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暗示教學法正是用各種方式創造一定的環境和情境,迫使人發揮出自己潛在的各種能力。

暗示教學法的心理學理論根據都來自科學實踐,符合人的客觀實際。它所依據的人的可暗示性、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人的非注意心理反應、人的潛力,總括起來,都是以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人的感情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這些也可理解為包含著人的情感和認知、人的直覺和創造性、人的個性與發展、人的潛能等因素。

[編輯]暗示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1.愉快而不緊張原則

愉快而不緊張的學習氣氛是利用無意識心理活動的必要條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況,人的思維活動才能最活躍。因此,暗示教學法要求教學不應帶有任何緊張氣氛,要使學生在愉快、自然、輕松的情境中學習。在暗示教學中,愉快情緒不是來自要求學生掌握繁多的知識,而是來自學生主動索取知識的願望。因此要求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教學方法要有利於消除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勞、緊張、恐懼等感覺和情緒。

2.有意識與無意識統一原則

無意識心理活動使人們能和環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識的活動都建立在無意識的組合之上。「個人的見解、動機和記憶都受感情、想像以及其它無意識活動的影響」。只有當有意識與無意識和諧統一時,學生的智力和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洛扎諾夫認為,如果教學過分相信理性的力量,不顧及感情調節理智,無意識節有意識,最終只能造成理智和情感、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矛盾,加劇彼此間的不平衡,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

3.師生互相暗示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關系。這種師生關系不但能把握學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與理智趨於一致,使學生通過有意識與無意識兩種心理活動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識。

上述三條原則之間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條,都不能稱其為暗示教學法。

⑹ 暗示教學法到底是怎樣的呢

暗示教學,就是對教學環境進行精心的設計,用暗示、聯想、練習和音樂專等各種綜合屬方式建立起無意識的心理傾向,創造高度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效果。其理論依據的要點有:

(1)環境是暗示住處的重要而廣泛的發源地;

(2)人的可暗示性;

(3)人腦活動的整體觀;

(4)創造力的假消極狀態最易增強記憶,擴大知識,發展智力;

(5)充分的自我發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

(6)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經意識就為知覺所抵制。

(6)什麼是暗示教學法擴展閱讀:

基本原則

(1)學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緊張;

(2)情感調節理智,無意識調節有意識;

(3)設置情境,採用交際性練習,短期內學習大量教材;

(4)藉助母語翻譯對比外語;

(5)師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基本步驟

首先是呈現新的教學材料,教師藉助手勢、表情介紹要教的內容,然後,在優美的音樂中,和著音樂的節奏,帶著生動的表情和情感朗讀課文,學生看著課文,可以模仿;然後是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聽教師的配樂朗誦,這樣可以產生有意和無意的認識能力和超強的記憶力,不知不覺地記憶所學的材料了。

⑺ 暗示教學法基本特點

暗示教學法抄也叫「啟發式外語教學法」。是由保加利亞的心理學家洛扎諾夫創立的一種學習語言的方法。此方法從1966年開始為人們採用,已經推廣到十多個國家,而且在非語言學科的效果也很好。
暗示教學法的原理是整體性原理。他認為,參與學習過程的不僅有大腦,還有身體;不僅有大腦左半球,還有大腦右半球;不僅有有意識活動,還有無意識活動;不僅有理智活動,還有情感活動。而人們在通常情況下的學習,總是把自己分成幾部分:身體、大腦兩半球、有意識和無意識、情感和理智等,它們總是不能協調,甚至相互沖突,因而大大削弱了人的學習能力。暗示教學法就是把這幾部分有機地整合起來,發揮整體的功能,而整體的功能大於部分的組合。

⑻ 暗示教學法有什麼意義

這樣運用暗示教學法,把知識教學融入故事中,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兒童的好奇、好動、好玩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慾望,引導到對科學知識的熱愛上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⑼ 情境教學法和暗示教學法的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作用和意義不同、方法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2、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並藉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

二、作用和意義不同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遊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2、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景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像,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

三、方法不同

1、情境教學法

創設情境的途徑一般為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六種。

2、情景教學法

採用情景教學,一般說來,可以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進行。

⑽ 暗示教學法的創建及原理

暗示教學法有一系列的理論基礎,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神經生理學理論、精神治療學理論等,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心理學理論。洛扎諾夫的理論基礎是,學習應成為一種趣事,應當在無緊張的狀態下進行;作為人,其思維是在自覺意識和潛意識兩種意識層面上進行的;暗示是利用通常不用的大腦儲備的手段,目的在於加快學習。後來人們把它歸納為四條心理學上的依據:
1.人的可暗示性 。即人的可意會性、可啟示性、可影響性,「是人類個體之中一種普遍的品質」,由於它才使人和環境間的無意識關系發生作用。人雖都具有可暗示性,但接受暗示的能力各不相同。它受制於發出暗示和接受暗示雙方各自的體力、智力、職業能力、社會地位等多種因素。如果前者在這些方面都優於後者,那麼就可產生較強的暗示能力,反之則可能使暗示受到抵制以至失去作用。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但同時也具有反暗示的能力,這種反暗示的防線通常有三道:①邏輯防線,「對於它印象上認為不合邏輯動因的,一概擋駕」;②感情防線,「對於不能達到創造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一律擋駕」;③倫理防線,「凡與個人的道德原則相矛盾的暗示,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這三道防線為人所共有。在使用暗示教學法時,決不是要去強行突破這三道防線,而是相反,要取得與這三道防線的協調,引起心理上的共鳴,從而克服它。
2.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 。無意識活動又稱非理性活動,是與有意識和理性活動相對的概念。人在進行理性活動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都伴有非理性活動的存在。暗示學的研究認為,「即使最強烈的觀念,除非和個人的無意識心理傾向相結合,和他的態度動機相結合,和他對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結合,和他的需要興趣相結合,並且和他的個人的情緒、智能、意志記憶要求等特性協調,否則是不能產生暗示效果的。」
3.人的非注意心理反應(又稱為非特定心理反應) 。這是一種人未注意到的心理反應,如一個人聽另一個人說話,聽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說者所說的內容上,這是一種注意的心理反應,也稱為特定的心理反應。說話者的語氣、語調、表情以及伴隨而來的動作、手勢、姿態等,也時不時地引起聽者的部分注意,這是聽者沒有意識到的注意,即模糊的注意。這種聽者沒有意識到的注意,就是非注意心理反應。
4.人的潛力 。是指潛藏在人的大腦里和身體里的還未發揮出來的能力,也就是人深藏著還未動用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古往今來,世界上一切成功的科學發明、文學創作,無不是作家、科學家最大限度地挖掘並發揮了自己的潛力而做出來的。人的潛力的挖掘不是很容易的,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它都潛藏於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深處,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即特定的環境壓迫下,在某種強烈的動機、願望、目的及需要的促使下,才會顯露出來。人的潛力一旦挖掘出來,就可以使人產生超常的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暗示教學法正是用各種方式創造一定的環境和情境,迫使人發揮出自己潛在的各種能力。
暗示教學法的心理學理論根據都來自科學實踐,符合人的客觀實際。它所依據的人的可暗示性、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人的非注意心理反應、人的潛力,總括起來,都是以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人的感情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這些也可理解為包含著人的情感和認知、人的直覺和創造性、人的個性與發展、人的潛能等因素。 (1)學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緊張;
(2)情感調節理智,無意識調節有意識;
(3)設置情境,採用交際性練習,短期內學習大量教材;
(4)藉助母語翻譯對比外語;
(5)師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1)教師與教材的權威化 。這里講的權威(authority)是指某些人物、觀念或教材,經過時間考驗後取得人們尊重、崇敬的信任感。運用這種權威的影響力,使人能樂於受教,易於接受暗示,增強學習能力。教師的權威無疑是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要求教師不僅對學生要嚴格要求,還要關心愛護,平等相待;不僅專業知識精深,且知識結構廣博;不僅要動作技術優美嫻熟,還要具有健美的體魄和健康的人格特徵。在使用權威這一技術時還應注意,在師生交流過程中權威的作用不能太明顯,因為當學生不知道教師使用的技術時,反暗示防線更容易被突破。
(2)稚化 。稚化(infantilization)這一技術針對成人教學而言。稚化並非消除或弱化成人的生活體驗和智力,而是使成人在學習中利用兒童的某些特點,如自發性、自信、好奇心、記憶能力。稚化技術能夠幫助(高年級)學生消除暗示,即將他們從過去受到限制的、不利的暗示中解脫出來。比如進入青春期的學生,可能因某種來自成年人的觀念而束縛了自我表現的慾望,對於在眾人面前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運動技術表現出明顯的畏怯、退縮或矜持,這一點在女生身上表現得尤為顯著。而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則沒有這樣的壓力或有意識的努力,意識的被動和身體的放鬆狀態使得體育教學更容易進行。因此,通過創造積極的課堂氛圍以及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來達到稚化,對於引發輕松的學習氣氛,消除壓力和恐懼具有重要的意義。
(3)雙重交流 。雙重交流(double-planeness)指來自環境的無意識刺激(如教室的裝飾)和教師的教學特色(表情、手勢等)對學生無意識心理的刺激。這些邊緣刺激對學生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暗示教學注重教學情境的布置,同時教師應保持愉快、熱情、自豪、飽滿的精神狀態。此外,在運用雙重交流技術時,教師還應經常性地向學生滲透高期望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對自身的期望效應,激發學習的自信。
(4)高超的教育藝術 。運用暗示教學,並非簡單地做幾個手勢,放幾段音樂,說幾句鼓勵的話那麼簡單。真正的暗示,是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暗示技巧的,比如如何把握有效的暗示時機,如何有效突破學生的反暗示防線,如何不留痕跡地達到暗示的效果等等,都是需要教師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的。因此,運用暗示教學法之前,教師有必要進行相應的學習和培訓。 事實上,暗示教學法也存在一些難以規避的局限性,如在大規模的群體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施加的暗示,常常難以保證預期的效果。洛扎諾夫最初進行的實驗主要是針對語言教學中記憶力的提高,因此暗示教學在其它能力的協同培養和發展方面的效果是否顯著還有待科學驗證,加之人們對其實驗本身的科學價值尚存質疑,因此我們在移植和借鑒暗示教學法時,也應持慎重態度,既不能過分誇大暗示教學的效果,也不必一概否定。但是,從心理學依據的角度而言,暗示教學所倡導的關注學生無意識心理傾向,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激發學生的自信和學習動機,關注學生非理性因素在教學中的意義等,對於克服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恐懼心理,提升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期望,發掘身體運動潛力等方面,還是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的。可以說,心理暗示是體育教學中非常有價值的輔助性教學策略,如果可以和其它教學策略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對於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習動機,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暗示教學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