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服禮儀展示的動作有哪些
1、冠禮
冠禮為華夏禮儀制度之首,又稱成人禮,是對漢人進行禮教的開始。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禮,王公年及十五而冠。
2、笄禮
笄禮為漢女的成人禮,即挽發腦後做髻,以簪綰之。已許嫁的漢女在15歲舉行笄禮,未許嫁則二十歲再舉行。按《宋史·禮志》載,宋朝公主的笄禮仿庶子冠禮由皇帝三加冠服:初加冠笄,再加冠朶,三加九翬四鳳冠。
3、婚禮
婚禮是嘉禮之一。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絳公服婚。女方以禮衣或連裳嫁。
4、吉禮
吉禮為祭神祀祖的禮制,是華夏的最高禮儀。祭服包括六冕以及爵弁。
(1)漢服禮儀教學擴展閱讀
漢服由於華夏儒家王道文化的傳播而影響深遠,周邊民族、包括許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漢文化圈)國家通過效仿華夏禮儀制度借鑒了漢服的某些特徵,用於吉凶賓軍嘉五禮。此外,華夏賓禮也規定四夷之君必須穿本國服飾朝見中國天子。
漢唐藩屬體制中,周邊民族首領存在著定期朝見皇帝的所謂「朝集」制度。無論是外國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謁中國天子,接受官職,貢獻方物,還是中國天子宴請外國君主,外國君主都要穿國服奉禮。國服制度促使了周邊民族形成自己的民族服飾。
比如,契丹太宗入晉,接觸到中原衣冠制度,北歸後,參照中原服制制定了本朝國服與漢服制度。歷朝有《職貢圖》描繪他國國使服飾。
㈡ 如何開展一場小學生的漢服禮儀學習活動
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必須抓好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如何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呢?我粗淺的談談。 一、 明確要求心中有數 每一種習慣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學生明確其重要性,所以每學期開始都要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尊老愛幼,團結;與人交往中,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上遵守規則,維護公德,關愛他人,在學校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然後重視第一次文明禮儀訓練,要求學生必須做到 「六點六會」:以對自己負責為起點,學會修身;以對家庭負責為基點,學會孝敬;以對學習負責為支點,學會求知;以對他人負責為出發點,學會合作;以對集體負責為凝聚點,學會關心;以對社會負責為制高點,學會感恩。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加強學生「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養,還要示範如何行禮問好,使其從關心自己的人品、學業、健康、前途到自愛、自尊、自立、自強,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二、文明言行默化有心人 單純的說教,莫過於實在的行動。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教師的言行舉止能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因此,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當學生見到教師問好時,教師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手頭的工作向學生點頭或招手問好,或教師放下師長的架子主動跟不知道問好的學生問好;當老師做錯了,敢於向學生道歉;當需要學生幫助時,主動說聲「」。上課了,教師走進教室,彎腰撿起一片碎紙,順手扔進垃圾桶,不用說話,學生就學會愛班,進而學會愛校,愛家鄉,愛祖國。教師順手撿起學生掉在地上的筆、本輕放於他的課桌上,他就會牢記在心上,並會幫別人撿筆,撿本……養成幫助別人的好習慣。我們教師生活上的小節不忽視,學生文明禮儀就會很快養成。 三、多彩活動,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溝填滿。」這是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推崇和踐行的。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只是說教,而應該將對學生的教育與日常的學習、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幫學生架設一條道德認識轉化的橋梁,營造處處育人的氛圍。如讓板報說話、讓牆壁說話,牆報懸掛名人名句,班級的清潔區、學校的水龍頭、班級綠地上均要有文明告示語:「前進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請節約用水」、「我體弱,不要踐踏我」……無聲的語言,是對學生的良好教育。班級黑板報既有規定主題,又有留有學生自由發揮的園地:我進步了、好人好事宣傳、風采展示……在營造育人氛圍的同時,鼓勵學生追求個性的張揚。 同時定期評出班級文明禮儀之星;成立禮儀崗和監督崗,對學生進行禮儀的示範、檢查和監督;結對子對問題學生跟蹤幫教等系列教育活動。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為習慣。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不僅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家校合作,共同優化育人環境 現在的許多孩子,因為是獨生子女家長對教育管理上的過分溺愛、或有外出打工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放任,導致了學生家庭禮儀的缺失。因此,要把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延伸。布置家庭禮儀作業,通過家校聯系卡進行家校互動。通過家長會和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並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懂文明、講禮儀的好孩子進行輔導,使家長掌握正確、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堅持把禮儀教育與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務能力在內的勞動教育相結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 總之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恆,才能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
㈢ 漢服的基本禮儀是什麼
」漢族禮儀。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謁廟行香》:「如行漢 禮,唱跪興專四拜;行滿 禮,唱三跪屬九叩頭。」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四章第一節:「在這樣不同的經濟關系基礎上,夏國建立起所謂『蕃官』與『漢 官』兩套並行的政治制度,同時也存在著『蕃禮』與『漢 禮』兩種不同的文化。」《左傳.定公十年》註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禮儀,之於華夏民族歷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繁瑣的表演,它關系著人民教化,中華文化的傳承。對於禮儀,擁有智慧的華夏民族自有其獨特的理解。中國自古被稱作禮儀之邦,華夏民族禮儀紛繁復雜,體系龐大,本貼將簡單介紹華夏民族常用漢服日常禮儀。
㈣ 穿漢服行的禮節
1穿漢服的態度來: 任何人在穿著漢源服時,必須要具有一個「誠敬」的心態,誠敬根本是要事事端正。
2、 儀容儀表: 1) 整潔:任何人在穿著漢服時,必須要保持漢服服飾整體的整潔,服飾沒有污跡和褶皺. 。 2) 指甲:保持清潔,不可留長指甲、不可塗彩色指甲油,只可...」
㈤ 穿戴漢服的具體禮節
漢服基本禮儀
【拋磚引玉,不免訛謬,歡迎指正!】
一、立容:
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參考文物,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當然,處於藝術上的考慮,畫家還是畫成了直身。
應用:竊以為經立是漢服同道必須注意的,對師長應當共立。鑒於現在人不行大禮,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頭示敬是必須的。
二、坐容: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參考文物,漢代的經坐(這在古人就叫坐,現在為了區分,專稱雅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對於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沖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應用:隨著漢文化的復興,會有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雅坐。若在這種正規場合,您只能通過稍稍上下膝蓋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勞。當然,對於友人聚會等生活場景,大家箕距(臀部著地,兩腿叉開)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盤腿)都行。
三、行禮: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應用:5用於一般用於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6用於雅坐時。1到4,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依據具體情況——對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現在人缺少禮儀觀念,不必過分要求,但拱手應當能做到。如果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又有人來,當注意問候時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決定行禮的程度。
四、迎賓:
古人迎賓講究衣冠嚴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門口不期而遇,那麼主人會裝作不認識,不理不睬地把門關上,等換上衣服再開門迎賓。迎賓時,主人立在門右(其實就是主人在東,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門左。迎客進門以後,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說「請」,客人答「請」,要為客人開門、掀簾子……主人請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邊的椅子上),客人請辭——最終看情況決定坐次。
今天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於現在建築布局多樣,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後主人行,是應當把握的精神。
五、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東道固請,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總之,原則是:心安則行之,可以行則行之——其他不強求。
㈥ 著漢服的基本禮儀
呵呵樓主是同袍啊
著漢服禮儀很簡單的啊
不要披頭散發,起碼扎個馬尾辮(如果你是男生專就保持整潔就可以了)屬
衣服不能穿錯(例如曲裾配大袖衫什麼的)這個可以去吧里咨詢或看網路
著漢服時起碼的文明是要有的,不能讓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是吧
然後這個是吧里同袍的一些作品僅供參考了
http://tieba..com/f?kz=873086506
㈦ 漢服有哪些禮節
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左傳·定公十年》註疏。漢服和漢民族傳統禮儀歷來是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穿漢服,行漢禮,傳承華夏文明,展我大國風采!」
依據華夏禮樂文化及相關典籍,並參考寫實古畫、道教禮儀和儒家禮儀等,整理常用漢禮標准如下:
1、立容(男女通用):身體肅立,雙腳微分,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從容優雅;
2、行容:
(1)男:身體肅立,袖手(禮儀場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步伐從容,莊重大方;
(2)女:身體肅立,袖手(禮儀場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步伐較小,步履莊重;
3、跪容:
(1)跪立(一般為跪、正坐起身時的准備姿勢):
男:取跪姿,雙膝著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
女:取跪姿,雙膝著地並攏與頭同在一線,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目視前方;
(2)跪坐(一般為拜禮時的姿勢):
男:取跪姿,雙膝著地分開與肩同寬,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著於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
女:取跪姿,雙膝著地並攏與頭同在一線,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著於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
4、坐容(包括經坐):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膝上,目視前方,如為經坐,則足背平放於地,臀坐於腳後跟上;
二、揖禮,女子福禮,欠身禮,茶禮。
(一)男子揖禮:
1、 長揖:肅立,俯身,拱手高舉(高過眉心),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是謂「長揖至地」。
【特別說明】朱子深衣袖口寬大,拱手時,一般不會露出雙手。為了讓諸君看到左手包右手的姿態,故本圖故意將雙手露出。以後圖片,則不再作此說明。
2、 天揖(揖禮手位於高者,標准揖禮):正式禮儀場合,如祭禮、冠禮等行此禮,對尊長及同族中人行此禮。
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推手時,微向上舉高齊額,俯身約60度,起身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3、 時揖(揖禮手位於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輩日常見面,辭別禮,漢服或便裝均可。
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從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約30度,起身,同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4、 土揖(揖禮手位於下者,又叫:下手):用於長輩或上司還禮。
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約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時自然垂手或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