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望野教案

望野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27 18:25:53

1. 中班語言活動,希望的田野的教案

方最好玩?如果你有條長尾巴,你想干什麼?幼:可以倒掛在樹上版。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權勾。師:(出示小兔圖片)看,小兔的什麼地方最好玩?幼:耳朵師:對!如果你有長耳朵,你想干什麼?(師、幼一起模仿小兔蹦蹦跳)二、學習朗誦詩歌1.有一首詩歌,就是寫我們剛才說的,名字叫《我想》。看見小象,我想有個長鼻子,和小象用鼻子 握握手 。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 拉拉勾 。看見小兔,我想有對長耳朵,...

2. 古詩「野望」的教案該怎麼做

《野望》鑒賞

野 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採薇。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

3. 望野朗讀節奏劃分

yeyeyeye網路地圖

4. 關於翁卷的詩望野內容是什麼

關於翁卷的詩望野內容是什麼???

我暈死啊,題目分明是野望。
《野望》
年代: 宋 作者: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5. 小學語文第7冊仰望布達拉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認讀8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布達拉宮雄偉壯麗的建築。

3、感受本文色彩華麗、詞彙豐富的語言表達特點。積累語言,豐富語感。

4、學習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並整理有關布達拉宮的資料。

教學重點:

感受布達拉宮雄偉壯麗的建築。感受本文色彩華麗、詞彙豐富的語言表達特點。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揭示課題。

老師游覽過許多地方,去過秀美的江南,到過豪情的塞北,然而有一個地方,令我神往,卻一直沒有機會去。它在我國的最西部,海拔最高,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聖地——青藏高原。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同學們一起走進青藏高原,用心去感受布達拉宮的壯美。

板書課題:布達拉宮。(齊讀)

2、檢查預習

1)、課文預習了吧,先來認讀生字詞:蔚藍、隆起、清澈、砌築、吉慶、距離、金冊、宗教、金屬、鱗次櫛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金碧輝煌

2)、盡快整理一下手頭資料,把最有價值的信息進行交流(學生交流布達拉宮的資料)

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更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趕緊打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兩方面來介紹巴達拉宮的?

學生讀文思考。(從雄偉壯麗的建築和浩瀚繁富的收藏兩個方面介紹)

2、你是怎樣盡快地找到這兩部分內容的?

(引導學生找到過渡句:布達拉宮不僅外表嘆為觀止,還是一個寶物薈萃的博物館。)這樣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就是過渡句。它可以把不同的內容聯系起來,使銜接自然。

3、這節課我們先來感受布達拉宮獨特的景緻。

三、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1、體會美景需要用心去感悟,作者就是這樣一個有心人,他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布達拉宮,看到了怎樣不同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快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讀給大家聽聽。(生讀第二、三自然段)

2、交流。從遠處看布達拉宮是什麼樣的?用哪個詞最能概括?(巍峨壯觀)師課件出示圖片。(帶著這種感受再讀讀這段)

3、仰望宮殿又是什麼樣?(層層疊疊、紅白相接)能具體解釋解釋嗎?師課件出示圖片。多麼別致的布局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深深的記住它。

4、師過渡:布達拉宮令人稱奇的不僅僅是它布局別致,它的方方面面都十分考究,不能不讓我們為之震撼。就讓我們拿起筆來細細的研讀。

5、溫馨提示:(1)、默讀課文3---6自然段。

(2)、哪些詞句觸動了你?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3)、把自己的感受和小組同學交流。

6、集體交流。

指導學生與現實生活相比較,體會布達拉宮面積的龐大。介紹前藏後藏,體會牆體風格炯異。白黃紅的象徵體會佛教的韻味。

7、讓我們想像著布達拉宮雄偉壯麗的建築,美美的讀讀第一自然段。

四、總結升華。

令全世界人民贊嘆的不僅僅是布達拉宮建築的雄偉富麗,同學們請看,(課間出示布達拉宮的壁畫、唐卡、靈塔等圖片)下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青藏高原的布達拉宮,來一起欣賞那令人稱奇的文化寶藏,那又會是一個令人驚喜的收獲。

五、作業

1、積累好詞佳句。

2、收集整理布達拉宮資料,製作手抄報。

六、板書設計

30、布達拉宮

遠看巍峨壯觀雄偉壯麗

建築

仰望層層疊疊紅白相接

6. 望洞庭 劉禹錫 教案

一、教材依據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3課《古詩兩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途中經洞庭時所作。二、設計思想《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像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三、四年級學生要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支持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環境中快樂的學習。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完成了對傳統智力理論的批判與建設,本節課將以此理論為支撐,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關注每一位學生優勢智能的培養,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整合。三、教學目標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力目標: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情感目標: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四、教學重點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五、教學難點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六、教學准備: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平、君山的傳說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3、實物准備:白盤子、青螺七、教學過程:(一)整體讀,感知美。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嶽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書:望洞庭2、指名說了解的劉禹錫和洞庭湖。(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5、同位互查讀,力爭人人過關。(註:介紹劉禹錫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學生課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讀詩的慾望。正所謂「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讀古詩,人人過關,是下步教學的良好開端。)(二)理解讀,洞察美。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准備工作呢?2、學生各抒己見。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1)自由理解。(2)小組內研討。(3)全班交流。(相:相互和:和諧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麼把湖面比喻成未經磨拭的銅鏡呢?引導學生想像: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濛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揮想像,大膽述說古詩意思。(2)小組內練說,讓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先說,其餘同學做好補充。(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質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麼?「一青螺」又指什麼?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之美。(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濛蒙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1)自由練讀,想像畫面。(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註:詩中有畫,讀詩要想像重現詩中的畫面;畫中有詩,讀詩要欣賞詩中精妙語言對畫面的描述。如詩如畫,品詩賞畫,古詩詞文字精簡,給讀者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像空間。通過啟發學生想像,填補了詩句的含蓄和跳躍,豐富了詩句的語言和畫面。學生邊讀詩,邊想像,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三)對比讀,深化美。1、投影映示:望洞庭潭面鏡未磨,潭面無風鏡未磨,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兩相和。洞庭山水色,遙望洞庭山水色,盤里一青螺。白銀盤里一青螺。2、對比讀,比較內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3、自由理解的基礎上,同位交流。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和諧;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5、再讀原詩,深化美。(註:詩可言志,亦可傳情。古詩是語言的濃縮,而往往濃縮就是精華。作為中國獨有的寶貴文化遺產,讓學生意識到古詩語言的精煉與美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引發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熱愛。)(四)延伸讀,升華美。1、投影映示:題君山題君山雍陶方干[波不動影沉沉, 曾於方外見麻姑,碧色全無翠色深。聞說君山自古無。疑是水仙梳洗處, 元是昆侖山頂石,一螺青黛鏡中心。海風吹落洞庭湖。2、自由練讀後,指名讀。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眾說紛紜,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4、指名講述課前搜集的有關君山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後趕來,船被風浪阻於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於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於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於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麼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並下令於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4、再讀兩首《題君山》,洞庭湖與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腦中升華。(註:詩中有詩,詩外有詩,以詩帶詩,以詩比詩,把相關的詩詞優化組合,既加深對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豐富拓展學習內容,讓學生悟出了學習古詩要運用對比的方法。美麗的傳說自然勾起學生的幻想,演繹精彩的朗讀。這是教學內容的延伸,亦是學生情感升華的階梯。)(五)多樣作業,表現美。1、寫一寫:想像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出來。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交流。(註: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學生的興趣是有差異的。傳統的單一的作業難以迎合所有學生的口胃,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有利於因材施教,有利於學生多元智能發展。)八、教學反思崇實·唯美·益智――《望洞庭》教後反思崇實。課堂教學著重體現「三實」。「三實」即真實、朴實、扎實。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牢記一個「實」字,遵循詩教規律,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引領學生一步一趨地進入詩的意境,走進詩人的生活。充分挖掘課內外資源,有效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關注學困生,課堂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機會。如初讀古詩,人人過關,全部達到正確、流利;組內交流古詩意思,讓學困生先說等。木桶原理告訴我們,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面向全體就要照顧到學困生,他們一般語言智能較弱,讓他們「大聲思維」,讓他們意識到課堂是因他們而公平存在著的,必會揚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自然無須揚鞭自奮啼。唯美。莊子曾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詩是唯美的藝術,《望洞庭》堪稱美的經典。詩中融入作者大量的想像,是現實與幻想的結合,正因如此,給這首古詩增添了一些神奇的色彩,美侖美奐,亦真亦幻,作者對洞庭山水濃濃的喜愛之情躍然紙上。「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而入境。」聞一多也說,既然是詩,就得有「詩的藝術,詩的想像,詩的情感,在詩的王國里,寧可多一點貴族精神,也萬不可提倡什麼平民風格」。學生要想達到美讀成誦,必然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就需要發揮想像,潛心涵詠,洞察詩人內心世界,感悟古詩的意境。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學習,整體讀、理解讀、對比讀、延伸讀、布置多樣作業,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課內到課外,無不在循序漸進地為學生營造一個美讀、讀美的學習環境。益智。多元智能理論賦予了智能全新的定義,認為每個人與生俱來地擁有8種智能,並至少擁有一項優勢智能,優勢智能可以帶動弱勢智能,實現全面發展。課堂中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不同智能優勢的學生獲得喜歡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看圖,培養學生自然觀察者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讓學生到台前解說,培養語言言語智能;讓學生想像畫面,培養視覺空間智能……總之,我在古詩教學中努力實踐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誦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做一種享受而不看做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

閱讀全文

與望野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