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議論文教學到底該教什麼和如何教
相對於說明文和從小學就開始學的記敘文來講,議論文學習的難度似乎更高一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議論文時多下工夫,幫助學生通過邏輯論證分析道理,在學生靈魂深處點燃思辨的火焰,從而幫助學生切實掌握這一類文章。
一、魚、漁之惑:尋找議論文文本教學的平衡點
議論文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著怎樣給予「魚」(直接教給學生議論文知識)和怎樣授予「漁」(教給學生掌握議論文知識的方法)的困惑。大多數老師會說,我們是在既授予「魚」也授予「漁」呀!可實際課堂教學果真如此嗎?不可否認,在議論文文本教學中,離不開文體知識教學。這些知識是學習議論文的基礎,那麼,教師該怎樣傳授這些知識呢?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習慣於先提出某些文體知識要點,再將這些知識點用所謂的理性分析來機械地切割文章的語言材料,然後從中提取出一個個冷冰冰的概念,再逐一印證這些概念的正確性。我們不能武斷地說這樣的教學思路一定是無效的,也姑且不論這樣的教學是否合適,但應該進一步提出思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對議論文的閱讀是通過這些僵化的知識來指引的嗎?教師這樣傳授知識對於學生的成長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在議論文教學過程中,既能教給學生文體知識,又能把對知識的理解建立在對學生習得能力的培養基礎之上,促使學生主動建構議論文知識框架體系,從而有效地將學生對議論文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實踐。因此,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在文本教學時應努力找尋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平衡點,既要給學生以「魚」,又要給學生以「漁」。
二、問題去哪兒了:文本教學中失去了應有的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人們閱讀議論文的目的是了解文本作者對問題所持有的立場。在學習過程中,要麼被作者的觀點說服,要麼就心生疑竇: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論證過程是否符合邏輯?要解除這些疑問,首先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問題意識的重視不夠,是現今議論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原本中學教材中議論文文本的選用就存在模式化問題,認為議論文只不過是簡單的告訴我們一定的道理,只要從中找到鮮明的觀點就可以了。殊不知,在真正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議論文有時是非常復雜的,不經過質疑根本不可能獲得想要的答案。也有部分老師會說,課堂教學中已經提出了許多問題,甚至達到滿堂問的地步。但實際上,許多老師的問題只不過是為了驗證文本知識,完成教學罷了,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意識質疑。沒有受到問題意識培養的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趨於表面化、單一化,不能多維度、多側面地去看問題。當課堂上只剩下教師的聲音時,學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了。議論文教學本應教會學生「有疑」,從而使學生產生「追問」。可是教師長期教學實踐上存在的舊有思維方式,卻禁錮了學生的視野。我們的議論文課堂教學本不應是孤芳自賞,而應是多維開放的。
三、遺落了議論:議論文本教學之殤
從小學開始,學生就被敘述性和抒情性的文章包圍著,習慣於感性的宣洩,而缺少理性的思考。面對議論性文本,相當一部分學生看不懂文章內容,找不準文章觀點,理不清文章思路。造成這種議論文課堂教學現狀的原因何在呢?議論文教學的目的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和著力點。議論文教學要讓學生能對文章進行理性思考和分析,即要讓學生學會「議論」。議論文重在說理,因此離不開對文本的理性思考,只有這樣,才是對文本的有效解讀。現實的文本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分析都是逐段對文本進行孤立分析。然而,議論文講究內在說理的邏輯性,應該說每段在結構上都存在關聯意義,作者的思維發展也存在脈絡。忽略了這些,學生收獲的就僅剩下議論文的文體知識了,這並不是我們議論文教學的初衷。真正的議論文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辯證思考,揭示問題,分析矛盾,把握其思想脈絡,領會其隱藏在文本中的理性光芒,但這恰恰是現實課堂所缺失的部分。
四、固化的思想:湮沒了議論文教學的靈光由於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將大量的時間用於日常教學,靜下心來對文本進行鑽研的時間很少。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議論文在中學課本中所佔比例較少,所以教師就將有限的精力大多用在散文、詩歌、小說與戲劇的教學中,對議論文的關注少之又少,更談不上深入研究。長此以往,造成教師自身在理解、品味議論文時也存在一定的障礙,總覺得議論文閱讀過程乾巴巴的,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大講特講之處,對議論文的教學自然也就不待見了。這種認識上的偏差使教師在備課中照搬教師教學用書,照抄名師教學設計的現象變得相當普遍。由於不是自己對文本真正進行的有效解讀,也沒有對文本理性的探究,所以教師的教學思想是僵化的,對文本的再創造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在常態的課堂上,文本教學大都淺而不深、泛而不廣。教師還是習慣於膚淺的文體定式,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更沒有具體的邏輯說理分析,只是按照固定文體模式剖析文本,議論文內在的「智慧之理」和外在的「縝密之言」自然就會被視作索然無味了。
可以說,雖然議論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但只要認認真真地面對問題,用教學智慧去深入淺出地解決問題,我想議論文教學的春天也就快到了。
2.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特教教師論文
一、樂業。所謂樂業,就是熱愛自己的職業,並且享受其中的快樂,從中能夠找到樂趣。孔老夫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樂之者,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完成一件事情。
樂業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愛崗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普遍要求。熱愛本職,就是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努力培養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幸福感、榮譽感。一個人,一旦愛上了自己的工作,就會全身心地融合在職業工作中。
對工作是否熱愛,有一個個人對工作的興趣問題。有興趣就容易產生愛的感情,沒有興趣就談不上愛。但每一個崗位都要有人去干,缺一不可。這就要求不論人們對從事的工作是否感興趣,都要從整個社會需要的角度出發,培養興趣,熱愛這一工作,這是基本覺悟的一種表現。以高標准要求自己的工作,這個高標准,體現在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等各個方面,更體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干一行、愛一行,飽含感情去工作,把所從事的工作做到一定高度、一種境界。
二、敬業。所謂敬業,就是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我國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業精神,孔子稱之為「執事敬」,朱熹解釋為:「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
敬業,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人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充滿著熱愛、珍惜和敬重,不惜忘我地為之付出和奉獻,從而獲得一種榮譽感和成就感的思想品質。敬業精神強,體現了一種事業追求和思想境界,體現了一種勤懇態度和精神風貌,更體現了一種可貴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敬業精神的人,所關注的往往不是自己事業的成功能得到多少報酬,而是這一成功對社會對人民的意義。
人應有敬業精神,強化責任心和事業心,自覺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兢兢業業地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三、精業。所謂精業,就是要在自己所從事的崗位上精通業務,具備扎實的崗位基本功,能做出優異成績,爭創一流。
精業需要熟練掌握自己的工作業務和技能,具備事業發展的知識、能力、素質和水平。隨著時代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日益發展和提高,對人的素質要求也是「水漲船高」,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要與時俱進、不能落後。
敬業不易,精業更難。梅蘭芳在舞台上顧盼生輝、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讓眼神活起來,眼睛近視的他每天早晨放飛鴿子,極目蒼穹,苦練眼功。鄧亞萍打球快速兇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增強手腕的力量,身材嬌小的她曾用鐵拍子練球。成功沒有捷徑,輝煌的背後,是鮮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風下矣」。精業既強調職業精神又強調業務素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只要對事業滿腔熱情,對工作精益求精,並長此以往,就會養成一種精業的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一種力量,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促進,給我們的生活平添許多色彩。
四、重視形象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培根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查艾霍爾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師的個人修養和形象對於學生發展具有強烈的外在的示範性與內在的感染力。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自我形象設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曾經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不幸患上了強直性脊椎炎,頸不能轉,腰不能彎,腿不能曲,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拐支撐著。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著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台上。學生看著他忍著劇痛、冒著冷汗在那裡講課,都感動得落淚。他深情地說:「我的知識是人民給的,我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把知識獻給人民。」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俗話說:「教育是一個良心活!」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因此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師都應遵循的原則。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傳授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受益匪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時時處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蠟燭一樣,無怨無悔。
3. 怎樣寫好教育教學論文
按研究問題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論文範文分、為宏觀論文範文和微觀論文範文。凡屬國家全局性、帶有普遍性並對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導意義的論文範文,稱為宏觀論文範文。它研究的面比較寬廣,具有較大范圍的影響。反之,研究局部性、具體問題的論文範文,是微觀論文範文。它對具體工作有指導意義,影響的面窄一些。
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範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1.專題型論文範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範文。專題應用型論文範文是一種運用所學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知識,獨立地探討或解決本學科某一問題的論文範文,其基本標准應該是:通過論文範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運用所學得的基礎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本學科內某一基本問題的學術水平和能力。當然,它的選題一般也不宜過大,內容不太復雜,要求有一定的創見性,能夠較好地分析和解決學科領域中不太復雜的問題。
2.論辯型論文範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範文。
3.綜述型論文範文。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範文。
4.綜合型論文範文。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範文。
4. 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如何發表急需評職稱
我因為評職稱在網路上徘徊了好長時間,看著這么多的徵稿啟事,還有眾專多的網站,真的是很難選屬擇,後來經過我的一一咨詢,層層篩選,最終選擇在網站上發表,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選擇了一家叫58期刊網的,還不錯,雜志也很正規,我的職稱已近評上了,所以很感謝這個網站,推薦給你,希望你也可以成功
5. 特教教師論文
論文寫作,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論文,題目,摘要(中英內文),目錄,正容文(引言,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
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參考文獻去中國知網搜索,校園網免費下載。
不懂可追問
合適請採納
給你一份
供參考
6.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我校語文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關鍵詞: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
(一)模式的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灌輸知識的方式,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主動獲取知識。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將課堂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和創造者。我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煉,依據學科特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和歸宿,構建了「創設情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能讓學生逐步由以教師主導的「他主學習」,走向以獨立自學為主的「自主學習」,最後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目的。
(二)模式的教學程序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流程如下:
教師 學生
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分層指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總結評價
1.創設情境:通過各種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拉近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語言成為活的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錄像、動畫片、學生表演等多種方式,以活動為載體,設疑激趣,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如在《ai ei ui》一課識字部分的教學中,導入時播放《春天在哪裡》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並利用書中的情境圖和兒歌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之中鞏固了知識。
2.自主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知識,教師分層指導,有針對性地啟發、引導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觀察、閱讀、思考、嘗試、聯系等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去分析、解決問題。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最初教師的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後逐漸減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經驗來記憶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如在識「白」字時,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來學習,有的會聯系英語中的「white」來記憶;有的從字形上觀察說,白字像一個打開的易拉罐,當我喝飲料時,就會想到這個字……學生不但思維更加活躍,而且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也增強了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共同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包括同桌互幫式、四人小組研討式、多人小組寫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據學習的具體內容及具體條件,安排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在小組交流,然後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討論中所提出的疑問,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多向思維。師生關系應是解決難題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善於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路。
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三)模式的教學策略
1.氛圍和諧的策略。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應建立在新型的師生關繫上,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要與學生互動,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學生對話,要用激勵性語言來鼓勵評價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植自信,獲取成就感。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
2.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設計不單單是問題本身的設計,還包括問題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採取:
(1)聯系學生原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3.群體討論。
4.交流合作策略。
(1)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提出討論,交流的內容和要求並加以有效指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和片面的認識。
(2)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加強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和問題,可擴大參與面,組織組際交流、互查、競賽討論等。
(四)教學模式的評價
1.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一教學模式,其突出特點是在教學活動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閃現學生個性。
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閃現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策略,能表達出不拘泥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嘗試多向思維,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3.凸現學生創新性。
在學習中,學生敢於質疑問難,敢於標新立異,有競爭意識。
4.體現合作成功。
這一模式,通過「學習共同體」實現人與人的溝通,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達、交流、評價、吸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
5.構建了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多向的思維交流,師生互動,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五)模式的特點及優勢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實現了五個轉變:(1)變僅以掌握課本知識為目的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充分和諧地發展;(2)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式學習;(3)改變追求唯一結論的封閉式教學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互相研究,進行多向思維,鼓勵標新立異的開放式教學;(4)變教師講學生聽的靜態教學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的動態教學;(5)變教法的單一性為多種方法結合,綜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性地利用。
參考文獻:1、《教育理論》
2、《教學法研究》
7. 青年教師如何撰寫教學論文
這些文章是教研成果的記錄,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工作總結,也是教師辛勤筆耕的結晶和能力的體現,它是衡量一個教師學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現在,有許多教師(包括老、中、青)教學經驗比較豐富,鑽研業務勤奮,講課藝術水平也都較高,教學效果較好,可就是苦於寫不出文章。其中絕大多數並不是不能寫,而不知道怎樣寫,寫些什麼內容,特別是有些想發表的文章,一是不敢投,二是不知道怎樣投。一、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意義教育教學論文是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一種書面表達形式,它反映文章作者所從事的研究課題,巳做的研究工作和研究過程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通過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因此,它可以被認為是一份工作的總結。另一方面,對於文章的作者和展自己的專業提供機會,使自己在撰寫的過程中出現「飢餓感」(如某些材料不足,某些論據還不夠充分,某些經驗上升不到理論高度去認識),從而促使作者進一步開展研究,加強學習,或查文獻,或做實驗,或進行調查研究等等。從中獲得更多的素材,使研究工作更趨完善。再者,論文的學術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專業水平、科學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說近一點,對自己的業務考核和晉級也大有益處。二、為什麼要發表文章「文章」的發表是對作者學術水平、專業水平的肯定。第一篇文章的發表,對一個人來說,不亞於奧運會上「零的突破」,它將成為作者在教學生涯中的里程碑。在自己崗位上默默耕耘的教師發表文章目的是為了參與問題研究、學術討論,促進學術交流,並通過文章的發表受到激勵,使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雙提高。三、怎樣積累素材教師的職責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而撰寫或發表文章則是更高層次的追求,它必須以搞好教學和教研工作為前提。教師要想寫出教育教學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創造性的思維加工過程。只有勤於積累,精於思考、才會有東西可寫,並能寫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來。首先,要善於學習,養成積累資料的習慣。積累資料的方法通常是記筆記或製做卡片,寫教後感。相對而言,製作卡片靈便使用,卡片積累多了,就有可能成為很有價值的寫作素材。積累資料的途徑很多,主要有:1、多看多讀,從閱讀中擴大知識面,發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處,更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新課題,產生素材的靈感。2、深入學生,對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是素材積累和產生的重要場所,學生詢問的問題,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我們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往往引發我們去思考、去研究,深入學生是我們進行教學教研論文創作的原動力和策源地。3、堅持寫教後感。教後感是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課堂上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和教學效果的評析及總結,也可以說是教師對自己從設計—實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體會。總之,材料的收集一是靠平時的研究成果的積累,二是從大量的參考文獻、資料去尋找,三是從報刊雜志中去摘錄,四是從工具書中去查看。其次,在積累資料的過程中,要精於思考,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要做整理和綜述工作。思考的過程,就是對思維材料進行加工的過程,在思考中發現新課題,產生素材靈感,使表面的東西得以深化,零散的東西變為整體,孤獨的東西變得聯系起來。四、寫什麼內容教學研究方面可寫的內容很多,可分為調查研究,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理論研究專論等多種類型。對我們從事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寫:1、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例如:對課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過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證明過程作適當的改進和更新;對己有的命題作適當的推廣或移植;對課本上某些錯誤進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論高度、用新的觀點來分析和研究某些問題。2、對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方面。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有這樣那樣的,或大或小的體會,總有自己的得意之處,要善於及時總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3、對學生心理研究方面。如學生學習的思維特點和規律,差生的轉化;各科教學的課外工作(課外作業、課外輔導活動、學科競賽、技能競賽等),常見解題錯誤分析。4、學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學科問題的特殊解題思路或巧解妙證,及一些學科思想和方法的運用等。5、課程、教材、教法的試驗性研究方面。目前,我國城鄉有許多學校的教師都在參與各種課程設置、新教材試用和教法改革以及作業批改等方面的研究,這些方面的體會、成果很值得一寫。6、「教師一絕」。即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絕活、絕技、絕能,也可以是教師日常生活中的絕招,「一絕」並非絕無僅有,主要是教師的特點特長和特色,它具有相對性。7、中小學教學銜接方面的研究。8、激勵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9、當今新課程改革方面的研究。五、怎樣撰寫稿件1、選題選題就是確定題目,這是寫作中首先碰到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題目選擇是否恰當,直接關繫到作品的「命運」,所以,課題的選擇必須考慮到以下四個方面。(1)要從實際出發。平時自己對某一問題留心思考,並認真研究,有所收獲,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慮寫作,沒有實踐基礎或雖有實踐但無收獲體會,是寫不出好文章的。(2)是否有新意。無論寫什麼文章,關鍵都在於有新意,如果深層次的創新一時做應該體現一的題目,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別人所用題目的啟發,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觀點上有新的見解,而需要再用的話,用時可在題目上冠以「再談」、「也談」之類的字樣。( 3)素材和論據是否充實。(4)選題不宜過大過寬。題目過大了,勢必精力分散,道理講不清說不透,最好是取某個小問題、某個問題的側面來寫,把道理說清楚,使人們看後得到啟發,受到教益。論文的題目一般都採用肯定式,有時為了吸引讀者,也可以用提問式的題目。為了引伸主題,或者對某一事實必須在標題中加以說明,還可以在題目的後面再添一個副標題。2、擬定寫作提綱確定了題目,並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論據,也不要急於動筆,可以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先擬寫論文的詳細提綱,提綱是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捨文章的內容,是將要寫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著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結構的作用。3、寫作初稿提綱擬定以後,就要抓緊時間寫初稿。初稿要緊緊圍繞提綱盡快地寫,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寫成後,不要急於定稿,先把它擱置一兩天,然後再很快地重讀一遍,看錶達是否清楚,計算是否准確,推理是否嚴謹,更正明顯的錯誤,改正字跡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後再全面修改定稿。4、修改潤色文章的修改潤色,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是結構修改,二是詞句修改,三是審定圖表和數字元號及字母的大小寫,四是重新寫題目。六、 注意事項1、稿件文章的書寫要規范,字跡要整潔清楚,不要使用不準用的簡化字。2、圖示、圖表要准確清晰,字母、式子要規范,符合要求。3、引文要註明出處。4、要循序漸進,從「豆腐塊」做起。5、要有恆心、耐心、毅力。 通訊員:董青元/丹東市教育局
8. 如何寫教育教學論文
一、調動學習積極性,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前提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最初的數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聲音,總之,能夠讓兒童的感官所接受,這時,我們就能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並且使我們進入兒童的思維世界。」這就是說,數學教學充滿興趣性。我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大量使用學具卡片,如小貓、小狗、大象……用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卡片,教會學生認數,計算;同時大量使用幻燈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最後動口表達的「三動」能力。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不是按照教學進度:每個數都要講一堂課,而是利用學生學齡前的基礎,利用圖片,僅用二節課就教會了1-10這10個數。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擺卡片、說數、互相檢查、匯報。一節課上得熱熱鬧鬧,充滿趣味性,培養了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到數學課有意思,不枯燥,為今後培養能力奠定基矗。
二、教給學習方法,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時,我們往往只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而忽略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又重視思維、記憶等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教給學生會使用教科書低年級使用教材重點應放在觀察上。新課本大量使用了圖畫、圖形、直線、線段等形象直觀的內容。在指導學生看書觀察時,可根據兒童在觀察過程中的幾個心理特徵,採用以下順序:
①觀察圖,了解圖意和要求,能按一定順序觀察,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
②按圖意要求,會操作擺學具,並組織語言表述操作過程。
③會按圖意要求填數、填符號或計算;
④能明確圖里標明知道的是什麼、要求的是什麼,為學習應用題做准備。在中高年級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看懂、學會書中提供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概念和定律。如在學習「分數意義」時,我提出:①把什麼看成單位「1」;②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③每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請同學們帶著這三個問題看書,討論。對公式推導這部分內容,更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思考、討論。讓學生自己掌握、學會。這樣,我們充分利用課本,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課最忌諱教師思維活動佔有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思維過程。因此,數學課上,應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表露出來,讓他們說出是怎麼想的,或是怎麼理解的。
如在教十幾減九時,我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擺實物。擺小木棒。一捆(10根)和3根。
(2)要從13里拿走9根,怎樣拿?
(3)你是怎麼想的。
(4)把你想的說出來,大家聽一聽。讓學生根據問題擺學具,不僅給學生提供「扶手」,更重要的是教給思考方法,培養學生把具體轉化成抽象的思維過程。
三、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
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間里逐步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鞏固和發展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工作學習大有幫助。在一年級教學中,我開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聽講、獨立思考;仔細觀察、用心記憶;工整書寫、准確計算;及時檢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級,更應重視驗算檢查等習慣的養成。此外,我教的學生都善於一題多解。有時一道應用題可以做一節課,學生爭先恐後擺列算式,搶說思路。在教歸一應用時,我和同學們列出了24種算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形成一個人的性格也有密切關系。我們在課堂上要嚴格培養、幫助、指導,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學生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勢在必行的。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訓練與培養,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9. 教學論文的論文種類
如果從內容的角度對目前常見的教學論文進行分類( 不包括課堂實錄、案例設計、敘事類手記、教育散文等) ,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方法型、觀點型、隨筆型。教研論文,顧名思義,是以論證和闡述為主的。上述三種類型的教學論文雖然都要求以論證和闡述為主,但在具體的寫作程式上,卻又有明顯的區別。准確把握這種區別,有助於我們更快地寫好論文, 也有助於讀者閱讀理解。下面學術堂逐一進行分析。
一、方法型教學論文
這是一種介紹具體教學方法和經驗的論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會摸索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應該說,任何一個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會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經驗。當這種方法和經驗相對成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總結和提煉把它寫成教學論文。
二、觀點型教學論文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觀點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觀點和想法,又覺得它會對現實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和指導意義, 就總想把它表達出來,於是就有了觀點型教學論文。觀點型教學論文是直接闡明作者觀點的,常常用這樣的句子形式作為標題《要……》《……是……》《應該(必須)……》等。
三、隨筆型教學論文
眼下,教育隨筆的寫作非常繁榮,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隨筆簡短、隨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潑,寫起來又不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十分適合處在第一線的教師寫作。隨筆的寫法靈活多樣,似乎很難用一個固定的程式來概括,但通過大量閱讀時下教育類報刊的隨筆,我們還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說,這種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維習慣的。
10. 教學論文格式
您好,沒有聽說過什麼教學論文,我只聽說過教學PPT,一般是老師做的比較簡潔的大綱來上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