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論求知教案

論求知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27 07:00:19

① 麥琪的禮物、故鄉、論求知、孟子二章 教案

《孟子》兩章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整體感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論,從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爭勝利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論斷,闡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進行論證,開篇即提出論點,接著設例進行論證,再據此闡發引申,層層深入,最後得出斷語,邏輯性很強。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文章由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從卑微到顯貴的事例,歸納出自己的觀點:人要擔負重任,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必須先在思想、生活和行為等方面都經受一番艱苦甚至痛苦的磨煉。其次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過磨煉的益處,說明人處困境能激發鬥志,國無憂患易遭滅亡的道理,進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學法引導
1、加強朗讀訓練,就本文而言,不僅要學生讀准字音,斷對句子,還應對文中的排比句進行反復誦讀,以體會排比句在議論文中的作用。
2、正確辨析課文中疑難字、詞、句的意義,加深對通假字、古今異義現象的認識,學習對知識進行分類整理。
3、找文章關鍵句(中心句),提高整體理解文章的能力,理解孟子在兩篇短文中表明的思想觀點。
4、 兩篇短文在寫作方法上有許多共同點,可採用比較閱讀法閱讀。
(三)審美鑒賞
居安思危的警戒美
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本是戰國時期討論戰爭勝負問題時提出的觀點,而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因而也適用於政治。直到今天,在世界政治的運作中是否合乎道義仍然是處理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關系的准則。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應在平等的原則下參與國際事務,一切違背該法則的行為必將以失敗告終。 「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也常被用來勉勵人們要居安思危,增強民族憂患意識。這一條條古訓無不閃爍著世世代代中國人民自我警戒、自我奮進的美的光芒。
(四)重點難點突破
1、兩文分別闡明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你對作者的觀點有什麼看法?

[析]設計此題,首先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其次,就作者在兩篇短文中表明的觀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談談自己的看法,既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知識的能力。
[參考答案]:
《孟子·公孫丑》 主要闡明了孟子認為統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張。 《孟子·告子》主要闡明了孟子的人才要在困難環境中磨煉造就的人才觀。看法(略)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作者從作戰入手,設舉了兩個戰例,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把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客觀因素歸結為哪幾個?作者認為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析]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餓了解,概括提煉要點信息的能力。
[參考答案] 作者把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客觀因素歸結為「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三者中,作者認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和」,即人心所向,上下團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章,開頭一節共列舉了哪些人的事例?這些事例共同說明了什麼道理?它們對論證本文的論點起什麼作用?

[析]設計此題,既有利於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也便於深入理解本章作者在選材、構思上的特點。
[參考答案] 第一節列舉了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等六個人的事例。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顯貴,經歷過艱苦環境磨練的傑出歷史人物,意在說明人要成大器,擔負治國重任,必須經受磨煉的道理。這六個人的典型事例,為本文要論證的論點提供了典型的事實論據。
4、比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兩則短論,在論證方面的異同。

[析]此題意在通過比較,理清兩則短文的邏輯層次,進一步加深對兩篇短論在寫法放的特點的理解。
[參考答案]:
(1)相同點:兩篇短論都運用了類比論證的方法。第一則以戰爭中的事例作為例證,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後類推出治國的道理;第二則從個人事例說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這個觀點後,轉到統治者治國上,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事業的因素相仿,最後推出論點。
(2)不同點:兩則短文提出論點的方式不盡相同。第一則短文的論點在文章中間部分點明,然後對論點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和闡述;第二則短文在文章結尾處揭示出論點,不再對論點進行解說。
在論證結構上,第一則採用了總起——分承——最後總結的結構方式,第二則採用的是先分後總的結構方式。
二、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 ,中心論點是 。闡述了孟子 的政治主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 ,中心論點是 。闡述了孟子 的人才觀。
2、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米粟( ) 親戚畔( )之 傅說( ) 法家拂( )士
3、用「/」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
4、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困於心,衡於慮 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入則無法家拂士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不同意思:
池非不深也。古義: 今義:
6、請摘錄一個逆境磨煉人才的典型事例。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習題。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被舉用,被選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於慮,而後作 作:發作
D.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國外。
2、比較下列各組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國恆亡 B.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應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C.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D. 國恆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則有去國懷鄉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幹,必須先經受艱苦磨煉。
B.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逆境能成才」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闡述的觀點,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那麼「順境也能成才嗎?」這是許多學生可能產生的一個疑問。對此,請聯系歷史或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作簡要分析。

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文言選段,完成習題。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zǐ指責)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因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選自錢大昕《潛研堂文集》)
1.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然試易地以外,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作者的觀點。

3.請梳理作者的論證思路,填寫下面方框。
4.你怎樣看待「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的行為?

三、資料下載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於子思(孔子之孫)的弟子,是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也是戰國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仁政」學說:強調「民貴君輕」、省刑薄賦,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其目的雖在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但在當時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他提出「性善」論,肯定人性生來是善的,但也重視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主張社會分工,卻由此導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論點。他的哲學體系屬於主觀唯心主義,過分強調人的主觀精神作用,斷言「萬物皆備於我」,對後來宋代儒學影響很深。
孟子為了實現他的政治主張,曾游說齊、魏、滕、宋等國。當時各國諸侯正以攻伐爭霸為賢,視孟子的「行仁政」學說為,脫離實際,因而不予採納。孟子退而講學著述,其言行的記載,保存在《孟子》一書中。
《孟子》現存七篇。每篇都以第一句中的兩個或三個字作為篇名。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成為儒家學者初學必讀的書籍。
《孟子》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著。其文氣勢磅礴,感情洋溢,邏輯嚴密,又長於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後世散文的發展影響很大。

http://ke..com/view/909068.htm
http://www.5156e.com/html2/1137.html

孟子二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教案

孟子二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疏通文意,了解並掌握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2.正確理解並認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含義並從中得到應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艱苦中造就,從而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初三的生活

教材分析:

重點:目標1

難點:目標2

教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提問(2)

指名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導入新課(2)

1)提問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後引導回顧《孟子》的主要內容,引出孟子的「個人修養」的主張,從而進入課文情境

2)教師指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是反映孟子個人修養、對人生態度的代表作。本文選自《孟子 告子下》

三、檢查預習:(1)

指名概述本文所講的大致意思(中下生)

四、講析課文

1.范讀課文,正音(2)

畎畝(quan) 傅說(yue) 膠鬲(ge) 拂士(bi):同「弼」 空乏(kong)

2.學生活動:指名依據書下注釋,試譯第1段,重點講清「發」「舉」等動詞的意義(問題一)(2)

發:起,被起用。舉:被舉用,選拔。

3.師生共同校正釋疑,教師講解(1)

明確:「發」與「舉」意義不盡相同。「發」與「舉」既表現了人物由低微向顯貴轉換的過程,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舜」為君,是聖人,他的成功,固然與「堯」的賞識有關,但主要的還是他自身的才幹與努力的結果,故曰「發」;傅說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賢人、平民,他們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還取決於明主的知遇,故曰「舉」

4.討論第1段(6)

1)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舉了幾個人物?(獨立思考後提問)(問題二)

參考答案:六位。即「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

2)這六位人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試具體比較分析(獨立思考後提問)(問題三)

參考答案:這六個人出身都卑微。(種田、築牆、販賣魚鹽、犯人、隱居者、奴隸),他們都是經過艱苦的磨練,顯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幹,後來都被統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

3)作者列舉這六個人有什麼作用?(這一問題有點難度,學生獨立思考,略作交流,教師可作點撥)(問題四)

參考答案:為下文「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這一著名論斷作鋪墊

5.討論第2段

1)講析重點詞語及句子(主要是名詞和形容詞作動詞用)(1)

「故」: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是」:指示代詞:這

「苦、勞、餓、空乏」:原來都是形容詞,課文中均用為動詞。

「拂」:(fu)違背、受阻撓「亂」:動詞,擾(讀時在「行拂亂」後稍作停頓

「所以」:介詞,課文中的「所以」可譯為「之所以...是原因」

「曾」:與「增」通假

2)學生活動:指名試譯第2段,師生訂正(問題五)(3)

3)教師講解:第2段與第1段的關系:第1段列舉六個特殊的事例,推斷歸納出第2段帶有普遍性的結論;又通過後面的結論,論證前面所舉六個人之所以在事業上能獲得成功的原因:艱險的環境,給人以困苦、飢餓、人貧困、疲乏、憂慮,然而,也正由於經受了這些磨難,堅定、振奮了人們的意志,使人們在迎戰困難、謀求生存的過程中不斷增長了才幹。(可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闡述「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無好男」的道理)(2)

6.討論第3段

本節難度較大,可由教師逐句串講

1)重點弄清下列詞語及句子:(2)

「恆」:常常。「過」:過錯。這里用作動詞「犯錯誤」

「然後」:這樣以後。「然」代詞,「這樣」指有過失

「衡」:與「橫」通假,梗塞、不順利

「征」:觀察到,檢驗

「入則無法家拂(fu)士」:在國內如果沒有善於法的世臣和善於輔佐的賢士的規勸諷諫。「拂」:匡正過失

2)小組討論:這一段主要闡述了作者的什麼觀點?(5)

3)抽樣提問其他學生補充教師評價(2)

參考答案:論述了人常常處在困境,才能不斷奮發;國家常常沒有憂患,則往往會遭至滅亡。即精神上的潰滅必然會導致物質上的滅亡。在論證方法上則運用正反論證,一反一正,為推斷出中心論點打下基礎

7.討論第4段

1)學生依據注釋試譯,指名翻譯後教師評價

2)教師講解:最後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常處憂患,多受磨難,可以促使人奮發圖強,從而得「生」,耽於安樂,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敗、墮落,從而得「死」。人生是如此,國家的興盛衰敗亦是如此

五、指導背誦課文

1.採用教師扼要板書,學生尋規律背誦的方法逐段解決

第一段:以六個人物為線索

第二段:以「故、苦、勞、餓、空乏、拂、亂、所以」為線索

第三段:以「改、作、喻、入、出」為線索

2.學生邊看書邊試著尋找規律默讀

3.學生試背

4.全班齊背

六、布置作業

A.熟練背誦全文

B.默寫全文

閱讀全文

與論求知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