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烏衣巷教學設計

烏衣巷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25 19:43:21

1. 課程與教學論,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生,現當代文學研究生

問題好多。如果你想做語文教師的話現代文學之類的研究生工作比較好找一點。

2. 2015年福建教師招考初中語文考試大綱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福建教師招考初中語文考試大綱暫時還沒出來,但是內每年的福建教容師招聘考試的大綱都是差不多的,你可以直接點擊參考2014年福建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語文考試大綱來了解更多。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3. 幼兒古詩烏衣巷的教案

青樓 何時抽動那 曾經生意盎然的鎖 今日多了幾分銹色 孤獨的來訪者 敲響每一扇門窗 天空是一碗渾圓的月亮 深夜孤獨的房客 想起白晝的拖布 和街頭游盪的身影 痴痴地盯著門鈕 天花板和地板相視而笑 只怕聽到了敲門人的回聲 1987-8

4. 幼兒園中班烏衣巷教案

大班古詩《烏衣巷》
教學目標:
1、帶著感情和詩意認讀古詩,並准確背誦古詩。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古詩的創作背景,感悟作者創作時的凄涼心情。
3、引導幼兒感悟詩意,培養幼兒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古詩,並准確背誦古詩。
2、引導幼兒感悟詩意,培養幼兒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
情景教學法、互動交流法
教學准備
語言表達書、PPT課件
一、常規部分:
1、兒歌律動《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2、師生問好
二、導入部分:
小朋友們,我們學過很多描寫春天的詩,誰能說一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看看它是怎樣來展現春天的。(出示PPT課件)

三、新授部分:
1、請幼兒翻開課本第7頁,你從圖片中看到了些什麼?
2、師泛讀《烏衣巷》(請幼兒注意聽老師泛讀的語氣及詩句如何停頓)。
3、 師講解古詩的創作背景,出示朱雀橋繁榮和凄涼景象圖片的對比。
提問:你覺得朱雀橋繁華時,可能是什麼樣子的?凄涼時,又是什麼樣子的?
4、分句教讀古詩。
5、師根據詩句,講解古詩全文大意,請幼兒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詩意。
6、古詩游戲:「填一填」。
7、引導幼兒帶著感情和詩意齊讀古詩。
8、分形式朗讀古詩。
9、幼兒准確背誦古詩。

5. 《我們去看海》教學設計

《我們去看海》是詩人寫的兒童詩,適合於朗誦。全詩以「我們去看海」的呼喚貫穿始終,情緒飽滿激昂。去看海,既有對海的嚮往與追求,又是對生命的期望與啟迪。海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海匯百川,胸懷寬大;海蘊藏著財富,是取之不盡的寶庫;海躍動著鮮活的生命,海永遠不會停止呼吸……閱讀這首詩,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仔細體會詩歌表達的熱愛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給我們的啟迪。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詩。小詩人用一顆童心,寫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雖然老鼠要做壞事,但還是喜歡它們。小詩人希望它們改正缺點,愛清潔,愛勞動,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點,還可以和貓做朋友。小詩人把老鼠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對有缺點的朋友沒有歧視。讓老鼠和貓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願望。閱讀這首詩,學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詩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爸爸的鼾聲》是一首溫情的童詩。小詩人敏銳地捕捉到「爸爸的鼾聲」,作為寫詩的題材,因為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十分有趣。小詩人善於運用形象的比喻,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車」;爸爸的鼾聲停了,他又覺得好像火車到了站。全詩童趣盎然,充滿父子親情。閱讀這首詩,要讓學生體會到「鼾聲」也能做詩,生活中詩的題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和聯想,到處都有詩的素材。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有詩。

《給詩加「腰」》說的是蘇小妹出題,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說了前句「搖」,後句為「映」,就是「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認為太平淡;黃山谷加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仍搖頭。後她吟出「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玩味之後,不禁叫絕。「扶」字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與「輕」「細」十分和諧。「扶」字又把風擬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朧朧,「失」字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詩是語言之藝術。詩特別注重遣詞用字,凝練而鮮明生動。蘇小妹加的是「詩腰」,因為它在詩句的中間,其實是「詩眼」,因為它僅用一字,卻能出神入化。閱讀這篇文章,主要是激發學生搜集詩歌故事的興趣,此外也要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學會欣賞詩歌。

《詩中的「秋」》是台灣作家桂文亞回憶自己兒童時代讀古詩的樂趣,側重讓學生學習讀懂古詩和欣賞古詩的方法。讀詩貴在感受意境,作者回憶自己小時候在秋天讀詩,

風吹竹葉,螢火蟲在紗窗外飛舞,著實富有詩意。作者慢慢領悟到:聯系生活來讀古詩,就容易讀懂;讀詩時在頭腦里描繪一幅幅畫面,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把不同的詩比較著讀,可以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詩人的身世際遇,我們就不難與詩人的心相通。這篇文章以作者讀詩的切身感受為內容,娓娓道來。她所舉的都是關於「秋」的古詩,詩中流淌著涓涓清泉,詩中洋溢著淡淡的思念,作者體會到了蘊涵在「秋」詩中的濃濃的親情、友情和思鄉之情。這篇文章教會我們怎樣讀詩。

五、相關鏈接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

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鍾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鍾/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

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像,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像(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像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等等浮想連翩的佳作。

(四)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

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行旅詩和閨怨詩。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6)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嚮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現代詩歌的分類

詩歌的分類也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標准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基本的有以下幾種:

1.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1)敘事詩: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故事詩如我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2)抒情詩:主要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

情歌、頌歌、哀歌、輓歌、牧歌和諷刺詩。這類作品很多,不一一列舉。

當然,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2.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

(1)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2)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我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3)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六)白樸《天凈沙·秋》賞析

一提到「秋」,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那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天凈沙·秋思》(馬致遠作)。殊不知,元曲當中寫到關於「秋」的作品甚多,最為傳神的當屬白樸的《天凈沙·秋》。如果說,馬致遠被稱為「秋思之祖」的話,那麼,白樸應義不容辭地被推為「秋意之聖」。本曲首二句白樸用如椽之筆,在不著一個謂詞的情況下,巧妙地並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

第二句,則是在前兩句描摹的大范圍中的一角特景。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隻大雁,飛下地面。這一動態的驟然出現,打破了靜景的觀感,使人心為之一動。「一點」說明「飛鴻」的距離之遠,「影下」更顯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傳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視角上的遠近結合,遠處是秋山和秋水,並且具有特徵的色彩——青與綠;近處是秋天的植物:草、葉和花,白、紅、黃更是和諧烘托,五彩紛呈,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之畫卷」,渲染了秋景,傳達了濃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個「秋」字而處處見「秋意」,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綜觀全曲,其結構新穎別致,即「鋪排靜景——中介飛鴻動景——鋪排靜景」,規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動靜結合,變化而不單調;再次,如果說此曲前兩句秋景不免顯得清寂、清冷,那麼到了第三句,則意境轉換,更顯清疏、清和了。這些足見作者的高超的煉意本領和構思技巧。

(七)艾青《太陽的話》賞析

這是一首讀起來讓人感到溫暖、明媚和亮堂的抒情詩,詩歌的題目是《太陽的話》,其實是借太陽之口,表達了熱愛光明、追求新生活的心聲。

全詩共4節。

第一節一開始,作者就用富有激情的呼喚,表達出太陽渴望走進小屋的急切心情。「你們」指人類、人們。「我」指「太陽」。因為人們居住的房屋門窗緊閉,終日看不到陽光,所以太陽才急切地呼喚:「打開你們的窗子吧/打開你們的板門吧。」祈使句「讓我進去,讓我進去」的反復出現,表達了太陽急於走進小屋的心情。

第二節,作者用四個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寫出太陽所給予人們的美好的事物。「花束」「香氣」「亮光」「溫暖」「露水」,這些都是人們生存必不可少的。「露水」可以滋潤萬物,「花束」和「香氣」能使人神清氣爽,「亮光」能讓人感受到光明,「溫暖」可以使人驅除寒冷。

第三節,再次運用祈使句,表達了太陽盼望人們醒來,看到光明,看到美好事物的急切心情。

第四節,在第三節的基礎上,語義進一步深化。太陽不僅要喚醒人們沉睡的雙眼,還要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的到來。「讓我把花束,把香氣,把亮光/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是說太陽通過不斷地給予人們花束、香氣、亮光、溫暖和露水,讓人們在每天的生活中,從身體到內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喚起人們追求光明,熱愛生活,煥發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八)古詩應用題

根據提供的實際情況,運用學過的詩句填空。

1.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更上一層樓。」)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5.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6.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

7.現在人們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8.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9.昨晚有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爸爸走過來,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爺爺七十大壽,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爺爺卻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趕緊把爺爺的話打住:「(『霜葉紅於二月花』)。爺爺,您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壯實呢。」爺爺高興地笑了。

6. 2015年福建教師招考初中語文考試大綱是單獨出的嗎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福建教師招考初中語文考試大綱,是單獨出的內,由於每年的福建教容師招聘考試相對比較穩定,所以每年的福建教師招聘考試初中語文考試大綱都是差不多的,你可以直接點擊參考2014年福建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語文考試大綱來了解更多!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7. 中國啊中國我愛你教案

一、教學背景:
愛國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品德,培養中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意識,引導他們認同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報效祖國的責任感,既是國家昌盛、民族振興的需要,也是培養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需要。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基礎教育中應試教育的弊端仍然存在,一些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流於形式,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導致部分中學生的愛國意識淡薄。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對於社會倡導的價值觀由權威服從到自主內化的轉變期,其集體觀念、民族意識、國家觀念發展較快,因此在中學生中大力進行富有實效、深入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報效祖國的責任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三、教學准備:
1、 搜集從古到今,反映我國在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材料
2、 小組為單位辦「祖國在我心中」手抄報
3、 准備舞蹈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伴隨著歌曲《我愛你,中國》的背景音樂,展示神九發射及倫敦奧運會金牌榜圖片:
讓學生談感受體會!老師進行總結:
六十四年前,一個大國在東方崛起,六十四年後,一個強國正在誕生。讓我們懷著無比自豪的心情,瞻望祖國壯麗的山河,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良的傳統……
(二)活動探究
環節一:祖國的風采:
1、壯麗的山河
活動一:用課件配樂展示祖國山水風景:
同學們,你還游覽過祖國的哪些名山大川?你的家鄉都有哪些風景名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同學們說說自已的觀後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二:小組討論:下面的詩句反映的是祖國什麼地方的景色?請在括弧內填入相應的地名: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 )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師總結:放眼祖國大地,綿亘萬里的長城,滔滔長江,九曲黃河,巍峨雄壯的泰山,險峻的華山,奇特的黃山,秀麗的峨嵋……,說不盡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廣袤平原,構成了絢麗多姿、氣象萬千的美麗景色,連成了1045萬平方公里的雄雞版圖,勾畫出了祖國神奇而又朦朧的模樣:
課件出示亞洲政區圖和中國地圖,讓學生對照地圖討論我國的版圖:
教師總結:我國的面積很大,有1045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944萬平方公里,島嶼7.54萬平方公里,灘塗1.27 萬平方公里,內海69.3萬平方公里,領凈22.8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第三位。
師:同學們,生活在山河壯麗、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你有什麼感受?
2、悠久的歷史
中華民族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近________________年。
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人類最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3、燦爛的文化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了文化。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文字典籍: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之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詩經》《楚辭》等作品,都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學們,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優秀作品?
(2)藝術創造
我們中華民族是賦有詩情畫意的民族,伴隨著歷史長河的奔騰,中華民族譜就了璀璨奪目的藝術畫卷:
如我國的書法經過千百年的創作與發展,已成為一門風格獨特的美妙藝術。我國的繪畫以其獨特的藝術特徵,絢麗的民族色彩,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課件展示王曦之書法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師生共同欣賞。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書法作品和繪畫作品?
我國的京劇藝術源遠流長,集我國戲曲之大成,被人稱作「東方歌劇」。
師生共唱《說唱臉譜》。
(3)科技發明
我國古代以先進的科學技術走在世界的前列。從漢代到明代初期,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一直領先,長達14個世紀以上。秦漢至盛唐時間,我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科技領域的創造發明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涵蓋天地。不僅有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而且在天文學、地學、數學、農學、醫學、建築技術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也享譽世界。
小組交流:從古到今,反映我國科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材料。
環節二:愛國行動
1、同學們,面對祖國壯麗的山河、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不由地發自內心的對祖國產生一種熱愛之情,產生一種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當然對於
祖國的熱愛更應表現在行動上,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以怎樣的行動熱愛自己的祖國呢?首先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金晶是怎樣做的,請看大屏幕:用課件出示金晶保護聖火視頻
(視頻解說:在巴黎塞納河畔,一個qd分子沖破重重阻攔來到火炬手金晶面前,企圖從她手中將火炬搶走,而金晶用自已的身體緊緊護衛火炬一幕讓所有人為之動容,一夜間,這位美麗勇敢的殘疾姑娘成了無數人心中最美麗的女孩)
讓學生討論回答:
問題一:金晶的行為是一種什麼行為?為什麼說金晶是最美麗的女孩?
教師總結:熱愛祖國的行為,雖然身體殘疾,但心靈美。
問題二:金晶的行為值不值得我們學習?做為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的我們,應以怎樣的行動熱愛自己的祖國?
教師總結:我們應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被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竭力。
3、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如同56朵絢麗的鮮花,盛開在神州大地,裝點著祖國的錦綉山河,從遠古時代到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各族人民各睦相處,友好往來,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之歌。
(1)在遠古時代:
遠古悠悠,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喜結連理開始了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交往。請同學們觀看視頻:《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
思考: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個民族的和睦相處相處的貢獻。
(2)當祖國遭受外來侵略時:
回眸歷史,當祖國母親遭受外敵侵犯時,偉大母親的英雄兒女們團結奮戰,共御外侮,用不屈不撓的斗爭捍衛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尊嚴。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都有哪些民族英雄?
生:精忠報國的岳飛、收復台灣的鄭成功、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以身殉國的鄧世昌……等等。
師:一個個鮮活的名字現在聽來也不禁讓我們熱血沸騰。現在就請同學們一起來觀看戰斗片:《鄭成功收復台灣》
請同學們說一下觀後感。
師:寶島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以來,台灣因歷史原因與祖國大陸分離,至今不能統一,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3)在現代化建設的今天:
各族人民更是相互團結、相互支持。在祖國的土地上,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為此黨和國家做出了許多決策,以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如:
①「幹部援藏」:
播放課件,觀看視頻
讓學生思考交流:援藏幹部的貢獻。
②「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
首要任務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干線、水利樞紐、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通信網路等。其中的標志性工程是建設了青藏鐵路。
首先播放視頻材料:《青藏鐵路》:
然後播放課件《天路》,在欣賞歌曲《天路》的同時,讓學生思考並交流:青藏鐵路給藏族人民帶來的好處。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歌曲或舞蹈?請唱出來或跳起來,好嗎?
問題:我們青少年應為民族團結做點什麼?
教師歸納總結:
1).要熱愛祖國的民族大家庭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的事
2).在學校里,各民族同學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實際行動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光榮義務。
(三)收獲平台
以中國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可以是你的所見所聞《我眼中的中國》,可以是你的奇思妙想《未來的中國》,也可以是你參觀或游覽一些名勝古跡後的《我的中國行》等等。
伴隨著《愛我中華》的歌聲,我們這次教學進入了尾聲。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民族團結、熱愛和平,讓我們把滿腔對祖國濃濃的深情和熾熱的愛,化為拳拳報國之心,獻給親愛的祖國,共同攜手,用每一天的努力去開創無限美好的新紀元。(欣賞歌曲《愛我中華》,結束本課)。

閱讀全文

與烏衣巷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