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基本程序

發布時間:2020-12-14 14:48:59

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1)教學基本程序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分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② 教學過程包括哪幾個基本階段

教學過程是實現教育目標,實施課程的核心活動。只有優化的教學活動過程,才能充分實現教育目標。要全面實現教育目標,必須認真研究教學過程,弄清它的基本要素,基本規律和基本階段,進而為科學地制定教學原則,確定教學方法,全面組織教學活動提供理論依據和認識基礎。

二、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一)心理准備階段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備。如果學生頭腦中的興奮中心還沒有向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轉移或接近,或者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題毫無興趣,似乎是強加於他的苦差使,則學生還沒有作好心理准備,那麼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故心理准備階段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的階段。
心理准備主要是引起學生對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求知慾,創設一種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認知興趣。
(二)感知知識階段
感知知識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事物(物體、現象等)進行觀看、觸摸等,從而獲得必要的感性經驗,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的基礎。這個階段教師可以盡量出示實物、呈現事情發生發展過程,模擬有關現場,為學生感知創造機會與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途徑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可概括為如下兩個方面:(1)直接途徑。即讓學生直接知覺和觀察,如利用教學參觀、做與實際條件相類似的實驗,以及對從自然界中取回的材料進行直接感知。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的觀察方法,讓他們盡可能地發揮多種感官的作用,使知覺活動成為自覺積極的心理過程,這不僅使感知更完善、確切,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2)間接途徑。是指教師利用語言文字及各科形象化的直觀教具,對學生所要學的教材進行生動的敘述和描繪,啟發學生聯想,使學的記憶表象得以重現,並按照語言的描繪加以改組,從而形成新事物的表象,這同樣具有直觀作用。有經驗的教師,總是要通過自己的講述,幫助學生閱讀課本,獲得語言感知,同時又使學生通過課本的文字和插圖獲得感知。通過多種感官的感知,能提高感知效果。這種間接途徑有它的作用,但畢竟不是對現實的知覺,因而所引起的表象不夠真切、完整和穩定。所以,教學應該把直接感知和間接感知結合起來,互相補充,效果更好。
表象在學生意識中的發展不是單獨進行的,常常與思維加工聯系在一起,而且學生的認識不應該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需要上升到概念。
(三)理解知識階段
學生怎樣才能形成科學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學生認識上的飛躍,是個復雜的過程,包括了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動腦,勤於思考,開展思維活動。進行思維活動經常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分析就是將對象的各種因素進行區分,從而分出它的各個組成因素,加以認識;綜合是對組成客體的各種因素之間聯結成整體的各種關系的研究。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礎,但也離不開過去已有的經驗和概念。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精選典型材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舊經驗,往往不科學,如「0」就是沒有意義了,要注意改造,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概念。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個積極思維過程,也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過程。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的思維活動方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鞏固知識階段
鞏固是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中,這是由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特點所決定的。學生學習書本知識,間接經驗,易受遺忘規律所制約,因為鞏固知識是大腦皮層上暫時神經聯系的不斷強化,如果不抓鞏固工作,暫時聯系得不到強化,就會產生遺忘。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不鞏固,就不能進一步領會和掌握新知識,而且只有當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今後才能將知識應用於實踐,因此,鞏固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是必要的。
(五)運用知識階段
即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各種課業中,用實踐檢驗知識,通過反復的練習活動使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這個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練習素材,練習題目不要過難,也不要過易,過難不利於學生建立學習信心,過易會使學生感到沒意思。練習的數量也不要過大,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於實踐,轉化為技能,技巧,使其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加深對所學教材的理解和記憶。運用知識,也是認識上的一次更重要、更高一級的飛躍。因為這是在各種條件下,要求學生再現、重新組合、靈活運用知識,特別有利於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檢查和評價學習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來獲得反饋信息:(1)通過學生的表現獲得反饋信息。教師的每一活動,都會引起學生的反應,通過他們的表情、精神狀態或其他活動,教師可以了解他們對講課的態度,判斷效果,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控制措施,改進教學;(2)通過提問獲得反饋信息。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反映他們對知識接受、理解和應用的情況,也是反饋的一種形式;(3)通過檢查書面作業,測驗和考試獲得反饋信息。通過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能有效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學生智力發展的水平和學習態度。因此,必須要求學生能堅持進行自我檢查,獲得反饋,反饋愈及時,反饋的信息愈多,就愈能使教和學及時得到改進。
評定,是以學生的作業、測驗和考試為根據的,及時、公正的評定,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查,以便改進教師的教和指導學生的學;通過師生雙方對學習效果的評定,還可以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這樣,師生共同努力,就能提高教學質量。

③ 教學過程包括哪些環節

教學過程包括以下環節:

1、引起求知慾:教學應從誘發和激起求知慾開始,從作好學習的心理准備開始;產生了知與不知矛盾,出現了求知的內在動力。

2、感知教材:如果學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識,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則理解書本知識就比較容易。

3、理解教材: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4、鞏固知識:只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所學基礎知識,才能順利吸收新知識,自如運用已有知識。發展學生的記憶力。

5、運用知識:重視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

6、檢查知識、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及時對所學知識作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7、運用時要注意的問題: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注意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割裂;每個階段的功能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學過程的功能,是指參照教學目標而在教學過程中能收到的實際效果。

1.育人功能 :即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發展。

2.發展功能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和終極目標乃是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首先,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知識。

其次,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學生形成基本技能的過程。

再次,教學過程也是教給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並內化為個人的經驗、智慧和能力。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智慧和能力,而且發展情感、態度和意志品質。

(3)教學基本程序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中幾種必然的聯系: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系: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傾向。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系:智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的發展;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能力發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識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聯系: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提高;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

(4)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的必然聯系:非智力活動依賴於智力活動並積極作用於智力活動;按教學需要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智力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5)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的必然聯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簡捷有效地學習知識、發展身心的必要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師有效地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防止忽視學生積極性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偏向。

④ 什麼是教學流程

就是教學過程。來

教學過程是指師源生在共同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變換及其時間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學兩方面構成。內部發展動力是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中國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是對學習過程最早的概括。

(4)教學基本程序擴展閱讀: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單是傳授與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教學與發展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全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從事創造性活動的能力;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逐漸形成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教學既要適應學生年齡特徵,又要盡可能促進他們生理和心理和諧的、充分的發展,在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的同時,促進個性才能的特殊發展。在教與學的關系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發展的主體。

⑤ 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該規律說明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
學生個體獲得知識有兩種途徑,一是間接經驗,即由書本、課堂和別人那裡得來的知識;二是直接經驗,指通過親身實踐得來的知識。教學中學生獲得的知識既有直接經驗,又有間接經驗。
2、教學中,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①就學生的認識任務而言,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大量地接受間接經驗,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這是因為:a、間接經驗經過特殊的加工並且有教師的指導,學生通過它掌握知識便捷而有效;b、學生在有目的、有組織的教學過程中學習間接經驗,可以不受個體時空的限制,避免走前人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道路,從而使學生用較少的時間把人類積累起來的基礎知識接受過來,使個體的認識達到同人類認識水平一致的高度;c、還可以使學生在新的起點上繼續認識和改造世界,攀登科學文化的新高峰。②就教學中教學的任務而言,學生在教學中主要的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學習和繼承人類已有的認識成果,即書本知識。
3、也要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
強調學生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決不能忽視學生的直接經驗在認識客觀世界中的作用。因為學生的認識遵循人類認識的普通規律,從感性到理性,不斷深化,學生的間接經驗是建立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的。以間接經驗為主並不是不要直接經驗。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間接經驗的掌握,又要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掌握,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防止只重視某一方面知識的偏面觀念。

⑥ 一個完整的教學實施過程應包括幾個基本環節

四個基本環節。

1、計劃制定

切實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是學校教學管理過程中的首要一環,應力爭做到:

(1)集思廣益,統一認識。制定教學工作計劃不應是個人行為。個別管理者閉門造車制定出來的計劃往往脫離實際。在制定計劃時應按著「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程序進行。這樣可以保證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其起到「統一認識、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作用。

(2)目標明確,層層分解,責任到人。教學目標管理體制一般應該是:學校工作目標管理→教務處工作目標管理→學科組工作目標管理→備課組工作目標管理→教師個人工作目標管理。

2、實施

實施是教學管理過程的中心環節。在這階段應做如下四方面的管理工作:

(1)組織工作。

①建立有效的教學組織機構。即實行以年級組為基層行政組織,年級組和學科組交叉進行教學管理的體制,年級組對教育、教學實行全面管理,而學科組則主要負責組織、指導、協調、評價教師的教研工作。

②建立和健全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即修定或制定有關教學方面的一些制度,如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標准及具體規定和要求等。這對規范教學人員的行為,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教學質量可起到保證作用。

③明確規定各項教學管理工作的進程。

(2)培訓工作。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都要舉辦各類教師培訓班。如新教師崗前培訓,綜合活動課實驗培訓,課程設置改革實驗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等。

(3)指導工作。即上一級教學管理者根據工作目標,管理計劃,對下一級管理者進行指導、點撥、幫助。

(4)協調工作。即教學管理者在教學工作計劃實施過程中,本著減少內耗,提高效率的原則,經常協調好教學管理系統內與外、組織與組織、組織和個人、個人和個人之間的關系。

3、檢查與評價

教學檢查與評價是學校教學管理過程的中介環節。檢查與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工作計劃實施的進展和效果,教學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教學工作的質量分析,各級教學管理組織機構及其管理人員發揮管理職能作用的情況等等。

4、總結與處理

「總結」是對計劃實施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或全過程進行分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做出結論。總結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表揚先進教師,宣傳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處理」就是把總結中得出的經驗、教訓運用於下一周期的管理活動中。

教學管理過程中計劃、實施、檢查與評價、總結與處理四個基本環節是緊密聯系、

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一環接一環,共同構成一個有序、統一的教學管理過程。這一過程年復一年、連續不斷,周而復始。但新的教學管理周期不是對前一周期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更高意義上的一種發展--螺旋式上升。

⑦ 教學過程包含哪幾個基本階段

(一)心理准備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備。如果學生頭腦中的興奮中心還沒有向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轉移或接近,或者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題毫無興趣。心理准備主要是引起學生對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求知慾,創設一種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認知興趣。

(二)感知知識階段:感知知識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事物(物體、現象等)進行觀看、觸摸等,從而獲得必要的感性經驗,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的基礎。這個階段教師可以盡量出示實物、呈現事情發生發展過程,模擬有關現場,為學生感知創造機會與條件。

(三)理解知識階段:學生怎樣才能形成科學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學生認識上的飛躍,是個復雜的過程,包括了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動腦,勤於思考,開展思維活動。

(四)鞏固知識階段:鞏固是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中,這是由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特點所決定的。學生學習書本知識,間接經驗,易受遺忘規律所制約,因為鞏固知識是大腦皮層上暫時神經聯系的不斷強化,如果不抓鞏固工作,暫時聯系得不到強化,就會產生遺忘。

(五)運用知識階段:即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各種課業中,用實踐檢驗知識,通過反復的練習活動使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這個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練習素材,練習題目不要過難,也不要過易,過難不利於學生建立學習信心,過易會使學生感到沒意思。練習的數量也不要過大,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7)教學基本程序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作為教學活動的啟動、發展、變化和結束在時間上連續展開的程序結構。人們對教學過程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教學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也是心理活動過程、社會化過程。因此,教學過程是認識過程、心理過程、社會化過程的復合整體。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認識活動,自覺調節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漸進地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促進學生智力、體力和社會主義品德、審美情趣的發展,並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

⑧ 教學程序包括哪些內容

課中:
1
導入
這是一節課的開始部分,時間在3-5分鍾內,是一個預熱的過版程,可以採用圖權片,音樂,游戲等形式進行課堂的導入,其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認真聽講。
2
講解
在導入之後,就要對新知識進行講解,時間大約在25-30分鍾左右,需要對整個課堂的重難點進行把握,並講解清楚。
3
提問
在講解過程中,需要對舊知識進行回憶時,需要採用提問技能,或者需要學生做出反饋時,也可以提問。
4
變化
變化包括教學過程中,語速語氣的變化,神情的變化和教學方法的變化等。這樣有利於課堂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5
板書
雖然多媒體被廣泛運用於當今的教學,但是很多時候還是需要適當的板書,突出重點,引起學生的注意。
6
課堂鞏固
當新知識講解完之後,需要對所講述的知識及時鞏固,一方面還可以看看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等。時間控制在10分鍾左右,鞏固完之後,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並及時調整教學。
7
結束
課堂鞏固之後,差不多一堂課也要結束了,教師採用布置課外作業,或其他的一些結束語結束本堂課的教學,下課。

⑨ 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怎樣的

1.備課 2.上課 3.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

⑩ 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包括哪些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包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教學評價 .
(一)備課
教學以上課為中心環節,但是,要上好課,課前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准備,即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備好課又必須做好一下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
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包括鑽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閱讀參考書.教師鑽研教材有一個深化的過程,一般須經過懂、透、化三個階段.懂,就是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等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就是要透徹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那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 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了.
2.深入了解學生
不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興趣和需要,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並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會有哪些困難,出現什麼問題等做出預測,以採取積極的對策.
3.合理選擇教法
這就是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它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確定課的類型,如何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如何運用各種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此外,也要考慮學生的學法,包括預習,課堂學習活動與課外作業等.
(二)上課
1.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的.它包括知識教學目標,也包括思想教育目的,還應當有啟智與審美目的.一節課的目的,不僅應在教案中明確提出,而且應在課堂教學中成為師生為之奮斗的目標,也就是說,師生的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的進行,全力以赴地實現目的而不偏離目的.
2.保證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
科學性就是教師要正確無誤地傳授知識和進行操作,及時而准確地糾正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種種差錯.思想性就是要深入發掘教材蘊含的思想性,以飽滿的熱情講解,激起學生的思想共鳴,使他們深受教育.
3.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應使師生都處於積極活動狀態,尤其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中,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認識活動,只有調動起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積極性,才能上好一節課.
4.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認真執行備課時制訂的教學計劃.但是課堂情況千變萬化,即使原訂計劃在完善,也難免與實際情況不符,所以教師要善於根據未估計到的情況及時調整和修改教學計劃,想方設法完成主要的教學任務.
5.組織好教學活動
整個課的進行,要有高度的計劃性,嚴密地組織好教學活動.上課開始,要立即穩定情緒,引導他們作好停課的心理准備,隨即積極投入學習活動.然後,按預定的教學進程,什麼時候講,什麼時候練等,都要組織的非常妥當、嚴密有序.
6.布置好課外作業
課堂教學結束前一分鍾左右,要布置好預定的家庭作業,講明作業的要求,完成的時限,並對較難的作業作必要的啟示.
(三)課後的教導工作
課後的教導工作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1.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主要包括:培養學生計劃學習的習慣,及時復習當**功課,按時完成作業;經常提醒和督促學生及時復習、按時交作業;了解學生獨立作業與自學的情況和學習條件;查明學生未完成作業的原因,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家長聯系,共同商定督促與教育的辦法等.
2.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

閱讀全文

與教學基本程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