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組
五年級語文
研訓
時間
9月9日
研訓
地點
五年級辦公室
發言人
或主講人
趙耐芳
研訓
人數
4
研訓
模式
討論
參加對象
及有關組外人員
趙耐芳、張偉慧、符詠梅、顧巧英
聯絡員
趙耐芳
研訓
課題
及
內容
摘要
周三下午,我們五年級的語文教研組的老師聚在一起,開展了第一次教研活動。
首先教研組長向組內的老師傳達了教研組長會議精神,明確了新學期的工作要求,對備課、批改、作業我們做了統一。我們五年級教研組的四位語文老師,除了趙耐芳老師沒有接觸過五年級的教材外,其餘三位老師都有豐富的高年級語文教學經驗。在教研組會議上,趙老師虛心向三位老師學習,了解五年級語文教材的特點,以及五年級語文學習中的識字教學、預習工作以及課外閱讀拓展的種種細節,三位老師耐心地介紹了各自的教學經驗,分享自己在教學中的小妙招,讓趙老師受益匪淺。
根據學校書香校園的建設,我們教研組在活動中,根據五年級的教材特點和孩子的認知水平,我們確定了本學期我們的「書香行動」:每日晨誦《古詩詞70首》和《論語》,幫助孩子打下扎實的國學基礎。同時根據教材的延伸,我們推薦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和《森林報》等書籍,另外還有《特別女生撒哈拉》等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我們教研組通過討論,覺得要充分利用好《走進書里去》同步閱讀,做好批註,扎扎實實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第一次的教研活動,雖沒有中規中矩的形式,但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我們相互討論、交流,一起為著本學期的教學出謀劃策,讓我們找准行走的方向。
備注
註:1、此表由負責研訓的各教研組長記錄;
2、請附上組內參訓成員的簽到表。
『貳』 科普說明文如何上出語文味
《課標》中對說明文教學的要求是「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反復閱讀這句話,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感覺自己在教學中的確注意了向學生滲透常用的說明方法、文章用詞准確、層次清晰等特點,並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訓練學生的概括、想像等能力,但教學後總感覺還是有些牽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強。帶著自己的疑惑,我找來了於永正老師執教的一篇說明文《新型玻璃》的教學實錄及張慶老師對這一課教學的評介,讀後受益頗深。
讀,仍是說明文教學的「主旋律」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認為朗讀是小說、詩歌、散文的事,於是就導致分析講解偏多,甚至省略了「讀」這一環節,把學生讀書的時間幾乎全都佔用了。讀了於老師的教學實錄和張慶老師的點評,感覺自己走入了誤區。於是又重新閱讀了幾篇被選入小學課本的科普類說明文,發現很多抽象的科學知識作者都是通過常見的舉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形象說明等形象化的寫法把要說明的事物、道理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只要讓學生老老實實去讀書,理解內容並不困難,教師只需在難點上加以點撥即可。於永正老師說的好,「說明,說明,本來已經說得明明白白,只要讓學生多讀幾遍就行了,有多少東西好分析的?」他在《新型玻璃》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就給了我們成功的啟示——自始至終抓住讀書訓練不放,並使字詞句的基本訓練寓於讀書活動之中。教師在「助」上下工夫,以「講」助「讀」,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初讀、精讀階段,讓學生先藉助拼音自由朗讀,接著帶著問題默讀一遍,指名分節讀中糾正了難讀的字音,結合情境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並掌握了邊讀邊畫邊思的讀書方法。在指導學生領會課文中出現的關聯詞語的用法時,於老師的做法是讓學生先將這些詞語劃下來,並讀讀劃了這些詞語的句子,體會一下意思。這樣,學生在讀中充分感知,學生默而識之。課文讀熟了,難點突破了,課文內容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在積累運用階段,於老師又精心設計了「新型玻璃自述」的練習,
把全班同學分成五個組,每組練習寫一種新型玻璃,要求把各自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做個廣告,看誰會誇自己。在這一語言實踐的過程中,範文中的語言也逐步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了。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讀中理解了內容,感知了語言,創造性的復述中內化了文本的語言,說明方法、構段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習得。學生學得積極主動,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
回想自己教學中對說明方法的教學,很多次都是刻意告訴,這樣強加於他們的關於「舉數字、打比方」等抽象的概念是沒有意義的,應讓學生感性地「悟」得,怎樣悟呢?通過讀、比較、品析,讓他們形象地感受說明方法,通過實踐活動,讓他們巧妙地習得、活用說明方法。
趣,說明文教學高效的「催化劑」
美國心裡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課堂上,怎樣讓學生享受到學習說明文類文章的樂趣,使他們真正喜歡說明類文章呢?我覺得教師要充分挖掘科普類說明文的趣味因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這樣,課堂才會有別樣的生趣。於永正老師的課堂,就處處充滿了情趣。下面是於老師教學《新型玻璃》的兩個片段:
導入時以故事激趣:
師:同學們,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人影躥進了陳列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准備劃破玻璃,偷裡面的字畫。當他的玻璃刀剛剛觸及玻璃的時候,院子里便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立即趕來,把這個小俞給抓住了。同學們一定會奇怪地問:這是什麼玻璃呀?怎麼一接觸它就發出報警聲呢?同學們,這是一種新型玻璃。拿出本子來,跟於老師寫字:新——型——玻——璃。(於老師工工整整地板書課題,並讓學生跟著寫。)注意「新」的寫法,最後一豎要長一點。「型」的第四筆豎,要寫短一點。為什麼要短呢?因為要讓地方寫底下的「土」。「玻」的捺要有「腳」,寫長一些,這樣才顯得有精神。(教師巡視指導。)
積累運用階段精心設計活動激趣:
師: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嗎?(全班學生舉手,表示明白了。)不過,我不打算讓你們說了,我想讓你們寫。寫什麼呢?(於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自述」兩個字。)「自述」是什麼意思?對,就是自己介紹自己。現在我把全班分為五組,第一組寫「夾絲網防盜玻璃自述」,第二組寫「夾絲網玻璃自述」,第三組
寫「變色玻璃自述」,第四組寫「吸熱玻璃自述」,第五組寫「吃音玻璃自述」。現在你們都是新型玻璃了。(笑聲。)請把你們各自的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作個廣告。看誰會誇自己。當然嘍,要實事求是,不要吹牛。(笑聲。)(全班學生寫「自述」。師巡視。學生寫了將近15分鍾。)
於老師的練習設計頗具匠心,不僅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利用課文中的材料進行了習作訓練。採取的「自述」形式,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增強了訓練的趣味性。呂淑湘先生說的好:「如果說一種教法是一把鑰匙,那麼,在各種教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是的,只要我們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說明文教學同樣散發著活力。
『叄』 作文中兩個故事如何銜接
國內外母語教育的實踐證明,閱讀教育是母語教育的核心環節。只有經過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為貫徹這一思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課標》)明確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遵循「取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語文學習規律,如何將課內外閱讀銜接起來,實現優勢互補,讓學生在大量生動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將課內習得的語文知識與方法內化成閱讀技能、技巧,形成閱讀能力,並在運用中提高與升華,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呢?筆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總結出了一些銜接方法。
一、懸念式銜接法。懸念即「懸而未解」的問題。好的懸念能引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和興趣。因此,設計好扣人心弦的課堂結尾,造成懸念,讓學生迫切地去搜尋答案,消除懸念,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擴大閱讀量。1、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懸念。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因篇幅有限,留下了深入讀下去的空間,教學時根據這些內容設置懸念,有利於引導學生查閱更多的資料,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課文,豐富知識。如《最後的輝煌》僅講述了偉大科學家諾貝爾光輝一生中的兩件事,教學中根據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拜,急於了解更多信息的心理設置懸念,讓學生課外閱讀《諾貝爾傳》,深入了解他傳奇的一生,感受他偉大的人品。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懸念。課本里的許多知識,與自然、社會、學生的生活關系密切,學生對這些知識是非常感興趣的,若用這些知識與學生實際聯系,創設懸念,他們會十分樂意去閱讀、去探索的。學習《新型玻璃》,要讓學生認識現代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重要貢獻,新型玻璃僅是一個方面。為此,在教學結尾時可做如下設計:師:通過學習我們對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有所認識,請同學們說說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代科學發展的物品,查閱相關資料,然後仿照本課的表達方法說一說。學生提到的新型物品有不沾鍋、聲控燈、行動電話等,同時他們對這些物品的特點和作用也作了交流,達到遷移能力和擴展知識的目的。3、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學完某些課文,老師提出疑問,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繼續學習的慾望。
二、延伸式銜接法。即根據語言內容,將閱讀任務適當延伸,既有助於本課的學習,又點明課外閱讀的內容,以便溝通課內外的聯系,為課外學科活動創造條件,在課外閱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語文教材中,眾多的名家名篇異彩紛呈。這些文學瑰寶,是帶領學生去窺探中外文學殿堂奧秘的向導。然而教材篇幅畢竟有限,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許多名家名品僅以片斷呈現。因此,我們在教學在巧妙挖掘教材本身的價值以及新奇、疑難之處,引起學生思維的沖突,激發需要,使之產生閱讀的內趨力,從而主動地閱讀這些名家的其他作品和名著全貌。在《赤壁之戰》是教學結束時,大多數學生意猶未盡,這時可把握時機有選擇的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中與課文有關的某些故事,如《龐統進獻連環計》《黃蓋巧施苦肉計》等。
三、比較式銜接法。即將同類文章進行對比閱讀,找出文章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相互聯系。採用比較的方法進行閱讀,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也有助於學生整理知識,建立起自己的語文知識結構,還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加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維空間。筆者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幾種:1、課文與原著相比較。如《草船借箭》與《三國演義》比,《在仙台》與《藤野先生》比。這樣不僅看到了文章的「一斑」,而且也看到了文章的「全貌」,還掌握了學習節選性課文的規律和方法。2、同名文章的比較。在同名文章的比較中,引導學生認識到由於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寫出風采各異的文章。 3、同一題材的比較。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不同作家是如何運用自己獨特的語言,不同的構思在相同的題材中狀物敘事、表情達意的,這是培養與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如以西湖為題材的古詩學習就可以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和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林升的《題臨安邸》對比閱讀。
四、鏈接式銜接法。即以某種知識為出發點,進行開拓擴展,鏈接相關的知識內容,達到拓展課堂內容,豐富學生認識,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在閱讀教學時,應該讓他們了解必要的相關知識,或取得這方面的經驗,這樣效果更明顯。為此,筆者常捕捉課文的知識點,引發學生興趣,促使國內外母語教育的實踐證明,閱讀教育是母語教育的核心環節。只有經過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為貫徹這一思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課標》)明確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遵循「取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語文學習規律,如何將課內外閱讀銜接起來,實現優勢互補,讓學生在大量生動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將課內習得的語文知識與方法內化成閱讀技能、技巧,形成閱讀能力,並在運用中提高與升華,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呢?筆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總結出了一些銜接方法。
一、懸念式銜接法。懸念即「懸而未解」的問題。好的懸念能引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和興趣。因此,設計好扣人心弦的課堂結尾,造成懸念,讓學生迫切地去搜尋答案,消除懸念,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擴大閱讀量。1、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懸念。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因篇幅有限,留下了深入讀下去的空間,教學時根據這些內容設置懸念,有利於引導學生查閱更多的資料,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課文,豐富知識。如《最後的輝煌》僅講述了偉大科學家諾貝爾光輝一生中的兩件事,教學中根據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拜,急於了解更多信息的心理設置懸念,讓學生課外閱讀《諾貝爾傳》,深入了解他傳奇的一生,感受他偉大的人品。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懸念。課本里的許多知識,與自然、社會、學生的生活關系密切,學生對這些知識是非常感興趣的,若用這些知識與學生實際聯系,創設懸念,他們會十分樂意去閱讀、去探索的。學習《新型玻璃》,要讓學生認識現代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重要貢獻,新型玻璃僅是一個方面。為此,在教學結尾時可做如下設計:師:通過學習我們對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有所認識,請同學們說說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代科學發展的物品,查閱相關資料,然後仿照本課的表達方法說一說。學生提到的新型物品有不沾鍋、聲控燈、行動電話等,同時他們對這些物品的特點和作用也作了交流,達到遷移能力和擴展知識的目的。3、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學完某些課文,老師提出疑問,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繼續學習的慾望。
二、延伸式銜接法。即根據語言內容,將閱讀任務適當延伸,既有助於本課的學習,又點明課外閱讀的內容,以便溝通課內外的聯系,為課外學科活動創造條件,在課外閱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語文教材中,眾多的名家名篇異彩紛呈。這些文學瑰寶,是帶領學生去窺探中外文學殿堂奧秘的向導。然而教材篇幅畢竟有限,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許多名家名品僅以片斷呈現。因此,我們在教學在巧妙挖掘教材本身的價值以及新奇、疑難之處,引起學生思維的沖突,激發需要,使之產生閱讀的內趨力,從而主動地閱讀這些名家的其他作品和名著全貌。在《赤壁之戰》是教學結束時,大多數學生意猶未盡,這時可把握時機有選擇的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中與課文有關的某些故事,如《龐統進獻連環計》《黃蓋巧施苦肉計》等。
三、比較式銜接法。即將同類文章進行對比閱讀,找出文章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相互聯系。採用比較的方法進行閱讀,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也有助於學生整理知識,建立起自己的語文知識結構,還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加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維空間。筆者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幾種:1、課文與原著相比較。如《草船借箭》與《三國演義》比,《在仙台》與《藤野先生》比。這樣不僅看到了文章的「一斑」,而且也看到了文章的「全貌」,還掌握了學習節選性課文的規律和方法。2、同名文章的比較。在同名文章的比較中,引導學生認識到由於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寫出風采各異的文章。 3、同一題材的比較。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不同作家是如何運用自己獨特的語言,不同的構思在相同的題材中狀物敘事、表情達意的,這是培養與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如以西湖為題材的古詩學習就可以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和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林升的《題臨安邸》對比閱讀。
四、鏈接式銜接法。即以某種知識為出發點,進行開拓擴展,鏈接相關的知識內容,達到拓展課堂內容,豐富學生認識,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在閱讀教學時,應該讓他們了解必要的相關知識,或取得這方面的經驗,這樣效果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