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彝族舞教案

彝族舞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24 00:48:27

㈠ 彝族舞蹈 體態 韻律

彝族的民間歌舞歸納起來可分為以下幾種:

《打歌》:包括「打跳」、「跳腳」、「左腳舞」、「跳歌」、「跌腿」、「跳月」(即「跳樂」)等圓圈舞,流行於雲南省西部與四川省涼山交界地區、雲南省西南部的彝族和相鄰的其他少數民族之中。自娛性舞蹈《打歌》與漢族

古代的《踏歌》極為近似。現存於雲南省巍山縣巍寶山文昌閣,繪制於清代乾隆時的《踏歌圖》便記錄了當地的舞態。每當節日和喜慶之時,人們挽手圍圈,載歌載舞或隨樂而舞,舞蹈始終以下肢動作為主。

《跳弦》:因舞者雙手持「煙盒」邊敲邊舞,故也被稱為《煙盒舞》。《煙盒舞》流行於雲南省中部和南部紅河、石屏、建水等地彝族支系尼蘇人居住地區。舞蹈分為「正弦」和「雜弦」兩類。「正弦」融雙人自娛性舞蹈與表演性舞蹈為一體,主要傳統段子有《啞巴砍柴》、《鴿子度食》等,舞姿優美輕盈、活潑風趣。而「雜弦」則是在「正弦」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是一種表現人物、具有故事情節的歌舞小品。其中《啞巴摸魚》、《童子拜觀音》等具代表性的節目達百餘種。當地所流傳的「是人不跳弦,白活幾十年」的口頭禪,可說明《跳弦》在人們生活和心目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

《羅作》:也稱《羅索》,是流行於雲南省紅河南岸彝族支系尼蘇人中的另一種圓圈舞。曲調歡愉跳躍,節奏鮮明而強烈,伴之以快速擺手、錯步、踏腳等舞蹈動作,特別受到青年們的喜愛。

《跳三弦》:也稱《大三弦》、《跳月》,是雲南省中部地區彝族支系阿細人、撒尼人喜愛的自娛性舞蹈。在大、中、小三弦和高、中、低不同音色的竹笛伴奏下的《跳三弦》,是「火把節」不可缺少的舞蹈。
披氈舞》:是四川省涼山地區彝族所特有的舞蹈形式。舞者以披氈為道具,通過雙臂的伸展、收攏、擺動與身體旋轉,來模仿鷹、熊的姿態。該舞現已成為彝族的代表性表演舞蹈。

以上五種類型的彝族民間舞蹈,如剔除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對傳統民間舞蹈所作的修飾,還原到它的本來面目,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彝族遠古時代模擬動物的情態,看到反映人們勞動生活的原始而古拙的舞姿。前四類舞蹈源於彝族古代生活,第五類模仿鷹、熊的舞蹈,可能與彝族古代的多神和圖騰

崇拜有密切關系。這類動物模擬舞蹈,動作優美、高雅,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從祭祀儀式中分離出來,並不斷添加著各個時代的審美意識,使之成為今天專供人們欣賞的表演舞蹈。

在彝族人民歡慶年節期間,我們還可以看到來源於中原文化的舞蹈形式《竹馬》、《高蹺》。現代彝族的《高蹺》保留和發展了它的雜技特色,在高度上遠遠超過了漢族《高蹺》,但卻未能接受漢族《高蹺》的舞蹈技藝。

在彝族人舉行祭祀祖先、祈求豐收的儀式時,我們還可以看到《木鼓舞》、《銅鼓舞》、《羊皮鼓舞》等。這些舞蹈均由巫師「畢摩」和「蘇葉」表演,在擊鼓的同時,他們以迅速擺動雙肩、胸、胯為主要舞蹈語匯。此外,在「跳宮節」表演的《跳宮》、《跳麒甲》等舞蹈中,仍保留著古代狩獵、部落間戰爭的痕跡,以及戰士出征、作戰、勝利凱旋的祭祀儀式和舞蹈場面,以此來表示對古代英雄的懷念和歌頌。這種人們手持器械的舞蹈,與羌族的《鎧甲舞》在表現形式上大致相同。

現經加工並搬上舞台的著名舞蹈《紅披氈》、《阿細跳月》、《快樂的諾蘇》等。以跳躍歡騰的旋律表現了彝族人民生氣蓬勃的生活而蜚聲藝壇。

㈡ 彝族舞蹈解說詞

因參加舞蹈比賽,要求對自己所表演的彝族舞蹈寫一篇解說詞,請各位網友幫幫忙我只能教教你,不能現成的幫你 解說詞有補充視覺和聽覺的作用,具有以下

㈢ 雲南彝族舞蹈

1,豪邁舞風
彝族被稱為火的民族,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使得彝族的舞蹈風格具有高原粗獷、豪放的特徵。彝族舞蹈種類繁多,舞蹈動作大多剛勁有力,力度大,而且動感十足。打歌是彝族最常見的一種自娛性舞蹈,跳時人們緊密攜手、相互挽臂,面向圈心熊熊燃燒的篝火,腳下踏地為節,且唱且舞。在打歌高潮時,比男聲高八度的音域里,女聲邊舞邊用假嗓應聲高唱 「羅哩羅,羅哩羅哩羅」 ,意思就是 「虎哇虎,虎哇虎哇虎」 ,這是對祖先的懷念和呼喚。舞蹈節奏中舞者們高亢的歌聲、強健的腳步聲、急促的呼吸聲,通過緊緊依靠的身軀將熱情傳播開來,使人們沉浸在通宵狂舞的氣氛中。「從早跳到黃昏落,只見黃灰不見腳」的俗語,形象地描繪了彝族人民不知疲倦地跺腳踏地興致勃勃的景象,表現了彝族舞蹈火一樣的熱情豪放和虎一樣的粗獷勇猛。
2,動作旋律
彝族人民生活的地區環境惡劣,在與環境作斗爭的過程中,彝族人民形成了粗獷豪放、堅強剛毅的民族性格。崇火崇虎的原始崇拜塑造了熱情、強悍的民族特性。刀耕火種的勞作方式使勞作的人們形成豁達開朗的性格和樸野剛強的秉性。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彝族舞蹈熱烈奔放、節奏明快的動律特點。例如:阿細跳月, 這是一種快節奏、充滿陽剛之氣的彝族舞蹈。舞蹈的基本動作排比、對比、反復,舞者邊彈邊唱邊舞。動作簡單明快,跳躍性強。跳時舞者左腳跳躍,右腳抬起自然彎曲,同時雙手擊掌,動作反復循環;胯部左右自然擺動, 男女交錯互換位置,變換隊形,時而順時針轉動,時而逆時針轉動;男子身背三弦,邊奏邊舞;在笛子的和聲下,女子則拍著手與男子在一進一退中進行心靈的溝通,舞蹈動作粗獷健美,情緒熱烈奔放。在篝火燃起時,人們圍著篝火跳躍、旋轉,有矮步頓足,有跳步搓腳;有拍手,有折腿。步調和諧,動作激烈,彰顯了 「火」 的本性。
3,造型特點
彝族的舞蹈動作大多是動態的,舞蹈造型的雕塑感不強。但彝族都有高原舞蹈 「一順邊」 的造型特點。高原民族在生活和勞動中,由於山路崎嶇,人們上山,下山,尤其是帶著重物時,一側腳步著地,身體重心多移向一側,雙手也隨向一側自然微擺,逐漸形成了既省力、又能減少危險的順手順邊保持平衡的一順邊的體態,這種體態慢慢成為日常生活的基本動態,並逐漸升華為 「一順邊」的藝術美,成為高原民族共同的審美心理,也形成了高原民族舞蹈中 「一順邊」 的藝術造型和文化現象。例如,彝族婦女在火把節中跳的 「都荷舞」 ,這是一種只有女子參加表演的集體舞,跳時,由一人領唱領舞,其餘舞者尾隨並逆時針方向形成圓圈邊歌邊舞。其舞步為兩拍,左腳旁邊邁一大步為重拍,同時上身微向前傾,弱拍右腳向右旁邁一步,同時上身正直,微後仰,面對圓心或面對前進的方向緩慢而悠閑地循環跳唱,形成火焰般 「一順邊」 的優美藝術造型。

㈣ 適合初中生跳的彝族舞蹈,簡單一點 最好有教學過程,很急!最晚明天中午

你的么他的溫柔

是的是的朧朧

他們在雪珂中起落,鞋面

在高空墜落

為么·他孤單的徘徊在的神中旁

㈤ 彝族舞蹈特點

彝族音樂風格古樸,品種繁多,民族特色鮮明而濃郁。民間音樂中的民歌和民間文學關系密切,很多普遍流傳的抒情長詩,如《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絲牛牛》等。都是用歌曲形式傳唱的。除敘事性的歌曲外,有結婚時唱的歌曲如《惹打》,火把節唱的歌曲如《都火》、勞動時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學歌》等。此外還有山歌,如布拖高勝山歌、兒歌等。 彝族民歌因地區的不同,其風格也有差異。涼山南部地區的民歌高吭激越,中西部地區的民歌輕柔優美,東部依諾地區的民歌敦厚朴實。過去的彝族民歌,總的說來給人以壓抑低沉之感,但其樸素優美的民族、地區韻味十分鮮明。民間器樂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獨立發展,自成系統。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歷史時空跨度極大。常見的有口弦、月琴、馬布、葫蘆笙、胡琴、彝簫、堅笛、嗩吶等。此外,吹木葉,即以一片樹葉來吹奏樂曲也是彝族人民喜愛的民間音樂。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幾乎所有的婦女.無論老幼,襟前都掛著一付口弦,隨時可以演奏。口弦是一種獨特而簡易的樂器,由幾片長約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組成.有竹片和銅片兩種,最少的兩片,最多的達五六片。竹製的音色深厚、低沉。銅制的音色清脆、秀麗。吹奏時以手指撥動黃片,利用口腔共鳴變化音色。簧片除發出本音外.還發出十分優美的泛音,構成音樂較寬的曲調。月琴多為中青年男子喜愛,其中不乏優秀的民間月琴手。50年代.涼山彝族姑娘沙瑪烏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奏的月琴.受到熱烈贊揚。 涼山彝族的民間舞蹈往往和歌唱、器樂的演奏分不開。民間舞一類是產生於生產勞動中的舞蹈如蕎子舞、包穀舞、織氈舞等,大多是模擬勞動動作和表現生產過程。另一類是在節日或在婚嫁歡樂場面中常見的舞蹈如跳鍋庄、跳「都火」、對腳舞、被氈舞、蘆至舞。有的表現耕牧的勤勞。豐收的歡樂,有的表現征戰的勇敢、愛情的追求。 從彝族民間藝術中開出的涼山歌舞之花,不僅在中外舞台上一展輝煌,而且在現代生活中遍地開放。今天,在涼山城鄉經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手拉著手,踏著民族風味的節拍,歡樂地跳著達體舞。達作是彝語的音譯,意為踏地舞或腳踏舞,是在傳統的彝族歌舞基礎上編創而成的一種集體舞蹈。動作簡練明快,音樂悠揚流暢,鄉土氣息濃郁,時代色彩強烈。80年代一經形成,迅速普及全州並以大西南民族交誼舞的態勢,很快向州外、省外推開。在94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上來自國內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圍著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為一家,場面熱烈壯觀.氣氛親切感人

㈥ 彝族舞蹈的介紹

彝族舞蹈是流傳在彝族地區的舞蹈。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形版式豐富多彩權,多數是模仿生產勞動時的動作而成。古老的舞蹈有模擬動物形象的「斗雞」、「斗羊」,象徵戰爭的「跳釵」、「刀舞」,慶豐收的「大鼓舞」等。1在彝族人民歡慶年節期間,可以看到來源於中原文化的舞蹈形式《竹馬》《高蹺》。現代彝族的《高蹺》保留和發展了它的雜技特色。在彝族人舉行祭祀祖先、祈求豐收的儀式時,可以看到《木鼓舞》《銅鼓舞》《羊皮鼓舞》等。這些舞蹈均由巫師「畢摩」和「蘇葉2」表演,在擊鼓的同時,以迅速擺動雙肩、胸、胯為主要舞蹈語匯。此外,在「跳宮節」表演的《跳宮》《跳麒甲》等舞蹈中,仍保留著古代狩獵、部落間戰爭的痕跡,以及戰士出征、作戰、勝利凱旋的祭祀儀式和舞蹈場面,以此來表示對古代英雄的懷念和歌頌。

㈦ 彝族舞的特點

彝族的火7把節關於v火3把節的來歷,路南一b帶彝族傳說,古時有個f魔玉2殘酷迫害百姓,群眾忍無u可忍,便群起而攻之s。但魔王p堡壘久m攻不e克,於m是改為7用羊群火8攻,就是在每隻羊的雙4角和後腿綁上k火4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f們為0了s紀念這次斗7爭勝利,乃o於h每年夏歷k六1月4二e十i四日8耍火1把相慶,由此形成了h火2把節。在一p次火8把節之p前的采訪上p,一j個w00歲的彝族人i潘木x乃e像孩子g般陶醉其中5。 「每家每戶4都要喝桿桿酒,窮的村殺兩三j只雞,富的村殺頭牛4。」他說,「最開n心3的還是跳達體舞,看賽馬s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喲!」 火3把的亮度可不m比7煙花差多少6,可以4將整個r地方7照亮的如同白晝。這就是火6把節的特色,幾n千w甚至幾h萬t人r在一g起點燃火0把這才k是壯觀的一b幕。早在火2把節的第一s天h,彝族村寨里家家戶3戶1都要在門s前豎立若干e火0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h塊開e闊地,在地中5央豎立一w根長050~3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p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i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r個e類似於c寶塔形大k火6炬,作為5活動場所。第一x天o是祭火8,家家戶3戶1舉著火4把遊走於c田邊地角、並且殺牛5宰羊。第二o天r是傳火6,這一m天a男男女y女j聚集在一n起選擇配偶,展示7才m藝m。所以4有人q稱為7「中4國第二s個y七a夕b節」。最後一f天l是彝族傳統火1把節的第三x天p,也h是最後一r天v。彝語稱之r為5「都沙」,意為7「送火7神」。在中6國最大g的彝族聚居區z——涼山l彝族自治州,火4把節這一c延續千z年的傳統,在一e年一j度的火0把狂歡、彝族選美、摔跤、「朵洛荷」等彝族特色活動中7,在現代社會的不a斷撞擊下w得以3傳承。傍晚,節日7活動的主持人d率領鑼鼓隊2敲鑼打鼓,寨中4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x點燃火3把,男女b老少7舉著火2把向活動場所匯集。人l們到齊之a後,主持人c一w聲號令,大h家舉火6把向寶塔形火0炬奔去,將其點燃。一t時火6光沖天b,歡聲四起,大p家各舉小y火1把圍著大b火6炬,跳起「豐i收舞」,唱起豐a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在狂歡夜觀賞了w盛大h焰火6晚會的美國遊客詹姆斯?艾普說:「這些燦爛的煙火7是我出生以2來看過的最美的!」為4了u過中0國的火2把節,他和朋友h專k程從3家鄉v遠道而來。 「農村裡不l管是老人h小d娃,慶祝火0把節的興致還是不p變,到了h過節,四面八y方4的人t都必須回來。」潘木h乃v說。 去年,涼山s彝族火4把節成為6中1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3化2遺產之m一z,這一v古老文2化2傳統的保護與b傳承已s引4起各級政府的重視。 「火8把節的傳統有慢慢被年輕人p淡忘的危險。」涼山t州彝學會會長1巴6莫爾哈認8為7,將它列為5國家級非物質文8化3遺產,對彝族人n民及x其後代、地方2領導都是個e教育,也u可以4讓外界來關注和保護它。 火3把節是中2國彝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6,一u般在每年的農歷r六1月4二v十f四至二o十f六5日2舉行。傳統火0把節里,彝族人h民點燃火0把,繞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巡遊,以3消災避難,祈求幸福。 l皮浮l皮浮q堙鉛

㈧ 用彝族舞蹈七月火把節寫一份幼兒大班教案,要求更加生動有趣,比較兒童話的,思路簡單一點。非常感謝!!

要 跳舞嗎

閱讀全文

與彝族舞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