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詩清明 詩意
1、詩意
清明時節, 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回到家裡,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裡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2、原文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3、作者
北宋詩人黃庭堅
一、創作背景
黃庭堅的《清明》作於北宋末年的「元祐黨爭」時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變法時,強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從而形成支持王安石變法的「新派」和反對新政的「舊派」。舊派也被稱為「元祐黨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蘇軾、司馬光等人。黃庭堅因與蘇軾交好,也略受牽連。
二、賞析
詩中運用了很多對比,首聯是「桃李歡笑」對「墳墓生愁」;頷聯是「動物蟄伏」對「草木生長」;頸聯是「無恥的乞食人」對比「忠貞的隱士」,對比鮮明,引發人的思考;尾聯詩人抒發感慨,無論是賢者還是愚人,最後都是黃土蓋身。
詩人將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與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命運進行對照,表現出了消極虛無的思想,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慨嘆和對社會不平的憤激。
❷ 清明的古詩三首
1、青門引 作者:張先(宋)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版,又是去年病。權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2、清明日獨酌 作者:王禹偁(宋)
一郡官閑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春來春去何時盡,閑恨閑愁觸處生。漆燕黃鸝誇舌健,柳花榆莢斗身輕。脫衣換得商山酒,笑把離騷獨自傾。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3、木蘭花 作者:張先(宋)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游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❸ 古詩清明的主要意思
全文意思: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內。借問當地之人容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原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出處:唐代杜牧的《清明》。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此詩首見於南宋初年《錦綉萬花谷》註明出唐詩,後依次見於《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託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經過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❹ 幼兒園小班古詩教案《牧童 劉賀》
小班語言活動:古詩《清明》活動目標: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中描寫的景象;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活動准備: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活動過程:(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麼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hellip
小班語言活動:古詩《清明》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活動准備: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麼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麼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麼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3.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小班語言活動:古詩
❺ 古詩清明的詩意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白話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❻ 清明古詩意思全解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版花村
譯文權: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清明古詩意思全解?
我來答共7條回答
熱心網友2020-03-06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全文
27719
熱心網友2020-04-02
清明節細雨紛紛飄酒,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問哪才有酒家牧 童手指遠處杏花村。
16
熱心網友2020-03-29
清明節的時候在下雨了,有很多人在路上行走,杜牧問人家酒店在哪,那個小孩只止杏花山莊。
375
熱心網友2020-04-02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的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牧童何處有酒家消愁?牧童笑著回答,他在那遠處長滿杏花樹的酒家。
8
風地觀2011LV.22020-04-07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的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詩人問哪裡有酒店?牧童指向遙遠的杏花村。
❼ 《清明》古詩該怎樣給大班娃兒講
活動目標.知道4月5日是清明節,願意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 3.與爸爸媽媽一起製作彩蛋,並互相欣賞製作成果。 活動准備1.活動前與家長聯系好參與本活動。 2.課件;每個幼兒以個熟雞蛋,各種圖案的彩蛋,秀才比、貼紙,……
活動目標1.知道4月5日是清明節,願意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
3.與爸爸媽媽一起製作彩蛋,並互相欣賞製作成果。
活動准備1.活動前與家長聯系好參與本活動。
2.課件;每個幼兒以個熟雞蛋,各種圖案的彩蛋,秀才比、貼紙,橡皮泥,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1.朗誦古詩,導入活動。
--教師朗誦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提問: 你聽到了什麼?幾月幾是清明節?(4月5日)--教師邊放課件邊講述清明節的由來,幫助幼兒了解革命烈士的光榮事跡(過草地,爬雪山等)--播放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教師講述:為了讓後人永遠記住,永遠還念這些革命英雄,1949年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請幼兒詢問爸爸媽媽,家裡清明節要紀念誰?
--教師小結:清明節里,我們都要紀念革命先烈,紀念家裡的祖輩,是他們讓我們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
2.引導幼兒討論:清明節,我們除了掃墓,還要做些什麼?
--根據幼兒討論,歸納有人提到的風俗習慣;運動習俗,如踏青、盪鞦韆、放風箏等;飲食習慣,如吃冷食,吃雞蛋等等。
--出示彩蛋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機製做興趣,豐富幼兒感性經驗。
3.幼兒與家長共同製作彩蛋--幼兒到台前展示作品,並用完整地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請幼兒將彩蛋給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賞,並與小朋友呢們一起玩。
活動建議與提示:
1.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活動對哦傳承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因事先查傳統節日的相關背景資料,並與家長做好溝通。
2.在吃雞蛋之前,請幼兒發揮想像力,用熟雞蛋想出多種玩法(滾、轉、拋雞蛋等)比比誰的想法最多。
3.作為活動的延伸,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熟悉,了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了解驚蟄、春分等節氣的含義,讓幼兒從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建立傳承與發揚的精神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