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實施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留白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兩部分內容。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我們高段語文平時的教學主要是閱讀教學,對於寫作,一般是每一兩個單元專設兩節習作課,練習寫作。如果只靠這兩節孤立的習作課來指導學生寫作,提高寫作水平,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指導訓練。
我們教材中精心挑選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不但是值得學生品讀的好文,還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優秀範文,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好好地利用這些範文,將寫作教學滲透進來,做到讀寫結合。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 利用課題,教學生審題、擬題方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新授課上,我板書好課題後,會先讓學生分析課題,說說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推測作者會寫些什麼,你產生了哪些疑問想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這個做法實際上就是在教學生審題的方法,讓學生能讀懂題目,能抓住題眼。習作中的命題作文就能用上這種方法審題。
「題好一半文」,一個好的題目能使文章增輝添彩。對於教材中很有特色的課題,我會在學完課文後,回到課題,讓學生分析課題,想想作者為什麼以它為題,這個題目好在哪兒。如《荷塘舊事》《夜鶯之歌》《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有的題目點明中心,有的題目指明線索,有的題目設置懸念。在平時教學中滲透了這些擬題方法,所以在指導學生寫以「往事」為話題的作文時,學生們也能採用不同的方法,擬出不少新穎獨特的題目,如《未說出的道歉》《如果時間能倒流》《捉魚記》《與釘子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等,比《往事》《難忘的一件事》這類俗套的題目更吸引人。
二、 利用文章開頭結尾,滲透開頭結尾的寫法。
小學階段的寫作叫「習作」,可見孩子們的作文可先從學習和模仿開始。課文都是名家之作,開頭和結尾的寫法,是學生模仿的好例子。例如「往事」這一單元,有三篇主體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花臉》《荷塘舊事》。這三篇文章開頭結尾都各有特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採用倒敘手法開頭,首尾呼應。《花臉》開頭就設置了懸念,結尾也是首尾呼應。《荷塘舊事》以開門見山的方式,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要素,結尾點明主題,畫龍點晴。在寫作前,我讓學生回顧了這幾篇文章的開頭結尾方法,想想自己的習作可以用哪種方式開頭結尾。
三、 積累好詞佳句,在習作中學習致用。
閱讀和寫作密切相關,閱讀是吸收,寫作是釋放。我們在對文本中關鍵語句進行評點、賞析的同時,更應該引導學生把它們積累下來。經過感悟過的語言學生不僅記得容易,而且模仿起來也容易,這樣有助於學生的吸收和運用。長期堅持積累,語言就會越來越豐富,寫文章時就能下筆有神了。
四、 抓課文結構和寫作順序,教學生謀篇布局的方法。
學生寫作往往不知道怎樣對文章進行整體布局,常常是寫到哪裡算哪裡,詳略也不恰當。對於各類文章,諸如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教師都要善於總結課文的結構方式,甚至細致地總結出自然段的構段方式,例總分式、因果式、並列式、轉折式、遞進式……對學生寫作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寫作中碰到相類似的內容就自然而然採用學過的布局謀篇的方法。
文章都有一定的寫作順序,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恰當地把寫作順序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寫文章時要注意「言之有序」。如教學《三峽之秋》一課,我除了和學生一起感受三峽之美外,還教學生注意文章的寫作順序,從而告訴學生:我們寫文章時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在教師的長期指點和引導下,學生在作文時就會注意作文的「有序性」。
五、品讀重點詞句段,教給學生遣詞造句、細節刻畫等寫作方法。
每篇課文都有重難點句子和精彩片段,老師可以好好利用這些生動的例子,讓學生體會這些詞句段的妙處。比如文中對人物刻畫的方法、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及修辭手法的運用,都應讓學生體會這些寫法的好處。如果學生能把在閱讀課中學到的寫作手法靈活運用於自己的寫作中,作文就猶如錦上添花,語言也能有血有肉,細致入微。
六、依課文特點,讓學生隨課文進行小練筆。
有的課文可讓學生抓住課文空白點,進行想像補白;有的課文可挖掘文中的好句進行仿寫訓練;還有的課文,學生讀後感受頗深,有思想共鳴,可以讓學生寫短篇的讀後感。例如《夜鶯之歌》一課的課後思考題是:想像一下,當敵人進入游擊隊的包圍圈裡,小夜鶯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這是課文的空白點,給了學生發揮想像的空間,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結合上下文和課文插圖進行補白。在教學《做一個最好的你》《把掌聲分給她一半》兩篇課文時,我選取了文中精彩的排比句和比喻句讓學生進行仿寫。學完《學弈》《小英雄雨來》,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寫讀後感受。這些寫作訓練都是片段式的,相比寫成篇的文章而言,學生更不受拘束,更樂於表達,學生中不乏精彩作品。
以上幾點是我在平時教學中滲透寫作指導的做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地方落實得也不是特別好。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需要我們老師堅持不懈地努力。
小學語文備課方法步驟談:
戰前兵力的充實,糧草、槍支彈葯的籌集製造和運輸,這是我們常說的備戰;農閑的時候,精選種子修理農具、購置農葯、化肥,這是農家特別重視的備耕;新建房屋要備料;帶新娘、取媳婦也少了要備酒、備菜、備嫁妝。一句話,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因此,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也是一樣,只有在課前作了充分的准備,深入地鑽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恰當地確定要求,靈活地選擇教法,認真地編寫教案,反復地熟悉教案,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使全班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從而園滿地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差錯少了,教師就不再需要用更多的時間為他們補缺補差,就能騰出充裕的時間來備課。這樣,課堂教學質量又有提高,形成了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環,如果捨不得在"備課"上下功夫,則課堂教學質量不高,補缺補差花時多,備課又因時間緊而草就率簡單,課堂教學質量就提不高。如此循環往復,就會事倍而功半。備課既然在教學中如此重要,我們就應該正視它、重視它、研究它,把這件事做好、做真、做實。
今天,我想就小學語文備課的步驟和方法上的一些技術問題,結合個人的實踐和體會談點粗淺的認識,與在座的領導、行家、同行們商討,敬請賜教。
第一步是深入地鑽研教材。它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學習教學大綱,把握分年級的要求;通讀全冊教材,制訂學期教學計劃。(這一點就不詳細講了)制訂計劃是屬於備課的第一步工作,因此,認真備課里包含認真制訂教學計劃。
二是一組一組地鑽研教材,認識每組教材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特別是本組各課之間的聯系。這一點非常重要,往往未能引起我們更多老師的重視,但也有做得不錯的,如蘆溝鄉大崔小學單元整體備課已堅持多年,上岡小學劉永青老師在學校的支持下,積極探索,有10餘篇專題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避雨》(九冊12課)節選自李準的短篇小說《耕雲記》這是李准196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當時他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說,我想,他當時決不會想到,我這是專門為小學生寫的課文,我要把它寫好,待10年、20年以後,就會派上用場了,而是針對當時的社會形勢,通過玉山人民公社建立氣象站,培養自己氣象員的故事,來反映我國人民運用科學技術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動人事跡,激勵人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我看,這是作者李准寫作的初衷。那麼,今天,人教社的同志為什麼要把這篇文章收集到我們小學課本中來,為什麼把它選在第九冊第4組課文中,又為什麼把它排在《太陽》、《鯨》之後,《水晶宮的秘密》之前,這些問題在上課前一定要很好解決,不然教學就不會有針對性。一句話,就是要搞清各課在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也許有同志要問:這是一篇記人敘事的文章,為什麼不和第九冊《狼牙山五壯士》、《唐白虎》等寫人物的文章放在一起呢?這是一篇歌頌主人公有心計的文章,為什麼不和《雞毛信》、《夜鶯之歌》、《草地夜行》等文章放在一組呢?因為小學語文課本的編排體系是以閱讀與表達的基本功訓練為序來安排課文的。文章體裁不縱向排列,因此,不要過多的考慮相似體裁文章的歸類問題;另外,語文教材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他們的更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思想教育滲透其中,因此,它不可能象思品教材那樣,按文章表達的某一種思想或品質來進行歸類。現在,我們來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人教社的同志選用這篇文章的意圖。從這篇文章寫作技巧的角度看,作者把一個有心計的女氣象員活靈活現地介紹給我們,他是依下雨、避雨、談雨的順序敘述的,緊緊抓住"雨"這個線索來寫人。《太陽》抓住了光和熱的作用這條線索,《鯨》則按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來安排寫作順序,邏輯順序十分清楚,《水晶宮的秘密》則圍繞著開發海底石油的過程來安排寫作的,這四篇文章線索、脈胳既清楚,又俱特色,是對學生進行段的訓練,懂得段落之間聯系的好範例。第4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又正好是"文章的段落",顯然,編者把這兩課選編在一起是為了落實"文章段落"這個重點訓練項目服務的。這是對教材編排意圖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還要搞清楚每組各課之間的聯系。例如五冊第七組課文由《列寧和衛兵》、《你們想錯了》、《羅盛教》這三篇課文與一個基礎訓練組成,這其中《列寧與衛兵》與《你們想錯了》是講讀課文,《羅盛教》是閱讀課文,前兩篇講讀課文都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來表現列寧和方誌敏的好品質,尤其是人物的語言對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羅盛教》側主要以人物的動作神態來刻人物的內心,這是寫作特點上的區別。在《列寧與衛兵》這篇課文中,作者寫衛兵認真負責檢查通行證,寫列寧旁邊那位同志對衛兵的責備,都是為了突出列寧以身作則嚴格遵守紀律,課後練習要求學生聽寫最後一段里列寧說的話,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這兩個角色都是正面角色,緊接著的《你們想錯了》這篇課文,也分角色,而且是正反面角色;課文後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練習,包括分角色朗讀課文,但是由於這里有正反面角色,所以沖突更激烈,感情更強烈,神態更鮮明,方誌敏同志話中的內涵也更豐富,為此,在教學時就得在學習《列寧和衛兵》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正反面角色的對話。這是朗讀能力培養上的聯系,體現在能力培養的逐步提高。在《你們想錯了》一文中,教師通過指導體會描寫國民黨士兵對方誌敏同志搜身的"摸"與"捏"等詞用十分貼切,這些知識使學生在閱讀《羅盛教》一課時,能正確體會羅盛教救崔瑩的"托、頂"等詞的貼切。基礎訓練7中要求學生從圖上畫的三個人的樣子、表現和舉動,想想看他們在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則把讀和寫結合起來了。
三是對每篇教材作深入的鑽研。一般分五步:
1、從字詞句著手,把握思想內容,明確中心。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一般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不能多中心,有的文章要寫兩個方面或幾個方面的事情,都要反映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要通過讀來確定,不能或乾脆定兩個中心。教師反復研讀課文,抓准了中心思想,才能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再說,全文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都是為如何反映這一中心思想服務的,教師抓住了中心思想,才能抓准課文的重點,設計教學方法,有些課文中心不易一下子定準,有些參考書也不夠明確,中心定偏了,教學就偏離了軌道。例如,如果我們把《你們想錯了》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理解為"揭露反動派長官與士兵的貪圖錢財,窮凶極惡"我們就會把教學重點放在揭露敵人上,從而以敵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作為抓手。如果把中心思想理解為"揭露反動士兵的貪圖錢財,歌頌方誌敏同志的不謀私利"就會把教學重點平分給揭露敵人和歌頌方誌敏這兩個方面。只有把中心思想確認為"贊揚了方誌敏同志一心革命不謀私利的高尚品質",才能把教學重點落在對方誌敏語言的理解上,而把揭露敵人作為贊揚方誌敏的陪襯。再如三年級有篇課文叫《喇叭花》,我聽了不少同志上課,他們都把其當作寫景狀物的說明文來教了。看題目,是說明文,寫一種花嗎?其實這是一篇如何觀察植物的記敘文,因為他具備記敘文的基本要素,時間:春-夏,地點:院子里,人物:晏傑和他的姐姐,說明文就不具備這些要素。教學這篇課文不但要搞清喇叭花生長的過程和特點,更重要的是要搞清他們怎樣認真仔細、反復觀察喇叭花的。造成這個失誤,是因為沒有很好地鑽研教材內容。再如《狐狸和烏鴉》一課,人們會從"和"這一表示並列關系的連詞著眼,或從"狐狸"放在題目的前面,以及全文以較多篇幅描寫狐狸的"神態""語言"等方面考慮,誤認為本課是以狐狸為主角的。其實不然,《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而寓言總是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中寓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因此,寓意的落腳點,往往就是作者所需要描寫的主要對象。本文是通過敘述狐狸騙走烏鴉嘴裡一片肉的經過,說明烏鴉愛聽奉承話,所以上當受騙,由此可見,寓意的落腳點在烏鴉,因此,本文主要是寫烏鴉的。既然文章是以寫烏鴉為主,為什麼卻用那麼多的篇幅來寫狐猩呢?這是因為只有將狐狸寫得越狡猾,奉承話說得越好聽,才能越清楚地說明烏鴉是聽奉承話上當,使文章的寓意更突出、更鮮明。要把握中心,就要很好地去讀課文,一句一句鑽研、一句句推敲,就是要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知道觀察要細,要有耐心,要反復觀察,觀察要抓特點,寫觀察日記既要寫怎樣觀察的,又要把觀察到的主要的有順序地寫下來。聽了不少課,老師們都把作者怎樣觀察嗽叭花的情況忽略了,而只顧認真地講花的生長過程與生長特點,這是沒有很好地把握課文。新苗苗出來了,小作者看得很仔細,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得出來,老師要細心的通過語言文字去推敲,"蹲下身子"從這句話我們老師就要想到幼苗剛出土,很小,站著看,看不清楚,這是仔細透明,說明是才開的,最能體現才開的是"潔","潔"一塵不染,只有是今夜開放的花,辮才會無灰塵,試看小作者觀察多麼仔細。我想這篇課文教嗽叭花的生長順序非常容易,甚至不需要老師多指導,學生便會自讀而得,而小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如何仔細、認真、如何有耐心,不深入研究不易獲得,如果老師也不清楚,浮在上面讀一遍課文,抄個教案,到課堂上一講了之,老師無所得,學生無所得,這里看出老師鑽研教材的重要如我聽了好幾位老師教《三味書室》(7冊)教得總不讓人滿意,教了這課以後,好象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是:魯迅上學會遲到,魯迅為了不遲到,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這個"早"字刻得很漂亮,課文中講了象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學習魯迅勤奮學習的精神,要付諸行動,我們也在桌子上刻個"早",於是幾十個"早"字在四年級教室的課桌上誕生了。這是什麼效果,原因在什麼地方,就在於老師沒有很好地去研究課文。老師對課文的研究要深一些,才便於更好地教學生學。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搞不清的要請教別人,查閱資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三味書屋》,看到這個題目,就要問自己,為什麼把教室稱做書屋,又為什麼稱"三味書屋"舊時稱學校為私塾,大一點的叫書院,變法以後,廢除了科舉,興辦學堂,後來改成"學校"的。這個問題解決了,又為什麼稱三味書屋呢?"三味書屋"原來叫"三餘書屋"後來壽鏡吾先生的父親壽峰嵐把"餘"改成了"味"。為什麼叫"三味"有兩種解釋,一是因為讀書有味,書屋後小園里的臘梅有味,桂花有味;又解釋為:讀《徑書》味如稻梁,讀《史書》味如餚饌(豐盛可口的飯菜)讀《子書》味如醯醢故稱三味,原來"三味書屋"由此而得,課文中講了"書屋"正中的牆上掛著一幅畫,畫上的古松樹底下卧著一隻梅花鹿。這幅圖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國的繪畫藝術的特點之一,是畫義雙關,畫中的事物採用"諧言取意的手法":梅花鹿的"鹿"即福祿的"祿",卧著的鹿,即伏著的鹿"伏"即"福","伏鹿"者"福祿"也,這一切都與"古樹"即"古書"有關,在屋裡掛這張畫是向學生暗示:將來的"福"、"祿"雙收,是以今天苦讀古書為基礎的,它是進行封建主義"理想"教育的教材。這些學生不一定要知道,但有的學生想知道,你就得讓他知道,如果老師也不知道,就不好向學生說了。魯迅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為什麼要刻?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說明:"魯迅的父親害了病,魯迅一面上書塾讀書,一面幫著料理家務,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葯鋪之間。"這是魯迅遲到的原因。老師在鑽研教材的時候,不當一回事,上課的時候,只照本宣科,學生也不會當一回事,好象這算不了什麼,刻"早"字的理由,魯迅能刻,我們也刻。如果我們在細細鑽研想像一下魯迅的這個"早"字是很不容易刻下的,是要下一番決心的,下一番毅力的,魯迅生在一個封建家庭里,父親叫周伯宜長年卧病在家,魯迅13歲那年,家庭遭到一場很大變故,他的祖父因科場賄賂案被捕了。每年秋後,官府都乘機勒索,魯迅家中僅有的四五十畝水田也賣完了,以致不得不靠典當度日,魯迅一面要典當,一面要為父親抓葯治病。魯迅每天除了料理家務外,還要拿著東西匆匆忙忙地趕到當鋪去,當掉東西拿到錢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趕到葯鋪去買葯,把葯送回家裡,然後再趕到書塾來讀書,如果當鋪里當的錢還不夠付葯錢,魯迅還得再回到家裡,拿了東西再去當……就這樣地趕來趕去,常常使他氣喘吁呈,滿頭大汗,甚至連早飯也來不及吃,走路也感到非常吃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遲到是可以諒解的,同時可以想像魯迅刻了"早"字以後,每天會怎樣更辛苦,學習怎樣更勤奮。然後再把魯迅遲到與我們有些同學睡懶覺遲到進行比較,再告訴同學魯迅讀書的學桌是家裡帶來的,能不能想像出比在桌子上刻"早"的更好的方法,來保證不遲到,學生一定會從中得到啟示,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
還有很多很多
上http://www.jiaoshiwang.com/xiaoxuepin/jiaoshilunwen/200604/10532_3.html看看
③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④ 有在海淀教小學的同仁嗎我急需一篇《夜鶯之歌》的教案,誰有幫忙傳上來!那就太感謝了!
《夜鶯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積累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認識小男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激發向他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的2、3
教學難點:1、肖像、語言、動作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結構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們炎黃子孫期盼祖國統一的夢想與心聲,一曲《長江之歌》則唱出了對長江母親的熱愛與依戀,那麼我們今天來看一看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夜鶯之歌》又傳達出了怎樣的一種情懷。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資料
教師可適當補充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掃除字詞障礙
瓦礫li 耷拉da 木屑xie 鷓鴣zhegu
蠢東西chun 輕蔑mie 胳膊bo 雲杉shan
耷拉:下垂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裡
阻擊:以防禦手段阻擊敵人增援,逃跑或進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記敘了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被稱作「夜鶯」的孩子,把一支德國部隊引進游擊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現幾次夜鶯的歌聲,有什麼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敵人的注意
第二次:說明小男孩麻痹了敵人,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四次:借歌聲暗送情報,體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第五次:說明小男孩仍在幫助游擊隊,體現了他的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2、圍繞著夜鶯的歌聲文章記敘哪幾件事?(見板書)
3、課文為什麼以「夜鶯之歌」為題?。
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小夜鶯給敵人帶路、巧送情報、全殲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以「夜鶯之歌」為題具有明確線索,贊頌人物的作用。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1、整理筆記
2、想像敵人進入包圍圈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2、請同學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創造性的復述課文
二、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將一個機靈、略帶頑皮的小夜鶯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愛意。同時為下文誘敵成功做鋪墊;綠色衣服也為引敵人入包圍圈後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伏筆)
語言——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問用鳥叫報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懷疑埋下了伏筆,顯示出機智和勇敢來)
動作——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一甩一甩、拾、踢三個動詞既傳神地寫出了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出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
明確:
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不僅起到了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結構上起到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說一說文中的小夜鶯具有哪些的優秀品質?
小夜鶯是一個機智、勇敢、活潑、靈巧的,具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揭示了夜鶯誘敵的原因
承前啟後,幫助情節發展.
第(21)段景物描寫——山高要密,是適合伏擊敵人的好戰場.幫助情節發展
二、討論
文章的結構有何特點?
文章前後照應、首尾相連,一方面使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三、學生小結
學過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獲?(可引導學生在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於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寫的作用上來談一談)
四、作業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少年英雄的故事層出不窮,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請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板書:
機智、勇敢
小夜鶯 活潑、靈巧小英雄
熱愛祖國
教後記:
⑤ 誰有20篇教學反思,急
【詞語解釋】
[沉靜] 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音也沒有。
[灌木] 矮小的叢生的木本植物。
[木屑] 木頭的碎末。
[輕蔑] 看不起,不放在眼裡。
[球果] 指松樹或其他樹結的球形果實。
[凝神] 精神高度集中。
[宛轉] 形容聲音曲折、優美、動聽。
[垂頭喪氣]:神情沮喪的樣子。
[夜鶯]:文學上指叫聲清脆婉轉的鳥。
[空曠]:地方廣闊,沒有樹木和建築物等。
[興致勃勃]:形容興致很高。勃勃,興盛的樣子。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
[寂靜]:靜悄悄的,一點聲響都沒有
【近義詞】
沉靜(沉寂) 凝神(凝思) 空曠(寥廓) 盤問(盤查) 輕蔑(輕視) 注視(凝視) 陰沉(陰森)
【反義詞】
宛轉(直率) 曲折(筆直) 戰爭(和平) 空曠(狹窄) 陰沉(晴朗) 輕蔑(敬重)
垂頭喪氣(昂首挺胸) 沉寂(喧嘩)
【難句講解】
第二天,在被燒的村子的圍牆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個河溝邊削什麼東西,並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意思:這段話是說「夜鶯」堅守崗位,認真察看敵情,以便通知游擊隊再次殲滅敵人。
戰斗剛剛結束,立刻有一小隊德國兵進了村莊。大道兩旁是一片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木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意思:由於德國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使蘇聯人民深受其害,滿目瘡痍,一片焦土,連燒焦的樹木也「垂頭喪氣地彎著腰」,這段話寫出了戰爭帶來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同時也說明了蘇聯人民對德國侵略者的憤恨。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意思: 在回答德國兵的問話時,小男孩非常沉著、自然,在話語中流露出對德國強盜的憎恨。「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這是在敵人不易察覺之中戲弄敵人。「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這里的「野獸」其實是指德國強盜,但德國兵卻沒有聽出來。由於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國兵的盤問,德國兵覺得只不過是個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話。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軍官突然問。「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孩子回答。
意思:德國軍官想知道森林裡有沒有游擊隊,所以突然問孩子,希望突然發問能在孩子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獲得真實情報。孩子機警地裝做沒有聽懂他的話,故意用「蘑菇」來和他打岔,巧妙地掩蓋了這個敏感的話題。如果孩子回答「沒有」會引起德國軍官的懷疑,回答「有」又會引起敵人的戒備。故意答非所問,使德國軍官進一步認定他是個一無所知的小孩子,從而放鬆了防備。孩子的答話,說明他能隨機應變,顯示了他的聰明機智。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意思:這句話既導出了事情的起因,又引出了下文。小男孩學夜鶯的叫聲,是用來吸引敵人的注意。果然,敵人「注意聽著」,「開始注視」,發現了他。
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但是對藏在寂靜森林裡的人們來說,那歌聲已經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
意思:這句話含蓄地告訴我們:游擊隊已經作好了充分的戰斗准備。「已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說明游擊隊已經從「夜鶯之歌」中完全掌握了敵人的兵力情況,並作好了戰斗的准備。
有時候學夜鶯叫,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意思:他天真活潑,好像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其實,他是在迷惑敵人。況且,他的「學夜鶯叫」「學杜鵑叫」正是給游擊隊的同志們報信呢!
從孩子的嘴裡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
意思:這句話表面看來是贊美夜鶯的歌聲宛轉動聽,實際上是贊美小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可貴的愛國主義精神。這里起了點題的作用,也可以看出課文注意了前後照應。
【內容提要】
1941年6月22日,蘇聯衛國戰爭開始。當時,德國法西斯不宣而戰,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蘇聯人民奮起保衛祖國。本文講的是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一個男孩用學夜鶯叫的方法,傳遞消息,協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
【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男孩協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鬼子的故事,表現了蘇聯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寫作特點】
一、全文以「夜鶯之歌」為主線貫穿始終:歌聲把敵人引到河邊,帶進山林,歌聲把敵情傳給游擊隊,歌聲又在河邊響起。
二、通過「歌聲」寫出了小男孩的機智、沉著、勇敢。
三、描寫主人翁形象富於童趣,使文章充滿鮮活的色彩。
【「歌」字解析】
課文中有四處寫到「歌」,突出地反映了男孩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敵的品質。我們可以緊扣「歌」字來讀課文。
首先,課文開頭在寫到德國法西斯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時,「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這里的「歌聲」是小男孩有意吸引敵人的注意。接著,在小男孩給敵人帶路時,他「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學杜鵑叫」,似乎把身邊的軍官給忘了,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游擊隊巧送情報,為後面把敵人領入埋伏圈作伏筆。在小男孩把敵人引到樹林深處,進入游擊隊的埋伏圈時,「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繼而「夜鶯的叫聲停止了」,「接著傳來兩聲杜鵑叫」,游擊隊員們知道其中的意思。於是,游擊隊員向德國兵開火,不多時,全部殲滅了敵人,取得了勝利。這里表現出小男孩為協助游擊隊殲滅敵人,冒著生命危險把敵人領進埋伏圈,突出了他機智勇敢的精神。最後,小男孩完成了任務,又坐在河邊執行新的任務,「嘴裡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生動地表現出他勝利後的喜悅。
⑥ 《夜鶯之歌》的主要內容
《夜鶯之歌》主要講了在的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衛國戰中,一個被游擊隊員稱為「小夜鶯」的孩子,給敵軍帶路,巧送情報,幫助游擊隊員殲滅敵人,獲得了勝利的故事。
小夜鶯以乖巧天真誘敵上山, 用白樺皮口哨巧妙傳訊 ,脫身後殲敵反崗 ,小夜鶯又坐在河邊吹著口哨等待任務。
《夜鶯之歌》主要講了在的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衛國戰中,一個被游擊隊員稱為「小夜鶯」的孩子,給敵軍帶路,巧送情報,幫助游擊隊員殲滅敵人,獲得了勝利的故事。
《夜鶯之歌》主要講了在的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衛國戰中,一個被游擊隊員稱為「小夜鶯」的孩子,給敵軍帶路,巧送情報,幫助游擊隊員殲滅敵人,獲得了勝利的故事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名叫「夜鶯」的小男孩巧妙地幫助了游擊隊消滅了德國兵的故事。
小夜鶯以乖巧天真誘敵上山, 用白樺皮口哨巧妙傳訊 ,脫身後殲敵反崗 ,小夜鶯又坐在河邊吹著口哨等待任務。
夜鶯之歌》主要講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聯衛國戰中,一個被游擊隊員稱為「小夜鶯」的孩子,給敵軍帶路,巧送情報,幫助游擊隊員殲滅敵人,獲得了勝利的故事。
⑦ 關於<夜鶯之歌>的教案
《夜鶯之歌》教學設計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夜鶯之歌》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告訴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生:主要內容和事情發展順序
2、首先文章寫了什麼?
師:首先寫了小夜鶯在河邊等待敵人上鉤(誘敵)
師:接著呢?(送敵)
師:敵人進了埋伏圈結果怎樣?(殲敵)
從故事情節來看,文章先寫了誘敵——送敵——殲敵。
師:還從哪些方面來匯報?
生:課文多次提到了夜鶯的歌聲
3、文中都哪些地方出現過夜鶯的歌聲?它與這些故事情節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生:(2段)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就又響起來,越來越有勁。
師:這是發生在誘敵這一環節的,夜鶯的歌聲怎麼樣?(越來越有勁)
生:(26段)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越來越響)
師:(31段)(興致勃勃)
小結:大家看板書,從板書可以發現夜鶯的歌聲貫穿整個故事的情節,它因此成為貫穿全文的線索,所以文章以夜鶯之歌為題,讓我們再讀題目。
4、你從這個題目中還能看出什麼?單指夜鶯的歌聲嗎?
過度:不僅是夜鶯的歌聲,它還歌頌了小夜鶯。那麼作者為什麼歌頌小夜鶯,小夜鶯有哪些地方值得歌頌?它又是怎麼歌頌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5、以前我們學過很多這樣寫人記事的文章,大家想一下,尤其是寫人的文章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的?
二、新授
過度: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寫人的重要方法,這節課我們就要用到這樣的方法。剩下的時間就交給大家。
1、 勾畫出描寫小夜鶯的語言、動作、外貌等重點詞句,把體會簡單批註在書上。
匯報交流:
⑴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
明確: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文用鳥叫聲報信而不引起敵人懷疑埋下伏筆
生:找到一處語言描寫,體現機智、勇敢
師:為什麼學杜鵑叫?
⑵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鷓鴣,多著呢,夜鶯倒只有一個!
明確:既是在故意曲解,又也是在麻痹敵軍。
⑶人?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 「剛剛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喊著『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明確:一語雙關的回答,也借他人之口痛快的咒罵了敵人。
師:(機智、勇敢)你從哪看出勇敢?(抓住「野獸」)來理解恨敵,從而說明愛國
師:下面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小夜鶯機智、勇敢、恨敵、愛國(指名讀)
師:還有其他語言描寫嗎?
⑷這么會不認識,」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裡有個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凶呢,能吃小鵝!(抓住「有信心」理解)
明確:把敵人比作「狗魚」,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訓斥了德國侵略者。體現了孩子的機智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孩子在迷惑敵人。此時在陰險狡詐的德國軍官眼中,面前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幼稚可笑的頑童,甚至至死都都沒有醒悟。
讀:有信心的回答,誰來讀一讀?(是否知道不重要,關鍵的是他有信心)
小結:就這幾處語言描寫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恨敵、愛國的優秀品質就充分的得以表現了。
2、師:大家願不願意讀一讀,你認為這部分適合怎麼讀?
生:分角色朗讀(4句話)小組練習
師:看他們讀的怎麼樣,一會老師讓你評價一下(德軍的狡詐)
3、過度:小夜鶯的幾句話就把德國軍官弄得暈頭轉向,可見小夜鶯的機智、勇敢,除了語言還有什麼描寫?
⑴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抓住:唱、叫、拾、踢)
明確: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小夜鶯」這樣做實際是在迷惑敵人,使敵人覺得他只不過是個頑皮、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敵人的信任。
師:從中你能看出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胸有成足、活潑、機智、靈巧)
師:齊讀
師:他把敵人忘了不是很危險嗎?
生:讓敵人放鬆警惕,讓敵人完全相信他,這也是在麻痹敵人
師:如果說小夜鶯的確忘了點什麼的話,那麼他忘了什麼呢?(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師:而對這凶神惡煞的德軍小夜鶯卻能蹦跳,還面帶微笑,他心裡可能怎麼想?
⑵孩子突然轉了個身,鑽進樹林深處,不見了。
明確:寫出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了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和贊美。而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美德源於對敵人的恨和對祖國的愛。
師:孩子為什麼不見了?
生:他聽到樹林深處突然發出的口哨聲,這是事先和游擊隊員商量好的,要他跑開的暗號,說明孩子可能不是第一次這樣做,能看出他機智勇敢。
小結: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小夜鶯剛開始坐在河沿邊在削什麼是在(引誘敵人),第二天他又重新坐在河沿邊還是在(引誘敵人),可以說引誘敵人,把敵人帶進埋伏圈當作自己的(任務),與敵人進行特殊方式的斗爭,可以說他以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如果說他確實忘記了什麼,他忘記了自己的(安危)
4、剛才我們抓住了語言和動作描寫,在課文中還用了哪些描寫?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
師:看到這個小男孩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這段外貌描寫又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
三、拓展
1、沒有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為游擊隊員傳遞情報,我想戰斗不會這樣輕而易舉的就取得勝利。假如,今天,這位小英雄來到了中國,來到了我們班,老師就是「小夜鶯」,你想對我說些什麼呢?
2、通過語言、動作、外貌描寫,深刻體會小夜鶯具有機智、勇敢、的高貴(品質)和恨敵、愛國的思想感情。像這樣的小英雄你還知道誰?
四、小結
像這樣的小英雄我們心中數不勝數,老師希望課下我們多閱讀課外讀物,多學習多了解。我們說機智、勇敢是不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他不僅僅在戰爭年代需要,而且在和平年代同樣需要,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機智、勇敢去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做機智、勇敢的好少年。
五、布置作業
游擊隊員在小夜鶯的幫助下,很快就把這股敵人消滅了,取得了戰斗的勝利。當游擊隊員和小夜鶯見面時,他們和小夜鶯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試著寫一寫。
板書:
夜鶯之歌
誘敵(越…勁)
語言:迷惑 機智勇敢
送敵(越…響)
動作:唱 叫 拾 踢 恨敵愛國
殲敵(興…勃)
⑧ 小學語文《夜鶯之歌》的網路課教案實錄
教學目的:
1、積累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熟悉小男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激發向他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的2、3
教學難點:1、肖像、語言、動作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結構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們炎黃子孫期盼祖國統一的夢想與心聲,一曲《長江之歌》則唱出了對長江母親的熱愛與依戀,那麼我們今天來看一看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夜鶯之歌》又傳達出了怎樣的一種情懷。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資料
教師可適當補充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掃除字詞障礙
瓦礫li 耷拉da 木屑xie 鷓鴣zhegu
蠢東西chun 輕視mie 胳膊bo 雲杉shan
耷拉:下垂
輕視:輕視,不放在眼裡
阻擊:以防禦手段阻擊敵人支援,逃跑或進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本文記敘了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被稱作「夜鶯」的孩子,把一支德國部隊引進游擊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現幾次夜鶯的歌聲,有什麼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敵人的注重
第二次:說明小男孩麻痹了敵人,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四次:借歌聲暗送情報,體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第五次:說明小男孩仍在幫助游擊隊,體現了他的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2、圍繞著夜鶯的歌聲文章記敘哪幾件事?(見板書)
3、課文為什麼以「夜鶯之歌」為題?。
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小夜鶯給敵人帶路、巧送情報、全殲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以「夜鶯之歌」為題具有明確線索,贊頌人物的作用。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1、整理筆記
2、想像敵人進入包圍圈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檢查字詞把握情況
2、請同學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創造性的復述課文
二、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將一個機靈、略帶頑皮的小夜鶯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愛意。同時為下文誘敵成功做鋪墊;綠色衣服也為引敵人入包圍圈後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伏筆)
語言——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問用鳥叫報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懷疑埋下了伏筆,顯示出機智和勇敢來)
動作——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一甩一甩、拾、踢三個動詞既傳神地寫出了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出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
明確:
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不僅起到了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結構上起到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說一說文中的小夜鶯具有哪些的優秀品質?
小夜鶯是一個機智、勇敢、活潑、靈巧的,具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揭示了夜鶯誘敵的原因
承前啟後,幫助情節發展.
第(21)段景物描寫——山高要密,是適合伏擊敵人的好戰場.幫助情節發展
二、討論
文章的結構有何特點?
文章前後照應、首尾相連,一方面使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三、學生小結
學過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獲?(可引導學生在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於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寫的作用上來談一談)
四、作業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少年英雄的故事層出不窮,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請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板書:
機智、勇敢
小夜鶯 活潑、靈巧小英雄
熱愛祖國
教後記:
不成你去101學習輔導答疑網問問,最近一個月正在搞活動,贈送金幣免費解答,那裡都是老師在線解答疑難問題滴!
⑨ 有關於《夜鶯之歌》的內容
《夜鶯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積累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認識小男孩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激發向他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的2、3
教學難點:1、肖像、語言、動作對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結構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們炎黃子孫期盼祖國統一的夢想與心聲,一曲《長江之歌》則唱出了對長江母親的熱愛與依戀,那麼我們今天來看一看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夜鶯之歌》又傳達出了怎樣的一種情懷。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資料
教師可適當補充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事情
三、檢查預習情況,掃除字詞障礙
瓦礫li 耷拉da 木屑xie 鷓鴣zhegu
蠢東西chun 輕蔑mie 胳膊bo 雲杉shan
耷拉:下垂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裡
阻擊:以防禦手段阻擊敵人增援,逃跑或進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記敘了在前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被稱作「夜鶯」的孩子,把一支德國部隊引進游擊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現幾次夜鶯的歌聲,有什麼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敵人的注意
第二次:說明小男孩麻痹了敵人,取得了敵人的信任,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四次:借歌聲暗送情報,體現了小男孩的機智、勇敢。
第五次:說明小男孩仍在幫助游擊隊,體現了他的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2、圍繞著夜鶯的歌聲文章記敘哪幾件事?(見板書)
3、課文為什麼以「夜鶯之歌」為題?。
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小夜鶯給敵人帶路、巧送情報、全殲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以「夜鶯之歌」為題具有明確線索,贊頌人物的作用。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1、整理筆記
2、想像敵人進入包圍圈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2、請同學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創造性的復述課文
二、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將一個機靈、略帶頑皮的小夜鶯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愛意。同時為下文誘敵成功做鋪墊;綠色衣服也為引敵人入包圍圈後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伏筆)
語言——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問用鳥叫報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懷疑埋下了伏筆,顯示出機智和勇敢來)
動作——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一甩一甩、拾、踢三個動詞既傳神地寫出了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出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
明確:
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不僅起到了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結構上起到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說一說文中的小夜鶯具有哪些的優秀品質?
小夜鶯是一個機智、勇敢、活潑、靈巧的,具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揭示了夜鶯誘敵的原因
承前啟後,幫助情節發展.
第(21)段景物描寫——山高要密,是適合伏擊敵人的好戰場.幫助情節發展
二、討論
文章的結構有何特點?
文章前後照應、首尾相連,一方面使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三、學生小結
學過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獲?(可引導學生在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於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寫的作用上來談一談)
四、作業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少年英雄的故事層出不窮,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請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板書:
機智、勇敢
小夜鶯 活潑、靈巧小英雄
熱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