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學從學生學習五環節入手與從教學五環節入手的異同點
1.教學五環節
(1)備課
備課是指在上課之前所做的各項准備工作,它是上好課的前提,是上好課的基礎。備課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備課至少要做到通讀全期教材,熟讀單元教材,精讀課時教材
2、授課
授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
3、批改
批改作業是指對學生各種形式的作業進行檢查,它是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
4、輔導
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是教師在掌握了反饋信息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
5、測評
測評是指檢查和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調節控制,取得反饋信息,促進教與學的重要手段。
2、學生學習「五環」常規管理。
(1)預習
預習是指上課前的自學,它是上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
(2)聽課
聽課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能、培養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徑。
(3)復習
復習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加深和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檢查學習效果,防止知識遺忘,提高記憶能力和自學能力的重要過程,為下一次新課的學習打好知識基礎。
(4)作業
作業是學生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檢查當天的學習效果,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
(5)考試
考試是學生平時學習的總結,是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里主要指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
㈡ 教學過程須有5個環節嗎
教學來過程須有5個環節
教學不自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㈢ 教學環節包括哪幾部分
一、備課
備課是上課前的准備工作,是教好課的前提。此句本身會考察單選題。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鑽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設計教法。這三方面可以簡單記為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二、上課
(1)根據教學任務可為:傳授知識課(新授課)、鞏固知識課(鞏固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技能課)和檢查知識課(檢查課)。其中最重要的是傳授知識課。
(2)根據一節課所完成的任務的數量可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3)根據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可分為:講授課、演示課(演示實驗或放映幻燈、錄像) 、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
三、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及時批改作業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和技能發展的情況,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四、課外輔導
課外輔導是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以外,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使他們能夠獨自計劃學習和自我監督學習,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3)教學五個環節擴展閱讀
任務:
1、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訓練學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2、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
3、使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健康成長。
4、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知識和能力。
5、使學生掌握現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學會使用基本生產工具的技能。
教學要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務,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是必須遵循教學規律,處理好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的關系,傳授知識和提高思想覺悟的關系,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以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調動學生積極性、自覺性的關系。
㈣ 通常所說教學"五認真"的五個基本環節是什麼
為了加強教學管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特提出"教學五認真"規范,要求每一位教師切實做到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與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和認真考核,自覺認真地抓好整個教學工作的五個基本環節。一、認真備課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先決條件。認真備課,著重應做好四項工作,訂出三種計劃。四項工作是:1、鑽研教綱(1)熟悉本學科教學大綱,掌握本學科教學的總體要求。高中任課教師要認真鑽研學科考試說明,熟悉本學科中考、高考的知識和能力考查要求。(2)明確本學科學期、年段的教學目標、教材體系、基本內容。2、鑽研教材(1)掌握所教年級全部內容、知識結構、重點章節及難點、關鍵。(2)了解並熟悉相鄰年段的教材內容、知識結構。(3)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精心鑽研教材,認真閱讀教材,理清教學思路。3、了解學生(1)了解學生本學科的雙基落實情況。(2)了解學生的智能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特徵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3)了解學生前一堂課學習效果,吸取學生對改進教學的意見。4、考慮教法(1)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和教育點。按照"少、精、活"的原則,安排好每堂課內容的容量、深度和廣度。(2)精心安排教學步驟,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學法指導,發揮學習主體作用,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謀求課堂最佳效果。(3)在明確"五點、兩法"的基礎上,吸取有關教學參考資料的精華,使備課更精到、細致。三種計劃是:1、學期教學計劃(1)原則上要求開學前完成,最遲在開學後兩周內完成。(2)教學計劃內容包括教材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教學目的要求、疑點難點、教學進度表(包括教科書的章節或課題,各課題的教學時數和時間,應備教具教參及實驗所用儀器等)、實施計劃的措施等。2、課時授課計劃(即教案)(1)必須在上課前設計好教案。(2)教案內容包括本課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分析,教學步驟和方法,提問、板書及作業設計,教具實驗器材電教設備的准備等。(3)教案詳細要求:本冊教材教學未達兩年的教師,要求80%以上寫詳案,較高要求是90%以上寫詳案。本冊教材第三年任教,寫教案的基本要求是60%以上寫詳案,較高要求是80%以上寫詳案。3、教研課題計劃(1)每個教師都應根據自己的特長、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確定一個研究課題,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2)教研課題計劃的內容:課題名稱、具體目標、實施步驟、方法措施等。 (3)經過一學期或一階段的研究,應及時進行階段總結,並根據實際對課題修改補充,使計劃不斷完善。課題研究要有階段性、連續性。學校教育處應把每位教師的研究課題計劃、總結、研究成果列入教師的業務檔案。二、認真上課上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利用45分鍾,認認真真上好課。
㈤ 一個完整的教學實施過程應包括幾個基本環節
四個基本環節。
1、計劃制定
切實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是學校教學管理過程中的首要一環,應力爭做到:
(1)集思廣益,統一認識。制定教學工作計劃不應是個人行為。個別管理者閉門造車制定出來的計劃往往脫離實際。在制定計劃時應按著「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程序進行。這樣可以保證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其起到「統一認識、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作用。
(2)目標明確,層層分解,責任到人。教學目標管理體制一般應該是:學校工作目標管理→教務處工作目標管理→學科組工作目標管理→備課組工作目標管理→教師個人工作目標管理。
2、實施
實施是教學管理過程的中心環節。在這階段應做如下四方面的管理工作:
(1)組織工作。
①建立有效的教學組織機構。即實行以年級組為基層行政組織,年級組和學科組交叉進行教學管理的體制,年級組對教育、教學實行全面管理,而學科組則主要負責組織、指導、協調、評價教師的教研工作。
②建立和健全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即修定或制定有關教學方面的一些制度,如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標准及具體規定和要求等。這對規范教學人員的行為,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教學質量可起到保證作用。
③明確規定各項教學管理工作的進程。
(2)培訓工作。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每年都要舉辦各類教師培訓班。如新教師崗前培訓,綜合活動課實驗培訓,課程設置改革實驗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等。
(3)指導工作。即上一級教學管理者根據工作目標,管理計劃,對下一級管理者進行指導、點撥、幫助。
(4)協調工作。即教學管理者在教學工作計劃實施過程中,本著減少內耗,提高效率的原則,經常協調好教學管理系統內與外、組織與組織、組織和個人、個人和個人之間的關系。
3、檢查與評價
教學檢查與評價是學校教學管理過程的中介環節。檢查與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工作計劃實施的進展和效果,教學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教學工作的質量分析,各級教學管理組織機構及其管理人員發揮管理職能作用的情況等等。
4、總結與處理
「總結」是對計劃實施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或全過程進行分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做出結論。總結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表揚先進教師,宣傳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處理」就是把總結中得出的經驗、教訓運用於下一周期的管理活動中。
教學管理過程中計劃、實施、檢查與評價、總結與處理四個基本環節是緊密聯系、
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一環接一環,共同構成一個有序、統一的教學管理過程。這一過程年復一年、連續不斷,周而復始。但新的教學管理周期不是對前一周期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更高意義上的一種發展--螺旋式上升。
㈥ 有幾個主要教學環節,各教學環節達到了什麼教學目的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五個環節
語文教學是很講究方法的。常言道:教無定法,重在得法。但這絕不等同於從教者就可以在課堂上盲無目的、毫無頭緒的亂講一氣。筆者結合二十多年的教學經歷,對此頗有感悟,並在語文教學中總結出了既簡單又行之有效的巧妙方法,這便是讀、議、疑、釋、練五法。這些方法的運用,其宗旨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以克服阻礙學習的一切不利因素,它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作必要的點撥、引導、解惑、總結。
語文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具有活躍課堂氣氛,容易激發師生激情,收效既快又明顯的作用。下面結合課堂實際,談談該法的運用過程:
一、讀是基礎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文章不厭百回讀」等都是說對文章只有多讀,方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全日制普通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閱讀時能用普通話流暢的朗讀課文,默讀應注意效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多讀課內外文章的興趣很重要,有了興趣,天長日久,學生自然就會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讀,包括課前預讀,課堂朗讀、默讀、背誦等多種形式。根據不同的文章適時地採取不同的閱讀形式,這是不爭的教學規則。
如教學《沁園春·雪》(毛澤東)時,先布置學生預讀,讓學生藉助工具書或資料熟悉作者及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弄懂生字新詞,並能用普通話朗讀全詞。上課時,在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後抽學生流暢地朗讀,以便檢查預讀效果。學生如出現讀音、節拍錯誤時,老師可及時予以點撥或糾正,然後再採用分組讀、全班齊讀、整體默讀、識記並背誦等方法。由於這首詞用詞精練生動,寫景抒懷層次分明,加之節奏感非常強,只要閱讀方法得
當,學生在課堂上只要集中精力朗讀幾遍,便能很快背讀下來,並為下面的教學環節打下良好基礎。
二、議是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議不起來,或者無從議起,那便是讀的環節出了問題,說明學生對所學課文沒有讀到位,在閱讀過程中口到心未到——就是人們所說的讀白口書,至於課文內容怎樣,也只能是一問三不知罷了。因此,這里所說的議,自然是指在熟讀課文過後。通過議,學生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並對課文進行評價,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當然,在學生展開議之前,老師有必要就課文的相關內容向學生交代清楚。如學生在熟讀《沁園春·雪》後,老師可就其歷史背景給學生作適當點撥: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由於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使得紅軍在湘江戰役中幾乎被圍殲,1935年1月紅軍到達貴州遵義,在遵義會議上,黨中央及時排除了王明錯誤思想的干擾,重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6年10月,紅軍勝利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並開始發展陝甘寧抗日根據地,2月毛澤東在清澗時,正逢大雪,心情格外興奮,揮筆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毛澤東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將此詞贈給了向他索詩的柳亞子。此詞在山城一經發表,立即引起了轟動。它充分展示了毛澤東的寬闊胸襟和蓋世才華,同時也讓人們領略到了共產黨人的風骨和中國共產黨帶來的光明和希望。人物和歷史背景介紹完畢後,老師再組織學生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議論:①作者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寫這首詞的?②詞的上下闕各寫了什麼?③詞的上闕哪些句子寫的是虛景,哪些句子寫的是實景?④找出這首詞中「望」和「惜」分別包括哪些內容?⑤找出詞中結構上的關鍵句子,並分析其作用。⑥詞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加以分析。⑦如何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⑧這首詞哪是詞牌名,哪是題目?⑨分析想像手法在本詞中的作用。
議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詞作本身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等各抒己見,充分發揮獨立思維的能動性和共同認識的同一性。通過議,學生不僅增加了對課文的理解,還引發出了學生的某些不同見解和疑問,並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做了鋪墊。
三、疑是誘因
北宋程頤說得好:「學者先要會疑。」張載也曾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議必有爭,有爭必有疑,因議而生疑,因疑而發爭,如此學習才會有長進。學生在針對《沁園春·雪》的相關議題展開議論的同時,必然會生發出一些疑問來,諸如:①「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的依據是什麼?②「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中的「只」是否表明成吉思汗在文治方面就一無是處?③詞中的「風流人物」是否等同於毛澤東自己?④「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句中的「惜」是否就只有惋惜之意?針對這些疑問老師應作具體說明,並充分肯定其疑問精神的可貴,求知態度的可嘉。有了疑問作誘因,教學過程中沒有解決不了的疑難現象,學生沒有克服不了的疑難問題。這樣不光教師教起來輕松,學生學起
㈦ 課堂教學有哪幾個基本環節
課堂教學有5個基本環節,分別為觀、思、讀、講、練。
1、觀:
對教師而言,是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錄像、掛圖、實物、模型、實驗等手段,展示豐富、直觀、生動的觀察材料,並針對材料提出有目的性、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或問題組,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興趣、產生問題、引起學習動機。
對學生而言,觀是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之一。偉大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觀察、觀察、再觀察」,正是他獨特的洞察力,才發現了許多生物學領域的奧秘,創立了新學說。
學生應在教師設問的引導下,運用包括視覺方法、聽覺方法等多種感官,對各種觀察材料進行感知,獲得對生物概念的初步認識,這也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2、思: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包括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在內的多方面能力,而思維能力又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培養思維能力,關鍵是要教給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如比較法和歸類法、分析法和綜合法、抽象法和概括法、系統法和具體法、歸納法和演繹法等等。
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滲透多種思維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科學地思維,從而掌握多種思維方法並自覺運用這些思維方法。另外,「思」這一環節也可以說是貫穿整個模式的核心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的思維作為前提,這也是學習過程中S-O-R理論中最關鍵的O過程的核心內容。
3、讀:
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認為:教科書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的確,教材是前人知識和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學生對生物教材的閱讀,不是識字和鑒賞,而是對其文字所蘊涵的生物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拋棄教材,而應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善於閱讀,學會閱讀;同時教師也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或者激發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自己去選擇閱讀材料,真正學會學習。
4、講:
教師要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熟悉學科內的邏輯結構和知識間的前後銜接及學科間的有機聯系,教學中貫徹系統有序原則,做到少講、精講,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
另外,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允許他們暢所欲言,民主地思考、分析、質疑。通過討論和發言,促使學生潛在的各種能力的開發。
5、練:
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特點,精心選擇、設計形成性或研究課題,通過示範、討論、作業、報告等形式,解決生物問題,進而鞏固所學知識,促使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同時要特別注意收集反饋信息,及時發現教與學存在的缺陷,共同採取矯正性補救措施,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學生應通過討論、練習、作業等形式,努力運用生物概念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並不斷總結解釋生活中生物現象的方法和手段。
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校正所學知識中的錯誤概念和結論,或運用所學知識中的概念和規律解決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問題,並將獲得的抽象性知識應用於實踐,達到真正掌握概念或原理的目的,做到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形成,實現其各方面的發展。
(7)教學五個環節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的主要類型:
1、認知性問題。回答時,學生只需對事實或其他事項作回憶性的重述。
2、推理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對所接受或所回憶的資料進行分析及整合。
3、創造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將要素、概念、已有知識等新組合或採用新奇、獨特的觀點做出異乎尋常的反應,此類問題沒有單一性質的標准答案。
4、評價性問題。回答時,學生須先設定標准或價值觀念,據此對事物進行評價判斷或選擇。
5、常規管理性問題。 在新課堂中,教學所關注的重點轉向了學生素質的提高,因此,對課堂中的提問無論是功能要求,還是提問類型都需要更新與拓展,提問要為問題情境創設、為學生能提出新的問題服務,不斷增加創造性問題、方法性問題、探究性問題等,使提問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
㈧ 和諧教學的五個環節是怎樣的
和諧教學的五個環節是怎樣的?
我根據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和多年的和諧教學實驗,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和諧教學模式:1.單元導入,明確目標;2.自學指導,合作探究;3.大組匯報,教師點撥;4.變式練習,拓展提高;5.課堂小結,單元回歸。下邊簡要說明各個環節如何操作。
(一)單元導入 明確目標
新舊教材的主要不同是:舊教材是線形結構,新教材是模塊結構。一個單元就是一個模塊,一個整體,所以在教學時也要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每個單元老師不要一上來就講「第幾課」,而是呈現單元的知識樹,引導學生閱讀「單元導讀」(文科理科教材都有編者的一段話,一般是在標題下單獨成頁),這一段話很重要,體現了課標的要求和編者的意圖。教師要清楚:隨便從報紙和雜志上選一篇文章和講課本中的一篇文章是不一樣的,課本中的文章融進了課標的要求和編者的意圖。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整個單元的編寫意圖和知識結構後然後導入新課,說明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自學指導 合作探究
每堂課老師都不要急於先講,本著「先學後教」的原則,先讓學生自學,而這種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老師的自學指導要做到四明確: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確,學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學。
如果本節課所學內容多,可分為自學指導一、自學指導二……,每個自學指導都是一個小循環,包括學生的自學,同學之間的互查互助,教師的檢查點撥。為了提高自學與合作的效率,我們在課堂的座位排列由傳統的「排排坐」變為「團團坐」或「對桌坐」,每個小組2人,每個大組4-6人。學生自學以後首先是二人小組的相互檢查和互助,如果有問題大組討論,沒有問題大組不再討論。我們經過多年的實驗證明:二人小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如果一開始就是6-8個人的討論,會出現少部分學生占據話語權、大部分學生當觀眾的現象,這是極不公平的。而兩個人的小組首先是相互檢查,然後是相互幫助。二人小組能夠解決的問題大組就不要討論了,小組不能解決的大組再討論。大組討論的是問題而不是已經會了的東西。我不主張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首先要解決主要問題,解決學生不會的問題,學生已經會了的東西就不要表演。有些表演可以放在課後。那種少部分學生表演大部分學生當觀眾的做法會浪費大家的時間,大大減少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大組匯報 教師點撥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大組長要檢查,老師也要巡查。老師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情而不是輔導。學生自學後各組大組長要向全班匯報,一方面要讓全班同學知道相互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對於在自學和討論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集體解決。各組組長在匯報時要說明本組還有誰不會,問題是什麼,現在解決沒有。對於基本的核心知識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這是促進課堂教學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對於學生在學習或匯報中的疑難問題,老師要啟發全班學生討論解決。學生不會的老師再點撥。老師在點撥時一方面要回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總結知識的內在規律和學習這一類知識最好的方法。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和諧教學兩個建構的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傳授具體的知識更重要。在這一環節我們主要通過知識樹的形式對教材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概括。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每堂課學習新知識後都要通過變式練習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這是課堂常規。在這一環節難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這不僅是課堂效率問題,也是教育公平的問題。教育公平主要體現為教育起點的公平、教育過程的公平、教育結果的公平。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根據就近入學的原則都能到一個學校來上學,這是教育起點的公平。但學生來到一個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對待,如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關注學習差的學生,這就是教育過程的不公平。而教育過程的不公平會直接導致教育結果的不公平。每堂課所學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識,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掌握,這是課程標準的底線。對於那些沒有掌握的學生,老師一定要採取具體措施進行補救。每堂課下課時老師敢不敢拍拍胸膛說:這節課所學的基本知識每個學生都掌握了,這才是達成了教學目標。
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頂。對於拓展的內容不作統一要求,要做到分層教學。
(五)課堂小結,單元回歸
每堂課在結束前進行單元回歸。所謂單元回歸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歸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課的知識樹回歸到單元知識樹上,從一開始的單元導入到最後的單元回歸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頭腦中總是有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如果是一個單元的結束,還要把這個單元的知識樹回歸到整冊書的知識樹上來。
㈨ 教學環節包括哪幾個部分
教學環節:
①教學活動中鏈鎖式結構的諸組成部分。各組成部分之間前後銜接。如綜合課中的組織教學、檢查復習、學習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稱為五個教學環節。
②即教學工作環節。如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備課、上課、課外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定等。
教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推動了重大的科學技術進步。二十世紀科學技術進步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確實令人贊嘆不已。從遠古時代 起一直是人們幻想的「順風耳」,「千里眼」,「空中飛行」和「飛向太空」都在這一世紀成為現實。
回 顧二十世紀的重大科學技術進步,以下幾個項目元疑是影響最大的,而數學的預見和推動作用是 非常關鍵。
(1)先有了麥克斯韋方程人們從教學上論證了電磁波,其後赫茲才有可能做發射電磁波的實 驗,接著才會有電磁波聲光信息傳遞技術的發展。
(2)愛因斯但相對論的質能公式首先從數學上論證了原子反應將釋放出的巨大能量,預示了 原子能時代的來臨.隨後人們才在技術上實現了這一預見,到了今天,原子能已成為發達國家電 力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3)牛頓當年已經通過數學計算預見了發射人造天體的可能性,差不多過了將近三個世紀, 人們才實現了這一預見。
(4)電子數字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完全是在數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數學家圖靈和馮諾依 曼的研究對這一重大科學技術進步起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9)教學五個環節擴展閱讀:
教學又是藉助不同的形式實現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運用教學這一途徑時可供我們選擇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教學的輔助形式--現場教學和個別指導;教學的特殊形式--復式教學;教學的電化形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的概念是從教學現象和教學實踐抽象和概括出來的,教學的內涵也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對教學這一概念的釐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人類對教學的認識是有連續性的。回顧歷史上對教學這一概念的解釋對我們正確認識教學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出現了「個性化教學」一說,即一個老師教一個學生,制定特有的學習方案,因材施教,能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學習難點。課外教學出現很多這樣的機構,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機構的出現也在逐漸影響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模式。
教學出現以來漸次形成的特殊作用是:
(1)教學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形式進行人類經驗的傳授,使教學活動有著良好的秩序和節奏,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各種教學規章制度的形成更規范了師生的教學行為,使教學活動免除了隨意性和零散性,從而變成一種專業性很強的特殊活動。
(2)教學將傳授的內容,經科學的選擇,依據知識構成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獲得知識的認知規律編成教材,作為學生認識世界的媒體。這比起學生自己選擇,自發學習社會上散在的經驗,無論其目標、內容、時間、效果都要優越得多。
(3)教學又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精心安排的過程中進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學上的困難和反復的嘗試錯誤過程。而且,教師又總是試圖選擇最優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務,這就保證了學習者學習上的每一步都能夠順利地進行。
(4)教學所要實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它要完成的任務始終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識的獲得、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個性特長的發展等等,這種全面發展的實現只有教學才能做到。
㈩ 論述如何做好教學工作的5個環節
教學工作的五大環節指的是教學過程中的「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它是提高課堂教學必要途徑。實踐證明:只有教學中緊緊圍繞這五個方面展開,才會獲取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提高教學設計的針對性
課前備課,要從備目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方面加強研究。備課前有許多前期工作要做,除了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准所提出的教學目標,閱讀教材,領會編寫意圖外,還必須多看一些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學習他人的寶貴經驗,因為教學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有些教學內容,在設計時總是覺得難點很難突破,可以尋找一些參考資料,吸取別人的寶貴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二、 注重教學過程的實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情境創設應圍繞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與目標,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激發學中預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有是課堂教學是否達到實效的關鍵。教學過程應做到:通過激發興趣,激發學生產生參與學習動機,及時點撥,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創造空間,保證學生人人參與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 是數學新課程標准倡導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1)不排斥接受學習,因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達到更好的效果。(2)重視有意義探究學習,它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3)倡導有意義小組合作學習,它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
三、重視課後反饋訂正的有效性
作業的訂正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的一種檢驗和反思,抓好作業訂正是一道不可缺少教學環節,是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的一種過程,更是一種責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就應做到:(!)課前收集、課堂留意、課後整理,來採集所需的反饋訂正的信息(2)及時、主動、耐心講解學生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3)嚴格要求學生做到找錯、知錯、改錯,做到按要求獨立完成,提倡學生做學後小記——錯與改。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訂正目的,增強作業訂正的有效性。作業方法也是多種的,「口答式」、「提問式」、「簡易式」、「過程式」、「鞏固式」……在校正實施過程中,教師是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去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重視學生作業訂正,養成良好習慣。
四、突出對學生分層的指導性
學生的分層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是很難完美實現的。因而很多時候只能通過對課外作業中的問題進行個別或是集體的輔導與矯正,通過課外的培優、補差、提中的教學策略,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外輔導同樣要關注全體學生,為每一位學生服務,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輔導,為不同的學生選定不同的內容、運用不同的方法。輔導的內涵也不僅僅是輔導作業,還有學習方法的輔導,參與競賽的輔導,在輔導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強調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對整個教學起著導向和制約的作用。教師應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能從各個不同的學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揚和鼓勵的地方,適時地進行評價。鼓勵和表揚是教育的法寶,它們對於學生有著無窮的誘惑力,但激勵性評價要有針對性,要巧妙,即用教學語言應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用激勵評價鼓勵學生參與,用言喚情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用筆為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